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父與女電影簡介 父與女電影簡介是怎樣的
1、故事講述了一對生活在紐約的父女之間的親情故事。克勞將扮演一個著名的小說家,他同時也是一位鰥夫父親,他一面要與精神疾病搏鬥,一面還要撫養自己的五歲小女兒凱蒂。這個故事會在上世紀80年代和凱蒂生活著的現代曼哈頓社會交叉敘事,而影片也將重現凱蒂試圖去遺忘的童年陰影。
2、導演加布里爾·穆奇諾稱本片是「一部依靠表演驅動的電影」,他表示找不到比克勞更適合去演繹這種父女感情戲的演員,同時,穆奇諾也對這部影片信心十足,「它令人心碎的同時也令人振奮,對我來說,它就像是會令人回憶起70年代《克萊默夫婦》《飛越瘋人院》那樣經典電影的一部影片。」
Ⅱ 求一部電影的影評和《父與女》的影評。
《父與女》,一部感人至深的短片。
他說講述的到底是什麼?情感,我想是這樣的。女主人共用她的一生去等候她的父 親,很遺憾,終其一生也沒有等到父親的回來。可很幸運的是,她和父親一直都沒有離開過。每當她在樹下等候的時候其實他的父親一直都知道的,他的父親就在水中靜靜的躺著,守望這他的女兒。其實隨著女孩的慢慢長大,她已經想到父親可能不會再回來了,但她依舊在等。那她到底在等什麼?情感,情感的回歸,七歲、十七歲、二十七歲、三十七歲、四十七歲、五十七歲、六十七歲、七十七歲、八十七歲. . . . . . 不管她多大、多老,她都知道父親航行還沒有回來,她都要等!因為她知道她的爸爸去了很遠的地方航行,一個人!爸爸會想到女兒在岸邊等他回去,所以自己一定要回去,要回去見他的女兒!
文藝片之所以吸引人,在於她在講述人性!畫面將人引向感情,感情將人引向思想。短片的結尾是傳統的經典回溯,故事本身和手法並沒有什麼出新的地方,可《父與女》極其聰明的抓住人的情感面。
《父與女》所講述的情感並不僅僅是父女之情,而是人終其一生對情感的渴望與執著,片中過度佔了大部分,而卻形象的勾勒出了人生對感情的追求!影片最成功的不是開頭與結尾的安排,而是整個故事情節的安排。
娓娓道來的風格,延綿的音樂,含情脈脈的表達延續在短短八分鍾里,卻產生了一股強大的情感沖擊波,這才是電影最寶貴的。不管用什麼手法、用哪種類型的影像、用什麼風格的音樂,最終的成功與否就是要看是否讓觀眾感受到真摯的情感,引起內心的共鳴,直達思想深處。
很多影片都做到了,並被奉為經典,而《父與女》只用了八分鍾!
Ⅲ 8分鍾催淚短片《父與女》:親情,是一生的執著與守候
動畫短片《父與女》是由荷蘭動畫導演邁克爾·度德威特2000年執導的一部動畫短片,獲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圖 | 豆瓣
這部經典短片只有短短8分鍾,全片零台詞,沒有任何旁白和話語,只有風琴與鋼琴為配樂,單純與朴實給人更強烈的感染,無數人看完後哭成淚人。朴實的表現出生與死的界限,以及父女之間的濃濃的親情。
導演賦予了角色深厚的感情,向我們訴說了一個非常感人的關於愛和生命的故事。故事中包含各種隱喻,小船代表著離開人世的載具,一望無際的海代表著思念。
可以注意到,片中的人都是騎著單車,導演給了車輪很多次特寫,車輪象徵著生命,車輪轉動,生命流逝,父親扔掉單車去往遠方,象徵著生命的終結。
圖 | 豆瓣
01親情,是一生的執著與守候
短片中9個場景,女兒9次守望,道出她一生的愛,展現了她終其一生對父親的等待與守望,對情感的執著與追求。女兒內心的堅守,是念念不忘的那次離別。
故事的開頭,父親和女兒各自騎著單車,穿過一片樹林,爬上山坡,到達海邊。父親放下單車,女兒也跟著停留。父親蹲下跟女兒告別,隨後走向海中小船,可能是放心不下女兒,也可能是知道他將永遠離開,父親突然回頭,一把抱起女兒轉了一圈,隨後劃船離開,消失在女兒的視線里,意味生命的終結。
這時候的女兒,還不能理解父親的離開即是永遠。父親離開後,女兒站在海邊守望,直到太陽下山,父親依然沒有歸來,她才獨自騎車回家。這個場景為整個短片做了深深的鋪墊,後面所有的場景都是圍繞這個畫面展開,即等待與守望。
圖 | 《父與女》
短片第二部分,女兒已經長大一點點,騎到上坡那個位置時不像當初有父親陪伴時那樣輕松,這個情節向我們揭示了, 失去了父親的幫助和保護,生活變得異常艱辛,但她(我們)依然要勇往直前。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父親,小時候背重物,父親總是一把攬過,從不讓我動手。後來,自己遠行,沒有父親的呵護,才發現當初的父親為我們承擔了太多。
