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國有一部講罪犯在島上的電影是什麼名 訓練罪犯去執行任務
《實尾島》
劇情簡介 :
60年代末朝鮮半島南北局勢緊張,雙方都展開了瘋狂的間諜與刺殺行動。1968年1月,康仁燦(薛景求飾)因謀殺罪名成立而被判死刑的,在行刑前突然被召到拘留室,與特種部隊軍官討論替代死刑的條件,他將被送到西南部荒島實尾島接受特別軍事訓練。同時,另外30名死囚也接受了特種部隊軍官的條件,被徵召到實尾島執行特別任務。
這31名死囚乘坐漁船到達實尾島後,便在上級崔在賢中尉(安聖基飾)宣布下,組成了以刺殺朝鮮元首金日成為目標的「684北派部隊」,並隨即接受一連串地獄式的體能和軍事訓練。
可是在三年後,由於韓國政府國策的改變,「684北派部隊」的計劃被取消,31名隊員則前途未卜。他們紛感被國家出賣,只能設法自救……
Ⅱ 不知道是韓國還是朝鮮或者日本的一部電影.主角是2個小男孩和一小女孩. 最後開運動會跑步哥哥心臟有問題
單純就電影本身而言,中國電影和韓國電影的差距是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我們拋開電影之外的種種成見,顯而易見的是韓國電影的品質和深度在目前來看,都是國產電影無法企及的,究其原因林林總總,不做過多贅述,自嘆不如的同時,相信很多國人也和我一樣,對國產電影的將來有著美好的期許。
南棒北棒相關題材在韓國電影中屢見不鮮,如下幾部均為六獸覺得無論品質還是深度都很不錯的電影,只談風月,無關其他。
1、《生死諜變》
上映時間:1999年2月,導演:姜帝圭,主演:韓石圭、崔岷植、宋康昊、黃政民等,豆瓣:7.3分,伍脊六獸:7分。
當年在韓國本土超過了《泰坦尼克號》票房紀錄的影片,相隔十數年之久,韓崔宋黃等人都已成為現如今的票房擔當,如此看來,《生死諜變》這樣一部標志著韓國商業電影開端的影片就不足為奇了。
融合了諜戰、愛情、動作等諸多元素,節奏張弛有度,動作場面暢快淋漓,盡管有諸多模仿之嫌,但能在南北對峙的大背景下,將信仰、情感、社會實態、人情冷暖等逐個予以展現,不失客觀已屬不易。
2、《共同警備區》
上映時間:2000年9月,導演:朴贊郁,主演:宋康昊、李秉憲、李英愛等,豆瓣:8.6分,伍脊六獸:9分。
《共同警備區》是一部相當難得的影片,尤其是在過去十幾年以後的今天,更是別有一番意味。影片的技術層面可以說無可挑剔,無論是畫面美感還是後期剪輯,都體現出相當高的水準,最難得的地方,六獸以為是其通過復雜敏感環境中同胞弟兄情誼,客觀體現出的反戰內涵,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異曲同工之美。
尤其最後一幕真相終於浮出水面,前面所有的鋪墊都有了合理的解釋和答案,宋康昊手刃頂頭上司,並放走李秉憲和南二等兵,在大是大非面前,宋選擇站在了身處敵營的同胞兄弟一邊,伴隨著略帶悲涼的背景音樂(歌名《不會寄出的信》),宋康昊眼神堅定面容冷峻,讓觀者為之動容。此外,由第三方說出掩蓋事實好過追查到底等話語,也同樣值得反思和玩味。
3、《實尾島》
上映時間:2003年12月,導演:康佑碩,主演:薛耿求、安聖基、許峻豪等,豆瓣:8.0分,伍脊六獸:8.5分。
韓國電影中自黑情結和用力過猛歷來褒貶不一,然而能像《實尾島》這般扒開自己傷疤還要撒鹽的並不多見,單以真實還原的客觀性而論,《實尾島》並沒有刻意褒貶任何一方,這種能夠客觀正視過失的態度,在我們看來顯得格外的難能可貴。
沒有女主角的人物設定,相比韓國其他影視作品中常見的過多的兒女情長和卿卿我我,《實尾島》更多的是實實在在的男兒豪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因為一個目的而走到一起,數年間一起摸爬滾打建立起了相互的信任和感情,最後又為了同一個目的眾叛親離,然而這許多熱血男兒終究沒逃過被利用被剿滅的下場,最可怕的是這竟然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故事。
得益於寬松包容的環境,《實尾島》能夠大膽且銳利的將矛頭指向該指的地方,對於錯與惡毫不留情的進行揭露和批判,此等勇氣和擔當不得不讓現如今的中國電影人只能望其項背。
