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終結者應該按什麼順序看
終結者觀看順序分別是:《終結者1:1984》、《終結者2:末日審判1991》、《終結者3:殲滅者2003》、《終結者2018》、《救世主2009》、《終結者:創世紀2015》。
《終結者》這個系列是美國著名的科幻電影系列,這個系列在著名電影雜志《電影周刊》在評選20世紀最值得收藏的一部電影時,《中介者》系列以最高票數位居第一。
這部系列電影是早在20世紀末的時候便已經拍攝完成,這種電腦處理的科幻片在這電腦特效技術已經相當完善的2017年可謂一大新聞。但是這部電影能獲得冠軍的地位並非浪得虛名的,在這部電影中,這是一個未來的世界,天下已經由機器人來操控。機器人想完全佔有這個世界,把人類趕盡殺絕的故事,故事中情節跌宕起伏,表現出了強烈的美國式個人英雄主義,人類世界能否從因為這場斗爭改變原來的噩運一切都是一個未知數。
⑵ 終結者觀看順序
《終結者》、《終結者2:審判日》、《終結者3》、《終結者2018》、《終結者:創世紀》、《終結者:黑暗命運》。
《終結者》是美國著名科幻電影系列,著名電影雜志《電影周刊》在評選20世紀最值得收藏的一部電影時,此片以最高票數位居第一。
這部電影居然是一部早在20世紀末就拍攝完畢的科幻片,這在電腦特效技術已經相當完善的2017年可謂一大新聞。但這部電影的冠軍地位決非浪得虛名,這與它所表現出的強烈的美國式個人英雄主義風格和出色的電影平衡性和完美特效是分不開的。
角色介紹
T-800
從未來穿越回來的機器人,未來的人類抵抗軍領袖約翰·康納將他重新編程,並送回1995年保護年幼時的自己。為了保護年幼的自己而與另一個機器人斗爭,最後為了保護他們兩個而終結了T-1000機器人,最後要求莎拉·康納 把自己沉降到煉鋼爐里。
⑶ 電影《終結者2》主要講了什麼
由好萊塢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擔任編劇並執導的經典科幻電影《終結者2:審判日》將在25年後重返大銀幕!近日,《終結者2:審判日3D》的出品方DMG印紀傳媒透露,該片將很快與中國觀眾見面。該公司國際電影副總裁安德森先生向記者表示:「目前片子一切准備就緒。」屆時,中國觀眾將率先欣賞到利用全球最先進的3D 轉制技術製作的3D版《終結者2》,體驗全新視覺特效,搶鮮見證卡神經典。
影片於1991年7月3日在美國上映,2000年5月18日在北京上映,2017年轉制3D版本在中國大陸上映。
⑷ 《終結者》系列,標準的反科學電影
我發現一個特點,現在世面上看見的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絕大多數都是反科學題材, 不是邪惡科學家毀滅人類,就是邪惡技術毀滅世界。 好像除了這些東西,就再也沒有其它題材可寫可拍了。其導向性,就是讓觀眾產生一種意識,即: 科學技術即風險,發展越快越完蛋。
(《終結者》劇照)
在很多科幻迷心中,如果要評選電影史上最出色的一部科幻題材電影,《終結者》絕對是首選。扣人心弦的追殺、驚艷的特技效果,迄今為止都讓人震撼無比。但是,從本質上來說,這部電影宣揚的是末世論,直接指出 科技 的發展會給人類帶來毀滅。從本質上來講,《終結者》系列極端誇大科學技術的負面影響,屬於標準的反科學影片。
《終結者》系列的情節很老套,說的是未來人工智慧「天網」發展到一定程度,已經擁有高度的人格智慧,所以人工智慧向人類文明宣戰,它操控核大國爆發戰爭,幾乎毀滅了整個世界……
如果遏制核大戰的爆發呢?電影給出的方案就是,派遣主角提前幾十年去消滅發明「天網」的科學家。
這就是在暗示電影觀眾, 科技 發明非常危險,必然帶給人類「黑暗命運」,與其冒險發展 科技 ,不如提前把 科技 扼殺在萌芽階段。甚至應該立法禁止相關領域的研究。相信只要看過這個系列的觀眾,都會有這個念頭。於是,導演卡梅隆的目的就達到了。
(《終結者三》)
