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漢娜·蒙塔娜:電影版》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求下載
《漢娜·蒙塔娜:電影版》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VaoscU_Rh0RRpIwSIMRAwA
㈡ 《朗讀者》漢娜為什麼最後選擇了自殺
因為漢娜卻喪失了面對米夏的勇氣。
米夏最終選擇了和漢娜一樣,用生命去捍衛這個卑微的秘密。兩人的故事並沒有因為漢娜的入獄而終結,在隨後的人生中,米夏慢慢體會到了漢娜的想法。
他開始給獄中的漢娜寄去各種錄著自己朗讀聲音的錄音帶,漢娜也開始了識字,並給米夏寄去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件,但米夏卻始終沒有回信。
十八年過去了,在獄中表現良好的漢娜獲得了假釋,終於能夠和米夏見面了,可是面對這一機會,漢娜卻喪失了勇氣,她以上吊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朗讀者》的謎中,無疑漢娜的認罪之謎最令人費解。
一個女人在戰爭期間放棄自己安定的生活,入伍做了集中營女看守;繼而又在審判期間放棄自己辯護的權益、寧願認罪被判無期徒刑,這一切僅僅是因為要掩蓋自己是文盲,不認識字而已。
施林克用這個多少有些奇崛的故事文本,告訴我們雖然罪行是無可爭辯的,但是對於犯罪者是無法簡單判定的。
對於個人與歷史的關系,《朗讀者》做出了這樣一種值得警醒的反思。
而在這部小說的後兩部分,接觸到最多的詞彙,是「麻木」二字,在漢娜一案中:審判者是麻木的;旁聽者是麻木的;甚至證人——集中營的倖存者也是麻木的。
反而倒只有漢娜這個站在被告席上的人表現出豐富的性格:時而倔犟、時而驕傲,甚至有些天真——尤其是她反問法官(只有職業表情的人)「換了您會怎麼做呢?」這無疑是對自認是無罪的人、自認是正義者的拷問。
㈢ 一部美國電影中的女主角名字叫漢娜,這部電影的名字叫什麼
這部電影叫《漢娜》。
《漢娜》是由美國焦點電影公司發行的動作片,由喬·懷特執導,西爾莎·羅南、凱特·布蘭切特、艾瑞克·巴納主演,於2011年4月8日在美國上映。
漢娜(西爾莎·羅南飾)是一個14歲的東歐女孩,她的父親(艾瑞克·巴納飾)從小就把她培養成了一個冷血殺手。後來漢娜認識了一個法國家庭,和他們的女兒成為了好友,並和其他青少年一樣開始經歷成長的陣痛。
然而好景不長,她的父親又把她拉回了自己那個冷冰冰的世界,漢娜被送到CIA中情局的集中營,他們要把她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能夠獲得自由正常的生活,漢娜只能鋌而走險。
(3)漢娜電影結局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漢娜
一個獨特的女孩,她有力量、有毅力、更有戰士一般的聰敏。她生活在荒原上,從小要接受成為殺手的訓練,過著同齡孩子難以想像的生活。不過隨著青春期到來她越來越難以管束,父親便將她送入「現實世界」完成一項任務。
2、埃里克·海勒
漢娜的爸爸,前CIA特工,他教漢娜如何狩獵,還讓她接受一些看起來有點極端的自我防衛能力的測試,他如此訓練漢娜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讓她成為一個完美的殺手。
3、瑪麗莎·維格勒