圖 | 豆瓣
女兒長大成少女,和同學們一起騎車路過那段路,卻比同學們更吃力,意味著她要經歷更多的艱辛和困難。再次到達那個海邊,女兒再一次望向遠方,對父親深切的思念。
女兒已經長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有了心愛的男朋友,坐在男友的單車後座,看起來是那麼平靜,她的內心多了一分安定。到達那個地方時,她沒有下車,只是回頭看了一下。 這個細節感人至深,我們很多時候何嘗不是如此,對於已經失去的東西,有著深深的無力感,除瞭望向那個地方,留下心中的嘆息,竟然毫無辦法。
這個時候,女兒也許很想跟父親分享自己的喜悅,找到了一生所愛,只可惜父親早已不在,只能朝著父親離開的地方看看。
圖 | 《父與女》
直到有一天,女兒已結婚生子,帶著丈夫和孩子一起來到這個海邊。孩子在海邊單純著一直在玩耍嬉戲,如同當年單純的她。女兒依舊站在當初和父親分別的地方,向父親離開的地方眺望,畫面雖然簡單,感情卻很沉重。
女兒已到中年,騎車過程中開始搖晃,重心不穩,表示她已經開始老去,但她依然堅持守望這個地方,等待父親的歸來。無論我們多大,在父母的眼中,永遠是小孩。
圖 | 《父與女》
女兒最後一次守望父親已變為佝僂老人,這時的她已然騎不動單車,只能推車前行。到達海邊時,單車一次又一次倒下,女兒一次又一次扶起,最後還是倒下,女兒沒有再扶起。這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和對現實的妥協,她似乎在說,算了吧。
短短八分鍾,演完了女孩的一生;短短八分鍾,詮釋了陪伴、離別、希望和重聚;短短八分鍾,展現了父女之間濃濃的親情,正是這份親情,讓她執著的守候與等待。 再回頭看短片的開頭,父親即將離開時,又調頭把女兒抱起轉了一圈,這個畫面是如此的溫馨令人感動。 只有全心全意的愛,才會有如此的深情,這也是女孩願意一生都等待父親的原因。
圖 | 豆瓣
02親情,給予我們跨越一切阻礙的力量
短片里,女兒每一次都會騎著單車爬上那個山坡,到達與父親分離的地方。山坡意味著阻礙,意味著困難,但親情可以跨越這些阻礙,克服眼前的種種困難,到達心中的彼岸。
有三個場景,更是強調了這一點。其中一個畫面是,女兒騎著單車往前走,突然颳起了大風,吹落了樹葉,吹歪了大樹,吹亂了小草。女兒騎到上坡位置時已然是逆行狀態,但女兒沒有退縮,使盡全力往前沖。
圖 | 《父與女》
另一個場景是下雨天,女兒騎著單車再次來到這個地方,眺望父親當年離去的海面。我深深理解了什麼叫做風雨無阻,而短片中的風雨何嘗又不代表著阻礙和艱辛。
短片里有一個特別的細節,女孩騎著單車,在黑夜裡向前,製作者還特意給月亮、黑夜和車輪做了特寫,這樣的畫面勾起我們內心最脆弱、最柔軟的地方, 我們總是在黑夜裡,愈加思念所愛之人,黑夜裡的孤獨感也愈加強烈。
圖 | 豆瓣
黑夜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阻礙,是女兒心中的阻礙,代表著孤獨或者是不解或者是困惑,最後還是親情給予她力量,讓她在黑夜裡前行,不怕黑不怕苦不怕寂寞與孤獨。這個畫面也是全片不可缺少的地方,失了這段,便襯托不出女兒心中的孤獨與渴望。
03親情體現的愛,是一種永恆的輪回,是永遠的傳承,是永恆的愛
短片中有兩處明顯的對比,一是女兒在狂風中騎行那一段,在路途中遇到一個年老的婦人,二是女兒年老時,路途中遇到一個小女孩,這似乎在向我們訴說,人在變,事在變,物在變,唯一不變的只有感情,只有愛。
短片的最後,導演採用了超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年邁的女兒依偎在小船中,彷彿時光倒流,回到最初和父親一起的時光,或許是夢境,亦或是虛幻,女兒變回兒時模樣,美好的願望變成了現實,女兒和朝思暮想的父親終於重逢。
這個畫面和最初的父女擁抱相呼應,也是最觸動人們內心的地方。所有的等待,所有的守候都是為了這一刻的重聚,一切都是值得的。
圖 | 豆瓣
終有一天,我也會到了你這樣的年紀,
那些匍匐在你臉上的皺紋,會蔓延到我的臉上。
而終有一天,時光的車輪,也帶著我去,與你一樣的終點,
穿過那片生命的高草,
我可以再次躺入你的臂彎,
