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馬戲之王電影中經典台詞

馬戲之王電影中經典台詞

發布時間:2023-01-25 19:19:22

⑴ 《馬戲之王》——裁縫家兒子的崛起

one two check one two check

這是一篇含劇透的影評

大概是從底層出身受盡人們白眼的人心中都會想起這樣的聲音——總有一天,我會成功,我要讓你們所有人都看到我的成功,並且為之前對我的鄙薄而感到抱歉和羞愧。

所以從小時候開始,巴納姆就不甘平庸。

他不甘於做一個裁縫的兒子。

他最初的成功應該是來自於他的妻子夏瑞蒂——從小時候那一杯茶的禮儀開始,兩個人結下了羈絆,而不同於她的父母對巴納姆的輕蔑,夏瑞蒂選擇相信他,並和他共苦了很長很長你過一段時間。

本來她可以成為一顆父母手中的珍珠,卻偏偏,要和巴納姆在一起,和其他的沙礫混為一談。

巴納姆在船舶公司的工作也只是為了養家糊口勉強自己而為之,但是隨著公司的倒閉,他不得不,或者說,他正好就脫離了原本按部就班的生活,開始做他那些大膽的設想。

她的妻子夏瑞蒂一如既往地支持他,還包括他們的兩個可愛的女兒。

一開始用抖機靈的方式用已經沉入海底的船隊獲得了第一筆啟動資金——當然,中間也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但是開始也並不順利——只有死物的博物館,並沒有人光顧。

這時候女兒的建議和那個小插曲就起到了作用——你的博物館里一應該多點活的東西。

於是巴納姆開始四處募集那些因為身體上的缺陷而受到異樣眼光的「怪胎」們——某種程度上他們有相同之處。

電影在「怪胎」募集上沒有花多大的篇幅,但是我總覺得,這些心靈敏感的人,並不那麼容易被說服。

特別是要在台上供人觀賞那個,迎合那些或驚訝,或害怕,或厭惡的眼光。

出於意料的,或者應該說不出意料的,馬戲團成功了,非常成功,有了越來越多的觀看者,雖然也有些尋釁滋事的酒鬼,但是,這些都是小事情。

但是這成功來的太快,讓人覺得不真實。

這成功在巴納姆遇到歌劇家珍妮的時候,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

身為妻子的夏瑞蒂其實早就意識到了不對,在珍妮在台上盡情歌唱,成為全場焦點的時候巴納姆的那個眼神,她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很快,快速且沒有阻礙的成功讓巴納姆迷失了自己,甚至拋棄了自己的家庭,去和珍妮巡演。

而那些「怪胎」們,也在盛大的酒會上,被他照舊忽視,藏回陰暗的屋中。

急迫的想要成功的他心中燃起了火,而這些火最終燒傷了身邊愛他的人,他愛的人,也燒毀了他精心營造的馬戲團。

還好在最後他緊拉了韁繩,回到了妻女的身邊。

也和曾經的夥伴們一起重建馬戲團,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其中的歌舞更是沒話說了。

補充一個小插曲

空中女飛人安和菲利普的愛情

菲利普對空中女飛人安的一見鍾情,到悄悄試探,再到十指相扣。

真的是很符合少女心的設定,但是下一秒也能把你的少女心狠狠摔碎——菲利普看到了在馬戲團現場的父母,放開了安的手。

所以在之後安挽著菲利普的胳膊興高采烈地去劇院結果遇到菲利普的父母的時候,她也覺得,菲利普這樣的「上層人士」是不會為她抗爭的,所以在菲利普父親出聲羞辱她之後,她頭也不回地走了。

幸好,菲利普終於認清了自己的內心,有情人終成眷屬。

⑵ 電影推薦《馬戲之王》:請永遠做一個心懷樂趣的人

馬戲之王



前言

《馬戲之王》於2017年12月20日在美國上映;2018年2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 講述了美國馬戲界傳奇人物巴納姆從無名小卒變成將歡樂與勇氣融入至表演中,將希望散播至全世界的玩夢大師的故事



故事簡介

年少的巴納姆跟著裁縫父親去一個富人家,因惹得富人的女兒夏麗蒂大笑,而被富人甩了一記耳光,正是這記耳光,讓巴納姆收獲了夏麗蒂的友誼與芳心。 跟夏麗蒂有了兩個女兒的巴納姆,為了讓妻女過上優越的生活,開始創業,開辦馬戲劇團。

一開始,他的事業經營慘淡,劇院門可羅雀。女兒的話激發了他要做獨一無二馬戲團的靈感, 巴納姆四處尋找長相奇特但具有特殊才藝的人。很快,胡須女郎、長腿巨人、雙胞胎飛人以及精通騎術能模仿拿破崙的侏儒相繼加入劇團, 因為這些丑角的加入,巴納姆的馬戲劇團開始贏得觀眾的掌聲。

機緣巧合下,巴納姆參加英國女王的宴會,在上流 社會 的圈子裡,他認識了瑞典女歌手珍妮·琳德,在巴納姆的盛情邀請下,珍妮欣然應允前往美國巡演



經典台詞

誇大其詞又不是什麼壞事,想像力匱乏比太豐富更讓人痛苦

No one ever made a difference by being like everyone else.

