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皖南事變是什麼
中共黨史上的80件大事(24)
皖南事變
皖南事變發生於1941年1月6日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指使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名義致電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和新四軍葉挺、項英,強令將在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於1個月內開赴黃河以北。這明顯地暴露了國民黨製造分裂、挑動內戰的險惡用心。11月9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復電何應欽、白崇禧,據理駁斥了國民黨的無理要求,但為顧全大局,仍答應將皖南新四軍部隊開赴長江以北。而蔣介石對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計劃密令第三戰區顧祝同、上官雲相將江南新四軍立即「解決」。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等9千餘人,在葉挺、項英率領下開始北移。1月6日,當部隊到達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突然襲擊。新四軍英勇抗擊,激戰7晝夜,終因眾寡懸殊, 彈盡糧絕,除傅秋濤率2000餘人分散突圍外,少數被俘,大部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後遇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是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事變發生後,蔣介石於1941年1月17日發布命令,宣布新四軍為「叛軍」,取消新四軍番號,下令進攻新四軍江北部隊。中國共產黨對此進行了堅決的回擊,命令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不久,新四軍新軍部在蘇北鹽城正式成立。隨後,新四軍擴編為9萬餘人。同時,毛澤東以中央軍委發言人的名義發表談話,揭露蔣介石發動皖南事變的真相。在一片反對聲中,國民黨蔣介石集團更陷於孤立。1941年3月,蔣介石被迫「保證」決不再有「剿共」的軍事行動。至此,國民黨發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徹底擊退。(人民網)
周恩來在《新華日報》為「皖南事變」題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貳』 紅色電影1000字觀後感_觀看紅色電影1000字觀後感(2)
紅色電影1000字觀後感:百團大戰觀後感1000字
今日有幸觀看了影片《百團大戰》。影片耗資巨大,戰爭場面氣勢磅礴,真實震撼。全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始終,令觀眾熱血沸騰。
此片拍攝耗資巨大,動員的人力堪稱八一廠出品影片之最。此片的幕後工作人員多達860人,群眾演員參演人次更是多達9萬8千人次。此片全部實景拍攝,場面極為浩大,戰爭場面大視角空前展現,演員們也都憑著一腔熱血冒著生命危險在漫天炮火中拍攝出精彩的影像,無怨無悔。愛國主義精神與敬業之心支撐著全體工作人員艱苦拍攝、再現了先烈之路,把這場轟轟烈烈的戰爭如此恢弘壯烈的全景展現。
說起來,百團大戰是1940年8月20日打響的,正好是75周年前打響的。此次正值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此片的獻禮意味很強,也正當其時。年輕人應當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抗日英雄不朽,愛國精神長在!
此片最值得稱道的絕對是全篇不斷的大場面,這部電影的戰爭體量應當說是國內戰爭片之最,從頭到尾都充滿了各種大場面,全景戰場激戰畫面,日寇三光運動的慘烈特寫,日機轟炸陣地的狠毒與毀滅性,短兵相接的激烈交鋒,高地攻堅戰的殘酷慘烈,都淋漓盡致地全景展現。許多視角也是比較獨特的,比如戰場的廣角度俯拍,比如從日機飛行員的視角觀察投彈前的戰場,與馮小剛《1942》的空中轟炸橋段有類似之處。
《百團大戰》用了大篇幅的戰火筆墨刻畫了戰爭之殘酷,戰場之慘烈。戰爭之傷害,對於交戰雙方來說,實際上都是巨大的。殺人一萬,自損八千。百團大戰我軍投入兵力高達105個團,40多萬人,斃傷日偽軍兩萬多人,但我們自己的傷亡也高達將近兩萬人。傷亡實際上是對等的,代價不可謂不慘烈。不得不承認,日軍當時的戰鬥力之強和武器之先進是一窮二白的八路軍無法相提並論的。但,為了民族的榮譽,為了人性的尊嚴,我們也必須硬頂上。片中對於戰爭對於人命的摧毀全方位真實展現,還是很靠譜的,不像許多抗日雷劇演得那樣胡扯,展現了一部歷史正劇的凜然氣象。我們看膩了手撕鬼子的鬧劇,我們鄙視褲襠藏雷的齷齪,我們拒絕虛偽的阿Q精神,我們厭煩了無盡吹噓的自嗨,我們需要的是真正展現戰場之真實狀況的影視作品,還原歷史的冰冷與殘酷。
主要人物陶澤如飾演的彭德懷和劉之冰飾演的左權還是演得不錯的。彭德懷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副總司令、前敵總指揮,左權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兩位英雄人物演繹各有千秋。彭德懷指揮作戰的大氣沉穩、敢打敢拼、愛兵如子、重情重義,都刻畫得入木三分。左權是黃埔一期生,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 畢業 ,儒將風貌展現得淋漓盡致。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對於戰場的把控,對於軍人的原則,和彭德懷的深厚戰友情感,都有不俗的展現。片尾左權在日寇大掃盪中不幸犧牲,畫面令人傷感。左權倘若活著,一定能進入十大元帥的行列。
片中加入了幾個虛構的人物,即印小天和吳越飾演的抗日青年。因為是史詩性的戰爭大戲,留給他們的空間有限。若有若無的感情,在歷史的大背景下含蓄隱藏,無法傾訴,但也熾熱的爆發。悲劇結局,更增抗日悲歌之慘烈。
片中對於國軍正面戰場還是有所觸及。比如片頭棗宜會戰中陣亡的國軍愛國將領張自忠將軍,由鄧超客串。片中百團大戰消息傳到蔣介石耳中時,林森勸蔣身為三軍統帥應當通令肯定嘉獎。片中對於國軍同時期的抗戰介紹得還是有些少,也不願多觸及,略顯狹隘的歷史觀。通觀抗日全局,國軍在正面戰場的貢獻不應該被忽略和小視。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組織了淞滬會戰、上高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長沙會戰、桂南會戰、滇緬之戰、湘西會戰等大戰,大兵團作戰,投入浩大的兵力,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國軍高級將領就有200多人壯烈犧牲,郝夢齡、佟麟閣、陳安寶、李家鈺、饒國華、唐淮源、趙登禹、戴安瀾等名將,都是中華民族彪炳千秋的忠烈英豪,民族英雄!他們不應該被忘記!