一位冷若冰霜的CIA特工,負責監督「漢娜」執行的任務。在一次任務中將漢娜抓住並將她關押在摩洛哥沙漠地帶的一個機密的地下基地中接受監控和審訊。漢娜逃出後她親自帶領一隊特工前去追殺漢娜。
㈣ 誰能辦我分析分析電影《朗讀者》中的女主角漢娜的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她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
漢娜,首先先不說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她真實身份也是惡魔,體內裝有leavatain這一古老的魔劍,該魔劍纏著英國的黑夜。曾與吉姆·馬肯的弟弟盧卡定過契約,後因吞噬盧卡靈魂時被盧卡感動,所以後來一直跟著吉姆·馬肯(阿伊洛斯).在阿伊洛斯得知真相後,感覺到了漢娜的愛,所以漢娜與吉姆·馬肯(阿伊洛斯)包括夏爾·凡多姆海恩簽訂了契約...最後結局中因契約內容的實現與阿伊洛斯、盧卡以及克勞德四人共赴死亡。所以可能對於阿伊洛斯來說,漢娜讓他發現了克勞德對自己的愛,她是個好惡魔;對於塞巴斯醬來說,漢娜讓他親愛的少爺永遠成為了惡魔,讓他永遠嘗不到少爺美味的靈魂,她是個壞的惡魔。
㈤ 不準忘了我電影結局什麼意思
結局意思是 二十年後,故地重遊的漢娜,神思恍惚間,彷彿一次又一次與當年的小馬麗婭重遇——還是那麼怯生生的、還是那麼柔弱無助的、還是那麼小小的、鬼魂一樣的馬麗婭。
當然,事實上根本沒有什麼鬼魂,一切都不過是「克拉麗莎」的精心策劃與安排。
而其實,真正的克拉麗莎早就被殺死。此刻的「克拉麗莎」只是當年死裡逃生的海島女孩馬麗婭假扮偽裝的。
歲月冷卻,少年折墮。
經歷了二十年左右的瘋人院生活,終於被批准出院的馬麗婭,人生終極目標只有一個:讓漢娜像已經死掉的克拉麗莎一樣,為當年自己的小惡毒導致的、一個無辜女孩被徹底摧毀的一生、付出應有的代價
㈥ 《漢娜姐妹》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漢娜姐妹》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86 彩色片 103分鍾
美國奧立安影片公司攝制
編導:伍迪·艾倫 攝影:卡洛·地帕爾馬 主要演員:伍迪·艾倫(飾米基) 邁克爾·凱恩(飾艾略特) 米婭·法羅(飾漢娜) 芭芭拉·赫爾希(飾麗) 馬克斯·馮·西多夫(飾弗雷德里克) 黛安·威斯特(飾霍莉)
本片獲1987年美國影藝學院最佳原著劇本、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三項奧斯卡金像獎,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最佳喜劇片金球獎,紐約影評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英國影視藝術學院最佳原著編劇獎
【劇情簡介】
當代紐約。漢娜是位有藝術天賦的演員,她事事能幹而且為人謙和。她的第二任丈夫艾略特是個搖滾樂明星的經紀人。漢娜家共有姐妹三人,二妹霍莉也是演員,但事業和生活皆不如意,她離婚後一直孤身一人,而且還染上了吸毒的毛病。小妹麗漂亮又迷人,已和她的老師、畫家弗雷德里克同居五年了。弗雷德里克整天把自己關在畫室里,很少與外界接觸。
