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中韓合拍電影《不速之客》
上世紀末,1997至2000年長春發生過肆虐一時的「刨錛」系列案,罪犯先後襲擊過小區居民、計程車司機等,也曾搶劫計程車一輛,作案工具一如電影中呈現的小方錘,作案時間陸續3年,最後落網。這大概算是建國後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刨錛」案,當時給社會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心理。
一如希區柯克的《精神變態者》(Psycho,又譯《驚魂記》)取材於威斯康辛州變態食人殺手,如上系列案件因其特殊性質與影響,先天具有驚悚電影的改編基礎,也確有導演曾想過搬上銀幕,但如何搬,故事如何重新講述,主題著落在哪裡,委實需要琢磨一番,更需要時間和社會的沉澱。
今天,在社會進展到如人們所說的「互聯網整合黑車」後時代這個當口,類似情境通過編劇李鋼重新結構的故事,由韓國導演林大雄及其團隊在銀幕上呈現出來,也許恰好更能引人別樣思索。互聯網科技的光澤,一定程度上照亮了某些暗影里的小角落,甚至讓社會關系其實更加透明化。換言之,在各種打車軟體被廣泛應用的今天,影片似乎終於可以迴避將「黑車司機」妖魔化,而得以讓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心理建設上。
在影片《不速之客》中,黎明飾演的銷售經理鄭凱,無緣無故遭遇耿樂飾演的病態黑車司機人為製造的黑色漩渦,生活自此成為一場噩夢。現實中,偏執和病態人格是很讓普通人無奈的一件事,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與人交往,僅僅想要追求更健康明媚愉悅的生活,沒人想就此掉進深淵。然而心智邊緣的危險卻是電影一直樂於探索的課題,半個多世紀前希區柯克就已玩得爐火純青,《精神變態者》不僅被視為希區柯克最具技巧的作品之一,也往往被看成心理恐怖驚悚影片的開山之作。
從希區柯克到《致命ID》《禁閉島》,此後的心理驚險片一路秉承了希區柯克經典驚悚美學的源流,愈演愈烈。而在國內銀幕上,似乎才剛剛露出崛起端倪。如果說《精神變態者》塑造了一個持刀瘋子的經典形象,《不速之客》則建構了一個舞動方錘的扭曲形象,那一次次揮動方錘重復的鏡頭,顯而易見也可看作對希區柯克的致敬。
從涉及分裂人格的《神探》,觸碰創傷後遺症的《催眠大師》、再到今天的《不速之客》,這一領域影片呈現增多,一方面離不開類型片的市場需求,資本市場與票房價值的推動;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社會對心理及精神安全體系化建設的需要。像某位著名作家所說,現代社會某種程度上,心理醫生和警察有時候在做著同一件事,只不過這中間有一條心智的界限,越過界的歸一邊,沒過界歸另一邊管。也許在當下的社會,委實需要更多的心靈衛士。
銀幕上,天津的夜景絲毫不比歐美大都市遜色,沉鬱的街道、歐式建築、海洋、河流、霓虹,立交橋……那汽車一次次駛過立交橋下的畫面,和記憶里開車一次次經過午夜孤寂的羅馬或是巴黎郊外的立交橋下,感覺並無太大差別。而一走出影院,街邊巷尾不時傳來「滴滴一下,馬上出發」,更淡化了「黑色司機」這一概念,讓故事時空顯得更有距離了些。正像那句老話說的,驚悚片有時讓觀眾感覺到現實的美好輕松。而對創作者來說,精神領域的邊緣,或許正藏著驚悚題材電影無盡的題材。
⑵ 不速之客電影講的什麼
影片The guest,中文名字《不速之客》,關鍵敘述:一位退伍回歸的戰士與剛在競技場上錯失大兒子的一家人結成好朋友,互通的歷經讓這些人的情感維持日益提高,戰士變成了這個人的賓客。殊不知這個人迅速發覺,戰士的到底是誰並並不像他常說的那般……
海軍戰士加勒.皮特森近期喪命於巴基斯坦,留有他的新墨西哥家中沉浸在吃驚難過當中。加勒部隊中好朋友大衛出現意外趕到皮特森家中傳送其身亡道別信息給加勒的親人。沒人了解大衛是加勒的朋友,加勒從來沒有跟父母談起他。大衛唯一存有過的證實是經常出現在加勒的相片里,照片里他與加勒立在皮特森家裡聖祠地幔邊上。
最初,皮特森的媽媽(謝拉·柯雷扮演)是家中唯一一個想要接納大衛看中他的人;皮特森的爸爸(勒蘭特·奧瑟扮演)與加勒兄妹倆盧克(布蘭丹·梅耶扮演) 和 莉婭( 麥卡·瑪麗蓮.夢露扮演) 對這一初到顧客抱有猜疑心態。最後,皮特森一家人學會放下疑心接納了這一陌生訪客。
⑶ 電影《不速之客》2014,看明白的給講講!!
