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孔雀》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導演想說明什麼問題呢
雄孔雀求偶時,會竭力展示自己美麗的尾羽,但是當他展示自己尾羽的時候,也會露出醜陋的屁股來。人生,也是如此,即使萬丈光芒籠罩著你,你仍然無法掩飾自己曾經的不堪。
《孔雀》是一部由顧長衛執導,張靜初、呂聿來、馮瓅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生活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安陽的一個五口之家的故事。
(1)電影孔雀結局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高衛紅
面孔清秀,也可以說是清淡,人淡如菊。她有一種清教徒式的氣質,外表安靜,內心強烈執拗。她笑起來很單純,不笑的時候很冷清。
性格倔犟,因為理想遲遲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一個過於唯美或理想化的人,她一生都活在她的夢想里。外人看起來以為她不是最被生活吸引的人,對她自己的生活充滿熱望,這樣的女孩子在封閉的小城市裡肯定是個異類。
高衛國
外號「胖子」,患有腦疾,傻乎乎的,總遭人欺負,看上去很憨厚,實際上也很寬厚,以至於有些愚鈍。但他的眼睛又大又明亮,與他愚鈍的身體很不協調,看著讓人替他著急。
他的笑容很燦爛,隨便的笑都會格外開心似的。他胖胖的臉上有一種兒童氣還沒有脫去,很善良,純真。你看他笨頭笨腦的,可心裡很明白。
高衛強
沉默得像一個影子,卻是這家唯一的希望,內心過於豐富,以至於人累得有些慵懶。眼睛很靈動,像隨時會逃跑的鹿,氣質很復雜,很難一句話說清,因為他還處在青春期,人還沒定型。
看上去又清純又陰郁。這孩子的未來不好說,把握不準,或許是個好孩子,也可能會去殺人。但外表還是文秀的,就像在風雨中搖擺不定的一株纖弱的樹。
2. 《孔雀》結尾女主角嫁給誰了
電影中並沒有刻意提及,只是一筆帶過,說衛紅又結婚了,並有了小孩。
劇情簡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河南古城安陽,某個五口之家的姐姐、哥哥和弟弟在社會劇烈轉型時期,踏上不同的人生之路。
姐姐20出頭,是削瘦清秀的女孩,有一種清教徒似的氣質,但內心剛烈執拗,可以為了夢想狠得下任何心;哥哥二十三四歲,小時得病落下輕微腦疾,但以為他笨的人,往往還不如他心底里透著明白;弟弟十七八歲,敏感、憂郁,內心過於豐富,以至於人累得有些慵懶,這樣的孩子,未來捉摸不定。
《孔雀》人物簡介
1、高衛紅
面孔清秀,也可以說是清淡,人淡如菊。她有一種清教徒式的氣質,外表安靜,內心強烈執拗。她笑起來很單純,不笑的時候很冷清。性格倔犟,因為理想遲遲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一個過於唯美或理想化的人,她一生都活在她的夢想里。
外人看起來以為她不是最被生活吸引的人,對她自己的生活充滿熱望,這樣的女孩子在封閉的小城市裡肯定是個異類。
2、高衛國
外號「胖子」,患有腦疾,傻乎乎的,總遭人欺負,看上去很憨厚,實際上也很寬厚,以至於有些愚鈍。但他的眼睛又大又明亮,與他愚鈍的身體很不協調,看著讓人替他著急。他的笑容很燦爛,隨便的笑都會格外開心似的。他胖胖的臉上有一種兒童氣還沒有脫去,很善良,純真。你看他笨頭笨腦的,可心裡很明白。
3. 顧長衛那部電影為什麼起名叫孔雀結局是什麼啊
