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值得看的10部文藝片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詹姆斯·伊沃里優秀作品。
《理智與情感》(S&S),李安導演的,英國群星主演的,非常細膩,推薦!
《布拉格之戀》根據捷克流亡作家米蘭·昆德拉名作《不能承受生命之輕》改編,茱麗葉·比諾什、丹尼爾·戴·劉易斯主演。
《傲慢與偏見》(P&P)電視劇版,和(S&S)同樣根據簡·奧斯汀小說改編
《薇洛妮卡的雙重生活》(兩生花)
藍白紅三色之《藍》
藍白紅三色之《白》
藍白紅三色之紅
安東尼奧尼不朽之作《雲上的日子》(歐洲群星出演),以及《放大》
法國投資最高的文藝片《新橋戀人》,茱麗葉·比諾什主演
蘇菲·瑪索(我的女神)與前夫安德烈·佐拉斯基最後一次合作《忠貞》
羅曼·波蘭斯基優秀作品《苦月亮》
《芳芳》蘇菲·瑪索、樊尚佩雷主演。法國每年情人節電視台必放影片。
《心火》蘇菲·瑪索主演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休·格蘭特、安迪·邁克道威爾主演。
《兩小無猜》馬麗昂·歌迪亞、吉羅姆·卡內主演。
《愛在日出時》、《愛在日落時》茱莉·德培、伊桑·霍克主演
《屋頂上的騎兵》茱麗葉·比諾主演
《瑪戈皇後》伊莎貝拉·阿佳妮主演
《鵝毛筆》凱特·溫斯萊特主演
《純真》很另類的一部唯美的片子,神秘劇情。
《致命化身》朱莉婭·羅伯茨、約翰·馬爾科維奇主演。
⑵ 鵝毛筆的《鵝毛筆》電影
中文片名
《鵝毛筆》
外文片名
Quills - Macht der Besessenheit .....(Germany)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片長
124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德國 英國
對白語言
英語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級
Rated R for strong sexual content including dialogue, violence and language.
級別
Hong Kong:III Germany:16 Norway:15 Sweden:15 USA:R Canada:R Australia:MA France:-12 Japan:R-15 Spain:18 UK:18 South Korea:18 Malaysia: Brazil:16 Chile:18 Netherlands:16 Peru:18 Argentina:16 Canada:18A Denmark:15 New Zealand:R16 Switzerland:16 Finland:K-15
版權所有
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2000 (on print)
製作日期
1999年8月9日 - 薩德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創作風格。相反,輿論和權勢的壓迫使他更加執著,彷彿是一種沖破傳統桎梏的使命在不停的激勵著他。
經營瘋人院的考爾麥神父為人大度耿直,在同德薩德長期相處中,對他漸生好感。盡管考爾麥神父也不喜歡薩德的作品,但兩人還是結成摯友。期間,還有一名經常出入瘋人院的少女(凱特·溫斯萊特飾),她是薩德的僕人。德薩德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由這名少女偷偷的帶到外面,得以流傳於世。
