『壹』 請教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的歷史沿革
概況 海鹽是浙江省的一個行政縣,位處杭州灣北側,屬嘉興地區。北距上海118公里,南離省會杭州98公里。全縣陸地面積507.3公里,人口36.4萬。綜合實力百強縣。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海鹽區點陣圖海鹽縣是崧澤文化發祥地之一,距今5000多年前縣境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縣。因「海濱廣斥,鹽田相望」而得名。建縣以來,海鹽曾四徙縣治,六析其境。秦末縣治陷為湖(柘湖),遷至武原鄉(今平湖市東門外)。 東漢永建(126-131)中,縣治又陷為湖(當湖),南遷至齊景鄉山旁。建安五至八年(200-203)析海鹽西南境、由拳南境置海昌縣(今海寧市)。晉咸康七年(341)縣治遷至馬嗥城。南朝梁天監六年(507),析縣東北境置前京縣。梁中大通六年(534)至大同元年(535),再析縣東北境置胥浦縣。唐開元五年(717),遷縣治於今地。天寶十年(751),割海鹽北境、嘉興東境、崑山南境置華亭縣。元元貞元年(1295)升為海鹽州。明洪武二年(1369)復降為縣。宣德五年 (1430),析武原、齊景、華亭、大易4個鄉置平湖縣。 1949年5月7日,海鹽解放。1950年5月,獅嶺鄉3個行政村劃屬海寧縣,平湖縣10個行政村劃屬海鹽縣。1958年11月21日,撤銷海鹽縣建制,區域並入海寧縣,其中西塘橋、海塘、元通3個鄉劃歸平湖縣。1961年12月15日,復置海鹽縣,轄2個鎮16個公社,獅嶺鄉仍屬海寧縣。1983 年,撤銷公社建鄉。1985年8月,澉浦、通元、西塘橋撤鄉建鎮。隨著經濟發展,又有於城、百步、秦山撤鄉建鎮。1999年,調整鄉鎮行政區劃,轄9個鎮 3個鄉。 2001年10月,鄉鎮行政區劃再次調整優化,轄武原、沈盪、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橋、於城、百步8個鎮。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海鹽縣人民政府駐武原鎮棗園中路118號,郵編:314300。代碼:330424。區號:0573。拼音:HaiyanXian。 海鹽縣轄8個鎮:武原鎮、沈盪鎮、通元鎮、澉浦鎮、秦山鎮、西塘橋鎮、歟城鎮、百步鎮。 2000年,海鹽縣轄9個鎮、3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8772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武原鎮110458沈盪鎮35306百步鎮15146石泉鎮18018歟城鎮23747秦山鎮40657澉浦鎮32452通元鎮26424西塘橋鎮19786橫港鄉20335元通鄉18004海塘鄉27390 2005年末,全縣轄武原、沈盪、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橋、歟城、百步8個鎮。共有行政村104個,居民委員會23個。年末全縣戶籍人口364302人,比上年減少288人。其中,女性人口183139人,占總人口的50.27%。全年出生人口2502人,出生率為6.87‰;死亡人口2831人,死亡率為7.77‰;遷出人口3635人,遷入人口369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財政收入保持一定增長。全縣財政總收入105011萬元,增長15.4%,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0051萬元,增長17.8%。一般預算支出60658萬元,比上年增長18.3%。 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2005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29.33億元,比年初增加12.3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為127.46億元,比年初增加 13.29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96.14億元,比年初增加9.61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90.62億元,比年初增加5.79億元。年末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78.08億元,比年初增加11.81億元,同比增長18%。 [編輯本段]社會事業 據抽樣調查,2005年末全縣戶籍人口364302人,比上年減少288人。其中,女性人口183139人,占總人口的50.27%。全年出生人口2502人,出生率為6.87‰;死亡人口2831人,死亡率為7.77‰;遷出人口3635人,遷入人口369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全縣計劃生育率 98.68%,已婚婦女綜合節育率91.89%。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繼續提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017元,增長 11.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542元,增長12.4%;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分別為10681元和5719元,分別增長1.7%和15.9%。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鎮家庭人均購建房支出達到2838元,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1.39平方米;農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829 元,人均居住面積64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0.6%和35.9%,因物價上升和進餐館消費增加,均比上年有所上升。年末每百戶城鎮和農村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分別為5輛和1.3輛。 就業規模繼續擴大。年末城鎮從業人員48505人,增長8.9%,一、二、三產從業人員分別為415人、37291人和10800人;城鎮在崗職工45996人,增長8.1%,城鎮私營和個體從業人員11520人,增長2.8%。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 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年末全縣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42000人,與上年持平,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324人,發放失業保險金454.9萬元。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00413人,其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數為81493人,均增長2.4%;有48108人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其中有職工 34279人,分別增長9.9%和10.8%。全縣低保對象已從上年的4599人增加到4627人,其中城鎮655人,農村3972人,共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補貼405.3萬元,增長3.5%。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全縣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9家,床位數863張,比上年增長42.6%,安置人數達233人,增加6.4%;社區服務設施從上年的40個增加到63個。 [編輯本段]歷史名人 海鹽歷代名人輩出。有《搜神記》作者干寶,唐代詩人顧況,水滸大將-雙鞭呼延灼,教育家和出版家張元濟,漫畫家張樂平,改革先鋒步鑫生,作家余華 , 眼鏡大師吳良材等。 [編輯本段]風景名勝 南北湖 南北湖古名永安湖,早在700 年前的南宋就為游覽勝地,素有"小西湖"之稱。南北湖風景區在海鹽縣澉浦鎮西,東起長山閘,西至茶磨山,南自黃沙塢,北到六里堰,面積約30平方公里,是一個湖、海、山俱全,以自然景觀為主,兼有文物古跡和現代建築的旅遊勝地。 從澉浦城出西門,過鳳凰山,約2公里便可到達湖邊。南北湖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是個瀉湖,水位高6.3米,平均水深1 米。湖中間有一堤名"中湖塘",分湖為二,上為北湖,下為南湖,堤長 500米,東西兩端各有一小橋。 東橋堍有"明星亭",是為當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胡蝶等電影演員來南北湖拍攝電影《鹽潮》而建造的。西橋堍有馨谷亭,系1983年從蔡家山移建於此,紀念民國初年當地一位勇於抗暴扶弱,熱心公益事業的農民朱馨谷。北湖中央有一稱作"湖墩"的小島,北湖邊還有一座清代藏書樓西澗草堂。 鷹窠頂山 南北湖的西南側有一座鷹窠頂山,高186.8米,從山麓至山頂有九曲徑、初憩亭、三休亭、獅頭岩、合掌岩等景點。山上有座雲岫庵,始建於宋代,現有正殿、配殿、山門、石塔等。庵名出自晉陶淵明的"雲無心以出蛐,烏倦飛而知還"的佳句。庵前有"鳥還亭",亭名、廟名密切呼應。庵前有古銀杏大數圍,庵內有水名"雪竇泉",為烹茗佳品。庵右即為鷹窠頂,據說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清晨,這里可觀"日月並升"的奇景,自古以來,吸引了大批遊人。 黃沙塢 南北湖風景區處於我國柑橘載植區的北緣,據宋《澉水志》記載已有700多年的種桔歷史。橘區集中於南北湖村及其黃沙塢山村一帶,尤其是「黃沙塢」,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內桔園成林,被譽為「浙北桔園」,人稱「世外桃源」。 邑人陸秉仁《黃沙塢觀橘林》詩雲:「黃沙塢內好風光,千樹萬樹橘金黃。幾處樓台秋風里,行人無不叫『好香』!」 「采桔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黃沙塢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山海相連,形成了冬暖夏涼的獨特氣候。春季橘花盛開,香飄數里;秋季果實累累,滿山金黃,是遊人賞橘、品橘、采橘的最佳處。