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電影經典影評

電影經典影評

發布時間:2022-04-30 22:32:05

① 你看過最棒的電影影評說什麼

千尋里沒有好人與壞人之分,每個人都只是有著滄桑的過去的平凡人,而千尋就因他記住了最初的自己而變的不平凡,人性的光輝在影片中得到充分顯示。

② 求好的電影影評 高分贈送

《畢業生》本片儼然已成為60年代後期的電影代表作。即使今天來看,本片題材仍然相當辛辣及有趣!本片為達斯汀霍夫曼第一部擔任男主角的電影,一鳴驚人!全片的歌曲則是由當紅團體 "Simon and Garfunkel" 所譜寫及演唱,和電影情節相輔相成。Buck Henry(客串了飯店櫃台人員)和 Calder Willingham 改編自 Charles Webb 的小說。導演則因在當年新銳的拍攝手法而獲得了一座奧斯卡獎。當時尚未成名的奧斯卡影帝李察德萊佛斯擔綱了一個小角色,就是問房東要不要報警的那個房客。
《低俗小說》影片的環形結構可謂精巧,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這種結構的改變乍一看上去總是脫俗的吸引著大家的眼球,《非常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s)和《記憶碎片》(Memento)等影片的成功都是來自都敘事結構的把玩。對於敘事電影來說,好的故事和好的講故事的方法一樣重要。今年來《木蘭花》、《通天塔》、《撞車》等影片無不是在敘事手法與影片結構上大做文章,而結構本身也是上述影片最重要的突出屬性。當然,花巧的結構只有緊緊圍繞著為影片內容服務這一個中心才不至於成為空洞的花架,而不幸的是為了花巧而花巧的影片也不在少數。而對於《低俗小說》這部影片來說,其無序的結構相較之其情節來說,更像是一種必要——也就是說影片這樣的情節安排如果換作其他,比如順序結構去講述,一定會讓影片本身顯得臃腫不堪而失去戲劇效果。當然,這樣的結構本身也只是一個容器,造就本片經典地位的主角卻還是對話台詞、黑色幽默類型元素及普通類型片角色所發生的奇特事件的故事安排。
台詞是成就本片的第一功臣。片中的人物對話及個人獨白占據了大量的時間,這些台詞在塑造了一個個鮮活人物的同時也是影片的劇情發展的主要助推力。片中即使是看似最漫不經心的對白也有其特定的含義,它們或是為後來情節作了鋪墊,或是有著某種隱喻。
當拳擊手沒有如約輸掉比賽,而是痛快將對手斃命於拳壇後回到家中,女友正在焦急的等待,看到拳擊手回來,女友說「我看到鏡子中的自己,我好想要有一個大大的圓肚子。」拳擊手依偎過去,「你會有的。」「如果我有圓肚子」女友接著說,「我就會穿一個小兩號的T恤來顯示我的肚子。」一段情節後,女友接著評論「很不幸,我們認為好看的並不是同一個東西。」……
上面這一段對話就體現了本片台詞設置之精巧,如果按照一般類型片的套路,拳擊手回到家後應該告訴女友自己都幹了什麼,怎麼乾的,把這些觀眾們都已經知道的情節再復述一遍,然後討論下一步的計劃。而塔倫蒂諾則在這里安排這樣一段對話,巧妙的點出了兩人的關系,直接描寫了拳擊手女友並進一步刻畫了拳擊手的內心世界。如此的對白設置,即不落俗套又貫串了影片始終所秉承的類型角色+非類型事件的整體風格。在片中所有出場的角色都是犯罪電影中所常見的,包括黑幫人物,強悍的拳擊手等等,但是他們所經歷的事件卻又不同於一般類型片的設置。各種黑色幽默的橋段和本片精巧的台詞一道讓《低俗小說》成為了一部從不講笑話卻又讓觀眾時常哈哈大笑的影片。
比如,在片中老大女友磕葯過多,文森特在毒販家中將針頭扎進她心臟注射腎上腺素那一幕。這本來是影片中比較令人反胃的鏡頭設置,而在弗吉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中表明,觀眾大多數都是笑著觀看這一段的。這當然是塔倫蒂諾的精心安排所致。在這段之前,文森特預見了毒販的老婆——一個渾身穿刺的女人,並與她就穿刺有過對話。而在之後扎針時,鏡頭也並沒有直接的描寫針入胸口的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觀眾的緊張感,並且隨後老大女友觸電般跳起也足夠滑稽,聯想到之前的毒販老婆的穿刺,我們會覺得她也只不過是在胸口穿刺了一個針頭。
這樣的獨特的黑色幽默在片中也俯拾皆是,如拳擊手用上武士刀、黑幫老大被搖滾店主玩弄、文森特走火轟暴小斯等等。而這些看上去血腥的場景被巧妙的包裝之後都變得更容易為人們接受甚至都頗具喜劇效果。
影片從一開始似乎就故意要成為人們巷議的話題,從神秘的手提箱到朱爾斯每每對聖經的引用,似乎都有著深刻的含義卻又秘而不宣。在影片上映後至少一年內,它也確實成為了大眾對於電影討論的中心。在拿下嘎納金棕櫚後,影片證明了它自身的經典,也將塔倫蒂諾寫進了一代大師的名單。
奧斯卡最佳影片《與狼共舞》影評
9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與狼共舞》DanceswiththeWolves
1990年,好萊塢影圈中名氣不大的凱文?科斯特納以執著的信念,費一年半時間,自製自導自演了一部名叫《與狼共舞》的西部片。此片格調清新、情節嚴肅,筆法理性。同時還揭示了美國政府軍豪奪印第安人領土、圍殺印第安人的不光彩的歷史。影片上映後,立即受到評論界的推崇和觀眾的青睞,被譽為是"一部不落俗套的史詩般的西部片"。
1991年1月,《與狼共舞》壓倒了呼聲很高的《教父第三集》和《四海好夥伴》,入選素有奧斯卡獎"晴雨表"之稱的好萊塢金球獎最佳影片。2月份,在第41屆柏林電影節上,集制、導、演於一身的科斯特納榮膺最佳個人成就獎。同月,該片榮獲第63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等12項提名。在過去5年裡,獲過12項奧斯卡獎提名的其他影片只有1981年的《赤色分子》。最後揭曉,《與狼共舞》贏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7頂大獎。
《與狼共舞》是自奧斯卡獎頒獎以來第一部獲獎的西部片。該片導演凱文.斯科特納曾主演過《鐵面無私》和《軍官與間諜》等影片,但建樹平平。《與狼共舞》是他的第一部導演作品。沒有序幕,也沒有對人物和情節的辯解,以直接了當的方式,凱文.科斯特納開始了他出色而激動人心的《與狼共舞》。
現代印第安人的生活習俗與其他美國人已經沒有多少差別,《與狼共舞》則使觀眾有機會飽覽裹獸皮插翎毛的西部印第安人的原始生活習俗。印第安人的部族決策會議、歡慶勝利的篝火舞會、狩獵放牧的遷徙生活、生食牛肝的原始習性以及夫妻恩愛不避外人等鏡頭,對觀眾的求知慾無疑有著很大的刺激作用。甚至連印第安人的名字,也是一種很獨持的文化現象。蘇克斯部族人沒有姓,他們的名字是根據自然界的動物或人的某個動作而隨意取的,如族長叫"十頭熊",首領叫"踢鳥",那個白人女子叫"握拳而立",鄧巴則被呼為"與狼共舞",緣由是印第安人看見鄧巴與一頭同他親近的野狼滾在一起。此外,該片的三分之一對白使用印第安語言(配以英文字幕),但觀眾並不感到厭煩,反而覺得新鮮有趣。所有這些,說明導演既注意尊重和宣揚印第安人的傳統文化,又竭盡可能滿足觀眾的好奇心理。
《與狼共舞[1]》本來片長4小時,後應發行公司的要求剪成3小時。出乎意料的是,許多觀眾反映說3小時還不過癮,他們還想知道主人公的結局。現在的結尾是,由於政府軍要來趕殺已經叛逆的鄧巴和他所在的蘇克斯部族,鄧巴只好與妻子一起遠走他鄉。最後一行字幕說明,18年後,蘇克斯部族被迫與政府軍簽約割讓他們祖祖輩輩所棲居的全部疆域。發行此片的奧利安(Orion)影片公司宣布,他們在發行錄象帶時將恢復到4小時的長度。
這個影片有很多都在反應「人性」的東西,從鄧巴與印地安人的接觸來看,從一個不值得信任,反感,到讓大家都很捨不得就是一個人性的寫照嗎?然而,看看白人這邊似乎缺少了這份信任,他們更多的猜疑,陷害;從鄧巴與狼在一起的那短時間,和最後狼在遠處看著鄧巴送往另一個基地,到白人沒有人性的開槍射擊他,不管白人怎麼射擊它都不跑,看著鄧巴這也反映了那些所謂的高級動物,正在做一些低劣的行徑讓人唾棄!《與狼共舞》完全是現當今社會的一個縮影。
我們可以站在一個角度窺視這個社會:我們一直在說創造一個和諧社會,但我們真正做了些什麼?那些不和諧的因素太多太多,人如果只是一為的唱高調,那麼他永遠都不會有和諧環境。勝者為王,人定勝天,都是什麼狗屁理論,那是原始社會!看看現在的社會缺失了信任,理解,交流,公平,等等等等!我們能找回那些人類應該有的,最基本的人性化東西!I like the film very much!!

