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李瀚祥的主要作品
黃梅調電影
黃梅調電影在港台地區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一直風靡東南亞華人地區30年,是一出經久不衰的劇種。當時,黃梅調電影甚至比功夫片還要搶手,港台地區的各大電影公司都爭相拍攝黃梅調電影。可是能夠傲視群雄的,只有邵氏一家公司而已,不光是因為邵氏資源雄厚,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邵氏有李翰祥這個金字招牌。毫不誇張地說,李翰祥是把黃梅調電影推向頂峰的人,他絕對稱得上是黃梅調電影的代表人物。
1958年,李翰祥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黃梅調電影——《貂蟬》,影片獲得了成功,市場反映良好,還在亞洲影展上斬獲5項大獎。才華橫溢的李翰祥並沒有沾沾自喜,《貂蟬》對於他來說,只不過是一次市場試探,好戲還在後頭。第二年(1959)上映了他導演的《江山美人》,這是讓李翰祥名聲大震的一部影片,按照當時的規模,這部影片算的上是一部豪華巨片,由當紅影星林黛和趙雷主演,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劇中幾首經典曲目也在港台地區傳唱不衰。《江山美人》在亞洲影展上攻城拔寨似的拿下10項大獎,李翰祥風頭一時無兩。
在59年到63年之間,李翰祥也轉變風格,導演了多部不同類型和風格的影片,大都很成功,這也奠定了他日後多元化發展的道路。62年他拍攝完成了歷史大戲《楊貴妃》,也是一部黃梅調電影,由巨星李麗華主演,影片同樣獲得了成功。到了63年,李翰祥的人生因為一部影片而完全改變,這部影片也令整個東南亞的華人為之傾倒與瘋狂,這就是無與倫比的愛情巨制《梁山伯與祝英台》。一部《梁祝》,讓李翰祥成為亞洲最具票房價值的導演,整個東南亞地區的華人都在追看這部電影,火爆程度遠遠超過了30年後的《泰坦尼克》。僅在台北,這部影片就公映了長達半年之久,很多觀眾連看了數十遍還拍手叫好,經典程度自不待言。有人曾經說過,《梁山伯與祝英台》的轟動程度是空前絕後的,電影工業的往日和將來都難以再現這樣的場景,這話或許是真的。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黃梅調電影的巔峰之作,也是李翰祥個人電影生涯中最成功的作品。李翰祥在《梁祝》之後就去了台灣,希望在那裡實現自己成為電影大亨的夢想。當李翰祥再次執導黃梅調電影,已經是1977年的事情了。他1972年生意失敗回歸邵氏之後,只導演了一部黃梅調電影,就是林青霞和張艾嘉主演的《金玉良緣紅樓夢》,當然無法重現往日輝煌,但也為自己的黃梅調電影畫上圓滿的句號。
風月片
如果說用一個字來形容黃梅調電影,那就是「雅」,清新淡雅,畫面賞心悅目。要是用一個字來形容風月片,那就是「俗」,市井情趣,坊間笑談。華語電影風月片,李翰祥是開山鼻祖,也是成就最高的一位。風月片和黃梅調電影走的是兩個極端,李翰祥日後備受爭議,也是由於他拍攝風月片肆無忌憚,揮灑自如。
風月片即情色片,徹頭徹尾的商業電影,即便強如李翰祥,很多風月作品也難免流俗,為後人詬病。李翰祥開發風月片這一類型,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他在台灣創業失敗之後,回到邵氏雖然還是導演,可早已一貧如洗,為了重振聲威,他便把目光投向了容易賺錢的情色電影,沒想到大獲成功。後來他拍攝了大量同類型的影片,成為自己電影生涯中又一重要片種。
李翰祥72年回到邵氏之後的第一部影片,就是被視為風月片鼻祖的《大軍閥》。今天來看《大軍閥》,情色鏡頭只有少許,可是這在當時已經是開風氣之先了。《大軍閥》一炮打響,不僅為李翰祥重新積聚不少人氣,也捧紅日後叱吒影壇的笑星許冠文。李翰祥和許冠文繼而還合作了《一樂也》、《聲色犬馬》等經典作品。