品種有本山蜜桔、紅桔、橙子、香椽、福桔、無核桔、柑等,其中本山蜜桔色澤金黃、甜中略酸、皮薄肉厚汁鮮,最負盛名,年產量千餘噸。 高品質的無公害柑橘來源於科學的管理和先進的農技,常年聘請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專家為顧問,推廣革新技術,採用復合肥代替單純化肥,天然無農葯殘留,提高柑橘含糖量,據省農科院檢測糖度最高達17度;全面使用生物制劑,每年多次噴灑微量元素,使柑橘吸收氮、磷、鉀、鎂等9種營養成分。2001年,南北湖村注冊「黃沙塢柑橘」品牌,並引進選果機,實施產品包裝化。近年來,黃沙塢柑橘走俏市場,先後獲得「國家級無公害基地」、「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浙江省綠色農產品」、「嘉興市名牌產品」等稱號。 千佛閣 千佛閣位於海鹽縣城武原鎮天寧寺路,始建於唐大歷三年(768),名千佛大寶閣,元末毀。明洪武楚石禪師重建;崇禎元年(1628)再建。清乾隆、同治年間兩次重修。千佛閣面闊27。5米,進深17米,高23米,分上下兩層,總面積一千平方米,重檐式歇山頂。閣四周側腳方形石柱,內為圓形川柏側腳木柱,內柱從地面通屋頂,柱礎為石鼓形。頂用圓椽,蓋筒形青瓦,屋角起翹,懸掛風鈴。全閣共有斗拱136朵。在楓拱、堂軒、廊攀、雀替、隔架等構件上精心雕刻著花卉、鳥獸等圖案,楠木正梁彩繪 「雙龍搶珠」副間彩繪「雲鶴」。1985年至1987年重修,1988年春節竣工開放,趙朴初題額。現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鹽天寧寺 綺園---中國「十大名園」之一 綺園坐落在縣城武原鎮綺園路。清同治十年(1871)海鹽商人馮纘齋建宅於此,名「三樂堂」。翌年,在宅後的明代廢園上建「綺園」,俗稱」馮家花園」,是馮纘齋將其岳父、清代著名劇作家黃燮清的「倚晴樓」之精華移建而成。解放後,馮氏後裔將宅園捐獻給國家。綺園佔地9887平方米,其中水面佔25%,綠地佔71。4%,建築佔0。25%。園內植物有58科、1158棵,其中百年以上古樹有40餘株。造園特點:以樹木、山、池為主,略略點綴建築,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各得其宜,與今日以風景為主的造園手法相似。綺園能集辦州、揚州兩地園林之精華,頗具江南山林野趣。著名園林專家陳從周稱「綺園」為「浙中數第一」。1963年6月,海鹽縣人民委員會批准綺園對外開放。1981年1月海鹽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被列為「全國十大名園」之一。著名油畫家、書法家、邑人朱乃正為「綺園」題額。 均有時花,如春有迎春、玫瑰,夏有荷花、月季,秋有菊花、木犀,冬有水仙、臘梅。群芳爭艷,燦爛如錦。遊人信步園中,怎麼不神清氣爽!搖綴,翠蓋如雲。最引遊人逗留的是北山崖下之古藤,有碗口粗,如黃蟒蟠軀。根部離地尺許,可坐、可盪、可爬、可攀。樹綠、水綠,在遍是綠色的視野中,岸邊、草坪、路邊、山上,一年四季均有時花,如春有迎春、玫瑰,夏有荷花、月季,秋有菊花、木犀,冬有水仙、臘梅。群芳爭艷,燦爛如錦。遊人信步園中,怎麼不神清氣爽! 一般的江南文人私家園林,往往園中廳堂館舍較多,而綺園的布局構思卻不落窠臼。全園的亭台榭軒只有四處。一是西南入口處的主廳潭影軒,較寬大敞亮,可容近百人。二是北山頂的依雲享,居全園最高,又名望海亭。再是北山腳下、東池邊的滴翠享,與東堤罨畫橋及其北堍的合抱樟樹隔池相映,又與周圍山水翠木和諧配合,組成一片旖旎的風光。電視劇《紅樓夢》寶釵撲蝶一戲就在這一帶拍攝。最後就是大池西北的水閣小築。憩歇閣中,憑欄眺望,全園景色盡收眼底。 張元濟圖書館 張元濟圖書館坐落在縣城武原鎮文昌東路,是為紀念我國傑出的出版家、教育家、版本目錄學家張元濟先生而建造的,陳雲同志為圖書館題寫館名。1987年落成,佔地8000餘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民族風格、體現江南園林特色的仿古建築。院內黛瓦粉牆、曲橋卧波、閣亭相接、自然成趣,是一個安靜、舒適、典雅的讀書園地,蜚聲海內外。圖書館現有藏書15餘萬冊,除了具有一般縣、市級公共圖書館的職能外,還有其自身的兩大特色:一是專設了張元濟先生紀念室,陳列保存著張元濟先生的著作、手稿和生平事跡資料,供研究參觀之用;二是設置了商務印書館版本閱覽室,保存和陳列著商務印書館100年來的出版物,其中一套《四部叢刊正編》精裝150冊,已成為大陸收藏的台灣商務版之孤本。 杭州灣跨海大橋(Hangzhou Bay Bridge) 是一座橫跨中國杭州灣海域的跨海大橋,它北起浙江嘉興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慈溪水路灣,全長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比連接巴林與沙特的法赫德國王大橋還長11公里,成為繼美國的龐恰特雷恩湖橋後世界第二長的橋梁。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國道主幹線-同三線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大橋北起嘉興市海鹽鄭家埭,跨越寬闊的杭州灣海域後止於寧波市慈溪水路灣,全長36Km。大橋建成後將縮短寧波至上海間的陸路距離 120餘公里,從而也大大緩解已經擁擠不堪滬杭甬高速公路的壓力,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滬兩小時交通圈。 大橋總投資預計超過160億人民幣,其中大橋36公里,118億;北岸連接線29.1公里,17億;南岸連接線55.3公里,34億。來自民間的資本佔了總資本的一半,包括雅戈爾、方太廚具、海通集團等民營企業都參與了對大橋的投資。大橋收費年限為30年,收費標准預計為55元/輛。 杭州灣跨海大橋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設計時速100Km/h,設計使用年限100年,總投資約118億元。大橋設南、北兩個航道,其中北航道橋為主跨448m的鑽石型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准35000噸;南航道橋為主跨318m的A型單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准3000噸。除南、北航道橋外其餘引橋採用30~80m不等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結構。杭州灣跨海大橋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或在建的最長的跨海大橋,大橋主體工程確保2003年內順利開工建設,2008年建成,2008年6月通車。 2001年9月成立項目公司,大橋建設投資額為118億,資本金為38.5億元。其中,寧波方佔90%股份,嘉興方佔10%股份。公司資本金中民營企業投資佔到50.25%。本項目商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等四家銀行貸款70億元,已簽訂貸款協議。 大橋本身的經濟效益是吸引投資者看好的重要基礎。據交通流量調查推測,2009年通過大橋的車流量達5.2萬輛,2015年達8萬輛,2027年達9.6萬輛。經測算,大橋財務內部收益率將達8.03~10.1%,投資回收期14.2年,投資回報率15.10%(不含建設期)、12.58%(含建設期) 。 亞洲最大高速公路互通樞紐 由於原來交通閉塞而被稱為交通末梢的海鹽,其北大門將崛起亞洲目前最大的高速公路互通樞紐。正在建設中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北岸接線第四合同項目———海鹽樞紐工程,將使杭浦(杭州—浦東)、乍嘉蘇(乍浦—嘉興—蘇州)和杭州灣跨海大橋北岸連接線3條高速公路大動脈實現互連互通,海鹽在兩年內將成為長三角重要的交通神經中樞。 目前這座氣勢恢弘的高速公路互通樞紐已初現雛形。「作為一下子連通三條高速公路的互通工程,光土石方就達上百萬方,橫跨乍嘉蘇一條高速公路就有6座立交橋梁,無論從工程量還是從公路網路密集程度來說,這個樞紐工程在目前屬亞洲最大。」項目部總工程師方林勝說。 總投資6億元的整個互通工程佔地1200公頃(1平方公里100公頃),整個工程預計明年10月完成土建工程,二期工程將在2007年年底前後完工並正式通車。 中國核電之源--秦山核電站 秦山核電站坐落於海鹽縣秦山雙龍崗,面臨杭州灣,背靠秦山,這里風景似畫、水源充沛、交通便利,又靠近華東電網樞核電站紐,是建設核電站的理想之地。秦山核電站是我國第一座自己研究、設計和建造的核電站,一期工程額定發電功率30萬千瓦,採用國際上成熟的壓水型反應堆,1984年破土動工,1991年12月15日並網發電,設計壽命30年,總投資12億元。廠區主要包括七個部分:核心部分、廢物處理、供排水、動力供應、檢修、倉庫、廠前區等。全廠設備約28,000餘台件,由國內585個工廠和10餘個國家(地區)供貨,汽輪機、發電機、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核燃料元件等重要設備都由我國自己製造,進口設備主要有反應堆廠房環形吊車、壓力殼、主泵等,電站動力裝置主要由反應堆和一、二迴路系統三部分組成。秦山核電站設計廣泛採用了國外現行壓水堆核電站較成熟的技術,並進行了相當規模的科研和試驗工作,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為阻止放射性物質外泄,設置了三道屏障,第一道鋯合金管把燃料蕊塊密封組成燃料元件棒;第二道為高強度壓力容器和封閉的一迴路系統;第三道屏障則為密封的安全殼,防止放射性物質外泄。加外還有安全保護系統、應急堆蕊冷卻系統、安全殼、噴淋系統、安全殼隔離系統、消氫系統、安全殼空氣凈化和冷卻系統、應急柴油發電機組等,使反應堆在發生事故時,能自動停閉和自動冷卻堆蕊。秦山核電站的建成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投產以來,機組運一直處於良好狀態,成為中國自力更生和平利用核能的典範。 中國國際緊固件五金城 中國國際緊固件五金城位於海鹽經濟開發區鹽北路,距杭州灣跨海大橋和亞洲最大的高速公路互通樞紐僅數公里路程。項中國國際緊固件五金城規劃圖目凈佔地面積335畝,總規劃建築面積50萬平米,按展示交易、商務配套、國際展示采購中心和倉儲物流配套四大功能分區,設有2千多間鋪位。由36萬平米主體交易區和14萬平米倉儲物流配套區構成:其中產品交易區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標准鋪位每間約110平方米;國際展示采購中心建築面積8萬8千平方米,商務配套區建築面積5萬2千平方米,另外還有約14萬平方米的倉儲物流配套;中國國際緊固件五金城將以50萬平方米的總體量和完善的項目規劃,建設成為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的全球最大緊固件博覽采購中心。
『貳』 請問浙江海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好玩,真的無法推薦。。因為真的沒什麼好玩的,哈哈
可以去三毛樂園看看,海濱公園!