③ 給幾部經典電影感人電影的影評

《肖申克的救贖》是斯蒂芬·金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傑出代表作,據他自己介紹,這部書講述的「分別是關於一個很特別的越獄犯、一個老人和一個男孩被困在一種相互寄生的關系中、四個鄉下小孩的發現之旅,以及年輕女人決定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生下小孩的恐怖故事。」
對於這本書,斯蒂芬·金自稱「我花在上面的精力比任何一本書都多。」「也許一生再也不會出版另一本完全相同的書了。」該書一經推出,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冠軍之位,且創下4篇小說有3篇被改編成電影的記錄。影片《肖申克的救贖》獲得奧斯卡獎七項提名,被稱為電影史上最完美影片、好萊塢最有氣勢的十大巨片之一。
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志經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內頁被挖空的《聖經》里,附著在安迪高大的身軀里,匍匐在500碼的下水道里,最後,那條僅有的骯臟之路把安迪送往美麗的新世界。這段充滿絕望與沉重的救贖之旅來自臭名遠揚的鯊堡監獄、來自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原著、來自哲理導演達拉邦特的傾力之作。《肖申克的救贖》帶來的是恆久不變的真摯友情、百折不撓的靈魂鑄煉和生生不息的命運之火。

希望不需要熱情,熱情的希望只是靈魂深處一次不經意的沖動。在監獄里,當生命的過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高漲的熱情都只能無可奈何地向失望舉起雙手,宿命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只有內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謬,否則,人只有在面對冤枉時委屈和無奈、在面對壓制時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爛,甚或在平常的環境中寂寞和絕望。

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和以往那些講述陰暗晦澀牢獄生活的監獄片有所不同的是,《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講述友情、困頓、希望與夢想的電影,劇中的男主角冷靜的心態、不屈的鬥志、足智多謀的設計、鍥而不舍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動。這部電影最能打動人心之處,便是自始至終都能給予人們希望。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值得再三品味的電影佳作。

④ 經典電影,要有影評的!推薦!

