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人的集體飛越,電影《飛越老人院》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電影《飛越老人院》講述的是一個很溫馨的故事,一群老人在老人院的生活每天都很枯燥,然後他們決定不顧院方和子女的反對偷跑出去參加比賽,路途中經歷了很多事情,但是最後他們的夢想也沒有達成。這部電影深刻地反應了老人的心理問題,他們並不是有了安逸穩定的生活就滿足了,子女的關心、生活中的激情都是他們需要的。他們並不是只能這樣靜靜等待死亡的來臨,他們還有很多的夢想可以去實現。
很多人看這部電影看到的只是老人們尋找單純快樂的過程,反而沒有發現根據深層的東西。老人們的寂寞更加可怕。
❷ 《飛越老人院》:垂暮之年的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人生最大一種痛,不是失敗,而是沒有經歷自己想要經歷的一切。別忘了心底的那個夢想。」
《飛越老人院》—老葛
慵懶的午後,我在書房泡一杯茶,帶著周末懶懶的愜意打開電影,本想隨便看看消磨時間而已,卻被電影打動哭得稀里嘩啦。
《飛越老人院》,這是一部2012年的電影,由張楊執導,講述了關山老人院里一群老人為了實現各自人生最後的價值,一起尋找生命中純粹的快樂與意義的故事。
影片從葛老頭因為續弦的老伴去世,被老伴非血緣關系的兒子「趕出」無家可歸被迫進入養老院的故事說起。進入關山養老院後他與曾經的同事老周住在一個房間,老周熱情開朗,平日里組織這里的老人們參加各種各樣的文體活動。為了實現各自人生最後的價值,這群老夥伴們毅然決定排練節目去天津參加比賽。可是,衰老與疾病讓院長(顏丙燕 飾)無法下定決心開綠燈,而意外的事故更促使她對老周他們的表演下了禁止令。
養老院其餘的老人,要麼是無親無故的老周,要麼是瘋瘋癲癲半夜亂叫的老金,還有性格執拗處處與家人作對的老錢……他們或窮困潦倒,或疾病纏身,或孤苦伶仃,但是面對晚年無法排遣的孤苦卻能互相幫助,一起面對。
整部電影除了廖凡、陳坤的幾個明星客串之外,其餘全部都是一群老戲骨,老藝術家。他們的平均年齡有80歲,但通過他們所刻畫、表演出來的孤獨,沒有安全感卻又拼勁全力開心活著的老人。
他們有夢想,有希望,有願望,也有無能為力的牽掛,有無限的憧憬,所以有著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無畏,似不在乎似了無牽掛般的無所畏懼,縱然經歷死亡,無悔!
這部電影用朴實的情感引起無數人的共鳴。面對第一代獨生子女逐步進入而立之年,其父母的養老問題也浮出水面。劇中老葛的一句「我怎麼會混成這個地步?」不僅是在垂暮之年的一個自我反省,更是直接拷問普羅大眾:如何解決越來越嚴重的中國老齡化問題。這是一部讓人不能不流淚不思考的電影,導演用一貫的溫情風格揭示了觀眾再也不能迴避的比死亡還要殘酷的人性問題。
盡管如此,影片更多的還是勵誌喜劇的情節,面對老年的孤苦伶仃和疾病,他們並沒有放棄對夢想和遠方的渴望,他們卻如同我們一般,依舊嚮往快樂,嚮往自由,依舊有著夢想的追求。電影里的周老頭,知道自己身患癌症晚期時日不多,卻還有看看大海看看海邊日出的夢想。影片帶著點「瘋狂」的「青春勵志片」,充滿了浪漫色彩,雖然有令人感懷落淚之處,更多的卻是無限的歡樂。
除了老人對夢想的追求讓人欽佩之外,影片還揭露了一個很多家庭都存在的溝通問題。「每次下定決心回家好好吃一頓飯,吃到最後,不是他『啪』的放下筷子,就是我走人。大家都覺得我挺善良一個人,怎麼就跟父母相處不好?」我們總是把最好的脾氣給外人,把最差的自己給最親的人,「每年只有春節那幾天能回家過,其實也就是五、六天,但是每天真正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也就是兩、三個小時,五、六天是十幾個小時,二十年是兩百多個小時,想想就覺得可怕。」
