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狂怒電影情節最後的時候德國士兵為什麼會放了主角
劇中沒有明確交代,以下為根據劇情推測:
看外貌和最後嘴角上揚的一笑,感覺也應該是一個孩子,覺得諾曼投降的樣子很可笑,而他本身也不想殺人吧。及時關掉手電筒,讓別人不察覺到。
戰爭的殘酷以及它的不合理處,總會引起一些將士的厭倦、反感,尤其是作為侵略者的一方,法西斯頭子為了自己的目的,強征花樣年華的少年們放下心愛的書本和職業,踏上血肉橫飛的戰場,尤其是到了戰爭後期,許多將士難免會對自己行為的合理性產生質疑。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心存善念、良知未泯的德軍戰士,看到一名同樣年輕、喪失戰鬥力、對自己無傷害舉動的對手,產生放過對手一馬的想法在所難免。
劇情:
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盟軍越是深入德國腹地,納粹德軍的抵抗就越加兇狠。盟軍新兵諾曼初上戰場,即奉命與以「戰爸」為首的5人坦克小隊驅戰車「狂怒」開赴前線,冒著敵人強大火力為大軍劏開納粹防線。
4位經驗老到的戰狼陣上果斷殺敵毫不猶豫,惟新兵諾曼難抵恐懼壓力,他的遲疑與懦弱三番四次將戰友置於生死邊緣。
經過炮火洗禮和多次的血腥教訓,諾曼有所成長,坦克「狂怒」亦順利向前推進。誰料即將完成任務之際,納粹軍團竟空群出動,決意拔走「狂怒」這根眼中釘。面對敵人殊死圍剿,「狂怒」5位兄弟手足能否全身而退。
2. 二戰經典電影狂怒
狂怒》(Fury)是一部由大衛·阿耶導演,布拉德·皮特、希亞·拉博夫、羅根·勒曼等主演的二戰題材片,於2014年10月17日在北美上映。影片講述了二戰尾聲,五個美國大兵僅憑一輛叫做「狂怒」的坦克,深入敵後與納粹德國軍隊戰斗,完成「5對300」的壯舉的故事。
3. 電影《狂怒》結尾,為什麼那個納粹兵用手電筒發現了躲在車底的諾曼,卻默默的走掉了
前不久才重新看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不是正面戰場的大規模兵團作戰,而是選取了一個比較小的部隊,這支小隊深入敵後執行任務,比如營救、比如攔截等等。
這無疑是這部電影一個非常出彩的鏡頭,對於這個德國小兵為何不將諾曼打死或揭發,我們只能猜測其中的原因:
1、這個德國小兵也很善良,不是自願參軍的,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捲入戰爭的。面對同樣的年輕人,他無意傷害對方,於是決定放對方一碼。他就像最初的諾曼一樣,從來沒有殺過人,也不敢殺人,對殺人充滿了恐懼。
2、這是戰爭的最後階段,德國戰敗已經成為定局,這個時候多殺一兩個美軍對戰爭已經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了,所以這個德國小兵乾脆放諾曼一碼。
3、這是導演有意安排的一個橋段,用以揭示電影的主題,並不是每個人都想參與戰爭,來表達一種反戰的思想。
4. 《狂怒》電影最後為什麼沒有殺諾曼
因為這個德軍也是新兵,與諾曼開始一樣心存善良,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角色互換,諾曼是否會殺了那個躲藏的人。片中大部分都死了,需要有一個活著,給人以希望,最後美軍找到諾曼後告訴他,你是英雄了,這是美國電影中最典型的英雄主義,而英雄,需要活著給人們希望。
劇情簡介
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盟軍越是深入德國
腹地,納粹德軍的抵抗就越加兇狠。盟軍新兵諾曼初上戰場,即奉命與以「戰爸」為首的5人坦克小隊驅戰車「狂怒」開赴前線,冒著敵人強大火力為大軍劏開納粹防線。4位經驗老到的戰狼陣上果斷殺敵毫不猶豫,惟新兵諾曼難抵恐懼壓力,他的遲疑與懦弱三番四次將戰友置於生死邊緣。
經過炮火洗禮和多次的血腥教訓,諾曼有所成長,坦克「狂怒」亦順利向前推進。誰料即將完成任務之際,納粹軍團竟空群出動,決意拔走「狂怒」這根眼中釘。面對敵人殊死圍剿,「狂怒」5位兄弟手足能否全身而退。
幕後製作
劇組人員為了讓影片看起來更真實,對片中細節的完美還原做到了無以附加的細致。在片中的每一個士兵的造型都是精心設計的,復原士兵原貌的化妝過程非常復雜,他們臉上混著的不止是泥土,還有身旁戰友的鮮血。
而在影片的服裝設計上,服裝設計瑪雅·梅舍德也十分嚴謹,劇組專程去柏林尋找40年代那會製作的舊衣服,所以電影里從每一粒紐扣到每一個掛鉤都是真實原始的。相比這些細節上的還原,本片中的「道具主角」——坦克,還原起來可就要難了許多。
首先要真實還原坦克的內部,如同重新製造一輛汽車一樣,從聲音到引擎,最終成品必須得跟賓士車一樣跑起來。對此製片人比爾·布洛克表示,沒有電腦特效,全是實打實的坦克,實打實的服裝和設備,在真實的泥濘和大雨里拍攝,體會那一年刻骨銘心的歐洲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