要成為有影響力的人,不能只安於和別人相同。



觀後感

《馬戲之王》的音樂和編舞很精彩。其中巴納姆與合夥人菲利浦在酒館中討價還價的一場舞戲, 巧妙地利用了酒吧的侍者、吧台和兩人的酒杯,音樂和舞蹈的節奏與酒吧閃爍的燈光相互呼應,使兩人的試探和博弈顯得放鬆、幽默又充滿動感。 菲利浦向空中鞦韆女孩安·惠勒表白心跡的一場戲,運用了空中鞦韆的道具編配了空中與地面相互交融的舞蹈,安·惠勒的突然升空、菲利浦的半空墜地都作為視聽的補充語言,強烈地暗示了菲利浦和安·惠勒的身份和 社會 背景的懸殊差距。而安·惠勒在空中飛翔穿越的輕盈和自由,也是她對自身充滿沮喪和質疑之後的理想狀態的隱喻。 但是影片中的感情戲,性質就和另一大主題思想「面對內心,活出自我」一樣,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表現,缺乏有力論據的論點,變成了強行標榜的政治正確,只會令人別扭。

⑶ 怎麼評價電影《馬戲之王》

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博納影業集團投資,邁克爾·格雷西執導,「狼叔」休·傑克曼、扎克·埃夫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米歇爾·威廉姆斯、麗貝卡·弗格森、贊達亞出演的電影《馬戲之王》已於昨日在全國公映,首日開畫成績不凡,為當日新上映影片票房第一。《馬戲之王》在第八屆音樂製作人工會獎上獲得兩項提名,入圍了電影類最佳音樂製作獎,主題曲《This is Me》此前更是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的肯定,並入圍了奧斯卡提名。

據悉,《馬戲之王》將經由IMAX專利的DMR(數字原底翻版)技術製作為IMAX版本,影片已經於2月1日起登陸全國IMAX影院,此外影片還將有中國巨幕、DOLBY ATMOS、GDC臨境音、DBOX、4DX制式。全國觀眾可以與全家人在春節之前率先領略這場年度最不可錯過的視聽盛宴。

⑷ 馬戲之王thisisme在哪一段

馬戲之王thisisme在35分45秒鍾那段。巴納姆努力掙錢,給家人更好的物質條件,也希望擺脫裁縫兒子的身份收獲社會尊重。博物館的演出讓他賺足金錢,始終得不到上層社會的認可,他出重金吸引出身優渥的年輕劇作家加入自己的團隊,引薦結識著名女歌唱家,瑞典夜鶯林德小姐。通過給林德小姐做全球巡演的經紀人,巴納姆賺的盆缽滿盈,也順利地步入了上層社會。此時,已經不是最開始屈身求才的巴納姆了,把馬戲團那些出身卑微的演員關在門外,不讓他們與上層社會的人結交,覺得他們不配出現在那樣的場合,親手舍棄了自己曾給予他們的尊重。接下來那一幕,大鬍子女士唱起《Thisisme》,表達了自己的憤慨之情,也昭告天下他們作為一個人也有自尊。《奇跡男孩》里奧吉說,沒有人是普通的,只要你用心去看。平等不在於出身、財富和地位,我們都擁有同等的靈魂,同樣都要苦渡人生。Thisisme,這就是我。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尊重不單單是自己給自己掙的,更應該是自己給予別人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尊重別人才能換來同樣的尊重。

⑸ 馬戲之王觀後感

《馬戲之王》觀後感:

毫不誇張地講,馬戲之王應該是不少人觀影生涯中看過的最好的電影,在我們不長的一生中,名利終歸是過眼雲煙,陪伴我們的應該是真誠的友情和割捨不斷的愛情。人的一生紮根在愛和友誼中,才能枝繁葉茂。

鏈接: https://pan..com/s/1i0cWy-qzbXBZZtQOO3V5uw

?pwd=kwie 提取碼: kwie

這部劇中的歌詞寫得真好,值得玩味。「我就是我,汝之所向吾之所往,光芒萬丈無人能擋,鋒言利語襲來之時,我將排山倒海將其擊退,所謂勇敢,所謂受傷,我註定與眾不同。我將卷土重來,我將重整旗鼓,不懼言語不畏世俗,勇往直前至死不屈。我就是我。」

⑹ 勵志英文電影經典台詞20句

1、《泰坦尼克號》(RMS Titanic)

I figure life is a gift and I don't intend on wasting it. You neverknow what hand you're going to get dealt next. You learn to take lifeas it comes at you。

我認為生命是一份禮物,我不想浪費它。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手牌會是什麼,要學會接受生活。

2、《荒野獵人》(The Revenant)

AS long as you can still grab a breath, you fight.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血戰到底。

3、《勇敢的心》(Braveheart)

Every man dies, but 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

每個人都會死,但不是每個人都曾真正的活過。

14、《洛奇》(Rocky Balboa)

Nobody is gonna hit as hard as life, but it ain』t how hard you can hit. It』s how hard you can get hit and keep moving forward. It』s how much you can take, and keep moving forward. That』s how winning is done.

任何人可以攻擊地像人生考驗一樣地殘酷。但重點不是你出拳多有力。而是在於你能承受多重的打擊,而且繼續的走下去,在於你能程受更多的打擊並且繼續向前。這才叫做勝利!