1、《牛仔褲的夏天》女生之間的友誼也是有力量的。女性友誼的深厚和默契也能讓人產生滿足感和幸福感。
2、《情書》很多電影講初戀,但《情書》的敘述方式與含情脈脈的溫婉卻讓人記憶深刻。
3、《天使愛美麗》漂亮的女主角,明快的色調,放大的細節,其實隱含著小憂傷。人的孤獨感無孔不入,即使富足的物質亦不能填補。
4、《千與千尋》關於成長;宮崎駿的經典之作。
5、《穿普拉達的女王》講述了一個職場新人怎樣打敗世界時尚一姐――超級難纏的女上司。有自我的女主角最終讓女魔頭欽佩,因為她知道什麼屬於自己,什麼不屬於。輕松詼諧的影片也讓人清醒。
6、《成為簡奧斯汀》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寫了不少名著,《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愛瑪》等都拍成了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片。作者本人卻終身未婚。影片陣容強大,女主角安妮海瑟薇優雅高貴,很符合人物角色氣質。
7、《黑暗中的舞者》一切因母愛而起,引入其中,黑暗生活與藝術理想的對立彰顯出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信念。女主角不漂亮但演技高超,加上音樂劇演唱,就是一部另類而極富感染力的作品了。
8、《教父》黑幫電影的經典。
9、《夜訪吸血鬼》關於吸血鬼的電影多少有些驚悚元素,這部卻沒有,但是卻將吸血鬼的心境完全反映出來。
10、《本傑明巴頓奇事》每個人都是越活越老,假若有人從老活到小,會怎樣?
11、《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幾個不算特別的問題,幾段不算開心的經歷,展現了第三世界國家的種種社會問題。
12、《肖申克的救贖》近二十年的堅守終於換來自由,但影片想要說的不僅僅是自由。
13、《辛德勒名單》一張名單,百來人的生命,他一力承擔。

⑤ 有哪些比較經典的影評範文

《霸王別姬》影評:一個人若是活的太過純粹,就註定被紛擾的世俗所埋葬。就如霸王別姬裡面的程蝶衣,終其一生,只唱一段京劇,只愛一個段小樓。而出於對生的本能的渴望,他的師哥段小樓出賣了同門之誼,同時也出賣了自己的愛情,那個死心塌地想和他過一輩子安穩日子的頭牌名妓----菊仙

⑥ 對一部經典影片的影評

十年過去了。也許是太久的緣故,令很多人都忘記了最初是怎麼開始的。越來越多的同志電影前仆後繼地佔有了各個電影節的獎項,曾經的邊緣世情變成了討人歡心的諂媚皮相。當《盛夏光年》里的余守恆,《刺青》里梁洛施替楊丞琳赤裸的臂彎綉上一縷未完成的潔白茉莉,《植物園》中寬闊緩慢的河面上漂浮著李小冉和李琪消逝的笑聲,他們都忘記了最初的開始,而直接走向脆弱的結局。所有纏綿悱惻的畸戀想像,都淪為了對青春窮凶極惡的意淫。
不,其實最初並非是這個樣子的。

阿Jet:初愛的救贖
十年前的香港,當阿Jet雙手插在褲兜里,漫無目的的從中環下山道一路閑逛著,在街邊的櫥窗內仔細打量著自己,他像每個時髦青年那樣留著神氣而不羈的染金發型,懶洋洋的神態,出奇的漂亮、迷人。他缺乏管教的張揚與粗鄙,混合著生命最原始的情慾勃發,是男人和女人同樣渴望的街頭獵物。只有當遇見阿Sam的溫馨目光,連不可一世的阿Jet都會突然不好意思起來,像一個孩子似的害怕被識破自己的淺薄。
這個整日流連公廁,理所當然接受著老男人們奉迎的Money Boy,毫無愧色地面對自己的不高尚,雖然性經驗豐富,但在心理上,卻直接、天然、沒有污染。是在生命中第一次的心動中,懷著惶恐,收斂了鋒芒,不知不覺被馴服。
再沒有比愛情更加具有力量的救贖了。
生命中最初的敏感情愫,是從「知恥」開始。在生活的折磨還沒有降臨之前,阿Jet會因為自己Money Boy的身份而羞於面對阿Sam,於是在阿Sam家的餐桌上,他搖身一變做身世清白的大好青年,討好Sam的父母,扮乖巧與溫順,卻並不是有意的欺瞞跟有所用心,阿Sam在阿Jet心裡一直是個完美的對象,有著模範般的溫暖家庭跟象徵著正直光明的警察職業,英俊的外表和彬彬有禮的內在相吻合,令這個從不會自形慚穢的阿Jet也心生傾慕,於是會不自覺地向著阿Sam靠攏。曾經那麼不可一世的人因為愛情的關系,開始變得敏感和脆弱,開始「知恥」,開始患得患失,開始喪失勇氣,開始想要努力表現,並且第一次對現在的生活感到了無聊。這些細微的情緒轉變,楊凡全部都刻畫得恰如其分。
在一些有意無意的試探之間猜測阿Sam對自己的感情,阿Jet會為了月下的散步而心中充滿柔情,也會因為他始終相敬如賓的態度感到困惑。「他到底是不是同性戀?」同性之間愛的試探大概要從這個問題開始。害怕表白後隨之而來的厭惡和拒絕,一直在煩惱著卻又沒有勇氣去揭開結果的問題,只好在一天又一天懵懂的情意中偷偷注視著心中的那個人,許多同志比常人更懂得體會暗地裡的熱愛。

阿Sam:抵死的清白
然而阿Jet和阿Sam的爆點在於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楊凡用兩種完全迥異的環境和身份造就了兩個人在情感訴求上的差異,以至於這次偶然的相愛變得優柔寡斷,充滿立體的沖擊力。如果說阿Jet是完全原始單純的憑本能在生活著,阿Sam的部分里我們看到了更多克制,隱藏和掙扎。
清新少年的戀愛軌跡恰好和阿Jet相反,在規矩重重的溫馨家庭與每日買漫畫的辦公室之戀中能得到的情感出口十分有限,於是阿Sam會迷戀上那個不羈浪子K.S,在這一點上,阿Sam沒有終點的付出和阿Jet不計期限的暗戀都來自一個原因,為自己所不能獲得的特質深深著迷。阿Jet的部分為我們描繪了可愛的初戀情懷,阿Sam的部分卻展示了一個模範青年如何沉淪的全過程,警察制服與肉體誘惑,辦公室里戴著黑框眼鏡的老實戀人與那個嘴角帶著邪氣微笑的誘惑男子,美滿的家庭、溫順的性格和不計一切的出賣自己博取歡心,無懈可擊的完美表象下一定會有可怕的殘缺,正是這對比鮮明的映照才逐漸揭開阿Sam的感情走向。從小被灌輸的社會准則與內心的慾望居然是相違背的,這掙扎一度令他失足到更深,而墮落也並不能解開心扉,卻有著越積越深的瘀傷。最後的一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被父親撞破與阿Jet的親熱只是一個導火索,終究其因,仍是並沒有真正認同自己,社會角色和內心角色的錯亂令他永不能釋懷,若不能坦然面對自己,又何談面對這個殘酷社會呢?對於有些人來說,邁出這樣的一步大約也要花費比生命更長的時間。

