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爸爸在麥田找到失蹤小女兒的電影名字
從18年前,我開始用影像來記錄自己的生活。
結婚、孩子出生、家庭旅遊、工作學習、朋友聚會等等。一切關於生活的片段,我都事無巨細、不厭其煩地記錄在影像中。
拍攝工具,也從最早期笨重的磁帶式攝像機,到後來的刻錄式光碟攝像機、數字式硬碟攝像機,直到今天的智能手機。
我真實生活的一部分,被以數字化的形式記錄復制下來,並永久保存在虛擬世界中。隨著時間的緩慢流逝,這些視頻資料數量越來越多,對於我的意義和價值也越來越大。
在這些視頻中,我看到了家庭的建立、孩子的成長;看到了父母的老去、自我的成熟,也看到了朋友的聚散、時光的流淌。
因為記憶力的局限性,許多珍貴的人生時刻,我都需要藉助早期視頻來回憶。這意味著它不僅僅代表了我曾經度過的人生,甚至已經替代成為我真實的人生。
於是,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那個存儲於虛擬世界裡的人生,和保存於我頭腦記憶中的人生,哪一個才是真實的?
2018年,有一部特別的影片在美國熱映。
說它特別,是因為在全片的兩個小時中,電腦操作界面充當了攝影機鏡頭,在視頻播放器、語音對話框、文字聊天窗口等各種界面的來回展示和切換中,講述了一個父親尋找失蹤女兒的懸疑故事。
有網友調侃到,看完影片,感覺就像在電腦前坐了兩個小時。
當真實與虛擬在熒幕之上發生碰撞交錯,觀眾會有什麼樣新奇的觀影體驗?又會引發什麼樣獨特的人生思考呢?
它就是美國影片《網路迷蹤》,豆瓣評分8.7。
影片開始的畫面,就是WINDOWS XP的經典桌面背景,而前五分鍾,通過一段段電腦操作視頻、家庭錄像的穿插播映,清晰地向觀眾展示了主人公的身世背景。
韓裔美國人大衛·金,和美麗的妻子、聰明的女兒,組成了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妻子帶女兒瑪戈學鋼琴、夫妻倆參加瑪戈的音樂會演出、一家三口嬉戲玩耍。
幸福家庭的一切快樂,這個家庭都擁有。
但不幸的是,妻子患淋巴癌住院,雖經積極治療,但復發後還是不幸去世。從此,大衛與女兒瑪戈相依為命。
這個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少了歡笑,多了沉默。
一轉眼,瑪戈已經15歲,是一個漂亮成熟的高中生了。而大衛,也蒼老憔悴了許多。
大衛每天忙於工作,瑪戈則天天自己上學放學、參加興趣小組、學鋼琴。父女倆的溝通和交流,往往是通過簡訊、即時通訊軟體、郵件等工具來進行。
直到有一天,大衛發現瑪戈失蹤了。
瑪戈頭一天深夜給大衛打過三個未接電話,但他沒有聽到。
大衛立刻報警,並開始通過瑪戈的郵箱尋找線索。隨著一步步深入女兒的網路世界,大衛才發現,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女兒,竟然是那麼陌生,而在屬於女兒的網路世界裡,才看到了她真實的人生和秘密。
影片拍攝手法新穎獨特,被業內稱為「桌面偽紀錄片」。意思是指導演利用電腦中各種軟體的操作界面為鏡頭,來實現劇情的推進、主人公情緒的變化等等過程。這部影片演員的拍攝時間只有13天,但後期處理長達兩年。
隨著人們對於手機電腦的依賴程度加重,看似簡單的操作界面,卻成了人們最為熟悉的鏡頭語言。
觀眾雖然看不見主人公的表情,但隨著畫面中滑鼠的移動和點擊、聊天對話框中一段文字的輸入和刪除,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主人公此時的所思所想,所愛所怕。
比如影片開始時,交代大衛的妻子患癌症的情節時,屏幕上顯示的,就是在谷歌搜索欄中輸入「淋巴癌」字樣時的搜索界面。
比如女兒瑪戈對媽媽的病情由希望到絕望的情緒轉折,也是通過她將電腦日程表中媽媽的出院日期一次次後移,直至最終刪除來表現的。
還有大衛與女兒聊天時,在對話框中輸入「媽媽也會為你驕傲」,但停頓兩秒鍾後,這句話又被刪除。這個操作過程,細致深刻地表現出了大衛內心的復雜糾結:不願意在女兒面前提起過世的妻子。
隨著網路技術的進步,數字設備的更新換代,影像記錄的便捷性也不斷提高。在各種社交網站上,人們越來越習慣於將自己的真實生活展現在虛擬世界中。
在一個人的朋友圈,陌生人可以迅速地了解他(她)的性別、年齡、職業、愛好、家庭成員、生活習慣等等幾乎一切私密信息。而在現實世界裡,我們即便是面對親人,都有可能沒有一句話交流。
慢慢地,人們越來越分不清,究竟虛擬世界裡的人更真實,還是真實世界裡的人太虛擬。
我們都願意在朋友圈裡各種曬。曬自己努力、曬自己成功、曬自己幸福。即便拔牙剃頭修腳也不忘發張照片,彷彿自己是萬眾矚目的明星,讓公眾了解自己的一舉一動是一種責任。
除了單向展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也越來越依賴於網路虛擬世界。
