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演繹經典電影剪輯

演繹經典電影剪輯

發布時間:2023-06-13 04:07:10

『壹』 很酷炫的電影是如何剪輯的

《諜影重重》系列第一部道格·李曼導演的《諜影重重》平均鏡頭時間約4秒,片長119分鍾。這是一部比較典型的商業電影規格,換算得知,鏡頭數應該在1800個左右。通常90分鍾的商業片鏡頭數就在1500個左右—2000個鏡頭的電影都不會太多。而到了綠草執導的第二部,平均鏡頭時間一下變成了驚人的1.9秒!按第二部108分鍾片長計算,其鏡頭數達到了可怕的3410個!等於兩部普通的90分鍾商業片了!第三部《諜影重重》居然在奧斯卡上擊敗眾多電影,在沒有提名最佳影片的情況下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剪輯獎—般認為,最佳剪輯獎是最佳影片的前哨獎 項,與其有密切關系,很少有未被提名最佳影片的電影贏得最佳剪輯獎的。

《黃金三鏢客》三小時的西部片,影片從163分鍾起,三位鏢客在墳地進行決斗,這段三人的場景調度和剪輯模式,配合上激揚的音樂,被後來的好多電影致敬。《記憶碎片》諾蘭的這部電影,最大亮點在於故事結構。剪輯也很棒。同類型電影還有阿米爾汗的未知死亡。王家衛的電影有著獨特的剪輯特色,罐頭音樂配上快速的剪接,利用零碎的片段和顏色營造氣氛等等。印象較深的有:《旺角卡門》中劉德華在大排檔打架時的硬照拼合展示快速動作。《重慶森林中開場的手持攝影和偷格加印,以及梁朝偉喝咖啡時的慢動作配合城市的快背景。

『貳』 13種剪輯手法及技巧是什麼

1、動作順接(CUTTING ON ACTIONG):

鏡頭在角色運動時切換,剪切點不一定要在拳腳之際,甚至可以簡單到就在人物轉身的時候。

2、離切(CUT AWAY):

就是畫面先切到 插入鏡頭,接著切回主鏡頭。插入鏡頭 可以是和人物處在同一空間離切也可以讓你表現角色的內心。

3、交叉剪輯(CROSS CUT):

就是在兩個場景中來回切換,多數電話通話場景都會用到交叉剪輯,用得好的話會增重緊張感和懸疑感。這個手法也能體現角色的內心景象。

4、跳切(JUMP CUT):

就是對同一鏡頭進行剪接,通常都用來表現時間的流逝。跳切也加重鏡頭的急迫感。

5、匹配剪輯(MATCH CUT):

匹配剪輯總是被錯當成跳切,但兩者是不一樣的,匹配剪輯連接的兩個鏡頭通常動作一致,或者構圖一致。匹配剪輯通常用在場景切換上,因為畫面總是從一處跳到另一處,所以才會造成誤解。匹配剪輯不一定要落在視覺上,也有以對白為基礎的匹配剪輯。

轉場

6、淡入淡出(FADE IN / FADE OUT)

這個手法我們看過無數遍,就是鏡頭模糊進入全黑畫面中,或者從其中淡出。

7、疊化(DISSOLVE)

就是把一個鏡頭疊加到另一個上,這個手法在蒙太奇中也經常用到,同樣也可以表現時間流逝,你可以對同一鏡頭進行疊化。

8、跳躍剪輯(SMASH CUT)

是一種效果很突然的轉場方式,一般用在角色從噩夢中驚醒這類場景里。或者從大動作的畫面轉至緩和的畫面,反之亦然。

9、圓形劃像(IRIS)

最早的時候,這其實是相機自帶的效果,那個時候相機可以手動開關光控,今天單純只是一個風格化的手法,在很多電影場景中都能看到。

10、劃像(WIPE)

劃像是把畫面劃入劃出

11、隱藏轉場(INVISIBLE CUT)

利用陰影隱藏剪接,造成同一鏡頭的假象,剪接被藏在鏡頭的快速搖動里。如今這種手法也很流行,將剪接轉場隱藏在鏡頭運動中,也可以利用穿過畫面的物體隱藏剪接,也可以利用離開畫面的物體。

12、聲音滯後(L-CUT)

