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千里走單騎的簡介
千里走單騎
-
《三國演義》故事情節之一
千里走單騎是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之一。主要講述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後,單人匹馬保護二家皇嫂千里尋兄的故事。在五關當中分別受到了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攔;關羽被逼無奈,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會。戲文當中又叫古城會。
② 古城會的簡介
《古城會》又稱《古城記》或《斬蔡陽》,是京劇傳統劇目,取材於小說《三國演義》,常與《灞橋挑袍》、《過五關》連演,總稱《千里走單騎》。
故事敘述:桃園兄弟失散以後,關羽在曹營深受厚待,得知劉備蹤跡之後,決意辭曹尋兄。此時曹操故意避而不見。於是關羽掛印封金,留柬告辭,行近古城,忽聞曹將蔡陽率軍追來,要替他外甥秦琪報仇。關羽急命馬童進古城向劉備、張飛報信,張飛因疑關羽久居曹營,恐來有詐,拒絕收容。時蔡陽追兵已到,關羽斬蔡陽以自明。張飛釋疑,迎關入城。
③ 千里走單騎的內容概括
千里走單騎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之一。主要講述關羽、劉備下邳失散,關羽陷身曹營。劉備去投袁紹,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單人匹馬保護二家皇嫂千里尋兄。在五關當中分別受到了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攔;關羽被逼無奈,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會。戲文當中又叫古城會。請採納回答謝謝④ 道士出山男一號演過什麼電影
道士出山中的男一號叫彭禺厶。出演過《暖男電話》、《牆上的女人》、《包笑公堂》 、《道士出山1、2、3》《舞動青春 》《陪我》
中國內地男演員,曾用名:彭鴻禹,2013年1月1日正式改名為彭禺厶,本名彭強,出生在甘肅天水,計算機專業。
彭禺厶簡介:
姓名(Name):彭禺厶(peng yu si)
語言(Language):普通話、陝西話、四川話、甘肅話
擅長(Specialty):喜劇
形象(Image):小人物
生肖(Animal):龍
愛好(Hobby):拍戲、上網、遐想
喜歡的顏色(F Color) :鮮艷的
喜歡的城市(F City) :巴黎
喜歡的動物(F Zoology) :狗
喜歡的節日(F Holiday) :春節
喜歡的書籍(F Book):《橋聲》
喜歡的歌手(F Singer):鄧麗君
喜歡的導演(F Director):沈好放
喜歡的作家(F Author):韓寒
喜歡的動畫(F Animation):聖鬥士、藍精靈
喜歡的電影(F Film):《電鋸驚魂》系列
喜歡的發型(F Hairstyle) :陽光、精神
喜歡的飲品(F Drinks): 白開水
喜歡的樂器(F Musical instruments) :鋼琴
喜歡的科目(F Subject) :美術
喜歡的服飾(F Clothing) :簡約、舒適
喜歡的音樂(F Music):爵士
喜歡的職業(F Vocational):演員、娛樂主播
喜歡的季節(F Season):秋季
喜歡的水果(F fruit):榴槤
喜歡的運動(F Sports):旅遊
喜歡的藝人(Love people):孫紅雷、姜文、周星馳
敬佩的人(Person I admire):母親、奶奶
希望的事(I hope things):和平
想做的事(Want to do):慈善
討厭的事(Hate things) :被冤枉
害怕的動物(Fear of animals):肢節動物
圈中好友(Good friend):杜海濤、隋俊波、何明翰、秦麗等。
⑤ 電影古城會裡面的秋鴻是誰扮演的
張笛,1983年12月26日出生於北京,畢業於戲劇系99級本科班學員,海軍政治部文化藝術中心演員。
2004年參演《礪劍》出演女一號"肖冰冰"。2006年,參演趙本山、洪啟文、宋丹丹主演的《落葉歸根》。2008年出演《新紅樓夢》飾演"賈迎春(成年)"。2009年參演《牽掛》飾演"楊雨彤"。2010年參演《被欺凌的女人》飾演"玉葉"。2011年參演《養女》飾演苦媳婦"梅子"。2012年,參演由何群執導、朱亞文、齊奎出演的《鐵血兄弟》又名《新青年》。
⑥ 關羽和京劇有什麼關系
關公戲有又稱紅凈戲,京劇現在的紅凈戲大多是以關公為主的,基本上承襲於元劇。比較著名的有《古城會》、《單刀會》、《華容道》、《走麥城》、《霸橋挑袍》等,現在京劇舞台上常演的不多。
善於演出關公戲的京劇藝術家有王洪壽、高盛麟、李洪春等.
