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白夜》的內容簡介是什麼
劇情介紹:
威爾·多莫(艾爾·帕西諾飾)是一個老練的洛杉磯警察局探員。他受命與搭檔哈普到一個偏遠的阿拉斯加小鎮,去調查一個關於17歲少女被謀殺的案件。
這是個地理環境很特殊的地區。這里永遠是白晝,太陽永遠不落,沒有黑夜。多莫和哈普找到了本案的第一嫌疑人--隱居小說家沃特·芬茨(羅賓·威廉斯飾)。他們跟蹤芬茨來到了礁石林立、霧氣彌漫的海灘,而芬茨卻突然消失在了迷霧中。正當芬茨逃離多莫的視線時,一聲槍響,哈普到在了血泊中。
懷著對同伴遇害的內疚以及對案件的責任感,多莫被迫加入了與老謀深算的芬茨之間的貓捉老鼠的心理游戲中。隨著案情的深入,多莫不得不和一個當地警察(希拉里·斯萬克飾)合作調查,這個人雖身份不明但機敏過人。然而他不知道,這一切都在芬茨的操作之中。
也許是由於無法擺脫這種在黑夜出太陽的異常環境的困擾,又或是因為多莫自己的錯誤判斷,這名患有嚴重失眠症的探員的精神狀態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
角色分析:
多莫是個好警察,他經驗豐富,觀察敏銳。他看到了發生的一切:謀殺,獸性,以及腐敗。然而他仍然堅定的執行著他的使命,偵破案件,找出兇手。
多莫和芬茨之間的關系是高度易燃的,而這種關系一步步將多莫帶入了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由於搭檔在調查中死於非命,多莫因此不得不與重要嫌犯芬茨保持著近似和解的關系。而芬茨也藉此機會暗中破壞多莫的判斷標准,採用心理戰術威脅他,還差一點毀了他的事業。
除了要與芬茨玩益智游戲,多莫還要面臨陌生環境的考驗。在這個北阿拉斯加小鎮,太陽是24小時都不會落下的。就像其他來到這里的人一樣,多莫的生物鍾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他無法入睡。隨著情節的發展,他需要面臨與日俱增的心理壓力,而他的失眠也漸漸變成了這種壓力的生理反應。失眠開始影響他的判斷力,這一點對故事的進程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劇本:
1997年,一部來自挪威的驚悚片《失眠症》上映後獲得廣泛好評,《芝加哥太陽報》的著名影評人羅傑·艾伯特甚至給出了3星半的高分,他盛贊該片「不僅僅是一部驚悚片或動作片,而是一次心理學上的探索與學習,」,這引起了兩位製片人保羅·威特和愛德華·麥克唐納的注意,他們和編劇西萊瑞·賽茨(Hillary Seitz)一起製作出了美國版的《失眠症》。
兩位製片人都十分喜歡原版故事,但原版中有太多挪威的文化特性,而他們不希望美國版的故事只是傳統的效仿或是機械的翻譯。經過了一年的精心准備和阿拉斯加實地考察,終於確定了劇本和演員。西萊瑞·賽茨改編了劇本,並對多莫這個人物進行了細致的加工,使人物性格更加豐富和深入。「我也曾同樣被影片的標題所迷惑,或許陽光才是這部電影的真正主角」,賽茨說。
導演:
2000年,《記憶碎片》一片使年輕的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迅速在影迷心中樹立了自己的地位。出生於倫敦的諾蘭17歲開始用父親的V8拍電影。1989年,他的超現實主義短片《塔蘭台拉舞》播出。1996年,短片《盜竊》在劍橋電影節展出。此後,諾蘭的電影作品更是獲獎不斷。
這些獎項都為諾蘭自編自導的《記憶碎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礎。《記憶碎片》一經公映便受到了評論界及大眾的一致好評。並在各大電影節上連連獲獎,其中包括:獨立精神獎的最佳腳本及最佳導演獎,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的最佳電影劇本獎,廣播電影品倫協會的最佳電影腳本獎。當然還有大家十分熟悉的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最佳電影劇本提名。
本片的編劇,著名的電影劇本作家西萊瑞·賽茨對諾蘭的評價很高。他說:「看過《記憶碎片》後我發現,諾蘭就是我要找的那個人,他是唯一的。」
導演諾蘭十分到位地展現了《失眠症》主人公的性格,並賦予了本片同《記憶碎片》一樣的個性與創造力。不過本片在結構上與《記憶碎片》不同,《記》故事的展開顛覆了原有的時間順序,而《失眠症》則是以男主角的心理變化為主線。
評論:
看過《記憶碎片》的觀眾都知道,諾倫的電影在敘事上是比較復雜的,不太容易看懂。而這一點正是影片吸引人的所在。《失眠症》這一次又是在情節上取勝,撲朔迷離的案情,扣人心懸的故事發展,以及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都將是值得我們期待的地方。
除此之外,這一次兩位演技精湛的老牌明星艾爾·帕西諾和羅賓·威廉斯的加盟為影片大大增加了人氣指數,光是這兩位明星的影迷前來觀看就足以保證本片的票房了。
2. 白蛇傳(新白娘子傳奇)故事概要 英文版
White snake su zhen is still a little snake without magic power had been arrested by the old snake.
(白蛇素貞還是一條沒有什麼法力的小蛇時曾被捕蛇老人所抓。)
Thanks to the rescue of a small shepherd boy.
(幸得一小牧童相救。)
Su zhen heart swear, must repay this help.
(素貞心內發誓,一定要報答這份救命之恩。)
A thousand years later, white snake became a man.
(一千年以後,白蛇修成人身。)
When returning kindness to the world, green snake xiaoqing met her and tamed her to match her sister.
(往人間報恩時相遇青蛇小青,將其馴服,以姊妹相稱。)
After getting the bodhisattva, su zhen went to hangzhou west lake to find a thousand years after the small cowboy.
(得到菩薩明示之後,素貞前往杭州西湖找到了千年後的小牧童。)
At this time, he was an apprentice of medicine hall xu xian.
(此時是一個葯堂的學徒許仙。)
Heaven down generous virtuous and beautiful woman, nature is a student xu xian never delusional.