旅館的話小的賓館都是在80-120吧
長安路 棗園路 交叉口那個不錯,上次是80塊。環境也不錯
『叄』 海鹽綺園電影院今日忍者龜電影
忍者神龜早就下線了吧
『肆』 想知道 海鹽 綺園電影大世界具體在哪裡
綺園電影大世界位於海鹽縣武原街道綺園商業街16號樓,北鄰大潤發超市,新華書店,東鄰海鹽賓館,西鄰中國十大名園之一的海鹽綺園,以及張濟元圖書館、張樂平紀念館、海鹽博物館等。
『伍』 格調綺園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天津格調綺園
別名:格調二里項目|雙迎里
城市:天津
樓盤位置:黑牛城道與太湖路交口
開發商:天津泰達建設集團
產權年限:70年
建築類型:多層,小高層,高層,板樓,
公交線路:677路:洪澤路站,太湖路站,紅霞里站
855路:棉四宿舍站
676路:棉四宿舍站
652路:棉四宿舍站
152路:棉四宿舍站
665路:鬱江南里站,文才公寓站,金星里站
835路:棉四宿舍站
659路區間:金星里站
686路:金星里站,洪澤路站,太湖路站
657路:金星里站,洪澤路站,太湖路站
165路:棉四宿舍站
800路:金星里站,洪澤路站,太湖路站
869路:南開大學附屬中學站
631路:棉四宿舍站
655路:金星里站,洪澤路站,太湖路站
97路:棉四宿舍站
629路:棉四宿舍站
606路:鬱江南里站,文才公寓站,金星里站
628路:鬱江南里站,文才公寓站,金星里站
快速1路:金星里站,洪澤路站,太湖路站
808路:棉四宿舍站
846路:金星里站,洪澤路站,太湖路站
校線6路:棉四宿舍站
698路:金星里站,洪澤路站,太湖路站
93路:棉四宿舍站
954路:鬱江南里站,文才公寓站,紅霞里站
觀光1路:棉四宿舍站
682路:鬱江南里站,文才公寓站,紅霞里站
校線4路:洪澤路站
96路:鬱江南里站,文才公寓站,紅霞里站
校線5路:鬱江南里站,金星里站
95路:棉四宿舍站
693路:棉四宿舍站
859路:棉四宿舍站
其他交通方式:從土城地鐵站出發,由大沽南路進入太湖路,途經曙光市場,行至黑牛城道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108891.4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5%,共17棟樓,停車位車位配比大於1:1
周邊配套:【商圈】
5分鍾抵達天津文化中心(天津大劇院、天津博物館、天津圖書館、天津美術館、天津科技館,天津青少年活動中心)、銀河購物中心;
10分鍾到達南樓下瓦房商圈、友誼商廈;
15分鍾到達水上奧體商圈、南京路、小白樓CBD、河東萬達等商業板塊。
【醫療】5分鍾能到醫大二附屬、天津醫院;
【教育】台灣路小學,師大二附小、四中、四十二中 ;
【自然資源】 綠道公園、復興河、新梅江中央綠軸。
【軌道交通】4條地鐵線,6個地鐵站,1、8、11、12號線。
【公共交通】項目周邊有太湖路站與洪澤路站兩個站點 。
太湖路站/洪澤路站:655路、657路、677路、686路、697路、698路、800路、846路、快速1路。
內部配套:小區綠化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陸』 北京南鑼鼓巷有什麼好玩的
前兩天,閨蜜來北京找我玩,到北京的第一天已經是中午了,把行李放我家後,晚飯的時間就要到了,我帶著閨蜜去了南鑼鼓巷,在南鑼鼓巷沒有裝修之前,真的是吃貨的天堂,裝修後的南鑼鼓巷商業氣息太重,原本有很多小吃的南鑼鼓巷,現在大多也都是商鋪了,還有很多是連鎖。比如「吉事果」
牛百葉
小編要愛死它家的爆肚了,爆肚誰家都差不多,好吃就好吃在蘸料上,爆肚配上它家的蘸料,香而不膩,絕對讓你不虛此行。即使從南鑼鼓巷走到後海,走了十多分鍾,只為這個爆肚,也值。
『柒』 有關海鹽的資料
http://ke..com/view/20967.html?wtp=tt
海鹽是浙江省的一個行政縣,位處杭州灣北側,屬嘉興地區。北距上海118公里,南離省會杭州98公里。全縣陸地面積507.3公里,人口36.4萬。綜合實力百強縣。
古海鹽縣的變遷
海鹽縣是崧澤文化發祥地之一,距今5000多年前縣境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縣。屬會稽郡。因「海濱廣斥,鹽田相望」而得名。建縣以來,海鹽曾四徙縣治,六析其境。轄境大致相當今奉賢西部,閔行、松江南部,金山,平湖,海鹽全境以及海寧的東部並沿海岸線向杭州灣伸展。秦代縣治在今金山縣東南境(山陽,馬棚,西護塘之間)。而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金山建置隸屬考引用《海鹽縣圖經》:「縣始置在今華亭縣柘林,於古為華亭鄉地。」宋魯應龍《間窗括異志》:「治城在華亭鄉者,山名柘山,林名柘林,陷於湖,名柘湖。」則秦海鹽縣治在今奉賢柘林。
秦末或西漢初,縣治陷為柘湖,移治武原鄉地域(今平湖市當湖鎮東湖一帶)。
東漢永建二年(127)縣治陷為當湖,遷治齊景鄉故邑山(今乍浦附近)。永建四年(129年),分原會稽郡的浙江(錢塘江)以西部分設吳郡,海鹽屬吳郡。建安五至八年(200-203)析海鹽西南境、由拳南境置海昌縣(今海寧市)。東晉咸康七年(341),縣治從故邑山移治馬嗥城(今海鹽縣武原鎮東南)。南朝梁天監六年(507),析縣東北境置前京縣。梁中大通六年(534)至大同元年(535),再析縣東北境置胥浦縣。唐開元五年(717),遷縣治於今地。天寶十年(751),割海鹽北境、嘉興東境、崑山南境置華亭縣。元元貞元年(1295)升為海鹽州。明洪武二年 (1369)復降為縣。宣德五年 (1430),析武原、齊景、華亭、大易4個鄉置平湖縣。
近代沿革
1949年5月7日,海鹽解放。1950年5月,獅嶺鄉3個行政村劃屬海寧縣,平湖縣10個行政村劃屬海鹽縣。1958年11月21日,撤銷海鹽縣建制,區域並入海寧縣,其中西塘橋、海塘、元通3個鄉劃歸平湖縣。1961年12月15日,復置海鹽縣,轄2個鎮16個公社,獅嶺鄉仍屬海寧縣。1983 年,撤銷公社建鄉。1985年8月,澉浦、通元、西塘橋撤鄉建鎮。隨著經濟發展,又有於城、百步、秦山撤鄉建鎮。1999年,調整鄉鎮行政區劃,轄9個鎮 3個鄉。 2001年10月,鄉鎮行政區劃再次調整優化,轄武原、沈盪、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橋、於城、百步8個鎮。
區劃人口
2005年末,全縣轄武原、沈盪、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橋、於城、百步8個鎮。共有行政村104個,居民委員會23個。年末全縣戶籍人口364302 人,比上年減少288人。其中,女性人口183139人,占總人口的50.27%。全年出生人口2502人,出生率為6.87‰;死亡人口2831人,死亡率為7.77‰;遷出人口3635人,遷入人口369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
經濟發展
財政收入保持一定增長。全縣財政總收入105011萬元,增長15.4%,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0051萬元,增長17.8%。一般預算支出60658萬元,比上年增長18.3%。
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2005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29.33億元,比年初增加12.3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為127.46億元,比年初增加 13.29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96.14億元,比年初增加9.61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90.62億元,比年初增加5.79億元。年末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78.08億元,比年初增加11.81億元,同比增長18%。
社會事業
據抽樣調查,2005年末全縣戶籍人口364302人,比上年減少288人。其中,女性人口183139人,占總人口的50.27%。全年出生人口 2502人,出生率為6.87‰;死亡人口2831人,死亡率為7.77‰;遷出人口3635人,遷入人口369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全縣計劃生育率 98.68%,已婚婦女綜合節育率91.89%。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繼續提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017元,增長 11.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542元,增長12.4%;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分別為10681元和5719元,分別增長1.7%和15.9%。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鎮家庭人均購建房支出達到2838元,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1.39平方米;農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829 元,人均居住面積64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0.6%和35.9%,因物價上升和進餐館消費增加,均比上年有所上升。年末每百戶城鎮和農村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分別為5輛和1.3輛。