仰頭看到的,是你的溺愛。
女兒穿過死亡之河,發現父親一直在等她。 歲月以寬廣的胸懷包容了這份永恆的愛。 就像《父子情》里最後出現的一行文字:爸爸,我們還會再見。短短幾個字,道出了父子之間深深的情意。 席勒說:父子之情在心,而不在於血肉關系。 父女之間又何嘗不是呢?只要心裡一直有這份愛,親情就會一直存在。
這份愛將是一個輪回,不斷的保存著,不斷的傳承著,那是可以跨越一切阻礙的情感。印度里有一句諺語說得好,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親情)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
這最初的愛,如光,照亮我們的一生;這最後的光,如愛,溫暖我們的一生。
Ⅳ 為什麼很多人會推薦《父與女》這部影片
短片內容只有9分鍾,表達的主題卻非常豐富,關於親情、失去、等待、成長、渴望、生命、時間等,人一生要經歷的階段彷彿都被囊括在短短的幾分鍾內。《父與女》中無論是圖畫書還是短片,每一幅畫都很有意境,水墨.風繪畫,簡練的線條,還有大量的留白,光影的使用都給人以一種美學上的享受。
1)我們先來看看《父與女》的主要內容介紹:秋日溫暖的傍晚,父親帶著女兒一起騎單車,他們穿過林間小路,騎過草地,騎上高坡,來到平靜的湖邊。父親抱了抱女兒,而後登.上小船。從此再也沒回來。,從那以後女兒每天都來湖邊等候,她一個人騎著單車來來返返,風雨無阻。已然老去的她日日來到湖邊,直到湖水乾涸,化為荒灘。她來到沉睡在湖底的小船邊,躺在小船里,就像躺在父親暖暖的臂彎里.....
Ⅳ 請從專業的角度解讀電影《父與女》有何魅力
《父與女》這部電影的話,揭露的深層次的東西很多,女兒與父親之間會出現的一些問題和家庭關系問題。
Ⅵ 奧斯卡動畫電影《父與女》彰顯了怎樣的父愛情節
在奧斯卡動畫電影《父與女》裡面彰顯在父親有限的生命里蘊含著無限的父愛情結,這個短電影僅僅只有8分鍾。但是在短短的時間里卻細致刻畫了父親對女兒深沉的情感和依戀,同時也引起不少觀眾觀眾朋友對自己的父親的愛。
在生活當中,父親的對女兒的愛是沉默的,愛在自己的心裡平時都不流露出來的,所以在影視劇里很少有導演可以以單粹的父愛為電影的內容拍出引起觀眾共鳴的好作品。但是在荷蘭有一位導演邁克爾·度德威卻用一部無聲的電影十分完美的彰顯父愛的情節,這部電影也是他一生之中顛覆之作。在短電影裡面是著名經典的作品,曾經還獲得了第7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這部電影的名字就叫《父與女》。
導演想在里影片的終極意義也正在於此,在生活當中我們每個人應善待父親對我們的愛。父親的愛幻化成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探尋人生的力量,同也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人。
Ⅶ 《父與女》觀後感
《父與女》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父與女》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父與女》這部影片沒有一句對白也沒有旁白,只有時而響起的悠揚舒緩有節奏明確的音樂。女孩不停地騎車,跨越過各種年齡段,這些都暗暗地體現——人生對感情的追求。
影片很簡單。女孩的生活也不過是幾個常規的動作,一樣騎車,一樣等待,該省略的,早就省略。悠揚的口琴聲,給觀者陷入沉思,不禁眼眶濕紅。滴水能穿石,女孩的等待成為時間的考驗,從豆蔻到及笄,又從及笄到弱冠,終日躺在甲板上。
畫質很復雜,本片採用柔和的手法。黑白的鏡頭,讓人產生這簡直是「沙畫」。雖粗糙,然而又細膩。幾個常規動作,也漸漸暗淡。在時間的流里堅強的後盾也變松軟,逐漸消散,以至於虛空。父親的船,老舊、破爛,從事幾十年的他,難道不敬業嗎?
影片雖短,只有短短的十分鍾。但他也能體現那些錯綜復雜的哲理。小草破土生長,就這一個事物,也能帶給人們無窮的想像。
本片敘事的結構很奇妙,事的連接總有豐滿的縫隙。畫面擷取,無形的也變有形,死亡,人生,輪回,生活,還有愛,都是熱衷探討表現的問題,沒什麼大不同。
《父與女》是一篇小電影,但它每個鏡頭都蘊藏著哲理,這也就是「小電影」的特色吧!