他們:圈內和圈外
阿Jet,阿Sam,K.S,阿青,這些人物的聯系把故事畫成一個完整的圈,同志圈當然有輕率的性,當然有許多如K.S.一樣的情場浪子,但也不乏患得患失的真感情,像阿Jet這樣真切體驗到愛的青年,像阿Sam這樣在自我與社會之間交戰和痛苦的人,還有阿青這個曾經也嚮往過幸福二人世界卻已經走得太遠的Money Boy。在同志這個小社會里,有太多不一樣的前世今生,楊凡為我們所描繪的青春群像,由於冥冥中的關系而一個接一個出現在同一個故事裡,他們偶爾被命運聯系在一起,互相影響著,最後又必須獨自一個人面對自己的人生。這種看似戲劇性的錯綜復雜的關系,也真實地出現在每個城市的同志圈內,世界雖然很大,但這少數的有著相同屬性的人們總是會自然走到一起,所以,想必阿Jet,阿Sam,K.S,阿青他們的故事還在許多地方繼續發生著,並且會一直發生下去。
說來,《美少年之戀》令人記憶猶新的地方大概是在這里,因從來未見過一部同志電影,能這樣貼切而真實的訴說著中國同志社會的故事,用一種熟悉又自然的角度,親切又直接的態度。在所有骯臟、低俗、粗鄙甚至是變態的情節里,都找不到骯臟、低俗、粗鄙和變態,同志導演的同志電影倒反而比那些偽裝品有著更健康的氣質,正因為首先是導演剔除了那些獵奇的心態,所以鏡頭才會顯得如此干凈,所以我們莫名其妙的在這場電影里只銘記了憂傷而美好的情懷,因為楊凡給我們帶來的結尾,是愛。
從妖嬈迷幻的《桃色》、嫵媚生姿的《游園驚夢》一路倒退回去,脫去浮華虛妄的外殼,楊凡也曾經在《美少年之戀》里用樸素誠懇的手段,把感官與靈魂的初次結合描繪得如此燦爛。倒並不是電影里有什麼驚世駭俗的情色鏡頭,或者凄厲唯美的情節,雖然初登銀幕的馮德倫與吳彥祖,都有著使人驚艷的青澀之味,但整部戲的光芒,卻是在那些細膩的情緒展現中,那些摒棄修飾之後的原始的情感體現上,既真實又散發著淡淡的詩意,如同我們曾經親身體驗過的回憶。

⑦ 求兩篇電影的影評。急用。隨便什麼電影都行

影評:《致青春》昨日青春今日傷痕
嚴格地說,《致青春》是兩個人的作品。導演趙薇的樂觀、活潑以及小小的惡作劇心理,造就了影片的青春戲;編劇李檣的細膩、敏銳,成全了影片的心理戲。今天已經高度社會化的大學校園,過早地培養出了不少「成熟」的學生。但在上世紀90年代,校園之牆還是一堵防衛線。《致青春》花了不少的篇幅來呈現出走後的坍塌感,然而青春還有餘燼之熱,在催促著人們奔向理想方向。
看完電影後半部分的最大感受是,青春時期是最適合激烈表達感情的時候,而有過這種激情燃燒之後,就再也不會心生漣漪——看看鄭微後來是怎麼對待重新回來找她的陳孝正,看看韓庚飾演的林靜如何對待他的追求者。
趙又廷與韓庚,一個為出身貧賤而自卑,另一個因看到父親愛上鄭微的媽媽蒙上心理陰影。在青春的兩頭,前面是童年不能承受之重,後面是中年無法面對之尷尬。唯有青春,唯有那段沒心沒肺、敢愛敢恨的青春,才是生命中最熱情的歲月。但青春卻如篝火,燃燒得越旺盛,成為灰燼的速度就越快。所以,形容青春用「終將逝去」這樣的描述再合適不過。
按照目前電影市場最流行的喜劇元素來看,《致青春》一個也不少,甚至在年代感的營造、戲劇沖突的設置、角色表現完成度等方面,均體現出不錯的水平。如果想在影院獲取一場歡笑,《致青春》不會令人失望。趙又廷飾演的陳孝正呆板、嚴肅的外表與其孩子氣的言行,製造了差異感很強的「笑果」;客串午夜電台主持人的韓紅是令人笑到胃疼的「彩蛋」;男生宿舍里的糗事令人心領神會……
《致青春》完全可以採取《泰囧》式的喜劇狂歡,把搞笑進行到底,最後來個好萊塢式的大團圓結局,這樣似乎更符合觀眾的期待。但這部電影還是試圖把社會的切面呈現出來。在後來的情節里,《致青春》放棄了繼續逗觀眾笑,轉而去思索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以及情感之於人的重要性。鄭微以啤酒祭奠阮莞,陳孝正以回歸救贖內心,林靜以努力想換回愛的能力,朱小北以遺忘告別過去……他們得到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無法用成敗來形容。生活的真相就是這樣,於殘忍之中奢侈地品嘗點滴甜蜜。
《致青春》對於沉重部分的把握,不會影響到只圖來影院找樂的觀眾的心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內心充滿歡愉者,會通過這部電影得到歡愉;內心曾有荊棘者,也會得到一些安慰。影片在角色的情感過渡方面,有操之過急之處。在角色戲份分配方面,後半部分也有些吝於刪減,但作為趙薇導演的第一部作品,用最簡單的四個字可以評價:超過期待.

