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英語翻譯。。。
1、A young man once went into town and bought himself a pair of trousers. When he got home, he went upstairs to his bedroom and put them on. He found that they were about two inches too long.
有一天,一個年輕人進城給自己買了一條褲子。當他回到家後,他走上樓去試穿他的褲子。他發現褲子長了兩英尺。
He went downstairs to the kitchen. His mother and two sisters were washing up the tea-things there. 「The new trousers are too long,」 he said. 「They need shortening by about two inches. Could one of you do it for me, please?」 His mother and sisters were busy and none of them said anything.
(於是)他走下樓來到廚房。他的媽媽和兩個姐姐(妹妹)正在那洗茶具。「新褲子太長了」他說。「它需要被裁掉兩英尺。你們當中誰能幫我一下嗎?」他的媽媽和姐姐們太忙了因此沒有一個人搭理他。
But as soon as his mother had finished washing up, she went quietly upstairs to her son』s bedroom and shortened the trousers by two inches. She came downstairs without saying anything to her daughters.
Later on, after supper, the elder sister remembered her brother』s trousers. She was a kind-hearted girl, so she went quietly upstairs without saying anything to anyone, and shortened the trousers by two inches.
不過當他媽媽一洗完,就悄悄上樓來到她兒子的房間,把褲子剪掉了兩英尺。(而且)下樓之後並沒有向她的女兒們提起這件事。接著,吃完晚飯後,大姐想起了她弟弟的褲子。她是一個熱心的女孩,於是她沒有告訴任何人任何事悄悄上樓,把褲子剪短了兩英尺。
The younger sister went to the cinema, but when she came home, she also remembered her brother』s trousers. So she ran upstairs and did as her mother and sister had done.
小姐姐去看電影了,但是當她回到家後,她也記著她弟弟的褲子,於是她跑上樓,做了和她媽媽姐姐一樣的事。
You can imagine the look on the young man』s face when he put the trousers on the next morning.
你可以想像第二天早上當那個年輕人穿上褲子的時候是什麼樣的表情。
(自己翻譯的,你看看還行嗎?)
Ⅱ 劉家三姐弟
劉家有三姐弟,大姐,二姐,和三弟。如今都已年過半百。人活半輩子,沒有幾個是容易的。
大姐和表弟是他們那批孩子中學習最好的,但是那個時候考大學,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多幾分。於是表弟考上了大學,大姐落榜了。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大姐和表弟之後的命運就完全不同了。考上了大學的表弟畢業後分配,現在已經是當地的水利局局長了。大姐落榜之後,就在家裡幫忙干農活。
大姐的長相也是在村裡數一數二的,性格像個男孩子,高傲和灑脫的氣質讓人想像不到她生長在這個小農村。到了該談婚論嫁的時候,大姐已經是全村男孩子的夢中情人。而大姐呢,看上了當時來這邊當兵的一個男孩子。
後來他們結了婚,生了個男孩兒,共同經營著一家小賣店。大姐總是把家裡照料的井井有條。大姐和老公都屬於性格比較剛烈的類型,婚後也沒少吵架。即使這樣,大姐也未曾對自己選擇的婚姻有過一絲後悔。但是後來大姐的老公有了外遇,這段婚姻也隨之結束了。那個時候他們的孩子才上小學。
後來大姐一個人把孩子拉扯大。小賣店也關了。大姐家的孩子學習不怎麼好,最後也沒有考上大學。就和大姐一起學了做麵食,賣了兩年麵食。孩子長大了,脾氣也越來越不好,畢竟是男孩子,不像女兒那樣的貼心。
再後來,大姐的兒子也結婚了,還生了個小孫女。大姐這么多年也輾轉做了幾樣不同的工作。有一次大姐出去打工沒多久,就接到家裡電話說小孫女得了尿毒症。大姐嚇壞了,急急忙忙的趕到醫院,看到躺在床上的小孫女,急的直接暈了過去。那小姑娘才三歲多呀,就要承受病痛的折麽,甚至還被下了病危通知,最後通過手術,總算是保住了一條命。大姐醒來後的幾天,精神都變得不太正常,一段時間後才得到緩解。小孫女的病,聽說是因為他媽媽總給她吃一些小食品,這下大姐哪都不敢去了,就留在家裡照看小孫女,小女孩兒在大姐的照顧下,一天天的長高,體重也還好,並沒有像一般病人一樣瘦弱,只是抵抗力還比較差,不敢亂吃東西。大姐的兒子和兒媳在城裡開了家蛋糕店,隔段時間會回來看看。
