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詔安電影院今日節目表

詔安電影院今日節目表

發布時間:2022-05-03 10:56:36

『壹』 詔安地名所包含的歷史、文化、典故

詔安地處閩粵交界區域,屬於福建省最南端。晉義熙九年(413年)起,詔安屬義安郡綏安縣地。
隋開皇十二年(592年),綏安縣並入龍溪縣,詔地遂屬龍溪縣。

唐垂拱二年(686年),析龍溪縣南境故綏安地置漳州並立漳浦縣、懷恩縣,詔安地遂屬漳州懷恩縣轄。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懷恩縣撤銷,地入漳浦縣,詔安地遂屬漳州漳浦縣。
宋稱南詔場。
元設南詔屯田萬戶府。
明嘉靖九年(1530年),從漳浦縣析出二都、三都、四都、五都建詔安縣,治所設在南詔(鎮),隸屬漳州府。
詔安縣在民國時期先後屬福建西路、汀漳道,又直屬省,又先後屬省第六、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詔安解放後,先後屬省第六行政督察區、龍溪區、龍溪專區、龍溪地區;
1985年5月起,屬地級漳州市。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詔安縣在其中 。

二、文化
詔安古老的土著文化,由於受中唐以後源源南下的中原文化影響,加之地處漳潮之交,對兩地文化兼承並蓄,逐漸演變發展。宋代陳景肅、吳大成等學者在漸山結廬講學,留有詩作傳世。明代葉亹、沈鈇、吳朴等著述甚多,沈起津以書畫著名。清代地方文化富有特色,道光至光緒年間沈錦洲等書畫名家形成詔安畫派;詩詞創作繁榮,有謝浣湘等名詩人;境內有潮劇、廣東漢劇等劇種;民歌、民樂、燈謎等民間文藝十分發達;還有全國獨具一格的鐵線木偶戲。民國出現公共藏書、創辦報刊、新美術創作和電影、話劇等新文化現象。

『貳』 林沖如果聯合武松和魯智深拒絕詔安,能帶走多少好漢


林沖確實拒絕過招安,但卻不是聯合武松和魯智深,而是在晁蓋死後「聯合」了公孫勝、吳用,堅定的支持宋江造反。從這個意義上講,林沖不是「能帶走多少好漢」,而是帶走了一百單八將。


這就很有意思了,所有人都「公認」宋江要招安,武松、魯智深是堅決反對的,難道所有人都把《水滸傳》讀反了嗎?




當然,《水滸傳》也不能這樣讀,這部書所隱藏的宗教思想就是「佛道合一」,而且,有「佛比道高」的傾向。宋江救晁蓋,晁蓋救宋江,晁蓋開啟梁山大聚義,率先攻打金兵,便是施耐庵宗教思想及宗教傾向的大寫真。


因而,歸結一點,以「水滸陰謀論」解讀梁山好漢,肯定是把《水滸傳》讀反了,甚至是讀歪了。

『叄』 詔安電影院在哪啊

詔安電影院在中山公園西側,也就是在中山公園後門,你走到後門的時候,正對面就是電影院了!只是影院環境一般 http://www.zaxxg.com/home/space-475-do-blog-id-115.html

『肆』 詔安有3D電影院嗎

有,恆晟購物廣場那有個新天地,裡面有個3d影院,成人好像20元,1米2以下10元,記住是恆晟購物廣場,不是恆晟超市。

『伍』 福建詔安縣電影院哪個比較好

電影院在中山公園旁邊有一個,KTV在詔安車站樓上有一個。

『陸』 詔安電影城小時代2放映日的票怎麼買

可以網上訂購

『柒』 詔安電影院在哪啊

中山公園旁,舊的縣政府附近,希望這個回答能幫到你!