這個在全球都大名鼎鼎的導演卡梅隆,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卡梅隆這個人一貫積極的提倡「回歸自然」,反對一切工業化。他本人還興沖沖的跑到巴西參加當地人的反水壩遊行。包括他後來執導的《阿凡達》,其實也是一部反科學電影。反科學最終都要走到反人類。那裡面有當年美國70年代搞迷幻運動的東西。包括喬布斯這樣的美國青年人跑到發展中國家體驗當地的宗教。《阿凡達》故事裡邊有一個設定,就是那棵樹是所有靈魂集中的地方,這是當時流行的一種宗教觀念。女科學家把它說出來以後,礦區老闆就說,你們是不是嗑了葯?這實際上就是再現當年美國的這種運動。年輕人為了神秘的宗教體驗,去吃一些民間違禁化學品。
中國新時期電影市場是在2002年,由《英雄》開始啟動。當年只有10億票房,到去年增加了幾十倍。所以,絕大多數電影從業者都在過去十幾年開始入行。而他們所借鑒的,就是高概念模式,外加悲觀的未來觀。科幻作家鄭軍曾經去問一位科幻電影項目策劃人,為什麼你們在科幻片里設定未來,就只會寫人類要毀滅?他對鄭軍說,他根本沒看過相反的科幻片!所以,他就只會拍「毀滅」「末日」之類的東西。
這些具有反科學、宣揚悲觀主義的科幻電影,同樣影響到了國內科幻小說的創作。國內科幻小說作家中除了劉慈欣、江波等寥寥數人,幾乎都具有神秘主義和反科學的傾向性。有些還非常明顯。科幻界大佬王晉康寫了一個《逃出母宇宙》三部曲,第二部《天父地母》中的情節有典型特徵,說地球科學家發明了卵生人,為了避難設法帶著幾百個卵殖民外星,然後在外星球上繁衍後代,這些後代成為了外星人。由於當初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刪除、拋棄了很多不實用的宗教、哲學知識,所以外星人的 科技 發展高歌猛進,一路進化為高度發達的機械文明。於是,他們喪失了人性,用他們進化的很厲害 科技 ,回過頭入侵母星地球,把地球人幾乎滅絕了。於是乎,在序言中,江曉原寫道,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宗教的指引。似乎沒有宗教的約束,科學技術就會四處作惡一般。
回到《終結者》系列電影,我們看不見問題的解決方案,只有令人絕望的核戰爭、無盡的追殺、血腥和恐怖。只要是看過《終結者》的人,基本上都會對人工智慧產生恐懼感,認為這個東西萬萬不能搞,還是「原始狀態」好。其中的一些極端者,甚至認為應該摧毀一切 科技 和工業化。比如,田松教授就是一個例子。田松認為,工業化就是罪惡,是地球的癌症,人類應該回歸到刀耕火種的「純天然」生活中去。因為,只有這樣,科學技術才不會出現,而田松認為科學技術就是「原罪」。
(核爆)
像其他一些來自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在不斷的渲染核恐怖,卻看不到核武器有效地遏制戰爭的現實: 如果把1945年核武器誕生之日作為分界點,把20世紀分成前後兩半,我們可以看到沒有核武器的前半死於戰爭的人數比有核武器的後半要多得多;對比越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可以發現精準轟炸下的戰爭總傷亡人數要比地毯式轟炸少很多。
由於國外科幻界反科學思潮盛行,所以也自然而然的影響到了國內。國內的科幻事業起步較晚,《科幻世界》在20世紀80年代才創刊,當時編輯們不懂應該怎麼樣搞科幻,只懂一概向國外學習,國外是什麼樣,他們就學什麼樣,以為那才是科幻的正確路線,而這一時期正是反科學思想猖獗的時期。這也造成了《科幻世界》這一國內科幻界主流刊物上,永遠有一種題材最多:毀滅。
這些反科學的科幻小說或者電影,它們有個冠冕堂皇的口號,叫做「反思科學」。但是在實質上,永遠是反別人,不允許反自己。於是,「反思科學」就在實質上變為「反科學」。這個就是現在科幻界的真相。
(反科學題材泛濫)
其實,真正給人類 社會 帶來負面影響的,不是科學,也不是技術,而是工業化。