(天上降下大方賢惠又漂亮的女子,自然是呆學生許仙所不曾妄想的。)
Element zhen let two people know soon formed a good qin jin.
(素貞讓二人相識不久很快就結成秦晉之好。)
But xu xian was weak in ear and listened to fa hai's false words.
(只是許仙耳根軟弱,誤聽法海和尚讒言。)
Realgar tried out his wife's real body, alive scared to death.
(用雄黃試出妻子真身,活活嚇死。)
Bai suzhen flew to the west with her pregnant body to steal fairy grass and fought with the heavenly soldiers to save xu xian's life.
(白素貞帶著有孕之身飛西天盜仙草,更與天兵交手,救回許仙一命。)
But also directly lead to the consequences of miscarriage.
(卻也直接導致小產的後果。)
Xu xian still did not know how to love her.
(許仙仍未懂得娘子深情,再次聽信讒言的他用缽對准白娘子的時候。)
Element zhen cannot escape again, be pressed below lei feng tower.
(素貞再也無法逃脫,被壓在雷鋒塔下。)
He will have to wait for his son to finish first in high school before he can expect to make a comeback.
(要等他年兒子高中狀元,才可盼望從中復出。)
(2)電影白簡介擴展閱讀
《新白娘子傳奇》角色介紹:
1,白素貞
修行千年的蛇仙。白素貞在峨眉山修煉得道,法術高強。她美貌絕世,天性善良,用岐黃醫術懸壺濟世造福黎民百姓。白素貞為報許仙1700年前的救命之恩,對其以身相許。法海用強力拆散白素貞和許仙,把白素貞壓在雷峰塔下。二十年後白蛇兒子高中狀元孝感動天,白蛇終得出塔,歸位仙班。
2,許仙
字漢文,杭州市錢塘縣人,自幼父母雙亡,由姐姐許嬌容、姐夫李公甫撫養成人。原本一介書生,後被姐姐舉薦到一家葯鋪做學徒。在西子湖畔,巧遇1700年前親手搭救而前來報恩的白素貞及白素貞收服的青蛇小青。許白二人雨中邂逅,同船共渡,並相互心生愛慕之情。不久二人結為夫妻。
3. 電影 《白》的簡介和導演,演員。謝謝
《白》(又名:White)
上映年度:即將上映
語言:韓語
出演:崔雅拉、恩靜(T-ara)、MayDoni、黃雨瑟惠、邊正秀等
T-ara的隊長咸恩靜在片中飾演了人氣組合的成員「恩珠」一角,在影片中她從娛樂圈的最底層一步步朝著夢想奮斗前進。這也是咸恩靜首次在電影中擔任主角的重任,此前她曾經以童星的身份通過電視劇《土地》宣布出道,此後還接拍了《安靜的世界》、《考死:血的期中考試》等電影,近期還在電視劇《咖啡屋》中扮演了女二號的角色。
除了咸恩靜之外,影片中女子團體的成員還包括了金美達妮、崔雅拉、陳世妍等女星。被韓媒稱作女版Seven的女歌手金美達妮在片中扮演了「申智」一角,新人崔雅拉將在影片中扮演叫做「婭朗」的組合成員,而廣告明星出身的陳世妍的角色是組合中的「珍妮」一角。
據悉,黃雨瑟惠也將在影片中擔任重要角色,她在影片中將扮演與「恩珠」交好的女歌手「順藝」一角,此外,女星邊正秀將擔任影片中冷血的經紀公司總裁,李泰勇也將飾演經紀公司的經紀人和製作人一角。
影片將由金谷與及金善雙胞胎導演掌鏡,前者去年以一部被限制上映的獨立電影《枯竭》而備受韓國媒體的關注。
4. 白、法國電影其內容說明什麼
卡羅爾(澤比紐·扎馬洲斯基 Zbigniew Zamachowski飾)藏在妻子多明尼(朱麗·德爾比 Julie Delpy飾)的行李箱中,從波蘭偷渡到了法國。天堂般的生活並沒有如願展開,換來的是卡羅爾心中巨大的生活壓力。他甚至失去了性能力,被多明尼趕出家門。帶著妻子有了外遇的慘痛心情,還有一張美發師證書。卡羅爾決行者心回到波蘭經營事業,再卷土重來。歷盡波折的卡羅爾終於回野困到自己的國土。他積極上進,忙於謀生,竟在房地產生意中打了漂亮的翻身仗,一舉成為百萬富翁。此時的他,以為可以讓多明尼回到身邊,然而妻子的拒絕卻令他的自尊大為受傷。於是,卡羅爾決定用一場陰險的頌帶念計謀,狠狠給妻子一個報復。然而當卡羅爾得逞後,他又能換來什麼呢?
5. <藍白紅>三部曲的導演是誰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色》 【類型】: 情感【導演】: 克日什托夫基希
【背景游罩資料】
l 在1993年至1994年間,奇斯洛夫斯基與多年搭檔的好友編劇克日什托夫·皮斯維茲律師一起,完成了著名的電影三部曲系列——《藍培磨搜》、《白》、《紅》(被影迷奉為顏色三步曲),立刻轟動國際影壇。影片的立意源自法國國旗的三種顏色,分別是代表「自由、平等、博愛」。
l 著名導演奇斯洛夫斯基是名副其實的人性大師,在冷靜、客觀、沉重的細膩中展現現代人心底的那份痛苦、渴望,用包蘊著宗教哲學精神內涵的戲劇性故事情節表達了自己對當代人生存狀態的深刻理解。不愧為超越了電影導演角色的真正藝術家,譽為歐洲電影大師!
l 這三部曲就像一幅幅經典名畫,是可以反復觀看、思索玩味的,它們吸引人不斷深入再深入,進入再進入,去一同體驗和經歷主人公愛情理想的被毀、精神的陰郁,從而深沉地不斷地對人生,以及對人性進行思索、探究並產生對真、對美、對愛和對光明的嚮往。
【影片介紹】
顏色三步曲之《藍》【藍色 情挑】——藍色憂郁,象徵自由的天使
�0�01994年法國愷撒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音響獎
�0�0 1994年西班牙戈雅電影節最佳歐洲電影獎
�0�01993年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最佳女主角獎、攝影特別獎
�0�01993年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音樂 獎
劇情簡介:藍色是憂郁和自由!