呃……洗完澡回來實在想寫點什麼。。那麼除了 俄羅斯娃娃RUS 說的我再補充幾點(以下想法主要基於兩段情節:大衛打電話被妹妹看到;大衛殺死媽媽前說的話)
1、大衛並沒有整容。
大衛打電話時在爭吵,好像在拒絕什麼事情,我猜測是在拒絕整容,他說他不需要(something),因為他已經潛伏下來了,沒有被人發現。這個(something)不難猜測應該就是整容。
2、哥哥並沒有死。
還是打電話那段,他的說話方式肯定不是在跟整容醫生說話,那麼他是在和誰說話?...媽媽被殺前他說的話給了我們答案。他說的大約是 您兒子和我在執行同一項任務,他肯定會理解我的。。(具體懶得回去看了,有興趣的童鞋可以多看兩遍那兩段情節)有沒有恍然大悟?他們兩個被選去進行這個「實驗」,實驗失敗了,兩個人逃出來了,怎麼活?哥哥好像比較更軍人一些,不知道消失到哪裡去了,大衛好像在抗拒這個任務,他找到了他的搭檔的家人,想以搭檔朋友的身份繼續生活下去,那麼也正解釋了為什麼他那麼全心全意的幫助他的家人。so...大衛原來是在跟哥哥打電話。。
3、那麼問題來了——大衛是誰?
我大膽猜測大衛就是大衛:他的名牌、他和哥哥的照片、他能給媽媽講好幾天他們之間的故事。。那麼這一切都指向這一個答案——大衛就是大衛。所以他為什麼不整容?為什麼一直帶著名牌?為什麼找到好朋友的家裡?。。因為他不想當實驗品!他想做他自己!(那麼帥還是別整容了好咩)
4、妹妹和弟弟會不會被殺?
大衛為什麼說弟弟做了正確的事情?基於他後面又活了的這個事實,他應該知道自己死不了,但是他要裝死,而他殺其他人的原因也都是為了掩飾自己的蹤跡,如果能裝死來完成這個目的,他肯定更樂意裝死。。而他害怕朋友的弟弟會自責還安慰了他半天(真是帥)。。他出來之後看了一眼妹妹弟弟。。。妹妹發現他了。。。so。。。他會不會殺他們呢。。。。
ANYWAY。。我們應該看不到第二部了。。。票房太爛了。。。。而且就算有第二部估計大衛也會是整容後的大衛。。。所以。。。別想了。。。。睡了。。。。
⑷ 不速之客的電影劇情
一位退役歸來的士兵與剛在戰場上痛失長子的一家人結為朋友,相通的經歷讓他們的感情維系日益增強,士兵成為了這家人的貴客。然而這家人很快發現,士兵的真實身份並不像他所說的那樣。
⑸ 電影《不速來客》講了個什麼故事
除了愛不請自來,還有《不速之客》
我們不小心闖入同一空間,最後分崩離析成兩個世界。
本以為你是有緣人,沒料想不過又一枚危機四伏的「不速之客」,這說的便是愚人節上映的一部充斥著「血腥、驚悚、暴力、刺激、殺戮」為一體的犯罪懸疑電影《不速之客》。
此外,它還填充入很多引人耳目的看點——基情與親情是如何交織且勾連的?愛情與懸疑的打破融合將呈現出怎樣一副精彩絕倫的答卷?
