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閃閃的紅星故事梗概
閃閃的紅星故事梗概如下:
1931年,工農紅軍解放了柳溪,7歲的潘冬子也參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父親潘行義在手術中主動將麻葯讓給他人的行為,使潘冬子深受教育。3年後,紅軍主力被迫撤離柳溪,潘行義隨部隊轉移。臨行前,他給潘冬子留下了一顆閃閃的紅星 ,柳溪隨紅軍的撤退又處於恐怖中。
不久,紅軍幹部吳修竹向潘冬子和母親傳達了遵義會議的精神,增強了勇氣和力量。潘冬子母親的壯烈犧牲,使潘冬子變得更加堅強。在閃閃的紅星照耀下,潘冬子積極參加斗爭,他在戰斗中破壞了吊橋,巧妙地把鹽化成水送給游擊隊,把情報送給游擊隊;他勇敢地砍死了睡夢中的胡漢三,有力地配合了游擊隊攻打姚灣鎮的行動。
1938年,江南的紅軍游擊隊准備開赴前線。潘冬子戴上那顆閃閃的紅星,加入了紅軍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1)閃閃的紅星電影簡介擴展閱讀:
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該劇以在30年代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為人物中心安排情節,設置矛盾,體現了主人公在黨和前輩的教育、幫助下,逐漸成熟起來的過程,將他愛憎分明、不畏艱險、機智勇敢、純潔質朴的性格特徵刻劃得比較突出。
該片利用電影手段,將許多畫面點染成深遠的意境,比如,用紅軍帽上的紅星,象徵革命和希望,寄託了少年主人公對紅軍父親的思念和追隨革命的信念。影片有著濃郁的抒情氣息,清新而不失凝重。片中插曲格調昂揚向上,節奏鮮明,有力地烘託了影片主題。
『貳』 閃閃的紅星電影梗概
《閃閃的紅星》劇情梗概:故事發生在紅軍長征離開後的江西蘇區。少年潘冬子的父親響應號召,參加紅軍抗擊敵軍去了,只剩下母親與東子相依為命。母親也是抗敵的積極分子,從小耳濡目染的冬子雖然只有11歲,也立下了決心長大參加紅軍對抗日軍。
一天,反動地主胡汗三前來捉拿東子的母親,眼看形勢危急,冬子媽決定留下來掩護其他群眾撤退。在連扔兩枚手榴彈砸死多名敵人後,冬子媽亦英勇就義。
目睹了媽媽被敵人殺害的慘況,冬子決心用自己的力量為母親報仇。冬子開始用自己的機智與勇敢與敵人周旋,暗中幫當地的游擊隊送鹽送信。通與敵人的斗爭,冬子漸漸成長,替母親報仇的時刻也終於來到。
(2)閃閃的紅星電影簡介擴展閱讀
《閃閃的紅星》角色介紹:
1,潘冬子
潘冬子機智勇敢,大膽果斷,疾惡如仇的性格特色,最終和父親終於見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顆閃閃的紅星,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紅軍戰士,加入了紅軍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2,胡漢三
胡漢三地主惡霸,返鄉團頭子,凶惡的大土豪。當時,人們激烈反對他搜刮民脂民膏。
3,椿伢子
潘冬子的好朋友,他和潘冬子把情報送給游擊隊,搞沉了敵人的運糧船,破壞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搜山計劃。
『叄』 《閃閃紅星》的歷史背景
一、《閃閃紅星》的歷史背景
紅軍抗擊日寇時期。
二、故事內容
少年潘冬子(祝新運--飾)的父親響應號召,參加了紅軍抗擊敵軍,只剩下母親與東子相依為命。母親也是抗敵的積極分子,從小耳濡目染的東子雖然只有11歲,也立下了決心長大參加紅軍對抗日軍。
一天,漢奸胡汗三帶領日軍來捉拿東子的母親,眼看形勢危急,東子媽決定留下來掩護其他群眾撤退。在連扔兩枚手榴彈砸死多名敵人後,東子媽亦英勇就義。目睹了媽媽被敵人殺害的慘況,東子決心用自己的力量為母親報仇。
東子開始用自己的機智與勇敢與敵人周旋,暗中幫當地的游擊隊送鹽送信。通與敵人的斗爭,東子漸漸成長,替母親報仇的時刻也終於來到。
一、人物原型
《閃閃的紅星》是描寫鄂豫皖大別山革命根據地麻城的故事。李心田老師在接受《中國廣播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小說里潘冬子的原型是鮑聲蘇,鮑聲蘇系湖北麻城籍開國中將鮑先志將軍的兒子。」
二、主要人物介紹
1、潘冬子
潘冬子是《閃閃的紅星》中的人物,年僅十歲的潘冬子一心想參加紅軍的故事:冬子的爸爸是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他的媽媽被敵人殘酷地殺害,冬子發誓要為媽媽報仇。懷著這個心願他一心要參加紅軍,於是他巧妙地與敵人周旋,冒險為游擊隊送鹽、送信,在殘酷的斗爭中不斷磨練自己……