主持Charenton療養院的,是一位思想開放、主張人性化醫療的年輕神父。神父把Sade當作朋友。在神父的照顧下,Sade侯爵不但可以住在最好的房間,還可以繼續他的創作,他買通了院中的年輕洗衣婦Madeline,幫忙他偷渡作品到外面的出版社。這樣的日子相安無事地過了好久,直到一位專門以高壓手段對付精神病患的心理醫生Royer-Collard來到Charenton,在Royer-Collard的高壓統治下,Sade侯爵被禁止使用鵝毛筆。於是Sade想盡一切辦法繼續寫作,自由言說的慾望轟擊著道德的圍牆,他的堅強的甚至顯得瘋狂的意志震撼著每一個人。
Sade的最終命運當然不會圓滿。在被割去舌頭之後,他吞下神父手中的十字架自盡。就連神父本人也因同情Sade而被關起來,但他象Sade一樣,在Madeline母親的幫助下,拿起了鵝毛筆。
盡管薩德對抗傳統文化的行為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但他創作的現實題材的小說卻給予了當時人們思想上一次強烈的沖擊,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醫生代表現代技術理性。醫生與薩德是對立沖突的。醫生是國王派來的,暗示了權力與技術的結合。
院長或神甫是基督教的代表。神甫同情薩德,認為寫作是好事情,但不要公開發表,以免添亂。神甫在劇中前後的變化體現了基督教在當時的時代語境中的遭遇。
美黛蓮和薩德之間有一種感情,主要是精神方面的而不是肉體方面的。美黛蓮喜歡閱讀,喜歡薩德的作品。美黛蓮的出身是平民。她和她的同伴都喜歡薩德的作品。一個細節,美黛蓮和同伴在高聲朗讀薩德的作品,並模仿書中的故事,在閱讀和模仿中得到了極大的快樂和滿足,爆發出陣陣笑聲。而美黛蓮的母親則聽不下、看不下去了,感慨年輕人的道德墮落。值得注意的是:薩德預想的閱讀對象。這一對象是平民而非貴族,更不是像盧梭這樣的人。薩德的寫作給平民帶來了快樂。
什麼是民主?區分民主的政治層面和文化層面。其中更重要的是民主的文化含義。在20世紀,中國的學人主要關注民主的政治含義,而忽視了民主的文化含義。民主的文化含義就是慾望的解放,然後,這種被解放的慾望披著自然權利的面目出現。霍布斯是始作俑者。由此而來的問題即是:自然慾望的自由和平等問題。古代限制自然慾望是有理由的。
在各種自然慾望中,性慾是最強的一種,在現代社會中,至上已經成了現代文化的一個符號。雅書和俗書的差異通過薩德的寫作被突破了。
電影一開頭就是拿破崙說法國大革命是件壞事,需要重整秩序。阿多爾諾認為薩德和法國大革命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揭開性的秘密,公開教導性的快樂就是啟蒙。 注意兩點:啟蒙的效果和啟蒙的來源。
關於啟蒙的效果,注意兩個細節。一是醫生和他的妻子。他喜歡上了那個年輕貌美的小修女,讓她還俗,結婚,把她像鳥一樣安置在家裡。裝修房子。年輕帥氣的裝修設計師。醫生忙於管理瘋人,疏於管理家政?小修女和裝修設計師逃跑了,留下了那封講述自己的「自然權利」的書信。醫生發現了秘密:《聖經》與薩德小說。薩德小說的啟蒙效果就是人性的解放。
神甫認為可以寫作,但不可公開。神甫與平民關系頗好,神甫與啟蒙有一種親緣關系。基督教主要就是針對平民的。 啟蒙的限度與寫作的慾望和禁忌。
薩德與美黛蓮的關系。美黛蓮告訴薩德:有些事情是只能想不能做的。 寫作的禁忌基於寫作對象的慾望的性質。這一慾望是否純粹自然性的?慾望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 一方面,薩德導演的戲劇。情慾的狂歡,並導致了血案。自然慾望體現了兩面性。性與暴力。 另一方面,美黛蓮與神甫的自然情感,體現了自然慾望中美好的一面。但神甫在經歷了通過的思想掙扎後選擇了上帝而非美黛蓮的愛。
《鵝毛筆》的關鍵:薩德為何要死?