關公戲曲
三國故事改編成戲曲在舞台上演出最早可追溯到隋代,據《大業拾遺記》載,煬帝(604—618)敕學士杜寶修《水飾圖經》15卷,在曲江池大會群臣觀看,其中屬於三國故事的有5出。唐玄宗李隆基始創梨園,三國故事的劇目更加增多。北宋時有種影戲(疑為現今的皮影戲),即有關羽形象的出現。宋人張來(1054—1114)所著《明道雜志》中記載:「京師有富家子,少孤專財,群無賴百方誘導之。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戲,每弄至斬關羽,輒為之泣下,囑弄者且緩之。」元人陶宗儀所著《南村輟耕錄》中稱,金院本有《大劉備》、《赤壁鏖兵》、《罵呂布》、《襄陽會》等6種三國戲,每出戲中都有關羽的形象。
進入元代,雜劇逐漸成為文學領域里的主流,三國戲當是雜劇中的重要一類。據《元曲選》等古籍記載,以三國故事編寫的雜劇約60多種,而以關羽為主角且屬名家創作的就有10多種,現擇其中主要的簡介下:
《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簡稱《單刀會》,關漢卿撰。全劇7折,以魯肅設宴索荊州,關雲長單刀赴會為素材寫成。現存《元刊古今雜劇三十種》和《孤本元明雜劇》兩種刊本。
《關張雙赴西蜀夢》,簡稱《雙赴夢》,關漢卿撰。全劇4折,寫劉備奪得閬州收關羽、張
飛二位弟弟英魂,劇情純屬虛構。現存《元刊古今雜劇三十種》本。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簡稱《三戰呂布》,鄭光祖撰。劇情取材於《三國志平話》卷上《三戰呂布》一節。現存脈望館抄校本和《孤本元明雜劇》本。
《關雲長千里獨行》,簡稱《千里走單騎》,作者不詳。劇情以《三國志平話》中曹公贈袍和千里獨行兩節為素材。今存脈望館抄校本和《孤本元明雜劇》本。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簡稱《桃園結義》,作者不詳。劇情以《三國志平話》卷上「桃園結義」一節為素材。今存脈望館抄校本和《孤本元明雜劇》本。
《關雲長古城聚義》,簡稱《古城會》,作者不詳,原作已佚,現演劇本為後人新作。劇情以《三國志平話》中「古城聚義」和「斬蔡陽」兩節為素材。元時亦有《斬蔡陽》的劇目,在《三國志平話》中「斬蔡陽」與「古城聚義」緊相連屬,《古城會》和《斬蔡陽》是一本戲中不同兩折。
《關雲長單刀劈四寇》,簡稱《單刀劈四寇》,作者不詳。劇中人物均出自《三國志平話》之中,但情節卻系虛構編造。「四寇」為董卓余黨李催、郭汜、樊稠、張濟。董卓被殺後,四寇命人下書索王允、呂布、李肅等人。呂布率兵往西涼府攻四寇,先鋒李肅戰敗自刎;呂布與四寇交戰,屢次鼻中出血,布心狐疑,撤兵退走。四寇兵圍長安,王允墜城而死;四寇各封官職,欲徒獻帝至西涼。國舅董承得知,先送獻帝往洛陽,四寇追至黃河岸邊,恰遇曹操至濟州催糧至此,遂派出曹仁、許褚、曹霸、曹彰迎戰四寇。此時劉備仍任平原縣令,關羽回鄉祭祖,返回平原時路遇曹兵,得知此事,怒而請戰,先後刀劈四寇。董承為關羽請功,獻帝遂封劉備為德州太守,關羽為盪寇將軍,張飛為車騎將軍。以上情節均為《三國志平話》所沒有。此劇今存脈望館抄校本和《孤本元明雜劇》本。
《關大王月夜斬韶蟬》,作者不詳,原作已佚。所寫劇情於史無據,亦不見《三國志平話》當為作者根據民間傳說編寫而成。