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個情節是劇中的老太太把老周認成自己的老伴,吃飯給他夾菜、拿了重陽節的老人紅包也要替他保管,大夥都說她失憶了,但是她真的是失憶嗎?她記得和老伴出行在河邊一起野餐,記得他愛吃的菜,記得他們一起住院遭受的苦和罪卻自然覺得幸福,「人家這是活到了一個境界,該忘得都忘了,不該忘得都記著呢,這他媽才叫幸呢!」
影片以老周圓夢,在黎明即將到來的海邊永遠沉睡結尾,他點燃最後的生命,燃燒著他的熱忱與夢想,以悲壯而決意的姿態向世人宣告:即使是垂暮之年,我們依然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養老院也正因為有了他才一掃沉默死寂的風格,背著院長搞「地下活動」,帶著一群返璞歸真的老頑童勇敢地去追夢,他是這部影片的靈魂。
總有一天,我們會老去。
總有一天,我們會老態龍鍾不能自理。
總有一天,我們的肉身會枯朽。
總有一天,我們將化作一胚黃土。
在那之前,讓我們拼盡全力,讓生命絢麗地燃燒,讓這漫長又短暫的人生無憾 !
❸ 適合老人看的影片
體現你們小小孝順的時候到了,老人在家都沒什麼事,待著也是待著,不如把你換下來的手機給老人看影片用,打發時間,打消無聊,這樣也有助於老人的心態,我奶奶就隔山差五的看一看影片,我不讓他總看,對眼睛不好,但是偶爾看看還是可以的,聽到奶奶開心的笑聲,我就很滿足!
《唐山大地震》描述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跡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
唐山大地震距今已經45年了,眾志成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國人永不忘記的1976年!
《飛越老人院》該片講述了關山老人院里一群老人為了實現各自人生最後的價值,一起尋找生命中純粹的快樂與意義的故事!影片於2012年5月8日在中國上映,2012年10月25日在日本上映!
《月亮灣的笑聲》該片講述「四人幫」統治時期,極左思潮嚴重,老實本分的農民江冒富在十年動亂時期幾起幾落的坎坷經歷,以及拔亂反正後農村生活的新氣象!
《喜盈門》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81年攝制的喜劇故事片,該片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初一個中國北方農民家庭中,大兒媳總是計較小家庭的得失,百般算計,後來在大家的幫助下,她終於改正錯誤,一家人重歸於好的故事!
《別拿豆包不當干糧》該劇講述了趙喜富起初只是一個 摳門 的小富農,一心只想著如何賺錢、攢錢,但在陰差陽錯下當上了村長。趙喜富上任後想方設法解決了郭裕村的各種根深蒂固的「疑難雜症」,並帶領著郭裕村的父老鄉親們共同致富,讓郭裕村成了名符其實的「小康」村!
這部劇我就要多說幾句了,哈哈,這部劇我小時候還看過呢,挺有意思的,那時候潘長江還年輕呢,這也算是我看的第一部鄉村題材的電視劇,建議有耐心的朋友們去看看!
當然了,還有一直都特別流行的鄉村愛情,劉老根,馬大帥,毋庸置疑,很好看的影片,尤其是現在特別火的鄉村愛情13,還有劉老根第四部,喜歡這一類題材的朋友們可以去看看,很有意思的,家長里短!
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明天繼續跟大家分享有趣的文章,我是威仔,一個努力的寫作新生, 一路上有你們,我從不孤單!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前進的動力!
感謝大家的點贊.關注.分享!