就業規模繼續擴大。年末城鎮從業人員48505人,增長8.9%,一、二、三產從業人員分別為415人、37291人和10800人;城鎮在崗職工45996人,增長8.1%,城鎮私營和個體從業人員11520人,增長2.8%。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
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年末全縣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42000人,與上年持平,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324人,發放失業保險金454.9萬元。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00413人,其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數為81493人,均增長2.4%;有48108人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其中有職工 34279人,分別增長9.9%和10.8%。全縣低保對象已從上年的4599人增加到4627人,其中城鎮655人,農村3972人,共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補貼405.3萬元,增長3.5%。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全縣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9家,床位數863張,比上年增長42.6%,安置人數達233人,增加6.4%;社區服務設施從上年的40個增加到63個。
歷史名人
海鹽歷代名人輩出。有《搜神記》作者干寶,唐代詩人顧況,教育家和出版家張元濟,漫畫家張樂平,改革先鋒步鑫生,作家余華等。
名勝風景
南北湖古名永安湖,早在700 年前的南宋就為游覽勝地,素有"小西湖"之稱。南北湖風景區在海鹽縣澉浦鎮西,東起長山閘,西至茶磨山,南自黃沙塢,北到六里堰,面積約30平方公里,是一個湖、海、山俱全,以自然景觀為主,兼有文物古跡和現代建築的旅遊勝地。
從澉浦城出西門,過鳳凰山,約2公里便可到達湖邊。南北湖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是個瀉湖,水位高6.3米,平均水深1 米。湖中間有一堤名"中湖塘",分湖為二,上為北湖,下為南湖,堤長 500米,東西兩端各有一小橋。 東橋堍有"明星亭",是為當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胡蝶等電影演員來南北湖拍攝電影《鹽潮》而建造的。西橋堍有馨谷亭,系1983年從蔡家山移建於此,紀念民國初年當地一位勇於抗暴扶弱,熱心公益事業的農民朱馨谷。北湖中央有一稱作"湖墩"的小島,北湖邊還有一座清代藏書樓西澗草堂。
南北湖的西南側有一座鷹窠頂山,高186.8米,從山麓至山頂有九曲徑、初憩亭、三休亭、獅頭岩、合掌岩等景點。山上有座雲岫庵,始建於宋代,現有正殿、配殿、山門、石塔等。庵名出自晉陶淵明的"雲無心以出蛐,烏倦飛而知還"的佳句。庵前有"鳥還亭",亭名、廟名密切呼應。庵前有古銀杏大數圍,庵內有水名"雪竇泉",為烹茗佳品。庵右即為鷹窠頂,據說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清晨,這里可觀"日月並升"的奇景,自古以來,吸引了大批遊人。
千佛閣位於海鹽縣城武原鎮天寧寺路,始建於唐大歷三年(768),名千佛大寶閣,元末毀。明洪武楚石禪師重建;崇禎元年(1628)再建。清乾隆、同治年間兩次重修。千佛閣面闊27。5米,進深17米,高23米,分上下兩層,總面積一千平方米,重檐式歇山頂。閣四周側腳方形石柱,內為圓形川柏側腳木柱,內柱從地面通屋頂,柱礎為石鼓形。頂用圓椽,蓋筒形青瓦,屋角起翹,懸掛風鈴。全閣共有斗拱136朵。在楓拱、堂軒、廊攀、雀替、隔架等構件上精心雕刻著花卉、鳥獸等圖案,楠木正梁彩繪 「雙龍搶珠」副間彩繪「雲鶴」。1985年至1987年重修,1988年春節竣工開放,趙朴初題額。現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綺園坐落在縣城武原鎮綺園路。清同治十年(1871)海鹽商人馮纘齋建宅於此,名「三樂堂」。翌年,在宅後的明代廢園上建「綺園」,俗稱」馮家花園」,是馮纘齋將其岳父、清代著名劇作家黃燮清的「倚晴樓」之精華移建而成。解放後,馮氏後裔將宅園捐獻給國家。綺園佔地9887平方米,其中水面佔25%,綠地佔71。4%,建築佔0。25%。園內植物有58科、1158棵,其中百年以上古樹有40餘株。造園特點:以樹木、山、池為主,略略點綴建築,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各得其宜,與今日以風景為主的造園手法相似。綺園能集辦州、揚州兩地園林之精華,頗具江南山林野趣。著名園林專家陳從周稱「綺園」為「浙中數第一」。1963年6月,海鹽縣人民委員會批准綺園對外開放。1981年1月海鹽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被列為「全國十大名園」之一。著名油畫家、書法家、邑人朱乃正為「綺園」題額。
張元濟圖書館坐落在縣城武原鎮文昌東路,是為紀念我國傑出的出版家、教育家、版本目錄學家張元濟先生而建造的,陳雲同志為圖書館題寫館名。1987年落成,佔地8000餘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民族風格、體現江南園林特色的仿古建築。院內黛瓦粉牆、曲橋卧波、閣亭相接、自然成趣,是一個安靜、舒適、典雅的讀書園地,蜚聲海內外。圖書館現有藏書15餘萬冊,除了具有一般縣、市級公共圖書館的職能外,還有其自身的兩大特色:一是專設了張元濟先生紀念室,陳列保存著張元濟先生的著作、手稿和生平事跡資料,供研究參觀之用;二是設置了商務印書館版本閱覽室,保存和陳列著商務印書館100年來的出版物,其中一套《四部叢刊正編》精裝150冊,已成為大陸收藏的台灣商務版之孤本。
『捌』 海鹽那個電影院最好啊
海鹽大地電影院
是全國首家縣級五星級電影院,共設5個專業電影廳,其中有兩個3D廳,一個VIP廳,VIP廳有24個真皮沙發座椅,觀眾能以最輕松的狀態享受電影魅力。影院採用先進的BARCO2K數字放映機,以及GDC/SA2100高端伺服器進行放映,能支持播放美國進口大片,並具有全數字5.1聲道的還音效果,能給觀眾帶來優質的視聽效果。
『玖』 要去北京旅遊,大概5號凌晨2半到 去的地方如下 請幫我們設計下路線 很急!!!
凌晨到的話,那麼就直接准備去看升旗吧。記得帶件長袖衣服,若趕上下雨,很冷的。
然後天亮去前門附近找個住的地方,那附近所有住的地方都在網上有登記,可以很容易就查到,一般帶獨立衛生間的,雙人間 130~150,不帶衛生間的還要便宜些。
找到住的地方後,就可以安心的在附近遊玩:天安門廣場、故宮。
需要注意的是,故宮是需要門票的(很抱歉我很久沒去過了,不知道現在大概多少錢,大概我想一個人五十左右吧,這個純猜測啦,你們帶著學生證去問問看吧)
北京的地鐵是很方便的,東西向有條線路叫一號線,南北向有條線路叫五號線,還有個環線叫二號線,你們大致看下地圖,就能明白,基本乘地鐵可以到東南西北的四個大方向,地鐵換乘是不花錢的,而且坐錯了再坐回去也是不用另花費用的。
之所以沒推薦公交線路是因為公交線路要拐很多彎,而且直達車怕你們找不到。
地鐵的話,很直觀。容易找到方向。
地鐵的票價,每人兩元,每站都有指示圖。
看完故宮、天壇,就可以乘地鐵一號線換五號線,可以先去看看胡同,然後再去鳥巢和水立方看看啦。
還是那句話,很抱歉我很久沒去過那邊了不知道門票價格,以前去是鳥巢50,不知道現在了。
需要說明的是:旁邊有個大公園是免費的。
胡同的話嘛,比較有特色的,南鑼鼓巷吧。
南鑼鼓巷南北走向,長約800米,東西各有8條胡同整齊排列著,從南向北,西面的8條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景陽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東邊的8條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廠胡同、東棉花胡同、北兵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胡同、後圓恩寺胡同、菊兒胡同。
明朝時,將北京劃為28坊,兩坊合並稱「昭回靖恭坊」。清代屬鑲黃旗。南鑼鼓巷曾叫羅鍋巷,乾隆15年(1750年)繪制的《全城全圖》改稱為南鑼鼓巷。
現在的南鑼鼓巷街區北邊是鼓樓東大街,南邊是地安門東大街,西邊是地安門外大街,東邊是交道口南大街。由這4條街圍合的這塊長方形地塊,正是元大都的兩個坊。以南鑼鼓巷為界,東面是「昭回坊」。西邊是「靖恭坊」,南鑼鼓巷是兩坊間的分界巷。
特色小店:
喜鵲咖啡館:充滿老北京記憶的咖啡館
地址: 北京市東城區南鑼鼓巷101號
樂天陶社:在樂天陶社,可以一邊平味咖啡,一邊欣賞這里的陶製品,甚至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哦~
地址:南鑼鼓巷23號
創可貼8特色T恤店:
走進「創可貼8」,讓人感覺如同置身於20世紀80年代的北京,搪瓷紅臉盆、老鐵皮玩具、兒童三輪車……