二姐是三姐弟中身體最不好的一個。剛出生的時候,就好幾天才睜開眼睛。不管是站起來還是學走路都比正常孩子晚了很多。
二姐小的時候學習不好,一直反復的上一年級,二年級,因此比班級里的其他的同學要大上幾歲。班裡有同學欺負她的時候,她也會毫不猶豫的反擊,班裡的同學都怕她。有一天幾個平時和她關系不好的同學研究著要在放學的路上給她點兒 「 顏色看看 」,這可讓二姐有些害怕了,畢竟寡不敵眾啊。二姐先是把這事兒告訴了老師,放學又找幾個認識的高年級的孩子一起回家了。
二姐好像懂事兒也比較晚,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會給三姐弟零花錢,而二姐的零花錢全都讓弟弟給騙去了。二姐一個人玩兒的時候還會玩兒蟲子,就是到處抓蟲子,全都揣進衣服兜里。想想就渾身發麻。
另一件又驚險,又有趣的事兒是二姐小時候差點被雞蛋噎死。那個時候二姐家裡養雞,會下不少雞蛋,但是家裡人把這些雞蛋全都拿去賣錢了,從來不給三姐弟吃。有一年是二姐的生日,她一個人在家,突然饞雞蛋饞的不行,就去雞窩里把剛下的三四個雞蛋全都拿去煮了,因為吃的太著急,噎得不行,還好最後沒事兒,這下可算是吃到了雞蛋,解了饞了。
二姐長大之後身體也不好,有一次從自行車上摔下來,幾天沒起來炕,腿腳也經常腫的老高。相貌一般,但還挺愛美的。
二姐只看過兩三個對象,都是些 「 歪瓜裂棗 」,最後也是經人介紹認識了後來的老公。二姐的老公是個苦命的人,那個時候在電影院當鍋爐工,唯一能給二姐的就是帶她免費看電影。二姐要和這個人結婚的時候,全家人都不同意。結婚前,對方說有一百多塊錢,那個時候一百多塊錢還算是可以了,可結婚後才知道連買把筷子的錢都沒有。但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來的日子裡,二姐從來都沒有因為沒錢而抱怨過丈夫。兩個人婚後,租住在一個小房子里,實在是沒錢買米,娘家人看著可憐,送來了一袋饞了沙子的大米。
後來搬了幾次家,到過幾個不同的地方,打了無數份工,唯一沒變的是家裡緊巴巴的日子。二十多年過去了,他們的女兒考了大學,工作了,家裡雖然還沒錢買房,但是也有了些小存款,生活再不容易,丈夫也很少讓她干累活,她在家裡就是公主。就在這時,二姐的老公不堪生活的重壓,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結婚前的那句 「 不管怎麼樣,我都會對你好一輩子 」 的諾言,終究是沒能遵守。
如今二姐和女兒相依為命,女兒和女婿在大城市工作,二姐留在城裡給人家當保姆,偶爾會想到丈夫,偶爾會流淚。
三弟是家裡唯一一個男孩子,命運似乎從小就規定好了。就是長大幫家裡幹活,繼承家裡的果園。
三弟學習也不好,年輕的時候愛玩兒,愛去歌舞廳,會吹喇叭。娶了全村最漂亮的姑娘。生了一個女兒,學習成績十分優異。
原本是順順利利的生活,卻突然發現老婆和大姐的老公搞到了一起。血氣方剛的小夥子,竟一時失去理智出手傷了人。隨後的兩年,三弟東躲西藏的到處流浪,但這樣的日子畢竟不是個辦法,最後拿錢和解了。這才又回到家,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離婚之後三弟的女兒和媽媽在一起生活,學習成績也是一落千丈,最後沒考上大學,和老公一起做生意去了。三弟對這個女兒一直很關心,有什麼需要幫助的時候,都會幫上一把。他自己後來也又娶了一個老婆,這個老婆帶來了一個女兒,二個人也又生了一個女兒。這次的老婆長得不漂亮,但是是能踏踏實實過日子的人。
三弟如今一年四季,只有冬天能閑下來,其餘的時間可以說是從早忙到晚。家裡的果園面積越來越大,到了下果的時候,都要僱人才能忙的過來。日子過的在村裡也算是數一數二的。
三姐弟這一代人,半輩子起起伏伏,但願他們的後半輩子能夠平平安安吧。
Ⅲ 我懷孕了老公的姐姐姐夫帶我老公去看電影還帶另外一個女孩子一起去我有點想不
你吃味了啊可以不讓你老公去在家陪你
Ⅳ 游本昌:52歲演濟公,晚年出家、賣房、賠光家產,人生比劇本傳奇
01.
37年前,遠在大連拍戲的游本昌,接到妻子打來的電話。 妻子說上海電視台很欣賞他的表演風格, 想讓他拍喜劇《濟公》,希望他得空可以去試戲。
游本昌接到電話,「木」了一陣才反應過來。反應過來後,一連三聲「好好好」回應著妻子。
這三聲「好」,把他送到了濟公劇組。
現場,導演張戈問游本昌: 「你覺得濟公是什麼樣子的?」
游本昌也不端著,趕緊站了起來。對張戈說:那我來模仿一下吧?
說完後腦子一個大回轉,瘋狂放映小時候常看的沈笑梅版的濟公。他學著沈笑梅的腔調,用上海話說了一句:老闆,個則窩子里相跑來跑去額是撒么斯?( 老闆,這個鍋里跑來跑去的是什麼東西啊?)
張戈聽完,對著游本昌說了一句「就他了。」
游本昌好一陣歡喜。
接到「濟公」這個主演時,游本昌已經52歲,年過半百,不再年輕。在此前,他從未演過主角,跑了30年龍套。演了79個角色,都是小人物。
換作別的小鮮肉,可能早沉不住氣,一溜煙跑了。游本昌沒有,他一直苦苦堅持,堅持的緣由,是他真正熱愛藝術。
游本昌從小愛看電影,二姐經常帶他去影院。 卓別林、秀蘭·鄧波爾的電影,大部分他都看過。6歲的年紀,他就特別羨慕熒幕里會拍電影的人。
1951年,游本昌18歲,高中畢業 後,他順利進入了南京文工團,因成績優異,一年後被保送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上戲認認真真學了四年,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北京,在中央實驗話劇院當演員。
02.