在的仍存,去的,那時也將還來,匆匆車輪,啟相見相擁之日……
《父與女》中綿長的琴聲無言中入耳,當臨入其動畫所敘,便驚見所蘊蓋的,太多,觸及一悲。
動畫里女孩騎車,從田中小路,到山坡,再穿湖間之路,到達小林。從頭到尾,女孩的各個生命節點,都看到騎車的她遇見了一個陌生的路人。路人不斷變化,年齡不斷減小,而漸老的女孩與他們一一遇到,且後是會路過。兩輛自行車,相向或擦肩,毫無交涉,又像早已看見——女孩幼時在大風中,遇過一個艱難騎車的年邁老婦;而女孩老矣,又碰見一個小女孩飛速與她擦過。或許,這是女孩生命時期的相遇,兩者沒有注意,沒有相認,於此別過。
實際上,女孩在等候中的前半生相遇後半生,在後半生相遇前半生。
作家劉亮程在《虛土》里,主人公在夜晚中打開一扇門,他看見一個老人與老婦,他發現老人就是他的老年,老年的他蘇醒過來,平靜地看著他,每個晚上,老人都會醒來,而他便跑走。
在他人身上,我們會多少遇見某個自己。我們不知,他們也不曉。在滄海桑田中就成為了他們,不與往昔相見,亦是無覺。
更多時,用張紙尋回憶,就如同一葉落知秋。
這一生路過形形色色的人,路過,各異的自己。
女孩騎車,在等候父親,在第一次遇見老婦,她是否就已經窺見那仍在等候的晚年。
路過者,是哪一個自己。
自行車悄然踏過,靜謐中,過去擦肩現在……
沒有表示,但相知。
今天看了第7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父與女》,全片沒有一句台詞,一句旁白,一句話語。影片首先在輕松的風琴音樂聲中展開,父親和年幼的女兒一起,騎著自行車去海堤,父親乘著小船離去,女兒眺望父親遠去……
父親離開後,女兒便開始期盼父親的歸來,每天騎著自行車去海邊看父親回來沒有,漸漸地,女兒開始長大,頭發長長,也多了朋友,接著談了戀愛,有了自己的生活,甚至有了孩子,但女兒總會騎車來到海邊,看一眼大海,看一看父親回來沒有……直到海面乾涸,甚至是生出了雜草,已經是白發蒼蒼的女兒再次來到海邊,她踏進那從未踏進只是期望的現在已經是雜草叢生的曾經的大海里,突然,她發現一艘沒在沙堆里的小船,像是父親曾經的船,她走過去,彷彿看見了父親,彷彿回到了小女孩,和父親擁抱在一起……
從開始的滿心歡喜,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有期望註定有失望,父親不會回來,這是不願接受的事實,於是少女固執地每次去等待。
期望的感覺很美好,而失望的感覺很痛苦,正是在這美好的期望和失望痛苦的交錯感情中,我們學會了成長,一步步地走來,才會有今天,身邊的人,身上的事。
《父與女》這部微電影,講述的是一位父親在女兒幼小的時候騎自行車去海邊,父親乘著小舟不辭而別,女兒非常想念父親每天都去海邊,她頂著春天的風雨。
夏天的烈日高照,秋天的秋風習習,冬天的風雪交加,她每天都去,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從高中到大學畢業從來沒有沒去過。
海水幹了,女兒去海邊看見了父親乘走的小舟,便去小舟邊找父親,在小舟里找到了父親,父與女倆人相遇她們熱淚盈眶。
這個短短的視頻講述了父親與女兒的親情不只這么簡單。
親情是多麼的偉大,有一次,媽媽生病了,我又要上學沒有辦法去看望媽媽,媽媽一個人在醫院里多麼的孤單,下午放學我去醫院看媽媽,媽媽看見我來了高興極了,我跑過去抱住媽媽,當我看見媽媽頭上的白發,我就知道媽媽老了。我們應該的陪陪我們的父母了。他們從小陪我們長大,現在我們也要陪他們老去。
我淚水一滴滴往下落,我看《父與女》這部微電影時。淚水也是不由自主地落下來。
這短短的視頻,告訴我們要好好的照顧自己的父母,因為很快他們就會離我們而去。
僅有幾分鍾的.動畫片,沒有一句話,只有音樂和一幅幅圖片。這個動畫片的名字叫做《父與女》。這讓我想起了列夫·托爾斯泰的一本書《父與子》。
動畫中只有一個鏡頭深深印在我的腦海當中,那就是哪個小女孩和父親一起騎車的鏡頭。動畫中的那條湖似乎就是一條死亡之河,每一個到那的人都死了。一開始的小女孩不懂得生命是生命,死是什麼,只知道父親走了,撐著船走了。她每次經過那,她都會停下來。一開始父親的那輛車還在,而後來也消失了。也許是象徵著父親在女兒的心中留下了什麼,揮之不去,但最後隨時間的消逝還是消逝了。
當女孩長大一點後,一次暴風雨中,她艱難的爬上哪個和父親一起去過的山。這象徵正著她在困難中,她想起了父親,她倔強的熬了過去,克服了這些困難。後來她開始戀愛,當她和男友騎車過去,她沒有停下來,這是唯一一次沒有停下來,但是晚上她還是來到了這。後來她結婚了,有了孩子。她和孩子們,丈夫一起到這,只有她沒有下去。這象徵著她的孩子和丈夫去世了。結局是當女孩老了,她來到這里,這里的湖也幹了,變成了草,她找到了父親撐走的那艘船,她坐在上面,睡著了。她遇見了父親,她跑過去,她也變回當她懂得死的含義時的樣子,和父親緊緊抱在一起。
動畫用圖片講述了時間的消逝,一個女孩的成長,用不同的圖片象徵不同的意義,給人以深刻的的印象。讓人感受到得手父親於女兒之間那割捨不掉的親情,讓人深思……
她躺在船的懷抱里,安靜地睡著了,等待到了她用盡一生時光等待的人。