地址:南鑼鼓巷61號
文宇乳酪店:別看店面毫不起眼,但卻是北京最好吃的乳酪~
乳酪、奶卷兒、雙皮奶、楊梅豆腐……單聽這些名字,就讓人流口水。店主小田年紀輕,可手藝卻不亞於「梅園」。另外,一年四季都供應的「酸梅湯」更是這里的特色。
地址:南鑼鼓巷49號
過客:南鑼鼓巷裡最早出名的餐廳,以口味特殊的PIZZA和富有尼泊爾風情的飲料小吃著名。因為有個小院子而吸引了許多喜歡在庭院里進餐的食客們。餐廳的牆壁上貼滿了店主人小辮幾次騎車去尼泊爾時旅途上留下的照片,有很多人就因為去過了那裡才愛上了尼泊爾。
吃喝推薦:「過客」自創的兩款「羊肉串」披薩和「宮爆雞丁」披薩非常棒,中西口味兼顧,每份50元;雞尾酒裡面,男士較適合喝一款名為「過客」的特飲,口感濃烈,32元/杯;女士則可嘗試一下「曾經失去的鞋子」,這款特飲是為了紀念小辮兒在旅行時丟失的一雙心愛的鞋子,32元/杯。
地址:南鑼鼓巷108號四合院內
雜客:百分百雜貨店,但只要是女孩子,最直接的結果就是進得去出不來了~~
地址:南鑼鼓巷78號
九點半咖啡:老港客的電影館,與香港80年代記憶有關的電影咖啡館。每晚九點半都會放映一部經典老片,店內有塊小黑板寫電影預告。
地址:南鑼鼓巷91號
興穆本本店:興穆店時專門賣本兒的。有近百種的本子,清一色的牛皮本,麻繩裝訂,封皮圖案有京劇臉譜,十二生肖…………
地址:南鑼鼓巷99號
小新的店:懷舊情調。店面並不大。80年代早期風格的桌椅、沙發將室內分隔為六七個獨立的小空間。茶幾上用清水養了金魚和綠色植物。廚房小而敞開,與吧台合二為一。咖啡與食物的香氣由此暖暖地飄散開去。
地址:南鑼鼓巷103號
這里:「這里」的主人原先做過攝影師,因此里里外外都能找到與攝影相關的道具:黑白照片、各式各樣的相機等。不過,「這里」最出名還便宜香濃的日常咖啡。
地址:南鑼鼓巷91號
紅人坊:據說紅人坊開張前,光裝修就花了半年時間,可見對於環境設計極其重視。內部風格充滿中國古典意味,並且講究中國古建中的所謂「天地玄合」。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南鼓鑼巷111號
炒豆合作社 :地安門寬店的原班人馬在炒豆胡同再開新店,對雞翅的腌制也比寬店更考究。炒豆合作社一般要下午5點後才開門營業。評價烤雞翅好壞似乎總是只有一個標准,辣得過癮不過癮,
而在炒豆合作社雞翅還有番茄味的,完全不用辣來博人好感,有自信得很啊!吃完雞翅膀再來一份合作社烤制的PIZZA,就真正實現「中西合作」了。
地址:炒豆胡同東口100米
Grifted:
店裡多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小東東。有趣的手工布偶,甚至還有毛主席老人家的卡通形象。店內還買原創包裝紙,讓你的禮物與眾不同哦~
地址:南鑼鼓巷39號
南鑼鼓巷地區是北京城內的一片居民區,與皇城只有一街之隔,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胡同、四合院、綠樹,相對於紅牆金瓦的皇家文化,這里的灰牆灰瓦,呈現出另一種獨特的民間色彩。南鑼鼓巷地區位於東城區的西部。東鄰交道口南大街,西靠地安門外大街,北接鼓樓東大街,南是地安門東大街。佔地約一平方公里。是元大都的中心區。
南鑼鼓巷在近幾年被時尚人士和國外旅遊者關注,是因為從新世紀開始,不經意間,許多酒吧在這條古老的小街上出現。現在這里已經成為繼三里屯、什剎海之後,北京又一條酒吧街。
按照中國古代的營國思想,首都的道路在南北與東西方向應該各有九條幹道。南北的道路稱經,東西的道路稱緯,簡稱九經九緯。今天的交道口南大街、地安門外大街,是大都九經的遺存。鼓樓東大街,地安門東大街。是大都九緯的遺存。南鑼鼓巷地區便位於這四條經緯之間。它的南邊是皇城,北邊是大都路總管府、警巡院、萬寧寺與中心閣。大都路總管府相當於明清兩朝的順天府,萬寧寺是皇家的寺院,中心閣是大都的中心,是重要的城市標志。它的西部是萬寧橋與煙波駘盪的什剎海。西南是通惠河。萬寧橋今天還在,是元代的重要建築遺存。什剎海舊稱海子,當時大運河的北端,大都的漕運碼頭,最繁華的地方。通惠河也還在,只是改為暗河。暗河上面的道路即今天的東不壓橋胡同。在元代,南鑼鼓巷地區位於大都的中心區域。
南鑼鼓巷地區在元代分為兩坊,東部稱昭回坊,西部稱靖恭坊。兩坊之間是南北方向的道路,即今天我們所稱之的南鑼鼓巷。根據北京城市地理專家研究,這一帶的胡同基本是大都時代的遺存。但是,其時無稱,今天的稱謂,只可以上溯到明代而已。東部,也就是昭回坊,東西方向的胡同,從北向南是:菊兒胡同、後圓恩寺、前圓恩寺、秦老胡同、北兵馬司胡同、東棉花胡同、板廠胡同、炒豆胡同。西部,元代的靖恭坊,胡同有:前鼓樓苑、黑芝麻胡同、沙井胡同、景陽胡同、帽兒胡同、雨兒胡同、蓑衣胡同、福祥胡同。
這些胡同寬闊、筆直,基本上保持了那一時代胡同的原貌。這些胡同的集合,便是那一時代坊內的布局。根據歷史記載,在坊的制度下,坊內不可以進行經營活動。宋以後,坊的制度開始解構,但這是一個漫長過程,不能說,在元代,這個過程,已然徹底結束,最明顯的證據是,南鑼鼓巷地區的胡同在那時均沒有稱謂,說明大都的城市單元依然是坊,而不是巷,也就是北京人所說的胡同。至今,這一帶的胡同里,基本沒有商業設施,只是在兩坊之間的南鑼鼓巷內設有不多的商店,便是坊制的遺風。
秦老胡同35號是晚清時期內務府總管大臣索家的花園,建有假山、亭台、池榭,還有一座模仿江南建築的船形敞軒。這座花園稱綺園,至今還有刻石流傳下來。帽兒胡同 11號為清末協辦大學士文煜所建。分三路。東路是下房,中路是花園,西路是住宅的主體部分,總共有五進院落。中路的花園,是著名的可園,北京最美麗的私家園林。與綺園不同,可園分前後兩園,前園的北面構有一座秀麗的建築,其東是爬山游廊。後園則槐香滿園,極為幽靜。
南鑼鼓巷地區的歷史深厚,也是人文薈萃之地。自明至清,迨至民國,代有人出,而且留下了斑斑可考的遺蹤。
在今南鑼鼓巷65號,是明清之際著名人物洪承疇的家祠。在明的崇禎時期,洪承疇做過三邊總督、薊遼總督,後來降清,做了招撫南方,經略五省的大學士,幫助清人敉平了江南。據《燕京訪古錄》:洪承疇府第在後門外方磚廠東口外路東,今已廢,唯府門外二鐵獅巍然獨存,府後門在南鑼鼓巷,尚居洪氏子孫。這個府後門即今65號,院內的北房尚好,據說是原物。
炒豆胡同77號,以及板廠胡同32、34號等處院落原是清末僧格林沁的王府。僧格林沁,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人,咸豐八年(1858)與大學士瑞麟在大沽口駐防,整頓海防,次年擊敗英法聯軍。十年(1860),再次抗擊英法聯軍,失守了大沽,被革去王爵。同治四年(1865)在山東追擊捻軍時,死於捻軍之手。光緒年間在炒豆胡同南側,今地安門東大街路北47號,為其立祠,稱僧格林沁祠堂。現在祠堂與王府都在,而且祠堂的後門與王府的大門在一條胡同,這在北京是僅有的孤例。
壽比胡同6號,菊兒胡同3號、5號,是榮祿之父的宅第。榮祿是清末的重要人物,做過軍機大臣,戊戌變法時,袁世凱向其告密,從而導致變法失敗。榮祿在這里出生。這個宅子很大,分三路,東是住宅,中是花園,西是洋式樓房。
帽兒胡同35、37號,是清的末代皇後婉容結婚之前的住所。原是普通民居,婉容被冊封為皇後,其父即授內務府大臣,封三等承恩公,此宅升格為承恩公府,加以改建。宅門由原來的一間,改為三啟一式,兩側是坎牆欞花隔扇,中間的大門裝有鍍金門環。此府在民間俗稱皇後府,1984年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帽兒胡同11號,北洋時期曾售與大總統馮國璋。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琨,馮國璋,是北洋政府的第三任大總統。馮國璋,河北河間人,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先在淮軍洋槍隊當教習,後隨袁世凱去天津小站練兵。1915年,袁世凱稱帝,馮國璋持反對態度。袁死後,馮被選為副總統,成為北洋軍閥直系首領。兩年後,任代理總統,次年任滿去職。
東棉花胡同39號中央戲劇學院所在地,原來是靳雲鵬的宅第。靳雲鵬,山東人,同馮國璋一樣也是北洋武備學堂畢業的學生。1912年任北洋第五師師長,次年升為山東都督。1919年任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皖系失敗後,由奉系支持再任總理。1921年辭職到天津做寓公。
後圓恩寺7號,原是清末慶親王奕劻次子的宅第,民國時售與法國人。中西合璧式,中部為西式樓房,前面是圓形水池,周圍點綴圓明園刻石;東部是西洋風格的圓亭;西部是一座中式的四合院。抗戰勝利以後,蔣介石抵京,做過行轅。1949年以後,做過前南斯拉夫大使館、中國人民對外友協會址,現在是友好賓館。1984年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後圓恩寺13號,茅盾故居。1974年茅盾從東四頭條遷到這里,在這里生活了七年, 1981年病逝。這是一座不大的兩進四合院,茅盾故後,被辟為茅盾故居。
雨兒胡同13號,清代中、晚期的四合院,建國以後,齊白石曾在此短暫居住,後因不安於枕席,而返回跨車胡同。
東不壓橋胡同20號,詹天佑故居。詹天佑是大家熟悉的人物,名聲藉藉,是我國第一批走出國門的留學生,他所設計的京張鐵路,最為世人稱道,他在八達嶺火車站上的塑像,精美莊重,可惜他在東不壓橋胡同的故居零落不堪了。
以上關於胡同的信息僅供參考。
長城呢比較遠了,而且當天去當天回的話比較累,建議第一天就在市內玩,然後次日十二點前把房退掉,乘地鐵二號線,到東直門,或德勝門,乘公交車去長城遊玩(長城分很多段分屬北京不通的郊區縣,所以乘公交線路不一樣)
長城各有各的特點,八達嶺長城以雄偉著稱(至少那些導游是這么說的啦),需要從德勝門出發,就是樓下那哥們說的到德勝門坐919路。
慕田峪長城以秀美著稱,需要到東直門乘916路。
司馬台長城以難爬著稱,需要在東直門乘918路。
。。。