2、胡漢三
胡漢三是一個惡霸地主,後來農民運動的時候給鎮壓了,倉皇出逃。但是在農民運動走入低谷時,胡漢三當上了還鄉團團長,鎮壓農民運動。在回來的時候,得意地叫囂:「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肆』 電影《閃閃的紅星》的內容梗概是什麼
在急風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祝新運飾)的家鄉——柳溪鎮暫時還處在大土豪胡漢三(劉江飾)的統治下。一天,潘冬子挑柴經過胡漢三家門前被正准備倉惶逃命的胡漢三攔住盤問,逼他說出他父親潘行義的下落,並喪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問。這時,紅軍在潘行義的引導下,打進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紅色政權,潘冬子參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潘行義(趙汝平飾)在對敵作戰中負傷,他在手術中主動將麻葯讓給階級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讓他非常講義氣。
1934年秋,紅軍主力被迫撤離中央根據地。潘行義隨部隊轉移。臨行前,他給潘冬子留下了一顆閃閃的紅星。胡漢三又回來了,柳溪鎮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潘冬子和母親(李雪紅飾)暫時離開柳溪,轉入了深山老林。在當地領導游擊隊和革命群眾進行斗爭的紅軍幹部吳修竹,向他們傳達了遵義會議的精神,增強了潘冬子和母親堅持斗爭的勇氣和力量。為了掩護鄉親們撤退,潘冬子的母親壯烈犧牲,潘冬子看到母親的死,變得更加堅強。在閃閃的紅星照耀下,潘冬子積極參加對敵斗爭,他在戰斗中破壞了吊橋,切斷了敵靖衛團的後路,使敵人繳槍投降;他巧妙地把鹽化成水,躲過敵人的搜查,送給游擊隊;他和椿伢子把情報送給游擊隊,把敵人的運糧船弄沉了,破壞了敵人的搜山計劃;他沉著機智地應付了胡漢三多次狡猾的試探和盤問,最終滿懷仇恨地砍死了胡漢三,有力地配合了游擊隊攻打姚事行動。戰斗迎來了勝利。
1938年,在江南堅持游擊戰爭的紅軍游擊隊奉黨中央命令,准備開赴抗日前線。上級派潘行義來接吳修竹領導的游擊隊下山。潘冬子和父親終於見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顆閃閃的紅星,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紅軍戰士,加入了紅軍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伍』 《閃閃的紅星》主要講的是誰
《閃閃的紅星》,講述的是一個窮苦少年逐漸成長為堅定革命者的故事,背景是急風暴雨的上世紀三十年代,年僅八歲的潘冬子的家鄉——柳溪鎮的貧苦民眾,受盡了土豪惡霸胡漢三的盤剝和欺壓。
潘冬子他爹潘行義已經秘密參加了紅軍,他天天盼望著爹爹帶領紅軍隊伍打回柳溪,除掉胡漢三,為受盡欺負的窮人報仇。胡漢三聞知紅軍真的要打到柳溪時,逃走之前揚言要殺了冬子母子泄憤。
閃閃的紅星創作背景
1962年,作者在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兩個小八路》。責任編輯李小文同志約他再給孩子們寫一本書。他答應了,於是便開始了《閃閃的紅星》的創作。
寫這本書,當時有這樣幾個依據:
一、他在部隊文化速成中學當教員,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的兒子許光、政治部主任鮑先志的兒子鮑聲蘇,都曾跟他學文化。他倆都是長征前留在家鄉,全國解放後找到父親的。
二、江西根據地有一位紅軍,長征時給家中留下一頂帽子,帽子里有他的名字。後來,這位紅軍的兒子拿著這頂帽子找到了他的父親。帽子上那顆紅星緊緊地吸引了他。
三、抗日戰爭期間,膠東地區有一個女青年,她十七歲便入了黨。就在她入黨的第二天,為了開辟新區,和敵人做了英勇斗爭,後來被捕了,敵人把她吊在樹上用火燒,她高喊口號,壯烈犧牲。雖然她只有一天的黨齡,但她的生命卻閃耀著共產主義光輝。
四、在一本雜志上讀到董必武同志對青年們的談話,其中提到毛澤東同志原有三個孩子,長征時丟在白區,曾在上海流浪過,後來經過組織上的努力,三個孩子只找回兩個,剩下一個丟失了。
