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一次進美國電影院看電影
我在美國居住也有一年半了,倒也並非沒有看過電影。之前都是在公立圖書館的電影廳里看的免費電影,純粹是抱著練習聽力的目的去看的,對影片沒有自主的選擇。當然,,公立圖書館播放的都是藝術水準相當有保障的好電影,是經過精心選擇的。
也有好幾次想過去電影院看電影,但總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最終沒有成行。
昨天,國內的好友跟我推薦《尋夢環游記》,說正在國內各大影院熱播,非常感人,值得一看。
於是,我也很想去看。恰好今天有時間。
上谷歌地圖搜了一個離家最近的影院的地址。然後,導航著就開車過去了。
不管什麼事情,沒有經歷過,總是多少有點忐忑。這種忐忑來自於對環境和規則的陌生感。這終究是我第一次進美國的電影院看電影。沒想到還真跟國內影院很不一樣!
購票倒很順利,有我要看的電影場次和座位。
買好票,沒等我問,賣票的姑娘就告訴我怎麼找影廳,很是貼心。
姑娘說的是,上樓梯,然後右拐。我還在樓梯上時,已經有小哥過來問我是幾號廳。他在前面引路,把我帶到了5號廳的座位上。嗯,他們沒有像國內影院那樣設一個檢票台。
坐下來才發現美國的這個電影院跟國內影廳大不一樣啊!!
椅子是非常大的皮沙發,然而,這個倒也不值得特別的訝異。讓我訝異的是,沙發和沙發之間是像桌子一樣的茶幾!茶幾上還有面巾紙、沙司、鹽和胡椒粉等調料。每張沙發前方還有一個可以折疊的小桌板。
啊!我腦子的第一個反應是,我進的難道是餐廳?
可我剛剛從小橙都川菜館出來,我無意就餐啊!我只是來看電影的。
這個發現讓我有點尷尬。我環顧四周,發現人們都在吃東西。
很快,引坐的小哥給了我一本菜譜。
看來是非吃不可了。想想也是,那麼大的一個影廳,只有幾個沙發,如果我不吃東西有違他們這種影院的設計初衷啊。他們總是要賺錢的嘛。
然而我實在不想吃,因為我翻了下菜單,只有漢堡、薯條、披薩等,都是我最不愛吃的食物。
我又不好意思問他們是否可以不吃。於是,在小哥問我需要什麼的時候,我點了一杯卡布基諾,權當有所消費,意思一下。
小哥似乎有點失望。他報了價格,我付了錢。
他走了,我又想起來,我連小費都沒有給他!
然而,這樣的帶就餐的電影院是否需要付小費呢?我也不知道。
之前也聽朋友說過,美國有些影院是帶餐廳的。那位朋友還曾經請我們在iPic Theaters吃過簡餐。但是那是在放映廳外面吃的。
我從來沒有想到美國的放映廳裡面也是餐廳!然而從電影院的名稱上是看不出這一點的。電影院叫 Roadhouse Cinemas。
再然後,電影開始後,我發現我的鄰座是躺著的! !完全平躺的那種。這也讓我覺得有幾分新鮮。
於是,我也在黑暗中摸索,終於在左側扶手下摸到了按鈕。一按,也被放倒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美國的電影院都是這樣的,畢竟這是我第一次進美國電影院看電影。有點劉姥姥進大觀園。
㈡ 周末在家用投影看電影時,搭配什麼飲料比較有感覺
周末在家用投影看電影時,喜歡吃點個外賣比如炸雞套餐什麼的,搭配小懶泡泡水比較有感覺。但套餐裡面搭配可樂會比較胖,而且也不劃算,後來我就自己囤了一些小懶泡泡水,強烈推薦這款,特別是特調味道的,清清爽爽,帶有仙人掌和檸檬的香氣,這種味道我第一次喝就愛上了,特別解膩,搭配起炸雞來一級棒!