基於音效剪輯的轉場方式,上一鏡頭的音效一直延續到下一鏡頭,留意聲音滯後不一定用在有預見性的片段里,它很常用,即使是角色間簡單對話也會用到。

13、聲音先入(J-CUT)

則是下一鏡頭的聲效在畫面出現前響起,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些手法很不起眼觀眾可能根本不會發現,但這正是要點。聲音滯後和先入就是為了保證不打斷節奏,營造一個完美的過度,承上啟下,讓音效去引導觀眾。聲音先入也很適合用於給畫面引入新的元素。

(2)演繹經典電影剪輯擴展閱讀:

剪輯(Film editing),即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從美國導演格里菲斯開始,採用了分鏡頭拍攝的方法,然後再把這些鏡頭組接起來,因而產生了剪輯藝術。

剪輯既是影片製作工藝過程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藝術創作過程中所進行的最後一次再創作。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戈達爾:剪輯才是電影創作的正式開始。

資料來源:網路-剪輯

『叄』 什麼是經典剪輯

提到經典剪輯,就不能不說大衛·格里菲斯,這個美國人是當之無愧的電影大師,他是第一個用特寫鏡頭來表達戲劇效果的,他用這個鏡頭來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而不是描述外部形態。在這種鏡頭中,一個眼神或者一蹙眉頭都能傳達出許多細微的東西。

舉個例子說,我們在觀看體育比賽(如摔跤),景別是固定不變的(雖然現在的體育轉播已經開始分機位分景別表現),而在電影里則會把動作拆分成一系列鏡頭,擴大對細節的描述,提高觀賞性。通過遠景、中景、近景等鏡頭的切換,在一段戲中利用收、放、突出、反襯、對比等不斷改變觀眾視點。這樣一來,實際場景中的時空統一就被改變,取而代之的是主觀的連續性,也就是觀眾按照導演編排的鏡頭從而了解影片的內容。
這就是格里菲斯對電影做出的主要貢獻。他不僅熟練地運用電影特權,創造性地安排電影的攝影構圖和蒙太奇,而且巧妙運用大遠景、中景、近景、特寫、淡出淡入、搖鏡,並交叉使用,使電影史上出現了令今人都嘆為觀止的第一個高峰。把電影從戲劇的奴僕地位中解脫出來,使之發展為一門與音樂、美術、文學平起平坐的獨立的藝術門類。

『肆』 求二十部剪輯經典的電影

《終結者1》《終結者2》尤其是2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真實的謊言》《深淵》《異形》《第一滴血2》這都是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經典剪輯經典電影。

《絕地戰警1》《絕地戰警2》《勇闖奪命島》《世界末日》這幾部是大導演邁克爾 貝的經典製作,絕對讓你看的過癮,再《逃出克隆島》的慘敗後,她重整旗鼓,一鼓作氣又拍了《變形金剛》。

我好向已經說了11部了,還差9部啊,好難找啊

你可以看一下《驚聲尖笑》系列,4部,也也是剪輯經典之作,雖然是搞笑的,
其他的你就要看香港電影了比如劉鎮偉的《大話西遊》《整鬼專家》
其他給你介紹的就比較散了

《我 機器人》《黑衣人》《蜘蛛俠》系列,這些好像你都應該看過,但真的是剪輯的很好的電影,對不起,還又別的事情,就不多說了。有什麼想問我的,下次留言。

劇情不在乎,好不好看也不在乎,那仁兄你想拍電影是不,早說嗎,你多看看黑澤明,邁克爾 貝,賈樟柯還有劉鎮偉的電影就好了,他們剪輯的水平絕對一流,日本自黑澤明以後就沒什麼好導演了,但幸好還有北野武這樣的好演員,你可以看一下他主演的幾步電影《大逃殺》《菊次郎的夏天》《花火》《壞孩子的天空》這你尤其注意以下《菊次郎的夏天》

再一個1998年以成本極低但票房卻豐收的電影名叫《四月物語》也很好,這不是部很好看的電影,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但我想對你想要的剪輯的效果會有挺大的幫助。