我理解的起名「孔雀」的原因,是指人生的際遇,就象等待孔雀開屏似的,要把握要有恆心耐心,不然只會錯過,而孔雀孤芳自賞,不願應和別人的招喚開屏,等到它想展現給別人看的時候,人都走光了,它的美麗無人欣賞。
結局的時候,他們一家人一個個走過孔雀的籠子前,想讓孔雀開屏,但孔雀都沒有開,他們離開後,孔雀開屏了……
4. 《孔雀》里高衛紅後來和誰結婚還生了女兒
衛紅又結婚了,並有了小孩,看不清她身旁的男人是誰,我們希望是一直愛著她的果子。
詳細:
《孔雀》:世俗人生的飛翔與沉淪
零點深藍(檸檬樹下的粒粒)原創
《孔雀》近日獲得柏林電影節銀熊獎,頗為引人矚目。雖然在敘事內容和形式上《孔雀》都並未帶來什麼革命性的變化,但可以肯定的是,顧長衛從攝影轉向導演初試的啼聲已經有了不俗的成績。他帶給西方世界的中國形象是由一個過渡的年代作為背景和場景:火熱的革命正在蕭條之中,開放的新時代尚未正式拉開帷幕。更感動人的是,他展示了那個有些空落的歷史時期里中國普通青年頑強的烏托邦追尋,以及黯淡的結局。我想起《棋王》里的王一生,在棋獃子的身份庇護下他擁有了棋盤上縱橫捭闔的自由;而《孔雀》里的姐姐,則把她壓抑的生命激情瘋狂地集中於一個碩大美麗的降落傘上。當降落傘的羽翼飄然滑翔在萬里無雲的晴空,當少女騎著單車身後綻放巨大的傘花賓士在雞毛蒜皮的小鎮街巷,我知道,降落傘就是這個影片的魂魄所在。孔雀只是這只降落傘的一個拙劣的復制而已。
《孔雀》的故事是回顧式的,帶有一定的自敘傳意味。這是一種夾雜著緬懷、傷感和解構意味的討好的敘事方式,這種敘事天然地具有一種感染人心的效果。比如楚浮的《四百擊》、塔可夫斯基的《伊凡的童年》、小津安二郎的《我出生了,但……》、候孝賢的《童年往事》和《戀戀風塵》、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賈彰柯的《站台》……童年的視野或者青春的成長,總是可以贏得人們對堅硬現實中純真童心和成長煩惱的深摯同情,因為那裡面也有我們每一個人曾經的年輕和堅持;那樣的敘述,也總是更能輕易地暴露出成人世界的冷酷與不堪。
《孔雀》讓今天的中年一代又回到了上個世紀70-80年代,那個轉型時期,重訪物質緊缺貧窮灰暗的革命與後革命交接的年代。文革剛剛結束,70年代末的一個北方小城。影片從一個五口之家圍坐飯桌四周的吃飯場景開始,在漆黑的水壺突突的回憶。大哥高衛國患有腦疾,外號「胖子」,常遭人欺負;弟弟高衛強沉默寡言,他也是影片的敘事者;姐姐是女主人公高衛紅,有著清秀美麗的面容和倔強執著的個性。影片里充滿那個時期平常家庭的平常遭遇,比如一家人一起做蜂窩煤卻被大雨侵襲,比如過年時媽媽一粒粒數糖果分發給孩子;這些細節可能會喚起塵封的記憶,貧窮的蛛網籠罩下,影片中的家庭還有其特殊性,有一個患有腦病的傻大哥。在我看來,這是這個原本可以過著貧窮卻安寧小日子的家庭陷入激烈沖突的重要原因。父母對大哥的偏愛引起了妹妹弟弟的不滿和嫉妒,弟弟妹妹還因哥哥的痴傻而遭人歧視,兩個人著謀劃把哥哥毒死,結果又無比歉疚地請哥哥吃了一頓肉包。這個家庭里的父母有著那個時代常見的保守和嚴厲,他們其實是遮蔽孩子們的另一重陰影;對於衛紅而言,她如花的少女時代必須每天面對葯廠洗不完的葯瓶,這樣機械重復的勞作令人絕望……沉悶壓抑的生存背景下,某種潛在的革命性因素在不屈不甘的年輕心靈里躁動。衛紅耽於幻想,在想像中以各種方式逃離現狀;衛強則像一隻憂郁而沉默的小鳥。