李翰祥非常喜歡研讀《金瓶梅》,他的古典美學修養頗深,這在他早期的黃梅調電影中就可以看出。李翰祥根據他對《金瓶梅》的研究心得,拍出了《風流韻事之惠蓮》、《金瓶雙艷》、《武松》三部電影。其中尤以《金瓶雙艷》成績最為突出,堪稱風月片代表之作。《金瓶雙艷》的可貴之處在於,不拘泥於一般風月片渲染情色的套路,而是在表現情色場面的同時,更突出了對人物內心的刻畫和原著精髓的把握,使這部影片成為具有一定藝術品味的風月片。
李翰祥的風月片還有一個最突出的貢獻,就是發掘了一大批性感艷星,為香港影壇增「色」不少。經過他的提攜,胡錦、恬妮、邵音音、余莎麗、白小曼、陳萍等等,她們都成為紅極一時的性感女星,為邵氏奉獻了無數佳作。
李翰祥的風月片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敢拍」,大大突破了過去港片的暴露尺度和觀眾的心理承受能力,這也是他風月片炙手可熱的重要原因。另一個特點就是取材廣泛,李翰祥的風月片的題材五花八門,戲曲、相聲、中外名著、坊間笑談、民間故事等等,只要是他覺得可取,他都會放到自己的電影之中。所以,李翰祥雖然拍攝了大量的風月片,可是沒有一部有雷同的感覺,每一部都能出奇出新,保證了影片的質量。李翰祥風月片最後一個特點就是結構,他的風月片大多都是結構鬆散的作品,往往是確定一個主題,然後分成幾個小故事來組成一部電影,和名著《一千零一夜》的結構很相似。比如他的《拈花惹草》,幾個故事發生在不同的年代,本身沒有什麼直接聯系,之所以能夠把它們拴在一起,就是因為幾個小故事都是講述男女拈花惹草,它們主題相同。
李翰祥重回邵氏之後拍攝了大量的風月片,他後來似乎也是樂此不疲,雖然他的風月片沒有多大的藝術價值,但是非常具有觀賞性,放到今天看仍不落伍,並且他在風月片中對於舊時民俗形象刻畫,也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影響資料。李翰祥就是「俗」,也要「俗」的與眾不同,這樣反映出大導演特立獨行的處世原則。
宮廷片
宮廷片就是歷史大戲,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史詩巨作」。李翰祥一直都有拍攝歷史大戲的宏圖偉願,並且不斷付諸於實踐。歷史大戲是李翰祥最看中的一個片種,製作態度極為認真,製作規模也是率創新高。
早期的黃梅調電影《貂蟬》、《江山美人》中,已經有了宮廷片的雛形,可這些影片以敘事為主,淡化了影片的時代背景,而時代背景恰恰是歷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李翰祥1960年拍攝的《武則天》,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宮廷大戲,人物命運緊扣時代主題,通過武則天一生的政治命運,反映出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變革,是一部思想性和觀賞性並重的影片。
宮廷片由於拍攝周期過長,製作經費龐大,投資的風險也很多,所以李翰祥並沒有過多的機會一顯身手。導致李翰祥在台灣一敗塗地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因為他自己投資製作的歷史巨片《西施》票房慘敗,電影大亨的夢想也徹底被粉碎。所以李翰祥本人也對拍攝歷史巨片更加謹慎。李翰祥後期在邵氏拍攝的宮廷片巨制,只有《傾國傾城》和《瀛台泣血》兩部而已。但是《傾國傾城》完全稱得上是經典之作,全劇無論是布景、服裝,還是人物刻畫,都算的上是超一流的水準,拍出了但是港片罕有的大氣魄,是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電影。《傾國傾城》講述了慈禧60大壽和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一段歷史,李翰祥將看似不相乾的兩件事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慈禧太後奢華的壽筵,反映出滿清政府腐敗無能的實質,這也是直接導致八國聯軍橫行無忌的最根本原因。《傾國傾城》幾乎動用了邵氏當時所有的一線紅星,製作規模空前龐大,在不出外景的前提下,靠搭建的內景拍出了北京紫禁城的威嚴與肅穆,彰顯了李翰祥深厚的美學功底。