工業化確實會給世界帶來一些負面,比如,排放污染等等。但是解決問題不能依靠一關了之。有理工科思維的人,都具有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量化」,一種是「取捨」。如果按照極端環保人士的話,既然工業化造成生態環境污染,乾脆把所有的工廠全部關閉。但是,懂得「量化」和「取捨」思維的人,就會進行精心的量化計算,知道如果關閉所有的工廠,會造成人類 社會 多少損失,而多大程度的污染是我們可以承受的,再依次來制定解決方案。而反科學的人,他們不會去量化和取捨,他們要的就是一個,關、關、關,統統關掉。
就如同《終結者》系列電影中所傳遞的思想:想要解決潛在的「危險」,就是以前消滅科學家,提前消滅潛在的技術。其實,這些所謂的「危險」 ,不過是某些人的胡思亂想罷了。
對於《終結者》系列為代表的反科學科幻題材,我希望有專業人士站出來予以揭露。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後代的子孫會認為這個年代反科學才是科幻主流。
作者:懷疑 探索 者
⑸ 你們怎麼評價終結者系列電影
施瓦辛格的《終結者》系列電影,好萊塢經典科幻片,寅意深刻,教育人們發展機器人,更要發展自己,不然過度依賴機器人的後果就是機器統治世界。影片視覺效果奇炫,詹姆斯卡梅隆終結者T-800的鋼鐵骨架模型做的好,施瓦辛格鋼鐵般的肌肉身材,堅毅俊朗的外表,將T-800機器人塑造的栩栩如生。據說電影《終結者》的靈感來源於卡梅隆的一次夢境。一天夜裡卡梅隆睡著後夢見一個骷髏機器人追殺自己,無論自己怎麼跑都不能逃脫機器人的追補,而卡梅隆也經常夜裡夢見自己是個女人。導演卡梅隆於是便據此拍出了一部抽述機器人從未來穿越回現在,追殺人類反抗機器奴役人類軍隊領袖的經典好萊塢科幻大片。
梅隆拍這部電影可謂是用心良苦,既多角度地展現了人與機器人慢慢建立起來的信任,又表達了未來機器人隨著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最後導致反人類的結局。 這不跟當下人們對於人工智慧的擔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嗎? 人類依靠聰明智慧創造的一切,原子彈,人工智慧都可以成為自我毀滅的工具。顯然這位極具遠見的導演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可開始考慮這些問題了
⑹ 終結者電影劇情介紹
終結者1
這是一個未來的世界,天下已經由機器人來操控。機器人想完全佔有這個世界,把人類趕盡殺絕,然而卻遇到了頑強抵抗的人類精英康納。於是,終結者機器人T-800受命回到1984年,殺害康納母親莎拉,目的是滅掉康納的出生。
康納得知後,火速派戰士雷斯前往救援。雷斯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及時搭救了被機器人追殺的莎拉——她當時還是一個大學生。
然而,莎拉把雷斯當成瘋子,不相信未來機器人統治世界。 直到莎拉又一次遭到機器人追擊,她才相信了這一切。奔走中她和雷斯相愛,懷上了未來的康納,而雷斯也陷入和機器人的苦鬥當中。
終結者2:審判日
上一部中,超級電腦「天網」阻止人類抵抗領袖約翰·康納誕生的行動失敗,時隔13年後,在「審判日」到來之前,「天網」派出了更加先進的生化機器人T-1000從公元2029年回到洛杉磯追殺已經長大的約翰,與此同時,約翰也派出了機器人T-800回去保護年幼的自己。
此時,薩拉·康納(琳達·漢密爾頓 飾)因為怪異的言行而住進了精神療養院,約翰則和養父母住在一起,行為叛逆。T-800找到他們,在逃避T-1000追殺過程中,獲得了二人的信任。
終結者3
此時John Connor已經22歲,他的母親去世後,他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不願意麵對即將到來的命運。但是,命運並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天網」經歷了兩個失敗之後,派出了更為先進的T-X終結者來追殺他,人類也同樣送回了T-800改良後的終結者T-850保護John。