於是,很自然地,有了衛紅對傘兵生活的無限憧憬。當這個漂亮女孩躺在屋頂陽台上,凝視著碧藍的天空,天女散花般,從飛機上忽然開放出一朵朵潔白耀眼的粲然傘花,她的雙眼亮了起來。我們可以體會她內心深處對飛翔的渴望。那是不同於她眼前卑微生活的另一種浪漫的圖景。那眩目的傘兵跳傘畫面以及衛紅騎著自行車在原野上飛速賓士的情景,是一曲相互呼應著的二重奏。衛紅天真而好奇地接近那些英姿颯爽的傘兵,內心產生了一個逃離現實的想法。她要去報名當傘兵。但是她的理想無從實現,她被淘汰了,那個帥氣的男傘兵並沒有真正幫她。她被重重地推回自己黑暗的小屋。接下來有了整個影片最為出彩的一幕:沉默、絕食多日的衛紅終於活了過來,她撲在縫紉機上發瘋地縫制了一個巨大的降落傘;然後,她騎著單車,風馳電掣,車後拖著隨風開放的降落傘,大叫著、歡笑著,在街道上飛馳,吸引了無數驚奇的目光,一個叫果子的青年吹著口哨興奮地騎車追隨。直到母親出現,一把將她連人帶車拉翻在地……影片另一個觸目的鏡頭是為了找果子要回降落傘,衛紅沒有猶豫就脫下了褲子……可以說,降落傘肯定是《孔雀》的一個最重要也是最得意的構想,這個人為的意象用來寄託青春期衛紅欲沖破生活牢籠的全部夢想和決心。 人們也許要質疑影片的真實性,在那個仍然使用布票的年代裡,一個貧寒之家又如何能夠提供這么豐裕的布匹用來做降落傘?這個細節完全來自於藝術的想像,像許多藝術作品一樣,藝術來源於生活么?可它又高於生活。
終於,瀕臨瘋狂邊緣的衛紅回到了冰冷的現實,她的理想令人辛酸地自動降格處理了,變成了只要不刷瓶子就好。她匆匆忙忙馬馬虎虎地嫁給了一個答應可以給她調動工作的司機,得以在另一個工廠燒制玻璃瓶——看來她與玻璃瓶子的關系還不可能終結。喜歡著她的野性的果子一直未娶,還很哥們地幫她教訓了那幫欺負大哥的二流子。果子是影片中最有魅力的男性形象,但是他所帶來的安全感當然與希區柯克那些高大英俊殷實智慧的白人男子帶來的安全感全然不同。
一個花季少女的多夢年華如此慘淡地終結。這顯然是對那個平庸保守僵硬的舊體制以及附帶的醜陋人倫的控訴,舊時代束縛了那些年輕早熟而活躍的心靈。兩毛四分錢一本的《性知識手冊》在作品中鬼鬼祟祟的登場亮相,令人不禁莞爾。弟弟衛強正是因為一張女性人體解剖的圖畫,被父親痛斥為流氓而趕出家門。流浪數年之後,他帶回一個風塵女子和她的幼小兒子,在這個已經開始流行《追捕》的小城裡過著退休的日子,頹廢地無所事事。倒是大哥經歷了一場愛情挫折之後,與一個鄉下瘸腿女人門當戶對地過起了踏實的日子。
衛紅離婚了。一天,她偶然地邂逅當初驚為天人的英俊傘兵,那時他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讓衛紅崇拜不已,這個與衛紅有著美好的一面之緣的男子,給衛紅帶來了憧憬和希望,緊接著卻將衛紅推向了絕望的深淵。他沒有幫助衛紅實現當傘兵的願望。此刻,他正在街邊毫無顧忌地大嚼手中的肉包,是街頭常見的那種沉淪於世俗生活的邋遢中年男人,自行車後座上坐著他臟乎乎的兒子,拎著大包小包的妻子是當初得到他的幫助當上傘兵的女孩。影片的反諷意味過於明顯了,顯得有些不夠厚道。
接下去的一幕肯定是觀眾難以忘懷的:衛紅與弟弟衛強蹲在路邊的西紅柿攤子旁邊,一個一個挑選。撫摸著西紅柿光亮圓滑的表皮,忽然之間,衛紅的眼淚情不自禁地涌流出來,滔滔不絕。她轉過身子背對著弟弟,掩飾自己的失態,卻無法阻擋悲痛欲絕的飲泣。弟弟專心致志挑選西紅柿,沒有留意姐姐滿面的淚花和扭曲的容顏。這個套著一件沒有身腰的灰不溜秋的汗衫的女人,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蹲在路邊哭得傷心欲絕,卻無人知曉。那個身穿白短衫騎著單車奔跑兩根小辮飛揚起來的靈秀女孩呢?那個內心總是懷抱著飛翔夢想的女孩呢?這場無聲的痛哭傳遞給人們的,可謂是無聲勝有聲的震撼。這場景,讓我一下子聯想起蔡明亮《愛情萬歲》的結尾,楊貴媚那場連續三分鍾不間斷的哭泣……如果哭泣可以舒緩生存的巨大壓抑,如果哭泣可以洗滌生活的污濁,那就痛痛快快哭個夠吧!哭完了,擦把臉,繼續走路。這就是現實的人生:豈止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影片的結尾,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兄妹仨已人到中年,三個小家庭分別走過動物園的孔雀圈欄前。衛紅又結婚了,並有了小孩,看不清她身旁的男人是誰,我們希望是一直愛著她的果子。胖子大哥和瘸女人相互攜手,走得很帶勁;弟弟衛強帶著老婆孩子,孩子大叫孔雀是假的,因為孔雀不開屏。大家相繼走過,對孔雀開屏不抱任何希望地離開了。