好萊塢的剪輯大師還是詹姆斯卡梅隆了,但他的電影真的很少,大概7部把。只能幫您到這里了。

『伍』 世界著名的電影剪輯大師是誰代表作是什麼

沃爾特 · 默奇與電影剪輯藝術

一、沃爾特 · 默奇(Walter Murch )其人

當今世界最偉大的導演恐怕能舉出一打,但最偉大的電影剪輯師只有一個,那就是沃爾特 · 默奇。

默奇的名字不為大眾所知,這是由其工作­ 的性質決定的:剪輯。一部上佳影片能讓觀眾沉浸在故事、人物情感和命運之中,而完全看不見剪輯的痕跡,這是剪輯師的至上功夫,而剪輯,正是電影區別於攝影、戲劇、表演、文學,最終宣告自己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存在的標志。作為剪輯大師,沃爾特 · 默奇在黑暗的剪輯室內創造了一個個奇跡,在好萊塢被尊為「 教父」 ,當然不光因為他為科波拉締造了《教父》三部曲的傳奇,更因為他為電影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剪輯師作為「 看不見的藝術家」 普遍不為外人知的情況下,沃爾特 · 默奇是全世界唯一頻頻出現在人們文化視野中的剪輯大師。

默奇是美國七〇年代崛起的「 學院一代」 電影人之一,這群人都是各大學電影學院畢業生,包括弗蘭西斯 · 科波拉、喬治 · 盧卡斯、史蒂芬 · 斯皮爾伯格、馬丁 · 斯克西斯等一班復興好萊塢、創造了一大批現代電影經典的大師們,而沃爾特 · 默奇正是他們背後那雙「 看不見的大手」 ,贏得了英國電影學院和美國電影學院的多項嘉獎。他於1960 年代末與科波拉和盧卡斯在舊金山共同創造了北加州的電影工業從而為洛杉磯的好萊塢帶去新的風氣。從1969 年為科波拉的《造雨人》(The Rain People )作音效剪輯開始,默奇先後創造了《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 ,1973) 和《教父》(II 、III) 的音效和《教父I 》的畫面剪輯, 1974 年為科波拉的個人最愛之作《竊聽大陰謀》(The Conversation )做音效設計贏得奧斯卡提名並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和嘎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並因在科波拉1979 年版《現代啟示錄》中傑出的音效設計而獲得奧斯卡獎。1996 年,因為沃爾特 · 默奇為《英國病人》的畫面和聲音的詩一般的剪輯塑造,而史無前例地一人獨得兩項奧斯卡獎。四十年來,經沃爾特 · 默奇之手而呈現銀幕的著名電影,除了《教父》三部曲和新、舊版《現代啟示錄》,還有《五百年後》(THX 1138), 《朱麗亞》(Julia, 1977 ), 《人鬼情未了》(Ghost, 1990), 《布拉格之戀》(又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1988 ),《天才的雷普里》(The Talented Ripley,1999 )以及最近的《冷山》(Cold Mountain, 2005), 《鍋蓋頭》(Jarhead, 2006 )。經他編劇導演的《回到奧茲國》(《綠野仙蹤》續集,1985 )雖票房不佳但業內人士相當推崇。1998 年,他按照奧森 · 威爾斯遺留的筆記而主持重構/ 復原威爾斯1958 年的經典之作《歷劫佳人》(Touch of Evil ,又譯《狂野生死戀》) 被稱為權威的「 導演版」 ,2002 年更被美國國會圖書館委託修復愛迪生1894 年的第一部有聲電影《迪克森的小提琴》,這是對他作為電影技術- 藝術大師地位的首肯,無疑是一種特殊榮譽。在《現代啟示錄》的剪輯過程中,沃爾特 · 默奇創造了sound design( 音效設計) 這一概念,將電影音響從一種從屬的、配合性的地位提升到了獨具藝術表現力量的高度。

默奇學識淵博,被稱為好萊塢稀有的文藝復興式全才。他學藝術史出身,熟悉音樂,建築,甚至物理學,在電影剪輯的間隙,默奇喜歡翻譯義大利詩歌,並對人的知覺系統、宇宙學、以及科學史的研究深感興趣,1995 年以來他根據「 旅行者號」 空間探測器和哈勃望遠鏡發回的數據重新闡釋古代的行星定律和恆星圖。默奇現居舊金山鄉下,面對一片湖泊,沒有電視,自釀蜂蜜。