李翰祥在邵氏不光是有宮廷大戲,他也拍攝宮廷小戲,這就是他的「乾隆皇帝」系列,這個系列都是由劉永主演,這也是劉永個人演藝生涯的巔峰時期。「乾隆皇帝」系列,李翰祥一共執導了5部,分別是《乾隆下江南》、《乾隆皇君臣鬥智》、《乾隆皇與三姑娘》、《乾隆下揚州》、《皇帝保重》。這些電影戲說的成分很重,這或許也是今天清宮戲說劇的濫觴。這幾部電影題材上是屬於宮廷片,只是格局不大,都是從小處著眼,主要都是講述乾隆皇帝軼聞趣事,結構上和風月片相似,都是由一個主題串起幾個小故事,來組成一部完整的電影。「乾隆皇帝「系列的可看性很強,風趣幽默,很多情節還照搬了劉寶瑞的單口相聲段子,趣味性十足。
80年代初,李翰祥來到了內地,與內地合作拍片,因為內地極為豐富的物力資源,也促使李翰祥宮廷大戲修成正果。《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都是在北京故宮實景拍攝,整體的氣勢和規模,都要遠遠地超越邵氏。
李翰祥作為六七十年代香港電影的代表人物,也是當時極少數走遍兩岸三地拍片的電影人,他在無形中增強了各地區之間電影技術的經驗交流,為華語電影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地推動作用。李翰祥一生飄忽不定,作品的風格也隨著人生境遇不斷轉變,不管是「俗」也好,「雅」也好,他那些有口皆碑的經典影片,將註定和他的名字一起永垂影史。
㈡ 李翰祥的主要作品
時間名稱備注1953年《金鳳》(與嚴俊合作)在台北「國語片展映式」上獲最佳國語片獎、最佳女主角獎1954年《嫦娥》與姜南、古壽林合作1955年《雪裡紅》1955年《水仙》1955年《馬路小天使》1955年《黃花閨女》1956年《窈窕淑文》1956年《移花接木》1957年《春光無限好》1957年《安用兒》1957年《丹鳳街》1958年《貂蟬》獲第五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最佳女主角獎等五項大獎1958年《全家福》1958年《給我一個吻》1958年《殺人的情書》1958年《妙手回春》1959年《江山美人》獲第六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最佳女主角獎等多項大獎1959年《兒女英雄傳》1959年《倩女幽魂》1960年《後門》獲第七屆亞洲影展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1961年《楊貴妃》獲第15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室內彩色攝影獎,
第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優等劇情片 1962年《武則天》《王昭君》1963年《一毛錢》1963年《梁山伯與祝英台》第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
黃梅調電影從此風靡港台二十年之久,
鄧麗君也因演唱插曲《訪英台》獲黃梅調歌曲演唱一等獎 1964年《七仙女》《狀元及第》1965年《西施》第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
第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1968年《冬暖》台灣文藝片經典作品之一1968年《四季花開》1969年《揚子江風雲》獲第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情節片獎、
最佳男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 1969年《富貴花開》1969年《鬼狐外傳》1970年《喜怒哀樂之樂》1970年《緹縈》獲第十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第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古裝片獎 