忽然之間,孔雀園里,那隻漂亮的雄孔雀機靈靈綻開了美麗的花屏,他緩緩地旋轉身體,如同一種庄嚴的儀式。只是,它持久地驕傲地把屁股沖向觀眾,像個淡淡的諷刺。身體瘦小姿容尋常的雌孔雀在一旁從容啄食著地上的食物,任由她的孔雀男士盡情表演。這里是孔雀的愛情世界,一場世俗的愛情追逐即將上演。光輝散盡,地面上全是古井無波的日子;然而漫長的平庸生涯里,也曾有過孔雀開屏般的青春熱望和眩人風采。這就足以讓人慰藉,也足以挑動起脆弱敏感心靈那永遠易於感懷的心弦。
5. 電影《孔雀》的結局究竟是什麼意思
《孔雀》是一部關於夢想的電影,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破碎了,舊的夢想逝去,新的夢想生長出來,我們就是這樣在不停的生活著,也許幸福,也許不幸福。可是,每個人都可以有美麗的人生,美麗的人生不一定要奪目不凡,每個人都可以開屏,但開屏的時候不一定要圍滿了觀眾。找到自己的方向,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開屏的快樂,這才是生活的真諦。
「每個人的人生都像是被關在籠子里的孔雀一樣,被觀賞的同時也在觀賞著別人,盡管一生再黯淡,平庸的歲月再漫長,也總可以等到開屏的瞬間。」這是顧長衛對片名《孔雀》作出的詮釋,也是對整部電影的註解。我們看著《孔雀》,看著電影里的人生,我們的人生也一樣在被別人看著,現實里,每天都有千千萬萬部《孔雀》在不停歇的上映著。
6. 求:解讀電影《孔雀》以及最終要表達的寓意
1、姐姐 三個孩子里,活得最明白的就是這個姐姐,可她就是要倒霉,凡是她的夢想,就一定要被摧毀。她礙著誰了?她沒礙著誰,她就是生不逢時,她趕上的那個時代,不如現如今張靜初趕上的這個時代能容人。 河南安陽有個空軍基地,所以70年代末還有傘兵,就是這些瀟灑的女傘兵鬧得,姐姐老想著飛,飛出這個小城,飛出這死氣沉沉的家。姐姐是個聰明人,她和招兵的軍人同志打乒乓球,還偷家裡的錢想給人家送禮,她是豁得出去的,但她畢竟不如胖姑娘的姐姐狠,那位姐姐後來成了那個軍人同志的老婆。所以,去當傘兵的不是姐姐,而是胖姑娘。 如果說這算姐姐的第一個重大人生挫折,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失貞。姐姐和果子在小樹林兒里究竟有沒有發生關系,曾經是我和黃老師爭論的一個課題,我傾向於他們沒干,因為沒必要,但是從這個女人的性格來看,黃老師的肯定判斷也許是更犀利——他說後來果子跟姐姐說過一句話很可揣摩:你以為我真是流氓呢?不過,雖然我聽後有過動搖,但目前我們還各持己見,因為我覺得,姐姐在小樹林里脫褲子那個動作,其實已經說明了一切,那個動作說明這個女人已經在精神上放棄了貞操,她不在乎了。還有她拖著降落傘,騎著自行車在大街上猛High的時候,被他老媽當眾打斷,然後是在家裡強行脫了褲子打針。她作為女人的那點天真、夢,還有自尊,完全被打碎了。不過她也沒有就那麼跟果子好上,而是有預謀地找了個文工團拉琴的老頭,她甚至還帶著弟弟去享受這個「乾爹」的愛護。老頭很不幸,頂不住單位和家裡的壓力自殺了,究竟死沒死不知道,但他的子女卻找上門來辱罵、毆打姐姐,這場戲精彩極了,尤其是還配上兇悍的河南口音。最牛B的是,對方打完人撂下一句「狐狸精!」然後揚長而去之後,姐姐一言未發,繼續埋頭刷瓶子,這時候她身邊的工友默契極了,一齊沉默著刷瓶子,好像剛才什麼都沒發生過。 