《小時代》
從客觀角度說,《小時代1.0》的成片質量沒有預想的那麼差,我的意思是,還有一點可看之處,影片比較大的亮點似乎也就集中在視聽影像上的現代化和唯美化,唯視覺系論,《小時代》確實做得還是可圈可點。再一個亮點就在於「HOLD住姐」謝依霖幾乎包攬了全篇90%的笑點。這一點,功勞不全在郭敬明,而在與謝依霖本身。
商業上,郭敬明做得很好,充滿想像力和力度的宣發能力,鋪天蓋地的水軍式傳播,再加上部分影院100%給足排片面子的強大噱頭,讓這個提前到8點的超前預售場,呈現了非常好的飽滿狀態。但是這有一點僥幸,那就是晚上8點場確實是黃金時段。不管怎麼說,這個電影會向郭敬明的小說那樣,不管質量如何,票房會爆。大眾唯一關注的是「爆多久」的問題。這個問題關乎影片的質量、敘事和口碑。無論是《北西》、《泰囧》、《致青春》還是《合夥人》,票房之所以輕松飄紅過5億大關,全部是觀眾口耳相傳的口碑效應堅挺下來的。也許《小時代》 的首輪觀眾會比上述幾部電影要多,正好遇上了暑假檔,首周票房,《小時代》也是完全有可能創一個記錄的,但是票房要想如小四粉說的那樣輕松過10億,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原因有三:1、受眾群太集中,影片對於70、85前的另一主流電影觀眾來說吸引度不大;2、影片不接地氣,無法達成社會性集體追憶話題;3、影片敘事成為最大硬傷。
《小時代》影片本身有著非常大的硬傷,那就是在於故事本身,並延續到了影片的視聽影像表現手法上。郭敬明並不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他是一個善於將文字用無邏輯的擰巴手法而讓大眾認為這是一種藝術,這個大眾專指90後一代中鍾愛他文章的人群。用一個比較不討人喜歡的名詞就是「腦殘粉」。事實上我們不能控訴《小時代》這樣一部不太電影的電影賣錢,我們應該控訴這個時代,是這個時代的某些因素讓我們的審美變得扭曲和異樣,讓我們的認知不那麼高尚,所以《小時代》才能賣的了錢。郭敬明於歷史人物一樣,只是在一個對的時刻出現了而已,他的作用,和商鞅變法的性質沒什麼區別。
一、這到底是誰的時代?
郭敬明在《小時代》里打出的口號中有一句是「這就是我們的小時代」。這句話表明,郭敬明想通過他的故事來給年輕人呈現一個年輕人的時代,實際上,這個時代,虛假得很,文藝的很,陽春白雪的很。
電影本身所傳遞的「時代」概念,僅僅是依託「時代姐妹花」、「上海時代中學」以及林蕭、宮茗等人嘴裡的獨白吐出的「時代」來完成的,整部電影對於「時代」概念的解釋是依託於粉絲對於郭敬明本身的信仰來達成的。郭敬明的生活極度奢華而浮誇,如果假設心理學有這種理論,他是用這種奢華來彌補他生理的劣勢。郭敬明的生活與當下普通女孩子的生活有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然而他用自己的生活告訴別人這時年輕人的「時代」,本身就是悖論,我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女孩子篤信這種情節。
郭敬明在小說亦或是電影中,所呈現的那個時代,離年輕人的時代相去甚遠。生活無憂,性格憂傷,仰望四十五度。那隻是郭敬明一個人的時代,他把自己的時代,自己的生活誇張而浮華的寫出來拍出來,讓那群還不懂的生活和現實的年輕女孩子們意淫成自己的時代,這種做法,不論是於文學、於商業甚至是於道德,都是不厚道的。可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一點,沒人知道為什麼。
《小時代》小說和電影里到底講述了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這一點,似乎郭敬明自己的說法都不能夠完全的讓人服眾,而宣傳過程中小四粉們說郭敬明寫出了他們的內心情感世界,這種說法似乎也只是建立在過度個人崇拜基礎之上的。從小說中描寫的浮誇世界來說,不管是草根的林蕭、高傲的顧里、與世無爭的南湘在生活中是可以對位出人物性格的,所以年輕女孩子們可以一一的比對,把自己想像成此間的人物,但是小說中這三位女生的做法、行為、習慣、身世、思想、言語似乎都太「陽春白雪」的厲害,生活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那麼說話和辦事,只有宛如這樣的人物在生活中才是真實的寫照。也許現在的學生們的生活太枯燥,枯燥的他們的生活波瀾不驚,時代的進步讓這一代的年輕學生缺少對信仰、文化以及審美上的成熟度,所以他們只是一群智商不低,情商亂碼的一代人。於是郭敬明抓住了點,寫出他們想要的人物,於是,女孩子們開始瘋狂的膜拜,郭敬明成了神,實際上,他只是抓住了時代的空子,就像90年代的校園民謠,借著時代的契機,文藝了一把。所以如果《小時代》確切要講述一個時代的話,那就只是郭敬明個人特殊人生經歷的寫照,來虛構這樣一個時代的假象,藉助於年輕學生對於認知上的處女地,活生生的賺著錢,還能讓自己成為一個神。
《小時代》里的時代,並不是真的,它與當下的時代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如果社會真的是上帝創造的。郭敬明是《小時代》的上帝,但是那個世界裡,沒有人,只有幾個既定了人物命運而沒有生命的俊男靚女而已。
二、郭敬明是怎麼講故事的
《小時代》電影115分鍾,全片圍繞著顧里、林蕭、南湘和宛如四個人之間的友情故事,外加與簡溪、顧源、席誠、宮洺、崇光和衛海一群型男之間的愛情故事展開的。片子沒有涉及親情故事,因為這種類型故事不賣錢。友情故事成為核心,愛情故事成為調味料。故事的主線則是林蕭的菜鳥上位記。
電影中的重點是愛情和友情。但是郭敬明在表現愛情和友情上面,因為缺少了戲劇的推動力,缺少人物性格的構成,使得整部電影中的愛情和友情感動人的地方幾乎沒有。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郭敬明「全神」視角的想法,在他的筆下,他說「你們要有愛情,於是就有了愛情;林蕭你的愛情是這樣的,於是林蕭的愛情就是這樣的」,他筆下的人物是缺少靈魂的,是缺少人物本身的精神,這些人物不管什麼性格,都是太文藝,高高在上,說話做作,這些人物本來就是郭敬明捏造出的玩偶,外殼光鮮,實際上空如草莽。
