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為什麼看電影吃爆米花

為什麼看電影吃爆米花

發布時間:2023-01-11 04:39:38

1.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

每次看電影的時候都習慣性的去買一桶爆米花吃,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說實話爆米花味道也就那樣,和國人「超級零食」大好大瓜子比簡直弱爆了!
但是邊看電影邊吃爆米花貌似會產生一種「豆漿搭配油條」般的獨特化學反應。
那麼,難道爆米花真的是觀影標配嗎?
隨著電影院文化逐漸傳入其他國家,「看電影吃爆米花」的習慣也一起打包出口。發展到後來,人們想到電影院已經能很自然的就想到爆米花,看電影吃爆米花也已經成為一件約定俗成的儀式性事件:人類有著這樣的習慣,一旦適應了將某種特定食品與某類環境聯系起來後,就會一直不停地吃著它。

2. 看電影吃爆米花,為什麼會成為流行的方式

這就像聽歌走路一樣,是正常的社會發展帶來的習慣,流行起來也很正常。

3. 為什麼去看電影要吃爆米花,是什麼心理

看電影吃爆米花是一種純正的美式習俗,所以這里回答的實際上是為什麼美國人看電影要吃爆米花。這種習俗和看電影行為的結合,有一定歷史原因。吃爆米花一直是美國人休閑娛樂時的主要零食,至少從20世紀初開始,看體育比賽、雜耍節目、去游樂場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吃爆米花。但在最開始,它並沒有和看電影緊密聯系在一起。1905年鎳幣劇院興起,使得看電影成為一種空前流行的娛樂活動,同時使各種真人綜藝雜耍邊緣化。在這個時候,賣爆米花還只是鎳幣劇院周邊的一些攤販自發行為。

4. 為什麼看電影必備爆米花

5. 去影院看電影為什麼都要吃爆米花

它沒有殼,可以減少清潔成本,也便於觀眾在黑暗中操作。其次,吃起來聲音不會特別大。以前中國人喜歡嗑瓜子和吃花生,是由於傳統的娛樂項目以唱戲,相聲,評書為主,需要觀眾起鬨熱鬧,嗑瓜子的聲音有助氣氛營造。看電影不需要和大銀幕里互動,觀眾存在感被削弱,如果有人一邊嗑瓜子一邊看電影,就算工作人員沒意見,也會被其他觀眾的白眼和口水淹死。

6.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相信很多人在看電影的時候都會買爆米花,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而且電影院的爆米花是很貴的,所以有些人就想要知道看電影的時候吃爆米花的原因,下面我分享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一起來看下吧。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1

爆米花是怎樣來的?

如今爆米花隨處可見,很多人好奇,爆米花是怎樣來的呢?是誰發明的呢?9世紀上半葉,北美捕鯨人去智利時,發現了當地流行一種有趣的吃法:將玉米置於高溫下,讓穀物受到內部強壓,澱粉原料的核心向外碰到堅硬谷殼爆炸。這就是爆米花。他們覺得這種小東西很可愛,就帶回了新英格蘭。不久,爆米花在北美流行起來,1848年,爆米花幾乎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小零食,還被美國字典給收錄起來。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

最早的電影是無聲電影,而且看電影是上流社會的人才能享有的,由於電影沒有聲音,所以要求觀眾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同時,擔心爆米花會弄臟地毯,也不希望那些修養好的顧客受到吃爆米花時發出的聲音干擾。因此,早期,看電影是沒有人吃爆米花的。

1927年,電影進入有聲時代,那些文化並不高的人也能來觀看了。尤其是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給電影業和爆米花帶來了一次很好的合作機會。為了找到一個便宜的地方消遣,人們都擁向電影院。只要包里有5美分到10美分,就能享受到爆米花這一「奢侈品」,這在絕大多數人的接受范圍之內。更重要的是,玉米的成本很低,10美分一大包的爆米花玉米粒能用很久。

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看電影吃爆米花,影院老闆發現了商機,開始直接出售爆米花,隨著電影院文化逐漸傳入其他國家,「看電影吃爆米花」的習慣也一起打包出口。發展到後來,人們想到電影院已經能很自然地就想到爆米花,看電影吃爆米花也已經成為一件約定俗成的儀式性事件:人類有著這樣的'習慣,一旦適應了將某種特定食品與某類環境聯系起來後,就會一直不停地吃著它。於是,看電影時,人們就會不假思地去買爆米花。

電影院的爆米花為什麼賣得那麼貴?

這是電影院採取的副產品定價法,即降低「主產品」電影票的價格佔領更多市場份額,然後,提高「看電影不買總感覺少了點什麼」的「副產品」爆米花的價格,來賺取利潤。

看電影時吃什麼零食比較好?

除了爆米花外,很多人希望在看電影時吃一些零食,但是又不知道選什麼好,下面就來說說看電影時吃什麼零食比較好?其實,如今電影院並不排斥觀眾自帶零食,但是如果是味道過大或者聲音超大的零食就會影響到其他觀眾,所以,看電影是別吃味道重和會發出超大聲音的零食,比如榴槤味到的零食。

要帶零食,可以帶一些膨化食品,如:薯片、薯條、爆米花、鍋巴等膨化食品,這里的鍋巴不宜過硬,否則會發出很大的聲音。其次,堅果蜜餞類的零食也是不錯的選擇。冰淇淋、甜點也是看電影時可以選擇的零食,這里建議大家少喝飲料,這會增加你上洗手間的次數,不僅影響其他觀眾也影響自己觀看影片的完整度。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2