等等(還有一段長城在河北,那個實在是不推薦了,叫金山嶺長城,號稱是長城中的精粹,我沒去過,不做評述。)
然後爬長城前,在郊區找個地方住,郊區的景點比較密集,既然難得來一次,別為了個長城就走馬觀花的回去了,所以建議在郊區住一天。
各區縣都很重視旅遊咨詢,很容易就可以了解到當地的其他景點。
然後住一晚,第三天回市區,順便去西單王府井,逛一逛,購購物(其實我們自己從來不去西單購物,實在沒覺得那地方有多好),西單王府井在地鐵一號線沿線,離天安門不遠。之所以沒讓你們先去,是因為,走前再買東西是比較合理的。步行街很漂亮,人也超級多,做好胸悶的准備(哈有點誇張啦,總之我實在對那地方沒好感)
然後就是回去啦。
最後說一點:樓下那哥們說的公交卡,我也很推薦的,他說的很詳細,我就沒再贅述。
祝愉快。
『拾』 《紅樓夢》有幾版
清朝部份
甲戌本(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本,抄本)
己卯本(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己卯冬月定本,抄本)
庚辰本(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庚辰秋月定本,抄本)
列藏本(蘇聯列寧格勒抄本《石頭記》,抄本)
戚張本(張開模舊藏戚蓼生序本,抄本)
戚正本(有正書局石刊戚蓼生序本)
戚寧本(澤存書庫舊藏戚蓼生序本,抄本)
王府本(清王府舊藏本,蒙古王府本,抄本)
楊藏本(楊繼振舊藏本,紅樓夢稿本,抄本)
舒序本(舒元煒序本,抄本)
鄭藏本(鄭振鐸藏本,抄本)
夢覺本(夢覺主人序本,甲辰本,抄本)
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萃文書屋活字本)
程乙本(乾隆五十七年壬子萃文書屋活字本)
東觀閣刊本(新鐫全部綉像紅樓夢)
善因樓刊本(批評新奇,綉像紅樓夢,善因樓梓)
寶文堂刊本(同治壬戌重鐫,寶文堂藏板)
抱青閣刊本(嘉慶己未年鐫,綉像紅樓夢,抱青閣梓)
本衙藏板本(新鐫全部綉像紅樓夢,本衙藏板)
藤花榭刊本(嘉慶庚辰鐫,綉像紅樓夢,藤花榭藏板)
寶興堂刊本(嘉慶丙寅新刻全部綉像紅樓夢,寶興堂藏板)
凝萃草堂刊本(道光辛卯孟冬,綉像紅樓夢,凝萃草堂監印)
三讓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三讓堂藏板)
五雲樓刊本(咸豐己未新鐫綉像紅樓夢,五雲樓藏板,光華堂發兌)
耘香閣刊本(綉像紅樓夢,藤花榭原板,耘香閣重梓)
聚和堂刊本(綉像紅樓夢,濟南聚和堂藏板)
同文堂刊本(曹雪芹原本,右文堂發兌,同文堂藏板)
緯文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緯文堂藏板)
翰選樓刊本(綉像紅樓夢,翰選樓藏板)
文元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文元堂藏板)
忠信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忠信堂藏板)
經綸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經綸堂藏板)
務本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務本堂藏板)
經元升記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經元升記梓)
登秀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登秀堂藏板)
連元閣刊本(曹雪芹原本,新增批點綉像紅樓夢,佛山連元閣藏板)
三元堂刊本(東觀閣梓行,三元堂藏板,新增批評綉像紅樓夢)
雙清仙館評本(洞庭王希廉雪香評)
妙復軒評本(張新之評)
聚珍堂評本(王希廉評)
翰苑樓評本(王希廉評)
芸居樓評本(王希廉評)
卧雲山館評本(張新之評)
同文書局評本(增評補像全圖金玉緣,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
大觀瑣錄評本(增評繪圖大觀瑣錄,王希廉、姚燮評)
增評補像全圖本(增評補像全圖金玉緣,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
誦芬閣評本(古越誦芬閣藏板,王希廉、姚燮評)
增評補圖本(王希廉、姚燮評)
上海書局石印評本(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
綉像全圖增批評本(王希廉、姚燮評)
桐蔭軒石印評本(王希廉、蝶薌仙史評)
求不負齋石印評本(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
廣百宋齋鉛印評本(王希廉、姚燮評)
阜記書局評本(王希廉、蝶薌仙史評)
民國部份
增評加批圖說本(王希廉、蝶薌仙史評)1914年上海石印本
增評加註全圖本(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1925年上海石印本
文明書局評本(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1927年上海文明書局鉛印本
江東書局石印評本(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
鑄記書局評本(王希廉、姚燮評)
萬有文庫評本(1930年商務印書館鉛印)
許嘯天句讀本(1923年上海群學社鉛印本)
汪原放句讀本(1921年上海亞東圖書館鉛印本)
大達圖書本(1929年上海大達圖書供應社鉛印本)
廣益書局本(1934年上海廣益書局鉛印本)
新文化書社本(1929年上海新文化書社鉛印本)
通俗小說庫本(1937年上海中央書店鉛印本)
亞東初排本(1921年上海亞東圖書館鉛印本)
亞東重排本(1927年上海亞東圖書館鉛印本)
中華索隱本(1916年上海中華書局鉛印本)
世界書局本(1934年上海世界書局鉛印本)
開明書店潔本(1935年上海開明書店鉛印本)
傳世一十二種脂硯齋評石頭記鈔本之版本概況
詩曰
自執金矛又執戈 自相戕戮自張羅
茜紗公子情無限 脂硯先生恨幾多
是幻是真空歷遍 閑風閑月枉吟哦
情機轉得情天破 情不情兮奈我何
乾隆中(一七五四年頃),有小說曰石頭記者忽出於北京,歷十數年而盛行,然皆寫
本。時傳抄面世,即為脂硯齋之評本。惜乎書猶未就,雪芹曹先生為淚盡而逝。諸本
止八十回矣。藏書家抄錄傳閱,紙貴京都,幾三十年。沿傳既久,坊間繕本及諸家所
藏秘稿,繁簡歧出,前後錯見。比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乃有程偉元、高鶚之百
二十回刊印聚珍版問世,改題紅樓夢,字句亦時有不同,不明何人續撰。程本既出,
風靡天下,勢力影響,莫與之京。鈔本遽日漸湮埋,不為世人所曉。其後偽本壟斷,
幾至一百二十年,千億坊間本俱其化身,遂成定本。一時海內哄傳,士人爭讀,謂之
歷代小說中之無上上品,曰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
直至清季民元(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方有滬上狄平子石印戚本行顯於世。脂本始
得重見天日,此舉於紅學界中不啻石破天驚。迨民國十年(一九二一),胡適先生為亞
東圖書館之新式英文標點排印本(世稱亞東初排本即是)作序,題紅樓夢考證,為新紅
學濫觴,令學界震動。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俞平伯先生紅樓夢辯改定,顧頡剛先
生序之曰,胡俞二著標識著「舊紅學的打倒,新紅學的建立」雲雲,始有新舊紅學二
者之分辨。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甲戌本出,歸胡適。庚辰本隨之繼現。新紅學遂
憑藉此等新材料,藉助新方法,破中見立,頗有建樹,成就較之舊紅學不可以道里計。
紅樓夢之版本研究亦由是肇始。
自此以降,七十年來,世間倖存之脂硯齋評石頭記古舊鈔本相繼重現人間,迄今凡
一十二種,實如鳳毛麟角,彌足珍貴。脂本留存未經旁人改動之曹雪芹原文面貌,可
供校讎,更兼有脂硯齋(或曰雪芹乃其親侄)等人評批三千餘條,散見諸本,間或透露
作者身世,或指示寫作意圖,或論及八十回後佚稿及作者修改刪卻的情節,其文藝批
評自身亦獨具隻眼,頗是精到,歷來為方家所重。是為天下紅迷不可不讀,不可不知。
然各鈔本版本不一,互有出入;歷經二百餘載,蠹禍難免,實無完璧。
公子閩人,性耽紅樓。今受業西郊燕園,得傍規模居國內第三的北大圖書館,古籍
庋藏只讓北圖,與上圖比肩。館藏脂系中最為重要的庚辰本,並有名藏書家馮隅卿先
生所遺之九部古版紅樓夢,內有大陸僅存的三部程甲本之一,九部程乙本之一,以及
最早的雕版刻本東觀閣本一部。時值大四,公子功課驟弛,更喜都門連降大雪。夫天
下至樂,莫若雪夜擁被讀紅。公子心血來潮,入庫翻書,搜羅脂本點滴資料,並細加
梳理,述其大要,開列於下,蓋「以公同好」 耳。
註:文首之題紅樓夢七律止見於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回前評。
目 次
脂評石頭記八種:
壹 甲戌本;貳 己卯本;三 庚辰本;肆 列藏本;
伍 戚 本;陸 戚寧本;柒 蒙府本;捌 靖 本;
脂評紅樓夢四種:
玖 甲辰本;拾 夢稿本;壹拾壹 己酉本;壹拾貳 鄭藏本。
說 明
脂硯齋評本石頭記系統的傳世寫本依據底本年代,所存原文與脂評情況及後人竄改
多寡,大致可劃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較為正規,為最早期的脂本。多題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保存著最近於曹
