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電影會哭是怎麼回事
看電影的時候,無法控制地眼圈濕潤,然後就淚眼汪汪了。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人都體驗過,覺得是被電影的劇情感動到了,才哭的。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未必!
調查發現,愛情主題的電影最容易讓人感動,稀里嘩啦。可即便如此,看同一部催淚的電影,影院里的人們反應也各不相同,通常女生哭的比較普遍,男生更「冷血」;實際上不同的女性其哭泣的程度也不相同,有的淚如泉涌,有的卻只是雙眼濕潤,也有的哭不起來。
如果是因為被感動才哭的,同一部電影的感染力是一致的,那看電影的所有人應該同聲哭泣才對,事實顯然不是這樣的 。每個觀影者對同一劇情的不同感受才是哭的關鍵參數。
還有一個場景,在相對安靜的影院里,突然有人嚎啕大哭起來,大家都很不解,覺得莫名其妙,有什麼好哭的,一點都不感人。是的,在很多人看來不感人的劇情,可是對特定的個體卻有著強力的催淚效果。
那麼,電影情節是如何對不同的個體產生作用的呢?
朋友小D看電影的時候不會大哭,只是偶爾會眼眶濕潤或者滾下淚珠,有時候想要強忍,卻無力抗拒,對此感到郁悶。
我覺得有趣,就教她做個分析,讓她看電影或電視劇的時候,只要有忍不住想哭的情況出現,就做記錄,記下劇中的詳細劇情。
沒多久,朋友就把她已經完成的10次記錄拿給我看。看完我就明白了,這10次記錄都有一個共同的情節,就是劇中都出現了某一個或幾個人物默默為對方做出犧牲,然後隨著劇情的發展被其他人發現並最終被當事人(劇中)獲悉後體驗到的內心強烈的震撼。在我的提示下,朋友也發現了這個模式,當她把這幾次傷感再回憶一遍之後,更加確認了我的判斷。
接下來就是分析這一情況的成因了。
由於對朋友的情況比較了解,很快就找到了原因。朋友家裡有多個兄弟姐妹,相互之間以及他們跟父母之間的關懷牽掛都很少用語言表達,更多的是在默默付出,朋友自己也是這樣,心裡裝著家人親人,願意為家人做很多犧牲,卻很少直接表現出來。這些該表現的愛沒有得到正常表達,就會積壓成為更加強烈的表達慾望。
家庭成員的相處模式讓朋友內心強烈的愛的表達無處釋放,劇中相關的情節激發了這種情感的釋放。朋友對於這類劇情,想要逃開,卻又被深深吸引。人真是矛盾的動物。
朋友的情況相對簡單,因為她的哭泣的動因單一。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催淚點有好多個,可能因為被愛的情節掉眼淚,同時又會為了被拋棄的情節哭泣;看到劇中人哭了就跟著哭,看到劇中人笑了也一樣感動地哭了。
但是不管是什麼情況, 看電影時候的情感反應都來自於自身的生活體驗和心理感受,去分析為什麼哭,可以發現內心的一些被抑制的需求和表達。
至於影院里女性哭得比男性普遍,則是因為男性的情感控制比女性更強。但是不論多強,只要劇情足夠觸及內心深處,淚水總是無法抵擋的。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以後,你看電影的時候,如果想哭就盡情哭吧,因為那是內心的呼喚;如果你哭了而身邊的人沒哭,不要覺得他冷血,因為他的熱血總會在下次噴發;如果全場都哭了你卻不想哭,那你的淚水也會蓄著下次用的。看來,這才是看電影這項全民娛樂活動的正確打開方式。
最後,哭完了如果可以細細琢磨下其中的滋味,一定會更好!