薩德在監獄里最後一次寫作的瘋狂場景:從薩德經各獄友到美黛蓮執筆,體現了啟蒙的傳播過程。傳播過程最後由於誤解和模仿而引起狂熱並導致了火災。大火暗示了法國大革命。在熊熊火光中,瘋人們都跑出來了,暗示了法國大革命把平民以及人的自然慾望解放了。
這場騷亂中美黛蓮被發狂的火夫殺死了。 醫生在騷亂後代替了神甫。 神甫與薩德關於美黛蓮的對話。薩德吊十字架而死。
對薩德之死的解釋。考夫曼或許意圖表達這樣的觀點:薩德是對禁忌的含恨而死的。薩德吞下的十字架代表了基督教制度。薩德盡管和美黛蓮關系曖昧,但他其實非常清楚,他並非適合美黛蓮,神甫才是美黛蓮的最佳愛人。神甫可以選擇還俗而接受美黛蓮的愛,但神甫最終選擇了上帝。薩德死前發出了對基督教制度的詛咒和反抗。但小楓先生認為薩德吞下十字架體現了薩德對寫作的懺悔。關鍵的問題是:誰害死了美黛蓮?薩德認為是自己的寫作害死了美黛蓮。小楓先生還認為《鵝毛筆》的結尾是敗筆。
曾以《布拉格之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享譽世界影壇的菲利浦.考夫曼,終於將這個傳奇人物的生平搬上銀幕。影片著重講述的是薩德以色情文學成名之後被關在精神病院中堅持寫作的一段經歷,對於薩德這個神秘作者的性格、心理,編導都做了個人化的處理,賦予角色超越時代的思想和行為。片中,薩德的作品色情與否、道德與否,都已經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薩德自覺的反抗精神。在片中,薩德更象個為自由奮斗的勇士,甚至是革命者(每次騎馬來取稿件的神秘人就更象是一名革命鬥士了)。如果不是片中一再誦讀那些充斥著性器官及其隱語暗示的章節,薩德的作品在影片中很容易被理解為反抗暴政、爭取自由的革命言論。
這是考夫曼對薩德這一形象的美化處理,雖然算是寄託了一定的理想,但也不能不說是考夫曼的輕率之處。這種「古為今用」的改編,總會或多或少帶著編導專橫的強加意念。而且,考夫曼在漫無節制的隨意想像和情節編織中,採用了過於簡單的處理方式。片中大部分角色比較平面化、概念化,尤其是醫生一角。編導為使沖突集中,作了一廂情願的處理,這個殘暴冷漠的角色正好就是薩德筆下的貴族,又恰好是個對女兒亂倫的父親,而這個女兒居然用薩德的書籍勾引到一個年輕男人一起私奔。編導只靠一個主要角色就描繪出十八、九世紀的貴族階級的風流荒唐和虛偽殘忍,不知考夫曼是否得意,但其結果就是我們這些看戲的人付之一笑——當不得真的。 攝影機
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洗印廠
DeLuxe (prints)
攝制格式
35 mm (Kodak)
製作處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膠片長度
3476 m (Spain)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公司
福克斯探照燈公司Fox Searchlight Pictures [美國]Instry Entertainment [美國] ..... (as Hollywood Partners)
發行公司
20世紀福克斯公司20th Century Fox [英國] ..... (UK)
20世紀福克斯公司 20th Century Fox [日本] ..... (Far East)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de Argentina [阿根廷] ..... (Argentina)
20世紀福克斯德國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of Germany [德國] ..... (Germany)
Continental Film ..... (Slovenia)
Gativideo [阿根廷] ..... (Argentina) (video)
Hispano Foxfilms S.A.E. [西班牙] ..... (Spain)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 [美國] ..... (as 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Twentieth Television [美國] ..... (USA) (TV) (as 20th Television) (a News Corporation company)
UGC-Fox Distribution (UFD) [法國] ..... (France)
其它公司
2020 Casting Ltd. [英國] ..... extras casting (uncredited)
AVC Catering [英國] ..... catering (as AV Catering)
Cosprop Ltd. [英國] ..... costumes made and supplied by (as Cosprops, London)
General Screen Enterprises [英國] ..... titles and opticals
Lansdowne Studios [英國] ..... music recorded and mixed at
Lays International Ltd. [英國] ..... transportation
Lee Lighting Ltd. [英國] ..... lighting
Location Facilities Ltd. [英國] ..... transportation