幾十年前,她還是個孩子,騎車還需要爸爸看護的孩子。她的父親在海堤邊,乘著小船,在她眼前向地平線航行。在她記憶中,也只有父親走時的滿臉不舍。
她堅信父親定會回航,與她來場久別的重逢,所以不論刮風還是下雨,坡是有多難登,她都會回返樹木之間,佇立在那裡,好似一個燈塔,為迷途的父親照明。
河乾枯了,人都走了,樹也少了,她卻仍用那渾濁的眼去尋找海中的父親。
她找到了一條船,在草海中的船,她清楚,這是她父親的船,但她卻沒有哭泣,她也許早已知曉父親這悲慘的結局,她躺在了船的懷抱中,在父親懷里安然睡去。
她等待了她父親一生,盡管可能從成熟時,她已知道父親成為了虛渺、不可再有的奢望,但她懷著愛與童年的遺憾,追尋著那飄渺無跡的希望。
她從來沒放棄尋找,她從來沒有絕望,對父親仍是像離別時一樣熱愛。幾十年了,這永恆不變的愛,是她尋找的動機。
她也許有時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尋找什麼,但她找到小船的那一刻,她知道了,她這幾十年,等待的只是一個結果,一個答案,也許之後,她再也不會來這充滿回憶的土地了吧。
我想,她可能又會抱著這思念去世吧。
我想,她可能會在父親懷抱中將這個夢一直做下去吧。
《父與女》這部微電影,一開始了畫面上有一個女孩的父親載她來到海邊看海。
女孩看了看父親,父親看了看海,看了看女兒。他劃著船走了。雖然他的心裡是有十萬個不捨得,但是還是劃著船走了去遙遠的地方掙錢來養家。
就這樣,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女孩每一天都會來到海邊等著等著父親回來。
就這樣,時間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過去,轉眼間女兒高中畢了業。
就這樣,女孩一天天盼望,一天天失望,時間來去匆匆,在女孩面前閃過。
再後來,女孩也有了快樂的家庭,有了兩個可活潑可愛的孩子。但是,每一天女孩都會來,不管風吹雨打,總會來看父親。過了很久,女孩轉眼變成了老人,她還是老樣子,來到了老地方來看她的父親,茫茫的大海變成了稻田,但是父親沒有回來。
有一天,她來到海邊看父親回來了沒有,因為她太累了,後來她夢見她的爸爸乘船回來了,這一睡代表馬上就要跟父親見面了,後來她去世了。
這十多分鍾的影片,講的是女孩一生的盼望與失望,一直堅持的精神是非常感人的。
人活著,總是有些期待的。
第7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父與女》就出現了這句話的含義——開頭父親要走,至於為什麼要走,請大家自行腦補,小女孩依依不捨地望著父親,父親上船之前又回過頭,伸開雙臂要求抱她一下,這一抱,就是永恆。父親走了,小女孩在岸邊,待到再望不見船影,她才騎著與爸爸一同騎上來的自行車走了。
父親離開了,女孩開始前所未有地想著父親,每天期盼著,騎自行車到海邊看父親回來了沒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大風時,她挺著狂風往大海奔走,長發在風中飛舞;當她與朋友遊玩時,路過海邊,總是停下眺望;當她有了男朋友,總是與男朋友一同去海邊看。當她結婚生子後依舊如此,直到她老後,海也乾涸成陸地,生出雜草,才發現一艘沒在沙灘中的小船,像是父親曾經的船。她卧在船上,父親彷彿在船的另一邊,她飛奔而去,彷彿也變成曾經小女孩的模樣,永遠撲在父親的懷中……
然而現實之中,某讀者思考生活,得出結論:等待是最漫長、遙遠的,回到生活,越是對你好的人,你對他的付出越會視為理所當然。而越陌生的人對你有了一絲好,你反而十分感激。
期望美好,失望痛苦,在這之中,我們成長了,一步步走來,才有今天!
許多事物,需要我們去等待。
今天看了一部動畫短片《父與女》,全片沒有一句台詞,只是單純地用水墨畫來演繹。
影片隨著輕快的風琴音樂聲展開,父親和幼年的女兒騎自行車一起去了海堤,父親乘著小船離去,女兒目送父親遠去。父親離開後,女兒每天騎著自行車去海邊看父親有沒有回來。漸漸地,女兒長大了,有了朋友、另一半和孩子,但她總會騎自行車到海邊去瞧上一眼,直到河水乾涸,白發蒼蒼的她踏進了原本是大海的雜草叢生的地方,找到了當時父親乘坐的船。接著她躺進了裡面,進入了夢鄉。她夢到自己變成了小女孩,見到了父親,最終和父親擁抱在一起。
也許,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等待。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所說的等待,僅僅是幾個小時,幾分鍾,甚至幾秒,有時候還會為了這點時間而大吵大鬧。影片中的女兒卻是等待了一輩子,盡管她已經不抱希望,但她也願意等她最想等的那個人。
等待就是一種期盼,期盼會給予人堅定的力量,所以在等待的同時要懷有一種期盼,這樣你就可以保持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影片中的小女孩也是如此,她用一輩子去等一個人,她對父親是有多麼期盼呢?