4、《歡迎來到東莫村》
上映時間:2005年8月,導演:朴光鉉,主演:申河均、鄭在詠、姜惠貞等,豆瓣:8.1分,伍脊六獸:7分。
影片《歡迎來到東莫村》的劇情設定在個別地方類似我們的抗日神劇,只是沒有了手撕鬼子的神功護體,換成了徒手殺野豬,盡管鬼子和野豬在某些方面區別不大,但如此設定也是夠雷人了。
放下雷人劇情不談,該片以拋開成見一致對外的主題,引申到對戰爭的反思,對和平相處的美好願景,以及淳樸民風中攜帶著一波又一波笑點,從不同角度背景下反映出人性的復雜與掙扎,不失為一部佳作。
5、《北逃》
上映時間:2008年6月,導演:金泰均,主演:車仁表、申明哲、徐榮華等,豆瓣:8.2分,伍脊六獸:8分。
《北逃》講述的是一個很悲慘的故事,北棒窮苦工人金龍修因為生活所迫,輾轉越境偷渡到了南邊,本指望賺錢給妻子醫病,卻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
盡管明明知道影片展示的只是一個經過藝術加工的縮影,如果有過東北生活經歷對這類特殊人群多少都會有所耳聞,但其中的悲慘仍讓我能在多年以後感到語塞和心酸。
或許有用力過猛和刻意雕琢之嫌,甚至有人懷疑將這樣一個故事目的究竟何在,拋開種種成見,我覺得《北逃》是一部好電影,是能讓人深深反思的電影。
-THE END-
Ⅲ 實尾島的劇情簡介
20世紀60年代末,南北朝鮮之間局勢緊張,雙方都展開了瘋狂的間諜與刺殺行動。1968年1月,南韓,因謀殺罪名成立而被判死刑的康仁燦(薛景求飾),在行刑前突然被召到拘留室,特種部隊軍官崔在賢中尉(安聖基飾)告訴仁燦,如果不想死的話,可以到西南部荒島「實尾島」接受特別軍事訓練。
與此同時,另外30名死囚也接受了特種部隊軍官崔在賢的條件,在死刑執行前獲釋,但要被送到寶尾島執行特別任務。這三十一名死囚乘坐漁船到達實尾島後,便在軍官崔在賢的宣布下,組成了以刺殺朝鮮元首金日成為目標的「684北派部隊」,並隨即接受一連串地獄式的體能和軍事訓練。
死囚們在訓練中,抱著為國家效忠的心態,從而彌補了他們之間的矛盾。在接受艱苦的訓練之後,他們被秘密送放朝鮮,開始准備詳細周密的刺殺計劃。可是,三年後,韓國政府突然改變了政策,「684北派部隊」計劃被取消。仍然滯留朝鮮的三十一名死囚特別刺殺隊員,頓時失去了任何依靠和支持,他們感到被國家出賣,不得不在敵國設法自救。
Ⅳ 找一部電影。主要講韓國一支秘密特種部隊叛變的故事,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
這部電影是《實尾島》。
《實尾島》是由康佑碩執導,薛景求、安聖基、鄭在泳主演的一部動作片。影片再現了1971年3月發生的「實尾島暴動事件」的始末。
該片於2003年12月24日在韓國上映,上映58天觀影人數超過1000萬,是韓國影史上第一部觀影人次破千萬的電影。影片獲得第25屆韓國青龍電影獎最佳電影獎,康佑碩獲最佳導演獎。
(4)實尾島電影劇情講解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康仁燦
康仁燦的父親是「叛逃」到北朝鮮的「叛軍」,年幼的康仁燦受此牽連。他在完全不被韓國社會接受的窘狀下,一路跌跌撞撞成為罪犯,最後因蓄意殺人被判死刑。
2、崔在賢
實尾島秘密基地指揮官,中尉。負責訓練康仁燦等人,原則性極強,不向權貴低頭。
3、曹中士
在電影前段他是一個毫無同情心的魔鬼教練,可是當剿殺684部隊的命令下達時,他第一個反對,並且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他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不會因為自己的利益觸動而要去傷害他人。
Ⅳ 實尾島事件50年:憋屈的韓國,與被出賣的敢死隊
2003年12月,韓國上映了一部南北對抗題材的電影《實尾島》。
影片上映58天,觀影人數超過1000萬,是當時的現象級電影,也是韓國影史上第一部觀影人次破千萬的電影。韓國 社會 因此掀起了對實尾島事件的討論。
《實尾島》之所以產生如此大的影響,是因為它突破了一個大禁區。
歷史 上,實尾島事件,一直被韓國政府刻意掩蓋,相關資料被封印,相關人員——活著的人,被強制簽署了25~30年的保密合同,違反者將受到最嚴厲的懲罰。