爆米花的歷史

爆米花(Popcorn),一種膨化食品,很受年輕人歡迎,可作為日常零食。爆米花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變化,傳統的只加鹽和少許融化的奶油,或是裹上甜甜的焦糖,還有與戈爾根朱勒乾酪混和的完美組合。爆米花是令人驚喜的下酒零食,可在孩子的生日宴會,利用棒透了的食譜來做逗趣的點心。

爆米花(Popcorn) 爆米花(又叫做「爆谷」「肥仔米」)是一種膨體食品,很受年輕人歡迎,可作為日常零食。

食品來歷

爆米花是一種古已有之的膨化食品,起源可上溯到宋朝。當時的詩人范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節吳中各地爆谷的風俗,並解釋說:「炒糯谷以卜,谷名勃婁,北人號糯米花。」為什麼把爆米花叫做「孛婁」呢?爆米花想是摹擬爆谷時的響聲,因為當地的方言把打雷的聲音叫做「孛轆」。清代學者趙翼在他著的《檐曝雜記》記收有一首《爆孛婁詩》 :「東入吳門十萬家,家家爆谷卜年華。就鍋排下黃金粟,轉手翻成白玉花。紅粉美人占喜事,白頭老叟問生涯。曉來妝飾諸兒子,數片梅花插鬢斜。」詩人筆下的爆米花不僅寫得很美,而且洋溢著生活的情趣。 爆米花也是發明於宋代,范成大在《吳郡志·風俗》中記載:「上元,……爆糯谷於釜中,名孛婁,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在新春來臨之際宋人用爆米花來卜知一年的吉凶,姑娘們則以此卜問自己的終身大事。宋人把加入文化使之有了更豐富的內涵。爆米花鬆脆易消化,可作為日常的可口零食。

爆米花的發明更折射出中國飲食的豐富多彩,它有更深的含義,就是開創了一種食物的加工方式澎化食品。說明中國古代的食品加工不止僅僅是食品簡單的加熱作熟,而是通過的物理的高溫高壓作用原理來改變食物的狀態口感,這種加工方式就是現代新興的澎化食品。這種加工方式使普通不和口的食品變為可口有特色的食品小吃,可以說千百年前的爆米花是近現代各種五花八門澎化食品零食小吃的祖先。數百年前「項鏈」饞人早在歐洲移民遷入這塊「新大陸」之前,居住在這塊大陸上的印第安人便盛行吃爆玉米花了。哥倫布在返回歐洲後,曾向人們描繪了「新大陸」上的印第安兒童用爆玉米花串成項鏈在街上兜售的生動情景。也是印第安人教會了歐洲新移民如何栽種、如何烘烤玉米的技術。

一名歷史學家還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洞穴里發現了5000年前古代印第安人食用的爆玉米花,只是由於當時的「工藝」所限,在口感上遠遠不如當代爆玉米花鬆脆而已。發明家為喜食爆玉米花的家庭設計了一種電鍋,據說僅花費10分鍾就能爆制好一大盆玉米花。目前,美國的許多地方電視台還常常播出如何爆制玉米花的,還介紹各種新風味爆玉米花的。一名頻頻在電視屏幕上亮相、自稱為「爆玉米花大王」的專家瑞頓·巴哈爾已成為全美家喻戶曉的人物——此君一上台,講的都是「玉米經」。 爆米花七月初七炒糖豆、爆米花,其意是「吃炒豆、活老老」。當天晚上,人們都湧上埕頭,觀看天上牛郎織女相會。這天人們很少見到喜鵲,說是上天搭鵲橋去了。有時夜裡還會落幾點雨,人們說這是牛郎織女相會時落下的淚水。中元節七月十五,俗稱「七月半」,也叫中元節,是舊時民間祭祀祖先的節日。民間炊「薄荷糕」、「金米果」、燒銀冥紙衣,祭祀祖宗。出嫁女子,倘遇父母新亡,則於十三日備辦祭品、銀紙,回娘家祭祀,俗稱送「頭年紙」,其後每年是於十四日「送紙」。建國後,此俗漸廢。

7. 看電影時一定要來桶爆米花,為何看電影要吃爆米花呢

看電影時一定要來桶爆米花,為何看電影要吃爆米花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移,看電影和吃爆米花成了看電影的習慣。經濟大蕭條後,爆米花和可樂的食用也已經成為了電影院的一個標准配置,同時也一直延續到今天。所以在如今爆米花已成為電影院的標准。而且看電影和吃爆米花聯系在一起,七十九僅僅只是一種營銷方式,這之間並沒有什麼具體的聯系。這只是意識中的一種慣性,我們可以不受束縛。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看電影吃爆米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間有大愛電影觀後感小學生 瀏覽:604
新神榜哪吒重生電影免費突突兔 瀏覽:787
蠟筆小新最恐怖的十大電影 瀏覽:112
新疆人電影演員 瀏覽:156
一個人演的電影科幻 瀏覽:609
微信如何給對方發電影 瀏覽:585
如何把電影保存到優盤 瀏覽:770
有哪些特別好看的喜劇電影 瀏覽:639
適合離婚女人看的勵志電影 瀏覽:86
去掉電影字幕的最好方法 瀏覽:772
玩命快遞1電影國語版 瀏覽:526
扣扣看電影 瀏覽:408
哪些電影有二元對立 瀏覽:817
哪個平台漫威電影都有 瀏覽:666
僵屍恐怖看電影 瀏覽:507
懷孕三個半月能看電影嗎 瀏覽:46
青檸影咖都有什麼電影 瀏覽:198
找搞笑視頻電影大全 瀏覽:98
買房子就像看電影一樣 瀏覽:887
四個人的搞笑電影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