作曲家之妻朱麗在一場車禍中失去了丈夫和孩子,這沉重的打擊使她一蹶不振。她把自己封閉起來,幾乎與世隔絕。一份她自以為已經毀掉的樂譜落在丈夫生前的好友奧利維耶手中。出於不讓傑作湮滅的好意,奧利維耶通過媒體將其公布於眾。不料此舉竟牽出一位幕後人,那就是朱莉不知其存在的情敵,而且她還得知這個女人正懷著她丈夫的孩子,這更使她痛苦的心靈雪上加霜……最終,她們純真的相見,愛的包容促成彼此對自我的拯救
顏色三步曲之 《白》【白色 情迷】——白色深情,意味著平等的聖靈
�0�0 1994年第4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劇情簡介:白色是尊嚴和平等,及質疑現實中脆弱的平等!
波蘭發型師卡洛隨漂亮的妻子多米尼卡移民法國,不會說法語沒有工作、尊嚴和金錢,進而喪失了性能力並被妻子以此為由離了婚,金錢也被捲走,被通緝的時,他給前妻打電話卻聽到放浪的喘息聲。他極其狼狽地躲藏在一個老鄉皮箱里回到波蘭。在家鄉,他成功了。「今日今時,有了錢還有什麼買不到。」於是他裝死,把財產繼承成前妻,在喪禮上他看到她在憂傷地哭泣,感到了妻子身上尚存的愛情。晚上,他突然現身,多米尼卡發現卡洛未死,且奇跡般地恢復了性能力,不僅驚喜交加。誰知次日清晨,她竟以莫名其妙的罪名被警察帶走了……
顏色三步曲之 《紅》【紅色 情深】——紅色激情,代表博愛的女神
�0�0 1995年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提名
�0�0 1995年英國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
�0�0 1995年法國愷撒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
�0�0 1994年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0�0 1995年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0�0 1994年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0�0 1994年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0�0 1994年波士頓影評配歷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0�0 1994年法國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
劇情簡介:紅色是真誠和博愛,及追問如何去博愛!
年輕的時裝模特瓦倫汀每晚與英國男友以電話傳情,然而感情卻存在暗涌。某晚她在街上撞傷了一頭狗,由此而認識了狗的主人——一個悲觀厭世、喜歡竊聽鄰居電話和窺伺鄰人行動的法官。富有愛心的瓦倫汀遇上了冷漠苛刻的法官,產生出奇妙的火花,相互得到了一些有關人際關系的啟示,並且成了忘年之交。另一方面,奧古斯特是瓦倫汀的鄰居,二人經常擦身而過,但咫尺天涯,總不相識。這是一出關於命運與機緣及孤寂與溝通的電影,美得懾人的攝影、震撼人心的音樂及出色的演出將抽象的概念變得明晰不過,直撼人心。
6. 白的內容簡介
《白》不是講顏色的。其實,本書是在嘗試探究一個叫做「白」的實體,以找到人自身文化所假定的感覺的那些資源。換句話講,本書是在嘗試通過白的概念找到一種營緩胡碼造簡單和微妙的日本美學的源頭。
相對於設計本身,本書更多地是在解析「環境」和「條件」。它引導人們思考怎樣才能創造出能不斷獲得新力量的形象,並留下長久印象的無比清晰的東西。這一思維過程,反過來又使讀做顫者開始關注自身的文化土壤,擾哪或更廣泛而言,在全世界發展起來的文化傳播的手段。隨著此思想進程的進展,《白》正在引出新的答案。
7. 電影白絲帶劇情介紹
電影《白絲帶》劇情以一位鄉村教師的回憶為主線,講述了一戰前夕德國北部某村莊里發生的一系列離奇故事。影片於2009年9月17日在德國上映。
故事的講述者——一位鄉村教師回憶起一戰前夕,德國北部某村莊里的一系列離游敗奇往事。醫生騎馬回家神埋顫的時候被繩索絆倒受傷,人們馬上展開調查的同時,牧師對兩名晚歸的孩子施以體罰,並為孩子們繫上了象徵純潔的白絲帶。第二天,一名佃農的妻子因事故身亡,鄉村教師在河邊發現男孩馬丁在高處行走,馬丁聲稱想知道上帝是否要懲罰他。教師與男爵家的保姆伊娃相識,彼此留下了良好印象。不久男爵主持了豐收典禮,身亡農婦的兒子認為男爵對母親的死有責任遂破壞了男爵的菜園泄憤。所有這些惡性事件可能的始作俑者遲遲沒有調查出來,縱火和針對兒童的毒打仍然發生。第二年費迪南大公遇刺之後,教師似乎發現了一些線索,但卻被牧師強硬的制止。
該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的一個小鄉村為背景,導演以黑白化的影像、回憶的方式,敘述發生在那裡的、隱藏很深的暴力與罪。影片整體上並沒有採取全知敘事的方式,而是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待當時的一連串似乎沒有聯系的罪惡。導液肆演的重點也不在於找出究竟誰是幕後黑手,而在於暴力、罪惡本身是如何的悄悄在孩子之間蔓延開來,並與白絲帶」所象徵的純潔意義形成鮮明的對比。
8. 電影白色的虎式劇情介紹
《白色虎式》講述了一名前蘇聯坦克兵決心摧毀德軍白虎」坦克的故事。該片是由卡倫·沙赫納扎羅夫執導,阿列克謝·沃特考夫等人主演的一部戰爭片。