這一輩人的童年,充滿著無數掙扎與苦鬥,為了不忘記這一些,並把它告訴給後人,就是他寫作《閃閃的紅星》的初衷。[3]
很多人都以為《閃閃的紅星》是描寫江西井崗山革命根據地的一個感人故事,其實《閃閃的紅星》是描寫鄂豫皖大別山革命根據地麻城的故事。李心田在接受《中國廣播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小說里潘冬子的原型是鮑聲蘇,鮑聲蘇系湖北麻城籍開國中將鮑先志將軍的兒子。」
『陸』 《閃閃的紅星》主要內容是什麼
閃閃的紅星主要內容:電影的主人公是個小男孩,叫潘冬子,他的爸爸媽媽都是共產黨員。後來,媽媽為了掩護群眾被兇狠的敵人活活地燒死,小冬子卻非常堅強勇敢,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助紅軍除掉了大漢奸胡漢三的故事。
劇情簡介
在急風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祝新運飾)的家鄉——柳溪鎮暫時還處在大土豪胡漢三(劉江飾)的統治下。一天,潘冬子挑柴經過胡漢三家門前被正准備倉惶逃命的胡漢三攔住盤問,逼他說出他父親潘行義的下落,並喪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問。
這時,紅軍在潘行義的引導下,打進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紅色政權,潘冬子參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潘行義(趙汝平飾)在對敵作戰中負傷,他在手術中主動將麻葯讓給階級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
『柒』 閃閃的紅星簡介
《閃閃的紅星》,是一部兒童片,它以在30年代在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江西,一個叫柳溪的山村裡,講述著一個暫時還處在大土豪胡漢三的統治下的幾十戶貧苦人家裡頭所發生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紅軍抗擊日寇時期。少年潘冬子的父親響應號召,參加了紅軍抗擊敵軍,只剩下母親與東子相依為命。母親也是抗敵的積極分子,從小耳濡目染的東子雖然只有11歲,也立下了決心長大參加紅軍對抗日軍。
一天,漢奸胡汗三帶領日軍來捉拿東子的母親,眼看形勢危急,東子媽決定留下來掩護其他群眾撤退。在連扔兩枚手榴彈砸死多名敵人後,東子媽亦英勇就義。目睹了媽媽被敵人殺害的慘況,東子決心用自己的力量為母親報仇。
人物原型
《閃閃的紅星》是描寫鄂豫皖大別山革命根據地麻城的故事。李心田老師在接受《中國廣播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小說里潘冬子的原型是鮑聲蘇,鮑聲蘇系湖北麻城籍開國中將鮑先志將軍的兒子。」
這還得從鮑先志將軍說起。鮑先志, 1911年3月6日生於湖北省麻城市順河鎮西張店鮑家灣一個貧農家庭。1926年秋,鮑先志投身革命宣傳活動,並加入少年兒童隊,任隊長。1930年曾當選村蘇維埃主席,當年10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紅軍長征後,國民黨還鄉團將鮑先志的妻子販買到了外地,將兒子鮑聲蘇販賣給了地主。鮑聲蘇在地主家中受盡折磨。
解放後,鮑聲蘇找到了父親鮑先志。鑒於鮑聲蘇文化水平太低,1961年,鮑先志便讓鮑聲蘇到南京軍區舉辦的部隊文化速成中學學習。當時李心田是部隊文化速成中學的教員。由於鮑聲蘇在學生當中年紀較大,課余便經常與李心田老師聊天。
當時鮑聲蘇向李心田講述了自己童年的成長經歷,講到了地主和還鄉團的狠毒,講到了麻城滿山紅杜鵑(映山紅)的美麗,講到了盼望紅軍回鄉的故事。鮑聲蘇悲慘的童年深深打動了李心田,「潘冬子」的形象終於跳到了他的面前,為他後來創作《閃閃的紅星》提供了有利的素材。
『捌』 影片《閃閃的紅星》的簡介(20字)
《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
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影視評價
該片利用電影手段,將許多畫面點染成深遠的意境,比如,用紅軍帽上的紅星,象徵革命和希望,寄託了少年主人公對紅軍父親的思念和追隨革命的信念。影片有著濃郁的抒情氣息,清新而不失凝重。片中插曲格調昂揚向上,節奏鮮明,有力地烘託了影片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