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佐拉看電影

佐拉看電影

發布時間:2023-09-18 06:36:39

『壹』 兒子的房間觀後感

《兒子的房間》是一部意法合拍的電影,下面就是我為您收集整理的兒子的房間觀後感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兒子的房間觀後感一

我知道,生活中有許多事,都是要感知的,看電影也是如此,當你的感知與編寫者的感知相撞到一起,剎那間,靈光乍現,靈魂便舞進了銀幕,同人物一起喜怒哀樂。

《兒子的房間》很能沉得住氣,在它的前半期,為我們不厭其煩的鋪墊,像是在孜孜不倦的絮叨,味同嚼蠟。兒子的調皮和犯錯,父親的工作使其總是需傾聽一些精神病患者怨艾的瑣事,女兒在大學有了男友,並幸福美滿,母親也有自己舒心的工作。然而就在下半截,噩耗降臨這個家庭,真正的情感紐帶總會在危機時顯現,這個家庭陷入喪子的巨大悲痛,每個人都在哀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挽住那一刻。

突然降臨的打擊,母親撕心裂肺的痛苦,父親在家庭成員面前強撐,卻在工作中會隨時掩面痛哭,以至於無法關懷自己的病人,姐姐也與男友分手,並一直為弟弟的意外離世悲傷憂郁。生活在此時陷入停頓,陰霾籠罩著這個家庭,籠罩著每個人的心。

後來,電影告訴我們,伴隨著對兒子的懷念,無法釋懷的母親抱著那個女孩子大哭——兒子出事前愛過的姑娘——家裡的每一個人都需要這么一個人來寄託並融解他們的哀思,我知道,可憐的母親在床上埋頭痛哭,卻抓不住兒子逝的身影,所以緊握床單——總需要有那麼個東西來寄託——而不是令精神漂浮。一家人載著兒子喜歡過的姑娘和他的朋友,穿越義大利的美麗國土,只是在一旁看著姑娘與朋友吃飯聊天便覺得安心。

結尾,一家三口將兒子曾經的女友送上離開的大巴,他們在夕陽下的淺灘上踱著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事,鏡頭搖搖晃晃,慢慢遠離他們,就像一步一步離他們遠的兒子,我們知道,今天的陰霾已經過,伴隨著留藏心底的愛人,明天的生活還要繼續。

誠然,有時候我們很需要這一類的影片,不是當作安慰劑,也不是心靈雞湯,只因為我們很多時候,忙碌的生活讓我們無法感知到它的美,而它們卻能將記憶倒流,為我們重現一幕幕被潛藏入深的畫面,它們是那麼的迷人。

《兒子的房間》就是這樣一部影片,沒有尖銳的沖突,沒有曲折的劇情,它寫實生活,為我們最大程度的還原生活,影片優雅婉轉的音樂為之添色,喜、怒、哀、樂,每一寸情緒都在畫面底下,沒有偽作,並充滿了力度。

平和的傍晚,突然瓢潑大雨,然後一切又風歸浪靜,這時的大地更加清潔,空氣更加新鮮,安穩不定的內心,終於還是沉靜下來,有的人在責難,有的人在神遊。

結果,一切就像做了個夢,噩夢也好,好夢也罷,總之,好的會過 ,不好的也會過,唯一不變的是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多難少難或是一帆風順,這些又有何意義呢?不管今天如何,明天的生活還是要繼續,太陽還會照常升起。

兒子的房間觀後感二

還記得高二那個柳絮飛揚的午後,你捧著小說問我,生命不能承受的為什麼是「輕」而不是「重」呢?我含含糊糊的試圖解釋:「因為把生命看得重的是我們自己,其實她是很輕飄的東西,比如那些交通意外,人說沒就沒了,不管別人對他的愛有多深多重,就那麼沒了,輕的像一陣風。」