集體的這個冷漠、冷酷的「心理素質」是怎麼鍛煉出來的?好,1977年,往前推十年,就是那十年的經歷鍛煉出來的,必然。 這之後,姐姐幾乎絕望了,她隨便嫁了個人,沒幾年就離了。姐姐最好的幾年青春就干這個了,白瞎了,徹底白瞎了。 幾年後,已經是80年代了,姐姐又遇到了那個軍人同志,在大街上,姐姐突然就精神煥發了,好像當年那個騷動的魂魄又回到了這具軀體。她毅然決然地穿過馬路,來到那男人面前,萬分幸福、萬分騷包地對他說:我就知道,你會一直愛著我。可是,人家已經不記得她是誰了。 隨後的一場戲(就是姐姐蹲在菜攤上,極度克制地嘩嘩流眼淚的那場戲),雖然拍得很緊(我的意思就是還可以稍稍鬆弛一些,像《愛情萬歲》那樣,不要意圖太明顯),但卻給姐姐這個人物畫上了一個非常圓滿的句號。這個人物徹底立住了,她成形了,可信。 2、哥哥 哥哥的故事最有趣,但說實話,沒什麼意思,主要的功能倒不如說是襯託了其他幾個人物,特別是媽媽和哥哥的那個瘸腿媳婦,當然還有弟弟。 哥哥的狡詐是這個人物性格的關鍵,何以見得呢?你別看這廝在外面孫子似的,回到家那是一大爺,分糖塊,121顆,他最後能拿一大半。這傢伙是真傻嗎?他確實有點傻,但是也並不完全傻,所以姐姐讓果子揍了人,他就立馬帶著燒雞去慰問,精明得很。這個胖子,至少在兩樣事情上是絕對不傻的,一個就是對人際關系的經營,一個就是食,這個食不防放大一點,也包括色。討媳婦這個事兒,太說明問題了,他在紡織廠門口看上人家陶美齡了,回家就給他媽使計策,就是豬八戒最擅長的那種:激將法。這還不算,他自己也很有方式方法,摘那麼一大朵向日葵,我的天,那放在今天也是很浪漫的一個人啊。可惜,天鵝肉並不總是那麼容易得手,胖子的愛情終於還是失敗了。 相親相到的這個農村姑娘,和胖子實在是絕配,為什麼呢?因為她是一個可以經營胖子的女人,她的手腕甚至比胖子他媽都厲害。沒有她,胖子定不會學會那生存下去最關鍵的一招:自私。對付來借錢的無賴,胖子的辦法實在令人佩服,這絕對是大智慧。 哥哥的故事裡有一段驚心動魄的謀殺場面,這場戲也是這片子里的大亮點之一。它涉及到一個共謀的問題,就是一家人要不要達成默契,幹掉傻哥哥這個累贅?弟弟買了耗子葯,姐姐發現了,倒在了地上,父親在門口看見了,卻選擇了沉默。只有母親,她採取了一個極端但有效的方式,教訓了自己的家人。在飯桌上,她專門選在飯桌上,讓一隻大白鵝喝了毒葯,然後全家人看著它毒發、掙扎、抽搐、扭曲著死去。這一家人的關系,實在太不健康了,但是,這里的健康與不健康都是符合邏輯的,是有一個源頭的。說到這兒,我不得不再次提醒大家,這片子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缺席者,就是文革經驗,它是解釋所有事件的關鍵,它才是77年這一家人遭遇的不幸的真正根源。 3、弟弟 據說弟弟的故事是被迫作了大手術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弟弟本來應該是個同性戀。需不需要讓弟弟變成同性戀我不管,問題是現在的改動讓這人物有些前後不搭。雖然基本上也解釋得通,但就是別扭,尤其是他成了一個甘願吃軟飯的人,怎麼會? 弟弟的自尊是這樣一點點被毀掉的,先是長期的被忽略,長期的,非常長期的,這個你可以盡可能地發揮想像。然後是姐姐的遭遇,因為姐姐的兩個夢想先後被擊碎的時候,他都在場,一個是傘兵事件,一個是乾爹事件。在這個家裡,他最可親近、可信賴的就是姐姐,因此姐姐的挫折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他的挫折。這之後,還有胖子哥哥在澡堂的口吐白沫事件,在這個家裡,他頂著很多無形的壓力,而別人卻從不在乎,甚至最親近的姐姐,也利用他,利用他去買那令他難堪的《性知識手冊》。 