二攔唯簡戰眼看行將結束,激烈的持久戰使蘇聯軍隊和德國軍隊都日漸疲憊。隨著進攻力度逐漸猛烈,蘇軍驚恐地發現,敵方派出了一輛塗成白色的虎式坦克——白虎」。白虎」屢屢從戰場的硝煙中出現,以寡敵眾,將蘇軍的坦克一一擊毀,然後轉瞬消失。最可怕的是,沒人能證實白虎」確實存在,但也沒人敢否認。直到有一天,蘇軍指揮官決定建造一輛改進型的T-34坦克。該輛坦克車組的車長是納季亞諾夫中尉,一個神奇的人物——他曾在操縱坦克時,被白虎擊毀座車,燒得體無完膚。出人意料的是,他不僅活了下來,而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完全痊癒,回到了坦克駕駛室內。他不記得自己的名字,也不記得過去發生的一切,卻擁有了一種特異功能——讀懂坦克的語言」。他堅信神秘的德軍坦克白虎」確實存在,並下決心要摧毀它,因為它是戰爭、暴行和流血的象徵,獵捕奇獸的旅程就此開始。
《白色虎式》片中的白色虎式其實是一輛魔改IS斯大林坦簡褲克),這一點從底盤上可以看出來,按海報上來看應該是要模仿虎式中期型,但由於IS斯山啟大林坦克)的炮塔靠前,因此被很多人誤認為是虎P。入圍2012年上海電影節金爵獎爭奪。影片導演卡倫·沙赫納扎羅夫的作品曾入圍戛納金棕櫚獎,幾次獲得卡洛維法里電影節大獎,也曾擔任過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的國際評委。
9. 《藍》 《白》《紅》簡介幾意義
《藍》與《白》:欲愛與痛苦的深淵與法律的救贖
「生命的最後一口氣」是《紅》里的女主角,瓦倫婷拍的一個口香糖的大幅攝影廣告的標題,她從照片中看上去是那樣的悲哀,無力地喘息著,像一直瀕死的羔羊。的確,生命從一開始就是為了結束,在結束之前只是在營造結束的氣扮御謹氛和籌備結束的儀式罷了。所以生命一直只是一口氣,最後的一口氣。就像海德格爾說的,只有在錘子折了時才會問什麼是錘子。許多人並不察覺,他們不知道握在手心的可能只是一絲風,直到命運為報復他拆團們的膚淺,而給予其重重一記鐵錘,讓他只剩下最後一口氣時,他們才會突然變成另外一個人,蟄伏於其心底的另外一個形象。在《藍》里,茱麗在丈夫和女兒喪生於車禍後,可以不再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的妻子和一個擔負責任的母親,於是她開始尋找自由,一種冷漠、痛苦、虛無的自由,她尋了一個無人知道的地方住下,開始自己孤單的自由生命。她希望在自己的生命里餘下的最後一口氣里成為自由的人,自由地舔拭自己痛苦的傷口的人。幸福的變故乃是一種啟示,就像《舊約》里的約伯,問題是我們是否可以像約伯一樣,在苦難中依然信守著上帝,還是選擇虛無或復仇?在《白》里,卡洛在與此生最愛的女人的婚姻中卻變成性無能,這與其說如劉小楓所解釋的,表明個體人身資本的不平等,不如說,是卡洛對妻子的愛使他變得自卑,害怕無法滿足妻子的渴望,這樣的男人愛的越深,就越會得到悲劇。《紅》里的奧古斯都也是一直在擔心自己是否可以滿足他的愛人,最後他終於失戀。卡洛在欲愛被羞辱之後,生命被重重一擊,他開始成為他心中蟄伏的形象,一個成功而自信的男人,但只有當他想起妻子時,他會突然軟弱得泣不成聲。卡洛之所以在波蘭與前妻交會時不再有障礙,那隻是因為他正在執行的是復仇的計劃,而非愛的計劃。
《藍》中的茱麗所體驗的痛苦並非常人可以體會,因為她的痛苦不是身體的限制和束縛,比如《1984》里的溫斯頓,而是在內心的無限自由上發生的痛苦,同時她又是一個帶有藝術神經質的女人,她將自己帶至痛苦的極限,那極限便是拳頭滑過石牆時的麻木,便是面對扔垃圾的佝僂老太時的冷漠。《白》里的卡洛乃是在傾其所有的欲愛中被淘空了自我,他將自己帶至欲愛的極限,那極限便是不擇手段廳基的報復,便是面對那佝僂老太時的嘲笑。《藍》和《白》對應著奇斯洛夫斯基的「十誡」系列裡的《關於殺人的短片》和《關於愛情的短片》,這兩個短片里的主人公以更極端的性情展現了痛苦和欲愛的深淵,它們與《藍》《白》相同的是,這種痛苦和欲愛在極限中只能帶來毀滅,不同的是,《藍》和《白》都在這種毀滅即將完成的一瞬間實現了救贖。
《藍》里的茱麗知道了丈夫在生前有一個情人——一個女律師後,便去找她。她到法院里,看到那個女律師正在作《白》里的多明妮可的訴訟代理人,這表明女律師是一個婚姻法律方面的專家,也就是說她對待婚姻和愛情會是出於一種法律的眼光。這種法律的眼光,從她與茱麗的談話中可以看出,並不是排斥婚外情追求家庭穩定的,而是追求愛的幸福,並甘願承擔責任的。她對茱麗的丈夫愛得如此之深,而又如此節制,甚至容忍情人拒絕離婚的決定。我想茱麗最後希望把家產留給這個女律師,也許就是被這種帶著節制的激情所感染,並且看穿了這份現世的愛里深深的無奈和接受,那麼就讓活著的人過得好一點吧,哪怕只是好上一點點。茱麗終於開始過一種對痛苦的剋制的生活,這種節制的痛感激情,被延伸到丈夫未完成的《歐洲進行曲》中,因為音樂乃是一種節制的激情,而這首樂曲更是在訴說對人類痛苦的記憶和容忍。附帶說上一句,我覺得法律和音樂在某些方面是非常一致的。比如在理念上二者都貫穿著節制和善德,在形式上二者都要具有體系、呼應和旋律。
和《藍》一樣,在《白》的末尾,卡洛在看守所的樓下,遙望鐵窗里仍希冀著欲愛的前妻,終於開始懺悔自己的報復行為。而這一次源於欲愛同時又報復欲愛的行動計劃,因為在實施中觸及了法律而被法律打斷,盡管法律的參與乃是卡洛計劃中的收場,但在法律的進入時,卡洛終於看到欲愛的極限處這種報復和仇恨的可怕。這兩部影片的末尾都似乎象徵著,法律(女律師和看守所)向他們啟迪了生活的另外一種可能性,即在欲愛和痛苦的深淵中如何過一種節制的正當生活,從而使這種痛苦和欲愛成為「有紀律的激情」。
《紅》:現代法律的困境和救贖的可能性