本文作者/書香客棧
❹ 淺析電影《飛越老人院》反映的社會現實
淺析電影《飛越老人院》反映的社會現實
來源:旅遊學院 作者:萬木英
電影《飛越老人院》是一部涉及長輩與子女的關系、老人如何養老以及老人對精神世界的追求的影視作品。本文從社會學視角分析了,其反映的社會現實:一是長輩與後生之間心靈的隔閡;二是敢於為夢想執著追求;三是溫暖需要真摯的友誼。基於此,我們認為子女不僅要從物質上為老人安度晚年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還要從精神上為老人創造更多溫暖舒適的心靈園地;夢想不應該受到年齡的限制和約束,為夢繼續奔跑,夢想為我們綻放,人與人之間友情的滋潤。
電影《飛越老人院》於2012年5月份上映,主要講述的是發生在一個老人院的故事,即老葛(許還山 飾)和其他老人的生活如一潭死水,充斥著矛盾、乏味、孤獨和煎熬。無論哪個老人踏進這老人院也往往意味著等待和面臨著生命的結束。直到老葛的老朋友老周(吳天明 飾)加入他們當中,老周性格樂觀開朗、幽默大方不僅幫助憂郁匆匆的老葛重新振作以及最後解開與孫子、與兒子的多年的心結,而且還通過帶領老人們玩「超級變變」等游戲,為了能夠去天津參加比賽老人們可是費盡周折用盡「洪荒之力」,這可謂給老人們帶來了內心的歡樂和精神上的充盈。
長輩與子女間的愛過於失衡。愛的不對等,是一個非常籠統、復雜和抽象的問題,本文主要闡述長輩與後生兩大主體之間相互給予的差異性,主要表現為長輩對子女的愛深沉、真切和最無私,而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子女對長輩的愛則膚淺、馬虎和不耐煩。這種愛的不對等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既有外界因素即生活環境和現實條件的限制,又有女子與長輩各自的性格類型、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等內在不足的干擾。電影中發人深思的是老葛與孫子有關「詢問麻雀」的故事,對於孩子的勤思好問,長輩總是感到無比欣慰,也總是溫聲細語、有耐心一遍又一遍的為子女解答;然而,子女長大了長輩卻也老了,當老人詢問到第二遍、第三遍時卻惹得子女不耐煩,甚至爆發脾氣。在現實生活中愛的不對等,往往導致父母過於對子女的溺愛或愛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的缺位;也表現在子女對父母的不理解、不關注和不耐煩亦或「假像」的以為給父母更多的物質保障就是對父母最好的愛,忽略了老人內心的需求。張楊,王式憲(2012)等指出我國老齡化人口嚴峻而目前的養老方式一般分為三種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集體養老」電影《飛越老人院》所呈現的是集體養老模式,該模式具有固定的活動空間與社會的接觸互動微乎其微,且認為「居家養老」是最有利於老人心身需求的養老方式。這說明家不僅僅是身體的住宿更是心靈的寄託處。可是在社會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與父母、與老師、與親友的交流少之又少,彼此很少走進對方的內心。
為夢執著無關年齡,夢想無關大小。電影《飛越老人院》中呈現出來的不僅是家庭長輩與子女之間的家庭關系,還賦予了老人「青春與熱情」,展示了一群老人為了實現演出夢想,為了看看與養老院截然不同的精彩世界,勇敢的「飛越」老人院的感動場景。年紀大了,一般情況下應該在安靜而舒適的地方修養身心,大多數老人不喜歡甚至不宜選擇過於激烈的活動,面對生命最後的終結,有的老人能夠坦然面對,有的老人則愁眉苦臉。那麼,這部影片實際上也探討了老人們面對死亡、面對生命的一種態度,一種選擇。該電影通過朴實而又不失生動的故事情節將人物個性凸顯得淋漓盡致,又從多維視角多重關系中折射出老人內心對家庭和諧、家人關愛、友誼情懷和追求夢想等精神世界的深切渴望;同時以電影節目為載體,鼓勵老年人面對生老病死不應悲觀而是學會從容和勇敢面對,為呼籲社會更多的年輕人發自內心的去傾聽老人的心聲,去理會老人的意願,去尊重和滿足老人的需求,多一點陪伴、體諒和呵護,少一點自私、抱怨和爭吵才能家和萬事興。
❺ 寶貝最後自己爬進養老院的電影叫什麼
《飛越老人院》。《飛越老人院》由張楊執導,張楊、霍昕、張翀編劇,許還山、吳天明、李濱、顏丙燕等主演的劇情片。在劇情的最後有個片段,有個幼小的嬰兒自己慢慢地爬進了養老院裡面,讓三位老人回想起了自己以前的記憶。該片講述了關山老人院里一群老人為了實現各自人生最後的價值,一起尋找生命中純粹的快樂與意義的故事。
❻ 《飛越老人院》
老人!老人!