感恩節這天,漢娜舉辦家宴,親朋好友都來漢娜的套房裡聚會。房間布置得富麗堂皇,餐桌上擺滿了美味的食品,這方面霍莉和她的女友阿蓓羅幫了不少忙,她們在烹調上都有一手。漢娜的父親伊凡和母親諾爾瑪都曾是演員,他們為漢娜感到驕傲。伊梵谷興地彈起了《心醉神迷》的曲子,諾爾瑪忘情地和丈夫唱起了二重唱。
艾略特喜歡上了麗,整整一天,他的眼睛都沒離開過她。他腦子里老想著麗,而同時又在跟自己的想法打架。
霍莉和漢娜在廚房裡一邊幹活一邊談話,霍莉要向姐姐借一筆錢,說是要和阿蓓羅一起辦個家宴公司。漢娜怕這錢又跟可卡因有關,有點猶豫,可後來還是答應了。她想給霍莉介紹個男朋友,她覺著像霍莉這種性格老是獨身總不是回事。
霍莉和阿蓓羅辦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家宴公司」,顧客中有一位叫戴維的建築師,霍莉對他很有好感,可他對阿蓓羅更感興趣,霍莉只好把這個機會讓給了阿蓓羅。
漢娜的前任丈夫米基是個能乾的電視製片人,倆人雖然離異,仍友好往來。漢娜的一對孿生子過生日時,米基還帶著禮物去看望他們。米基是個疑病患者,經常懷疑自己得了什麼怪病或絕症,由此他老覺得渾身上下不對勁。近來他感到耳鳴和頭暈,懷疑自己得了腦瘤,心理上感到極大的壓力。
米基到醫院接受X光檢查,醫生讓他再做個CT檢查,以便進一步確診,這下子米基更加心神不寧。夜間睡覺,他突然驚局賀醒,想起了前幾年去醫院檢查不育症的情景。當時醫生說米基不能生育,可是漢娜特別想要孩子,結果米基請他的好朋友諾叢冊曼幫忙讓漢娜做了一對孿生子的母親。可打那事兒以後,米基和漢娜的感情就疏遠了。
艾略特在麗的家門口附近等著她,還故意裝作是偶然碰上的樣子,他們一起去了一家書店,艾略特買了一本柯明斯的書送給麗,指名讓她讀書里的一首詩,想藉此表示對她的愛慕。麗讀了詩後心事重重。
艾略特陪著富有的搖滾樂歌星德斯蒂到弗雷德里克家裡來買畫,德斯蒂和弗雷德里克談話的時候,艾略特卻獨自去欣賞以麗為模特兒的裸體畫,然後偷眼看正在談話的麗的體滲臘宏態。過了一會兒,趁著德斯蒂和弗雷德里克去地下室選畫時,艾略特把麗引到裸體畫旁,猛地撲了過去,笨手笨腳地抱住麗,激動地吻她,麗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動作嚇得直喘氣。等到陪著德斯蒂離開弗雷德里克的家後,艾略特又設法單獨找到麗,迫不及待地向她表示了愛意。麗對他說她心裡有一種負罪感,艾略特聽了卻喜笑顏開,因為他終於得到了麗的回答。
漢娜去看望伊凡和諾爾瑪,正碰上父母親吵架,這是常有的事了。伊凡說諾爾瑪已是老太婆了還要和小夥子打情罵俏,她反唇相譏說伊凡這輩子在事業上無所作為,而玩弄劇團里的年輕女演員卻是個能手。漢娜耐心地安慰著父母,她不禁想到,曾經有過豆蔻年華的父母親,也曾對生活充滿信心和憧憬,可是雙方為了證實自身的價值卻有過多次的不忠行為。真讓人覺得可悲。
米基又去醫院做CT掃描檢查,他像做惡夢般地幻想著自己得了腦瘤。可是檢查結果,醫生告訴米基他根本沒有病,他如釋重負,蹦蹦跳跳地回到辦公室,告訴他的同事蓋爾說,在檢查前他買了一支槍,如果他長了瘤,就自殺,不過先得把父母打死, 以免他們為他的死傷心。
艾略特在旅館里開了房間和麗幽會,他控制不住對麗的狂熱,麗的心裡一直很矛盾,但倆人之間的親密感情終於爆發了。麗從旅館回到家,弗雷德里克先是責備她回來晚了,接著發表社會評論。麗聽得不耐煩,弗雷德里克猜疑她私下與別人約會,倆人就此大吵起來。
艾略特回到家裡,躺在漢娜的身旁進入冥想。他覺得漢娜非常可愛,而自己卻做了對不起她的事,對方還是他的小姨子。他和麗的幽會不過是實現了一場偉大的夢。就在他決定和麗中斷私情的時候,麗打來電話,向他訴說了同樣的心情。