老司機殺人可是有正當理由的——基情
本片帶著濃濃的「林大雄」屬性標簽,導演林大雄曾憑借《老師的恩惠》驚艷韓國影壇,片中鄭浩南飾演的高智商律師利用法律武器,「合法」侵犯女性的勾當屢次不爽,影片整體布局堪稱天衣無縫,由此衍伸出這部《不速之客》雖不是最「重口」,但彌足最「突破」,他更擅長拍攝限制級犯罪懸疑片。
電影第一幕就掀起了韓式的驚悚與快感,一位公司的中層鄭凱因為下屬的失誤而背了全部的鍋,被公司解僱還要求賠償,失望傷心的鄭凱大醉後上了一輛黑車,沒曾想被黑車司機盯上,成為了鄭凱人生的不速之客。耿樂飾演的老司機覆蓋了精神病、神經錯亂且脆弱、愛自己哥哥甚如生命,他每日潛伏在鄭凱的身邊像個影子,誰也沒猜透動機。
當驚悚元素與細枝末節漸漸深入骨髓,喝醉酒的鄭凱卸下了平時里的警戒,向耿樂和盤托出自己的窘困,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吼著那句「我們做朋友吧」,這讓一眼瞥見長得像自己哥哥的耿樂更加按耐不住自己缺愛的內心,於是擦起了一場「基情與親情糾葛」的火花。
耿樂在兩端情緒里轉換的自如且微妙,他看起來像個「老好人」一般面相平和,實則是幕後一切的操縱者,耿樂演技大爆發,可以說撐起了整部電影的份量,全片節奏循序漸進被他帶動。
電影里那些「轟炸」了世界觀的節點
音效:影片穿插了一些職場、情場小插曲,起伏的聲線和適當的留白,配合著演員演技的真實感與投入,驚悚的畫面感確乎爆棚,影片的故事結構也因此而得到豐滿與充實,如同身臨其境。
畫面:各種近景搭配特寫鏡頭,耿樂開車時側臉笑起來時肌肉鼓起的弧度和傾斜的嘴角、黑暗背景下按門的密碼、角落裡的一雙鞋子…,都細致刻畫了人物的心理,或扭曲或驚愕,鏡頭里的畫面彷彿跳脫而出,直逼人心,這是一種極大的快感,摻合著仇恨、嫉妒、憤怒驅使而生的兇殺與懸疑,謎影與驚悚,在效果上遠勝於因簡單視聽特效轟出的感官體驗,也讓觀眾背脊倒抽一絲涼氣。
BGM:特別要提出的是許嵩為電影演唱的主題曲《不語》,歌詞里一句句循環往復的「我在哪裡」與電影里死皮賴臉的司機偏要與鄭凱糾纏「我們不是朋友嗎?」相得益彰,相互印刻。
你那麼依賴朋友,一定很孤獨吧
《不速之客》簡易的外廓下有一個動人的內核「人人生而孤獨,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不速之客」耿樂就從天兒降,並因此如魔鬼附體,成為黎明、韓彩英工作、生活、情感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懸疑叢生,情緒豐沛的背後,不過是一具為了排解失去親人的孤獨在作祟。
也許,自己就是最難相處的不速之客。
⑹ 不速來客電影簡介
《不速來客》講述了竊賊老李進入一處破舊的居民樓內行竊時目擊了一場命案,神秘女子莉莉離奇被殺,就在老李拚命制伏兇手閻正之際,外賣員馬明亮突然也莫名其妙地出現在這個房間之內,三人一頭霧水,在全然不知對方身份情況下上演了一幕幕反轉好戲,最終揭開層層真相的故事。
《不速來客》是由田壯壯監制,劉翔執導,范偉、竇驍、張頌文、梁超、胡明、朱珠等主演的懸疑喜劇片。該片於2021年10月2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不速來客》的故事從最初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巨款爭奪,到尤大成和張總出現之後,牽扯到兒童買賣的社會問題,其中范偉半試探式地套話牽扯出黑暗產業鏈的冰山一角,分量上也是壓得住地令人戰栗。