《漢壽亭侯怒斬關平》,簡稱《怒斬關平》,作者不詳。劇中主要人物皆出自《三國志平話》,但本事卻於史無據,可能是根據民間傳說的「關公斬子」故事寫成。關羽生日,孔明、張飛、趙雲、黃忠等前往荊州慶賀,正欲返回西川,江夏張虎、張彪二寇作亂。孔明派小五虎(五虎上將之子)關平、張苞、趙沖、馬忠、黃越迎敵。小五虎獲勝,生擒二張,在馳馬回營報功途中,關平戰馬踏死平民王榮之子。王榮前往荊州告狀,州官不敢受理。王榮正欲自盡,幸遇關羽馬夫指點,便到元帥府擊鼓喊冤。關羽大義滅親欲斬關平,趙雲等求情被羽駁回。張飛趕來,欲與趙雲等各斬其子,使小五虎將同死。王榮見狀,情願息訟撤訴,關羽乃釋關平。姜維前來宣沼,賜王榮黃金百兩,免本處差役。此劇今存脈望館抄校本和《孤本元明雜劇》本。
《秉燭達旦》,尚仲賢撰,原作已佚。劇情根據民間傳說故事編寫而成。
明、清時代隨著對關羽不斷地加官晉爵,關羽戲越編越多,稱謂也隨之而改稱關聖、關帝
了。乾隆時期(1735—1795),特命庄格親王、張德德等人系統地輯錄和整理了供內廷演出的三國聯合大戲《鼎峙春秋》共239出,其中關羽戲佔了很大的比重。該長劇的情節大部分來自《三國演義》,少部分是吸收了《三國志平話》、《關帝外記》等書和民間的傳說故事。這樣龐大的劇本,可惜只限於宮廷演出,以致影響不廣。清代中葉,產生了新的劇種——京劇。起初劇目中就有155出三國戲,而以關羽為主角的則佔到五分之一,並逐步形成了以飾演關羽為主的「紅生」行當。著名的京劇藝人王鴻壽(紅生演員)編演了連台本關羽戲,由關羽出世的《斬熊虎》,演至其死後的《雪地斬越吉》共36出。王鴻壽的弟子李洪春又增編了《走范陽》、《閱軍教刀》、《收姚斌》、《破羌兵》、《教子觀魚》,使關羽戲連台本成為41出。1962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李洪春演出的《關羽戲集》只選錄了其中的27出,即《斬熊虎》、《桃園結義》、《造刀投軍》、《斬華雄》、《斬車胄》、《屯土山》、《贈袍贈馬》、《白馬坡》、《誅文丑》、《閱軍教刀》、《破汝南》、《灞橋挑袍》、《過五關》、《收周倉》、《古城會》、《訓弟》《收關平》、《火燒博望坡》、《漢津口》、《臨江會》、《華容道》、《戰長沙》、《單刀會》、《取襄陽》、《水淹七軍》、《刮骨療毒》、《走麥城》等。清末,四大徽班之一的三慶班班主程長庚(1812—1882)與盧勝奎等人,參考《鼎峙春秋》等劇目,編演了從《馬跳檀溪》至《取南郡》的36出聯台本三國戲。
盛演關公戲的劇種、劇目
盛演關公戲的劇種首推京劇和蒲劇。京劇是華夏大地的主要戲曲劇種,有「國劇」之稱。蒲劇是關羽家鄉的地方劇種。據不完全統計,京劇與蒲劇現在上演的關公劇目尚有30餘出,並造就了一大批善演關公戲的著名藝人。京劇老前輩程長庚被觀眾稱為「活關公」,贊揚他;迨出場後冠劍雄豪,音節慷爽,如當年關羽之再世」。米喜子演關羽也被人稱絕,觀眾看其演出有如真關帝顯聖之感,曾使人敬畏離座。當代的京劇名家李洪春、王金潞在塑造關公形象上都有獨創之功。蒲劇著名演員董銀午吸取京劇關公戲的藝術精華,大膽改革服裝、化裝、道具和作派表演,使人耳目一新。他演的《出五關》、《古城會》、《水淹七軍》、《取長沙》等劇目,均屬膾炙人口之作,除京劇、蒲劇之外,興演關公戲的地方劇種還有:流行於湖北、河南、陝西、湖南等地的漢劇,其代表劇目有《桃園結義》、《汜水關》、《挑袍》、《古城會》、《華容道》、《戰沙》等10餘出;流行於四川和雲南、貴州部分地區的川劇,其代表劇目有《步月殺熊》、《因土山》《聚古城》、《水擒龐德》等;流行於安徽、江蘇等地的徽劇;流行於河南及鄰近各省的豫劇;流行於廣東及廣西部分地區的粵劇;流行於湖南的湘劇;流行於雲南、貴州及四川部分地區的滇劇;流行於廣西和湖南部分地區的桂劇;流行於江蘇蘇州一帶的昆劇;流行於江蘇北部、上海及安徽部分地區的淮劇;流行於河北、天津、北京及東北三省部分地區的河北梆子;流行於陝西及西北各省部分地區的秦腔;流行於江西的弋陽腔和流行於安徽部分地區的青陽腔。尤其是北京崑曲劇院侯少奎主演的《水淹七軍》,成為近年海內外公認的佳作。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無論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關公戲無處不演,無處不唱。這也是關公影響遍及華夏的最好證例。