1987年韓國民主化以後,雖然允許民間討論實尾島事件,但官方卻一直諱莫如深,由於缺乏資料,民眾對實尾島事件的具體情況,所知甚少。
直到1993年,當年島上的教官金一泰,將相關資料寄給《新東亞》雜志披露後,實尾島事件才逐漸被韓國民眾所知道。
1999年,韓國作家白浩東根據真實的實尾島事件,創作了小說《實尾島》。
2003年,韓國導演康佑碩,結合 歷史 資料和《實尾島》小說,創作出了電影《實尾島》,引發了韓國 社會 的強烈反響。
2004年2月,韓國政府迫於民意和輿論壓力,首度承認了這件塵封已久的事件,隨後公布了敢死隊的名單,公開了實尾島事件的報告書,但相關檔案仍然是絕密級。
與此同時,當年敢死隊的家屬們,與《實尾島》製片公司和韓國政府打起了官司,要求製片公司道歉(電影中,敢死隊全部來自犯罪分子,真實的情況是,敢死隊中也有守法良民),要求韓國政府賠償。
相比《實尾島》電影本身而言,影片背後的 歷史 極其後續,也同樣精彩。
如今,《實尾島》電影上映了18年,實尾島事件過去了50年,影片、影評以及相關文章,大家可能都看膩了。
今天說點不一樣的——從冷戰大背景看實尾島事件。
01
電影《實尾島》,是在 歷史 事件的基礎上二次創作的,劇情與 歷史 事件有出入。
影片的前言對此作了說明:「本片取材自1968年的實尾島第684部隊。由於該小隊的確切資料仍未被公開,本片對該小隊的細節描寫,包括隊員背景等,皆為編導的創作。」
因此,有必要簡單說說 歷史 上的實尾島事件。
1968年1月21日,來自半島北方的31名突擊隊員,越過三八線進入漢城,企圖潛入青瓦台,刺殺韓國總統朴正熙。
行進過程中,刺殺行動被發現,突擊隊幾乎全軍覆沒,一名叫金新朝的突擊隊員被俘虜,並交代了整個行動計劃。
朴正熙震怒不已,指示中央情報部長金炯旭,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4月,中央情報部和韓國軍方,在實尾島(位於仁川外海)秘密組建了「684派北部隊」(得名於1968年4月),成員也是31人。
「684派北部隊」的成員很復雜,有流氓、小偷、犯人,也有馬拉松選手、馬戲團表演者、武術精湛者,他們是被招聘而來的,而非電影中所說的立功贖罪。
在實尾島,隊員們接受了魔鬼式的訓練,戰鬥技能幾乎達到了人類的極限。期間,有7人因各種原因而死亡。
1968年7月後(具體時間不明),訓練完成,中央情報部命令從「684派北部隊」中,選拔一出個9人分小隊,執行任務。
其計劃是從白翎島出發,在夜幕的掩護下,乘坐氫氣飛艇抵達平壤上空,刺殺金。
小分隊登上飛艇後,最新命令來了:終止行動,等待命令。
小分隊在白翎島徘徊了一個月左右,還是沒有新的命令,回到了實尾島。
終止命令的直接原因是,美國反對,根本原因,是南北緊張關系逐漸緩和,和平曙光來了。
不需要刺殺,自然也就不需要「684派北部隊」了。
呆在實尾島的「684派北部隊」,成了一顆棄子,應得的津貼要麼少發,要麼被中間部門貪污,待遇大不如前,目標已經撤銷,但訓練依然殘酷,隊員們覺得長此以往都會被折磨死,不滿情緒蔓延。
1971年8月23日,「684派北部隊」暴動了,他們殺死島上的教官和警衛(沒殺完,損失了1名隊員),乘船在仁川登陸,劫持一輛公共 汽車 ,欲沖向青瓦台,向政府討個說法。
韓國政府調集大批軍警,圍追堵截,在首爾特別市-永登浦區-大方洞-柳韓洋行大樓前,包圍了他們,雙方展開激烈槍戰。
期間,4名隊員棄車逃走(很快被抓,判處死刑),陷入絕境的19名隊員,引爆手雷自殺。
韓國政府混淆視聽,稱他們是朝鮮滲透過來的游擊隊,為了避免朝鮮不滿,隨後又改口稱其為「軍管理特殊犯」暴動。
暴動發生後,「684派北部隊」的信息被人為消除了,就像他們不曾來過這個世界一樣。
在朴正熙、全斗煥時代,韓國媒體受政府控制,沒有人敢追求真相。
此後,實尾島事件成了禁區。
02
在實尾島事件中,兩件大事推動著整個事件的發展:一是北方發動1.21青瓦台襲擊事件,南方為了報復,組建了「684派北部隊」;二是南北緩和,南方終止了刺殺行動,間接導致「684派北部隊」暴動、毀滅。
可以看出,不管是北方襲擊南方,還是南方襲擊北方,雙方行為,取決於雙方的關系——緊張的時候,相互攻擊,緩和的時候,相互克制。
問題來了:南北關系好與不好,取決什麼?是隨機的,還是另有講究?