Oxford University ..... thanks
RCA Victor [美國] ..... soundtrack
Skywalker Sound [美國] ..... sound re-recorded at
Studios CTS [英國] ..... music recorded and mixed at (as CTS)
The New York Theatre Workshop [美國] ..... thanks
The Old Royal Naval College, Greenwich [英國] ..... thanks
Tru-Cut [英國] ..... negative cutting
上映日期
美國,USA,2000年9月2日 ..... (Telluride Film Festival),2000年11月22日 ..... (limited),2000年12月15日
加拿大,Canada,2000年12月15日
巴西,Brazil,2001年1月5日
阿根廷,Argentina,2001年1月11日
秘魯,Peru,2001年1月18日
英國,UK,2001年1月19日
馬來西亞,Malaysia,2001年2月8日
瑞典,Sweden,2001年2月9日
德國,Germany,2001年2月10日 .....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01年3月8日
捷克,Czech Republic,2001年2月15日
匈牙利,Hungary,2001年2月15日
新加坡,Singapore,2001年2月15日
愛沙尼亞,Estonia,2001年2月16日
波蘭,Poland,2001年2月16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2001年3月1日
紐西蘭,New Zealand,2001年3月1日
斯洛維尼亞,Slovenia,2001年3月1日
冰島,Iceland,2001年3月2日
義大利,Italy,2001年3月2日
西班牙,Spain,2001年3月2日
以色列,Israel,2001年3月8日
丹麥,Denmark,2001年3月9日
荷蘭,Netherlands,2001年3月15日
瑞士,Switzerland,2001年3月15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奧地利,Austria,2001年3月16日
希臘,Greece,2001年3月16日
挪威,Norway,2001年3月16日
台灣,Taiwan,2001年3月17日
比利時,Belgium,2001年3月21日
法國,France,2001年3月21日
香港,Hong Kong,2001年3月22日
日本,Japan,2001年5月19日 該片作為一部傳記類的影片,比較真實的記述了兩百年前的一段歷史。影片耗資不大,沒有太多大場面的刻畫,但對於細節描繪下足了功夫。製片從法國請來了幾位研究歷史和民俗的專家親臨指導,還對演執人員進行了一次法國文化的培訓。
影片除了刻畫薩德這位傑出的作家之外,同時也告訴告訴人們應當清楚的認識傳統制度,客觀的對待社會發展,否則就會讓無知占據人的心靈。這也正是該片的現實意義所在。
⑶ 凱特·溫絲萊特都是演的什麼電影
英倫的誘惑——Kate Winslet(凱特·溫絲萊特)
年齡:30歲
英文姓名:Kate Winslet
中文姓名:凱特·溫絲萊特
生日:1975年10月5日
星座:天秤座
國籍:英國
身高:173CM
體重:70KG
三圍:28-29-39
主演影片:
1999年 《仙境》(Faeries)、《聖煙》(Holy Smoke)
1998年 《扭曲的心靈》(Hideous Kinky)
1997年 《泰坦尼克號》(Titanic)
1996年 《無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哈姆萊特》(Hamlet)
1995年 《理智與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薩拉公主》(A Kid In King Arthur's Court)
1994年 《夢幻天堂》(Heavenly Creatures)
獲獎情況:
1997年 以影片《泰坦尼克號》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和金球獎劇情類影片最佳女主角獎提名
1996年 被《人物》(People)雜志評選為世界最美的50人
1995年 以影片《理智與情感》獲英國最佳女配角學院獎和美國演員協會獎,獲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1994~1995年度 以影片《夢幻天堂》獲紐西蘭獎最佳外國女演員獎和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曾出演電影:《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尋找夢幻島》
介紹:
在骨感美甚囂塵上的今天,已經有了「肥溫」之雅號的凱特·溫絲萊特以其八十公斤的體 重變成了另類的「露絲」——她誓不減肥的勇氣成為潮流中的一段佳話。也許這樣反倒使 她更加專注表演,而不去在乎怎樣雕琢身體曲線——所以你能看到《理智與情感》中的活 潑妹妹,《泰坦尼克號》中的貴族小姐,及《鵝毛筆》中率性而為的女僕。這一切絕不帶 有凱特的個人痕跡,雖然她生就一副富貴相,但毫不矜持無拘無束的個性,倒讓她像一隻 隨時准備起飛的小鳥——盡管飛動時有些笨拙 .