15、《尋找佛羅斯特》(Finding Forrester)

Someone I once knew wrote that we walk away from our dreams afraid that we may fail or worse yet, afraid we may succeed.

我的一位故人曾經寫道:我們總是不斷遠離自己的夢想,因為我們害怕因為夢想而失敗,或者更糟的是,害怕因為夢想而成功。

16、《沙地傳奇》(The Sandlot)

Kid, there are heroes and there are legends. Heroes get remembered, but legends never die. Follow your heart, kid, and you』ll never go wrong.

孩子,世上有英雄和神話。英雄死了會被人們記住,但是神話是永遠存在的。孩子,追隨你的心,你永遠都不會走錯的。

17、《哈利·波特與密室》(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It is not our abilities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 It is our choices.

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人的,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18、《花木蘭》(Mulan)

The flower that blooms in adversity is the most rare and beautiful of all.

在逆境中盛開的花是最稀有、最燦爛的花朵。

19、《怪物史萊克》(Shrek)

After a while, you learn to ignore the names people call you and just trust who you are. 過不了多久,你就能學會別管別人怎麼看你,你只要相信自己就好。

20、《和平戰士》(Peaceful Warrior)

The accident is your training.Life is choice.You can choose to be a victim or anything else you'd like to be.Accept that you don't control what will happen to you.

車禍只是生活的一次考驗。你不能改變將要發生在你身上的東西。對於生活,積極的人會主動去採取行動,受害者會被動的接受。

⑺ 《馬戲之王》:如此極致浪漫的寓言,你們卻只看到狼叔的顏

猝不及防的開頭

當你還在想著剛才的廣告是多麼無聊時,正片就這么猝不及防地開始了。

黑暗的舞台上,一個身影有力地揮動雙臂。節拍響起來,世界剎那間輝煌無比。

旋轉著的、飛躍著的,高高低低的身影,都在翩翩起舞。令人眼花繚亂的華美像視覺的煙花,一波接一波,不斷綻放。

a million dreams的歌聲響起,你沒有任何防備就被拖入一場狂歡。你的眼角發著光,嘴角上揚,你中了魔一般想隨著節奏打起拍子。

而休·傑克曼飾演的馬戲之王佇立在舞台中央,眼神從驕傲到迷惘,音樂從激昂到低回,於是故事在倒敘中開始了。

不是電影,也不是歌舞劇,它就是個寓言

有人說這片子拍得不好,因為故事的原型、那個有著「馬戲團鼻祖」之稱的P.T.巴納姆不只是娛樂大王,更是營銷高手。可是該片卻給他套上了勵志熱血的光環,弱化了他備受爭議的廣告手段,這算個什麼事?

呵呵,吃瓜群眾們,你們想太多了。

《馬戲之王》不過是套用了P.T.巴納姆的人生主線:心懷夢想、一朝功成、打落谷底、東山再起,同時插入了大眾喜聞樂見的「出軌」與「回歸」橋段, 以此來精緻地、浪漫地、或許也是隱晦地呈現一部人生寓言。

這部寓言的關鍵詞是:真實。

什麼才是真實?如何抵達真實?

馬戲團所招收的那些奇人們,有的長著鬍子、卻是女兒身;有的身材過高,彷彿大鐵柱;有的渾身毛發,分不清是人是猿。而 加入馬戲團,讓他們從黑暗之中走出,以真實的樣子面對大眾;讓他們得以為大眾製造歡樂,而不是把自己變成笑料。

所以那首發自內心深處的Thisis me,才能如此催淚又燃情。

以當年的時代眼光來看,所謂的貴族口味,是衣著得體、去劇院聽一場歌劇;而不入流的馬戲,活該就是平民(貧民)們的無聊消遣。

這倒頗有些類似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經典和流行之爭——接地氣的備受追捧,動輒10萬+的業績和流量們撐起的龐大市場著實紙醉金迷;而學院派的照樣對此嗤之以鼻,守著青燈黃卷,發著寂寞牢騷,依然不願「為五斗米折腰」。

但實際上,你看不上的東西,未必沒有其存在的理由。 最真實的笑與淚,可以來自殿堂、也可以來自江湖。

一場由「羨慕嫉妒恨」引發的大火燒毀了巴納姆的馬戲團、為他賺來大筆鈔票的女歌星因為得不到巴納姆的愛而黯然退出。一度輝煌無限的馬戲之王,債務纏身、妻子離去,只能獨自以酒澆愁。

所幸,他為了贏利也好、為了博眼球也好所召集來的奇人們依然不離不棄。 是活在最底層的他們,告訴了從高處跌下的他:沒有了樓房,還有帳篷。形式皆是虛無,快樂才是真實。

而這部寓言的最核心、宛如耀眼光環一直緊緊環繞影片的,是最浪漫、也最深刻的一對意象:

功名利祿,家庭愛情

聽上去很俗?那換個說法:

萬千塵世浮華,紮根內心的真愛。

所以我說《馬戲之王》是寓言。寓言不就是這樣?用很文藝的話,講俗到底的道理,寫俗到底的現象。

在勵志和熱血的外殼下面,《馬戲之王》講了一段悲欣交集的人生歷程:一個愛幻想的人經歷一生的起落之後,才發現 幻想或許是獲得幸福的手段,但絕不是幸福本身;而幻想變現之後的那一切,更是虛妄。