說唱關公的曲藝節目亦有不少,曲種有京韻大鼓、河南武墜子、評書等。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京津紅極一時的「鼓界大王』』劉寶全,一生演唱的京韻大鼓曲目不過30段,其中《戰長沙》(另名《關黃對刀》、《箭射盔纓》)和《華容道》等唱做俱佳,膾炙人口,至今傳唱不絕。袁闊成的評評書《三國演義》,關羽故事久演不衰。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的《關公戰秦瓊》深受聽眾喜愛。
舞台上的關公藝術形象
戲曲舞台藝術是一種內容廣泛、具有民族特色的綜合性藝術。關公戲因其「乃戲中超然一派,與其它各劇絕然不同」,其舞台藝術除具有戲曲舞台藝術這個大范疇的所有特徵之外—,又有其獨特之處。戲曲演員一般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大行當。生行又分為老生、小生、武生、須生、老武生、紅生等。「紅生」是演關公的特有行當,京劇早期演關公的紅生以米喜子最為有名,辛亥革命前後以江南一帶的王鴻壽(藝名三麻子)演技最佳。臉譜,為戲曲特有術,一般以紅色代表忠勇。關公是正貌,以忠勇見稱,臉譜當然是紅色,這至少在元代已成定式;但關公的紅臉又是發展變化著的。清咸豐、同治年間,京劇名伶於四勝演關公只勾眼,上場前則痛飲一大碗酒,面色即很快變紅,這是一種「醉」紅。程長庚受此啟發,改關公為「重棗臉、丹鳳眼、卧蠶眉,研墨和朱,細心描畫,開臉之美,一時無匹」。大約光緒初年,王鴻壽則將關公的臉譜改為大紅色。「五綹」髯口為扮演關公這個角色時所專用,五綹即耳際兩綹,嘴上兩綹,須下一綹,此專稱「關公髯」。關公這一角色專用的盔頭為綠色,綴黃絨球,後有後兜(披風),兩耳垂白飄帶和黃絲穗,著綠蟒。戲曲舞台的關公隨身道具是青龍偃月刀和紅馬鞭。青龍偃月刀則是關公的專用之物。關公戲的表演,除戲曲中通用的基本程式外,還有不少特殊的極為嚴格的要求。近代戲曲評論家周劍雲在評論王鴻壽所演《走麥城》時說:演者必熟讀《三國演義》,定精神、藝術二類。所謂精神者,長存尊敬之心,掃除齷齪之態(伶界對於關公崇拜之熱度,無論何人,皆難比擬,群稱聖賢爺而不名),認定戲中之人,忘卻本來之我,虔誠揣摩,求其神與古會。策心既正,乃進而研究藝術。以予所見,第一在扮相之英武。要求扮相之佳,尤在開臉之肖。關公之像,異乎常人之像,眼也、眉也、色也(以真硃砂和油攪和)皆有特異之點,可以意會,難以言傳。第二在作工之肅穆。要求之好,尤在舉動之鎮靜。關公之武藝,異於常人之武藝,儒將風度,重如泰山,智勇兼全,神威莫測。用力太猛,則流於粗野;手足無勁,則近於委靡。以是舞刀馳馬,極不易做,此則勤習無懈,方能純化。
舞台上的關公形象既要勇猛威武,又要剛健凝重。亮相則是塑造關公外部形象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亮相,集中而突出地顯示人物的精神風貌和外部形象。據扮演關公的老藝人講,戲曲中關公的特有亮相姿式就有48種之多,這是根據各地關廟中不同的關帝塑像和24副對聯創造出來的「關公48圖」提煉而成。另外,在唱腔、做工、扮相等方面,各個劇種扮演關公的名伶都有不少藝術積累和經驗之談。