在冷戰背景下,半島南北關系的變化,取決於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的對抗。
50年代,以及60年上半期,朝鮮還比較溫和,想用和平方式,實現半島統一。
朝鮮戰爭後,朝鮮在大國的援助下,很快恢復了戰爭創傷,各種建設穩步推進,欣欣向榮。
相反,韓國動盪不安,經濟疲敝,是絕對的貧窮落後國家。雖有美國援助,但爛泥扶不上牆。
兩相對比,韓國相形見絀。
民眾不會真的相信各種口號,他們往往用腳投票,走向生活水平更高的地方。
此時朝鮮的 社會 經濟成就,更能吸引民眾,統一的話,民心必定會倒向北方。
除了自信之外,朝鮮選擇和平統一還有外部原因。
當時美國沒有捲入別的戰爭,它有充分精力,來應對半島發生的各種危機,朝鮮無隙可趁。
蘇聯處於赫魯曉夫時代,推行「三和一少」的方針,大唱緩和調子,減少了對朝武器援助。
沒有蘇聯支持,美國又嚴陣以待,朝鮮想動武也不可能。
到1965年前後,事情起了變化。
自1961年朴正熙政變後,韓國結束了政治動盪的局面,經濟走上了正軌,隨著「一五計劃」全面鋪開,韓國經濟開始起飛。
與此同時,美國為了增強韓國的軍力,提出了對韓5年軍事援助方案,計劃每年向韓國提供2.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這意味著韓國軍隊將獲得大批美軍先進裝備。
不僅如此,美國還大力撮合韓日邦交正常化,加緊在韓國部署各種先進武器。
在這種情況下,朝鮮所期望的和平統一,無法實現。
顯然,隨著時間的流逝,韓國經濟、軍事迅速發展,朝鮮的相對優勢一天天消失,等到韓國趕上或者超過朝鮮,朝鮮就會很被動。
另一方面,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無暇顧及半島,這為朝鮮搞事提供了一個機會。
而北越的抗美統一斗爭,也大大刺激了朝鮮的戰斗慾望——同樣南北分裂,北越敢打,北韓為什麼不行?
此外,1964年中國成功試爆了原子彈,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魯曉夫,加大了對朝鮮的軍事援助,提供了蘇式潛艇、導彈艇、坦克、雷達、地空導彈、米格-21等等,這兩件事給了金很大的底氣。
種種因素交織、疊加,使得朝鮮一改之前的溫和態度,開始變得激烈、好鬥。
02
朝鮮的策略是一面大力援助北越,一面加速推動南朝鮮革命。
韓國派兵援助南越,朝鮮自然要援助北越,這很好理解。
重點說說推動南朝鮮革命。
在沒有大國支持的情況下(大國支持它,但並不支持它發動戰爭,這是兩碼事),大規模的南下入侵不可行。
朝鮮想到的辦法是,以游擊戰的方式,對韓國進行滲透和打擊——滲透成功,就建立根據地,形成像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那樣的局面。滲透不成功,可以製造緊張感和壓迫感,動搖韓國的軍心士氣,促使朴正熙政府垮台。
韓國在面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可能減少甚至撤回派駐越南的軍隊,這會減輕北越的壓力,同時,也會造成美國和韓國的不和——美國認為,北邊的挑釁對韓國構不成成真正的威脅,韓國應該加強反滲透能力,反對韓國從越南撤軍。
挑釁韓國,必然激怒韓國,朴正熙一貫對朝強硬,很可能會反擊,美國深陷越戰泥潭,不會支持朴正熙反擊,這又會激化兩國的矛盾。
美韓不和,同盟關系削弱,駐韓美軍可能會撤離,投入越南戰場。到時候,北方單挑韓國,勝券在握。
從1966年10月開始,南北武裝沖突次數激增,短短兩個月,交火事件的次數,就趕上了自1953年停戰以來的總數。
打冷槍,扒營房,摸哨卡,炸軍卡、炮艇,成了常態,激烈的時候,雙方還會相互炮擊。
在前線製造緊張的同時,北方還從軍隊中挑選精英士兵,組建突擊隊,進行特訓後,派往南方從事游擊戰爭。
這些人滲透到韓國後,到處搞襲擊,煽動民眾起來革命。僅1967年,突擊隊就與韓國軍警發生了至少215起武裝沖突,200多名突擊隊員被打死。
1968年是沖突最激烈的一年。青瓦台事件,「普韋布洛號」事件,以及武裝入侵蔚珍-三陟事件,都是這一年發生的。一年下來,韓國共逮捕了1245名突擊隊員。
這種沖突和對抗,是這一時期的大勢,青瓦台事件,實尾島事件,都只是其中一個點。
光看一個點,只是知其然,聯系起來看,探究背後的原因、發展脈絡,才是知其所以然。
03
再來看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行動終止?