母親常說:「父母健在,兒女歡膝,就是最大的幸福,朦朦你要好好珍惜。」眼淚總是往下流的,一點也沒錯,《飛越老人院》,看得我哽咽,觸得我淚流;倔強的老人 ,可愛的老人,嚮往自由的老人,渴望溫暖的老人,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變成老人,也許是平靜地也許是痛哭地,但一定不要是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
————題記
首先很感謝老師和《養老保險》這門課,讓我有機會接觸到這樣一部電影,起初,聽到片名《飛越老人院》,以為是一部俗套的外國喜劇片,而100分鍾靜心看下來,不得不贊嘆是一部真正打動人心,發人深省的良心國產。影片以老人院的老人團結一心、排除萬難參加天津表演節目為主線,以老葛和老周為代表人物,講述了老人們和子女們的恩恩怨怨,吐露老人們的心聲,揭示了中國老人院養老的現狀。
伴著舒緩的音樂輕松入戲,影片開頭採用廣告形式的對老人院里的生活進行掠影展示:皺跡斑斑的老人在床上做伸展運動,刷著大假牙的老人在哼著小調,白發皚皚的老太太望著老人院的大門好奇地像個小孩兒……
老葛的兒子因為自私想辦法把老葛趕出了家門,卻始終覺著是父親的自私讓他生活過得拮據,還交代自己的兒子也就是老葛的孫子不要原諒老葛。老葛來到老人院的第一天,和大傢伙熟絡起來,每個老人有每個老人的苦楚,他們惺惺相惜,一個久病在卧的老頭兒每天念念有詞:「你們走……我還沒死……別想要我的錢……只有你們欠我的債,沒有我欠你們的債……」一口怨氣難以平復。第二天,老葛躺在床上,像是感受到了什麼——大小便失禁,他小心翼翼地起床擦乾凈身體,生怕同床的室友察覺,蹣跚地來到衛生間,對著床單邊洗邊流淚,可憐至極。「我這輩子怎麼混成這個樣子了……連個屬於自己的床都沒有,」老葛擦著淚,「到現在我的兒子都還沒原諒我……連個彌補的機會都不給我……」就像一個無家可歸的孩子,無助而脆弱。第三天,老人們前來看望老葛,體貼的老太太綉了帶「葛」字的枕套,說是睡得安穩些,就這樣煩惱被遺忘,老人們其樂融融,像往常一樣,老周組織著大家自娛自樂,他們要去參加「超級變變變」,這個時候,他們臉上洋溢著的真的是幸福的微笑啊。重陽節,院里組織了活動,小學生們精心打扮,為老人們演唱《夕陽紅》,記者們敬職敬業,為領導們拍攝愛心捐贈,一切看上去那樣和諧,可老人們臉上掛著是不屑。
不知道是出於關心還是害怕承擔責任,家屬們一致表決,不同意老人們去參加比賽,老人們沒有放棄,和院長鬥智斗勇,成功逃離老人院,踏上前往天津的征程,一路上他們就像從桎梏里解放出來的勝利者,彼此暢談著,隨著那脫韁的野馬,追逐著嚮往的自由。「我真的不想待在老人院,同房的戰友陸陸續續地離開,每天抬頭望著同一片天空,這跟等死有什麼區別,」「我要去完成我未完成的願望,我還想去看海」,他們圍坐在草地上,訴說著各自的想法。