戳破功名的泡沫,家人和愛情才是生命中有力的、不倒的真實。

場場歌舞皆是象徵

「在這部片子里,狼叔從第一秒帥到最後一秒。」網友們如此評價。

當然。但遠不止。

如果說用文字寫就的寓言,沒有廢話,字字珠璣;那麼 這部用歌舞「講」出的寓言,每一段旋律、每一次舞動都充滿了精妙絕倫的象徵意義。

在這里,歌與舞是不能分開的,它們如同水乳交融,又和人物的靈魂交融。 歌、舞、心、情完美契合,又燃又煽,讓你的心臟和鼓點一起怦怦跳。

我個人最喜歡的一段,是男二號菲利普和鞦韆女之間的情衷互訴。菲利普是巴納姆的助理,出身名門,曾是知名演員;千秋女卻是以賣藝為生,進入馬戲團以後才綻放了光彩。

門不當戶不對,趁著一股子年輕倔勁非要在一起。我承認,剛開始看這段的時候我是出戲的,抱著慈愛老年人看小孩子亂折騰的心情……

然而,當淺吟低唱的音樂漸起,千秋女的繩索從空中垂下,兩人或是飛翔、或是追逐,或是執手相看淚眼,時而纏綿時而決絕的舞動直接外化為了內心的沖突,多麼盪氣回腸的驚艷!

菲利普在這一段唱:

What if we rewrite the stars

Say you were made to be mine

鞦韆女在下一段回:

No one can rewrite the stars

How can you say you'll be mine

這一唱一和,竟然有了中國傳統戲曲的神韻。 一邊是無限熱誠,一邊是更深沉的憂傷;一邊是莽撞勇猛的男人志向,一邊是細膩多慮的女兒情懷。雖有沖突、對抗,更有體恤、理解……這全部的復雜,只在一根繩索、一段舞蹈、一曲唱和間,不能再多!

對於歷史上的P.T.巴納姆,你不能只用「馬戲之王」、或「營銷之王」來概括他;對於這部《馬戲之王》,你同樣不能僅僅將他看作是「狼叔的歌舞秀」、「劇情弱歌舞棒」的普通電影。

在我看來,它是一部極致浪漫的寓言:

將悲涼濃重的人生底色,藏在歡騰熱鬧的畫面之下;

將避無可避的人生困境,藏在明知不可而為之的熱血之下。

  將世故藏在天真之下。

而世故了太久的我們,都需要這份天真,不是嗎?

⑻ 《馬戲之王》:This is me

《馬戲之王》是近期上映的一部歌舞片,取材於真實人物事件,講述馬戲屆的傳奇人物巴納姆的故事。

我上網查詢了一些信息,得到的結論是這部影片中表現的主角形象和故事經歷,與歷史上真實的人物有很大的差別。即便如此,我也覺得這是一部很成功很感動人心的勵志電影

寫文章越久越有種感覺,就是寫作是一種價值觀的表達和輸出。文學作品和電影、音樂等視聽作品一樣,都是價值觀的展現形式。

藝術來源自生活,而高於生活。

如果在藝術表達中加入作者的理解,提煉好的部分,舍棄壞的部分,傳達正能量,就能夠稱為一部優秀的作品。這部《馬戲之王》在我眼中就是這樣。

文中我們不論真實的巴納姆如何,只說電影中表現的巴納姆,在我眼裡,他是一位充滿著奇思妙想的人物,熱情洋溢、樂觀向上,努力追求尊貴身份又勇於承認錯誤的成熟男性。

飾演馬戲大王巴納姆的是「狼叔」扮演者休·傑克曼,記得第一次看《X戰警》的時候就被金剛狼吸引了。《馬戲之王》中的傑克曼就更不用說了,帥氣、顧家、有追求、有激情,歌舞信手拈來,身材偉岸直挺,今年已經五十歲的狼叔不改往日風采,絕對是片中最吸引人的角色。

這是一部歌舞片,類似於去年情人節上映的《愛樂之城》,演員們演著演著就唱起來跳起來,所以不喜歡這種題材的朋友們就不用看了,今天我只說電影中傳達的一些價值觀。

首先就是主人公巴納姆的奇思妙想。

片中的巴納姆在公司破產後,拿著公司的沉船憑證向銀行借款,買下了一座博物館,但是死氣沉沉的模型吸引不了任何人。

有一晚他回到家,女兒對他說,爸爸你的博物館需要「活的」東西,活的東西才能吸引人,而那些活靈活現的東西其實一直都存在,它們就在你的腦袋裡。

巴納姆被女兒一語點醒,公開招募奇人異事,在博物館舉行展示演出後一舉成名。滿堂喝彩中仍然有異樣的聲音在左右著人們的評價,劇評家寫文章攻擊說他是個騙子。

巴納姆反問劇評家,大家來到這里看演出都非常開心,但是你作為劇評家卻在劇院里找不到快樂,到底誰才是騙子?(我認為這句話是巴納姆諷刺劇評家發表評論的真實性)

我小時候總覺得大家都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別不過是穿的衣服不一樣,考試的分數不一樣,也總是認為別人和我心裡的想法都一樣。