二、沃爾特 · 默奇的書

《眨眼之間:透視電影剪輯》由默奇1988 年在澳大利亞國家電影委員會的演講記錄稿修訂而成,部分內容也曾包括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戲劇影視學院1990 年2 月的高級剪輯課程內。它不是一本關於如何剪輯的技術手冊,而是關於剪輯的思考和對電影與人性關系的獨特洞見,其中最容易為人所記住的,莫過於作者將剪輯跟人眨眼的內在心理- 情感機制進行觀察比較所得出的「 一個剪切就是一次眨眼」 的結論。該書自1995 年出版以來,立即成為英美各大學電影專業學生的必讀教科書,更成為一般人文學生從電影內部來認識和了解電影的難得的入門參考。默契以生動而淺易的文字,將電影剪輯的多層面的問題寫得極富啟發性,從最最基本的為什麼剪輯是有效的談起,默奇帶領讀者一口氣把電影剪輯的美學與實際問題都一一檢討,並就連續、非連續、夢與現實的關系,好的剪輯的標准,眨眼的情感意義及其與剪切點的關系,數碼剪輯等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更重要的是,默奇在書中與讀者分享了他在剪輯那些著名的電影時的思考與體會,他用不同的比喻來解說電影剪輯的深意,把古典音樂,夢的解析,攝影,甚至遺傳學、天文學、郵政服務等都跟電影關聯起來無所不談,非常具有啟發性。默奇從《冷山》開始使用蘋果公司被視為低成本、「 業余」 的電影剪輯軟體Final Cut Pro ,不但將該軟體介紹進好萊塢,更直接影響、推動了全世界低成本獨立電影的製作。有趣的是,默奇至今保持使用舊式剪輯機那樣的站立工作姿勢,因為他認為電影剪輯是一種全身的舞蹈,坐著是無法跳舞的。他說。

『陸』 經典好萊塢電影編導剪輯手法

經典好萊塢電影編導剪輯手法

80年代以來,在我國電影藝術的發展中,由於長鏡頭風格的引入、寬銀幕的發展(包括遮幅銀幕),以及電視藝術的發展,電影的剪輯受到明顯的沖擊。盡管在創作上剪輯的手段似乎越來越豐富多樣了,但是與此同時,有些概念也變得混亂起來了。那麼經典好萊塢電影編導剪輯手法又有哪些呢?以下僅供參考!

常見的剪輯手段有以下幾種:

1、為了調整時間空間關系,或延伸時間擴大空間,加重戲劇渲染和調整節奏,採用分剪多用、反復插接和移植借用的手法;

2、畫面中間挖格省略法和畫面拼接延長法;

3、聲帶的刪挖、串改移位法;

4、利用動作銜接鏡頭和利用動作錯覺轉換鏡頭法;

5、為了取得情緒外延的回味或突兀的震驚效果,採用鏡頭長度的特殊處理;

6、利用短鏡頭的反復跳切增強劇情節奏感,和利用靜態的短鏡頭跳切造成動勢感;

7、利用特殊的「剪輯留格」(指動作和鏡頭運動後的停頓格數所造成的穩定瞬間)起到電影語法上的標點符號的作用;

8、運用隱、顯、化、劃、疊印等附加的光學技巧或專用的特殊技巧作為場面、段落間的過渡;

9、戲劇段落的移位調整和增刪;

10、對音樂、語言(對白、旁白、獨白、內心獨白、解說)的剪輯和自然音響的配置。對不同題材和不同風格、樣式的影片,可使用不同的剪輯手段。

兩極剪輯

一種特殊的蒙太奇手法,是由特寫鏡頭直接跳切到全景鏡頭或由全景鏡頭直接跳切到特寫鏡頭的組接形式。兩極鏡頭的組接能使劇情的發展在動中轉靜或在靜中變動,產生特殊藝術效果。影片運用這種組接形式給予觀眾的`直感極其強烈。節奏上形成突如其來的變化,產生一種特殊的效果。

階梯式鏡頭剪輯

在同一方位上,對同一人物從全景、中景、近景、特寫逐步跳切的畫面組接,或反過來從特寫依次跳切到全景的畫面組接。這種手法只有在特定場景中,為了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強調造型的對比,渲染氣氛,加強節奏,才能運用。