1970年《八十七神仙壁》1971年《騙術奇譚》1972年《騙術大觀》1972年《只愛鴛鴦不羨仙》1972年《大軍閥》獲第19屆亞洲影展描寫人物最成功喜劇片獎1972年《風月奇譚》1973年《牛鬼蛇神》1973年《騙術奇中奇》1973年《北地胭脂》1973年《風流韻事》1973年《一樂也》1974年《金瓶雙艷》1974年《聲色犬馬》1974年《丑聞》1975年《港澳傳奇》1975年《傾國傾城》獲獎影片1975年《捉姦趣事》1976年《瀛台泣血》1976年《洞房艷史》1976年《拈花惹草》1976年《騙財騙色》1977年《風花雪月》1977年《乾隆下江南》1977年《金玉良緣紅樓夢》獲第1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獎1977年《佛跳牆》1978年《乾隆下揚州》1978年《子曰食色性也》1979年《銷魂玉》1979年《軍閥趣史》1979年《鬼叫春》1980年《乾隆與三姑娘》1981年《徐老虎與白寡婦》1982年《武松》1982年《三十年細說從頭》1982年《乾隆皇君臣鬥智》1983年《火燒圓明園》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特別獎1983年《垂簾聽政》梁家輝因主演咸豐皇帝榮獲第3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1984年《火龍》潘虹因飾演李淑賢獲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1986年《八旗子弟》1988年《一代妖後》(即《西太後》)1989年《金瓶風月》1989年《敦煌夜譚》1993年《金瓶梅》1993年《情人的情人》1993年《少女潘金蓮》1996年《火燒阿房宮》(40集電視連續劇) 《八旗子弟》 .... 導演
《八旗子弟》 .... 編劇
《緹縈》 (1970) .... 編劇
《潘金蓮》(1964) .... 導演
《武松》 (1982) .... 導演
《武松》 (1982) .... 編劇
《傾國傾城》(1975) .... 導演
《傾國傾城》 (1975) .... 編劇
《佛跳牆》 (1977) .... 導演
《乾隆皇與三姑娘》(1980) .... 導演
《一樂也》 (1973) .... 導演
《酷男之戀》 .... 導演
《兒女英雄傳》 (1959) .... 導演
《一樂也》 (1973) .... 編劇
《風流韻事》 (1973) .... 導演
《徐老虎與白寡婦》 (1981) .... 導演
《聲色犬馬》 (1974) .... 導演
《乾隆下揚州》(1978) .... 導演
《雪裡紅》 (1956) .... 導演
《乾隆下江南》 (1977) .... 導演
《金瓶雙艷》 (1974) .... 導演
《北地胭脂》 (1973) .... 導演
《垂簾聽政》 (1983) .... 監制
《火燒圓明園》 (1983) .... 監制
《金瓶風月》 (1991) .... 美術指導
《敦煌夜譚》 (1990) .... 作詞
《一代妖後》 (1988) .... 編劇
《金玉良緣紅樓夢》 (1977) .... 導演
《浴室艷屍》(1952) .... 置景
《結婚廿四小時》(1950) .... 美術(製作設計)
《別讓丈夫知道》(1952) .... 美術(製作設計)
《玫瑰花開》 (1951) .... 美術指導
《嫦娥》 (1954) .... 導演
《窈窕淑女》 (1957) .... 導演
《雨夜歌聲》 (1950) .... 美術(製作設計)
《雪裡紅》 (1956) .... 編劇
《金鳳》 (1956) .... 編劇
《黃花閨女》 (1957) .... 導演
《黃花閨女》 (1957) .... 編劇
《翠翠 》(1953) .... 導演助理
《馬路小天使》(1957) .... 導演
《笑聲淚痕》 (1958) .... 編劇
《笑聲淚痕》 (1958) .... 導演助理
《安琪兒》 (1958) .... 導演
《給我一個吻》 (1958) .... 導演
《丹鳳街》(1958) .... 導演
《丹鳳街》 (1958) .... 編劇
《全家福》 (1958) .... 導演
《春光無限好》 (1957) .... 導演
《妙手回春》 (1958) .... 導演