⑦ cc丁v6電影9月8號早上6點過放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樓主你好
今天CCTV6電影頻道
從早上5.09分開始播放電影《馴馬手》
緊接著6.37分開始播放電影《古城會》
有圖有真相求採納點擊可以查看大圖哦
⑧ 京劇電影, 誰能給我一些比較全的資料, 最好能包含演員的名字.
01、《生死恨》(1948年梅蘭芳 姜妙香)
02、《借東風》(1949年馬連良)
03、《游龍戲鳳》(1949年馬連良 張君秋)
04、《打漁殺家》(1949年馬連良 張君秋)
05、《玉堂春》(1949年張君秋 俞振飛)
06、《蓋叫天的舞台藝術》 包括:《白水灘》、《七雄聚義》、《茂州廟》、《劈山救母》、《英雄義》、《武松》
07、《梅蘭芳的舞台藝術》(上集)(1955年) 包括:《斷橋》(崑曲)、《宇宙鋒》
08、《梅蘭芳的舞台藝術》(下集)(1956年) 包括:《霸王別姬》、《貴妃醉酒》
09、《洛神》(1956年梅蘭芳姜妙香)
10、《荒山淚》(1956年程硯秋)
11、《宋士傑》(1956年周信芳 童芷苓)
12、《群英會》(1957年葉盛蘭 譚富英 馬連良)
13、《借東風》(1957年馬連良 葉盛蘭)
14、《望江亭》(1958年張君秋 劉雪濤)
15、《楊門女將》(1960年王晶華 楊秋玲)
16、《周信芳的舞台藝術》(1961年周信芳 趙曉嵐)包括《徐策跑城》、《下書殺惜》
17、《野豬林》(1962年李少春 袁世海)
18、《尚小雲舞台藝術》(1962年)包括《昭君出塞》、《失子驚瘋》
19、《穆桂英大戰洪洲》(1963年劉秀榮 張春孝 )
20、《尤三姐》(1963年童芷苓)
21、《武松》(1963年蓋叫天)
22、《鍘美案》( 1964年張君秋 馬連良)
23、《惡虎村》(1973年張世麟)
24、《挑滑車》(1973年張世麟)
25、《蜈蚣嶺》(1973年張世麟)
26、《斬黃袍》(1976年李宗義 王泉奎)
27、《辛安驛》(1976年趙燕俠)
28、《盜魂鈴》(1976年李宗義 李慧芳 )
29、《三岔口》(1976年張雲溪 張春華)
30、《游龍戲鳳》(1976年張學津 劉長瑜)
31、《盜仙草》(1976年劉秀榮)
32、《賣水》(1976年劉長瑜)
33、《哭靈牌》(1976年李和曾)
34、《借東風》(1976年馮志效)
35、《薛禮嘆月》1976年高盛麟)
36、《賀後罵殿》(1976年張曼玲)
01、《古城會》(1976年高盛麟 袁世海)
02、《讓徐州》(1976年李家載演唱 言少朋演出)
03、《珠簾寨》(1976年馬長禮)
04、《二堂舍子》(197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 武漢市京劇團 關正明 李薔華)
05、《逍遙津》(1976年李和曾)
06、《斬馬謖》(1976年李和曾 袁世海)
07、《李陵碑》(1976年上海電影製片廠 李和曾)
08、《斷橋》(1976年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 杜近芳 蕭潤德演出 葉盛蘭演唱)
09、《長坂坡》(197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 俞大陸 袁世海 劉秀榮 李世章 李嘉林)
10、《紅娘》(1977年北京電影製片廠 北京京劇團 趙燕俠 劉雪濤)
11、《鐵弓緣》(197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 雲南省京劇一團 關肅霜)