世界上最殘忍的事,莫過於我想擁抱你,但是你卻已沒有可以擁抱的身體。
一個秋天,父親如往常般帶著女兒騎著自行車來到海岸,父親擁抱了女兒,不舍地乘船走了,女兒呆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卻沒想到,這一望就是一輩子。
女兒每天帶著期盼的心來到海岸,無論風霜雨雪,她總是如此,不知多久,父親曾經停在樹下的車不見了,小女孩長大了,但她仍在每次經過海岸時遠遠佇立,眺望遠方。當她老了,滄海桑田,她走進這片荒野,看到曾經父親的船,躺了進去,就像當初躺在父親的臂彎,她看到了自己的父親……
片子只有八分鍾,沒有復雜的特效,也沒有痛哭流涕的悲傷畫面,沒有台詞也沒有旁白,小女孩從開始的期望,到了最終卻成為了一種悼念,從固執到習慣,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
當我們習慣了某一些事物,我們就會變得隨意,甚至不在乎,然而當這些事物遠去時,我們才體會到了失望與悲傷,才會去珍惜它。但是,有一些事物的遠去,有時,卻是無法挽回的,比如,生命,當一個人長久陪伴著你,你會習以為常,但當這個人離去時,你卻會痛苦,卻無能為力。
生命轉瞬即逝,思念陪伴一生,我從小女孩身上懂得了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不讓我所擁有的成為我一生的等待。
《父與女》這片微電影,講述的是父親和女兒的故事。剛開始,父親帶著女兒來到一個海邊,跟他到了一個別之後就劃船遠去了。
從此,女兒就天天來這個海邊,想找父親,可是時總沒找到,可她沒有放棄,下雨找,刮風找,和夥伴路過也找,長大之後有孩子了,還在找。
最後,她看見了父親的小船,以為父親去世了,但是,父親突然從旁邊出現,然後他們相見了。
這部片很現實,有時候父母會因為工作原因,或者某些事離開我們,雖然我沒有經歷過那麼久,我等過幾小時幾天。但就這短短幾小時,我也能體會到文中女兒的苦!
就像有一次,外婆她生病了,但是那時我還在上學的日子,所以媽媽只能自己去看望外婆,爸爸一般到中午一點多才會回來,那個時候我早就去上學了,每天我都在家自己點外賣,晚上也是一模一樣,雖然外賣味道很好,但是我吃不到媽媽做的飯,感覺有點難受。而且也沒人陪我,十分的枯燥。那時我也不知道媽媽何時才會回來……
這個情節就如同文中女兒的心情一般!
由多位知名動畫人製作的短片《父與女》榮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在我看來,這部質量優良的短片得此榮譽當之無愧。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守望」的故事,在輕快的音樂中,父親和年幼的女兒一起騎著自行車去海堤,父親乘著小船遠去,女兒則在海堤上不安地來回踱步,眺望著父親遠去。從父親在視線里消失的第一刻起,女兒就開始期盼父親的歸來,每天騎著自行車到堤上等待父親。不論刮風還是下雨,她一直守望著不會再回來的父親,漸漸地,小女孩長大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白發蒼蒼的她來到海邊,在乾涸的海上生長出的草地中找到了父親的小船,她走過去,看見了父親,她的容貌隨著邁出的腳步而逐漸年輕,當她與父親相擁時,已經是個花季的少女了。
從父親離去開始,女孩便一直在父親離別的海邊守望,後來隨著時間的變遷,連海都已乾涸,不復存在了,她依然在等。這樣漫長的守望註定不會有一個好的結果,但當等待與守望成為我們的習慣,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等待與守望時,曾經期望的結果或許也就不重要了,女孩在臨死前的幻覺中與父親相擁,這是一個感人的結局。
讓我們心中常懷期待,做一個堅定的守望者,生命轉瞬即逝,而期望伴隨人的一生。
汪老師推薦我們看了一部微電影《父與女》。這是一部由荷蘭著名動畫導演邁克爾·度德威特於20xx年指導拍攝的電影。雖然它只有短短的八分鍾,但它讓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在看第一幕小女孩和爸爸去海邊郊遊時,我沒怎麼看懂,一直到小女孩的父親劃著船,漸漸消失在海平線上的那一刻,我才感到自己開始進入狀態。畢竟人生第一次看啞劇,連蒙帶猜的,能看出大致意思就不錯了。我抱著這樣輕松的心態,接著看下去。
那個小女孩一天一天地長大,但她一直堅持去海邊等她的父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花季少女到為人父母,她從沒間斷過。光陰如梭,日月似箭,從曾經一片汪洋大海到如今一片荒涼草地……
直到她也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她再一次來到這里,還是那架單車,一切都還是舊樣子。
她站在那兒眺望,彷彿看見了父親的蹤跡。
她向草叢中央狂奔,在那兒她看見了當年父親的小船。她爬上小船,側卧在小船上,深深地睡了過去。在夢里,她又見到了父親,她高興地撲向父親的懷里,她依舊是個少女。
有時,你認為再也見不到TA時,你會發現,原來他一直在這兒等著你。
看到後面,我竟不知不覺掉了幾滴眼淚。我想起了自己的父親,有爸爸的陪伴,我是幸福的!