後來發現並不是這樣,每個人都有一顆獨特的心,思想也  因人而異。有的人思維就是更活絡,有的人就是敢於沖破藩籬折騰,有的人做事就是直接不拖沓,腦子里的這些東西是人與人最大的不同。

巴納姆之所以能成為歷史上的「馬戲之王」,決定性因素就在於他擁有不同於常人的奇思妙想。

思維的不同才是人與人最大的不同,也許成功的起點就掩藏在這些思想的火花中。

其次,電影表達了「尊重」這個詞的涵義。

巴納姆努力掙錢,除了給家人更好的物質條件,也希望擺脫裁縫兒子的身份收獲社會尊重。

博物館的演出讓他賺足金錢,但是始終得不到上層社會的認可,所以他出重金吸引出身優渥的年輕劇作家加入自己的團隊,並由他引薦結識著名女歌唱家,「瑞典夜鶯」林德小姐。通過給林德小姐做全球巡演的經紀人,巴納姆賺的盆缽滿盈,也順利地步入了上層社會。

但是此時,他已經不是最開始屈身求才的巴納姆了,他把馬戲團那些出身卑微的演員關在門外,不讓他們與上層社會的人結交,因為覺得他們不配出現在那樣的場合,如此他親手舍棄了自己曾給予他們的尊重。

接下來那一幕,大鬍子女士唱起《This is me》,表達了自己的憤慨之情,也昭告天下他們作為一個人也有自尊。

《奇跡男孩》里奧吉說,沒有人是普通的,只要你用心去看。平等不在於出身、財富和地位,而在於我們都擁有同等的靈魂,同樣都要苦渡人生。

This  is me,這就是我。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尊重不單單是自己給自己掙的,更應該是自己給予別人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尊重別人才能換來同樣的尊重。

第三,追求目標和證明自己,是一回事嗎?

影片最開始,巴納姆娶了主人家的小姐,兩個人在市區過著清貧的生活,以盥洗床單為生。巴納姆和妻子在樓頂的那一段華爾茲唯美動人,純白的床單隨風輕擺、隨舞步盪漾,幸福滿溢眼間,這就是愛情吧!

接著兩個女兒出生,怎麼給她們更好的物質生活,是巴納姆最操心的事。他做的每一件大事業,都是為了完成當初給妻子的承諾,但是慢慢地好像變了,他更多的是在不斷的證明自己,贏取尊嚴。

當林德小姐向他表白時,當他意識到忽略了馬戲團太久時,當他想起遠在家鄉守望的妻兒時,巴納姆選擇了回家。

這是一個浪子回頭的圓滿故事,但是影片中許多的細節讓人回味無窮。巴納姆第一次聽林德小姐唱《Never enough》時怔住的表情,妻子便知道那一刻他已經不同了;他提著手提箱頭也不回地奔向世界巡演時,妻子站在門前無言的送別,知道一切無法挽回。

這是我想要的幸福嗎?妻子一直在問自己。在最初晾滿床單的樓頂,她已經說了無數遍,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但是這句話和巴納姆理解的不一樣。

我所謂的承諾,是你永遠愛我陪伴著我;你所謂的承諾,是給我最好的生活。放在現實中,這兩個目標也不是沖突的,端看人們怎麼選擇。

掙錢就等於沒有時間陪家人嗎?滿足慾望就等於拋棄世俗相守的平凡生活嗎?實現理想就等於把家人割裂在外嗎?

這些問題每一個都是難題,而難題每一個都涉及人內心的價值觀。

對影片中的巴納姆而言,最開始追求成功是為了給家人優渥的生活,但是漸漸地變成為了完成自己的慾望。前者是為愛守護承諾,後者是為填充私慾。

表面看起來好像是一回事,掙更多的錢不就是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嗎,但是內核是不一樣的。因為他沒有仔細傾聽妻子是否在乎更多的錢,是否更在乎他回歸家庭。

我想怎麼做,與我和你一起商量我該怎麼做,是不一樣的。

一個是只顧著自己,一個是和你一起完善自己。

最後,怎麼去面對失敗?

去年看過一部很有趣的動畫片《歡樂好聲音》,講述的也是一個劇院老闆破產又雄起的故事。

所以當我看到影片過半,巴納姆坐在燒毀的劇院門口哀嘆那一幕,腦海中就浮現出《歡樂好聲音》中月伯樂站在破損的劇院門口哀嘆的場景,簡直一模一樣。

月伯樂說「你知道跌倒谷底的好處嗎?你會只剩一條路,那就是向上走啦!」這句話讓我記憶猶新。

每次看影視作品渲染失敗,我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對於普通人來說,失敗不是倒塌的大樓和被人唾罵、追殺,也不是欠下巨額的財產、親人反目,失敗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就是內心的失落、氣憤、鬱郁不得志、念念不忘卻求之不得。

可能我們在努力很久之後突然知道有些事自己做不到,也需要花很長時間接受這個結果,然後再花很多時間找尋下一個目標,提起精神繼續奮斗,更得接受不知道何時才能收獲一個結局,完成一個心願。