你好像懂了,又好像沒懂,其實我也一樣。

那時生活單純的幾乎等於還沒有開始,我們習慣從電影,小說里尋找答案。就是從電影里看到,死亡可以戰勝時間,拯救英雄暮年,美人垂老的失落。可以把生命定格在最美的瞬間。

「我要像櫻花一樣,死在生命最絢爛的一刻。」

「告別青春,否則死於含苞待放的時候。」

「她死了,她永遠17歲。當我們老去,苟延殘喘的活著,她永遠年輕,美麗。」

這樣的獨白讓我一度心跳過速。對死的意象產生了一種說不清的迷戀。

時間到了大一,一次夜談會上,不知怎麼說到了死,大家調侃著計劃各自理想的死法,有人說大笑而亡,有人說吃完全世界的美食倒地撐死。就在幾個人胡說得不亦樂乎的時候,一直沉默的阿樂忽然一字一句的說:你們現在能這樣談論死是因為你們認為死離你們很遙遠。(我清楚的記的每一個字)。說完阿樂放聲大哭。接下來的寂靜我永遠難忘。

後來我們得知阿樂的父親是修理電器時不慎觸電亡故的,就在阿樂高考前不久。

大二,我經歷了長大後第一次親人的離去。

然後是第二次。

死亡在我的生活中顯現了它的力量。

許多想法變了。生活不同與電影,電影中的死亡經常是為了烘托別的事物:殘酷的青春,永恆的愛情,男人的友誼,野蠻的政治,命運的無常,如此種種。藉助死亡的升華,這些主題得以圓滿的詮釋,讓你激動感傷熱血沸騰唏噓不止念念不忘。然而,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的死亡。

就像電影兒子的房間里描述的。普通的死亡,不是要證明青春的殘酷,或是為愛情犧牲。就是死了,潛水事故。除了終止一個生命,讓家人陷入無盡悲哀,沒有別的意義。

這個片子甚至談不上一個故事。只是平靜的描述了一個家庭經歷小兒子的意外死亡的前後生活,他們所陷入和走出的悲哀。

看影片的前半部時有些疑惑,導演為何不厭其煩的表現父親為病人做咨詢的情節,後來明白,一是突出心理醫生的身份,因為按照一般的邏輯,心理醫生應該比普通人容易面對死亡,調節自己、引導妻子女兒走出悲傷。事實上,他反而是最固執的一個,事後到潛水用品櫃台詢問設備的使用方法;不停假設自己如果沒有出診而是陪著兒子會怎樣;小孩子一樣天真的期待時光倒流......

二是與兒子死後的`對比。以前飛快記錄的鋼筆現在靜靜的握在手裡成了道具,以前仔細傾聽又置身事外的職業表情現在變得游離茫然而感傷,有一次因為病人提到孩子,父親更是禁不住失聲痛哭。

正如挪威森林裡所寫:「當你真的面對死亡,無論諳熟怎樣的真理,也無以解除所愛之人的死帶來的悲哀。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堅韌,怎樣的柔情,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

死亡絕對不像我從前所想的那樣簡單——類似終曲的儀式,輝煌,凄美。字幕升起的時候,生活還要繼續。對於生者,這僅僅是痛苦的開始。也別指望擁有回憶能緩解悲傷,彼時的追憶只會突顯此時的空白。

福克納在他的小說里寫,男人女人互相深愛,女人死了,有人給監獄里的男人送來毒葯,男人思索了很久,沒有吃,他想,她已經死了,一半的記憶也沒有了,如果我也死,所有記憶都將不復存在,在悲傷與虛無之間,我選擇悲傷。

小說在這里結束。我們為此感動,因為男人選擇了在回憶里悲傷的活著,那綿長隱忍的悲傷之重會像雨水滲入土地一樣滲入他的生活,每一分,每一秒;浸透他的身體,血液和骨髓。隱隱作痛,直到永遠。

人啊,你當自救。羅曼羅蘭這樣說。

如果不願悲傷的活著,自救的方法不是忘卻。是敞開的心靈與給予愛的能力。

兒子死前不久邂逅的女孩子,一個失去可能的未知女友,寄來一封情書,給哀痛的父母心裡掀起波瀾。父親想給女孩回信又不知如何下筆,母親忍不住打電話說明一切。

當女孩子突然造訪,她帶來了兒子寄給她的照片,還有新的男友。父親和母親心中酸澀但仍然充滿愛意的接待了她。女孩子計劃搭順風車去法國旅行,一家人於是開車送他們到邊境,是深夜,半天沒有車經過,父親決定再送他們一程。就這樣,睡夢中的孩子們一直被送到法國。清晨的時候,他們微笑道別。

邊境,自己的女兒醒來後大叫,我被你們帶到了什麼鬼地方?我今天還有籃球訓練!父親用法語說了句早安,一家人都笑了。在異國的海濱,兒子死後,他們第一次露出笑容。生活在明朗的清晨中繼續,海鷗在不遠處飛翔。

「面對死亡,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並從中領悟某種哲理......」我試圖總結這部影片帶給我的東西:死亡對生者的影響如此之大,生命之輕、悲傷之重,無法承受,又必須承受。敞開心靈無私的施與愛,也許是掙脫悲哀的唯一方法。然而,那句話還沒完:「......而領悟後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樣的軟弱無力。」

......