John巧遇了兒時的夥伴,獸醫Kate Brewster,Kate的父親是美國軍方「天網」系統的負責人,她本人也將成為人類叛軍的副統領,理所當然成了T-X的打擊對象。二人在T-850的保護下,開始了逃亡之路。
同時,美國電腦系統病毒入侵,人類束手無策之下准備啟用「天網」,一旦「天網」接管美國軍方防禦系統,人類將首當其沖的被消滅。
(6)看電影好萊塢終結者擴展閱讀:
影片為科幻片經典之作。影片的動作戲、置景、情節節奏等俱佳,將卡梅龍和阿諾的事業推向新的台階。阿諾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台真正的機器人,臉上沒有任何的表情,讓人感覺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阻止他。
《終結者》以快節奏和緊湊的情節成為一部長盛不衰的賣座片。片中的特技鏡頭反映了影片的未來色彩,予人印象深刻,與眾不同的手法在科幻片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具有強大的競爭力。
⑺ 《終結者》謝幕,35年的不朽華章更是絕美的藝術經典,你怎麼看
期待已久的經典科幻電影IP終結者系列告一段落!這部電影不僅由著名科幻電影大師詹姆斯·卡梅隆製作,還由強大的導演蒂姆·米勒(代表作《死水》(Deadpool))執導。硬漢阿諾德·施瓦辛格將與原「莎拉·寇娜」琳達·漢密爾頓攜手重金回歸!除了擁有黃金陣容,劇情是《終結者2:審判日》的直接延續。
從故事情節來看,《終結者2》和《終結者1》一模一樣,主線依然是避開終結者的追擊。不同的是,救助者從未來的人類戰士變成了忠於人類的終結者T-800,被獵殺的目標從母親變成了兒子。
敘事上,續集和上一部差不多。影片前半部分,T-1000、T-800、約翰和莎拉四個角色線平行展開,刻意隱藏一些信息,以懸念推動這一部分的發展。然後通過正反兩方面的沖突將四條劇情線融合,同時將影片的主旋律從懸疑轉向直接暴力沖突。
結構也是第一部分描述的四幕結構,結尾設置雙假結尾也是一樣。如果是這樣的話,如上所述,那麼這部片子應該無非是舊瓶裝新酒。
然而這部在美國票房收入2億美元,獲得4項奧斯卡獎的電影,至今被影迷視為經典。
作為時間間隔7年的續集,首要任務是喚起觀眾對看電影的美好回憶,將之前作品的好口碑和記憶移植到續集中。那麼,「重復」就不可避免了。
影片重復了之前作品的故事、敘事結構、演員和明星,甚至很多細節和台詞。想像一下,多年以後,當觀眾再次看到暗示個人記憶和熟悉感的畫面時,留在心裡的美好感覺又會重現。
而當有了這樣一個連貫的情感基礎,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先成功了一半。從這個意義上說,有時候電影其實是賣給它的觀眾的,因為有些觀眾就是想再看一遍「一樣」的電影。其實新上映的《終結者:黑暗命運》帶來的撕裂感是不一樣的。
但作為一部全新的續集,需要讓觀眾熟悉起來,充滿新意,其中必然有一些「變奏」。
終結者2比前一部長了將近50分鍾,但結構還是四幕。這使得每個場景高潮之間的間隔增加,高潮之前的鋪墊期變長。這樣,節奏的放緩和高潮之間的間隙,讓卡梅隆在主情節之外增加了更多的情節空間,有了更豐富的情感和思想內涵。
在《終結者2》中,終結者的角色增加到兩個。一個是T-1000,完全是《終結者1》中機器殺手的翻版,殘忍,殘忍,肆無忌憚。只是這T-1000更高級,形象更恐怖。可隨意改變的液態金屬設計,給觀眾帶來新的視覺沖擊和奇觀享受。
另一個終結者,施瓦辛格飾演的T-800,被盜賊賦予了一些人性。它在與小約翰的接觸中逐漸開始了解人類,與小約翰建立感情,甚至扮演父親母親的角色。不時閃現人性中的善與美,使其顯得溫暖可靠,有著極大的親和力。
終結者形象的改變也導致了電影氛圍基調的改變。與第一集從頭到尾的冷清陰郁不同,比如約翰教T-800微笑找車鑰匙,以及後來被粉絲廣泛閱讀的台詞「Hasta la vista,寶貝」,讓影片變得有趣、輕松、略帶溫馨。