雪芹原文的正文文字和大量較可信的脂評。研究價值最高。如上之壹至三,可包括夢
稿本前八十回中的六十餘回未改前的原文。對列藏本的版本價值有較大爭議,但公認
不如前三種。
第二類:經加工過。批語全無署名。多題為石頭記。出現了許多早期脂本所無的批
語,不能確認是否脂評。價值稍遜。如上之伍至捌,且此四種為同一祖本,屬戚本系
統(或稱立松軒本系統) 。
第三類:經增刪竄改。大都以紅樓夢為題。以脂本為根據,大量刪改原文或刪棄脂
評。如上之玖,壹拾壹,壹拾貳,以及夢稿本前八十回中的六十餘回改後的面貌。
甲戌本第一
又稱脂殘本,脂銓本。
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見於各冊首回首頁首行。
因第一回第八頁楔子正文中 「出則既名,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句上,比他本多出
「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一十五字,指明所據底本年代,故名甲戌本。
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
存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第四回回末缺下半葉,
第十三回上半葉缺左下角。四回一冊,共四冊。每半葉十二行,行十八字。
一、此本祖本可能是脂硯齋的編輯本。理由是每頁版心下部都有脂硯齋的署名,有
些地方虛以待補,如若干回的回前詩,僅有「詩曰」空懸。林黛玉眉目描寫尚未成文,
其下半句以朱筆空圍。底本無拼湊現象,正文很少修改,有部份批語系從另本移錄。
一、此本第一回有畸笏叟丁亥春的行側硃批,墨抄總評也有作於丁亥者,說明抄錄
時間在乾隆二十三年丁亥(一七六七)之後。
一、第一回第一頁第一行頂格題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二行 「凡例」二字,
第三行起凡例五則,末題詩一首。陳毓羆認為這一段是脂批,正文當從 「列位看官」
起。其中第一至四則及題詩,共四百一十四字,為此本獨有。第五則「此書開卷第一
回也,作者自雲。。。」,後來本子僅存此段作為引言,與正文混同,遂成了正文開
始。凡例之末詩前橫書「詩曰」二字,脂系鈔本題詩多這種格式,下七律一首:「浮
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謾言紅袖啼痕
重。更有情痴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膾炙人口
一、第一回第四頁下第一行 「豐神迥異」 句下至第五頁上末行 「大展幻術,將」
句之間,較他本多出一段文字,恰好兩頁,四百餘字。
一、此本有眉批、側批、雙行批、回前回後批多種,無署名及日期。其中朱墨抄錄
雙行批是此本一大特色。有九回無批。此本獨出的批語都在第六、第八回。
一、所存各回脂批遠多於其他脂本,尤有一些重要批語為他本所無。如第一回「滿
紙荒唐言」 詩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
而逝。余嘗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
這條批語是持曹雪芹卒於壬午年(一七六三)論者的首要依據。
一、值得注意的是,此本不避康熙帝的 「玄」 字諱。
一、書中有劉銓福幾條跋,又有其友濮文暹、濮文昶兄弟跋。胡適、俞平伯、周汝
昌在其上亦有批跋。
一、紙黃脆,已經一次裝裱。第十三回首頁缺去小半形,襯紙與原書接縫處,鈐有
「劉銓福子重印」章。
甲戌本原為清朝大興劉位坦得之於京中打鼓擔中,傳其子劉銓福。內有劉銓福在同
治二年(一八六三)、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所作的跋,極有見地。另有劉銓福的友人綿州
孫桐生批語三十餘條,署「左綿痴道人」。之後流傳不詳,一九二七年夏此本出現於
上海,為剛剛歸國的胡適先生重價購得,是為首次發現的傳抄殘本。胡適根據上述第
一回中文字稱此本為甲戌本,開以干支年份定名紅樓夢各鈔本之先河,並且認為甲戌
本「為世間最古又最可寶貴的紅樓夢寫本」,所以適之先生視此本為平生秘本,向不
輕易示人。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胡適南下,臨行匆忙,一生藏書俱皆拋下(由北大
圖書館收得),只隨身帶走了這一十六回的甲戌本和他另藏的一部程乙本。一九六二年
胡適去世後,將此本寄藏於美國Cornell大學圖書館。
一九六一年五月,胡適始決定由台北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央印製廠影印行世,止五
百部。為朱墨兩色套版印刷,附胡適的影印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緣起及跋。次
年六月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朱墨套印出版,兩種:甲。線裝一函兩冊,保留胡適的序
和跋;乙。依原大四冊,去盡胡適手跡,附有俞平伯先生的後記及紅樓夢年表,大陸
發行。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上海人民出版社據六二年版重印,刪去後記,線裝四冊;一
九七五年五月出平裝一冊。一九八五年九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據台灣商務版。
己卯本第二
又稱脂怡本,脂館本。
題石頭記,見於封面。每回卷端題有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卷之」 字樣。
第二冊總目書名下注雲 「脂硯齋凡四閱評過」 ,第三冊總目書名下復注雲 「己卯
冬月定本」,故名己卯本。己卯年,是乾隆廿四年(一七五九)。
存四十回。即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其中第一冊總目缺,
第一回開始缺三頁半,十回末缺一頁半,七十回末缺一又四分之一頁。十回一冊,共
四冊,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五或三十字不等。
一、此本第三十四回末題 「紅樓夢第三十四回終」,為脂本石頭記第一個出現
「紅樓夢」標名的本子。如果不是後世藏書家所加,則說明曹雪芹生前一度使用過
「紅樓夢」 為書名。
一、第十七、十八回尚未分開,共用一個回目,第十九回無回目,第六十四及六十
七回原缺,此與庚辰本同。此本中六十四及六十七兩回系據另一種鈔本抄配,文字與
程高本系統相同,見第六十七回末注雲「石頭記第六十七回終。按乾隆年間鈔本武裕
庵補抄」。
一、此本無復雜的眉批側批,面貌乾凈。批語絕大多數在正文內雙行書寫,計七百
一十七條,除多一條單字批外,與庚辰本全同。只有十二處寫在正文右側。這些側批
為別本所無,見於第六回和第十回。
一、此本正文始自 「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陶洙抄補了前三頁半。正
文避國諱 「玄」 和「[礻真ZHEN音]」,避兩代怡親王胤祥和弘曉的名諱 「祥」 和
「曉」。據此判定為清代怡親王弘曉府中的原鈔本。
一、此本第十一回之前,無批語,為白文本。
一、此本中夾有六張箋條,補此書批註不足。第一張為第一回正文 「昌明隆盛之
邦」 批註「伏長安大都」 ;第二張為第四回 「護官符小注」;第三張為第五回題詩
一首;第四張為第六回題詩一首;第五張為第二回前指示將總批低兩格抄;第六張為
第十九回一條批註,連所屬正文,另紙記在回前。
一、此本曾由陶洙於丁亥年(一九四七)、己丑年(一九四九)據甲戌本和庚辰本份別用
朱藍二筆校過,有校記二則。
一、此本訛奪字很少。公認與庚辰本淵源極深,文字有多於庚辰本的地方,語意較
庚辰本確切。尤其以前五迴文字差異較大。底本可能早於庚辰本,為庚辰本同祖之本。
一、所用乾隆竹紙,薄而稍粗,有羅紋,土黃色,顏色深暗。周邊褐色,多磨損。
夾條比書紙黃暗。朱筆校補文字新舊之分明顯,紅者時深,紫者時淺。夾條批語硃色
頗鮮。
己卯本當為清怡親王弘曉府中原鈔本。怡府是有清一代名聞海內的藏書大家,世代
相傳百餘年。宋元精刻,疊床盈架,且多完帙孤品。弘曉之父怡親王胤祥為康熙第十
三子,曹家與之關系非淺,故所據底本可能就出自曹家。此本約於二十年代末三十年
代初為名藏書家董康所得,董在抗戰中當了漢奸,抗戰勝利後瘐死獄中。此本歸其友
陶洙所有。後來陶洙將書讓與北京圖書館。
已卯本殘卷
一九五九年冬出現在北京琉璃廠中國書店,由中國歷史博物館購得。現藏於此館。
存三個整回又兩個半回。即第五十五後半回、五十六回、五十七回、五十八回以及
五十九回前半回。共餘五十二頁,裝訂為一冊,行款格式同己卯本,且和己卯本一樣,
避「祥」字和 「曉」 字諱。據此判定此當為已卯本的失散部份。然此本一體墨色,並
無硃批。
該殘卷僅有夾批三十條,與庚辰本這部份內容的批語類型和條數一致,其中十一條
小有出入。
一九八零年五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線裝五冊,計四十一又兩個半回,
首有馮其庸序及凡例。
庚辰本第三
又稱脂京本。
題石頭記,見於封面。各冊卷首標明 「脂硯齋凡四閱評過」 。每回卷端題有 「脂
硯齋重評石頭記卷之」字樣。
第五至八冊封面書名下注雲 「庚辰秋月定本」 或 「庚辰秋定本」,故名庚辰本。
庚辰年,是乾隆廿五年(一七六零)。
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底本原缺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兩回。十回一冊,共八