這是一部簡單的電影。而且成功的把簡單轉化成力量。

印象極深的是片中敘述親人與遺體告別時整個釘棺木的過程,詳盡的展示了第一層棺蓋電焊,第二層敲入釘子的每一個動作,細節。最可以煽情的地方卻沒有鮮花,沒有音樂。只有冰冷的敲擊和哀痛的哭泣。從此生死隔絕兩茫茫。生活就是這樣。

接近尾聲時,父親到唱片店尋找兒子喜歡的CD,一隻憂傷純美的英文歌響起,結尾處海鷗飛翔時歌聲重現。雖然算是明亮的結尾,那音樂卻讓你感覺,關於死者的悲傷在空氣里潛伏著,永不會逝去。

過了一個黑夜,電影里的畫面和音樂仍在我的腦海里閃現。我忽然想起了那個遙遠的午後,你的問題。於是想要寫點什麼。

還好此時窗外的陽光如此耀眼,一些沉重的字眼被晃到了視線之外,就好像離我們的生活還很遙遠......

兒子的房間觀後感三

義大利電影有現實主義的傳統,二戰後那一大批寫實之作影響了世界上許多電影人的觀念。我以前看過的義大利電影完全寫實的卻不多,或抒情或夢囈,都帶有導演很強烈的個人特徵。最近終於看到了兩部樸素的作品,70年代的《木鞋樹》和去年的新作《兒子的房間》。《木鞋樹》的沉鬱氣質和悲憫情懷讓我聯想到侯孝賢的作品,《兒子的房間》是我近來看過的最感人的關於當代普通人生活的電影,它們都獲得了戛納電影節的大獎。去年的戛納,在電影技術上一直給人新鮮感覺和活力的科恩兄弟和大衛·林奇共獲最佳導演獎,那片金棕櫚則給了朴實無華的《兒子的房間》,它在鼓勵藝術創新的同時始終不忘關注人類的情感和心靈,這也是我一直對戛納頗有好感的原因。

《兒子的房間》在技術方面沒有特別之處,色彩飽滿,光線柔和,基本上是線性敘事,很容易理解,前半部分一些生活氣息濃郁的畫面和細節,徐徐展開了一卷和睦溫暖的家庭生活畫卷,一家四口夫妻情篤,子女可愛,沒有代溝隔膜,生活穩定舒適,似乎有地中海那讓人幸福的熏風和陽光從屏幕上溢出來,覆蓋在我的身上。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父親接到電話要臨時出診,吻別妻子,給女兒、兒子道了再見後,他開車上路了。一切和平時的出診沒有什麼不同,他平靜地駕車行駛在鄉間的路上,平行蒙太奇分別展現了一家人的活動:妻子在露天市場閑逛,忽然有人從她身邊沖過,撞了她一下,她回頭去看,那人已跑遠;兒子和好友正在上船,准備出海潛水;女兒騎上摩托車和同伴出遊,年輕人邊騎車邊興奮地說笑,甚至伸出腳來互相踢兩下。這一組突然出現的快切鏡頭,讓我生出一絲隱憂,直覺告訴我,接下來一定要有什麼事情發生了。果然,無人接聽的電話,兒子的朋友等在家門口,父親卻看不到和他一起出海的愛子。

十七歲的生命,生活剛剛為他掀開多彩的一角,突然就中斷、星散,對深愛他的人意味著什麼?不僅僅是這一個生命的消失,一段物理的空白,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仍然活著的人內在的生命也悄悄地、殘酷地斷裂,那不堪一擊的脆弱和支持著他們戰勝這種脆弱頑強生活下去的深情都足以令人淚下。