青瓦台事件發生後,朴正熙立即召見美國駐韓大使波特,要求美國支持韓國發動報復行動。然而,波特表示,美國不願半島發生戰爭,拒絕支持韓國,此舉令朴正熙大失所望。
當時,韓國軍隊的指揮權在聯合國軍手裡,美國不點頭,朴正熙無法調動軍隊反擊,所以只能秘密組建敢死隊,玩些小動作。
青瓦台事件發生兩天後,「普韋布洛號」事件爆發,朴正熙認為必須強硬反擊,否則北方會得寸進尺。
與對青瓦台事件漠不關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為解決「普韋布洛」號危機,竭盡所能——這關乎80多名美國人質。
期間,美國卻拋開韓國,與朝鮮展開談判,朴正熙要求把青瓦台事件納入談判,美軍直接拒絕,為了避免激怒朝鮮,美國還一再警告朴正熙:不要輕舉妄動,不要單方面攻擊朝鮮。
為了安撫朴正熙,美國做出了其他方面的讓步,如加大對韓國的援助力度,擴大韓國軍隊的自主權等等。
拿到好處後,朴正熙向美國特使萬斯承諾:韓國不會因青瓦台事件和「普韋布洛號」事件而採取報復行動,即使因別的挑釁而發動報復,也會在事前與美國協商。
朴正熙承諾,發生在2月,組建「684派北部隊」發生在4月,由此可見,朴正熙並沒有被美國人說服。
報復不報復,可以暫時放在一邊,但報復的准備工作不能停,所以中央情報部還在秘密訓練「684派北部隊」。
「普韋布洛」號危機從1月持續到了11月,幾乎貫穿整個1968年。
在實尾島事件中,「684派北部隊」收到終止行動命令,是在7月之後,當時「普韋布洛號」危機還未解決,雙方圍繞「另簽」展開了激烈舌戰,談判進入最關鍵時期。
這個時候,如果「684派北部隊」去平壤搞個事,會造成什麼後果?
朴正熙當然明白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終止了命令。
以上是直接原因。
當然,電影沒有表現這一點,只說南北關系緩和,所以停止了行動。
04
從1968年11月「普韋布洛」號危機解除,到1971年8月「684派北部隊」暴動,這中間有將近3年的時間,為什麼朴正熙始終沒有動用「684派北部隊」呢?
因為國際局勢變化了。
1969年1月,尼克松在就職演說中,高唱東西方緩和,釋放了美國全球戰略收縮的信號。第二年,尼克松單方面決定削減2萬駐韓美軍,還把駐扎在三八線附近的美軍第二師後撤,代之以韓國軍隊放在最前沿。
不僅如此,美國還建議韓國與朝鮮展開對話。
韓國對此很不滿,覺得美國正在逐漸拋棄自己,美國的保護傘不靠譜。
東方陣營里,中蘇關系惡化到了頂點,爆發了一系列邊境沖突,雙方都視對方為最嚴重的威脅,進而雙雙開始緩和與美國的關系,都不支持朝鮮的強硬行為。
尤其是蘇聯,一再暗示對朝鮮「擅自行動」和「過激行為」表示不滿。
另一方面,朝鮮過去幾年推行的強硬政策,並沒有起到預想的效果,朴正熙政府不僅沒有垮台,反而更加強大,美韓聯盟也沒有瓦解。這迫使朝鮮再度調整政策。
此時,韓國的國力已經趕上來了,南北雙方總體軍力基本平衡,在沒有外部大國的支持下,雙方都無法徹底擊敗對方。
南北雙方背後的大國,都不支持半島沖突,且雙方實力相當,誰也吃不掉對方。
再激烈對抗下去,不僅沒有必要,反而會激怒背後的大國。
在這種情況下,和,才是大勢所趨。
自1969年8月擊落美軍直升機、俘虜美軍飛行員之後,朝鮮明顯減少了越界挑釁行為。1970年6月,朝鮮再次提出了和平-統一的的主張。
朝鮮釋放緩和信號後,朴正熙很快做出反應,發表了南北對話、和平-統一宣言。
1971年8月6日,金錶示願意與南朝鮮所有政黨、 社會 團體、個人進行接觸。
12日,韓國紅十字會提議與朝鮮紅十字會舉行會談,解決離散家屬通郵、見面等問題。這個提議,獲得了朴正熙的首肯,也獲得了北邊的響應。
8月20日,南北方紅十字會代表在板門店初步接觸。
在這關鍵時候,任何影響南北和談的因素,都要服從大局,「684派北部隊」成了不安定因素。
3天後,「684派北部隊」暴動。
在電影《實尾島》中,韓國中央情報局命令負責人處理掉「684派北部隊」,部隊因此暴動。
在真實的 歷史 中,有沒有這個命令,不得而知。
不過,處理掉他們,符合韓國政府利益,邏輯上也講得通。
05
「684派北部隊」是一個犧牲品,他們身不由己。
其實,韓國何嘗不是一個犧牲品,在大國角逐的棋局中,它一樣身不由己。
半島上的那些小事,只是兩大陣營全球對抗的一個投影,南北雙方是進是退,取決於大勢。
什麼是大勢?