⑷ 誰的電腦盤存有《鵝毛筆》電影我想看一看著這部電影。
《鵝毛筆》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9AHAjH-bHBuqCuM7yC1DAw
是由菲利普·考夫曼執導,傑弗里·拉什、凱特·溫斯萊特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00年12月15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薩德侯爵被囚禁在療養院的故事,當薩德侯爵最心愛的創作工具「鵝毛筆」,慘遭衛道人士沒收時,這個情色作家依舊想盡辦法創作,因而展開一場道德與情慾、創作與迫害的戰爭。
⑸ 求助一部外國電影
情色記錄/情慾禁書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於1807年的法國。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薩德侯爵(喬弗瑞·拉什飾),因為所著小說中含有大量性愛情節而聲名狼藉,並被當時的統治者拿破崙視為異類,關入了瘋人院,由一名「心理醫生」(邁克爾·凱恩飾)監視治療。薩德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創作風格。相反,輿論和權勢的壓迫使他更加執著,彷彿是一種沖破傳統桎梏的使命在不停的激勵著他。
經營瘋人院的考爾麥神父為人大度耿直,在同德薩德長期相處中,對他漸生好感。盡管考爾麥神父也不喜歡薩德的作品,但兩人還是結成摯友。期間,還有一名經常出入瘋人院的少女(凱特·溫斯萊特飾),她是薩德的僕人。德薩德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由這名少女偷偷的帶到外面,得以流傳於世。
主持Charenton療養院的,是一位思想開放、主張人性化醫療的年輕神父。神父把Sade當作朋友。在神父的照顧下,Sade侯爵不但可以住在最好的房間,還可以繼續他的創作,他買通了院中的年輕洗衣婦Madeline,幫忙他偷渡作品到外面的出版社。這樣的日子相安無事地過了好久,直到一位專門以高壓手段對付精神病患的心理醫生Royer-Collard來到Charenton,在Royer-Collard的高壓統治下,Sade侯爵被禁止使用鵝毛筆。於是Sade想盡一切辦法繼續寫作,自由言說的慾望轟擊著道德的圍牆,他的堅強的甚至顯得瘋狂的意志震撼著每一個人。
Sade的最終命運當然不會圓滿。在被割去舌頭之後,他吞下神父手中的十字架自盡。就連神父本人也因同情Sade而被關起來,但他象Sade一樣,在Madeline母親的幫助下,拿起了鵝毛筆。
盡管薩德對抗傳統文化的行為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但他創作的現實題材的小說卻給予了當時人們思想上一次強烈的沖擊,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⑹ 請介紹一下電影演員傑弗里拉什
傑弗里拉什
中文名: 傑弗里·拉什
英文名: Geoffrey Rush
性 別: 男
生 日: 1951-07-06
角 色:演員
就讀於昆士蘭大學時便加入職業劇團,也曾在倫敦、巴黎兩地磨練演技,回國後活躍於舞台,得過不少獎項。1981年進入影壇,1996年演出描寫David Helfgott的傳記電影《鋼琴師》而一舉成名,獲得無數影評人協會的最佳男主角獎,更勇奪奧斯卡影帝寶座。
演員作品
慕尼黑 Munich (2005)
彼得·塞勒斯的生與死 Life and Death of Peter Sellers, The (2004)
凱利黨 Ned Kelly (2003)
Harvie Krumpet (2003)
真情假愛 Intolerable Cruelty (2003)
加勒比海盜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 (2003)
脫泳而出 Swimming Upstream (2003)
搖滾姐妹 The Banger Sisters (2002)
巴拿馬裁縫 The Tailor of Panama (2001)
