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影視劇中有哪個片段讓你覺著演員演技炸裂
最近湯粉在追一部TVB經典劇集,《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這部「抗日神劇」的播出,可是讓很多觀眾感受到了歷史的真實性,沉浸在男主劉醒、女主鄭九妹的戲劇世界裡面去。
要說影視劇中,有哪個片段的角色讓湯粉覺得演員演技炸裂的,非鄧萃雯飾演的「九姑娘」莫屬!
《義海豪情》其實有很多「寶藏」劇情,值得觀眾去細細品味。要知道,劇集的高潮點,可不僅僅只有這一段,在這部劇中,觀眾能夠透過很多劇情,去感受演員散發的魅力,從而走進戲劇的世界裡面去。
㈡ 為什麼很多觀眾們都稱贊《建軍大業》是一部非常感人又令人熱血的電影
因為建軍大業講述了一群熱血少年為了祖國的大業而拼搏的年代,因為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而導致革命戰爭失敗,為了祖國,硬是靠著槍桿子打出了自己的政權大業。
㈢ 電影《建軍大業》里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你還記得嗎
《建軍大業》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xhWAOsmwEdA6aPDtQa4UPA
㈣ 《建軍大業》敢死隊死守戰場,還有哪些讓人潸然淚下的片段
《建國大業》作為講述了我國那些為祖國復興不斷努力的革命人士的故事,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片子。所以這部片子的拍攝也是選取了娛樂圈中很多非常火的明星啊,不可謂不是陣容巨大啊。說起《建國大業》裡面其實有非常多非常感人的畫面,那麼除了敢死隊死守戰場的場景非常的感人,還有那些片段同樣也是非常讓人潸然淚下呢?
等你一輩子,楊開慧可不就是等了毛澤東一輩子嗎?只是楊開慧的一生實在是太短了,是啊,太短了,楊開慧還沒有等到毛澤東就犧牲了。
不得不說看到楊開慧對毛澤東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的淚點就上來了,非常有情侶生離死別的畫面感。
㈤ 王寶強葛優打北平什麼電影
王寶強和葛優共同出演的那部戰爭片,叫做《建國大業》。
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個特別經典的片段,也是後來被許多博主剪輯的搞笑片段。片中王寶強對著葛優飾演的首長說:「報告首長,前邊有個地主大院,院牆太高怕不上去,手榴彈也炸不開,請求炮兵支援吧。」
葛優叫士兵用照明彈一看,這不到北京城下了么。於是說了一句台詞:「那是北平。」
這段戲看得人哄然大笑,雖然大家笑了,也覺得這一幕有點兒逗,可實際上,這一幕生動詼諧的展現四野很快就打到了北平城下,就連士兵都沒有察覺出來。
《建國大業》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該影片在2009年上映,到現在都難以超越。該片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㈥ 《建國大業》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幾個片段
1、《建國大業》最令人感動的鏡頭就是當聽說淮海戰役取得全面勝利的時候,毛澤東感嘆地說到:「從今以後長江以北從此以後再無戰役」。
這一嘆讓我們看到了勝利來得是多麼的不容易,是多少戰士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我們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2、影片最開始的音樂就是從鍾聲敲響起徐徐展開。
鍾聲一敲,預示著新的開始了。影片中最有感覺的背景音樂當屬淮海戰役勝利的時候慶祝的時候由敲鑼打鼓的歡樂聲轉向了哼唱的深沉背景音樂。深沉的背景音樂給人心靈一震,勝利的來之不易不感而知。
《建國大業》賞析:
《建國大業》從人物形象上,由唐國強扮演的毛澤東還是一如既往的好,既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懼困難,思想充分的偉大領袖形象,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為了晚上寫東西,開會時摸黑,勤儉節約,這樣的小細節讓人看到感覺很溫暖,給人很好的視覺效果。
由張國立扮演的蔣介石最值得令人稱贊,因為他和蔣介石本身形體上有很大的差別,卻讓我們看到了蔣介石該有的狀況,包括他的喜怒哀樂,還有他否定劃江而治,不願成為千古罪人,其實也是一個有擔當的人。還有周恩來,宋慶齡的扮演者表現得都很令人震撼。
㈦ 電影建國大業有描寫一個片段和觀後感300字
提供兩遍,自己選吧!