變格剪輯

剪輯技法之一。剪輯者為達到劇情的特殊需要,在組接畫面素材的過程中對動作和時間空間所作的超乎常規的變格處理,造成對戲劇動作的強調、誇張和時間空間的放大或縮小。是渲染情緒和氣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直接影響影片的節奏。

變格方法有:1.攝影機以常規速度拍攝,但是導演和剪輯師為了突出渲染某一場戲的特殊氣氛和戲劇效果,而用剪輯手段拉長或縮短某一事件或某一懸念的發生、發展直至結局的時間過程和空間距離,用以加強觀眾對所發生的事件的印象;2.為了突出某一人物的情緒和動作的強度而在剪輯過程中剪掉某些動作過程。

分剪

將一個鏡頭剪成幾段,分別在幾個地方使用。有時是因為所需要的畫面素材不夠,但已無法補拍,不得不把一個鏡頭分作幾次使用;有時是有意重復使用某一鏡頭,以表現某一人物的情思和追憶;有時是為了強調某一畫面所特有的象徵性含義以發人深思;有時是為了造成首尾呼應,從而在藝術結構上給人以嚴謹而完整的感覺。如果分別在幾處使用的同樣畫面的鏡頭是按劇作結構和導演構思事先拍攝好的,則不屬於分剪技法之列。

挖剪

解決某個鏡頭內,在拍攝過程中由於某種原因造成的遺憾和不足而採取類似醫學上外科手術切除的辦法,來摳掉諸如某一多餘的表演過程、某一過長的停頓,以及由於攝影機運動過程中某一推拉搖移動作與演員表演配合不準等必須剔除的畫面段落的技術措施。

拼剪

用拼接來補救畫面長度的不足。有些畫面素材由於拍攝過程中的種種原因和困難,效果不理想。如拍攝野生動物活動的鏡頭,動物不聽指揮,更不能滿足拍攝人員的一些特殊要求。因而有時雖然拍攝多次,拍攝的尺數也很長,但可用的尺數卻很短,達不到所需的長度和節奏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同樣或相似畫而內容的備用鏡頭,就把它們當中可用的部分剪下來,然後拼接在一起,以達到畫面的必要長度。

分剪插接

為加強戲劇效果或彌補拍攝過程中的缺憾和不足,而把表現一定動作內容的兩個鏡頭,分別按比例分割成兩段、三段以至更多小段,然後按故事發展順序交替組接起來的重要剪輯手段。

使用分剪插接的方法,可以解決以下兩種類型的問題:

1、在剪輯過程中有時發現某兩個鏡頭或某一組鏡頭(如兩個人物談話、爭吵、追逐或互相射擊),如果按照原來分鏡頭劇本所規定的排列順序原封不動地組接在一起,就顯得鏡頭過長,節奏太慢,人物間的情緒交流和心理反應不能及時而迅速地表現出來,既減弱了戲劇沖突的強度又沖淡了應有的藝術感染力。為此就需要運用分剪插接的手段,對原有素材作重新分切組合的處理,以改變原來的緩慢節奏,使之緊湊、流暢、明快;

2、有時規定情境本身要求清晰地表現出某個人物對其一事件、某一句話的反應,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強烈變化的內心活動和兩種互相矛盾著的思想互相撞擊時進發出的火花,但在剪輯過程中發現恰在此時此處拍攝的素材缺少表現上述內容的一些鏡頭。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把原有素材中已經用過然而又符合規定情境要求的某些鏡頭的剩餘部分拿來,根據需要把它分割成兩段以至數段,和與之有關的其他蒙太奇因素穿插在一起,反復交替使用,藉以渲染某種情緒和氣氛,揭示某種涵義或藉以加強某一戲劇高潮。

插入鏡頭

亦稱「夾接」,在一個鏡頭中間切斷,插入另一個表現不同主體的鏡頭。插入鏡頭有兩種:一種是作者和導演為了揭示某一人物生活經歷中的一個側面或者隱私,而在一場戲的進行過程中(比如一個人正在馬路上走者或坐在汽車里向外看)突然插入一個代表人物主觀視線;表示他意外地看到了什麼人和事以後的直觀感受或引起了聯想的鏡頭。另一種與挖剪有密切關系。有時為了挖剪後的鏡頭不露痕跡,不產生跳動感,而不得不用插入鏡頭作間隔。