如果說在前兩部影片里,法律拯救了欲愛和痛苦,那麼在《紅》里,則是法律被欲愛和痛苦所拯救。老法官在亘長的司法生涯中,逐漸迷失在法律打造的鐵籠里,無法自拔。他曾對瓦倫婷講述過兩件由他審判的案件,其中一件的被告是一個水手,老法官在法庭上宣判他無罪,但最後發現自己並沒有找到事實的真相,實際上那個水手的確犯下了罪行。所以老法官在退休之後竟然竊聽和偷窺鄰居的秘密,從而看到人事的真相。那個水手的故事還沒有完結,這個罪犯被釋放之後娶妻生子,再沒有作姦犯科,過著幸福的家庭生活。如果他被判罪處刑,他的未來將完全換成另一種模樣,他有可能在監獄里學會新的犯罪手法,有可能在心理上變得扭曲偏執。那麼老法官提出的問題是:到底誰對誰錯?法律的懲罰即使實現了正義,但它是否可以給我們幸福?瓦倫婷反感老法官竊聽的勾當,警告老法官「每個人都有隱私權」,但她的警告太愚蠢了,因為她面對的曾經是一個優秀的法官,他不會不懂每個人享有隱私權,但問題是在我們藉助法律去保護權利時,有時候我們並沒有得到幸福,而是痛苦。如果瓦倫婷不是到鄰居的家裡欲言又止,而是告訴鄰居他的電話被竊聽,那麼男主人的龍陽之愛的秘密就會被揭穿,一個幸福的家庭從此將變得苦不堪言。法律無微不至地追求正義往往在生活的具體情境中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正如劉小楓在評價《關於殺人的短片》時說,「律師是相當尷尬的職業,好像站在一把巨大的剪刀中間,一邊刀刃是法理的抽象性,另一邊刀刃是個人性情的具體性。」
老法官給瓦倫婷講述的第二個案件是關於他的女友的情人的,那個情人是個建築師,他建築的一幢樓房倒塌造成很多人喪命,這個案子被交由當年的老法官審理,老法官判其有罪,這個判決乃是完全依據法律。但老法官卻在這個案件審理後提出了辭職。他辭職的原因一直是《紅》里的一個迷,畢竟他並沒有錯判。答案可能在於,當年的老法官並沒有在此案中申請迴避,因為他的判斷非常有可能被主觀情緒所左右,因為他在熱烈地追求自己的愛時,卻親眼目睹了心愛的女人同這個人繾綣床第。老法官的復仇心如此之強大,以至於恨不得將那個男人殺了。所以即使他並沒有錯判,但他的復仇心卻一直彌漫著整個法庭。
老法官講述的這兩個案件揭示了建立在形式理性化和整全性監控基礎上的現代法律的三個困境:1、法庭只是在事後重構過去的事實,而並沒有同步地把握事實,那麼根據這樣的「虛構」如何可以保證實現正義?2、正義本身是否有意義,因為有時候嚴格地依法懲罰罪行時很可能忽視了行動者的罪行背後深深嵌入的個人性情,很可能法院在實現法律正義的同時,忽視了或許更有價值的東西,如被懲罰者可能的幸福生活,法律要呵護的價值太多太復雜了。3、這一切都將委託給一個遠不如神的法官去處理衡量,而倚靠法官本人的主觀判斷是否可以實現客觀的正義?在老法官提出的這三個困境里:第一個困境乃是法律面臨的表面困境,或者說是法律系統外部——即盧曼所說的委託人——經常向法律系統內部提出的問題,第二個困境則是法律系統內部通過自我反省提出的現代性法律中最根本的困境:即法律的抽象性和個體性情的具體性之間的沖突,而第三個困境則是通過法律系統的困境提出一個最深層次的,宗教哲學意義上的問題:人能否代替上帝,成為新的神。
在老法官的眼裡,法律被完全解構了,亦即失去了話語的權威性。從而他對一切法律授予的權利表示不屑,對社會和歷史賦予法官的權威表示嘲諷。在他眼中,只有人類以及自己的痛苦才是無比真實的,而法律對這一切無能為力。我們簡直就要被老法官說服,就像我們面對陀斯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馬佐夫兄弟》里塑造的「宗教大法官」,即使我們認為他說的不對,但我們在心底已經被說服,反駁只是感情在作祟罷了。在我看來,老法官就像是那個宗教大法官,向上帝提出他一生中最大的疑問。他是痛苦的,就像宗教大法官一樣,知道自己所行非是,但仍不得不作,這種痛苦乃是深於直接的受苦的。
上面談到的第二個困境在《白》里出現的訴訟同樣存在,法官在審理多明妮訴卡洛請求離婚案時,一直就在詢問卡洛:你婚後是否與妻子行過夫妻之實?根據法國民法,無夫妻之實當可解除婚姻,法官不再去考慮當事人諸般的個體性情,而是一律毫不猶豫地付諸抽象的規則。而形式理性化的法律就其內部似乎已經無力承擔這樣的異化,就像《關於殺人的短片》,法庭最終還是宣判了這個懷揣著悔恨的兇手雅澤剋死刑。退庭後,他的辯護律師出於負疚找到法官問道:「如果換一個更有經驗的律師會不會使結果好一點?」法官深沉說道:「一點也不會,你的辯護是我聽過的最好的。」法官接著說「此案本該由一個更好的法官來審理。」在面對無比復雜和迥異的個體性情時,法律因為抽象而顯得單薄,以至於有時顯得無情。所以在法庭面對雅澤克時,整個法律職業在懺悔,替法律懺悔,因為他們一直被教育依從法律,但他們作為法律家看到的,與他們作為一個同樣擁有個性的人所看到的,竟是如此地分裂。所以在《關於殺人的短片》里,法官對律師說:「你這人太敏感,不適合作律師。」理性化對現代法律的「除魔」,使法律無法再感受到原本脆弱而孤單的具體人性,它脫離了個人倫理和性情的理性化和復雜化,從而脫離了作為法律源初經驗的生活世界,成為個體生命的鐵籠。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法律的救贖者正是法律久違的那種「敏感」,那是老法官被深深觸動的瓦倫婷的眼淚,那是老法官自己說的「不忍」。「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在一個「諸神之爭」的世界,現代法律的抽象性象一張風中縹緲的蛛網,接不住上帝退位時留給萬民的智慧樹上的果子,法律將如何進入這種個體性情的深淵,個體欲愛和痛苦的深淵,諸神之爭的深淵,來打造一艘沒有掛錯旗幟的回航船呢?