大國多方較量的結果,決定著世界政治走向,這個走向就是大勢,小國只能順勢而為。
【參考資料】
《韓國政治事件電影研究》
《1960年代中後期朝鮮半島危機研究》
《1968年:朝鮮半島緊張局勢與美韓信任危機》
《20世紀70年代初朝韓關系的緩和及其影響》
Ⅵ 問韓國的一個戰爭電影,一群死刑犯被弄到一個孤島上訓練去刺殺總統的片叫啥來著
片名:實尾島
英文片名:Silmido
韓文片名:실미도
日本片名:糸アメリカ
國家/地區:韓國
區域:亞洲
出品:Cinema Service
發行:
類型:戰爭
導演: 康佑碩
編劇: 製片:
主演:薛景求 安聖基 鄭在泳
分級:未分級
上映時間:2003年12月24日
全部劇組成員:
劇情:
這是一群囚犯,這也是一群戰士,一群隨時准備去死的特種戰士。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當時正是南北韓關系極度惡化的時代,震驚全球的青瓦台事件發生後更加劇了南北韓關系的惡化。青瓦台事件發生於1968年1月,北韓特攻隊穿越三八線進入韓國境內准備刺殺當時的總統,但由於與韓國警察發生沖突,在漢城北嶽山路開火,導致該計劃失敗。為了報仇雪恨,韓國政府決定以牙還牙,挑選31名囚犯組成「684北派特遣隊」,目的是刺殺金日成,一旦任務完成,他們所犯的刑罰將全部被撤銷,脫胎換骨可以頂天立地的活著。而任務失敗就意味著所有的人都必須死去。 為了國家的榮譽,為了自己獲得新生,這些囚犯甘願忍受非人的訓練,31名訓練者在艱苦的訓練中隨時都可能因為一點點矛盾而產生激化,但為國家榮譽而戰的信念讓他們克服了種種苦難,在荷槍實彈的士兵眼下,他們隨時可能失去生命…… 艱苦的訓練終於完成了,就在他們剛剛踏上刺殺金日成的路程,南北局面發生了扭轉,組建這支部位的前情報局領導卸任,計劃被取消,「684北派特遣隊」成了燙手山芋,政府不再理會這件事情,如何處理這些被社會拋棄了的人?政府命令島上的士兵將他們全部處死,否則政府將處死所有的人,無論是士兵還是特種兵。 是處死自己嘔心訓練的特種兵,還是聽從政府的命令?如何進行抉擇?面對人性與政治,指揮官「無心」地將秘密泄露給他們,士兵與特種兵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消滅與自己朝夕相處三年的人,為了生存,他們將會如何抉擇?敬請關注!