動作轉場剪輯

藉助人物、動物、交通工具或戰爭工具等動作和動勢的可銜接性以及動作的相似性,作為場景或時空轉換的手段。例如,用人物定向鏡頭堵滿畫面以結束一場戲,接著再用人物離開鏡頭走向某處以展開另一場戲。用汽車、坦克、飛機的動勢,馳過或堵住鏡頭,然後再接其他交通工具或人物離開鏡頭;再如某場戲末尾女主人公動手打男主人公一個耳光,下一場戲開頭接男主人公痛苦地撲倒在自己的床上。通常用汽車、火車的輪子飛轉與飛機的螺旋槳相接這類手法轉換場景,也屬於動作轉場的剪輯。

特寫轉場剪輯

用特寫畫面來結束一場戲或從特寫畫面展開另一場戲的剪輯手法。前者指一場戲的最後一個鏡頭結束在某一人物的某一局部(如頭部或眼睛)或某個物件的特寫畫面上;後者指從特寫畫面開始,逐漸擴大視野;以展現另一場戲的環境、人物和故事情節的處理手法。用特寫畫面來結束一場戲,或用特寫畫面展開一場戲,都是為了強調人物的內心活動或情緒,有時是為了表示某一物件、道具(如鍾表、閃動著的紅燈、十字架等)所含有的時空概念和象徵性含義,以造成完整的段落感。特寫轉場的一個主要目的是在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人物的表情或某一物件的時候,在不知不覺中就轉換了場景和敘述內容,而不使人產生陡然跳動的不適之感。

;

『柒』 剪輯電影片段有哪幾種手法

一:傳統剪輯

也可稱為剪輯的基本功。其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保證鏡頭轉換的流暢,使觀眾感到整部影片是一氣呵成的
;二是使影片段落 、脈絡清晰 ,使觀眾不致把 不同時間、地點的內容誤認為是同一場面 。因此 , 這種剪
輯必須做到:

①防止混亂。鏡頭銜接必須准確無誤,不脫節不重疊,人物動作的方向、空間關系必須一致。

②鏡頭轉換協調。剪輯往往以動作形態、節奏為剪輯點,即「動接動」、「靜接靜」。「動接動」指在鏡頭或人物的運動中切換鏡頭,如一個搖攝鏡頭接另一個搖攝鏡頭或一人奔逃的鏡頭接一人追逐的鏡頭等等。「靜接靜」指從一個動作結束後(或靜止場面)接一個動作開始前(或靜止場面)。

③省略實際過程。即省略不必要的、觀眾不看自明的過程,而仍能保持動作或情節的連貫。如一個飛機起飛鏡頭接一個飛機降落鏡頭可以省略旅行過程,一個桃花盛開的鏡頭接一個滿地落葉的鏡頭可以省略時間的變化過程等等。傳統剪輯,基本上是按著正常的生活邏輯進行,但又不是自然主義地記錄生活中的全部過程。

二:創造性剪輯

習慣上稱能提高影片藝術效果的剪輯方法為創造性剪輯,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戲劇性效果剪輯。運用調整重點、關鍵性鏡頭出現的時機和順序;選擇最佳剪輯點,使每一個鏡頭都在劇情展開的最恰當時間出現。

②表現性效果剪輯
。是在保證敘事連貫流暢的同時 ,大膽簡化 或跳躍,有選擇地集中類比鏡頭,突出某種情緒或意念。將一些對比和類似的鏡頭並列 ,取得揭示 內在含義
、渲染氣氛的效果。

③節奏性效果剪輯。一般說來,鏡頭短、畫面轉換快,能引起急迫、緊張感;鏡頭長、畫面轉換慢,可導致遲緩或壓抑感。因此長短鏡頭交替,畫面轉換快慢結合可造成觀眾心理情緒的起伏。利用這一點,在剪輯上控制畫面的時間,掌握轉換節奏,就可控制觀眾的情緒,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這種剪輯節奏也稱剪輯調子。

然而鏡頭的長短、轉換快慢不能超越觀眾對內容含義理解的限度,否則就會造成混亂。剪輯調子常常也表示出影片情節或情緒的段落,使影片起伏張弛有致。影片中一個段落的剪輯調子是由鏡頭的數目來計算的,稱剪接率。鏡頭數目多,稱剪接率高或快調剪輯;鏡頭數目少,稱剪接率低或慢調剪輯。