從故事講述的角度說,郭敬明犯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忽略了電影敘事的均衡性。為了讓影片展現出強大的視覺沖擊力,硬生生的將那麼多人物塞進了電影里。他使用寫小說的手法在拍電影,這本身就是一種悖論。電影的講述方式是戲劇性的,是視聽性,而小說的審美藝術在於讀者的二次想像。直觀藝術遇到幻想藝術,本質的區別導致電影的故事不可能有小說那樣零散不堪。
實際上《小時代》的小說三部曲就是一種介乎於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下意識文學作品,可讀性很差,但是留出了非常大的幻想空間。這一點對於正在埋頭苦讀,生活中沒有色彩的中學生來說,就是一味良葯。郭敬明在電影中也是使用了一種近乎橋段拼湊的手法在講故事。《小時代1.0》分成上下部的主要原因,還是這種敘事方法不可能在兩個小時之內講完一件能夠吸引人,且帶來深刻思索回味的故事。郭敬明在寫劇本的時候,還算是做了一些功課,知道電影的敘事是按照情節點組合而成的。
影片敘事的情節點,按照戲劇性的要求,重要的一點是每一個情節彼此之間的關聯性要解決,另一個重要的技術要點是,不能神龍見首不見尾。這兩點,郭敬明都沒有做到。影片中雖然是以林蕭的工作過程作為主線,但是每一個關乎工作的情節點似乎都沒有融入到主線中去,從劇作的角度說,這些情節點都還是僅僅在表現一種情緒狀態,而非一種事件的推動力。在整個故事的講述中,男女之間的情感糾葛都過於「假定性」,幾乎沒有給足動機和理由。在小說的閱讀中,觀眾尚還可以花時間去仔細考量,而時間短暫的觀影過程中,這種假定的,沒有邏輯推動性的人物情感變化是缺少力量的。任任何正常人看都會覺得,本來就是把大配角的崇光,脫光了對著鏡頭詭異的表情做結尾,對於這個電影來書到底有什麼意義。而宮洺所說的從林蕭不穿高跟鞋身上看出了「美好」而送她一雙鞋子,與前文有沒有直接性的聯系。
郭敬明還犯了一個比較大的致命錯誤,那就是給出了線索而沒有去結尾亦或是說明。林蕭面試幻想與宮洺的親密接觸,到了終了也沒有交代林蕭是真的愛上了宮洺還是只是花痴的幻想;宮洺送給林蕭的戒指,中間出現了兩次,一次簡溪發現,一次聖誕節矛盾爆發,本是一個好的戲劇線,結尾處也被陽春白雪的雪地溫馨場面給弄沒了,到了也沒給出理由來。
另外一個於電影本身的問題就是人物的命運變化是幾乎沒有的。人物既定命運,沒有前史,性格形成沒有誘因,一切以假定性為主,是郭敬明小說創作的手法,從他的《幻城》到《小時代》,裡面所涉及的主人公幾乎都是沒有行動性說明的。郭敬明就是一個上帝一樣的說:「顧里應該是這樣的,於是顧里就這樣了,南湘是這樣的,於是南湘就這樣了」,《聖經》的開頭都這么寫。整個影片中,所有人的故事似乎都是林蕭的畫外音來交代的。在不是大師的導演手中,如此多的運用畫外音,確實是一個不會講故事的導演和編劇的最好證明。從側面說,郭敬明不會講故事,讓他真的成為了「渺小微茫的存在」。所以,如果拿著郭敬明小說或是電影中人物的塑造去挑毛病,肯定是罄竹難書的,但是如果你就是郭敬明的子民,你把他當上帝,那麼他筆下的人物,沒有一點問題。
郭敬明還是不會用電影的方式講故事,電影成片中所出現的邏輯性錯誤,以及指導演員表演情緒表現上出現的誤差,都讓人看的出,這位從不那麼地道的作家轉戰大熒幕的稚嫩和蹩腳。
你選擇信他,你就要信他。
三、那麼美的畫面是不是真的好
《小時代》的畫面絕對拍的是近幾年國產中小成本電影中最講究的。
初看《小時代》,每一個人都會被這種美輪美奐的畫面所吸引,甚至驚嘆。郭敬明對於畫面的構造和想法看得出他的天賦,《最漫畫》的畫風和風格相對於電影來說更具有優勢。在電影中,你可以看到郭敬明將鏡頭語言運用的相當復雜多變,這似乎是郭敬明急於想證明自己確實是一個專業的,懂行的導演,而不是作秀。但是表現的太明顯了,這些華麗的鏡像背後所反映的並不是郭敬明多麼專業,而是更加的不懂行。
電影《小時代》中幾乎可以成為一個攝影專業的教材了,推拉搖移跟,遠全中近特,長鏡頭,蒙太奇,逆光,剪影,對焦,散射,慢鏡頭,快切,似乎電影拍攝和剪輯上應該有的技術都在電影裡面找得到。郭敬明在《小時代》中用了一種比較現代化的影像方式來表現這個更加現代化的故事。這種現代化也僅僅是表現在了四格畫面,還有快切的MTV剪輯手法上。並沒有形成一種風格性的手法在電影中貫徹下來。鋪天蓋地而來的各種奢華影像,恰恰反映了影像與敘事之間的裂痕,而且裂的離譜。慢鏡頭和搖臂的使用在電影中似乎成了最大的亮點,相對的來說,郭敬明在電影中將視覺影像放大化的意義,主要還是為了表現出整部影片在視覺上的奪人效果,因為對於他的粉絲來說,小說的故事本身的意義並不是很大,重要的是那種奢華而浮誇的感覺,他就是要用這些與故事本身脫離很大的視覺沖擊力來再現一個小四迷們苦苦幻想了五年的虛假「小時代」的盛景。這一點,他做對了。
也許於小四迷來說,敘事本身帶來的愉悅感早已被更有敘事性的小說所消化掉。
商業上《小時代》成功了,這一點完全歸結於郭敬明發達的商業頭腦,《小時代》不管是從小說包裝,卡司挑選與配備,影像風格,還是從口號上,都做到了完全商業的無以復加。仰仗他十多年的粉絲積淀,他也完全可以冠冕堂皇的把這種商業吸金稱之為「青春的覺醒」。然而,《小時代》本質上的虛偽性和假定性,讓這部電影必然與小說一樣,不可能青史留名。電影本身所傳遞的價值觀和社會性折射,都與當下隔著王屋太行,借著滿山的風景,告訴你一個美麗的謊言。《小時代》是尊重讀者的,郭敬明和他的小說確實也是為讀者服務的,寫進了讀者的心坎,電影《小時代》也是尊重觀眾的,消費《小時代》確實也是比《不二神探》、《富春山居圖》值得那個票價的。但是《小時代》的本質是虛偽的,它遠不能拿著「青春」來叫嚷,它所謂的「青春」和「時代」,都是水中月霧中花,你以為就在眼前。
國產電影剛走上一個重視故事,重視電影本身的路子,恐怕,又要被這群自詡為神的人攪合了。

