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兵張嘎.雞毛信.紅孩子故事梗概
1、小兵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的河北白洋淀,調皮莽撞的少年張嘎(安吉斯飾)目睹奶奶為掩護八路軍逃跑被日寇殺害後,隻身來到縣城要找到游擊隊排長羅金寶(張瑩飾),好讓他幫忙為奶奶報仇,哪想真遇見羅金寶時,他將對方當作了漢奸,鬧了笑話。
誤會解除後,張嘎夢想成為一名小八路,並想擁有一把槍,結果因為太想得到槍,他不但在和胖墩(吳克勤飾)打賭時耍賴,還違反紀律將某次戰斗中收繳到的真槍偷偷藏在了樹上的鳥窩里,再鬧笑話。
張嘎可沒將笑話當笑話看,想不通的他約上胖墩又來到縣城,要自個替奶奶報仇。在縣城,張嘎遇到鬼子龜田(葛存壯飾)和胖翻譯(王澍飾),一番鬥智斗勇,兩人沒從張嘎身上撈得什麼好處。一些列事情經歷後,張嘎由魯莽搗蛋的少年成長為真正的八路軍小偵察員
2、雞毛信
兒童團的團長,名叫海娃,他接受了民兵中隊長(他父親)讓他送雞毛信的緊急任務以後,拿著放羊鞭子趕著一群羊,就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征程。
他剛一進山谷,迎面就來了一群日本鬼子兵。無法躲避,為了躲過敵人的搜查,確保雞毛信安全送到八路軍負責人手中,海娃把雞毛信綁在了一隻羊的尾巴下面。就這樣渡過了一關。
鬼子兵想搶海娃的羊群,以便他們殺羊美餐,硬是讓海娃趕著羊隨他們走。海娃裝著順從的樣子,隨他們走了。晚上歇在一個村莊,鬼子兵橫七豎八地躺在一個大房間,把海娃堵在中間,門口還有崗哨。夜深了,萬籟俱寂,月光輕柔,可是海娃的心一點也不平靜。信還沒有送到,怎麼辦呢?海娃趁鬼子睡熟的時候,輕輕地、一步一步地挪動,滿頭大汗也顧不得擦,終於逃出了鬼子的魔掌。
此後,又經過幾番曲折和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終於把信送到了八路軍張連長手中。這樣,按照雞毛信中作戰的時間、路線,八路軍與民兵一舉炸毀了鬼子的炮樓,奪回了被敵人搶走的糧食、物資,還活捉了鬼子的頭頭「貓眼司令」,為百姓除了害。
3、紅孩子
1934年,紅軍北上抗日,江西蘇區李家坳的赤衛隊在縣蘇維埃李主席的領導下,上山打游擊。李主席的兒子蘇保和他的夥伴們想隨赤衛隊上山,但沒被批准。目睹白匪的罪行,孩子們決意為鄉親們報仇。於是,一支紅色少年游擊隊在無一槍一彈的情況下於岩洞中成立。
他們與國民黨匪兵作斗爭,打流動哨,得了第一枝槍。爾後貼標語、打匪徒,竟戰果累累。在一次戰斗中,李主席被捕,孩子們先抓來匪大隊長肖振武審問,然後由李公公帶領,深夜進人村莊,救出李主席。李主席和孩子們勝利突圍,他們迎著朝霞向前方走去。
(1)兒童紅色經典電影雞毛信擴展閱讀:
小兵張嘎的創作背景:
1958年,徐光耀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同時創作出《小兵張嘎》的小說與劇本。北京電影製片廠決定將其搬上銀幕。徐光耀把改好的劇本交給了崔嵬,崔嵬卻沒看劇本,便出國訪問了。而北影廠的另外一位導演歐陽紅櫻看了《小兵張嘎》的小說之後,決定籌拍《小兵張嘎》。
徐光耀告訴歐陽紅櫻,電影劇本已經送給崔嵬導演了。歐陽紅纓在崔嵬處找到劇本後,兩人都想執導影片,最後兩個導演決定合作拍攝該片。
該片拍攝中運用了運動長鏡頭,這些鏡頭是在技術條件很差的情況下,用手工業式的土辦法拍攝的。
⑵ 介紹電影《雞毛信》50字
電影《雞毛信》,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4年;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石揮執導;其主要劇情為:抗日戰爭期間,河北冀中抗日民主根據地(河北省元氏縣)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有一天接受民兵任務給八路軍送雞毛信。半道上遇見了日本鬼子和偽軍,海娃急中生智利用老綿羊的尾巴保住了雞毛信,鬼子被海娃引進山裡,八路軍全殲了敵人;根據雞毛信里報告的情況,八路軍又襲擊了一個日本鬼子的據點,活捉了貓眼司令。本片獲得1955年英國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故事片三等獎、1980年全國第二次(1954—1979)兒童文藝獎故事片一等獎 。是一部優秀的抗爭題材兒童影片。明確的突出了當時的兒童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