三:電影剪輯技術

  1. 電影拍攝的再好也缺少不了電影的剪輯部分,在一般的電影製作後期剪輯時,要注意剪接電影片段,一般電影拍攝得到的底版經過沖洗,要製作一套工作樣片,利用這套樣片進行剪輯,剪輯師從大量的樣片中挑選需要的鏡頭和膠片,用剪刀將膠片剪開,再用膠條或膠水把它們粘在一起,然後在剪輯台上觀看剪輯的效果(這樣的過程要不斷的重復和製作)。

  2. 進入電影剪輯部分就真正的進入了電影的非線性部分,有的時候技術高的剪輯師在剪輯電影的時候不會按部就班,也就是說不會去按照一個順序一個一個的剪輯,很多剪輯師是從中間剪開,插入一個鏡頭,或者剪掉一些畫面,都不會影響整個片子。

  3. 但這種方式對於很多技巧的製作是無能為力的,剪接師無法在兩個鏡頭之間製作一個疊畫,也無法調整畫面的色彩,所有這些技巧只能在洗印過程中完成。同時剪刀加漿糊式的手工操作效率也很低

  4. 電影剪輯是遵守前電影空間的,它有一個主鏡頭。蒙太奇是把拍攝下來的鏡頭當素材,然後在剪輯台上形成一個現實中沒有的電影的時空。好萊塢這個概念在中國有許多希奇古怪的神話。這個節目全部由好萊塢的剪輯師和導演的觀念組成的。

拓展資料:

  1.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Andre Bazin,1918-1958)對蒙太奇的作用提出異議,認為蒙太奇是把導演的觀點強加於觀眾,限制了影片的多義性,主張運用景深鏡頭和場面調度連續拍攝的長鏡頭攝制影片,認為這樣才能保持劇情空間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時間流程。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無法否定的,電影藝術家們始終兼用蒙太奇和長鏡頭的方法從事電影創作。

  2. 也有人認為長鏡頭實際上是利用攝影機動作和演員的調度,改變鏡頭的范圍和內容,並稱之為「內部蒙太奇」。蒙太奇大的方面可以分為表現蒙太奇和敘事蒙太奇,其中又可細分為心理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復蒙太奇、對比蒙太奇、隱喻蒙太奇等等。

  3. 蒙太奇原指影像與影像之間的關系而言,有聲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現之後,在影像與聲音(人聲、音響、音樂),聲音與聲音,彩色與彩色,光影與光影之間,蒙太奇的運用又有了更加廣闊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眾多,迄今尚無明確的文法規范和分類,但電影界一般傾向分為敘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徵的、對比的和隱喻的)三類。

定義

  1. 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國它被發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在塗料、塗裝行業蒙太奇也是獨樹一幟的藝術手法和自由式塗裝的含義。

  2. 當不同鏡頭拼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特定含義。寫作時採用這種方法寫作的方式也叫蒙太奇手法。

構成

  1. 蒙太奇一般包括畫面剪輯和畫面合成兩方面。畫面合成:由許多畫面或圖樣並列或疊化而成的一個統一圖畫作品。畫面剪輯:製作這種藝術組合的方式或過程是將電影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敘述情節,刻畫人物。

『捌』 電影史上有哪些剪輯驚為天人的電影

戈達爾《筋疲力盡》,這部片子出來以後電影界震驚了,原來電影還可以這么剪!因為戈達爾創造了跳切,這個以往在流暢剪輯中被認為是錯誤的剪輯手法。

『玖』 電影剪輯的基本技巧

剪輯說來容易,不過就是把一個個鏡頭「剪開」、「組接」而已。但是仔細想想,選用哪兒些鏡頭,不選用哪兒些鏡頭,一個鏡頭從哪裡剪,又從哪裡接,其實還真不容易。好在剪輯工作不是「一次性」的,只要剪輯師願意,便可以反復修改。鏡頭要長一點或者短一點都可以;把一組鏡頭往前挪、後向移,或者擺回原位也沒問題。剪輯就是一個不斷修正的過程,盡管大膽地去嘗試,剪輯、修改、再剪輯。不過最終導演或製作人會作出最後的取捨和決定,否則,一部影片可以有無數種剪輯的方法,這個過程就沒完沒了了。