《殺人的情書》 (1959) .... 導演
《貂蟬》 (1958) .... 導演
《水仙》 (1956) .... 導演
《水仙》 (1956) .... 編劇
《江山美人》 (1959) .... 導演
《楊貴妃》 (1962) .... 導演
《一毛錢》 (1964) .... 導演
《狀元及第》 (1964) .... 導演
《狀元及第》 (1964) .... 監制
《神仙·老虎·狗》(1961) .... 其他
《鳳還巢》 (1963) .... 導演
《倩女幽魂》 (1960) .... 導演
《手槍》 (1961) .... 導演
《七仙女》 (1963) .... 作詞
《七仙女》 (1963) .... 編劇
《情人的情人》 (1994) .... 導演
《火龍》 (1986) .... 導演
《垂簾聽政》 (1983) .... 導演
《垂簾聽政 》(1983) .... 編劇
《火燒圓明園》(1983) .... 導演
《火燒圓明園》 (1983) .... 編劇
《一代妖後》 (1988) .... 導演
《西大後》 (1988) .... 導演
《瀛台泣血》 (1976) .... 導演
《瀛台泣血》 (1976) .... 編劇
《大軍閥》 (1972) .... 導演
《大軍閥》 (1972) .... 編劇
《金瓶風月》 (1991) .... 導演
《金瓶風月 》(1991) .... 編劇
《武則天》 (1963) .... 導演
《武則天》 (1963) .... 編劇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 .... 導演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 .... 編劇
《後門》 (1960) .... 導演
《敦煌夜譚》 (1990) .... 導演
《西太後》 (1989) .... 導演
《西太後》 (1989) .... 編劇
《貂蟬》 (1958) .... 導演
《冬暖》 (1968) .... 導演
《王昭君》 (1964) .... 導演
《西施》 (1965) .... 導演
《緹縈》 (1970) .... 導演
㈢ 邵氏電影最好看的幾部
邵氏出品,必屬精品。《牛鬼蛇神》是記錄一段時間,一個地方每個人生活的各種技能,有秀才遇兵,有道理說不清,主要是詐騙手段。《大軍閥》記錄了戰爭時期軍閥人物的性格和特點。
《風月奇譚》思路廣,歡樂多。有趣精緻的電影,讓人捧腹大笑,贊美編劇的巧思。服裝和風景都很精緻,對話也很精彩。演員們很漂亮,演技也很好。
《傾國傾城》「傾國傾城」加上李翰祥這名字很容易被誤認為是一部製作精良品牌的浪漫片。出乎意料的是這是一部宮廷歷史劇亦是李氏第一部清宮劇。
美術場景的華麗在記憶中感覺超窗簾和燃燒。香港導演的魅力在於在狹窄的棚子里創造奇跡和幻覺。在紫禁城拍攝真實場景時,李翰祥獨特的優勢無法凸顯。
《三少爺的劍》是楚原拍的最好最時尚的武俠片;屬於邵氏必看片之一,配角陣容很強。當時邵氏幾乎一個大牌客串,可以數星星玩;
男主爾冬升英氣逼人,把狄姜二人給比沒了。女主余安安也很漂亮;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王墨鏡的東邪西毒。
㈣ 李翰祥導演作品
李翰祥導演作品:
1、《雪裡紅》
《乾隆下江南》是1977年由李翰祥執導的香港喜劇片,劉永、李昆、姜南參加演出。故事取材於乾隆下江南之野史以及民間傳奇。乾隆十六年,乾隆奉皇太後南巡到揚州,為體察民情,乾隆假扮商人撇下侍衛一人微服出訪。
㈤ 李翰祥風月電影(李翰祥風月片中的風月女郎)
1971年,李翰祥創辦的「國聯」宣告破產,負債累累的他重回香港,以圖東山再起。離港八年,香港影壇日新月異,早變成了武俠的天下,各個攝影棚里每天都是刀光劍影。
李翰祥最拿手的黃梅調那會兒已無人問津。被逼絕境的李大導演只得另闢蹊徑, 在傳統黃梅調的美學基礎上,將喜劇與情色兩種元素糅合進來, 以求吸引更多的觀眾。於是一股新的浪潮在香港影壇掀起,這便是李翰祥的「風月」電影。
李導演的風月片和後來以王晶為代表的三j片完全是兩回事。 風月片只重其意不重其形。李翰祥側重的是氣氛的營造,外加巧妙的場面調度使觀眾沉醉其中,並不僅僅是簡單的視覺沖擊。