游本昌進入中央實驗話劇院後,演的都是些不痛不癢的角色。不能出任主演,並不是游本昌業務能力不行。 最大的原因,是他天性不愛爭搶角色,更不會說好聽的話,巴結領導。
跟游本昌一個起點的人,比他「飛」得早,他還在原地打雜。
即便如此,游本昌也沒有灰心。 在他的心裡,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 。為此,他可以反復揣摩一個角色。
為了演好「農奴」,他竟然翻看了 斯特洛夫斯基原著《大雷雨》的19個譯本 。 只有這樣,他的內心才有底氣,才能確定龍套該怎麼演,是符合人物角色的。
《大雷雨》里,女主人自殺後,「農奴」最後一個登場,整場戲,他沒有一句台詞,只有短暫的十幾秒。
經過反反復復的揣摩和分析, 最終他以「瞎一隻眼,瘸一條腿」的形象登場。
這段表演,沒有一句台詞,卻被評價為「經典龍套」。他的「農奴」,成了全劇核心。
拍戲勤奮,鑽戲痴迷的游本昌,沒有想著快速成名,賺快錢,出快名。
命運垂青他,是 他遇見了 1983年首屆央視春晚的導演 黃一鶴。
那時游本昌演了個啞劇,叫 《孫二娘開店》。恰巧黃一鶴去看戲,看到游本昌的表演很有意思,就邀他上84年的春晚。
游本昌聽完樂了。
默默無聞這么多年,忽然要上春晚。春晚是什麼性質啊?意味著自己即將走入全國人民的視線,要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啦。
於是,1984年春晚上,游本昌帶來了啞劇《沐浴》。
這段表演, 從他差點摔倒、假裝脫下衣服、擰開水龍頭沖洗身體,「洗完頭」遭遇「斷水」,水再來時「溫度過高」,燙得他哆嗦漂移 …… 整個不到四分鍾。
但就這關鍵的幾分鍾,讓游本昌名聲大振,春晚的舞台,讓他感受到了以前從未感受過的榮耀。
03.
作品是演員的通行證。
上完春晚沒多久,導演張戈便找到了游本昌。讓他來試戲《濟公》。
當時候選人有好幾個,其中包括游本昌的學生 嚴順開(阿Q正傳扮演者)。但最後張戈還是選擇了游本昌。
游本昌是南方人,對南方生活熟悉。他身上也有非常濃厚的「海派氣質」,儒雅、文明。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張戈遠遠觀察游本昌時,看他跟別人說話,說話的神態與風度風度,是他想像當中的濟公 。 再加上游本昌本人信佛(6歲時,高僧說他活不過13歲,除非皈依佛門躲劫。 父親便把他送往上海法藏寺皈依,法號乘培)
種種因加起來,游本昌非「濟公」莫屬,也似乎可以解釋為:游本昌30多年沒演過主角,「濟公」這一角色,是獨獨為他預留的。
演《濟公》這部戲,游本昌沒有在乎錢,他與張戈沒有談任何片酬,意思是看著給就行,然後徑直去了上海。
最後張戈給到的片酬,120一集,先是拍了6集,後面效果好補了兩集,後面兩集給到了150。攏共一千出頭。
04.
張戈並沒有給游本昌很長的准備時間,從准備到拍攝,只有短短的一個月。有多年拍攝經驗的游本昌,內心很慌,雖然他小時候經常看沈笑梅演的濟公,但真正等到自己出演時,內心一萬個拿不定主意。
直到有天他在杭州地攤上,看到一尊濟公的雕像,一下就來了靈感。
眼前這尊雕像,尖尖長長的下巴,拿著一把破蒲扇。彷彿在告訴游本昌,就按他這么演。
本來沒有底的游本昌,看著這尊竹根雕,瞬間有了感覺。於是花了25元,恭恭敬敬地把「濟公」請回了家。
回到家後,游本昌把「濟公」要穿的衣服做舊,把扇子剪得破破爛爛。對著鏡子照了照,心滿意足。
「濟公」身形有了具象的輪廓,游本昌又琢磨著該怎麼演,會比較貼切。
游本昌每天琢磨戲,比如醉酒的狀態怎麼演?這是一門學問,也是考驗。既不能歪歪扭扭的「醉」,也不能病怏怏的「醉」,而是要美著「醉」。
他想到蓋叫天老師講的《武松打虎》,美著醉,要像風擺荷葉,腳踩棉花一樣。這一想,又有了主意。
前兩集的《濟公》,游本昌的感覺還稍微差點。到第三集時,他完全進入了人物角色,像是真正的「濟公」附體。
說到這,游本昌得感謝那雙鞋。
游本昌在西湖的三潭印月,拍完日出後,坐在那裡休息。導演在另一頭准備,准備好後叫他過去。他經過九曲橋時,一顛一顛地跑,因為鞋太大,不跟腳。游本昌跑著跑著,突然感覺這就是濟公的步態,踢踏踢踏。
他就那樣走到導演面前說:「這就是濟公的感覺啊! 」
05.