『捌』 邵武有哪些特有的節日風俗

春節古稱「元旦」,指新的一年開始。又叫「年節」,俗稱「年」。
春節是福建省各族人民最為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從時間上說,春節的核心是正月初一。民間活動主要是開正、祭祀、拜年、游樂等。
1.開正
指除夕午夜後子時到卯時之間,擇一良辰,開啟大門,同時焚香點燭,燃放鞭炮,既表示新的一年開始,也祈求吉利和順。「開正」的時間依該年天乾地支推算,一般人家均依歷書上的記載行事。「開正」之時,天未破曉,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香煙繚繞,鞭炮聲此起彼落,不絕於耳,一時間熱鬧非凡。
「開正」,在龍海,叫「開春」;在古田,叫「開年」;在沙縣,叫「接年」;而南平、邵武、順昌、光澤、連城、長汀、清流等地則稱之為「開門」或「開大門」。「開正」的儀式全省各地大同小異。在廈門,「元旦焚香紙、放爆竹、開門即閉」①。在將樂的農村,倘若是多戶人家共住一座房屋的,那麼開大門者必須是一位德高望重、子孫滿堂的長者,希望他能在新的一年中給大家帶來吉祥與福祉。寧化的一些農村,在開大門之前先放鞭炮,走遍屋內的各個房間,然後才開門。在武平,開門時全家人應在場,如有外人,不得參加;開門後即按「春牛圖」所示的財神方位叩頭。在邵武,若有人無意中被「開正」的鞭炮擊傷出血,叫「血彩」,據說是極好兆頭,這年能發大財。
現在,選擇「開正」時辰的做法基本上沒有了,一般在除夕零點新舊年之交時大放鞭炮、焰火,喜迎新歲。近幾年來,電視機普及,全省城鄉的大多人家都圍坐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零點時,當電視中新年鍾聲響起,人們不約而同點鞭炮、放焰火,其盛況絕非昔日「開正」可比。這一新習俗在城鎮尤盛,以致於公安部門通告市民,限制焰火爆竹施放地點,規勸居民注意防火安全。本省的大城市則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代之以錄有鞭炮響聲的錄音帶。
2.祀神
祀神在「開正」之後,是舊時不可缺少的重要儀式。祀神主要包括祭祀天地、家神及祖先。祭祀之前,在廳堂的長案上事先擺好供品。各地的供品有所不同,一般是酒、果品(多為柑或桔)、年糕、凈茶、牲醴以及插著紅紙花的「歲飯」、鮮花。有的地方則純為素齋,「設齋果、茶、酒、歲飯拜天」②。永春還供有圓子湯,漳州還有紅糖煮線面,同安還有金針菜、龍眼乾等。泉州的許多人家把正月初九的「天公誕」移至「開正」後祭祀,供品就更講究了,備的是三牲、五果、六齋。祀神時,由家中長者主持,全家穿戴一新,先祭拜天地神明,焚香點燭,燒金紙,祈求新的一年中合家平安、萬事如意,多福多壽,即所謂「禮神祈年」。次則依長幼次第祭拜祖先。在羅源,「元旦設香案當天叩拜,謂之『啟寅』。」③也有些地方祭祀活動選在其他時間進行。在廈門,是初一中午祭祖。也有些地方祭祀活動選在其他時間進行。在廈門,是初一中午祭祖。在連城,拜祖先稱「拜圖」,初一早上由族長率本族子孫在祖廟進行。在大田,民間有初一早起喝薑茶(即糖開水中放生薑、米花)的習俗,這時應敬一杯薑茶於祖宗神位前,祭祀則在早飯之後到祖祠中進行。