米基來找天主教神父,他想皈依天主教,他的父母聽說後受到極大的震動,因為他們都是猶太人。在贊美詩的合唱聲中,他從神父手裡接過天主教教義。米基走在大街上,透過理發店的櫥窗,他看到頭戴荊冠的基督的畫像,畫像面帶受難的表情,兩隻眼睛一隻睜一隻閉,不停地眨動。他又到商店買了一個耶穌聖像,回到家一古腦兒地把東西掏出來,把一堆食品堆放到聖像上面。沒過多久,米基又改信印度牧牛神教,因為他覺得天主教解決不了他的問題。可是在翻看牧牛神教義的時候,他對自己沒有絲毫的信心。
三姐妹一起來到一家餐館用餐,霍莉向漢娜和麗講述了自己在演戲和情場上的失意,她想用自己的經歷進行寫作。沒過多久,在又一個感恩節的家宴上,霍莉把寫好的劇本拿給漢娜看,想博得她的贊揚,沒想到漢娜看了十分生氣,原來那個劇本是以漢娜和艾略特的隱私為藍本寫的,漢娜向霍莉追問是怎麼知道這些事的,結果霍莉只有向她道歉。也在這個感恩節上,麗明確地告訴艾略特他們之間的事情完了,因為她已遇上了她真正愛的人。艾略特不勝悵惘,他只有去找精神分析醫生訴說內心的苦悶。
在紐約熙熙攘攘的街頭,米基遇見了霍莉,兩人嘻笑地打著招呼,還一起回憶了前幾年漢娜離婚後安排他們兩人約會的情景,覺得十分可笑,不過這次雙方印象都不壞。第二天霍莉去米基家給他讀她新寫好的劇本,米基對她的寫作才能十分贊賞,他望著眼前的這個霍莉,覺得她從未像現在這么可愛。
又是一個感恩節,漢娜的套房裡,伊凡在彈奏《這多麼浪漫啊》的樂曲。麗笑盈盈地和男友道格談著話,看到麗開心的樣子,艾略特誠心誠意地向他們祝福。霍莉早已和米基組成了美滿的家庭,而且米基就要作父親了,他們覺得這個大家庭發生的故事太美妙了。漢娜和艾略特偎依在一起望著他們的至愛親朋,心裡充滿喜悅。
【鑒賞】
《漢娜姐妹》以紐約一個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家庭的生活為背景,以漢娜姐妹之間及其各自的錯綜復雜的感情糾葛為主線,塑造了一組活生生的群像,是一部苦澀的悲喜劇。
漢娜是這個家庭的核心人物,上至父母,下至妹妹、丈夫和朋友,似乎都要依賴於她。她為人平和,持重,處處體諒和關照別人。她很有藝術天賦,作為演員,她在事業上一帆風順。作為一個女人,她的缺點是能力太強、太自立了,她強到不給別人照顧、幫助她的機會。像她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不免給她的丈夫帶來了困難,也給自己帶來煩惱,這是她的悲劇因素所在。
霍莉和漢娜恰恰相反,她對自己的估計往往不足,老是找不準自己該遵循的軌跡;她很有冒險精神,經常想發揮自己的優勢,卻總是得不到賞識,因此事業和愛情上屢屢失意。這是她的悲劇。
麗最漂亮,也最迷人。她的悲劇因素是過於沒有主見,過於依賴別人,以致她錯誤地把大她很多的老師當成自己生活的歸宿;在發現兩人並不合適後,又糊里糊塗地和自己的姐夫混在一起,她的感情是一團理不清的亂麻。
艾略特是個十分活躍的人,他事業並非不成功,也並非不會討好女人。按理說他和漢娜是很般配的一對,可他們之間就是有那麼一層隔膜。不幸的是他愛上了小姨子,他不能解釋他那種莫明其妙的慾望,而他又沒有完全喪失道德,這就給他和麗的心理上增加了負擔。他們兩人帶著負罪感去滿足各自感情上的飢渴,他們獲得的是幸福嗎?當麗終於擺脫了他找到真正的愛情時,他才悟出來他真正愛的還是漢娜。
弗雷德里克是個嚴肅的藝術家,他深深地愛著麗,卻又不肯和妻子離婚娶麗;他處處照顧麗,希望麗也把他當作唯一可信賴的人;他性格孤傲而又不合群,只沉迷於自己的藝術,把麗當作與外界接觸的媒介。像這樣一個不諳世事的獃子,生活會給他什麼報償呢?