拍《濟公》,游本昌豁出了半條命。他特別珍惜「濟公」這個來之不易的角色。每天只睡四個小時。白天演戲,晚上總結。52歲的年紀,他比很多年輕演員都拼。
在戲里,他更癲狂。《濟公》里,有幾個印象很深的鏡頭。
一是「濟公」吃肉。他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吃得倍兒香,觀眾看著都眼饞。
但實際上,那個肘子肉,全是臭的。
肉是頭一天下午買回來放進冰箱的,為了趕工,第二天早晨四五點要出發,肉又從冰箱里取出來放到塑料袋裡。劇組在山上呆一整天,當時夏天,39度的高溫,肘子全臭了。
劇本里的「濟公」,是「酒肉穿腸過」。游本昌必須把大塊吃肉的性情表現出來。肉臭了,他要裝作很香的把它吃進去。
他「咬咬咬,嚼嚼嚼」要把體現美味出來。導演不喊停,他就一遍遍嚼,等到這條過了時,游本昌才敢把臭了的肉都吐出來。
還有一幕,是「濟公」挨打。那個鏡頭他拍了12次,沒有用替身。
游本昌墊了層層薄薄的防護墊,群演心疼他,輕輕地打 ,但都過不了。過不了只好一遍遍重新挨打。游本昌最後「求饒」,讓群演來真的,讓他一次過,快點解脫。
由於之前的真真假假,最後一次真槍實彈的打完時,游本昌趴在地上起不來了。疼了好幾天,才一瘸一拐地能慢慢走動。
除了挨打,還有大鬧秦相府拋屍的一個片段。
雖然墊著墊子,但也得拋起來,拋兩米多。那時剛好妻子帶著女兒來探班,女兒看到父親這么辛苦,哇的一聲哭了。
游本昌連忙安慰女兒,說這些都是拍戲,都是「假」的。假不假,游本昌最清楚,肉疼在他身上。
受苦歸受苦,但《濟公》拍出來的反響非常不錯,引起空前熱潮。
別人都模仿把家裡的蒲扇,剪得稀稀爛爛。小孩子還學著從身上搓泥,給人治病。這股「濟公熱」甚至還掀到了國外,一位家長非常激動地拉著游本昌的手說:「太感謝你了!我的孩子因為看了濟公,現在開始對傳統文學感興趣了。」
「濟公熱」遠不止如此。那一陣,連犯罪率都減少了不少。
《濟公》可謂名利雙收。
而游本昌本人,也憑借「濟公」的角色, 榮獲「第4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他那大口吃肉的鏡頭, 後來也被北京電影學院編制教材內,供後輩觀摩。
06.
《濟公》之後,游本昌徹底愛上了「濟公」。
在他看來,「濟公」不再是一個稱呼,而是一種文化——濟公濟公,濟世為公。 「濟公」對他的世界觀和藝術觀有很大的影響。這不僅是角色 ,更是他的榜樣,是他的精神導師。
為了弘揚這種文化,游本昌又拍了《濟公》的續集,《濟公活佛》與《濟公游記》。
《濟公活佛》1989年上映,《濟公游記》1998年上映。這十幾年中,也僅僅限於這幾部片子。期間《濟公游記》還是自己籌集資金自導自演的,好在反響不錯,賺了一百來萬。
1991年,游本昌相濡以沫的妻子 楊惠華 查出癌症。游本昌推掉所有片約,悉心照顧了四年。最後在他的細心呵護下,妻子竟然奇跡般地戰勝了晚期癌症。
但影視方面沒有那麼幸運,因為游本昌片約拒絕得多,所以後來別人也就不找他了。結果這一閑,就閑了20年。
游本昌很佛系,沒有戲拍,他就去 學校 教輔導,和表演 。養養花草,收集「濟公」雕像,他家裡的「濟公」雕塑,大大小小有20多尊。
不愛的,他拒絕。熱愛的,自己虧錢也要做。
游本昌自身熱愛啞劇,一心想把啞劇發揚光大,自掏腰包 拍了大型啞劇連續劇《游先生啞然一笑》,結果播出後反響很一般,把賺來的那100多萬虧得精光。
後來他又不死心, 拍攝《了凡》。但這些都不是主流商業電視劇,口碑雖然很好,但不賺錢。兩部劇下來他賠光了家產。
虧了錢,拍了戲,他不覺得後悔。
2009年,為了拍攝《弘一大師》,76歲的游本昌在大光明寺 剃度出家,暢懷法師為他賜法名定暢。剃度一來為體驗角色,二來了卻自己對佛學的信仰。
受了五戒的游本昌,似乎與「濟公」更近了一步。
2011年,游本昌正式排演話劇 《弘一大師:最後之勝利》。這部話劇,一聽名字就不具備商業價值,沒有人投資。游本昌便賣掉房子,自己組建 「游本昌藝術團」 , 招募24名演員排練。
話劇很燒錢, 第一年《弘一法師》只辦了3場,卻花費了近百萬的場地費和勞務費。第二年演了七場,依舊賠錢。
到了第三年,反響稍微好一點,《弘一法師》辦超過60場,演到了美國和加拿大。
游本昌會心笑了笑。
如今的游本昌,已經88歲,無欲無求,悠哉快樂。
這一年,距離他出演濟公,也過去了36年。
他的人生,大器晚成。
「濟公」成就了他,他成就了「濟公」。
兩人合二為一,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他這一生,了無遺憾。
Ⅳ 遇到危險,使用什麼暗語能讓家人朋友懷疑到你身處險境
突然尖叫來提醒他們自己遇險了,然後他們聯系不上我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Ⅵ 過去看露天電影給你留下最美好的記憶是什麼
那是美好的回憶,貼近生活,人氣很旺,不象現在的電影院,票價死貴,看的人少。
最盼望,最快樂的!
記得我小時候,輪到自己村裡放露天電影,半下午太陽老高,就老早的搬好凳子佔好座位,也就是認為最好的位置,就顧不上吃晚飯,早早的盼望著放電影看!
七八歲時,甚至不是為了看露天電影,而是為了看看電影的人,看放露天電影熱鬧的場景!
所以,一聽說我們村今天晚上要放露天電影,全村,甚至鄰村裡的小孩,老早就在此等著了,盼望著,盼望著,能快點看上露天電影,那個興奮勁就別提了,簡直快樂的不行不行的!
當聽到鄰村有露天電影時,我那個興奮勁啊!老早的就鼓動大姐,二姐,帶我去看!