祀神之後,供品多放置一天才撤,有的要保留到初五。其中果品如紅桔,要放到正月十五元霄節。在福安,廳堂長案上的香火要持續三天不斷。
在龍海,龍江上的漁戶,春節時都買連根帶葉的大捆甘蔗,用紅絲布綁在船桅桿上,祈求新年日子節節甜。甘蔗要等過了初三方可取下食用,否則據說會壞了兆頭。
現在,祀神儀式多不流行,但尚有人家設供果、點香燭,雖不無祀先之意,但也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3.拜年
拜年又稱「拜正」、「賀正」、「賀春」,是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拜年可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在自己家中,在祀神祖先之後,晚輩依次向長輩拜年。舊志中的「少長序拜」④、「卑幼以次拜其尊長」⑤即屬此類。舊時要行跪拜禮,後逐漸改為作揖鞠躬,流傳至今雖有鞠躬行禮者,但大多隻說些「拜年」、「長壽」之類的話。長輩在接受小輩的拜年之後,要賞給紅包(即壓歲錢,有的壓歲錢在除夕夜給。)或紅桔等。現在拜年的時間也有變化,由於城鎮中兒女很多是與父母分居,因此一般在初一早上帶小孩回來給父母拜年。
第二種類型是以宗族為單位,在祠堂祖廟中拜年,類似於現在的「團拜」。據(民國)《連江縣志》「禮俗」(卷19)記載:人們在拜完神、祖先後,「隨入祖廟,合族序拜,以側柏葉插桔,人領一二枚,取百事吉之義。」凡在祖廟中祭祀祖先的,祀畢均有宗族拜年之俗。現在這一類拜年已不時興。
第三種類型是親朋好友、鄰里故舊之間的拜年。(光緒)《漳州府志》「民風」(卷38)記載:「元日祭畢,無貴賤御新衣,詣親賀歲。主人出辛盤共款,行人相望於道,五日乃止」。龍海、南靖等地舊志也有相同的記載。這是給親戚拜年。拜年時,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萬事如意,合家平安,新年發財,主人也以作揖回賀。福州地區流行的回賀語是「齊發,齊發」。有的地方講究拜年的時間。在連城有句俗語,「初一祖,初二郎。初三、初四野婿郎,年初五六,有酒無肉」。說的是初一拜宗親,初二拜岳父、舅父,如果是初三、四去給岳父、舅父拜年,則是怠慢了,只能是「野婿郎」。要是初五、初六去,更是遲了,恕招待不周。帶小孩去給親戚拜年,小孩往往會得到一份「壓歲錢」,至少也有兩個紅桔,因此福州地區俗語說:「拜年拜年,沒桔也有錢」。在詔安,親友互相賀年,入門要高聲說「新正如意」,對方要回答「大家,大家」,以表示彼此皆如意。賀年要帶二枚紅桔,一些糖果之類,對方把禮品收下,紅桔奉還,以表雙方都吉利。在三明一帶,必須先到親屬中的長輩和老師家中拜年,否則有失禮儀。但去的第一家不可是姓王(諧音「亡」)、吳(諧音「無」)、對於姓桑(諧音「喪」)、賈(諧音「假」)的人家也應迴避。
學生到老師家拜年,拜見時雙手作揖,口稱「拜年」、「恭喜」,旋即退出,一般不接受款待。如果到好友家中拜年則可隨便些,主人以煙、茶、糖果、紅桔等待客。就是一般的熟人,路上相遇,也都拱手說「恭喜發財」之類的吉利話。
拜年的時間多在初一至初五,但也有例外的。馬祖島居民過了年夜,親友間就開始互相拜年。在漳平、寧化、尤溪、邵武、崇安等地,初一不外出拜年。寧化、尤溪等地的風俗是初一可到公共場所游樂,但不走家串戶。現在這些風俗多已不存。