馬纓丹 Lantana (2001)
鵝毛筆 Quills (2000)
猛鬼屋 House on Haunted Hill (1999)
伊莉莎白 Elizabeth (1998)
魔鬼不設防 Little Bit of Soul (1998)
孤星淚 Misérables, Les (1998)
莎翁情史 Shakespeare in Love (1998)
革命小子 Children of the Revolution (1996)
閃亮的風采 Shine (1996)
傑弗里-拉什
作為澳大利亞最受歡迎的著名戲劇演員,傑弗里-拉什憑著1996年在傳記影片《鋼琴師》(「Shine」)中扮演戴維-赫爾弗格特一角的精彩演出,贏得了奧斯卡和金球獎的最佳男主角,以及澳大利亞電影學院最佳男主角獎,引起了全世界影迷們的厚愛。
傑弗里-拉什1951年7月6日出生於澳大利亞昆士蘭的圖瓦巴,是個土生土長的昆士蘭人。父親羅伊-拉什(Roy Rush)是個會計師,母親梅林-拉什(Merle Rush)是一位售貨員。197
1年他在昆士蘭大學獲得藝術學位以後,簽約昆士蘭布里斯班戲劇公司,開始了其戲劇生涯。除了參加一些名著的演出以鍛煉自己的演技以外,拉什還赴巴黎Jacques Lecoq啞劇學校學習了2年的啞劇。
回到澳大利亞以後,拉什繼續了其舞台生涯,與以前的室友梅爾-吉布森合作出演了影片《Waiting for Godot》。從那以後,兩位默默無聞的演員開始漸漸有了自己的演藝發展方向:梅爾-吉布森前往好萊塢開拓電影事業,如今己成為影壇數一數二的票房巨星;而拉什則留在國內成為一名非常出色的舞台劇演員,登台於七十多個不同的劇院,獲得過諸如澳大利亞「Sidney Myer Performing Arts Award」榮譽獎等許多戲劇獎項。80年代初的大部分時間,他一直是導演吉姆-沙爾曼(Jim Sharman)主辦的"燈塔"(Lighthouse)劇團的一員。後來,他開始轉向電影。1981年,他拍攝了其第一部電影《欺騙》(「Hoodwink」),片中的另一位主角是年輕的朱迪-戴維斯(Judy Davis)。這一期間,拉什不但在澳大利亞的電影和舞台界頻頻露面,扮演角色外,還執導了大量的戲劇作品。
1996年拉什受青年導演斯科特-希克斯的邀請,主演了反映當代澳大利亞著名鋼琴師戴維-赫爾弗格特生平的傳記片《鋼琴師》。戴維是一位極有天賦、性情孤傲的鋼琴師,但整日精神沮喪、舉止怪異,在父親的關愛逼迫下,終於將夢想和天賦融於了一身。這是45歲的拉什第一次在電影中擔綱主演,他除了接受鋼琴彈奏訓練外,還花了大量時間來研究和揣摩戴維的心態和舉止。拉什在影片中將這位心靈受到嚴重創傷的人物刻畫得有血有肉、催人淚下,將這位音樂天才的情感和悲傷演釋得出神入化,非常具有感染力。拉什也從一名舞台劇演員一躍成為國際影壇響當當的人物,被認為是1996年國際影壇最重大的發現。他一舉囊括了紐約、洛杉磯、倫敦和澳大利亞四地的影評人影帝獎,以及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廣播影評人協會獎、美國演員工會獎、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等多個影帝頭銜,為澳大利亞捧回了首個奧斯卡影帝獎杯。傑弗里-拉什周圍充滿了一片"鋼琴奇才"的贊美聲,於是拉什開始正式地走進大銀幕,在多部人物鮮明的影片中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
1997年拉什在吉列恩-阿姆斯特朗(Gillian Armstrong)執導的影片《奧斯卡與露辛達》(「Oscar and Lucinda」)中,扮演奧斯卡的曾孫。1998年,拉什拍攝了夏克哈-卡帕 (Shekhar Kapur)執導的英國史詩片《伊莉莎白》(「Elizabeth」),扮演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一世那位城府深奧、為人陰暗的密友----弗朗西斯-華星漢姆公爵,與同為澳大利亞的女星凱特-布蘭切特(Cate Blanchett)大演對手戲,扶佐著這位女皇帶領英國成為當時歐洲最富強的國家。拉什對弗朗西斯工於心計的性格特徵把握得相當准確,表演頗見功力,獲得了評論界的好評。