大姐,二姐輪流背著小妹,我寧願用盡全力幫二個姐姐搬凳子,也非常樂意去鄰村看露天電影!
真到了看露天電影時,我個子矮,看不全電影,我也興奮的不得了!心想能在看露天電影的現場,看到這么多人,也是非常好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看露天電影,仍然是我最盼望,最快樂的一件事!隨之也看懂了一些露天電影,如《賣花姑娘》,《地道戰》,《地雷戰》,《苦菜花》,《南征北戰》,《小兵張嘎》等等!
看過了這些露天電影,還不過癮,再買小畫書看……
現在,想想過去看露天電影的時代,回憶起來,還挺美好的!
年青,不累,好看,好玩…
小時候看電影是一件最期盼,最快樂的事兒。
電影放映之前,可以同小夥伴兒們一起追逐戲耍,直到電影放映才結束。
十七八歲時看電影,那就不是單純的看電影了,有時會借著燈光尋找一下哪裡有漂亮的姑娘,有時會找個理由往那裡擠一擠,看看她們有什麼反應,或者高聲吆喝著什麼以便引起她們的注意……。
不論怎麼說,電影在那個年代,給人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那個年代看露天電影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享受。那個時候我們銅仁好幾個地方經常放露天電影。比如軍分區、教導隊、飛機場、縣革委經常放《南征北戰》、《地道戰》、《地雷戰》、和八個革命樣板戲,不管好遠,只要聽說那裡演電影,非去看不可,小夥伴開玩笑說我們也是在「南征北戰」。看電影的人多了,不能看正銀幕就看反銀幕。
看樣板戲特別好玩,銀幕上唱銀幕下面的觀眾也跟著唱。如果場上有什麼騷動,人們措手不及,你會看到一地的拖鞋。
兒時已經過去了,我當了知青。我們點隔川硐十多里路,隔大興飛機場幾十里路,只要聽說放電影,都要走夜路看。我們點上雖然也隔銅仁城幾十里路,只要有新電影,我們都要去看,連我們點上女知青也是和我們結伴而行。
我們點上的一個知青曾經開這樣一個玩笑:他在銅仁城的十字街鬧市故作神秘地對我們說:「現在軍分區在放電影,我們趕快去看。」然後帶著我們匆匆忙忙地走了,旁邊的人聽到了,就告訴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又告訴他另外的朋友,結果是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不一會,去軍分區的路上的人絡繹不絕,想不到那天軍分區確實演電影《智取華山》。
現在回想當年看電影的往事,我們兒時的夥伴其樂無窮。
記得還是讀小學三年級,在我們旁邊生產隊禾場上放電影,去遲了沒有地方,人又小,在後面根本看不到幕布,就爬到一個草垛上,最後看著看著就睡了,等待半夜醒來發現一個人都不見了。天黑黑,還好,膽子大,也沒有什麼怕,爬下來快跑著去趕伴,第二天我怪夥伴們,他們說以為我早走了,唉,不知是怪自己還是怪電影不精彩……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我們小時候在農村很少看到電影,每年也就是兩三次,而且必須是露天電影。十里八村的,只要知道哪裡演電影,必須跑去看。坐在土地上,或者站著,聚精會神的看。前面的人坐著,後面的人站著。看電影的人很多,有時候前面沒有地方了,是坐在屏幕的後面看反影。
要說留下記憶最深刻的,那就是每句電影的台詞都能背下來。今天看完了電影,明天小夥伴們就能在一起,把整個故事排練下來,開心快樂!有時候還上生產隊的檯子上去演,給大傢伙看,那場面才叫開心快樂!
懷念那個時候,童年的快樂,簡單的快樂,奮進向上的快樂,開心的快樂!
我喜歡的一個小棗木板凳丟了,所以以後直到現在我總希望擁有一個棗木板凳。
很可惜,我從沒有看過露天電影……
露天電影 那年那月 一生難忘
Ⅶ 八十二章‖二姐在隔壁情侶卡座
老五一看晨曦答應了自己跟華升去看電影,趕忙招呼趙武說:「趙武,走了,錄像要開始了。」
趙武聽到老五喊他,急急忙忙跟了過來,拉著老五的手就走,那神情好像生怕晨曦反悔似的。走的時候還不忘跟華升說:「華哥,照顧好我三姐哦。」
「知道了,你們去吧。」華升站起來朝著晨曦走過來,對趙武應道。
「三姐,我們走了哈。」老五也跟晨曦招呼說。
晨曦沒有回應她,只是沖著她點了點頭。
「老三,我們也走吧,電影快開始了。」吃飯的地方離電影院不遠,走路也就五分鍾的樣子就到了。電影院旁邊有個小的超市,華升去裡面買了兩瓶可樂,遞給晨曦一瓶。走到檢票那裡,從口袋裡掏出來兩張電影票遞過去,那個檢票的對著另一個工作人員招了招手,「來,這兩位的作為的K12,你帶他們過去。」
晨曦和華升跟著工作人員往裡走,晨曦發現,電影院里前面一排一排的都是單個的椅子,基本上都已經坐滿了,那個工作人員領著晨曦和華升一直往上面走,上面是一排一間一間類似於小包間的卡座,每個卡座裡面只有兩個位置,左右都用木板隔開了,前面是一個玻璃的小門,推門進去坐下後,可以關上門看也可以打開門看。工作人員領著來到中間偏右的那個小間裡面,對晨曦她們說:「你們的位置在這里。」說完就走了。