12、《白蛇傳》(198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 李炳淑)
13、《盜御馬》(1980年昆明電影製片廠 「坐寨」、「盜馬」兩折 裘世戎)
14、《紅娘》(1981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江蘇省淮陰地區京劇團 宋長榮)
15、《李慧娘》(1981年上海電影製片廠 蘇州市京劇團 胡芝風)
16、《陞官記》(1982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湖北電影製片廠 朱世慧 )
17、《火焰山》(1983年長春電影製片廠 劉喜亮 王鳳霞)
18、《呂布與貂蟬》(1983年八一電影製片廠 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 葉少蘭 許嘉寶)
19、《三打陶三春》(1983年長春電影製片廠 王玉珍)
20、《真假美猴王》(1983年珠江電影製片廠 福建省京劇團 徐大松 王金柱)
21、《岳雲》(1984年北京電影製片廠 徐衛偉)
⑨ 千里走單騎的故事簡介
千里走單騎:主要講述關羽、劉備下邳失散,關羽陷身曹營。劉備去投袁紹,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單人匹馬保護二家皇嫂千里尋兄。在五關當中分別受到了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攔;關羽被逼無奈,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會。
出自:《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
《三國演義》介紹: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9)古城會電影簡介擴展閱讀:
「千里走單騎」出處《三國演義》創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
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⑩ 彭禺厶演過的電影鬼片好看嗎
好看。
彭禺厶被網友熟知,還是通過他所出演的恐怖片,為此他還多了一個十三的綽號,他參演的這么多網路大電影中,恐怖片最是讓人印象深刻,其已經有了自己的特色。
截止2021年1月,彭禺厶參演電影有:移魂空間2017、大營救2017、三界奇俠傳、嬰靈、青春禁忌游戲之靈魂交換、深夜書店2、陰陽先生之末代天師、鬼魅燈、道士出山、深夜書店、暖男電話、牆上的女人、古城會、消滅大學生、道士出山2伏魔軍團、超能太監、陰陽先生、陪我、整容前規則、斷片2。
(10)古城會電影簡介擴展閱讀:
彭禺厶雖然不是表演科班出身,但是對待自己的工作非常認真,能吃苦耐勞,並且憑借尚佳的表演,創造了網路電影的票房佳績,在《舞動青春》、《道士出山》中飾演的人物略帶屌絲氣質,給觀眾留下深刻影響。彭禺厶對林正英和他所代表的經典港片有著情結。
雖然靠「道士」形象打開了自己的演繹事業,但是彭禺厶顯有更多的追求,在網路大電影《超能太監》中一反常態,飾演變態的東廠公公,不僅挑戰了難度極高的動作戲,更是將這個心理扭曲失衡的「極陰之人」演繹得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