母親終日以淚洗面,關於兒子的每個細微的舉動每句小心翼翼的話語都會使她潸然落淚。姐姐把痛苦發泄到球場,失去控制被罰下場,她掩面長哭,無論她怎麼努力都不會再聽見場外弟弟的喝彩。女孩和父母去做彌撒,她擔當母親的角色學習照顧失去兒子的父母。整個家庭籠罩在沉沉的憂傷里,同樣柔和的色彩和光線,同樣的屋檐下父母和女兒做著各自的事情,同樣的安靜,但似乎每一束光線和每一分寂靜都有讓人窒息的力量。丈夫和妻子第一次分床而眠。

一貫理性內向的父親在醫院里打電話,泣不成聲,不能言語。獨自去游樂場坐在旋轉的吊倉里上下顛簸,眼神空洞,痛恨自己為什麼愈要忘記痛苦卻愈是這般清醒。夜闌人靜,沿著空曠的長街跑步,身邊卻沒有了兒子青春的氣息,只有孤獨的影子和沉重的喘息與他相伴。

父親的職業在電影里是個受人尊敬的心理醫生,他每天微笑著聆聽病人的心聲,讓懼怕疾病的人得到勇氣,讓偏執懷疑的人敞開心扉。兒子死了,他再也不能凝聚起精神傾聽,聽著老婦回憶往事,這個克制的男人終致失聲痛哭。最後,他不得不放棄這份工作。我想,這職業肯定不是隨意的安排,但導演的目的也並不是為了有什麼形而上的意義,而僅僅是為了讓觀眾反觀主人公和我們自己在感情上的渴望與無依,普通如你我,在這紛擾的世界上,拚命想抓住的只是那份不會讓自己感到絕望的親情。

兒子的房間熄了燈,靜靜的,就在走廊的那端。對於每個愛他的親人,這是個始終無法繞道而過的空白,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愛來漸漸填充,勇敢地正視,然後讓兒子的生命在愛里和他們一起繼續。

幸好,出現了那個曾愛過兒子的女孩。她讓母親和父親的痛苦與追思落到了實處,母親經由她重新進入了生活,盡管這種方式看得我心酸,可是畢竟,一家人藉她以兒子的名義重新聚到了一起。

我最愛結尾,全家人連夜送女孩和她的朋友到了法國邊境,女孩坐在大巴上向他們揮手告別,這時候電影沒有故作姿態和刻意拔高,依舊用一個平實、淡然的鬆散構圖作為結束,父親、妻子和女兒在海邊各自零落地走著,妻子和女兒向著大海,父親低頭在沙灘上踱步,地中海的潮水輕盪,陽光溫柔地瀉在他們身上,傾聽他們的心事,晾曬他們的憂傷。空白永不會消失,裂痕永遠會在,但愛總會執著而溫存地從心底泛起;不會有持久的歡樂,也不會有不變的痛苦,創痛被潮水輕輕抹去,沉澱下來的淚與笑都讓人深深地懷戀和感動。就是這樣的電影,質朴,寧靜;就是這樣的生活,執拗的傷痛和淺淡的歡樂,讓人流連,駐足,全情地投入。

兒子的房間觀後感四

註定是一篇難寫的觀影記。因為如果我不把故事好好寫清楚,是無法寫好影評的。

片子丟在家裡一年之久,對於嘎納金棕櫚的作品一向有所敬畏。怕不「好看「,生生地毀了我一個好好的周末之夜。看完片子也很久了,一直沒寫。但是心心念念著想寫。昨天整整花了一個晚上寫了。

名字的譯音全用片子的翻譯吧。雖然我曉得那不夠正確。

故事發生在義大利的一個瀕海小城。

佐拉是一名心理醫生,診所就開在家裡。每天病人們躺在舒適的躺椅上,對他講自己的病症。幾個有特色的病人:強迫症的家庭婦女,不停的想自殺的奧斯卡,還有極度自卑,有犯罪傾向的病人。。。 佐拉有著一個美滿的家庭。美麗的妻子保拉是一名出版商(片中沒有明確交待),一對兒女。兒子17歲,女兒也在讀中學。父母與兒女之間沒有代溝與隔閡,母女二人能夠饒有興致地討論最喜歡聽到的運動聲音,父親與兒子也常常一起慢跑。每天一家四口最快樂的時光莫過於在飯桌上。一個和諧,美滿的義大利中產階級家庭。

偶爾也會有一點生活的煩惱。比如兒子安德烈被懷疑偷了學校實驗室的珍貴海螺化石;安德列似乎缺乏現代社會的必需的競爭精神,心不在焉的輸掉了網球比賽;女兒的男朋友似乎吸食葯物。然而這一切都不過是任何一個家庭可能遇到的煩惱。

沒有任何預兆的,所有的平靜,幸福被兒子安德烈的意外亡故所撕裂!