「老三,你先進去。」華升紳士的對晨曦做了個請的手勢。
晨曦有些不好意思,除了上學的時候跟班長一起去看過「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電影,自己還真沒有來電影院看過電影呢,而且那一次看電影是坐在前面的那種一排一排單個的位置,而這個,很明顯是為了那些情侶准備的。晨曦覺得這個電影院的老闆真的很聰明,還想了這么一個辦法,估計這個小間的電影票肯定是要比單個的位置的電影票要貴得多。自己剛剛進來的時候晃眼看過去,其他的小間裡面基本上都坐滿了,且明顯都是一男一女。
坐在小間裡面的晨曦偷偷看了看華升,臉有些發燒,自己和他又不是男女朋友關系,為什麼他是買的這個裡面的票呢,難道,二哥是喜歡自己,要追求自己嗎?晨曦腦海里剛剛一蹦出來這個念頭,又趕忙給壓了下去,「不會的,應該是這個本來是趙武和老五他們買的,只是後來他們又想去看錄像,所以就把票給了華升,應該就是這樣的。」晨曦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老三,你喝水,電影快開始了。」華升擰開了手裡的可樂瓶蓋,遞給晨曦。晨曦愣了一下,接了過來,把開始在電影院外面買了遞給自己拿著的那瓶可樂遞還給了華升「謝謝二哥,這個給你。」
華升接過去,自己打開瓶蓋,也喝了一口。
「老三,你現在刷膠刷的好,我那天聽到嚴課長在跟組長說,後段包裝組的那個領料員要走,他准備把你調到後段去領料呢。」
「這樣嗎,嚴課長和陳組長都沒有跟我說過呢,我不知道。」晨曦還真不知道這個事。
「嚴課長可能是要等那個人走了才跟你說,我也是那天在貼底時,他們站在我後面時說話被我聽到了。」
「哦。不過,我只會刷膠,領料,我不會呀,況且那個推車,我也不會推。」晨曦聽到華升那樣說,有些不確定。
「沒事的,學學就會了,推車我會,到時候我教你。」
「那,先謝謝二哥了。」晨曦笑著道謝。
「都喊我二哥了,就不用說謝謝了。」
晨曦聽到華升這樣說,點了點頭,回答道「曉得了,二哥。」
剛好這時候,電影開始了,因為坐的位置比較高,視角還是是挺好的,看到激烈的時候,晨曦總是會忍不住的發出「哎呀」的聲音,特別是一瞬間白了頭的鏡頭,晨曦還沒忍住小聲的啜泣。
「老三,這個是電影,是假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華升的手繞到了晨曦的背後,看到晨曦流淚,華升遞過來一張紙巾,拍了拍晨曦的肩膀,說道。
接過華升遞過來的紙巾,晨曦擦了擦眼淚,有些不好意思,根本就沒有注意到華升那拍在自己肩上的手「謝謝二哥。」又抬起頭認真看電影。
電影結束的時候,華升先出了小間,等晨曦出來的時候才領著晨曦往外面走,字幕還沒有完,有的小間裡面的人還沒有出來,影院裡面的燈光也沒有打開,晨曦有些看不清楚,看晨曦才走兩步就有些跌跌撞撞,華升一把拉住晨曦,「老三,我們等等再走,字幕完了就會開燈了。」
晨曦也確實不想抹黑走,畢竟踩到別人也不好,就站在了原地等著字幕結束。
字幕剛剛一結束,就有工作人員打開了燈光,晨曦一回頭,看到從他們剛剛的小間隔壁的小間裡面出來的女的,很像是二姐賈玉蘭,旁邊的那個男的也跟善軍有些像,可是晨曦又發現那個女的的發型同賈二姐有些不一樣,就試探著喊了一聲「二姐?」
華升聽到晨曦喊二姐,條件反射般的轉頭往後面看去「玉蘭?」
「三妹,是你們?」晨曦還沒有完全確認那個女的是不是二姐賈玉蘭,不過在聽到她喊自己「三妹」的時候,就已經完全確認了,那個就是二姐和善軍。
晨曦一時間有些尷尬,沒想到會在這里遇到二姐,而且還是自己一個人和二哥看電影的時候。
「二姐,真的是你呀,我開始還沒有認出來呢,二姐什麼時候去把頭發做了,上次去你那裡的時候你都還沒有做。」
晨曦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地變得話多了起來。
「你們,你和?」二姐賈玉蘭顯然也有些蒙,像是沒有聽到晨曦的話,眼睛直直的看著晨曦和華升。
「二姐,今天是我生日,本來是說和老五和她男朋友一起來看的,結果吃完飯老五說要和趙武一起去看新到的錄像,所以,所以就只剩我和二哥來看電影了。」
晨曦急急忙忙跟二姐解釋。
華升和善軍都沒有說話,這也是他們兩個的第一次見面,二姐賈玉蘭也沒有為他們介紹。
「三妹,你們先走,有事我明天跟你說。」
二姐很明顯的有些魂不守舍的樣子,吩咐晨曦說到。
「要的,二姐再見,二姐夫再見。我們先走了。」
晨曦看華升還傻愣愣站著,拉了他一下,對二姐賈玉蘭和善軍招呼了一聲。
「我們,走了,我們回去了。」
Ⅷ 游本昌:52歲演濟公,晚年出家,賣房,丟家產。他的人生傳奇
一
37年前,正在大連拍戲的游本昌接到了妻子的電話。他的妻子說,上海電視台欣賞他的演技,希望他拍喜劇《濟公》,希望他有空的時候可以去看演出。
游本昌接到電話,一時還反應過來。反應過來後,他連續三聲回應妻子「好,好,好」。
這三個「OK」把他送到濟公劇組。
現場,導演張歌問游本昌:「你覺得濟公長什麼樣?」
游本昌沒忍住,連忙站了起來。對張戈說:那我就模仿?