老太婆和法院:《藍》《白》《紅》的交叉點
《藍》、《白》、《紅》三部電影就像一幅「三聯畫」,雖是不同的故事,卻彼此交叉,而這種交叉又體現了三個故事的統一脈絡,而如果奇斯洛夫斯基想用三色系列影射整個人類的倫理問題,那麼三色的交叉點則表明了其在這一重大問題里的重要地位或普遍存在性。無疑,三色的交匯點有兩個:一個是向垃圾桶里扔瓶子的佝僂老太婆,另一個是法院。
上帝是否還在?這是一個充滿現代性的道德焦慮的問題。奇斯洛夫斯基在一部訪談片里提到,現代社會普遍存在著倫理危機,但尚非世界末日。看來他對人類仍存希望,我想這是因為他的上帝還在。但在三色里,上帝是如何到場的呢?李猛在《愛與正義》中提及三色時,認為《紅》里的老法官就是上帝。但我覺得不是,因為上帝是寡言的,上帝不會輕易說話,而且上帝不會望你,不會停下,一旦望了停了,那一定是你的生命即將終結的時候。在我看來,三色里的上帝不是老法官,而是在每部片里都出現了一次的那個老太婆——一個費力地向垃圾桶里仍瓶子的佝僂老太婆。她無言地行走,勞作,完成,離開,但不會走遠。她的衰弱象徵著世界的深淵、欲愛與痛苦的深淵,因為她也曾經是豐滿的美麗的,但在愛與公義之間慈悲而又暴怒的工作,讓她掉光了青絲褶皺了肌膚彎折了胴體。在《薇俄尼卡的雙重生命》中,薇俄尼卡在玻璃窗內看見「三色」里的這個老太婆時,她呼喊她希望給她幫助,但老太婆只是停了一下,並沒有答應她,而是繼續蹣跚地行走。似乎老太婆知道薇俄尼卡將死的命運,不答應她是要告訴她照看好自己已經足夠。上帝即使在場,也不再能對人有所幫助,因為上帝的事業已經「成了」,他為此消耗了億萬年的威嚴,失去威嚴的他在此世已成為遭棄絕的,而不再握有審判的權柄,在世俗化的現代來臨之後,上帝永恆的審判權已經被塵世的法官奪取,而上帝只站在證人席上。
我曾經看過一個短篇,講的是一個惡徒的靈魂在死後受審,七個大法官坐在高大的椅子上,讓惡徒認罪,惡徒沒有心軟拒不認罪,大法官說找證人來,這時一個身披藍色星光的老頭走到證人席上,大法官紛紛起立致敬。老頭邊哭邊歷數著惡徒的罪孽,殺人、強奸、勒索父母。惡徒終於承認了自己的罪行,但當法官們正要宣判時,老頭又說,這個惡徒有一次曾在父母睡夢中吻了他們。法官讓哭著的證人退席,然後宣布惡徒下地獄。惡徒承認自己罪有應得,但他希望法官告訴他那個老頭是誰,因為他仍感激他。法官們說:「他就是上帝。」
上帝已經被剝奪了審判的權柄,失去了終極裁判的權力,這是現代社會的重大問題。這個短篇不僅告訴了我們上帝退位的事實,而且告訴我們上帝是因為過於慈愛和羸弱,而根本無法擔當審判的重任。他只是一個受苦的人,在證人席上見證人的苦與罪。正如朋霍費爾所雲,在人類社會的理性化與世俗化的歷程中,世界已經成齡(world come of age),而上帝在這個世界上是苦弱無力的,沒有榮耀,沒有報償。但當法官們(宗教大法官、《紅》和《關於殺人的短片》里的老法官)從上帝手裡接過審判的權力,成為新的神明,人民不再將精神和肉體上的痛苦訴諸教堂,而是法院。同時,在得到自由之後的個體性情不斷撞擊著現代法律的抽象的界碑,法律被迫著步步後退。於是法官們變得躊躇和自卑,心底充滿了負疚。他們只是人,真的不適合做神的事情。那麼,當法律成為新的約櫃,法官成為終極的審判者,理性化使得人類的密度增加,世俗化使得人類重力增加,即使法官作為人間最接近神的人,他的道也無法象上帝的道一樣行於水上。
《紅》里的老法官講述的法律的三重困境,歸根結底是法官無法象神一樣工作:他看不清真實,看不透人心,看不懂自己。那麼,在一個神被逼宮,法官無力的世界中,如何尋得終極的公義和善好?這是奇氏面臨的重大問題。在那部奇氏自拍的紀錄片里,一個教士評價他說,「他觸及了人類亘古就有的一個疑問:誰是神?上帝還是我?」奇氏是個悲觀的人,但他還沒有絕望,在他眼中,上帝失位,但仍在人間,上帝並沒有死,真的,她還活著!奇氏在用他的電影語言傳達著這個令人振奮的福音。上帝在主動的受難,與世人一起受難,道成難身,躍入欲愛與痛苦、罪愆與啟示的深淵。上帝就在身邊,每個苦難的人都有可能是上帝的化身,這是我在重看「三色」時的感受,那麼我們在面對這樣的苦人時,不該只是冷漠和嘲笑,而是愛與扶助,因為上帝的受難正是因為這種摯愛,人要參與上帝在此世的苦工,就要積極分擔上帝的苦與憂。正是這種愛證明了此世的苦難並非永恆,人並非無救,正是這種愛使瓦倫婷幫助老太婆把瓶子投到了垃圾桶里。老太婆並沒有說謝謝,因為上帝本來不須感謝人的幫助。但是在那一瞬間,上帝已重新歸位,在人的愛中上帝重新獲得了永恆的權柄,那便是愛的審判與救贖,那便是《紅》的末尾處那場被詛咒和祝福的航行,那場天上的大水。