;Ⅷ 父與女的介紹
《父與女》是由荷蘭動畫導演邁克爾·度德威特2000年執導的一部動畫短片,Jennifer Bangs參加演出,由英國cloudrunner電影公司與荷蘭cineTeFilmproctie電影公司聯合出品,Crest International Inc.發行 。
鏈接:https://pan..com/s/1eV5NkhuVvnMeAl5edYZY1w
該片主要講述父親帶著女兒一起騎單車,他們穿過林間小路,騎過草地,騎上高坡,來到平靜的湖邊,而父親在河岸揮別而去。思念父親的女兒,騎著單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來到河畔等待的故事 。
該片2001年獲得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第54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動畫短片獎 。
Ⅸ 《父與女》:影視景別藝術,詮釋父女親情,是超越生死的永恆
文/大書言
於2001年上映的英國、荷蘭、比利時合作的作品《父與女》,講述了就是這樣一個父女之間極致情感的故事。該影片榮獲最佳動畫短片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學院獎和安錫等多項大獎。
《父與女》的導演Michael Dudok de Wit(邁克爾·度德威特),沿襲了他一貫的創作風格,保留版畫黑白對比的形式感,採用常規的繪制手段來完成這部情感短片,他不但是一名動畫導演,更是一名漫畫家和插畫家。
《父與女》是一部感人溫情類動畫短片,短片講述了父親帶幼小的女兒騎自行車去海邊,父親獨自出海後再也沒有回來,女兒從年幼到老年一直風雨無阻地去海邊等待父親歸來的故事。
畫面唯美,故事溫馨動人,淡彩的畫面色調,構圖講究,融入了插畫風格,動畫片的鏡頭以一名觀望者的角度講述了一個女人濃縮的人生故事,全片沒有一句對白,沒有人物特寫和中近景,而是採用了景物特寫、遠景和全景鏡頭,給觀眾帶來一部溫馨而又哀傷的父女情深的動畫短片。
本篇文章以《父與女》的三個影視景別藝術:1.景物特寫,2.人物遠景,3.融合全景,分析父女親情超越了生和死的界限,是情感世界的永恆。
1.景物特寫,借景喻情,女兒對父親回歸的期盼和堅守
《父與女》短片中,導演對人物面部表情的攝影為零,而是以景物為特寫鏡頭,借景物烘托出女兒對父親的深厚感情。其中景物特寫的場景有:反復滾動的車輪、波濤洶涌的海面、隨風擺動的樹葉和草叢等。
①滾動的車輪,是情感的輪回,是女兒對父親回歸的期盼
短片中,導演對自行車的特寫景別有幾個,都是女兒去往海邊的經過。父親帶年幼女兒騎自行車去往海邊;父親離開後,年幼女兒獨自騎自行車艱難上坡;成人後,女兒與同伴一起騎自行車經過海邊;已為人婦的女兒,騎自行車劃過小水坑;老年的女兒推著自行車去往海邊。
這些以車輪滾動,鏡頭向上或向左移動的特寫攝法,都是女兒去往海邊盼望父親歸來的場景,表達了女兒對父親深深的思念和期盼。車輪的滾動象徵著周而復始的輪回,就像女兒騎著自行車去海邊看父親的每一個來回,更意象著女兒對父親深刻依戀的感情,是生生不息,永恆不滅。
②波濤的海水、擺動的樹葉和草叢,是女兒對父親回歸的堅守
導演除了給短片安排自行車特寫外,還巧妙構思了其他景物的特寫情境,波濤的海水、狂風搖擺的樹葉和草叢。這些特寫情境,在短片中很好地說明了,地點和時間的變化。
波濤的海水:短片的故事地點是那一片海,從片頭到片尾,一直都沒有變化,導演也是以那一片海和出海未歸的父親來延續故事的發展。狂風擺動的樹葉和草叢:短片中的景物遠景,比如空中的太陽,與後面擺動的樹葉和草叢,就是隨故事發展,在時間上也發生了春夏秋冬的變化,是歷經時光流逝,女兒對情感的執著。
滾動的車輪、波濤的海水、狂風中搖擺的樹葉和草叢,這些所有的景物特寫,都是導演精心的設計,是表達女兒對父親深厚的感情,亦是對父親回歸的期盼和堅守。
2.人物遠景,刻畫主要人物情感,貫穿其一生的歷程