說完,腦子里轉了一個大轉折,展現了小時候看的沈笑梅版濟公。他學會了沈笑梅的口音,用上海話說:老大,大家都在窩里跑來跑去。是薩馬斯嗎? (老大,這鍋里跑來跑去的是什麼?)
張戈聽完,對游本昌道:「是他。」
游本昌聽到一陣歡樂。
接到主演的《濟公》時,游本昌已經52歲了,年過半百,不再年輕。在此之前,他從未演過主角,跑了30年的戲。演過79個角色,都是小人物。
換其他小鮮肉,你可能會提前氣喘吁吁,匆匆跑掉。他沒有。他一直在堅持,堅持的原因是他真的很熱愛藝術。
游本昌從小就喜歡看電影,二姐經常帶他去看戲。他看過卓別林和 秀蘭·鄧波爾 的大部分電影。 6歲那年,他特別羨慕能在銀幕上拍電影的人。
1951年,游本昌18歲。高中畢業後,順利考入南京工藝美術團。由於成績優異,一年後被推薦到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在山西認真學習四年後,畢業後分配到北京,在中央實驗劇院當演員。
二
游本昌進入中央實驗劇院後,演了一些不痛不癢的角色。不能演主角,並不是因為他的業務能力。最大的原因是他生性不喜歡角逐角色,不說好話,不討好領導。
和游本昌一起的人,比他「飛」得更早,他還在原地演小角色。
即便如此,游本昌也不氣餒。在他的心裡在這里,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為此,他可以反復琢磨一個角色。
為了把「農奴」演好,他翻了斯特羅夫斯基原著《大雷雨》的19個譯本。只有這樣,他才能對自己的內心有信心,才能確定如何打出符合人物性格的龍套。
在《大雷雨》中,女主人自殺後,「農奴」是最後出現的。整個場景,他沒有台詞,只有短短的十秒鍾。經過反復揣測和分析,他終於以「瞎眼瘸腿」的身份出現在舞台上。這場演出沒有一句台詞,卻被評價為「經典龍套」。他的「農奴」成為了劇中的核心。
勤於拍戲、痴迷戲曲的游本昌,沒想過快速成名、賺快錢、成名。
命運眷顧他,是他在1983年遇到了第一屆央視春晚的導演黃義和。
當時,游本昌表演了一部名為《孫二娘開店》的啞劇。恰巧黃奕和去戲院看游本昌的表演很有意思,就邀請他參加第84屆春晚。游本昌聽完非常高興。默默無聞這么多年,突然要去春晚了。春晚的本質是什麼?意味著他即將步入全國人民的視線,成為知名的明星。於是,1984年春晚,游本昌帶來了啞劇《沐浴》。這場表演,他差點摔倒,假裝脫掉衣服,打開水龍頭沖洗身體,「洗完頭」遇到「斷水」,水回來時「溫度太高」,讓他瑟瑟發抖,飄飄然…… 整個時間不到四分鍾。但在這關鍵的幾分鍾里,游本長的名氣大有提升,春晚的舞台讓他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榮耀。
三
作品是演員的通行證。
春晚剛過不久,導演張歌就找到了游本長。讓他試試「濟公」。
當時有幾位候選人,包括游本昌的學生 嚴順開 (阿Q的女演員)。但最終張 戈 還是選擇了游本昌。
游本昌是南方人,熟悉南方的生活。他還具有很強的「上海風」,儒雅文明。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當張 戈 從遠處觀察游本昌,看著他與人交談時,說話的神態和神態,正是他想像中的濟公。此外,本昌本人也信佛(6歲時,和尚說他活不到13歲,除非他皈依佛門免遭搶劫。於是他的父親將他送到改建為上海法藏寺,題為程培)
由於種種原因,游本昌不是「濟公」,似乎可以解釋為:游本昌30多年沒有演過主角,「濟公」的作用是獨一無二的。只為他保留。
在《濟公》的戲里,游本昌根本不在乎錢。他沒有跟張 戈 談什麼報酬,就是直接給他,然後就直奔上海去了。
最終,張歌付了120集。先拍了6集,拍了兩集,效果不錯。最後兩集收費150。一共是一千年前。
四
張戈並沒有給游本昌很長的准備時間。從准備到拍攝,只有短短的一個月。有著多年拍攝經驗的游本昌,心裡很是慌亂。雖然他小時候經常看沉小梅的濟公,但真正等他玩的時候,他的心裡卻是一萬。直到有一天,他在杭州的一個街邊小攤上看到一尊濟公塑像,頓時有了靈感。眼前的雕像有著尖尖的長下巴和折斷的貓扇。彷彿在告訴游本昌這樣。
無底的游本昌看著這竹根雕,頓時有了感覺。於是花了25元,恭恭敬敬地請了「濟公」回家。
回到家後,做了「濟公」要穿的舊衣服,把扇子剪得支離破碎。我對著鏡子拍了張照片,很滿意。 「濟公」的形象有了具體的輪廓,游本昌在想著怎麼演,會比較合適。游本昌每天都在琢磨戲,比如醉酒狀態怎麼演?這是一種知識,也是一種考驗。既不是歪「醉」,也不是病態的「醉」,而是要「醉」得漂亮。
他想到了蓋叫天老師教的《武松打虎》。醉時應如風中荷葉,足如棉。想到這里,我又有了一個想法。在《濟公》的前兩集里,你就覺得有點接近本場了。到了第三集,他就完全融入了這個角色,就像一個真正的「濟公」附體。