百團大戰曾經是歷史的冤案,曾經在「」中作為批判彭德懷的罪狀,理由是過早暴露我軍實力,導致日軍調集大批部隊對華北晉察冀戰區、八路軍佔領區進行了慘無人道的三光剿殺,極大挫傷了八路軍的元氣。另外導致蔣介石提防八路軍的實力擴張及對付新四軍的皖南事變。但,這一戰,打出了中國人的銳氣!打出了共產黨軍隊的血性!打出了肩負民族興亡、同仇敵愾的壯氣!
片中毛澤東代表的中央軍委是絕對支持彭德懷打這場硬仗的。這場由正太鐵路破襲戰演變而成的大規模大兵團作戰,我感覺一定是經過了中央高層的同意通過的,雖然當時彭德懷的 報告 沒有批復,這成了歷史之謎。我感覺,毛主席一定是下了決心要打這場仗,因為,這對國民黨正面戰場也是一個有力的支援,避免國民政府在山窮水盡之時投降日軍聯合剿滅共軍,另一方面,響應抗戰呼聲,可以爭取全國民眾的支持。戰略上應該來說是利大於弊。
紅色電影1000字觀後感:地道戰觀後感1000字
星期天,我和媽媽一起在家觀看了一部愛國主義影片——《地道戰》,片中那智勇雙全的高傳寶,一片忠誠的老鍾叔,還有那個漢奸湯司令及那個窮凶及惡的日本山田隊長都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主要描寫了1942年,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高家莊英勇的男女民兵們,從四面八方齊集村口,准備戰斗。我根據地人民為了保護自己,消滅敵人,採用了很多巧妙的戰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土洞和地窖挖成相同的地道。但有一次,小鬼子山田隊長率領日軍在天黑之際偷襲高家莊,這事被老鍾叔發現了,他一路小跑,毅然來到村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那口報警的大鍾。就在鍾聲回響在高家莊的上空時,山田的槍聲也響了,這位忠誠的老鍾叔倒在了山田的槍口下…高家莊的人民被激怒了,他們望著老鍾叔的遺體,立下了錚錚誓言,他們要為老鍾叔報仇!
1943年夏,高傳寶利用地道的出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人民打得落花流水。日軍在遭到抗日隊伍的英勇反抗後對高家莊的抗日武裝力量及怕有恨,想方設法要撲滅這股抗日的火焰。可他們卻最終在抗日的洪流下變成一群無頭蒼蠅!敵軍大敗,原來耀武揚威的他們,現已聞風喪膽,以前狼煙四起的高家莊,現已歡呼雀躍;以前氣勢洶洶的鬼子,現已抱頭鼠竄……我們勝利了!