Ⅶ 你們怎麼議論電影實尾島的
隨著韓國電影的強勢崛起,韓國影壇涌現出了很多對於朝韓關系反映和反思的影片,甚至可以說朝韓關系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韓國電影的崛起,如《生死諜變》、《共同警備區》、《太極旗飄揚》、《隱秘而偉大》等。上映於2003年的《實尾島》同樣是反映朝韓關系的影片,並且作為韓國第一部千萬人次電影被載入韓影史冊。為了報復朝鮮特工對韓國總統的刺殺,韓國軍方組織了31個死囚犯到實尾島上接受秘密訓練。訓練異常殘酷和血腥,很快這批人被訓練成為了最優秀的士兵。,,在去刺殺金日成的途中,突然接到命令,刺殺任務暫時停止。隨著朝韓關系的緩和,這批士兵也失去了用武之地。而最惡劣的是,政府怕泄露出去刺殺金日成的消息,決定把這批人秘密消滅掉。可訓練這批人的教官於心不忍,於是放出消息給這批人。經過和島上士兵的激烈戰斗後,這批士兵逃出實尾島,劫持一輛大巴車,奔赴青瓦台向韓國總統要個說法。在路上被韓國軍隊層層圍截的他們,最終點燃了身上的手榴彈,飲恨離去。盡管影片沒有擺脫韓國電影刻意煽情和用力過猛的通病,並且劇情上稍有拖沓,但依然是部有內容、有思考、有力量的影片。有內容,則在於對歷史事件的真實還原,不美化政府,也不美化這批死囚犯身上的惡。劇情上步步為營,情節沖突塑造得體,人物性格鮮明突出,使得兩個小時的電影並不沉悶。有思考,在於影片題材的大膽和銳利。影片前半部分矛頭針對的是朝鮮和金日成,後半部分則轉變為個人和政府之間的沖突。這批囚犯被國家利用,當失去了利用價值,又被國家拋棄,矛頭轉向了漠視公民權利和生命的政府。對政府之惡毫不留情地揭露和反抗,成了影片最亮眼的部分,並且以後也涌現出了《恐怖直播》、《辯護人》等類似題材的優秀影片,不得不佩服韓國電影人的勇氣和擔當。當然,這也得益於韓國電影寬松包容的環境。
Ⅷ 請介紹這樣一個韓國影片
實尾島 Silmido (2003)
導 演: 康佑碩 Woo-Suk Kang
主 演:
安聖基 Sung-kee Ahn Jun-ho Heo 薛景求 Kyung-gu Sol Seong-jin Kang 鄭在泳 Jae-yeong Jeong Won-hui Lim Shin-il Kang Jeong-heon Lee
上 映:
2003年12月24日 ( 韓國 )更多地區
地 區:
韓國
時 長: 135 分鍾
類 型: 劇情 動作
劇情簡介:
20世紀60年代末,南北朝鮮之間局勢緊張,雙方都展開了瘋狂的間諜與刺殺行動。1968年1月,南韓,因謀殺罪名成立而被判死刑的印禪,在行刑前突然被召到拘留室,特種部隊軍官曾魂告訴印禪,如果不想死的話,可以到西南部荒島「實尾島」接受特別軍事訓練。
與此同時,另外30名死囚也接受了特種部隊軍官曾魂的條件,在死刑執行前獲釋,但要被送到寶尾島執行特別任務。這三十一名死囚乘坐漁船到達實尾島後,便在軍官曾魂的宣布下,組成了以刺殺朝鮮元首金日成為目標的「684北派部隊」,並隨即接受一連串地獄式的體能和軍事訓練。
死囚們在訓練中,抱著為國家效忠的心態,從而彌補了他們之間的矛盾。在接受艱苦的訓練之後,他們被秘密送放朝鮮,開始准備詳細周密的刺殺計劃。可是,三年後,韓國政府突然改變了政策,「684北派部隊」計劃被取消。仍然滯留朝鮮的三十一名死囚特別刺殺隊員,頓時失去了任何依靠和支持,他們感到被國家出賣,不得不在敵國設法自救……
----------------------------------------------------------------------------------------------------------------------------------------
韓國電影《實尾島》背後的真實歷史事件(完整版)
------------------------------------------------
「什麼是實尾島事件?」
——國防部長和空軍參謀長在事件發生的三天之後被迫辭職。這只被派往北朝鮮的秘密部隊的存在,在金大中下台之後才為人所知。
眾多的新聞機構都曾想揭開發生與1971年8月23日的「實尾島事件」的真相,想知道關於一隻南韓特別部隊受訓後被派往北朝鮮的傳言是否屬實。但無一成功。包括國防部長和空軍參謀長在內的眾多政府官員和軍方高層人員均在事件之後被解職。四個僥幸逃生的受訓人員也被立即處決。看起來好象實尾島事件就會如同其它同類時間一般,被從韓國歷史中永遠抹掉。然而,到了金大中當政時期,各種政府和軍方情報機關的存在以及秘密實施的行動和相關的侵犯人權的記錄開始為人所知,人們對於實尾島事件的興趣又重新高漲起來。
——名稱:清除行動
——任務:刺殺北朝鮮領導人金日成,並摧毀其官邸。