生活總有太多的事分散人的注意力,也有太多的選擇左右著人能否堅持,有時候可能無意間走上一條路,無意識轉到一個轉角,這裡面也有太多的不得已和不知不覺。

曾經的失敗現在來看還是失敗嗎?不是吧,也許會慶幸沒有走那一條路呢。

我們不是影片中光環加持的主人公,面對失敗能做的,也只有默默地接受再默默地繼續努力吧。

好的電影會在台詞中傳達很多的意義,這些就是濃縮的人生哲理吧。

劇中林德小姐對巴納姆說:「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並不能真正理解權勢。」從上往下俯視總是很容易,卻不知道從下往上仰視看到的差距有多麼高不可攀。

全球巡演中她對巴納姆說:「我給了你全世界,但是你卻把我當做另一個噱頭。」我引領你走進階層的高貴殿堂,你卻只想用我賺取油膩的金錢。這和真實歷史中林德小姐感到與巴納姆合作不能幫助自己實現音樂和慈善事業而中斷合約有異曲同工之妙,堅守的價值觀不同,無法同謀事業。

巴納姆對劇評家說:「人們不喜歡欺騙的樂趣,而喜歡真實的東西。」他只是把真實的不常見的事物展示給人看,但是人們卻未必買劇評家虛偽文字的帳。就如巴納姆說的名言那樣:The noblest art is that of making others happy。(最高尚的藝術是給人帶來快樂)

看完電影我只想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激情。整部影片無論裝扮、場景、表演、節奏、故事情節等等,都非常完整,也看得激動人心。

每次從黑暗的電影院走出來,都有一種從夢境中回到現實的感覺,疏離,是我常有的感受。

一面是別人造的夢,一面是自己的生活,有時候挺讓人泄氣的,因為明知道眼裡看到的繁花似錦都是南柯一夢,卻不得不佩服電影人的巨大能量。

所以我總是忍不住想,電影落幕對我來說是一個抽離思想的過程,對其中的演員呢,導演呢,作者和編劇呢?他們的生活都是什麼樣?

隔著薄薄的屏幕,如此親近又如此遙遠。我想,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差不多的吧,吃飯、睡覺、喜怒哀樂、日復一日。

長大了以後也沒有擺脫那種感覺,就是無聊,日日反復的生活,誰能說不無聊呢,但是日子總得過下去吧,那支撐人的信念是什麼?

This  is  me,我還是忘不了電影中的這句歌詞,如論怎樣,這就是我啊。無論怎樣,我都要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啊,電影,也許就有提醒我還有激情的這個作用吧。

⑼ 看盡人間繁華,依然想帶你坐旋轉木馬|《馬戲之王》

  前幾天和朋友聚會,吃完飯後突發奇想地要一起去看電影。電影院只剩下《無問西東》和《馬戲之王》的排片,我還沒看過好評如潮的《無問西東》,但是我毅然地選了另一部(雖然我之前完全沒聽說過),我說那麼多人呢,看什麼文藝片啊,看個開心的片子。最後我們八個人,一起在影院里看了這部歌舞劇。

  這部片子以著名的「馬戲之王」巴納姆為原型,用歌舞的形式講述了巴納姆的愛情和事業。寫這篇影評之前我粗略看了些評價,很多人說電影不真實,歷史上的巴納姆不是這樣的,歷史上的他為了錢財做了很多不好的事,虛張聲勢,瘋狂至極,虛偽又狡猾。

  跟劇中善良、專一的男主形象很難重合。

但電影本來就是個虛擬的美好世界啊,大多電影給我們展示的都是真善美,就好像給世人一種信念:生活很糟吧,那也千萬不要放棄,結局一定會是happy ending。

生活已經很苦了,電影里就圓滿點好了。

  電影里的巴納姆帥氣、有才、創意十足。他一手創建一個由怪異人士組成的馬戲團,並藉此積累巨額財富,走上人生巔峰。

後來他被權力和慾望所驅使,疏遠朋友,離開家人,賭上全部身家,投資一場巡迴音樂會。最後他輸了,一無所有。

原本想像中的衣錦還鄉瞬間化為泡影,他獨自回到家鄉,狼狽地像一條狗。

但由於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場獻給觀眾的美夢。所以,作為大藝術家,巴納姆最終在朋友的幫助下重建了馬戲團,並回歸家庭,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其實電影最讓我為之動容的,不是巴納姆失敗後不放棄的堅韌與勇氣。而是隱藏在夢想之下,作為電影副線的兩條愛情線。

這兩對情侶, 一對是巴納姆夫婦。巴納姆年輕的時候孑然一身,什麼都沒有,僅憑愛意,就能同最愛的姑娘結婚,相伴到老。

  另一對是卡萊爾和安。卡萊爾來自上層社會,卻對黑人姑娘安一見鍾情,他深知這樣的愛意會產生怎樣的後果,他剋制、理智。

最後卻還是在找不到安的時候不顧危險地一頭沖進火海中。金錢、名聲,他都有,年輕有為,在上流社會中混得風生水起。

就是這樣一個人,願意放下自己的一切去靠近和保護另一個人。就算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這份動人的愛意。