演出相當地成功,老人院里沒有機會參加表演的老人們一個個笑得合不攏嘴,眼睛眯成一條縫,節目是老周用心策劃的,主持人問老周,您為什麼要參加這個比賽呀,老周哽咽著說:「因為我想進前三名,這樣我就可以去日本,我的女兒就在日本,我們有七八年失去聯系了……」全場啞然。老周還是沒撐住,他用最後一口力氣說著要去海邊,就這樣,在離女兒最近的地方逝去,靜謐地夜晚,大家望著平靜地湖面,迎接新一天的到來。
情到深處是無言。老葛終於找到了機會和孫子講述自己和兒子的關系,孫子撥通了兒子的電話:「爸,爺爺有兩句話要跟你說。」「 」老葛拿起了電話,又流著淚放下,一陣沉默,老葛跟孫子講了一個故事:
寧靜的夏日午後,一座宅院內的長椅上,並肩坐著一對父子,風華正茂的兒子正在看報,垂暮之年的父親靜靜地坐在旁邊。
忽然,一隻麻雀飛落到近旁的草叢里,父親喃喃地問了一句「那是什麼?」兒子聞聲抬頭,望瞭望草叢,隨口答道:「一隻麻雀。」說完繼續低頭看報。
父親點點頭,若有所思,看著麻雀在草叢中顫動著枝葉,又問了聲:「那是什麼?」兒子不情願地再次抬起頭,皺起眉頭:「我剛才告訴過您了,爸爸,是只麻雀。」說完一抖手中的報紙,又自顧看下去。
麻雀飛起,落在不遠的草地上,父親的視線也隨之起落。望著地上的麻雀,父親好奇地略一欠身,又問:「那是什麼?」兒子不耐煩了,合上報紙,對父親說道:「一隻麻雀,爸爸,一隻麻雀!」接著用手指著麻雀,一字一句大聲拼讀:「摸—啊—麻!七—躍—雀!」。然後轉過身,負氣地盯著父親。
老人並不看兒子,仍舊不緊不慢地轉向麻雀,像是試探著又問了句:「那是什麼?」這下可把兒子惹惱了,他揮動手臂比劃著,憤怒地沖父親大嚷:「您到底要干什麼?我已經說了這么多遍了!那是一隻麻雀!您難道聽不懂嗎?」
父親一言不發地起身,拿出一個小本子。他坐下來翻到某頁,遞給兒子,點指著其中一段,說道:「念!」
兒子照著念起來:「今天,我和剛滿三歲的小兒子坐在公園里,一隻麻雀落到我們面前,兒子問了我21遍『那是什麼?』,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隻麻雀。』他每問一次,我都擁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點也不覺得煩,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愛……」
其實這個故事我讀過,還是潸然淚下,它觸碰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尤其是老葛沉默的那一段,我的心像是被堵住了呼吸,糾著疼,我不敢設想父母變老,也害怕自己變老,我們都覺得自己很孝順,可是當衰老真的到來的時候,我們真的有我們想像得那麼強大嗎,會不會有心無力,會不會利益熏心……會不會上演同樣的結局?