——任務完成之後:撤消部隊成員的所有被判刑罰,包括死刑。
——一旦任務失敗:全體自殺。
梧柳洞情報部隊。」這是隸屬與空軍7069飛行中隊的209派遣隊,2325戰斗人員特種部隊的官方名稱。由時任總統的朴正熙和韓國中央情報局創建。他們對於1968年1月21日一直滲透到青瓦台總統府前的草坪的那31名北朝鮮秘密武裝人員感到大為震驚。特種部隊的成員主要由一些服刑人員和未被抓捕的社會閑雜人員組成。這些人得到的承諾是:一旦任務完成,他們被判的刑罰都將被撤消,犯罪記錄也會被刪除。另外,他們也被叫做「684部隊」,因為正式成立的時間是1968年4月。最初部隊中共有31人,正好對應由北朝鮮派來的秘密特工數量,但是後來當中7人由於訓練中出現的事故以及死刑的執行而死亡。只有24人堅持到了最後。他們存在的原因就是:滲透進入平壤的最高領導人官邸,「將金日成的首級帶回來。」
——失敗的人就得死。
——被抓住的人也得死。
——要不惜一切代價活下來。這就是他們受到的訓練。
在實尾島,沒有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訓練」。站在這些受訓者身後的都是現役士兵,個個都是荷槍實彈,一旦有人不合格就要遭殃。他們的腦袋裡天天都被灌輸的是北朝鮮的口音,北朝鮮的軍事命令,北朝鮮的軍歌。子彈時刻都在瞄準著他們,體罰更是家常便飯,這地獄般的生活就是為在短短三個月時間之內把這些人訓練成殺人機器。就在這只部隊成立僅四個月後,他們便被命令乘船入海,直搗北朝鮮。然而,命令卻在最後一刻撤消:從此開始了總計三年零四個月的漫長等待。
——半島南北調解和對話開始。
——這只幽靈部隊現在必須成為真正的幽靈:「消滅他們。」
在此期間,島外的政治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關系緩和的年代已經開始。新的韓國中情局局長上任,南北對話的氛圍和時機在逐漸成熟。實尾島684部隊現在完全成為了令人尷尬的歷史遺物。政府下令消滅他們。然而,接管實尾島的現役士兵們在短短十分鍾內便發現,他們根本不是這些殺人機器的對手。這幫受訓人員成功渡海,在仁川登陸上岸。他們在松島市郊區攔截了一輛公共汽車,開往漢城。全韓國的軍隊均進入了緊急戒備狀態。在大板洞(音譯)與軍隊遭遇並短時間交火之後,全體受訓人員選擇了引爆炸彈自殺。政府人員很快的清理掉了相關記錄。
——為什麼他們要同坐一輛車去青瓦台總統府?
——為什麼他們要自殺?
——沒有其它辦法了嗎?
坐在被劫持公共汽車內的平民人質承認說到,那些受訓者看起來沒有傷害他們的意圖。他們還證明了首先開火的不是實尾島部隊的人,而是政府軍隊先開的槍,並且是在得知車內有人質的情況下。為什麼他們要同坐一輛車去青瓦台總統府?他們都是些殘暴的殺人機器,如果分散開來單獨行動的話生存的幾率豈不是大得多?還是因為他們想道出自己的故事,即使知道這樣做會喪命?事實真相已被隱瞞了32年:是時候把他們公之於眾了。然而,知道的那些人早已不在了。
實尾島事件時間表:
------------------------------------------------
——1971年8月23日早上6點:24名受訓人員逃出實尾島。
6點15分:實尾島和空軍總部的聯系中斷。只有6名現役士兵僥幸逃生。代陸軍中尉及其他12名士兵被槍殺。另有6人溺水身亡。
中午12點15分:出逃的受訓人員在仁川海岸登陸。劫持第一輛公共汽車,開往漢城。
中午12點53分:24名士兵與出逃的受訓人員在仁川松洞車站交火,兩人受重傷。
下午1點10分:在仁川又有交火。
下午1點20分:出逃的受訓人員在仁川劫持第二兩公共汽車
下午1點30分:當地警察局受到攻擊。一名警員中彈身亡。
下午1點38分:新洋(音譯)村檢查站,一名警員中彈身亡。
下午2點15分:公車開進漢城,司機逃脫。
下午2點25分:最後一場交火。乘客證明:「前幾槍都是從車外打進來的。」出逃的受訓人員引爆手榴彈自殺。4人未死。
——1971年8月25日:國防部長被解職。
——1972年3月10日上午10點:最後4人被處決。
——1972年7月4日:半島南北雙方代表簽訂和平協議,並協定不通過秘密軍事行動挑釁對方。
Ⅸ 如何評價電影《實尾島》
《實尾島》這部電影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電影裡面講述的是一個悲壯的故事,特別的感人,再加上它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所以會比那些編寫的劇情會更加感人,而且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