冊,每半葉十行,行三十字。
一、此本底本年代相當早,應該是曹雪芹生前最後的一個本子。保存曹雪芹原文及
脂硯齋批語最多,脂批中署年月名號的幾乎都存在於此本。面貌最為完整,文字比較
可信。
一、此本第十七與十八回尚未分開,共用一個回目,第十九回無回目,第六十四及
六十七回原缺,此同己卯本。另,此本無第八十回回目。回目雙行並列,唯此本與鄭
藏本如此,諸本皆是單行直書。
一、此本第二十二回末惜春謎後缺文,並記曰 「此後破失,俟再補。」 另頁寫明
「暫記寶釵制謎雲:朝罷誰攜兩袖香。。。」「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嘆嘆!丁亥夏,
畸笏叟」等文字。後人續補了寶玉及寶釵兩首謎詩,就將此謎錯改屬了黛玉。第七十
五回缺中秋詩,回前單頁記曰「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缺中秋詩,俟雪
芹。」 第十九回 「小書房名」下空五字,「想那裡自然」 下空大半行。這些殘缺可
用以鑒定他本後人補綴之處。
一、第六十八回脫去約六百餘字,估計失去一頁。
一、此本有眉批、側批、雙行夾批及回前回後批多種。批語之多為各本之最,總計
兩千餘條,包括了己卯本雙行夾批的全部(除一條單字批外)。其中有一批非常重要的
批語,如第二十回朱筆眉批「茜雪至 『獄神廟』 方呈正文。襲人正文目曰:『花襲人
有始有終。』 余只見有一次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 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
嘆嘆! 丁亥夏 畸笏叟」。
一、此本第十一回之前,除偶將回前總評與正文抄在一處外,都無批語,為白文本。
朱筆批語全集中在第十二回到第二十八回。
一、此本抄手不止一人,水平參差不齊。最後一冊質量尤差,訛文脫字,觸目皆是。
在後世流傳中,曾經讀者旁改過,多屬於臆改。後人加批的,有署鑒堂、綺園、玉藍
坡。
一、紙色黃,周邊褐色。批語硃色與燕大圖書館章色幾同。已經 「金鑲玉」 法精心裝裱。
庚辰本原出北城旗人家中,徐星署一九三三年初於北京東城隆福寺地攤以八銀幣購
得,格外珍視。一九四九年五月五日,經鄭振鐸先生介紹,燕京大學圖書館折價黃金
二兩購自徐氏後人之手,與原藏之明弘治岳氏奇妙全像西廂記(此書最古刻本)及百回
鈔本綠野仙蹤(刻本皆八十回)並稱燕大館藏「三寶」 。一九五二年北大燕大合流之後,
始入藏北京大學圖書館。
一九五五年,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朱墨兩色套版影印出版,是首次影印行世的早期
脂本,所缺二回據己卯本補入。十月出精裝二冊,十二月出線裝八冊。一九七四年人
民文學出版社重印,換用蒙府本文字補入。二月,出尺寸依原大的線裝本八冊;十月,
出大三十二開本四冊。
列藏本第四
又稱脂亞本。
題石頭記,見於各回回前所題,無書前題頁。
因藏於原蘇聯亞洲人民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故名列藏本。
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中缺第五、第六回。第五十回未完止於黛玉謎,缺半
頁。第七十五回末至「要知端的」 下脫半頁。共三十五冊。每半葉八行,行十六、二
十、二十四字不等。
一、此本另有一些回(第十回的回首,第六十三、六十四、七十二回末)則題作紅樓
夢,可見當時此名既已通用。
一、第十七與十八回共用一個回目,但兩迴文字已經分開,中有 「再聽下回分
解」一句。第二十二回缺文,止於惜春謎。第七十九回和八十回未分開,只有一個回目。
一、此本有六十四及六十七兩回。其中六十四回回目之後,正文之前有一首五言題
詩,為別本所無,回末有一聯對句,是早期鈔本的形像;又推究題詩的內容,此回應
是曹雪芹手筆。六十七回近甲辰、戚本一系。
一、此本共計批語三百餘條。有眉批一百一十一條,側批八十三條,與其他脂本完
全不同。疑多為後人所批。在前四回集中了五分之三。另有雙行夾批八十八條,幾乎
全部與庚辰本相同,其中第十九回佔了四十二條。
一、此本另有一種特殊批語是接著正文寫的,字體也相同,在起訖處加方括弧,並
於開頭右側空行小字寫有「注」字。出現於第十六、六十三、七十五回。當是過錄時
誤將批語抄作正文,後校對時發現,加以標明。
一、為竹紙抄寫,紙薄而稍粗。淺黃色。有包角。經後人重新修補裝訂,殘留裝訂
線洞眼,且有裝錯順序處,反折清高宗御制詩第四、五集作為頁間襯紙。
列藏本為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由隨第十一屆俄國傳教使團來華的大學生Pavel
Kurliandtsev傳入俄京,書首有其墨水簽名及兩個筆畫拙劣的漢字 「洪」字,當是他的
中文姓氏。原存外交部圖書館,一九六二年蘇聯漢學家B。L。Riftin(漢名李福清)於
蘇聯亞洲人民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收藏中重新發現此本,一九六四年撰文介紹,始為
人所知。現藏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洲圖書館。
一九八六年四月,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會同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列寧
格勒分所編定,由中華書局影印出版,精裝六冊。次年一月出線裝本,二函二十冊。
首有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序,次李福清、孟列夫二人文列寧格勒藏抄本石頭
記的發現及其意義。
戚本第五
又稱有正本,上石本,戚序本,脂戚本。
題國初抄本原本紅樓夢,見於封面。中縫則題曰 「石頭記」 。
因卷首有戚蓼生所作石頭記序,故世稱戚本。此本為石印本,由上海有正書局印行
過三次。 「大字本」清末宣統三年辛亥(一九一一)石印前四十回,民國元年壬子(一九
一二)石印後四十回。民國九年(一九二零)用「大字本」 剪貼縮印了一種 「小字本」
,於是有大小字本之分。 「小字本」又於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再版。存八十回,全。
「大字本」 四回一冊,共二十冊,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葉九行,行二十字。縮印
「小字本」 為十二冊,每半葉十五行,行三十字。
一、此本抄寫工整,石印精美,清楚有條,是脂本系統中面貌頗為精良的流傳本。
抄手雖楷書整齊,但語文水平不高,文中時時可見錯訛字。
一、六十四、六十七兩回,十九、八十兩回回目,二十二回末等缺文都已補齊,十
七、十八兩回已分開。凡此種種,以下諸本大同小異。此本除第七十八回 「芙蓉誄」
後缺回末收尾一小段外,無殘短。如正文文字比之程高本所改,大都同於脂本原文;
比之其他脂本,又有個別細碎異文。第十七與十八回分回之處不同於今本。
一、此本有句下夾批、回前回後批的形式。回前回後批俱已補齊。批語較多,幾乎
都在前四十回。不少為獨有,有一定的價值,如第四回前的「請君著眼護官符,把筆
悲傷說世途。作者淚痕同我淚,燕山仍舊竇公無。」一詩,但已不好判斷是否脂批。
一、此本眉批前四十回為狄葆賢所加, 「小字本」後四十回中也有眉批,為狄葆
賢徵求他人所加。價值不高。
一、此本底本付印前經整理,有改動失真之處,描改過個別字跡。批語有不少移位
,如將原文眉批和側批俱改成雙行夾批或回前回後批,並都刪去原署的年月名號。
戚本為乾隆年間德清戚蓼生收藏並序。桐城張開模藏有過錄本,光緒年間為俞明
震所得。上海有正書局老闆狄葆賢(平子)據以攝影付諸石印。魯迅先生一九二零年創
撰中國小說史略時第一個予以重視。在第二十四篇論述紅樓夢專章清之人情小說中,
所引紅樓夢原文全用戚本。這是當時他能見到的唯一的脂本。戚本是最早傳印的八十
回脂本,突破了延續一百二十年的程高本壟斷的局面,首次將一個真的(或接近於真的
)曹雪芹原文的紅樓夢行顯於世,意義非同尋常。
原本黃綾裝面,存上海時報社。曾傳聞已於一九二一年毀於火。一九七五年冬,上
海古籍書店整理舊庫,意外發現迷失多年的底本前四十回半部。白色連史紙抄寫,有
蛀蝕。版框界格系木版水印,版心書名手寫。烏絲欄,版框高十八點八厘米,寬十一
點六厘米。序文和目錄是淺色絲欄,微黃略帶青,近於隱格。字體為乾嘉時期流行的
館閣體,有硃色圈句,色陳暗略紫。無書名頁。據鑒定,約在乾隆後期至嘉慶年間抄
成。現藏於上海圖書館。稱戚滬本。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據 「戚大字本」影印出版,線裝二十冊;一
九七五年六月出平裝八冊。一九八零年五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全五冊。
戚寧本第六
又稱南圖本,脂寧本。
題石頭記,見每頁中縫。
今藏於南京圖書館,卷首有戚蓼生之石頭記序,故稱戚寧本。
存八十回,全。四回一冊,共二十冊,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葉九行,行二十字。
行款格式與戚本全同。但無格欄。
一、此本抄寫字跡,有的較工整,有的很幼稚。文字幾乎與戚本全同,凡有正付印
改過的地方,此本保存原貌。
一、據高一涵分析,此本約在咸同年間抄成。
一、今存書上有標簽 「澤存書庫藏書 子部 小說家類 平話之屬 清曹雪芹撰 石頭記
八十回 二十冊 抄本」。
一、鈔本所用毛太紙,黃軟。幾一色,不暗。蛀痕有無及大小不一。
戚寧本有謂在一九三零年前後曾屬崑山於氏,後歸偽內務部長陳群 「澤存書庫」。
日本投降之後,陳群畏罪服毒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