接下來的事件更嚴重,傻哥哥來送傘,讓他很沒面子,哥哥「耍流氓」,讓全校圍毆,他也被株連,情急之下,他居然干出了用傘尖捅哥哥這樣混帳的事。這個時候,這個家裡最小的男孩的心理事實上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沒想到的是,隨後還有一連串的打擊。為了挽回面子,他請果子冒充民警大晴天來送傘,這是個典型的飲鴆止渴的小把戲,果然,第二天當他興沖沖地吹著口哨來到教室,迎來的卻不是尊重和崇拜,而是全體同學的羞辱。這個打擊是致命的,這意味著,他被一個集體除名了,唾棄了。之後是另一次唾棄,被女人的唾棄,他跟蹤對他貌似有好感的女同桌,得到的卻是對方更冷酷的嘲笑。這幾乎是他回到安全集體的唯一稻草,但是也覆滅了。 學校這個「小社會」拋棄了他,沒想到回到家裡也是一樣。在「暗殺」哥哥未遂之後,母親殘忍的懲罰手段割斷了他和母親交流的可能,然而父親,竟然是一個更加不可理喻的男人。這之前,這個男人幾乎總是沉默的,看起來似乎是個厚道、老實的男人,萬萬沒想到,當這個男人發現自己最看重的小兒子畫的一幅女性人體之後,竟然大發雷霆、歇斯底里了,這個暴怒的男人甚至對著屋外大喊:鄰居們,快來看哪,我家出了一個流氓!這一次,弟弟的退路被徹底堵死了,他只好離家出走,離開了這個城市。 80年代以後,當他帶領自己的女人和這個女人的孩子回到家裡的時候,他對父親的仇恨依然沒有熄滅,甚至他的婚姻,都是對父親的挑釁。但是,他自己也在這種喪失了尊嚴的生活中,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報廢掉了。 4、爸爸和媽媽 爸爸和媽媽在文革的十年中發生過什麼,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但那一定是可怕的經歷。媽媽處理事情的果斷、兇狠和不擇手段,恍惚還是那個時代的一個影子;爸爸呢?終於在沉默中爆發的父親,原本也是個有著暴力傾向的人吧。 這些被扭曲的人格,很可能獲得了某種可怕的遺傳。 5、孔雀 最後,那孔雀終於開屏了。父親和母親沒有來,但孩子們都來了,他們都來了,卻也沒有一個能等到看見孔雀開屏,這就是顧長衛想說的,那個時代的人,沒趕上好時候。可是,誰能趕上好時候呢?孔雀確實開屏了,但大多數時候,面對我們的不是它美麗的羽翼,而是它那不怎麼雅觀的屁股。
7. 如何評價顧長衛的電影《孔雀》
1.一個完整的家,卻看不見一絲快樂的笑容;2.沉重的心情,壓抑的氛圍;3.冬天裡,遲來的孔雀開屏;4.多年以後,我會一直記得張靜初騎著那拖著降落傘的自行車行馳的畫面。那個時代的人,沒趕上好時候。可是,誰能趕上好時候呢?孔雀確實開屏了,但大多數時候,面對我們的不是它美麗的羽翼,而是它那不怎麼雅觀的屁股。看看《孔雀》一片中誰生活的最快樂。不是富有個性和理想的姐姐,不是虛榮心最強的弟弟,更不是操碎心思的父母,而是弱智的哥哥。他毫不記仇,他寬宏大量,他要求最低,他極易滿足,於是他便最幸福。他天天喜笑顏開,不僅能夠正常地娶妻生活,還有能力幫助過去的熟人,讓曾經捉弄過他的朋友感激不盡……也許這便是幸福的秘訣吧~個人 的感想有點長,只是 個人的一些感想:獲得第55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孔雀》,影片講述的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國某座小城市,一家五口的真實生活經歷。其中許多鏡頭和場景,如,往輸液瓶里灌西紅柿做西紅柿醬,以備冬天食用;用煤托打和好的煤土,自己做蜂窩煤來取暖;在水泥徹成的乒乓球台上打球;把白色粉筆塗在球鞋上增白等。這些鏡頭對於70年代出生的人並不陌生,真實可信,有很強的共鳴感。