⑧ 電影的影評大約二百字左右,謝謝

《美麗人生》影評
《美麗人生》是義大利著名喜劇演員以及導演羅貝托•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黑色喜劇片。影片發揮高度的創意,用一種妙不可言的幽默方式重新詮釋了俗透了的殘酷的戰爭與生命的意義,讓觀眾在淚水中體會了生命的價值。它演繹了二戰時期,一個猶太人在德國的種族歧視下所經歷的「美麗人生」。導演貝尼尼通過這樣一部電影來展示人們面對死亡的瞭然心境:人生如此美好,即使光明一時被黑暗籠罩,我們依舊能夠找到美之所棲。
「這是我的經歷,這是我父親所作的犧牲,這是父親賜我的恩典。」這是影片最後一句台詞。這場美麗的謊言,以愛之名,以父之名,以夫之名。「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不易說,有悲有喜,也像寓言,教人不可思議。」猶太青年基督和好友駕車來到阿雷佐小鎮准備開一家書店,途中邂逅美麗的女教師戴麗。兩人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好景不長,基督和兒子因猶太血統被強行送往集中營。戴麗雖沒有猶太血統,為了能和兒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在集中營里毅然前同行被分開關押。基督不願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他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自己卻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
影片借用了喜劇的基本原素,進行悲劇演生與鋪排。貝尼尼極力想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尤其是前半部分):為追求戴麗,基度冒充從羅馬來的督學在課上跳脫衣舞;開車載戴麗,剎車卻壞了,門打不開,竟從車頂爬出來;屢次小偷小摸地換禮帽;和德國醫生猜謎;玩催眠;把別人的訂婚宴弄成自己的私奔宴,騎著綠馬迎娶戴麗……正是前半部和平生活的歡樂與浪漫,映襯出了後半部集中營的丑惡與殘酷。影片最讓人為之動容的是基度被德國士兵抓住後經過藏著祖舒華的鐵箱的鏡頭。面對死亡,基度走出滑稽的步伐,調皮的向祖舒華眨著眼睛,一如往常的游戲,從容、平靜甚至是快樂。在色彩上,影片完全採用明亮的光線,即使是在集中營里,在比較昏暗的屋子裡,主人公基度與小祖舒華的臉上總是神采奕奕,在他們心中,你總會感受到明媚陽光的普照,給電影最後戰爭的勝利打下無處不在的基礎。《美麗人生》表面上流出的輕松歡快的風格更加放大了戰爭對無辜百姓的迫害,它使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使人因憐憫、緊張、憤怒而渾身顫栗。
該影片之所以在國際上大獲成功並贏得無數人的喜愛,不僅僅因為他給我們的歡笑和淚水,更多的是影片以全新視角所傳達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帶給我們的影響。他闡釋的人生的真諦,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甚至是將來,都可以作為我們生活追求的目標。那些背負著深重的苦難的小人物在這里演繹出的種種給人得卻是最直接的觀感是風趣逗樂,而悲涼的心境之後才油然而生。「把災難當作游戲,用笑容征服一切,沒有什麼可怕的,只要你的愛人還在,幸福和快樂就永遠不會離你而去」,這是主人公基度一直以來的人生態度,也讓我們明白生活是美麗的,無論它怎樣不盡如人意。

⑨ 經典電影影評

《阿甘正傳》算不算是經典的電影?