愛不僅意味著愛他人,成為「為他人的存在」,同時愛意味著愛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在短促的生命里尋找自己卓越的生活風格。這種對自己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乃是在自然的欲愛和痛苦上,經由理性和審慎,向更高的愛和悲的實踐。而只有在上帝的愛獲得永恆權柄之下,法律,補足了對具體人性的愛與同情的法律才可以擔當欲愛和痛苦的重荷。在我看來,《藍》《白》《紅》滲透著法律與個人倫理的緊張關系。在「三色」里,每當主人公進入法院,他或她的生命便開始了一個重大的轉變。在《藍》里,茱麗到法院去尋找與她的生命相連而她卻並不知道的秘密,在《白》里卡洛到法院希望證明自己的不為現實(性無能)所拘的愛,在《紅》里,老法官到法院接受因自己的密告而帶來的懲罰。據好掌故者考證,這幢影片里的法院在現實中是位於塞納河中城市島(ile de la cité)的西側,離新橋非常近。這讓我深深體會到這幢聳立在許多人生命事件里的法院的在世性,它不在白雲端,不在重門里,盡管它或者給予或者毀滅,但它依然象徵著此世的反思、證實與尋找。主人公們都像那個佝僂老太一樣,握著一隻廢舊的瓶子,希望到法院里丟掉,然後開始新的生活。中文里的「斷」有「裁斷」和「折斷」兩個意思,法院便是具備了這兩種意涵的。所以這幢陰天里灰色的庄嚴建築乃是啟示我們在命運的深淵中開始尋找審慎的正當生活。主人公們在法院經歷了變故之後,終於開始學習到此世的愛的沉重和艱苦。法律只是一種手段,敲擊生命的手段,就象一枚催促上課的鬧鍾,它不會告訴你是否真的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卓越生活,只是告訴你是做的時候了。就象前面說的,只有當法律不再成為人類終極精神的牧領者,法律不再向精神價值的高下被迫作出判斷,不再以抽象性的鐵門攔阻自由個體的進出,那麼法律可以重新關注人的實踐行為,關注個體以及公眾如何找到他或他們的正當生活。這樣的法律才有可能消解自身與個人倫理以及上帝的緊張關系,才有可能成為連接個人倫理和上帝之間的道路。
「三色」里的生命事件充滿了艱難和悖謬,每一個人都彷彿活在生命的邊緣,就像只剩下最後的一口氣息,來達成最後一個願望。奇氏是一個悲觀的人,象陀斯妥耶夫斯基筆下的伊凡一樣,不願在萬民苦難里獨自釋懷,他厭惡美國人說「extremely well」的習慣,他說他只能說「I 』am so so」,這就像朋霍費爾說的——對世界負責。奇氏一直沒有忘記他的人民,他眼裡的人民就像海子的一首詩里講的,坐在水邊,只剩下悲苦和怨恨。
《藍、白、紅》三部曲是基斯洛夫斯基的天鵝之歌。製作三部曲時,基斯洛夫斯基回憶了自己的生活和創作經歷。這部讀來不時讓人感動的生活經歷和創作經歷的回憶,談到好多生活倫理問題。
七十年代,波蘭電影藝術大師K.Zanussi開創了「道德焦慮電影」,基斯洛夫斯基的作品把「道德焦慮」推進到一個更深的層面。基斯洛夫斯基認為,在自由主義社會中,人的道德處境更為孤絕。因為,自由主義社會沒有國家道德、民族性道德、階級道德一類的或虛構、或強制的全民道德。個人的道德承負及其軟弱無力在自由主義社會中更充分地顯露出來,所謂自由主義倫理,首先是對個人的道德承負力的脆弱的體認。在自由主義社會,個人的道德壯況是怎樣的呢?基斯洛夫斯基仍然通過個體性的道德困境來探討自由個體在日常生活中的倫理負擔。自由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是自由、平等、博愛,《藍、白、紅》三部曲要探討這些價值理念的私人含義。任何價值理念都不是抽象的,社會制度中的大理念也體現為具體的個體私生活事件。要想知道生活制度的倫理大理念的味道,最恰當的辦法是體味在這個生活制度中生活的個人眼裡噙著的淚水。
《紅》提出的是一個康德式的問題:愛怎麼可能?
時裝模特兒瓦倫婷生得光彩照人,無論她穿什麼時裝,都令人沉浸在溫暖的紅暉中,像這個令人心寒而又誘人的世界上一切受害者的庇護人。一天傍晚,她開車回住處意外撞傷一隻狗,憐惜感驅使她帶著狗尋找主人。
狗的主人是位獨居的退休法官,性情古怪,整天在家監聽鄰居的婚外情電話。瓦倫婷勸說退休法官不要干這種不法行為,不要對別人的隱私那麼好奇,退休法官卻問她體味過愛的暈眩和惡心沒有。
四十年前,老法官還是一個法律系學生,有一位漂亮的女朋友。一天,他偶然看到自己的女朋友「雙腿張開,其間夾著一個男人」。他離開了她,一直把愛鎖在心底,讓它噬嚼自己的身體。
瓦倫婷住處對街,碰巧也住著一位法律系學生,名叫奧古斯特。瓦倫婷不認識他,只是經常從窗戶看見他匆匆忙忙進出大門。奧古斯特像在重復老法官的命運,一天,他看到自己的未婚妻「雙腿張開,其間夾著一個男人」。
瓦倫婷如茵的氣質顯得天使般的純粹,把喧囂、陰森的周遭世界照得有如神話中的綠色深淵。「這份美是純的嗎?抑或永遠都有些缺陷?」基斯洛夫斯基問。老法官和奧古斯特的未婚妻是純美破損的象徵,純美破損不意味著邪惡和不道德,而只意味著生命的過程:由想像的、可能的愛轉變為現實的愛。在老法官的引示下,瓦倫婷困惑不解地看到,愛情的開端和終結就在未婚妻向並非未婚夫的男人張開的雙腿和丈夫躺在另一個女人的雙腿之間。人世間有純粹的愛嗎?或者,生活中有能夠保全精神的情愛嗎?