同年拉什又參加拍攝了約翰-馬頓(John Madden)執導的《戀愛中的莎士比亞》(Shakespeare in Love),扮演那位瀕臨破產的劇院老闆菲利浦-漢斯勞,蝟瑣狡猾的形象、收放自如的演技搶盡了鏡頭,並再次招來了一片贊揚聲。他在此片中的精彩表演為他贏得了美國國際電影評論協會和英國電影學院的最佳男配角獎,以及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金球獎和美國電影演員協會獎的提名。上述兩片的成功,使拉什精湛的演技深深地印在了許多觀眾的腦海里。緊接著,他還在比萊-奧古斯特(Bille August)改編的《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中扮演一個「法律的維護者」賈維特警官,塑造了一個富於激情但卻拒絕表達情感的人。整部影片揭示深刻、可看性頗高。
1999年,拉什轉變了戲路,接拍了《神秘人》(「Mystery Men」),在片中扮演那個膽怯的卡薩納葦-弗蘭肯斯坦,出演此片的還有格雷格-金尼爾、簡安-加羅法洛、本-施蒂勒和保羅-魯本斯等。同年,他參加了1958年威廉姆-卡斯特爾(William Castle)的經典恐怖片《鬼屋》(「House On Haunted Hill」)的重拍工作,該片由威廉姆-馬龍(William Malone)執導,拉什在片中扮演一個行為反常古怪的百萬富翁斯蒂芬,邀請幾個朋友(伊麗莎白-赫莉、塔伊-迪格斯和彼特-加拉格爾等飾),在廢棄荒蕪的精神病研究所內舉辦生日派對,陰森恐怖的大宅中發生了一系列毛骨悚然的事件。
2000年拉什與皮爾斯-布魯斯南(Pierce Brosnan)聯袂主演了約翰-波爾曼(John Boorman)執導的黑色喜劇懸念片《巴拿馬的裁縫》(「The Tailor of Panama」),在劇中扮演一個英國裁縫師哈利。這是一部描寫巴拿馬地區的一個間諜故事的影片,哈利為了保住自己的妻子及生活,於是編造了足以引起國際糾紛的虛假情報提供給「間諜」皮爾斯。此片是第一部在巴拿馬拍攝的好萊塢電影。
接著,拉什在好萊塢教父級的導演菲利普-考夫曼(Philip Kaufman)執導的傳記片《鵝毛筆》(「Quills」)中,扮演十八世紀法國才華橫溢的著名情色文學作家薩德侯爵(Marquis de Sade)。因為薩德侯爵撰寫的作品太過色情駭人,而被統治者拿破崙關進了教堂的瘋人院內。但是他在獄中仍繼續寫作,並由教堂洗衣婦(凱特-溫斯萊特飾)把作品偷送出去出版。拉什在片中把薩德侯爵敢於挑戰道德及傳統倫理戒律的一生演釋得淋漓盡致,將情慾與道德、創作與迫害之間的沖突發揮到最高點。這是他繼《鋼琴師》之後,再次傾力出演的作品,他自己認為「完美地把握了角色的精髓」。此片一經上映即受到廣大影迷的關注,使傑弗里-拉什贏得了第58屆美國電影金球獎和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雙料提名,人們祝願拉什能捧回第二座奧斯卡影帝獎杯。
傑弗里-拉什的幸福家庭成立於1988年,妻子珍妮-梅尼羅絲(Jane Menelaus)是澳大利亞資深舞台劇演員,向來很少觸電,只參加舞台劇及電視劇的演出。但此次拉什出演《鵝毛筆》卻請出了夫人助陣,扮演薩德侯爵夫人,一同演釋變態夫妻。家中有一對兒女:1992年出生的女兒----安吉莉卡-拉什(Angelica Rush)和1995年出生的兒子----詹姆斯-拉什(James Rush)
主要獲獎記錄:
2001年因影片《鵝毛筆》獲得金球獎和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8年因影片《戀愛中的莎士比亞》獲得美國電影演員協會獎、金球獎和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98年因影片《戀愛中的莎士比亞》獲得美國國際電影評論協會和英國電影學院的最佳男配角獎
1996年因影片《鋼琴師》獲得紐約、洛杉磯、倫敦和澳大利亞四地的影評人最佳男演員獎,以及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廣播影評人協會獎、美國演員工會獎、金球獎和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