在寧化、邵武等地,初二才開始到親友家拜年。但在霞浦的一些地方,卻忌這天賀年會親。同姓中有老人做壽的,應送壽面。過去拜壽是在正月初旬夜間進行,稱「暖壽」,現在則不拘此例。
在福安,初二是祭日,可以做諸如洗衣、劈柴之類事,但不能去做客,也不接待客人。在福清,初二為弔唁死者日,凡有新喪的人家,應為逝者設靈座,讓親友弔唁。在莆田、仙游及惠安北部的一些地方,初二為探亡日。據傳,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入侵,大肆燒殺搶掠。民族英雄戚繼光打敗倭寇之後,進山避難的百姓才在二月初二陸續返回家園,但見倭寇鐵蹄過處,屍骨相枕,滿目瘡痍。親友鄉鄰不知誰家遭了難、死了人,於是互相探望,幫助收殮親人。後世相傳,二月初二便稱為「探亡日」。後來,把這紀念日改在「小年夜」(除夕)與「大年夜」(正月初四,詳見後「除夕」條)之間的正月初二。此後年年正月初二,人們互不登門,以避「探亡」之諱。但終有諸多不便,故又約定俗成:凡初一早晨串過門、拜過年者,初二日再登門便不算犯忌。為此,初一拜年的人特別多,為的換取初二的行動自由。
舊時福州水上居民(俗稱「晝民」)有一特殊的賀年習俗:正月初二後的數日內,三五結伴的水上居民(男女老幼均有,多為中年以下女性),盛裝攜筐,至市內各街巷挨戶唱小曲賀年。受賀的人家贈以年糕、米粿等食品。水上居民無論貧富與否,每家最少要有一人參加賀年,據說這樣類似吃了百家飯,可保全家一年平安無事。所唱小曲和諧悅耳,且多與地方習俗、新年吉利有關,因此頗受青睞。
閩西客家習俗,正月初一,16歲以下的孩童都挎個布包成隊到各家各戶「打餅」,也含有賀年之意。每到一家,主人便分給一人一粒糖、一塊餅,年幼未能到者,則由兄、姐代領。
現在拜年之俗仍盛行,而且增加了「團拜」和電話拜年的新內容。「團拜」即為集體拜年。許多單位都定於新年前後的某一時間,聚會一起,互相拜賀致意,既增進友誼,又可免逐家拜訪之勞。此外,還有軍民「團拜」,軍政「團拜」的。在農村,回鄉幹部、學生也常有「團拜」之舉。電話拜年則是近幾年時興的新鮮事,主要在城鎮。新年鍾聲一響,人們便拿起電話向親朋好友賀年,既及時,又便捷。隨著私人電話的增多,電話拜年這一新習俗逐漸流行。
4.游樂
春節的游樂活動很多,大型的游樂活動主要有舞獅、舞龍、踩高蹺、舞龍燈等,次則觀看戲劇,猜燈謎,另外還有玩四色牌、打麻將、玩牌九,聚賭為樂。
在平和、漳浦,「諸少年或裝束獅猊、八仙、竹馬等戲,踵門呼舞,鳴金擊鼓,喧鬧異常。主人勞以果物。有吉祥之家,所勞之物倍厚於常」⑥。在漳平,舊時春節期間,有三、五人臨時組合的小樂隊(其主要樂器是嗩吶,配以小鼓、小鈸),挨家挨戶吹奏吉祥的樂曲,俗稱「鼓吹達仔」。東家要放鞭炮迎送,並賞給紅包。縉紳豪富之家,甚至有舞獅隊(俗稱「打獅」)來拜年,同樣要燃放鞭炮迎送,賞紅包。舞獅隊還在大街或廣場上舞弄。在清流有在街頭或大戶人家舞獅表演的。每到一家,都大受歡迎,離開時一樣贈紅包賞彩。此外,還有人家邀請唱曲藝的到家中彈唱。有些農村,青年農民以盪鞦韆為樂。年前他們先以竹竿搭好簡易鞦韆架,從初一到十五,聚集一起,或單人,或雙人,作各式各樣的盪鞦韆比賽,觀者雲集。在明溪,春節期間也有迎神及舞龍燈、獅燈等娛樂。