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庄嚴宣告中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腦海里久久回盪,揮之不去。
影片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沈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通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李公朴、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於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麼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六十周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並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二、
經過千辛萬苦搞到票,然後聚精會神地看完了一票難求的國慶60周年獻禮大片《建國大業》。《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集中反應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內容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後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x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後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於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
電影的場景設計和敘事角度有大有小,最喜歡兩個場景:一是北平機場,萬人喜迎毛澤東和老紅軍戰士的聲嘶力竭的場面,令現場觀眾百感交集,不禁涌動起對建立共和國的無數先輩的敬仰情懷。二是蔣經國前往上海督導經濟,直面譴責孔家才是讓黨國身處危難的蛀蟲,回到南京時父親蔣介石卻對他說「不反亡國,反則亡黨」的言語,一番時局的忠告帶走了經國的銳氣,這或許是對多年之後的台灣主政人物的一種性格鋪墊和詮釋吧。據說蔣經國在深刻反思敗走台島的教訓,啟動肅貪和黨建轉型改革,嘔心瀝血、勵精圖治的將台灣帶上「亞洲四小龍」的地位,親手實現了政治解嚴(將台灣帶入民主時代),集其大成的功業在他之後的新台灣,未見在政治境界及領導效能上超越蔣經國的新典範。蔣經國「與時推移的改善及修正的性格」,註定這位奇跡經濟的締造者最終心力憔悴嘔血而亡的悲愴宿命。因此我認為,影片中陳坤的扮相與我心目中的蔣經國最為吻合。片中對徵集到國旗、國歌作品的選用過程,猶如生動的教學片,更讓人增長了不少知識。
看完《建國大業》,如果你非要問我,誰演的最好?我說是張國立。可能在一些人心裡,張國立電視劇演的多了,沒有那些「電影明星」們更有銀幕范兒。其實錯了,他是真正有多大舞台能擔多大戲的人,蔣介石,這個份量特別重的角色,被他擔起來了,擔得漂亮。
當然從外形上來說,張國立無論是從長相上還是身材,都跟蔣介石「不像」得太厲害。但是張國立沒走「形似」,甚至於沒去追求「神似」,他是在演蔣介石的心,把內心吃透了,打通了血脈去演,這個就很厲害。所以蔣介石的第一個鏡頭一出來,我就閉嘴了,那種融會貫通的精神氣質,已經遠遠超過了演技的范疇。需要再提一句的是,張國立刻畫人物用的是「春秋筆法」,不顯山不露水的,很多好東西要是不仔細看,一不留神就過去了。
共產黨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如今許多影視作品塑造的英雄給很多人一種印象,共產黨大都是些沒文化,被地主老財逼迫無路可走,才入伍參加革命的土包子,其實這是很大的誤解。從《建國大業》一片來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調始終灌注整部影片,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這也是政治協商制度誕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證。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派系紛爭內耗,一黨獨攬,自挖牆腳,眾親叛離,諸如蔣經國、白崇禧等經世之才的一度無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然而,這部影片也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劇本的粗糙。作為一劇之本,可以看得出,劇作者試圖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集中將五年間的大大小小事件做一全面而詳盡地描述,終因功力不夠,而顯得結構凌亂、內容龐雜,頭緒錯綜復雜,人物刻畫不是很到位。
其次是導演的問題。這是一部國慶獻禮片,擔綱導演的是好像從來沒有獨立導過電影的、負責電影事業的高級官員,為了保險起見,又拉了另外一位導演過很多片子的導演。但對於一個劇本先天不足的影片,導演再有號召力,也無濟於事。盡管場面做得很大,氣勢上很雄偉,但描寫戰爭無非就是行軍、長鏡頭、多弄幾處炸點,動不動就是航拍,電腦三維動畫,雖是群星雲集,但仍舊掩蓋不住影片的整體蒼白。
第三個要說的是攝影問題。片中出現眾多開會的大場面,這是一般導演最為頭疼的,因為場景單調不容易調度。而本片的導演及攝影師或許為了照顧眾多明星的檔期,根本就沒考慮拍得再細些,幾乎都是全景、中景等幾組鏡頭,場面有了,但效果上就顯得雷同了。
第四個要說的是剪輯的問題。可能還是因為劇本的原因,內容上的凌亂表現在剪輯上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太跳躍的手法有點模仿美國大片的意思,以對白或音樂的先入作為場景轉換的套路,也顯得有些老套了。黑白與彩色色調之間的轉換也都過時很久了。
總之,這部片子作為主旋律的國慶大片,看了也就看了,不看也不是個損失。它沒有早年間《開國大典》拍得精緻,當然,想看明星們是如何在一部影片里集中露下小臉的,看看也挺有意思。
㈧ 《建軍大業》的催淚點有哪些
繼《建國大業》、《建黨偉業》之後,「建國三部曲」系列第三部《建軍大業》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依舊是眾星雲集的鴻篇巨制,只是這一次,導演由曾執導《無間道》系列、《古惑仔》系列等經典華語影片的導演劉偉強擔任。演員中除了戲骨之外,也雲集了不少小鮮肉,於是難免惹人質疑:一個香港導演加眾多小鮮肉演員能拍好這樣一部具有特殊意義的愛國擁軍主義題材的主旋律革命電影嗎?
㈨ 《建軍大業》中有哪些經典的台詞感動了你
第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就是:我們今天的行動是為了中國革命留下種子。
尤其此時此刻,黨的19大剛剛勝利閉幕,重溫這句話,非常的感慨。可能很多年輕人都不明白我們的今天的生活,真的來之不易,看看利比亞,看看伊拉克,天下太平,其實是踩著先烈們的累累白骨得來的,我們應當珍惜。
第二句話是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當初共產黨那麼小的一支隊伍,被國民黨反動派圍追堵截,但是硬是憑著堅毅的毅力和不屈的信念,走出了敵人的圍剿圈,並且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一隻相比,今天的我們在成長路上偶爾有挫折,又算得了什麼,只要你心中有火焰不熄滅,一定能夠戰勝困難。
第三句是:十年,我倒要看看,是哪邊的旗幟還在飄揚。
80年過去了,這個事情已經很明了,是共產黨的旗幟在高高的飄揚,因為共產黨旗幟向著人民,為著人民。只要你為人民,你的旗幟就永遠會飄揚下去。
㈩ 國慶期間新出的電影《建軍大業》有什麼精彩的小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