同時,面對孩子做出選擇的情感反轉也恰好迎合范偉作為父親為救兒子鋌而走險的人物弧光。大體的故事觀眾能跟著看圓,看得細致的人能看到其中細節中屬於迷影的樂趣,也能看到些經典電影的影子和類似場景的「化用」。
雖然環環相扣中也不是每一環都足夠「絲滑」,比如張頌文的昏迷和「死而後生」交代得過於潦草並不算清晰,竇驍的身份也過於早的給出了過於直白的提示等。
富有創意的新人導演加成熟有魅力的戲骨演員,輕巧高效的敘事形式,懸疑、喜劇、驚悚等豐富的元素,還有符合當下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沉浸式」體驗,《不速之客》的確提供了中小成本類型電影「好看」的小驚喜。
⑺ 電影《不速來客》的主題是什麼
《不速來客》
張雍
故電影里反復出現的一個鏡頭也極具象徵意味——從高處俯瞰著筒子樓,一個又一個闖入者卑微似螞蟻,被一環又一環地困著,無處逃脫。這似乎也印證了這「江湖」的危險性便在於,身不由己。
馬明亮到底是誰,不僅關乎著事實,更是一個哲學問題。縱觀整部電影,「身份」的錯認推動著戲劇性的產生以及「笑」的衍生。馬明亮一開始是外賣員,後來又成為了莉莉的「情人」,為了配合老李還表演了「竊賊」,甚至還頗為「牽強」地成為了窮凶惡極之徒張耀忠的「小舅子」。就當我已經「確信」馬明亮已經成為了老李的「知心人」時,馬明亮又用他的殘酷告訴我,我不知道他是誰。
在一層又一層「身份」的重疊之下,馬明亮的悲劇昭然若揭——他的悲劇,來源於他的自我迷失。在整個故事裡,與馬明亮形成鏡像對照的,便是老李。
如果從表層來看,馬明亮和老李誤入歧途的原因一般無二,都是為了自己在意的人,前者是為了愛人,後者是為了孩子。巧合的是,兩人走入的歧途也是同一條——他們都進入到了這個房間。但是,結局不同。
既然悲劇的根源在於自我迷失,那麼,如果想要避免墜入深淵,唯一的途徑便是重新找到自我。馬明亮之所以最後徹底墮落,就在於他在掙扎的過程里沒有能夠去回答「我是誰」,而老李卻完成了自我救贖,完成了對於自我身份的確定。顯然,如果想讓老李實現這個轉變,電影里必須為老李提供一個「必需場面」。
迷茫因為救親情起,必然也要因救親情結束——電影里的必需場面就是張耀忠所從事的「交易」被揭露。從劇情設置而言,這是整個故事最大的一個「謎團」,幾乎之前所有的反轉都是在為此做鋪墊;從角色出發,正是這個場景觸動了老李,喚醒了老李內心深處的悲憫與人性。
老李不是從最初就是一位英雄,但是他從一開始就是一位父親。當他拼盡全力守護著被綁架劫持的孩子們的時候,他就是一位父親。值得注意的是,電影里還有另外一位父親——閻正,也是因為「救孩子」而選擇冒著風險深入虎穴。從這個角度出發,閻正與老李也形成了鏡像的對照。而且,閻正也在這個過程里暫時以另一個「身份」出現。
所有的謎底都浮出水面之後,沉默的江湖只剩下已經徹底迷失自我的馬明亮在推著冰,以困獸的模樣做著最後的徒勞。他以為他編織的謊言可以「助」他一臂之力、插翅逃脫,卻不知從他走錯了第一步以後,便已經是窮途末路。
每個人都無法預料自己生活里的下一刻是否會出現不速來客,每個人也都可能無意間成為他人生活里的不速來客。但是相對於與「他者」的互動,更重要的還是如何「認識你自己」的問題。只有時刻記住「我是誰」,才能保證不讓自己成為自己生命里的「不速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