Ⅱ 看電影看哭了是什麼體驗
一般看電影看哭了,都是看到特別感人的時候,哭完之後還是蠻爽的,比如說有一次我去電影院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看到白淺跪在地上大喊,夜華,不要。那時候我就特難受,哭的不行,其實在感動於電影中情節的時候,似乎也在把生活中的一些不滿情緒發泄出來,所以哭完之後整個人還是蠻輕松的。
Ⅲ 為什麼我們看電影時會哭泣
從小就喜歡看電影,也容易在看電影時候流淚,不知道是因為感情豐富還是淚腺發達。有時候會被電影或電視莫名的戳中淚點,或因為角色的遭遇而流淚,或因為自己有相同經歷而流淚,或者只是情緒的一種釋放。不同時期,不同經歷,淚點也會隨之變化。記得很小的時候,看州長的終結者2的結尾時終結者慢慢滑進熔爐高舉大拇指時候,鼻子總是酸酸的。然而那個時期看泰坦尼克號這樣電影卻不是很懂。再後來大一點重新看泰坦尼克號會被生離死別的愛情感動的一塌糊塗,等再老一點卻被那個不離不棄的樂隊而感動。
Ⅳ 看電影電視劇都會哭個稀里嘩啦是怎樣的心理
沒有經歷過人世間的艱難,總是會為別人的生活所打動,也總是容易被無法實現的幻想生活所感動。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都有了看電影和看電視劇的機會。可生活中總是有一些人容易沉浸在影視劇的情節當中,容易被虛幻的生活所感動,讓自己哭得稀里嘩啦。這樣的人還沒有經歷過生活的磨礪,還沒有被殘酷的現實所打擊,其實也是蠻讓人羨慕的。
其實我很羨慕看個電影或電視劇都能哭得稀里嘩啦的人,只是我的內心早就沒有了那份單純,也早就不敢把脆弱展現在別人面前。
生活不相信眼淚,勇敢的去面對生活,才能讓自己不再哭泣。
Ⅳ 心理學家:看電影時容易哭泣的那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
你還記得你第一次看電影的時候哭了嗎?或者說你經常容易在看影片的時候落淚?那些為電影而哭泣的人往往擁有許多其他人沒有真正培養出來的東西,它叫做移情也叫同理心,我們並不會為自己的情緒感到羞恥,更不羞於表露自己的情緒。
它實際上是一種識別和理解他人處境、感受和動機的能力,這就像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然而,許多人在出生和生活中沒有一點同情心,他們不能真正理解別人,所以只有一種特殊類型的人才有同情心。
要有同情心需要很大的力量,這能說明很多關於你的事情。一般來說,這意味著你足夠強大,能夠承受那種痛苦,但你也能感覺到它。當你感同身受時,這意味著你足夠強大,可以為他人強大到你能夠真正感受到他們的感受。所以,如果你真的在乎另一個人(即使那個人是虛構的人物),或者你在看電影時哭了,也不要感到羞愧。
據調查,大約92%的人至少看過一部電影哭過。看到《小鹿斑比》、《勇敢的心》和《戀戀筆記本》時,我不是唯一一個哭過的人,這讓我感到安慰。電影的設計方式在 情感 層面上影響著我們,而且往往能在這方面取得成功,所以看電影的時候哭不是你的錯。
當我們看帶有高度情緒化內容的電影時,催產素(一種強有力的激素,在大腦中扮演神經傳遞素的角色)會在我們的身體系統中釋放,催產素讓我們對周圍的社交線索更加敏感。在很多情況下, 社會 暗示促使我們去幫助別人,尤其是當別人似乎需要我們的幫助時。所以,去看電影,笑和哭。這對你的大腦有好處,而且可能會激勵你在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中做出積極的改變。
雖然你可能會在看電影的時候哭出來,但你會意識到這只是一部電影,你很容易在看完之後恢復過來。這種能力說明了這些人的一些其他方面,在電影中哭泣的人同樣堅強和聰明,能夠區分小說和現實。如果你去過那個角色去過的地方,你還不如流幾滴眼淚,這是痛苦的回憶的眼淚,其他的眼淚可能僅僅是電影的藝術天才帶給你的無法抑制的 情感 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司湯達綜合症」,它意味著一件藝術品把你推向了這樣一個境地:你的身體和情緒都出現了症狀。
眼淚是我們 情感 力量和范圍的美麗表現,我們在極度痛苦和極度快樂的時候也會流淚。我們中的許多人最終不僅在極度悲傷的電影場景中,而且在更成功、更快樂的場景中伸手去摸紙巾,這是有原因的。
如果我們從來沒有打算忽視我們的 情感 或控制我們的 情感 ,我們就不會經歷眼淚。哭對你有好處,大多數時候是這樣。它對減輕壓力非常有幫助,而且經常能提升我們的情緒。另一方面,不哭泣會增加壓力,最終會對我們的身體 健康 產生負面影響,沒有眼淚,我們根本就看不見東西,因為它們幫助我們保持視力。
眼淚是我們眼瞼和眼球的重要潤滑物質,它賦予我們視覺和力量,無論是比喻意義上還是字面意義上。所以,如果你下次看電影的時候想哭,不要憋著,擁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