一個平靜愉快地周日早晨,一家人一邊用早餐一邊討論各自的周末計劃。爸爸想叫兒子一起去跑步,兒子似乎和幾個朋友有別的計劃,女兒和朋友們騎摩托。。。這個時候電話響了。那名總有自殺慾望的病人奧斯卡打電話給佐拉,要求他盡快趕去。雖然有些猶豫,佐拉去了。妻子去了露天市場,女兒騎車,兒子安德烈和幾個同學一起去潛水。

病人奧斯卡告訴佐拉,他被檢查出患有肺癌,可是他生活健康,不吸煙,住在郊外。佐拉從病人家出來後,在海邊坐了好一會兒,然後打電話回家給妻子。沒有人接聽,佐拉留言道:我馬上就回家了。(我想,佐拉聽到奧斯卡的消息,心中最想的一定是家人,於是他打了電話回家)。

等待他的是安德烈的同學和同學的父親,安德烈永遠也不能回來了。因為潛水入了岩洞,迷路了,而用光了氧氣。

前面將近半小時平靜的敘述。沒有任何預兆。整個兒家庭的生活被打碎了。

接下來,影片描述的則是家庭里的另三個人面對如此大的災難,和各自的處理方式。

爸爸佐拉試圖以理智控制自己,試圖以其他的方式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他跑步,去游樂場,他並不停止工作。但是,他作為一名心理醫生無能了。他無法以一名聽者的心態繼續傾聽並冷靜的分析病人的談話,他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至於在一名病人說到自己如何愛孩子的時候,佐拉掩面失聲痛哭! 他再也不能幫助他的病人,因為他自己都是那麼的需要幫助。

他試圖尋找兒子突然死去的原因,他責備自己為何那天要出診。他在腦子里想像了好多種可能,好多種如果:如果那天他不出診,而是和安德烈一起去慢跑,事故就不會發生;如果。。。 如果。。。。;他甚至無法繼續為奧斯卡看病,因為就是為奧斯卡,他才沒有和兒子一起跑步; 他甚至去賣潛水用品的商店詢問儀器如何會發生故障。佐拉做著一切,都是試圖為兒子的突然離去找到理性的理由。

媽媽保拉則以自己的方式,情緒的宣洩悲傷。她不去上班,她抱著兒子的紅色運動服哭泣。

女兒則在籃球賽中與裁判爭執,與對手打架。在這樣的打擊面前,家庭里的每個忍都在找一個出口,一個出口,而他們的出口是那樣的各個不同。兒子的房間不過是個比喻:兒子的房間在家裡有著它的位置,突然房間空了,主人不在了;兒子在家庭里每個人心中有著自己的位置。因為安德烈的突然死去,每個人都要面對這樣的巨大的失落。

因為方式的不同,佐拉與妻子產生了分歧,女兒也生疏了。第一次,佐拉與妻子分床而眠。一家人在晚餐時分也不聚在一處了。女兒和朋友在酒吧,妻子在辦公室,佐拉在家做飯,卻等不到她們回家。交流中斷了,也沒有了出口。

突然,兒子的女朋友寫來了一封信。他們是在一次露營中結識。女孩兒並不知道安德烈出事了,而安德烈的家人也不知道兒子有女朋友。妻子保拉似乎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她希望能從一切渠道得到有關於兒子的新消息。保拉給安妮電話,哭著告訴她噩耗,並說希望能見到她。安妮拒絕了。

然而,有一天安妮突然來了。她有一雙明亮,純潔,熱情的眼睛。她的朋友在樓下等她,他們准備搭順風車一起去法國。 佐拉和妻子,女兒一起開車送他們二人,整整開了一夜,天明時分到達法國邊境。他們一起完成了一項任務,一項與兒子有關的任務。