因為這點,李翰祥對女一號的選擇顯得格外挑剔。 光有漂亮的臉蛋不行,還要講究腰身風度。 用李導演的話講: 舉手投足間要有型有款,既邊式又「帥」。
層層篩選下來,有資格成為李翰祥風月女郎的也不過寥寥幾人。 有人說李翰祥的風月女郎,都是依照他自己的老搭檔香港影壇已故的絕世美人林黛的影子挑選出來的。
這話不無道理。所以我們這里先從有 「林黛以後最大的發現」 之稱的風月女郎白小曼說起。
一、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白小曼
白小曼原名胡芮梅。 藝名由李翰祥所起,共十九 劃 ,有上上大吉之意。 「白」是李翰祥初次見白小曼時見她皮膚瑩白如雪所想到的。
而「小曼」則是由徐志摩的老婆陸小曼而來,陸小曼宅心仁厚,義氣熱情,這同樣也是導演對她的期許。
所有風月女郎中,白小曼跟李翰祥合作的次數並不多, 僅一部《聲色犬馬》。這也是她留給香港影壇的唯一一部作品, 電影公映之前,她便服毒自殺了,年僅19歲。
盡管如此,仍改變不了她風月女郎之首的地位。白小曼的美以及她演戲上的天賦都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當年《聲色犬馬》入圍金馬獎,白小曼作為新人盛裝出席,一時風頭無兩, 蓋過了當時所有的一線女星。
多年後,李翰祥在回憶錄中也花費了大量筆墨追憶自己這位乾女兒,稱她為「林黛以後最大的發現」。
不過相對於出身豪門貴族的林黛來說,白小曼的家庭環境要悲慘許多。
白小曼是李翰祥在半島酒店喝下午茶時碰到的。當時一同進來五個人,白小曼和另外一名形同姐妹的女子,以及三個中年男子(事後才知道另外一名女子是白小曼的母親,而那三名中年男子是嫖k)。
李翰祥並沒有多想,一直在仔細打量從進門到坐下後的白小曼的一舉一動。因為自己籌備的電影《聲色犬馬》連景都搭上了,就差一個女一號,而公司又強烈希望用新人。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立刻派人過去詢問, 願不願意拍電影,不願意就算了,因為這事不能勉強 。沒想到白小曼很大方地跟導演點了點頭, 竟同意了。
當天下午便拉到了邵氏去試戲,驚艷全場。 演完後全體鼓掌,都為李翰祥感到慶幸。
只是正式開拍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 白小曼記不住台詞。
第一天記不住,李翰祥還會在一旁提醒,以為她緊張。後來把劇本事先給了她,發現仍背不過。
這次李翰祥不再提醒了,板著臉讓整個劇組停下來,一同等白小曼背詞。 短短幾句台詞,白小曼竟背了整整半天還沒背過,最後急哭了。 劇組人員過來對導演說,「她可能真的背不過,並不是偷懶沒有背,白小曼今天是第一個來劇組的,一直背到了現在。」
李翰祥倍感驚訝,竟有記憶力這么差的。 被逼無奈的白小曼只得跟導演坦白:自己有吃迷幻y的習慣。 長年下來,大腦的損傷很大,記憶力嚴重衰退。
於是整部戲只能由導演在一旁提詞, 白小曼復述之餘再把動作演好,如同唱雙簧一樣。
第二天看拷貝時,大家發現白小曼演的相當自然,絲毫沒有旁人提醒的樣子。而且鏡頭里的白小曼顯得更美艷。白小曼驚人的演戲天賦讓眾人佩服不已。事後李翰祥說
如果是京劇團演員,有一個很恰當的名詞,就是「祖師爺賞飯吃」。
拍《聲色犬馬》時, 在李翰祥的勸說下,白小曼戒掉了吃迷幻y的習慣,一切生活慢慢地進入正軌。
白小曼與邵氏簽約五年,是邵氏力捧的新星,前途無量。每個月都可從邵氏領取五千塊。這在當時是筆巨款,李翰祥這樣的一線大導,執導一部電影才掙幾萬塊。
然而風塵女子從良,豈是一件容易事。 白小曼始終跟之前的圈子脫離不了關系, 她之前的生活太亂了。成名以後更加凸顯出來,頻繁的威脅敲詐,使白小曼近乎崩潰。 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服毒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人曾在她的床頭發現了四張撲克牌,都是老K,其中一張被她撕得粉碎。所以有人都猜測,她是被黑社會的人物逼死的。
二、潘金蓮再世——胡錦