思緒被拉回到大一的辯論賽:「家庭養老還是社會養老好」,當時沒有過多的體會只是辯論著我堅信的理論,不痛不癢,今天看完影片,我的答案是家庭養老,是,老人老了,就像被榨乾的高老頭,沒有了經濟價值,腿腳不利索了,思維也變得遲鈍了,可他們想要的並不多,看著子女成家立業也就安心了,他們不想給子女添麻煩,偶爾的陪伴就已經很知足了。是,現在社會發展迅速了,國家政策越來越好了,可是老人院里的設施真的已經完善了嗎,24小時監管式的看護你要嗎?反正我不要。我們其實都懦弱,我們都怕死,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還有很多話要說,我們不希望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帶著遺憾,身邊一個親人都沒有,我們都需要愛與被愛,我們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如果有什麼恩怨那也放下吧,何必跟自己最愛的人置氣,這段時間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只關注自己的成長卻忘記了身後正在慢慢變老的父母,每天跟朋友侃侃而談,是不是還要再多花點時間陪陪父母,感謝老爸老媽21年來為我付出這么多的心血,有時候我只想著索取,還一直覺得你們給的不夠,想到老葛的兒子,發現良心會痛,作為子女,我可能一輩子也還不完,我只會憑著自己的努力給你們多一點的幸福感,比如第一份工資給二老買養老保險,比如常回家看看,時刻提醒自己不忘本,踏踏實實地成為你們真正的驕傲!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愛你你卻不知道,而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個中秋,回家吧!
2017年9月18日 何仁朦
❼ 求 飛越老人院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9Kf6aNVO7RvcsdVl8WVsYA
《飛越老人院》由張楊執導,張楊、霍昕、張翀編劇,許還山、吳天明、李濱、顏丙燕等主演的劇情片。
該片講述了關山老人院里一群老人為了實現各自人生最後的價值,一起尋找生命中純粹的快樂與意義的故事。
影片於2012年5月8日在中國上映,2012年10月25日在日本上映。
❽ 飛越老人院的劇情簡介
續弦的老伴去世後,老葛在非血緣關系的兒女家處境尷尬,而跟兒子的關系也始終沒有松動。無奈之下,老葛輾轉來到關山老人院,尋找當年同在一個單位的好友老周。老周熱情開朗,平日里組織這里的老人們參加各種各樣的文體活動。為了實現各自人生最後的價值,這群老夥伴們毅然決定排練節目去天津參加比賽。可是,衰老與疾病讓院長無法下定決心開綠燈,而意外的事故更促使她對老周他們的表演下了禁止令。即便如此,老人們也從未放棄。他們決定偷偷跑出老人院,尋找生命中純粹的快樂與意義。
❾ 哪位大神有2012年上映的張楊執導,張楊、霍昕主演的《飛越老人院》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myJZRnUclEqRxwZa2yJpTg
續弦的老伴去世後,老葛(許還山 飾)在非血緣關系的兒女家處境尷尬,而跟兒子(韓童生 飾)的關系也始終沒有松動。無奈之下,老葛輾轉來到關山老人院,尋找當年同在一個單位的好友老周(吳天明 飾)。老周熱情開朗,平日里組織這里的老人們參加各種各樣的文體活動。為了實現各自人生最後的價值,這群老夥伴們毅然決定排練節目去天津參加比賽。可是,衰老與疾病讓院長(顏丙燕 飾)無法下定決心開綠燈,而意外的事故更促使她對老周他們的表演下了禁止令。
❿ 飛越老人院 劇情
故事發生在一個民營的老人院里,老周(吳天明)和其他老人的生活像一潭死水,無論誰踏進這里,都會聞到一股死亡的氣息。正在這時,老周的老朋友老葛(許還山飾)也加入到他們當中。為了使自殺未遂的老葛振作,同時也為了讓其他老人不再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他組織大家做更有意義的事情,藉助老人們喜歡的電視節目,喚醒大家沉睡的勇氣和參與精神,組織大家一起排練節目去天津參加比賽。 老人們充滿熱情地集體排練、在排練中相互逗趣、設計逃離老人院,駕車「飛越」馳騁公路。人生的熱情再一次被點燃,生命的層層意義也被逐步揭開……等到如願以償登上了夢想的舞台,但他們誰也不知道,外表健康、樂觀幽默的老周已經到了生命的終點… … 影片得到一些文化專家、學者的好評,稱它是部「老年嘉年華」,開創了「老人藝術片的先河」,其中的浪漫主義色彩最讓人感動,很適合家庭觀看。 也有人認為影片缺乏對於老年人生活的深入研究,整部作品過於刻意和誇張,與現實有些脫節,這使得影片的感染力大大下降,缺乏真正感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