在福州,舊時春節期間最為兒童們喜愛的娛樂是打「鑼鼓板」,而且大人們也玩。「鑼鼓板」的調式不少,常見的是「大板」、「小板」、「行板」。「鑼鼓板」不但自娛,而且還進行比賽。婦女們則結隊出遊,或逛街,或游西湖、白塔,也有打四色(即四色牌)、打麻將的。男人們的娛樂除聽戲、聽評話外,不是喝酒談天,便是打麻將、抽牌九。舊時玩撲克牌只是上流社會的雅事。
在閩南,春節游樂內容豐富,除了舞龍、舞獅外,還有地方戲劇、歌舞,如南音、歌仔戲、大鼓涼傘舞、車鼓弄,以及武術表演如「套宋江」等等。在詔安,還有舞鳥,即用竹篾做骨架,蒙上白布彩紙,裝飾鳥的形狀,人套在裡面表演著鳥的舞蹈。
1949年後,全省各地春節游樂更豐富多彩,除傳統的舞獅、舞龍、龍燈、旱船等等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文藝演出、游園、舞會、體育比賽。電影院上演新影片,電視台播出精彩節目。在農村,文化體育部門也組織了許多文體活動。有的鄉與鄉、村與村之間自發組織籃球、棋類等比賽。自80年代後,有一新趨向,即春節期間農村人進城遊玩,城鎮人(尤其是城市)出去登山等。每逢春節,龍岩的登高山、蓮花山,連城的冠豸山,長汀的卧龍山,永定的北門山、東華山,尤為熱鬧,其盛況勝於重陽。福州的鼓山、泉州的清源山、崇安的武夷山更是如此。
近幾年來,流行於閩南農村的攻炮城游戲,別有情趣。所謂「炮城」,是竹竿掛起一串串排炮(大鞭炮),分別設置數處,排炮離地面八至十二米不等。攻「城」者必須用點燃的鞭炮扔向排炮,以點響排炮者為勝。「攻炮城」獎品甚為豐厚,常見的有電視機、收錄機、自行車等。獎品的等級依攻「城」的難度(即排炮離地面的高度)而定。攻「城」開始之前,每處「城」的邊上都用大紅紙標明獎品名稱。這一頗有刺激的游戲往往能吸引大批的「攻城」者和更多的觀戰者。
「攻炮城」一般在春節里進行,也有選定農閑時某一日子的。設「炮城」的村莊首先要集資購買獎品,布置場地,然後確定「攻城」時間,發出通告。「攻炮城」的這一天,附近各村的人們都早早地來到「戰場」。「攻城」者大多是青年人,他們帶來的鞭炮不是五包十包,而是一箱一箱。到來之後便選定所要攻的「城」,占據有利的地形。圍觀的群眾人山人海。當主持人宣布「攻城」開始時,戰場上各據點頓時炮聲大作,硝煙彌漫。加上觀眾的吶喊聲,整個戰場沸騰起來,極為熱鬧。「攻炮城」進行得十分激烈,從上午一直持續到晚上。有的當天不能攻下「炮城」的,第二天繼續進行。攻城者耗費「炮彈」一箱箱,一直堅持到全部「炮城」被攻下才收兵。
「攻炮城」的成績各有不同。經驗豐富者由兩人配合,一人送「炮彈」、一人「攻城」。有時,一箱鞭炮還沒有完,「城」便被攻下。他們興高采烈地扛上獎品凱旋而歸。經驗不足者盡管耗去幾箱鞭炮,卻一「城」未下。雖然如此,但也喜氣洋洋,毫無懊悔之意。
5.食俗
福建舊俗對於正月初一的飲食十分講究,比較普遍的是吃「隔年飯」(歲飯)、線面、年糕、素食。初一早上一般不煮新飯,吃「隔年飯」討個「年年有餘」的吉利;吃線面寓意長壽;年糕寓意年年高;而用素食則與崇拜神、佛有關,以示虔誠,祈求一年平安如意。在將樂一帶流傳這樣的俗語:「一餐吃齋,四季無災;一天吃齋,災禍不來」。