家人溝通親情、朋友交流友誼、領導安排工作、老師布置作業、客戶發展業務。現實中一切人與人信息的溝通、情感的交流,都可以在網路上完成。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習慣彼此在現實世界裡的相處。就算是物理意義上聚在一起,也是低頭玩手機,各自躲避在精彩紛呈的虛擬世界裡。
其實,這恰恰是一個普通人缺乏真實交流和恐懼孤獨的表現。
我們害怕在喧鬧浮華的世界裡被孤立、被遺忘,於是拚命把關於自己的一切真實生活展現出來。這種營造出來的虛假關注感,就是一個孤獨的人出於心理安全的需要。
影片中,瑪戈與父親缺乏溝通,於是依託社交媒體和直播平台來與陌生人進行情感交流,就是這樣一種社會狀況的真實展現。
大衛在網路世界裡一步步搜索尋找瑪戈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與現實世界截然不同的女兒。
他以為瑪戈每周去學鋼琴,誰知道她早在半年前就退課了。
他以為瑪戈在學校人緣很好,但當他聯系女兒社交賬號中許多好友時,對方卻表示與瑪戈並不是那麼熟悉。
他一直以為瑪戈活潑開朗,但當他看到女兒的直播間後,卻又發現一個孤獨憂郁的女兒。
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女兒?
而在虛擬世界裡,人性自私丑惡的一面也展現殆盡。
當瑪戈失蹤的消息成為熱點新聞時,其他在學校冷落她的同學,紛紛蹭熱度博關注。
那個自稱與瑪戈不太熟悉的好友,便立刻上傳了她邊哭泣邊回憶瑪戈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的視頻,獲得了無數的瀏覽量和點贊數。
一個暗戀瑪戈的男孩,也一直在冒用另一個賬號,與她親密地交流溝通,時間長達半年卻從沒有被發現。
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具有自由意志和獨立意識,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
但越來越模糊的虛擬與現實的邊界,使人們真實的意識開始轉移到網路世界裡,加之網路世界放大了人性丑惡的一面,所以逐漸產生出眾多與現實世界發生分裂的「兩面人」。
在網路上污言穢語臟話連篇的鍵盤俠,現實世界裡,也許只是一個羸弱單薄內向的眼鏡少年。在直播間里粉絲百萬媚態叢生的柔弱美女,現實世界裡,也許只是一個自己房間衛生都臟亂差的普通女孩。
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他們呢?
好的影片,表現形式和拍攝技巧並不一定最重要,只要它關心的是每個人真實的遭遇和困境,彷徨與掙扎,那它就一定可以打動人心,獲得掌聲。
相反,一些熱衷於花巨資玩數字特效、用弘大敘事來震撼人心的影片,往往會費力卻不被觀眾認可。
因為導演明星的影響力,這些影片不一定票房不高,但觀眾看過之後,卻不會留下震撼心靈的情感激盪,和感同身受的情緒共鳴。
因為它假大空,因為它不關注個體的困境,因為它認為歷史是成功者書寫的。
於是,小故事、小人物、小悲喜,從來都不是它關心的重點。
《網路迷蹤》最終有一個美好的結局,我就不劇透了,希望你自己去看。
影片里,大衛在尋找女兒的過程中,發現了真實的女兒,並最終尋找到了自己。這是一個關於普通人的故事,也是一個與我們大多數人有關的故事。
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最終能否找到真實的自己,以及真實的人生呢?
2. 韓國人性大片,女兒最後原諒母親,韓國電影《女兒》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韓國電影有很多揭露了人性的丑惡,揭示了社會現實,電影《女兒》更是從側面反映出了一個母親對自己女兒不合理的愛,俗話說得好「太滿則溢」,但不正確的疼愛也是不允許的,母親對孩子的愛從各個方面表現出來,但如果愛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那對於孩子的發展並不是有好處的。
《女兒》這個電影名字,一聽起來像是講述女兒的電影,但是內容卻與觀眾們所認為的大相徑庭,影片中展現的並不是母親對於平常女兒般的寵愛,相反,帶給觀眾的是一個母親對自己女兒歪曲的愛,母親無時無刻監視著自己的女兒,還限制著女兒的自由,在女兒山看來,母親對她的種種行為,並不是愛的表現,而是一種「魔鬼的虐待」。這部影片細思極恐,仔細想想,編劇也是花費了很大的心思,在影片中,母親對她的待遇是通過成年後的她所回憶,然後展現給觀眾的,這樣編排,讓觀眾們能更仔細地了解電影的故事內容,明明是一個挺好的電影名字,卻用不一樣的情節出現在觀眾面前,這也是這部電影與其他電影不一樣和更加獨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