「我固執地以為我愛的是金錢、是名聲、是地位。於是多年來披荊斬棘,奮勇向前。最終擁有了所夢寐以求的一切,卻發現這一切,竟比不過那天旁晚一起看的夕陽。」

這兩場愛情啊,窮小子愛上富家女,王子遇上灰姑娘,在現實中都是很難遇到的,就算遇到了,也很難相守到最後。

畢竟現實中的男女,哪有幾個人能只憑愛意就決定長廂廝守呢?誰還不是你來我往,暗自掂量。但在電影里,一定會有個人一直愛你,毫無保留地只愛你一人,非你不可。

被偏愛的那一方,真的能僅憑愛意就將富士山占為己有。

這樣的故事從小到大其實有很多,但每一個故事都很讓人心動啊。倒不是說愛做白日夢,只是從小到大,都還沒見到過那種純粹的、不含雜質與復雜關系的愛。

看盡繁花落盡,依舊想帶你坐旋轉木馬。

這部電影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夢工廠,它告訴平凡又普通的觀眾們,總有一天,夢想會變為現實,也會有一個人穿越人海來擁抱你。至於是哪一天,不知道。或許明天,或許好多年後,說不準。

若是生活無趣毫無亮點,不如用短短兩小時做一場好夢。現實的人生難免有時讓人失望,希望在長大的過程中能成為不那麼悲傷的大藝術家。

⑽ 《馬戲之王》--一場人性的狂歡。論人性的自卑與自我的關系

昨天去看了《馬戲之王》(The Greatest Showman),音樂舞蹈電影,非常出色,裡面的很多歌曲也都非常好聽,電影的立意也非常好,「A celebration of humanity.A real strong voice and proof of Perfect Match.」「一場人性的狂歡,一個對抗門當戶對有力的發聲和證明。」後半句我前段時間已經有寫文章論述過了(可參閱 《被「門當戶對」的「棒」打了鴛鴦?論門當戶對的婚嫁觀的局限性(不合理性)》 ),很欣慰正好趕上這樣一部電影作品來更直觀形象的加強我的觀點。而我今天想談的,是前半部分,即有關人性與自我的關系。

電影中,一群不同生理特點,在世俗人那裡被稱為醜陋或生理缺陷的人,在馬戲團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價值,找到了歸屬感,有了綻放自我光芒的勇氣,並最終獲得自我認可和他人認可,實現了自我價值,掃除了自卑的陰影,獲得精神的極大滿足和自由。

其實,電影實際是運用誇張的手法,藉助這些明顯可以在外觀上察覺到的與普通人有差異,且被世俗人看不起,排斥的人,想要反映的,恰恰是我們最為廣大的一般大眾。我們大多數沒有這種不得不暴露於外在,被別人直接目睹的生理缺陷,從而避免了這種極端的自卑獲得。

但是,我們每個人,卻都如片中的男主角,巴納姆,生理健康,卻有著某種精神和心理的創傷和缺陷,這不易被人在外部察覺,但是,卻可能悄無聲息的影響我們每個人生活的點滴,以及生活的軌跡。巴納姆就是因為愛情,突破內心自卑的恐懼,要娶門不當戶不對的愛人為妻。我們雖然可以看到最初他去敲女方家門時的勇氣,以及面對女方父親不屑和排斥眼神的堅定,但是那一刻,假如我們真的去換位思考,就可以非常深刻的感受到一種心靈的被摧殘,那是一種對男主角人格的鄙視,是悄無聲息的富對貧的階層偏見,那一刻,金錢成為衡量人格的最高價值標准,這是何其可悲,而反觀我們當下中國社會,是不是也是有此悲哀?假如我們的心靈就像一個健康的人體,那一刻,那一個眼神,就是把我們的心靈的四肢斬斷。即便巴納姆成功的帶走了心愛的人,即便心愛的人心甘情願跟他一起,不管窮富,但是巴納姆從此的心理創傷,就不可逆的鑄成了。

所以,如果從我的角度看,我們每個人某種程度上都是巴納姆,我們都有自己成長過程經歷中被父母親人,親戚朋友,社會他人,或重大災難事件,或某種經歷的深刻記憶,而造成一些心理創傷,從而使得我們在自身人格層面,對於該創傷相關事物和經歷,有著非常的敏感和保護。而這,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卑的根本來源與根本作用機理。

可能因為個體差異不同的是,有的人創傷多且大,有些少且小。但都可能在成長過程中,因為一些人或事,形成創傷,這很正常。那自卑不就很正常嗎?我們為什麼需要去在意它呢?心理創傷不就應該安靜的讓它停在那,leave it alone,不去管,不去碰,自然癒合不是嗎?為什麼要重視我們人性中的自卑面?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假如重視和處理人性的自卑面是重要的,我們該如何對待人性中的自卑呢?如何藉助心理學與自我的自卑調和呢?接下來,我們就針對以上問題,試做論述。

首先,人性的自卑,是每個人的很自然很普遍的心理現象和心理構成部分,原因我們剛剛說過了,你說有沒有人從來成長經歷沒有遇到任何外界的挫折和創傷,不可能。原因也不難理解,因為人無完人,你不可能擅長任何領域。你可能擅長跳舞,但你發現在籃球場上,你很差。你很擅長寫字,但你發現在音樂課上,你唱跑調。這就是天造為人的基本規則,每個人有其相對易快速發展的能力和優勢,就勢必在與社會他人交往中,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優勢,認識自己的非優勢面。父母對孩子的認識和教育,學校老師對孩子的認識和教育,身處環境的外部輿論對自身的影響,等等因素,想要一個人成長經歷中聽不到雜音,不受挫折,很難實現。