各地食俗互不相同。福州地區,早餐必是線面,而且要配上兩個「太平蛋」,象徵一年中福壽綿長,太平如意。在仙游,早餐是線面和菠菜,稱「歲面」。在泉州、惠安、福鼎等地,早餐的食物中也都有線面。在漳州、龍海是吃甜壽面和紅蛋,祈求平安長壽。各地吃素食的相當普遍。在順昌,早餐吃「隔年飯」配素菜,主要是紅蘿卜(滿堂紅)、豆腐(滿足)、芥菜(長命),此外還有粉干(取須發皆白長壽之意)。南平民間初一早餐是由男人起來煮點心(長壽面),早、午兩餐素食。在崇安(今武夷山市),「早、午兩餐素食,晚設宴如除夕」⑦。建陽、邵武、將樂、建寧、大田、永安、永定、上杭、連城、漳平、武平、詔安、德化、南靖、福安等地,有很多人家吃素。尤溪民間,早餐大多素食,有線面,有整顆煮的長壽菜。有的人家還在初一的三餐多擺一副餐具,以求添丁;兒子弱冠的,則多給一份雞肉,說是能娶上好媳婦。沙縣民間早餐無論吃素吃葷,都應吃大蒜(萬事順意)、菠菜(紅頭見喜)、豆腐(滿足)。在漳浦,早餐大多吃以花生油炒的韭菜、菠菜、芹菜、豆腐;韭菜、菠菜不切,稱「長年菜」,寓齋戒與長壽之意。平和也有類似的習俗。長汀的素食中必有芹菜、大蒜、蔥、韭菜,諧音「勤、算、聰、巧」,以圖吉利。有的地方初一早上講究吃甜,除了吃年糕外,還喝甜茶。在尤溪,早餐之前喝生薑糖茶,稱吃「甜頭」。在霞浦,「無論貧富,人各食糍湯一碗,俗稱『行時』。蓋『糍』與『時』同音,取吉利意」⑧。
現在,初一吃的習俗大多仍在流行,不過素食已很少見,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餐桌上的食物更豐富,更講究了。
6.其他
春節期間民俗活動豐富多彩,漳州有風俗歌謠稱:「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無姿娘(閩南話,指婦女),初四(神)落地,初五假開。初六摸,初七摸,初八初九敬天公。初十伽藍生,十一十一福,十二返去拜(意為賀年來往的客人都回家了),十三人點燈,十四結燈棚,十五元宵暝,十六孝大人」。泉州的順口溜是:「初一場,初二場,初三無姿娘,初四神落天,初五舀肥,初六隔機,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十一倒去覓(回娘家探望),十二請女婿,十三吃糜配芥菜,十四搭燈棚,十五上元暝,十六地媽生,十七『那怎生』(意思是春節就這樣過去了)。」
初一自不必說,泉州的「初二場」,指的是擺開娛樂場。漳州的「初二早」,指的是要早起、早忙,因為既要祀祖,又要准備接待女兒、女婿。在龍海、南靖、華安、平和、漳浦、詔安、泉州、福州等地,都是請女婿的日子,因此初二又稱「女婿日」。有許多俗語與此有關,「有孝女兒女婿初一、初二到,不孝女兒女婿初三遲『過到』(晌午)」(漳州);「孝女賢婿初二客」、「有孝女,初二來」(平和);「有孝查仔(女兒)初二、三,無孝查仔正月半」(詔安)等等。女婿登門要帶著禮物奉獻給岳父岳母,同時要給小孩們分紅包,桔柑或糖果之類。在詔安,女兒回娘家應帶燉熟的豬腳和年糕等禮品給父母拜年,俗稱「下孝」。娘家收下禮物,但要退還二枚紅桔。在漳浦,女兒、女婿要送「鍋仔肉」。岳父母一般是設宴招待女婿、女兒。漳州一帶,女兒、女婿必須當天返回,不能在娘家過夜。由於初二是「女婿日」,因此華安一帶還忌單身漢拜訪有年青姑娘的家庭。