在眾多風月女郎中,胡錦是與李翰祥合作時間最長的一位。 李翰祥執導的每一部風月片,幾乎都有胡錦的身影,或主角或配角。可謂是 流水的風月女郎,鐵打的胡錦。
在所有風月女郎中胡錦並不是最漂亮的,卻是最妖艷的。 尤其左唇下的一顆美人痣,讓她看起來不僅風騷入骨更帶一絲淫邪。
胡錦出生於中國台灣, 是李翰祥赴台創辦「國聯」時簽下的藝人 ,她自小便跟隨母親學習京劇,在腰身風度這塊深受李翰祥的喜愛。只是「國聯」在後期陷入了債務危機,並沒有給她出演電影的機會。
1971年李翰祥返港時把胡錦也帶到了香港, 出演了李翰祥返港後的處女作《騙術奇譚》 ,此後胡錦正式進入香港影壇。
真正讓胡錦成名的是李翰祥簽約邵氏後執導的《大軍閥》。胡錦當時是女二號, 飾演偷情犯案的風騷寡嫂一角。 在跟許冠文的對戲中, 一顰一笑都透露著偷情女人的那股盪勁,把風騷寡嫂的媚態展現得淋漓盡致,頗受好評。
成名後,胡錦簽約了邵氏,主要戲約就是李翰祥的風月片。
胡錦也由配角榮升到主角,主演了李翰祥的《北地胭脂》《一樂也》《風流韻事》等一系列大作。
而讓胡錦成為邵氏當家艷星的作品是李翰祥根據名著《金瓶梅》改編而來的《金瓶雙艷》,胡錦飾演潘金蓮。
《金瓶雙艷》是李翰祥風月片的巔峰之作。 李大導演沒有像其他作品一樣故作文藝,將潘金蓮塑造成追求解放令人同情的悲慘女性形象。 而是將計就計,認准潘金蓮天生就是一個盪婦。
影片都在講述西門慶與金、瓶二人的荒淫生活, 更是將原著中的經典橋段「潘金蓮倒掛葡萄架」的場景還原出來,利用巧妙的電影手法,讓觀眾沉醉其中。 把還是學生的文雋看得鼻血大噴,差點昏了過去。
胡錦也由潘金蓮一角轟動了整個影壇。 身為導演的李翰祥對胡錦的演技也表示了肯定,稱
她的演出夠放,也夠盪,那股眼含秋水,騷在骨子裡的樣兒,的確是潘金蓮再世。
不過這些都是胡錦高超演技後的結果, 私底下的胡錦其實是一位大方爽朗,真誠可親的好女人,沒有一絲妖媚之感。
蔡瀾在《紅顏知己》一書中也曾說過
「她在電影中的性感也是造作出來的,本人非常端莊,私生活亦不放盪。」
胡錦拍電影一直堅持自己的底線, 從來不會真脫,暴露的鏡頭都是替身在演,自己只負責作表情。 所以即使在事業巔峰期, 胡錦的緋聞也明顯少於其他的艷星。
她一生只有過兩段婚姻,第二段婚姻一直持續到了今天。九十年代初胡錦從台前轉向了幕後,擔任起電視製作人,後來與丈夫移居美國舊金山,安度晚年。 胡錦算是善始善終的一位艷星。
三、不可復制的傳奇——狄娜
狄娜並不是李翰祥挖掘捧紅的,與李翰祥也僅作過一部作品《大軍閥》。 但她在風月女郎中的地位仍是無人替代,因為她是唯一一位在電影中全l的女星。
狄娜的美艷,追求者數量之多,熒幕前的大膽敬業,退出影壇後轉型的成功, 都是娛樂圈不可復制的一個傳奇。
《大軍閥》是李翰祥簽約邵氏後的第一部風月電影。 狄娜當時也在邵氏,是邵氏首屈一指的當紅艷星,追求者之多空前絕後,據稱可達千人。
上至當時泰國總理的弟弟,gucci的家族後人,義大利船業大亨,下至娛樂圈的廣大同仁, 都是拜倒在狄娜的裙下之臣 。後來號稱香江名嘴的黃沾,當時在狄娜面前也開始變得語無倫次,一個勁地說「對不起」。
李翰祥自然想到了讓狄娜來飾演女一號,憑借往日的情義,狄娜一口答應下來。但拍攝過程中卻出了問題。
原因是 李翰祥由西洋采臣名畫的香艷片段突發靈感 ,想讓狄娜把臀部及一下露出來,側卧在床,並回眸一笑。狄娜不肯,跑去化妝室不出來了。李翰祥也很生氣 「人家幾百年前的東西,現在都什麼年代了」。
後來由時任製片經理的蔡瀾去說和,蔡瀾當年僅二十多歲,無論江湖地位還是在公司的聲望都跟狄娜沒法比。只得去賣弄單純和委屈, 最後狄娜終於出來,完成了西洋名畫里的鏡頭。
《大軍閥》的成功將狄娜的美艷推向了巔峰,不過沒過多久她便選擇息影,退出了影壇。據說和李翰祥的關系也逐漸疏遠了。
狄娜退出影壇後,她精彩的人生彷彿才剛剛開始。
她率先回到大陸,轉攻大陸的航天事業,為內地機場建立起了導航系統。
七十年代後期,她還在美國為中美建交,促進雙方文化交流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九十年代以後開始參與人造衛星的業務。
如此大的劇情反轉,令人有些始料不及。不得不承認狄娜真是風月女郎中的一個傳奇
㈥ 推薦一下李翰祥最好看的片子
獨臂刀是張徹的。李翰祥的電影大致分為三類,宮廷片比較景點的有傾國傾城、瀛台泣血等,還有就是諷刺詼諧片,比如大軍閥、軍閥趣事等。你所說的風月片就多了,比如《風月奇譚》《聲色犬馬》《金瓶雙艷》《風流韻事》等等