但最令我震動的是導演顧長衛在劇中刻意突出的壓抑氣氛和扭曲人性。只是 個人的一些感想哈, 整部影片充滿著壓抑感,除了必要的對話,大部份時間就是沉默。沉默也許是生活艱難,也許是性格使然。個人 覺得,顧長衛想告訴我們,幸福的秘訣是 什麼?看看《孔雀》一片中誰生活的最快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河南古城安陽,某個五口之家的姐姐(張靜初)、哥哥(馮瓅)和弟弟(呂玉來)在社會劇烈轉型時期,踏上不同的人生之路。姐姐二十齣頭,雖看起來清瘦文靜,內心卻剛烈執拗,為實現夢想可以將自己豁出,無奈現實無情,經過多次挫敗後她學會聽天由命;哥哥二十三四歲,因小時得病落下輕微腦疾,父母對他的關愛皆多一層,經人介紹與精明的跛腳姑娘結婚後,他過上自己很滿意的日子;弟弟十七八歲,敏感、憂郁,內心世界過於豐富,因為某件事被父親趕出家門後,開始在外面找尋屬於自己的生活,然而所獲只是時間將其改造得面目全非。姐姐經常沉默,弟弟也沉默,父母兩人更是沉默,沒有必要絕不開口。沒見過他們拉過家常,與鄰居說話,可謂惜言如金了。劇中一家五口,幾乎沒有過與家人或朋友輕松的生活。即便在過年分糖時,姐姐和弟弟也是十分勉強的從自己的那份里分給弱智的哥哥。有的只是極其不情願,沒有半點過年收到禮物的喜悅之情。 姐姐不停地遭到命運的打擊。偷拿家裡的緊張的要死的生活費用,去買禮品,結果禮品沒有送出,被她丟入河裡,傘兵也沒當上;母親拚命努力給她找的幼兒園的工作,也因失手摔到了別人的孩子而被開除;認一個拉手風琴的老人做乾爸,乾爸卻被流言逼得自殺;為了一份輕閑的工作與人結婚,最後又離婚…… 沒有見過家人之間的互相溝通、交流,有的只是吃飯、睡覺的日常用語。沒有見過普通人家的天倫之樂,有的只是斥責和哭泣。命運的無常在影片中一再出現,母親臉上刻的是無奈辛酸,父親臉上刻的是凄慘悲苦,全家臉上刻的是痛苦壓抑! 看看《孔雀》一片中誰生活的最快樂。不是富有個性和理想的姐姐,不是虛榮心最強的弟弟,更不是操碎心思的父母,而是弱智的哥哥。他毫不記仇,他寬宏大量,他要求最低,他極易滿足,於是他便最幸福。他天天喜笑顏開,不僅能夠正常地娶妻生活,還有能力幫助過去的熟人,讓曾經捉弄過他的朋友感激不盡……也許這便是幸福的秘訣吧~~冬天的孔雀不開屏?大家都沉默,不言語,人人之間都這般冷漠,互不關心,啥人都不可信,人說在極權制度中會磨滅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然.而孔雀最終開屏了!「心比天高,命如紙薄」,孔雀的羽毛,夢想的泡沫。常恨此生非我有,人哪能斗得過命?電影結局就在孔雀綻放的一剎那。孔雀確實開屏了,但大多數時候,面對我們的不是它美麗的羽翼,而是它那不怎麼雅觀的屁股。望採納 我的 個人意見,只是個人 感覺,不 喜勿噴~~給 個 好評 吧
8. 電影《孔雀》主題 結局長鏡頭的評析
只找到電影的評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顧長衛是西安人,據說他家就在鐵路局附近,一個朋友說經常在買菜的時候看見
他的老婆:比他更有知名度也更耐看的蔣雯麗。如果這個八卦消息是真的話,那
他也算是半個鄰居了:鐵路局就在我們學校隔壁。
鄰居的片子上映,我和老婆花了四十大洋去小捧了一下場,在沒去之前旁邊已經
有不少人在網上看了這部《孔雀》,貶低之聲不斷,看來大家對於這個銀熊獎得
主不怎麼買賬,只有BBS上有微弱的聲音說這部片子畫面很細膩:這正是吸引我的
地方,從早先看見的海報和老顧的攝影出身,我一直認為這是一部值得期待的電
影。
看過之後,頗有些感觸,近來已經很少有影片讓我能安安靜靜沿著電影的膠片思
考問題了。滿大街都流行「兩千零二年的第一場雪,來得比去年稍微早一些。」