一、傳統好萊塢模式

經典好萊塢電影的剪輯模式在世界上佔有統領地位,是故事片的標准剪輯模式,也是其他剪輯方式和風格的評價標准。甚至一些持反傳統剪輯觀念的人也不能忽略它,因為它太深入人心了。

1、剪輯為「講故事」服務

在早期的電影創作者(特別是美國的格里菲斯)手中,剪輯很快成為故事片敘事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這種強調敘事的剪輯技法便已日趨成熟。在經典的好萊塢剪輯模式中,剪輯幾乎完全是為劇情服務的。

連續剪輯法,即想法設法使前後鏡頭從上一個切換到下一個時盡可能地平常順暢,不留痕跡。這一點在電影的基本構成元素---場景中最為明顯。一場戲是指在單一空間下,一段連續時間所構成的時空單元。一場戲可以只有一個鏡頭,便是在多數情況下,是由多個鏡頭組合而成的。在典型的好萊塢電影中,故事是由一場戲接一場戲構成的。這些戲多半是按時間的先後順序組織起來的,不過一般只表現那些能夠推動故事發展或為故事情節提供某些重要信息的事件。故事可以從一個時間段進入另一個時間段,或者從一個場景進入別一個場景,但是在同一場戲中,剪輯應該保持時間和空間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單機作業時,要從不同的角度和位置拍攝鏡頭。為了確保這些在不同角度、位置下拍攝的鏡頭能夠流暢清楚地剪輯在一起,好萊塢的電影工作者建立了一套復雜的工作模式,其中包括大量的剪輯技巧和拍戲程序,其目的就是要掩蓋剪輯痕跡,使它們不那麼明顯。這種方式有時候被稱作隱性剪輯。

要想有效地運用這一套不露痕跡的剪輯技巧,在鏡頭的銜接上就必須符合觀眾的觀看心理。電影理論家巴贊曾就這一點把電影和舞台劇作過比較。在觀看舞台劇時,觀眾的目光很自然地隨著戲劇自身的邏輯、舞台上的對白和演員的走位及手勢從一個角色轉移到另一個角色。而在電影中,前一個鏡頭里的演員突然轉身向銀幕之外看過去,下一個鏡頭接這位演員所關注的事物,那就顯得非常自然。又比如,兩個人正在講話,其中一個停了下來,這時觀眾就會期待下一個鏡頭切換到另一個回答者身上。當然,並不是所有鏡頭剪輯的順序都要符合觀眾的期待。有時候反其道而行之,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戲劇效果。不過,按照傳統的電影製作觀念,把鏡頭切換到與一場戲的主線完全無關的內容是不可取的。

就其核心目的而言,好萊塢式的連續剪輯法具有自我掩蓋的特性,也就是說,它的存在不是為了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它自身。它要盡量避免時間和空間的生硬轉換,努力使一場戲中鏡頭的銜接流暢自然。剪輯的目的在於為講故事服務,在於以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將各場戲,以及一場戲中的各個鏡頭有機地組織起來。用好萊塢剪輯師的話來說:如果觀眾沒有注意到剪輯,就說明他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故事和演員的身上了,這就達到了剪輯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演繹經典電影剪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暹羅之戀裡面最後的一句台詞 瀏覽:827
滾滾紅塵電影粵語 瀏覽:360
劉亦菲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09
日本電影有個外國人的 瀏覽:101
花木蘭劉亦菲版國語電影版免費觀看 瀏覽:84
電影影片美式英語單詞 瀏覽:749
新手如何把普通的視頻拍成電影感 瀏覽:34
韓國電影短發女主灰色連衣裙 瀏覽:52
求介紹搞笑的電影 瀏覽:929
逃亡恐怖派對類電影 瀏覽:45
微電影可以怎麼掙錢 瀏覽:918
外國剪長發電影 瀏覽:415
和幾個阿姨倫理電影 瀏覽:562
一隻黃鳥電影怎麼播放 瀏覽:159
電影票怎麼拍剪輯視頻 瀏覽:159
台灣早期蛇的電影 瀏覽:361
電影敦煌是歷史還是故事 瀏覽:208
好萊塢電影愛情的故事 瀏覽:769
秦腔3d電影三滴血演員 瀏覽:840
史上最燒腦搶劫銀行是什麼電影 瀏覽: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