米基顯然是編導伍迪·艾倫著意刻畫的重要人物,由伍迪本人扮演。這是個十分復雜的個性,他聰明又能幹,問題在於他的頭腦過於靈活,常常產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像向他的好朋友借一點 *** 之類,他因此得了疑病症。他那過敏的神經又讓他在得病之前飽嘗了絕症的痛苦,以至喪失了應有的工作能力和生活信心。還有他那聰明的頭腦驅使他不斷尋覓解脫困擾的方法,從代表現代科學的醫生那裡一直尋到天主教和牧牛神教,都得不到答案。他在虛幻中漂浮良久,最後在偶然的情況下碰上了他本不在意的霍莉,這意外的收獲使他恢復了常人的工作和生活。
漢娜姐妹的父母沒有像他們的女兒那樣受過現代化的高等教育,沒有她們那樣深刻的思想,沒有她們那樣含蓄的表達感情的方式。他們的苦惱在於無視對方的價值,而只會一味的相互埋怨和爭吵,因此他們的痛苦也沒有女兒們那樣深切。
美國影評家理查德·希克爾稱,本片反映了美國「80年代中期涌現的社會風尚」。《漢娜姐妹》所表現的人際關系可以視為美國當代家庭生活的一個縮影。主人公們在享受著80年代物質文明帶來的富足生活的同時,也需要並且懷念人間情感的甘淳和溫馨,渴望在世態炎涼的社會里多一些摯愛和親情。他們都是些普通人,有著人所共有的說不清楚的矛盾心理和情感。現實生活並不完美,他們必須在現實和幻想之間做出選擇。主人公們最終放棄了幻想,用某種妥協和讓步換來了大團圓的結局。
伍迪以他獨有的方式揭示和探討了困擾人類的生、死、愛情、慾望、宗教和道德等全球性的主題,以幽默的筆法表現嚴肅的問題,在嘲諷中不時流露出作者對人生和社會問題的頗有見地的哲理性思考。《漢娜姐妹》被評為80年代美國20部最佳影片的第四位,獲得了1987年奧斯卡最佳劇本獎,伍迪·艾倫被影評界推選為80年代的最佳編劇,是當之無愧的。
伍迪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喜劇天才。從中學時代起,他不攻主課,卻愛寫笑話,不久就成為業余笑話作者,專為電視「妙語連珠」節目的表演者撰稿。以後又發展為講笑話,他的笑話張口就來,讓人聽了忍俊不禁,於是他的喜劇表演才能也為世人所矚目。伍迪的思想是在創作過程中不斷成熟和發展的。他的早期作品多是些片斷性的諷刺喜劇,讓人看了就想發笑,笑過之後想起來還要笑。到1972年,他的《想知道又不敢問的性秘密》問世後,伍迪開始把創作方向轉到對人生和社會問題的探討上去。而《愛與死》(1975)的出現則標志了他創作思想的成熟和對問題認識的深化。他依然以幽默的方式來表現主題,所不同的是他更多關注人的內心世界,尤其是婦女的所思所想以及她們的困惑。可以說,社會、都市生活、性和知識分子是伍迪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自《安妮·霍爾》(1977)起,伍迪進入了他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作品以純熟的技巧把現代都市的荒誕、焦慮和希望巧妙地揉在一起,讓人在瑣碎的生活、個人的回憶和偶發的感受中體味深奧的哲理和不凡的寓意,讓人在捧腹大笑之後產生一連串的思考。《漢娜姐妹》於1986年問世後,美國著名影評家文森·坎比曾稱贊道:「在美國電影中沒有哪個人,不管他是土生土長的或是從別的什麼地方來的,能在創造性和藝術趣味方面與伍迪·艾倫相接近。人們必須回到卓別林和斐斯·基頓那裡,也就是能為他們自己的影片完全負責的大師那裡,才可以找到與他相媲美的人物。」伍迪作品風格的一大特點是嘲弄自己,與卓別林不同的是,卓別林表現的是下層社會人的悲劇,伍迪表現的是現代社會里知識分子的心靈創傷,而且在他的影片里多扮演沒有信心的小人物。追尋伍迪的創作軌跡,「當代卓別林」的美譽,他受之無愧。