《父與女》中的女兒,並沒有任何的特寫鏡頭,觀眾可以通過短片看到,導演對片中主要角色女兒的行為表現使用的一直都是遠景鏡頭,給觀眾一種觀望的視角,展現一個女兒的一生。從幼童到老嫗,終其一生她的成長和對父親的等待,是一個女兒對父親深厚情感的極致。
①稚齡幼童的孤獨等待,是對父親的依戀
《父與女》中,在父親離開後,女兒目送父親駛向大海遠處的船隻消失在盡頭,直到夕陽西下,才騎車離去。次日,幼小的女兒艱難地騎車上坡,往海邊而去,好似父親就在那裡等著她,可現實卻是父親並沒有回來。
這一段女兒騎車去海邊的場景,導演使用了遠景鏡頭,搭配相對濃烈的色彩,使得女兒弱小的背影在天色暗沉的黃昏下顯得更加孤獨無助,展現了一個幼童對父親的無限依戀。
②少年到成年的風雨前行,是女兒的信念和情感依託
在短片中,女兒的少年和成年時期,對於去海邊等待父親回歸的仍未消減。頂著秋天的狂風,艱難的騎車去往海邊;寒冷的冬天冒雨前行,環境的惡劣,也不能阻止她對父親回歸的嚮往。
這些遠景鏡頭,導演對人物、景物和時間的巧妙安排,發揮了其故事主人公的真切情感,充分表達了女兒對父親鍥而不舍的堅定信念,也是女兒的情感依託。
③垂暮老嫗的執著期盼,是對從小缺失父愛的渴望表現
短片描述了女兒從幼童到少年、青年再到垂暮老年,這部僅有八分鍾的動畫短片,濃縮了一個女人的一生。如果說年少時是對父親的依戀,是情感的依託,那麼年老女兒的執著期盼,就是對缺失已久的情感的渴望,是情感的歸屬,畢生所求。
從短片的那些遠景鏡頭中,老年的女兒推著自行車走在那條不知道重復了多少遍的路上,最後停在了海邊,年久的自行車三番倒地,就如年老的她,再也經不起時光的消磨。遠景鏡頭的固定攝法,讓觀眾可以看到其佝僂的身軀、失修的自行車還有逝去的青春。
導演對短片中的主要人物採用了排比式的線性敘事手法,從最初的幼年到最後的老年。這幾個排比敘事的劇情,反映了相同的一件事,就是父親離開後,女兒騎車去海邊,停在樹下眺望父親是否歸來,然後騎車離去。同樣的一件事,在創作者以特寫景物和遠景人物兩種景別攝法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和情境說明,更能突出主要人物的內心情感。
3.融合全景,客觀展現深刻父女情,烘托影片主題
在短片《父與女》中,導演並沒有給人物設計任何的特寫鏡頭,在表情和情感上的刻畫是缺乏的,他更傾向用景物的特寫、遠景和全景的鏡頭描述故事劇情,以此烘託人物的內心情感。而短片里的全景鏡頭里有景物的全景鏡頭,也有人與景的融合大全景鏡頭。
①景物全景鏡頭,女兒對父親的情感超越了時間的界限
從春雨到冬雪,這些景物全景鏡頭,在導演的精心安排下,使故事劇情起到了重要的時間推移和事件發展的作用。除此之外,四季的景物全景鏡頭,描述了女兒在每年的四季輪回中,重復地做著相同的一件事。為了這一件事,女兒堅持了一生,這是女兒對父親回歸的執著,亦是父女情感深厚的證明,這超越了時間的界限。
②人和景物的大全景鏡頭,融合故事幾要素,是突出短片主題的基石
短片中的人景融合大全景鏡頭有幾個,片頭的父女二人騎著自行車由遠及近。廣闊的天地,一大一小並列而來,畫面溫馨和諧,觀眾彷彿看到了父女倆一生相伴的場景。然而接下來卻是以父女分離展開全局故事,在父親離開後,女兒獨自站在海邊,眺望逐漸遠去的父親。從父女騎車去海邊到父親離開後女兒駐立眺望的大全景鏡頭中,觀眾可以感受到其中溫馨卻又悲涼的意境。
景物的全景鏡頭給觀眾展現了兩方面的時間性,一是故事事件的時間性,二是短片敘述本身的時間性,這是推動劇情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而人與物的大全景鏡頭更注重故事的意境,鏡頭中的無盡大海、海天一線的夕陽、岸邊的高大樹木還有那靠著大樹的自行車,以及大樹映襯下墨點般的小小孩童。全景鏡頭中的地點、時間、人物、事件疊加構述,溫情又哀傷,是故事後續發展的基石,也突出了事件的主題。
後語
《父與女》的創作者以漫畫線性式構圖,客觀的景別描述,規避了主觀的人物情感,讓觀眾更好地掌握了解讀作品的主動權,發揮了其作品的最大演繹空間。短片的展現,是創作者精心謀劃的一場情感真理,傳遞了父與女之間的深刻情感,是超越了時間和生死,是生命輪回中人物情感的永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