基斯洛夫斯基的問題是,生活中是否有圓滿的兩情相悅?「純粹的情愛想像的破損,很多時候是因為人們固執地要尋求兩個完全相契的個體在愛欲中相合。完全相契的個體在愛欲中相合幾乎是沒有可能的,這只是一種情愛的美好想像。純粹的愛情只能是同一個蘋果的兩半重新再合,可是,一蘋果被切成兩半後,分別被生命的無常拋到無何他鄉,一半遇到另一半的機會已近於零。
基斯洛夫斯基有意讓瓦倫婷與退休法官的相遇顯得像被切成兩半的同一個蘋果,又讓他們相逢在錯過的時間夾縫中。四十年的時間距離沒有消磨掉精神,身體卻已遠去。基斯洛夫斯基說,《紅》的真正主題是:「人們有時候會不會生錯時代?」「「我們可能修正老天爺犯下的錯誤嗎?」被切成兩半的蘋果的命運是老天爺犯下的錯誤嗎?會不會是人自己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犯下的錯誤?老天爺從來沒有許諾被切成兩半的蘋果應該重合,甚至根本就沒有一個蘋果被切成兩半這回事,它只是個人的精神性慾望的想像而已。情愛這個詞容易激發人的美麗想像,其含義要麼是殘破的,要麼是錯誤的。
盡管如此,雖然一再強調命運的無常,基斯洛夫斯基沒有變成一個佛教徒或道教徒,他固執地要祝福瓦倫婷。瓦倫婷和奧古斯特相互住在對街,也許,他們就是一個蘋果的兩半。他們每天都迎面而過,而每天的相逢就是錯過。基斯洛夫斯基最後安排了一場偶然的海難:船上大多數人都死了,瓦倫婷和被愛灼傷後逃離的奧古斯特是極少數倖存者。緣分是在災難中出現的。老法官喘息的目光從電視新聞中看到海難現場,把彌留的祈願留在了瓦倫婷和奧古斯特偶然間相依的臉上。
白色在法國三色旗中象徵平等。自法國大革命以來,平等大概是最具誘惑力的烏托邦觀念,像一把在人類的頭顱上和軀體間揮舞著的深鋸齒的鐮刀。《白》要問的不是平等的政治含意或經濟含意,而是倫理上的性情含意。兩性的婚姻瓜葛這一最私人的層面顯然是體察平等的性情含意恰當的場所。
卡洛和他的妻子好不容易從波蘭移民到法國,突然變得性無能。到了法國後,語言不通使卡洛喪失了一切生存能力,而他的妻子不僅有姿色,還會說上幾句剛夠情場溝通的法語。這已經足以說明卡洛突然變得性無能的原因了。
卡洛的妻子以法蘭西風格提出,自己渴飲愛河而不得,痛苦不堪以致患上憂鬱症,以丈夫性無能為理由上法院訴訟離婚。卡洛一再聲言很愛她,她只提出一個簡單的要求:請出示性能。情愛是建立在性能力的平等之上的,一旦這種能力的平等不在了,兩情之愛就成了撒在水泥地上的碎石子,卡洛就跪在這散亂尖硬的碎石上:卡洛給妻子打電話,妻子在電話里用與另一個男人的沉歡呻吟來回答。
性能力是隨機而生的個體生理個心理基質造化的偶然結果。至今還沒有一種平等理論主張個體身體論的平等。然而,政治和經濟平等的意識形態影響到個人的性情,改變了個體的身體交往的倫理感覺。卡洛要重新得到妻子的愛,必須明自己的性能力。情愛成了爭取平等的私人性斗爭,被還原為個體之間偶然的相對平等。
卡洛在法國死皮賴臉地纏著已經訴訟離婚成功的妻子,受盡種種羞辱,只有返回波蘭。回到本土,卡洛不僅發了一筆橫財,性能力也意外地恢復了。他還愛著妻子,裝死請人發告,喚妻子回來接收財產。她回來發現卡洛不僅沒有死,還恢復了性能力,而且這能力的表達不帶責備。基斯洛夫斯基提醒人們一個司空見慣的事實:情愛中的平等是由財富和生理條件構成的,而且這兩項條件相互勾連。愛情是個體差異(這可能變成不平等)因素偶然達成的平衡。基斯洛夫斯基在問愛戀中的人們,難道真有純愛?沒有利害權衡?生理的資質、智力和情趣,乃至心理素質和脾性,都是個體的人身資本,更不用說如今的國籍身份、財富能力和職業位置。然而,個體之間真的會有平等?基斯洛夫斯基置疑質疑的不是經濟平等或政治平等,而是個體性情上的平等。純粹的情愛不是與人身資本不相干,而是兩情(性)相悅,無論相悅是由人身資本的什麼要素構成的,與平等與否不相干。尋求平等的情愛,不是純粹的情愛。
基斯洛夫斯基的作品大多由自己編劇,編構故事是他思考生活的方式。通過敘述某個偶然事件,基斯洛夫斯基或構造或置疑某個倫理觀念的含意。基斯洛夫斯基編構的這個探究平等的故事帶有喜劇成分:通過性能力的不平等挑明平等訴求的虛幻性,嘲笑現代意識形態中過於誇張的平等倫理。人類最好不要去充當平等的代數師,為了算出永遠算不精確的平等數,用相互傷害在相互的肉體上畫計算公式。
個人自由不僅是政治理想,也是倫理理想———個人對美好生活的慾望自由,然而,由於個體生命的在體性欠缺,這種理想是難以實現的。自由主義倫理碰到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困難:既然承認人身的在體性欠缺與對美好的慾望之間的不平衡是恆在的,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