的確,就「作者電影」亦即對影片享有單獨的著作權而論,在當代美國電影中還沒有哪一位導演能在同一時期內拍攝出像他那樣多的影片。到本片為止,他在前20年裡共拍出了18部影片,而且從1969年《傻瓜入獄記》以來,他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就有13部,不僅每部影片各有特色,而且許多影片,如《香蕉》(1970)、《愛與死》(1975)、《安妮·霍爾》(1977)、《曼哈頓》(1979)、《內心深處》(1983)、《開羅的紫玫瑰》(1985)、《漢娜姐妹》(1986)、《無線電時代》(1987) 等多次獲獎
伍迪的作品具有獨特的創造性以及對於道德倫理的豐富的想像力,他在美國享有最大的拍片自由。在美國拍電影,很難不受商業利益的支配,如理查德·希克爾所說,「典型的電影導演都是那些以商業價值支配一切的圈子裡的囚徒」。他們或是要去適應電影企業就當時票房主要趨向所作出的判斷,或是什麼工作都不幹,或是只好去干不符合他們興趣的工作。而伍迪卻完全是「我行我素」。他拍片預算低,速度快,這樣就有可能節省時間和經費為重拍或補拍鏡頭留有餘地。他拍片如同作家出版著作一樣,開拍前他要向影片公司提交劇本,因此他重拍鏡頭時,就好像作家在著作出版前冷靜地修改第一稿一樣,而省去很多導演修改構思所遇到的各方面的麻煩。伍迪可以把握自己作品的命運,包括與影片有關的廣告、發行和市場。他可以在影片上電視之前,讓他的影片完整地通過商業渠道在影院上映。他這樣做要冒很大的風險,卻也享受了其他電影製作者享受不到的創作的愉悅。再有,他那說笑話和應變的本事也為他在拍片中解決了很多難題。他的這些能力贏得了獨立製片人,特別是奧立安影片公司的信任和支持,使他成為如此高產和成功的電影製作者。伍迪是當前美國影壇上最活躍的導演,其作品能按主題來歸類,能按年代順序大致分成若干「時期」,從中可以窺視他的興趣和才能發展的幾個互相連貫的階段。
伍迪很注意向其他藝術家學習和借鑒,他曾說:「你去看一部伯格曼影片,就會明白你在和上帝的沉默打交道。你不論什麼時候去看斯科西斯的影片,都會發現那裡面有反社會的人。」伍迪的影片之所以不落俗套,不斷翻新和深化而又不失其自己的風格,這是很重要的原因。
《漢娜姐妹》的結尾似乎有好萊塢電影中常見的「大團圓」的味道,生活經歷了一番曲折和變遷又重新組合。生活周而復始,人們終又聚集一堂,沉浸於感恩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正如伊凡彈奏的《這多麼浪漫啊》一樣。影片上映後,伍迪曾對一位采訪者說,這樣的結尾比他原先構想的要更昂揚些和樂觀主義些,而這種「樂觀主義」的手法他並不在行。然而影片票房收入在當年居於榜首,這意味著,廣大觀眾在跟隨主人公飽嘗生活的辛酸和苦澀之後,還是需要來點「樂觀主義」的。
但這並不說明伍迪·艾倫同好萊塢的風范契合無間。在授予《漢娜姐妹》三項奧斯卡金像獎之夜,伍迪仿照8年前《安妮·霍爾》榮獲四項主要奧斯卡獎時的作法,拒不出席授獎大會,而到紐約的邁克爾酒家參加「星期一之夜」音樂會,吹單簧管去了。他就此解釋說:「如果你願意接受別人的贊揚,那你就得同樣樂意去接受他們的批評。」對他說來,好萊塢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是無法接受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與好萊塢落落寡合的電影導演,卻能一直按照自己的創作路子走下去,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美國電影走向多樣化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