㈦ 盤點邵氏電影十大經典風月片
邵氏公司推出了超過千部的電影作品,這十大邵氏經典風月片也許你還沒看過。。。
十、《唐朝豪放女》
夏文汐實在是一個拿捏得當的好演員。一卧,一起,一顰,一笑,什麼落寞什麼放縱統統表現的淋漓盡致,眉宇間稍帶些倔強,很難讓人想像當時只是一個19歲的女子。
九、《愛奴》
講述了弱質少女金娥,被賣入妓院強迫接客,受盡欺凌,悲憤之餘,假意奉承,化名愛奴,跟鴇母春姨學習奇特武功,又投其所好與春發展一段同性戀,目的就是報仇,後來愛奴將曾競投她初夜的嫖客逐一殺死……。
該片集文藝、動作、復仇、悲劇於一體,結構完整、映象瑰麗、色彩奇詭、風格獨特,同時故事發展的也比較曲折離奇,人物性格塑造的豐滿鮮明。
八、《女人面面觀》
在人慾橫流的現實社會里,有很多人都在過著畸形的生活,因而釀成許多令人感喟唏噓的事情。該片所描述的,就是這些事情的真實反映,實足發人深省。影片以四個獨立故事貫串全片,內容以男歡女愛、爾虞我詐的情慾關系為主,但亦兼有道德批判,讓人深思男尊女卑的社會問題。
七、《長發姑娘》
此乃七十年代「唯美派」導演何藩的艷情代表作。李察偕美慧矜持的太太嘉麗到泰國度假,惟嘉麗雙眼因意外受傷,藉此他便可以太太眼不見而四處鬼混。甫抵酒店,李察遇到友人白蘭士。彼為花花公子一名,為獵艷專家,即以電話邀約李察外出鬼混一番。當夜,李察見白蘭士有一性感女郎安妮伴舞,好不艷羨,及至另一位妖艷多姿的長發姑娘丹娜映入他眼簾時,更為之意亂情迷……
六、《金瓶雙艷》
影片改編自《金瓶梅》,講述了西門慶和他的諸多情人之間所發生的故事。《金瓶雙艷》影片公映後,鄆哥(成龍飾演)每一出現,便特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碰到鄆哥耍奸使計或巧妙化解難題時,觀眾席上更是反響熱烈,笑聲不斷。成龍投入和精採的表演,令這個「配角」小人物頻頻出彩,鄆哥成了一個引人注目、逗人喜愛的角色。因而,演出了《金瓶雙艷》之後,成龍在影圈中漸漸為人所關注,開始嶄露頭角了。
五、《聲色犬馬》
《聲色犬馬》是風月大導李翰祥代表作之一,《聲色犬馬》包括「聲"、「色"和「犬馬"(賭)三段故事,由許冠文一人分飾三角,以麻將館中的三姑六婆說是非來貫串全篇。整部片子的結構略 顯鬆散,好在本片細節豐富,每段小故事都有聲有色,充滿趣味性,看起來不會有沉悶之感。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女主角白小曼,她本來是李翰祥發掘的新星,但影片還未及上映,她便自殺喪生,死時年僅十八歲,處女作亦變成最後遺作。
四、《風月奇譚》
《風月奇譚》是於1972年上映的風月/艷情電影,由李翰祥執導,由等主演。《風月奇譚》本片為李翰祥的經典風月艷情作品,全片由三段奇譚組成。 《捉姦記》:瓷器廠老闆捉姦不成,反被姦夫所害,官打四十大板。
三、《女集中營》
電影講述洪玉蘭與三位美籍女護士珍妮花、伊麗莎白和瑪麗及數十位女子,在日本侵華期間被日軍關進女集中營,她們都慘遭日軍的蹂躪摧殘的故事整部電影拍得還是比較熱鬧,特別是後半段從監獄出逃之後,追殺、藏寶、奸細、動作、槍戰等等齊上陣,拍得個不亦樂乎。。
二、《應召名冊》
警方在一次掃盪行動中搜得「應召名冊」一本,於是懷疑非法集團強逼女明星賣淫。女明星劉惠本是妓女,偶然機會被星探發掘做明星,成名之後,一躍成為專向外國遊客賣淫的高級妓女。明姐是電影明星,每次拍戲途中都會忽然牙痛失蹤,其實,診所已被安排作賣淫的場所。年青女星白小曼也在應召名冊上,後來她不甘受壓逼,走上自殺之路。應召名冊上的賣淫女星,呼之欲出,圈內圈外,談論不休,視錢如命。
一、《毒女》
該影片主要介紹了純潔的工廠女工楚玲寄人籬下,不幸遭五惡徒侮辱,並染上致命性病越南玫瑰。因求助無門,楚玲索性投身酒吧陪客,試圖在燈紅酒綠之中找出曾向她施暴的色狼。酒吧老闆得悉楚玲遭遇後,答應教她功夫報仇,在此過程中,兩人產生情愫……
更多精彩有趣的十條,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拾條(ID:tentia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