㈢ 看電影為什麼吃爆米花
看電影吃爆米花是一種純正的美式習俗,所以這里回答的實際上是為什麼美國人看電影要吃爆米花。這種習俗和看電影行為的結合,有一定歷史原因。
吃爆米花一直是美國人休閑娛樂時的主要零食,至少從20世紀初開始,看體育比賽、雜耍節目、去游樂場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吃爆米花。但在最開始,它並沒有和看電影緊密聯系在一起。1905年鎳幣劇院興起,使得看電影成為一種空前流行的娛樂活動,同時使各種真人綜藝雜耍邊緣化。在這個時候,賣爆米花還只是鎳幣劇院周邊的一些攤販自發行為。
1910年代中期開始,豪華電影宮(movie palace)取代鎳幣劇院,成為電影消費的主流場所。當時電影從業人員的心理是盡可能提升電影的地位,使之高尚化、上流化,從而和底層民眾的娛樂形式區別開來。最高檔電影宮的目標是要媲美歐洲的歌劇院,誰會在看歌劇的時候吃爆米花這種平民食品呢?所以電影宮的老闆都反對爆米花及各種零食。此外至少還有兩點原因:一、零食利潤不足觀;二、會污染影廳環境,清潔困難,鎳幣劇院中的滿地垃圾讓人心有餘悸。
即便是這樣,大多數電影觀眾並不覺得看電影吃零食是很丟人的事情,絕大多數電影院門口都有賣零食的攤販,很多觀眾會買好帶進去。
爆米花及零食正式引入電影院是30年代後的事情。主要原因是經濟方面的,大蕭條期間電影院經營困難,開源增收的壓力很大。所以一些非從屬於五大片廠(派拉蒙、米高梅、華納兄弟、福斯、雷電華)的獨立影院開始賣些簡單的糖果。它們嘗到了甜頭,於是這種做法迅速推廣開來。30年代幾乎每家電影院都有了自己的小賣部。
糖果之後是爆米花。30年代後期,爆米花售賣裝置成為電影院的標配。當然為什麼是爆米花,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理解,爆米花製作簡單,它的香味對等待的顧客是很大的誘惑,而且價格便宜,它是大蕭條時期美國人消費量沒有下降的少數食品之一。另外,爆米花製作技術改進,不再像以前那樣會發出讓人難以忍受的臭味。
爆米花攻佔電影院,其實我們也可以說這是電影上流化路線的一次失敗。
爆米花進入電影院之後,它的年產量暴增20倍。它的熱銷甚至帶動了玉米種植面積的大幅增加。
二戰期間,食糖管制,爆米花更加成為看電影時唯一的零食選擇。40年代中期,美國爆米花產業和好萊塢電影一起達到史無前例的最高峰。
不過,外界對爆米花進入電影院並非沒有批評的聲音,40年代的報紙上,常常出現批評看電影吃零食等不良習慣的文章,還有人出台「觀影禮節」之類的指南,勸說觀眾放棄吃爆米花。
順便一提,二戰結束後,食糖管制解除,可樂等軟飲料才開始進入電影院。
爆米花等零食銷售對電影觀看習慣也有不少影響。例如在二戰結束後的幾年,即使不太長的電影也有中場休息,原因不過是給電影院提供二次販賣零食的機會。
50年代後汽車影院興起,觀眾在自己車上吃起來更加自由,影院的周圍出現小型餐吧,賣的就不僅是爆米花和可樂了,還包括熱狗、冰激凌、奶昔、三明治、咖啡、漢堡、薯條、披薩……60年代之後,零食經營越來越系統化和專業化,已經無可置疑地成為電影院利潤來源的一根支柱。
㈣ 看電影帶什麼零食好
爆米花、可樂和電影是絕配。
但是我一般不會買爆米花,因為也不愛吃那個東西,薯片什麼的倒是不錯,不過有聲音。我還是傾向於披薩、漢堡薯條、牛肉乾之類的食品,偶爾也會買些水果,香蕉橘子一類的,最好是好剝皮,皮直接扔袋子里,也不會弄的身上手上都是果汁。
㈤ 去電影院看電影,帶什麼吃的去最好
正常情況下是買爆米花和可樂 但是電影院的特別貴而且不劃算
個人建議 : 可以帶一些你喜歡的小零食(我經常這么干) 既可以省錢又可以吃到多種喜歡的東西,感覺超幸福~~~
我通常是去街飲買綠茶或者別的飲品,喜好根據你自個來定 然後再買周記黑鴨的鴨脖鴨肝鴨胗來啃 或者是去小賣部 超市 購買各種小零食
以上皆是個人觀點 滿意望採納謝謝~~~~~~~~~
㈥ 美團新用戶1元可以看電影
可以的,這是美團推出的活動,1塊錢看電影,1塊錢吃飯,1塊錢吃漢堡
只要是新手機號,下載客戶端
購買就可以~~
第二次就不行了~
㈦ 周星馳在快餐店說了一大堆廣告語然後免費得了個漢堡包的電影是哪部
服了LZ,你記錯了。。。
你說的是劉德華,元華演的《摩登如來神掌》中的情節。。。
劉德華做「大俠漢堡包」廣告,只要說對廣告詞就可以免費拿漢堡包,元華看到了就去拿。。。
廣告詞是「大俠愛吃漢堡包,純正牛肉吃的飽。香港市民添口福,吃過就是乖寶寶」。。。
下面是該片段截圖,希望滿意我的回答。。。
㈧ 去影院看電影為什麼都要吃爆米花
它沒有殼,可以減少清潔成本,也便於觀眾在黑暗中操作。其次,吃起來聲音不會特別大。以前中國人喜歡嗑瓜子和吃花生,是由於傳統的娛樂項目以唱戲,相聲,評書為主,需要觀眾起鬨熱鬧,嗑瓜子的聲音有助氣氛營造。看電影不需要和大銀幕里互動,觀眾存在感被削弱,如果有人一邊嗑瓜子一邊看電影,就算工作人員沒意見,也會被其他觀眾的白眼和口水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