主要電影作品:
2000年 《鵝毛筆》(「Quills」)
2000年 《巴拿馬的裁縫》(「The Tailor of Panama」)
1999年 《鬼屋》(「House On Haunted Hill」)
1999年 《神秘人》(「Mystery Men」)
1998年 《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1998年 《魔鬼不設防》(「A Little Bit Of Soul")
1998年 《戀愛中的莎士比亞》(「Shakespeare In Love")
1998年 《伊莉莎白》(「Elizabeth」)
1997年 《Twisted》
1997年 《奧斯卡與露辛達》(「Oscar and Lucinda」)
1996年 《鋼琴師》(「Shine」)
1981年 《欺騙》(「Hoodwink」)
⑺ 電影 鵝毛筆 下載地址
《鵝毛筆》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KOFEarqNuasFoExoaQLhqA
《鵝毛筆》是由菲利普·考夫曼執導,傑弗里·拉什、凱特·溫斯萊特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00年12月15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薩德侯爵被囚禁在療養院的故事,當薩德侯爵最心愛的創作工具「鵝毛筆」,慘遭衛道人士沒收時,這個情色作家依舊想盡辦法創作,因而展開一場道德與情慾、創作與迫害的戰爭。
⑻ 一部歐美電影,一個叫安娜的女孩夜晚用鵝毛筆寫情書,情書非常真摯,可以看出女孩真愛了,但是男子依然
莫非你說的是安娜卡列尼娜?
⑼ 一部歐美電影講述了一個屠夫殺了很多人沒得一個倖存者
《鵝毛筆》2000導演:菲利普·考夫曼
⑽ 有哪些禁忌愛情電影推薦
1、《我的情婦》 My Mistress (2014)
影片講述了霸氣貴婦和蠢萌少男間的禁忌戀情。男主角查理·博伊德,十六歲,青春活力。但家庭悲劇突然發生在他身上,令他感到很痛苦,他認為沒有人可以幫他,他試圖逃跑。絕望和孤獨,直到他遇到Maggie,這個神秘的女人。
於是查理進入她的生活,隨之危險的關系慢慢展開,他們彼此不能離開誰。Maggie發現自己的不足,並為此付出代價。
2、《穿裘皮的維納斯》 La Vnus la fourrure (2013)
故事發生在一間陰暗人稀的劇院之中,編劇托馬斯正在為他所改編的劇本《穿裘皮的維納斯》尋找合適的女主角。
接連面試的幾位演員都令托馬斯感到失望,她們和他腦海里完美的女神形象簡直千差萬別。面試以一無所獲的結局結束了,正當托馬斯准備離開之時,一位被淋成了落湯雞的落魄女郎旺達闖入了劇院。
3、《虐戀的自由》Liberty in Restraint (2005)
本片榮獲2004'紐約CineKink電影節最佳紀錄短片獎。鏡頭以內爾·格雷登(Noel Graydon)這個本身即是SM愛好者也是攝影師的視角,帶領觀眾走進這個有些神秘且禁忌的世界。
格雷登及其同好介紹了針刺、緊縛、刺青、皮革等虐戀亞文化,連同其他受訪者首次公開了這一特殊族群的真實內心世界。不過口味略重,請慎選。
4、《鵝毛筆》 Quills (2000)
19世紀的法國作家薩德才高八斗,崇尚言論自由,小說中有不少情色描寫。這些作品激怒了法國當局,政府把他關入瘋人院,然而,專制的枷鎖只令到薩德更堅定地奮筆疾書,作品在瘋人院里一部一部的誕生。
5、《枕邊書》 The Pillow Book (1996)
和子小時候每次生日,雙性戀父親就會用毛筆蘸上紅顏料在她臉上寫字,這給和子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她從此認定寫在身體上的書法才是唯一的書法。
其後她去了香港,在那裡她認識了出版商Jerome和他的雙性戀戀人謝朗,謝朗鼓勵她在自己身上寫字,和子就此創作《枕草子》,漸漸地,謝朗與和子因志趣相投而感情日深,為了奪回和子,Jerome決定以死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