「初三無姿娘」,一說這天婦女不上街,另一說是初二回娘家賀正,多被留宿娘家。在閩南一帶,初三被稱為「赤狗日」,傳說赤狗神主凶,一旦撞著,終年不得平安,因此這天人們不出門、不請客。在南靖,又稱「糞掃日」,這天應做衛生,故在農村忌探親訪友。在廈門,「初三日,新喪之家祭亡者,戚眷來哭,名曰『消新愁』。本日忌往人家賀年」⑨。漳平亦有此俗。在霞浦,「客歲有新喪者,……各戚友於初三日重來拜奠,俗稱『拜新年』。初四日午餐即饗以祭余,俗稱『食新年飯』。此兩日系與喪家應酬,俗忌,不賀歲、不會親」⑩。在福安一帶,初三卻被認為好日子,可以走親戚、串門、祝壽、辦酒席等等。福清、平潭一帶,初三開假,商店開始營業。在福清,有新嫁女的家庭,派兄弟輩的少年請新娘、新郎回娘家,俗稱「頭年請初三」。在仙游一帶,初三是「做十」(即祝壽)與開店的日子。
在閩南及平潭、寧德一帶,初四是接神的日子。神,有的是泛指,即所謂天神,有的是指家神灶君、灶媽。其儀式頗為隆重,舊例備牲設醴、燃香點燭燒紙馬,祈求神明保佑合家平安。在福州及大部分郊縣,初四為開假日,開始各項工作與正常生活。
在閩南一帶,初五「假開」,指新年已過,各商家以朱紅紙寫上「開張大吉」、「大吉利市」等張貼,鳴炮開市。人們也開始忙於生計。泉州的「初五舀肥」,指掏糞便,農事開始。在邵武,這天被認為是財神生日,店鋪重新開張,焚香鳴炮,迎財神,祝願生意興隆。在福安民間,認為各路天神於該日降下界,故多吃素、焚香、鳴炮迎接。
在莆田、仙游,初五「做大歲」。如前所述,倭寇被打敗之後,逃難者相率歸來,善後事畢,相約於初五日(或初四)補行度歲過年,名曰「做大歲」。但那時是二月初五日。據《倭禍記》載:「自那年(按:明嘉靖四十二年,即1563年)以後,眾定每年正月初五日舉行做大歲之禮,因為做大歲不能在二月也。」時至今日,莆仙一帶每逢春節都過二次年,有的「做大歲」甚至比初一還更為隆重。
漳州的「初六摸、初七摸」,指的是主婦們又忙於准備初八、初九敬天公生日的事。泉州的「初六隔機」則指整理織機,婦女們開始織布。「初七七元」,指的是初七為人日,取果蔬作「七寶羹」。據說吃了「七寶羹」,可以除百病。「初八完全」,指全家團圓。閩南一般認為初九是天公生日,家家「設香案向戶外祀之。爆竹聲達旦。越日,以祭品饋贈親戚,互相酬答。居喪者否。」⑾
過了初十,人們又忙於准備迎接元霄節了。

閱讀全文

與詔安電影院今日節目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狗狗題材的英文電影 瀏覽:842
四目道長電影演員表 瀏覽:693
ipad用什麼下載軟體下載電影 瀏覽:495
美女被活埋變成干屍電影名字 瀏覽:160
老電影阿康和阿傑 瀏覽:783
電腦電影畫面怎麼全屏顯示 瀏覽:879
二妹是哪個電影的角色 瀏覽:784
有什麼好看的金典電影 瀏覽:165
超人1987版電影國語下載 瀏覽:446
感動的電影怎麼形容 瀏覽:722
殺生電影孩子生了嗎 瀏覽:231
購買電影票在哪裡看 瀏覽:451
電影拍攝許可證去哪裡申請 瀏覽:257
飛機可以看電影嗎 瀏覽:807
喜劇青春愛情電影 瀏覽:370
電影宣傳圖片怎麼做 瀏覽:505
足球微電影故事梗概 瀏覽:805
女主不能見太陽的電影美國 瀏覽:828
八十年代老電影喜蓮 瀏覽:345
罪電影從哪裡看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