看完電影後,我心中“甜,酸、苦、辣”什麼滋味都有“甜”,因為抗日戰爭時期,游擊隊叔叔沒有向日本鬼子低頭;“苦”,想不到那時的老百姓是過著這樣的苦難生活;“辣”,我十分地恨那些沒有人性的日本鬼子。可是,我們勇敢的游擊隊員們卻與鬼子英勇戰斗,最後還是把他們打敗了,這多麼可喜呀!所以,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許許多多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如今,在這美好的生活中,我們不能忘記他們,更應該懂得珍惜。當五星國旗冉冉升起時,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那些為國家的前程,國家的發展而犧牲的英勇烈士,永不能忘記。他們是偉大的,他們是堅強的。正是有了他們,我們才能幸福生活,我們應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學習,用自己優異的成績來報答那些為國家做出了無私奉獻的人們。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城關中心學校三年級 郭夢蝶
猜你喜歡:
1. 紅色氣質觀後感
2. 紅色電影觀後感
3. 紅色的魅力讀後感徵文
4. 紅色電影《地道戰》觀後感800字作文
5. 紅色故事讀後感
『叄』 皖南事變的電影有那幾部
《上饒集中營》。
『肆』 候勇被炸聾了耳朵的那部抗日體才的電影叫什麼名子
是這部 《聲震長空》
出品:山西電影製片廠
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編劇:辰天、莫申 、 張敬民
導演:陳力
攝影:黃山
音樂:何訓友
主演:侯勇 周莉 陳澍
故事梗概
一九四零年,黨中央決定在王皮灣籌建延安新華廣播電台,屢建戰功但身患疾病的蘇志豪擔任電台隊長,他帶領戰士們及當地的老鄉鑿石、開洞、安裝設備。
剛從魯藝畢業的殷佳茹、鄭之鈺奉命到電台報到當播音員。殷佳期慣講上海話,播音時心慌憋不住尿,受到隊長蘇志豪的批評。鄭之鈺不安心在電台當播音員,想上前線為親人報仇,就給上級寫信,受到指導員關祥瑞的批評。
電台試播時,動力系統出現問題,隊長蘇志豪迅速排除故障。經過緊張、堅苦的准備,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三十日,延安新華廣播電台試播成功,受到黨中央、毛主席的表揚和鼓勵。
皖南事變發生後,延安新華廣播電台及時播出了黨中央的聲音,延安文藝界用各種文藝形式現場直播《黃河大合唱》表達了國破家亡的滿腔憤怒……
一九四六年,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黨中央決定在瓦窯堡建立備用廣播電台,殷佳茹等一部分戰士在轉移瓦窯堡途中,敵機開始轟炸王皮灣,殷佳茹又返回王皮灣協助蘇志豪播音。敵機濫炸、炮火連天,二人不顧生命危險,繼續播出黨中央的指示,炸彈炸塌了播音室,蘇志豪負傷。
胡宗南佔領延安後,黨中央決定在晉冀魯豫建立二、三線廣播電台。殷佳茹、鄭之任等戰士在指導員關祥瑞的帶領下,奔赴晉冀魯豫創建新的廣播電台。蘇志豪仍然堅持留在陝北新華廣播電台工作。
一九四九年三月,蘇志豪與九分隊全體戰友在北平重逢,北平新華廣播電台開始播音。殷佳茹與蘇志豪結為伴侶。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時,北平新華廣播電台奉命向南京國民黨廣播電台喊話,命令南京國民黨電台轉播北平新華廣播電台的節目。但蘇志豪終因積勞成疾為
中國人民廣播事業獻出了生命。根據蘇志豪的遺願,把他安葬在延安清涼山上。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國成立那天,延安的老鄉們手捧各色供果,從四面八方擁向蘇志豪安息的清涼山,趙老漢的礦石收音機傳出毛主席的聲音,震撼了祖國山川大地……
中國人民廣播事業走過了光輝的歷程,今天已經發展成覆蓋城市和鄉村的網路。她的第一聲,是一九四零年冬天,在延安,人們用生命奏響的。
該片反映了人民廣播事業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所發揮的重大作用,濃縮了人民廣播事業創建、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表現了一代青年投身革命後不畏艱難、勇於奉獻的革命鬥志和高尚的敬業精神,歌頌了老一代廣播人在戰爭年代的艱苦奮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伍』 「皖南事變」是怎麼回事
1941年1月7日,國民黨反動派在皖南涇縣茂林地區以8萬多軍隊的優勢兵力,襲擊和圍殲新四軍9000餘人。這一事件被稱為「皖南事變」,也就是國民黨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0年10月,蔣介石指使何應欽、白崇禧,以參謀總長名義,強令在長江南北和黃河以南堅持抗戰的新四軍、八路軍在1個月內開赴黃河以北,陰謀在我軍行動中借機圍殲。中國共產黨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但為了顧全大局,同意將皖南的新四軍部隊調到江北。新四軍副軍長項英執行王明投降主義路線,不執行黨中央指示。1941年1月7日,新四軍部隊行進到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官顧祝同布置的7個師的突然襲擊,新四軍倉促應戰,激戰7晝夜,最後彈盡糧絕,大部分壯烈犧牲和被俘,突出重圍的只有千餘人。軍長葉挺被國民黨扣押,副軍長項英和副參謀長周子昆等突圍後在山洞中被叛徒殺害。
「皖南事變」發生時,《新華日報》正值創刊3周年。1月17日夜,報社的全體工作人員通宵末眠,緊急動員,警衛著編輯部、排字房和印刷房,嚴防反動派破壞。17日半夜,國民黨新聞檢查所的老爺們「親臨」報社,坐等審查次日報紙的內容,企圖阻止我們發表文章揭露「皖南事變」的真相。為了同敵人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周恩來同志向國民黨提出了嚴正抗議,並在《新華日報》上用大字題寫了「為江南死國難者誌哀」、「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盡管題詞只有25個字,但它揭露了「皖南事變」的實質和真相,向國民黨反動派提出了最強烈的抗議,向全國和全世界人民控訴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罪行!使國民黨反動派在政治上完全處於被動。
『陸』 關於皖南事變的電視劇有哪些,是90年代一部電視劇,不是葉挺將軍,也不是新四軍
我記得90年代好像有部電視劇就叫《皖南事變》的,好像講的是一批學生參加新四軍打日本人,其中好像有一女的被日本人倫了,然後自殺……是不是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