和「老鼠愛大米」,現在的文化消費品,已經從「不用思考」的水準升級到「千
萬不能思考」的高度,所以看看《孔雀》,就好像天天只能喝可樂的人,重新能
喝一大口山中的泉水,冰涼刺喉卻甘之如飴。
孔雀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意象,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想著為什麼導演和編劇會用這
樣一個意象。
孔雀是美麗的,但是那隻是生命短暫的綻放,大部分的生命,是灰土土的,跟一
只土雞的生命無異。胖子大哥綻放的美麗,是拿著那朵碩大的向陽花站在工廠外
面等著那個心儀的女子,那是他開屏的對象。姐姐騎著車,後面鼓著自己縫的降
落傘,飛行在小鎮的路上,那後面的降落傘,像極了開屏的孔雀,美麗而無奈的
展開著。甚至那隻鵝也曾美麗過,只不過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它就像一個芭蕾
舞的舞者,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身軀展現出驚人的美麗。
孔雀生活在籠子裡面,看起來是生活在廣闊的天空下面,可以飛出這一片天,但
是掙扎以後你才會發現,你其實只能在這一個小籠子裡面孤寂的掙扎,透過籠子
你可以看見一切遙遠而美好的事情,但是你怎麼努力也不會得到,姐姐的降落傘
在籠子外面的天空,弟弟的生活也只能在籠子裡面,就算他能短暫的出走,但最
後也不得不自己走回籠子,籠子就是時代和環境的宿命。無論你是否美麗,無論
你是否努力,無論你是否有著堅定而美好的理想,最後都要回到這個籠子里,不
管是傻子哥哥,美麗的姐姐,還是有著曾經想走出去的想法的弟弟。
孔雀在冬天是不會開屏的,或者導演認為孔雀們沒有開屏,只是因為影像中的那
個年代是冬天,或許吧。不知道現在冬天有沒有過去?希望我們生活在春天。:)
9. 顧長衛的電影《孔雀》最後的結局孔雀屁股什麼意思!!!
《孔雀》是一部關於夢想的電影,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破碎了,舊的夢想逝去,新的夢想生長出來,我們就是這樣在不停的生活著,也許幸福,也許不幸福。可是,每個人都可以有美麗的人生,美麗的人生不一定要奪目不凡,每個人都可以開屏,但開屏的時候不一定要圍滿了觀眾。找到自己的方向,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開屏的快樂,這才是生活的真諦。
「每個人的人生都像是被關在籠子里的孔雀一樣,被觀賞的同時也在觀賞著別人,盡管一生再黯淡,平庸的歲月再漫長,也總可以等到開屏的瞬間。」這是顧長衛對片名《孔雀》作出的詮釋,也是對整部電影的註解。我們看著《孔雀》,看著電影里的人生,我們的人生也一樣在被別人看著,現實里,每天都有千千萬萬部《孔雀》在不停歇的上映著。
10. 如何評價顧長衛的電影《孔雀》
顧長衛對這種類電影的抽象能力。孔雀、孔雀開屏這些意象蘊含著的自戀、自尊,應該是對該電影一個相當精確的概括。讓我們來溫故一下《孔雀》的終局鏡頭吧:公園里的一隻雄孔雀在寒冷的冬天開屏了,那屏風像是一片大大的宇宙一樣舒展,艷若繁星,明眸閃爍,還有又長又尖的邊緣,像是一場正在推進的爆炸。它讓人聯想到一種中世紀的宇宙概念:我們頭頂的蒼穹由無數個宇宙組成,(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對應著一個宇宙),每個宇宙裡面都有一隻上帝的眼睛。這隻眼睛在看著你。你必須像妹妹那樣倒掉那杯毒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