有了創傷,就可能在自我人性中生成自卑。這需要每個人反省自己的經歷經常性的自察,自省。因為創傷永遠是自己才能感受和記憶的。對於同一事件,創傷施加者和受創傷者的記憶表述和感受表述,天壤之別,所以,創傷的確認是個體獨特的,不能靠他人的回憶,來確認自己是不是有創傷。

剛我們有問到,那假如自卑來自創傷,我們就讓leave it alone,不去管它,相信隨著我們閱歷豐富,慢慢成長,再回憶起來,曾經的創傷也許都不是事。即便是事,創傷的基礎是記憶,而記憶的基礎是時間,讓時間幫助心靈平復一切創傷吧。此話從心理學角度看,非常愚蠢。原因如下:

1,記憶的工作機理。記憶按停留大腦時間分為長時記憶和短時記憶。(停留時間1分鍾以內)。而但凡能夠給我們造成心理創傷的事件或人物,當時都是至少超過一天,幾天,甚至數月,數年的。而長時記憶,就會永久保存在我們的大腦中。(除去剛出生大腦記憶區發展還不完善健全的前2年時間),我們之所以覺得說有些經歷我確實忘記了,那不是因為我們不記得,只是那些經歷素材被放在大腦記憶倉庫的最底層,也許是我們有意識的壓抑,也許是無意識的不提及,總之,它還在,它需要的只是提取的線索。所以,也就有了當我們某時某刻,在某地,偶然感受到一陣風聲,偶然看到某一個身影,偶然聽到某一首熟悉的曲調,我們的大腦記憶會被瞬間激活,讓我們穿越,把我們帶回曾經的某種場景,體驗到某種感受。所以,把創傷交給時間?Just weak up.

2,我們慢慢成長,也許回頭看曾經的創傷都不是事。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也不在少數,而最大的問題在於,你犯了刻舟求劍的錯誤。即我們的創傷,從來不是我們所謂成長到可以不再受此創傷的時候產生的,而是在當時的時空條件下,當時的你的身心發展狀態下。換句話說,那時的創傷,存在在那個時刻,你想和解,也只能是回到那個時刻和解,因為在當下,所有曾經的創傷,已然在那個時空條件下,鑄成了記憶,它變成的是記憶,它留下的是心靈的創傷和腐化變質出的心靈深處的自卑。這是不可逆的,因為記憶和時空關系,是不可逆的。

所以,我們並不能夠用當下時空的自己,說去和解當時的創傷。恰恰相反,我們要做的,正是要重新回到當時的時空,用當下的智慧和成長來理解當時的一切,理解自己被創傷的原因。然後繼續尋著時間軸,回到當時時空條件,一點點往後推進,看看當時的那個創傷,是怎樣從此以後一點點影響我們的言語和行為,與他人的互動,一直到現在,審視我們自己,很多做法和習慣是不是都有其潛在無意識的影響?

假如你真的想要所謂與過去自己造成的創傷達成一種「和解」(我這里理解的和解,是指我們心靈真正釋懷,真正能夠不再被其有意識或無意識影響和左右。),唯有這種細致化的操作,如同我們擺多米諾骨牌,你每找出一處當時時空的創傷對你自那以後的影響的事實,你就擺一塊牌,擺的多了,你就會發現一些你人格中缺點面的思緒,這時候你就更容易在接下來的生活中去具體化針對性的在言語行為,與他人交往中克服,如同推翻了一次所有你擺的多米諾骨牌。等你一遍遍的捋順自己的經歷,一遍遍推翻這些人格中的缺點面,找到你認為能找到所有該創傷對你的影響,那麼唯有這時候,我們才能說,我們達到了與創傷的最終「和解」。

那既然我們剛剛說,不能僅僅把創傷和自卑leave it alone,那我們為什麼要關注和重視人性的自卑面呢?它有什麼意義和作用?

(請關注 系列(二)的文章 ,筆者將對該問題繼續回答。)

閱讀全文

與馬戲之王電影中經典台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間有大愛電影觀後感小學生 瀏覽:604
新神榜哪吒重生電影免費突突兔 瀏覽:787
蠟筆小新最恐怖的十大電影 瀏覽:112
新疆人電影演員 瀏覽:156
一個人演的電影科幻 瀏覽:609
微信如何給對方發電影 瀏覽:585
如何把電影保存到優盤 瀏覽:770
有哪些特別好看的喜劇電影 瀏覽:639
適合離婚女人看的勵志電影 瀏覽:86
去掉電影字幕的最好方法 瀏覽:772
玩命快遞1電影國語版 瀏覽:526
扣扣看電影 瀏覽:408
哪些電影有二元對立 瀏覽:817
哪個平台漫威電影都有 瀏覽:666
僵屍恐怖看電影 瀏覽:507
懷孕三個半月能看電影嗎 瀏覽:46
青檸影咖都有什麼電影 瀏覽:198
找搞笑視頻電影大全 瀏覽:98
買房子就像看電影一樣 瀏覽:887
四個人的搞笑電影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