飛舞的羽毛
——評《阿甘正傳》
一個智商不足80的傻子,如何能夠創造奇跡,成為億萬富翁呢?羅伯特•澤米基斯導演的《阿甘正傳》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智商不足80的傻子「阿甘」在母親和青梅竹馬的珍妮的鼓勵下,擺脫追打,跑進大學,跑進軍營,立下戰功,經營捕蝦船,購買蘋果公司股票,成為百萬富翁至億萬富翁。
影片按時間順序描寫,一片羽毛隨風飄舞,最後落到主人公腳下,這也暗示了命運的無常,阿甘就坐在等車的長椅上,給不同等車的乘客講述他的故事。
影片最大特點就是巴士到站這一鏡頭來串聯起不同的乘客,這些乘客就是阿甘的聽眾,隨著聽眾的變幻來串聯起不同的情節,這是關聯蒙太奇的運用。影片另一特點就是通篇使用了平行蒙太奇。影片有兩條線索線,一條是以阿甘為主體,主要講述了阿甘從入學到億萬富翁的歷程。另一條則以珍妮為主體描寫了珍妮的墮落。雖然他們發生在不同空間,可經過導演對鏡頭的切換,使它們發生關聯,給觀眾無限想像空間。
影片的主人公阿甘的童年是不幸的。阿甘的童年雖然有母親的呵護,但仍然處處受排擠,直到他遇到了珍妮。珍妮的Run,Forrest,Run!給了他奔跑的勇氣,使得他擺脫了腿上的束縛。從此,他開始奔跑,奔向希望。從阿甘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執著、專一、勤奮、刻苦、善良等一系列的閃光點,充滿了正能量。
同時,影片中的其它人物也有著自己的特點。
「我希望變成一隻小鳥,飛向空中」珍妮的童年是不幸的,父親的虐待給了她很深的印象,再加上美國60-70年代是一段迷茫時代,社會風氣深深影響了珍妮,使她變得墮落。
丹中尉是另一個重要人物,丹中尉本應與祖先一樣戰死沙場,可他卻活了下來,成為了殘疾人人。後來,他們戰勝了風暴,丹中尉也救贖了自己的靈魂,重頭再來。
《阿甘正傳》的主題曲也十分經典。影片開始,一片羽毛飄浮在空中,隨風飄舞,緊接著音樂響起,這首充滿靈性的音樂一開始就奠定了全片的基調。以鋼琴為主旋律,簡單的音樂,如同羽毛一般輕靈,小提琴的高音似乎在訴說生命中的不平凡的事,飽含深情。
片尾是片頭「羽毛主題」的重復。與片頭形成呼應,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倫回與重復,再一次聽到這個配樂心情要比開始時還要平靜。生命就如同空中的羽毛,盡管中途坎坷,也要勇敢奮斗。
影片的一大特色就是大量的長鏡頭的運用。導演多次使用長鏡頭來完成場景轉換,這樣不會給觀眾突兀的感覺。長鏡頭跟拍也能夠將觀眾視線聚集在人物身上,能夠將導演所需情感很好的傳遞給觀眾。例如:片頭隨著羽毛飄落,鏡頭給了阿甘的那雙球鞋一個特寫,暗示著將把這雙鞋作為情節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又如珍妮在外墮落,決定跳樓那場,導演只是使用了簡單的推進和升格,就製造了很強的懸念,把觀眾的心提到最高處。
《阿甘正傳》充滿了溫情與感動,阿甘媽媽的話給了我很深的印象「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我們的命運就像那羽毛四處飄泊,又像那巧克力,不知將要面對什麼,命運如何,我們都應坦然面對,接受現實。

⑩ 求影評,800字,最好是比較經典的老電影

《十字街頭》影評
《十字街頭》由明星公司1937年出品,沈西苓先生編導。影片通過四個大學畢業生的經歷,揭示了上海工人失業的社會問題和抗戰初期大學畢業生的生活狀況,贊揚了可貴的友情、愛情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年輕人們對前途迷惘又勇敢,影片氣氛壓抑卻不失歡樂。
一. 可靠的友情。幾個年輕人遠離父母遠離家鄉,只有互相扶持才能生存下去。在混亂的社會背景下,這種扶持甚至有了相依為命的味道。影片一開始就描繪了小徐病中的情形,只有老趙的悉心安慰給他一絲生命的曙光。阿唐和老趙關系親密,從工作到女人毫不避諱,兩人一起教訓流氓一起對付房東太太,儼然是知無不談的好兄弟。雖然片中的年輕人們性格各不相同,但是人與人之間並不沖突,反而作為一個整體的多個方面互相補充。
二. 甜蜜羞澀的愛情。楊芝瑛,具有進步思想和自立精神的知識分子新女性。從房東太太的表情可以看出,女性隻身到外地工作是很「新鮮」的事情。作為知識分子工人,楊芝瑛堅強有主見;作為涉世未深的女大學生,她又顯得單純羞澀,嚮往愛情。在被問及住處時,兩人不約而同地撒了個小謊。當發現對方就是鄰居時,喜悅和尷尬相互交織的場面生動自然。楊芝瑛與老趙的愛情陰差陽錯富有戲劇性,從抱怨到相戀的轉折毫不突兀。他們同樣積極向上的性格也是兩人最終走到一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對未來的憧憬和嚮往。影片初期那個念過書的乞丐暗示了老趙的生活狀態:房租欠了幾個月,空有知識卻找不到工作。在當時的上海,人們的生活都沒有保障,隨時都有失業的危險。小徐絕望自殺,劉大哥北上抗日。老趙、阿唐、楊芝瑛、姚大姐相繼失業,前進還是後退在一念之間。「十字街頭」就是人生的關鍵轉折點,所幸我們的主角以堅定團結的姿態走上了「十字街頭」,給影片畫上了一個光明的句號。
四. 壓抑卻快樂的喜劇。沉悶的社會現狀中有一群試圖快樂的人。老趙把白球鞋塗黑冒充皮鞋,老趙與楊芝瑛互相惡作劇,紙條上「母老虎」等字眼……無一不教人忍俊不禁。喜劇色彩沖淡了現實中的壓抑氣氛,讓觀眾看得更加投入,收到更好的市場效果。
由於技術條件等原因的限制,演員的表演和拍攝鏡頭並不完美,但瑕不掩瑜,這部影片的思想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在大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仍然給我們震撼和啟迪。

閱讀全文

與電影經典影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啊搖籃電影對老師的啟發 瀏覽:752
英語新聞的電影名稱 瀏覽:395
qq視頻怎麼放電影 瀏覽:625
虎頭山老電影完整版 瀏覽:148
羅永浩星巴克打臉電影名字 瀏覽:93
日本電影致命女人 瀏覽:505
在微信上買電影票怎麼用會員卡 瀏覽:235
女人的心思電影 瀏覽:791
孫紅雷新拍黑社會電影 瀏覽:329
什麼比較色的電影 瀏覽:996
相同台詞電影片段 瀏覽:262
好看的倫理電影手機版 瀏覽:335
高清修復版戲曲老電影 瀏覽:374
全球電影史上最經典的對白 瀏覽:149
韋小寶電影在線粵語 瀏覽:856
女主是機器人的日漫電影 瀏覽:409
韓國電影的九最後結局 瀏覽:662
2020最恐怖電影排行榜前十名大陸 瀏覽:723
美女骨折電影 瀏覽:10
電影有雀女人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