說到這里, 游本昌 不得不感謝那雙鞋。他在西湖三池中,月映月下。拍完日出,坐在那裡休息。導演在另一端做准備,准備好後請他通過。過九曲橋的時候,因為鞋子太大,跑來跑去。 游本昌 跑了,忽然覺得這是濟公的步態,踹蹌。他只是走到導演面前說:「這是濟公感覺! 」
五
為了拍《濟公》,游本昌放棄了半條命。他特別珍惜「濟公」這個來之不易的角色。每天只睡四個小時。白天表演,晚上總結。 52歲的他,比很多年輕演員都要優秀。在現場,他更是瘋狂。在《濟公》中,有好幾個鏡頭印象非常深刻。一是「濟公」吃肉。他喝著大碗,吃著大塊肉,吃得津津有味,全場看得饞涎欲滴。
但事實上,那肘子肉全是臭的。
肉是第一天下午買的,放在冰箱里。為了趕上工作,我不得不在第二天早上四五點鍾離開。將肉從冰箱中取出並放入塑料袋中。船員們在山上度過了一整天。夏天到了,39度的高溫,手肘都發臭了。
劇本中的「濟公」意為「酒肉過腸」。游本昌必須表現出吃大肉的性格。肉很臭,他會裝著很香的樣子吃。他「咬,嚼」以示美味。導演沒有叫停,他一遍遍地咀嚼,吃完後,游本昌才敢把那臭肉吐出來。還有一幕是打「濟公」。他在沒有使用替補的情況下出手了 12 次。
游本昌給他套上了一層薄薄的防護墊,這群人心疼他,輕輕一擊,卻沒能挺過去。打不通,只好挨打。最後游本長「求饒」,讓集體表演成真,讓他過一次,快點解脫。因為之前的真假,最後一次實拍打完的時候,游本昌躺在地上,根本起不來。經過幾天的疼痛,我能夠跛行緩慢行走。
除了被打,秦香府里還有一塊屍體的碎片。
雖然是有緩沖的,但也要扔兩米多。當時,他的妻子帶著女兒去上課,女兒看到父親的辛苦,哭了。
游本昌連忙安慰女兒,說這些都是拍戲,都是「假的」。是不是假的,游本昌最清楚。
苦是苦,但《濟公》的拍攝反響很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熱潮。
其他人模仿了家裡的香蒲,把它切成泥狀。孩子們還學會了從身上擦泥來治療人的疾病。這場「濟公熱」甚至傳到了國外。一位家長非常激動地拉著游本昌的手說:「太謝謝你了!我的孩子現在開始對傳統文學感興趣,因為他看到了濟公。有趣。 」
「濟公熱」遠不止這些。在此期間,甚至犯罪率也下降了很多。
「濟公」可謂名利雙收。
而游本昌本人則憑借《濟公》一角獲得「第四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他的一口肉後來被編入了北京電影學院編的教科書,供後人觀察。
六
《濟公》之後,游本昌徹底愛上了《濟公》。
在他看來,「濟公」不再是一個稱號,而是一種文化——濟公濟公,天下即公。 「濟公」對他的世界觀和藝術影響很大。這不僅僅是一個角色,更是他的榜樣和精神導師。
為了弘揚這種文化,游本長創作了《濟公》、《濟公活佛》、《濟公游記》的續集。
《濟公活佛》於1989年上映,《濟公游記》於1998年上映,近十年來,只限於這些片子。期間,《濟公游記》還是自導自演,集資演出,好在反響不錯,賺了100多萬。
1991年,游本昌的妻子楊慧華被查出癌症。游本昌拒絕了所有的電影合同,並悉心照顧了四年。最後,在他的悉心呵護下,妻子奇跡般地戰勝了晚期癌症。
但影視圈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因為游本長的拍片預約被拒絕了很多,所以後來人們就不再找他了。結果,它閑置了20年。
游本昌是個佛教徒,所以他去學校教書和表演。他養花草,收藏「濟公」塑像。他家有20多尊「濟公」雕塑。如果你不愛,他會拒絕。如果你愛它,你必須自己賠錢。
游本昌本人酷愛啞劇,想發揚光大。他為大型啞劇系列《 游先生啞然一笑 》出錢。播出後的反響很平庸,他賺的一百萬多就用光了。後來,他沒有放棄,拍攝了《 了凡 》。但這些都不是主流商業電視劇。名氣雖好,卻無利可圖。兩場比賽後,他失去了財產。賠錢拍戲,他不後悔。
2009年,76歲的游本昌為了拍攝《弘一大師》,在大光明寺受戒,常懷法師給他取名定暢。定向首先是一個體驗角色,其次是他對佛教的信仰。
得到五戒的游本昌,似乎離「濟公」又近了一步。
2011年,游本長正式排練話劇《弘一大師:最後的勝利》。這部劇一聽名字就沒有商業價值,也沒人投資。游本昌賣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組建了「游本昌藝術團」,招募了24名演員排練。
這部劇很貴。第一年,《弘一大師》只有3場演出,卻花費了近百萬的場地費和人工費。第二年演了七場戲,還是賠錢。
第三年,反應好一點。 《弘一大師》曾在美國和加拿大演出60多場。
游本長會意地笑了笑。
如今,88歲的游本昌,無欲無求,悠然自得。
今年,距離他出演濟公已經36年了。
他的生命幾乎是晚開花的。
「濟公」造他,他造「濟公」。
兩者合二為一,真與假,假與真。
他這一生沒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