這也說明卡梅隆作為導演和編劇,在人物塑造、大眾文化創造、商業電影把握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第一集莎拉形象的變化不僅完成了前一個故事的銜接,也使電影從她的角度引發了許多思考,升華了主題。
比如莎拉夢中不斷閃現的末日景象,不禁讓人反思:人類能否避免自身的愚蠢和貪婪所帶來的毀滅性災難?科技的飛速發展對人類是福是禍?當她武裝到牙齒,變成「終結者」去刺殺開發天網的程序員,卻不忍心去做的時候,也引發了人們對於人是否有權用所謂正義的借口來決定他人生死的思考。這些主題在以前的作品中顯然是沒有的。
當然,以藝術電影的標准來看,這樣的思考顯然還不夠深刻,但對於一部強調視聽效果的科幻動作片來說,這樣的思想主題和人物塑造恰到好處。
小約翰,一個帥氣叛逆的少年,在情感層面上也為影片增添了不少色彩。他與T-800的復雜友誼,他與莎拉母子的團結,他與即將自毀的T-800的最後告別,讓這部科幻動作片在熾熱的刺激之外,更顯溫暖與溫柔。
正是這些支線劇情產生的「變異」,讓《終結者2》跳出了之前的作品,成為了一部優秀的續集。
其實這種「重復變異」的續作策略是卡梅隆的特長,這也體現在他的另一部電影《異形2》中。
《異形》以渲染幽閉恐怖感著稱,表現了一種面對浩瀚宇宙的無奈,整部影片充滿了一種空靈而恐怖的氣氛。
卡梅隆的電影續集明智地避免了重復原電影的風格,而是將人類和外星人的戰場從一艘宇宙飛船轉移到了一個巨大的太空基地,以一部動作片的風格擴展了太空戰斗的奇觀,重新詮釋了發生在太空中的恐怖故事。
整部電影洋溢著英雄氣概。這種風格的轉變讓《異形2》超越了之前的票房。
《終結者》系列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在視覺表現和動作場景設計上也值得稱道。在視覺表現方面,《終結者1》最成功的便利就是塑造了《終結者》殘酷恐怖的屏幕形象。
施瓦辛格飾演的終結者,散發出一種讓人毛骨悚然的恐懼。他開車進警局前的那句:「我會回來的」是點睛之筆,成為整部電影中最經典的台詞(這句台詞在《終結者2》中再次出現)。
在《終結者2》中,T-1000取代了上一部電影中施瓦辛格扮演的終結者形象。在數字技術的包裝下,T-1000的不確定形象讓觀眾恐慌。
在動作場面的處理上,《終結者I》中的三個追車場面各有特點:第一段是警車追車,伴隨著槍戰,結局是一面撞牆;第二段摩托車追皮卡,雷管與沖鋒槍交火,以雙方側翻結束;第三段是油輪追人,結尾是油輪爆炸。三場追車場面逐漸升溫,最後氣氛被一場大膽的油罐車爆炸推向高潮。
這種大場面、大勇氣、大沖擊力的硬核動作風格,在導演卡梅隆之後的電影中得以保持和進一步加強。
《決賽1I》中的動作場景是之前作品的升級和增強版。除了畸形金屬人的驚艷「表演」之外,《終結者2》還安排了各種刺激的場景,比如小摩托、大摩托、重型卡車之間的追逐槍戰,直升機與警車的立體對抗,大規模的槍戰和爆炸。
同時這些場景合理搭配穿插,既滿足了觀眾的感官需求,又成功避免了堆砌和重復。
由此可見,《終結者》系列的成功無疑有很多原因。均衡的結構,深刻的主題,生動的人物,驚心動魄的場景,精準的節奏控制,華麗的特效,都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
可見一部優秀的商業片,一部成功的電影系列,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膚淺。這也是《終結者》系列作為商業片能成為經典的原因
最近上映的《終結者:黑暗命運》(終結者6),作為這部歷時35年的經典之作的最後一章,作為施瓦辛格的T-800和莎拉·寇娜的《終結者》的最後一次聚會,再次在卡梅隆的監督下再現了《終結者1/2》的故事技巧和變異藝術。
我在這里唯一能展示的是,它仍然是一個四幕的敘事結構,它仍然具有豐富的情感內涵,它仍然是緊張和激動人心的。《終結者》中完美體現的所有元素都會一一呈現給觀眾。
但是,這次離別之後,T-800就不回來了。。。
(本文僅紀念終結者35周年,向詹姆斯·卡梅隆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