安妮和男朋友在大巴里向佐拉三人揮手道別。爸爸,媽媽,女兒,三人各自的,鬆散的走在沙灘上,鏡頭隨著車子的移動而移動,那首「by the river」 響起,海水舔著沙灘,爸爸,媽媽,女兒三人各自舔著自己的傷口。

片子結束了。

片子說的是家人在面對家庭成員突然離開人世的時候,如何面對。爸爸,媽媽,女兒各自方式不同,但是都很痛苦。片子毫不煽情,很多的時候,我覺得導演並不是要讓觀眾掉淚。似乎導演總站在影片之外,那樣冷靜地觀察,並拍攝每一個角色,每一個階段的表演,他始終不為所動。

片中兩段一家人在車里鏡頭:前面半小時中,一個晴朗的清晨,一家四口一起開車去看安德烈的網球比賽。爸爸高聲跟著收音機唱著歌兒,接著女兒也唱了,兒子也唱了,媽媽也微笑著唱了,一家人唱著歌兒開著車;

另一次是在安德烈死後, 爸爸媽媽女兒開著車送安妮和安妮的朋友去意法邊境,沒有音樂,沉沉的黑夜,黑黑的路面,燈光中的隧道,後排熟睡的三個孩子。這樣的路程似乎隱喻著爸爸媽媽女兒三人度過的痛苦過程,經過這樣的黑夜!而天明的海灘似乎帶給他們和觀眾一線希望。

演員的演出極為出色。主角佐拉由導演(nanni moretti)自己扮演。他留著大鬍子,主要表達感情的是眼睛和眉毛。但是幾場戲的確令人難忘:比如他去訓練場通知女兒噩耗時候的神情;他在游樂場被鎖在升降機里上上下下,臉上的恐怖神情。。。; 女兒在試衣間里的哭泣。。;夫妻二人在餐館討論兒子的死因;

雖然是這樣的主題,影片仍然拍的「漂亮」。柔和,明亮的光線,美麗的海灘,導演不刻意追求某種效果。正是我喜歡的。片子有很多的細節值得回味,但是沒有絲毫的匠氣。似乎是一部含蓄的文學作品。

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下面的:

導演表達的遠遠不止更多是關於生與死的思索,這個思索以及思索的答案其實非常明顯又含蓄的表達了出來:生與死我們都無法控制,我們只能以強大的信念活著。

當佐拉參加兒子的葬禮時,牧師說道:我們不是註定命運的人,但是剩下的這些人,特別是家人會問:為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命運由上帝決定。即使我們不明白原因,我們只有用信念對待。超越我們不能理解的事物。聖經說:如果主人知道小偷會來,便不會出門。。。。

當佐拉聽到牧師的這番話時,神情是極為不以為然的,繼之以沮喪,憤怒。這不能回答他的問題,不能滿足他理性的思索,他的邏輯。不!其實是沒有邏輯的。沒有邏輯。不然為什麼奧斯卡會患肺癌?

一日奧斯卡來了,奧斯卡不再想自殺了,而是想竭力挽救並延長自己的生命。他開始變得樂觀了,並相信樂觀的精神有利於疾病的治療。佐拉卻說道:命中註定的就逃不掉,即使努力戰斗,為生存不惜任何代價。

導演不斷安排佐拉回憶那個周日清晨的情形,不斷的讓佐拉想:如果。。。 如果。。。。 沒有如果。。。 如果他那日真的和安德烈去跑步,安德烈也有能拒絕,也有可能跑步後和同學仍去潛水。。。沒有如果。

「如果主人知道小偷要來,便不會出門。。。「

關於生與死的思索,人類永恆的思索。我們從哪裡來並不清楚,我們往哪裡去,什麼時候去,為什麼去,我們更不清楚。如同被鎖在游樂場里的升降機里,我們由命運的擺布。如同片中「by this river」 唱道:

「Here we are,

stuck by this river,

You and I,

Underneath the sky that』s ever falling down , down ,down, ever falling down」

Through the day, as if on an ocean

Waiting here, always failing to remember

Why we came, came, came,

I wonder why we came…」

可是並不想以這樣的調子結束影評。用另一個人的一段話結束吧:

「 生,來於天命,我們抗不了,於是順;順之暇,我們邁出幾步,返身張目,看看它的臉色,總比渾渾噩噩,交臂失之,或瑟瑟縮縮,不敢仰視,好一些吧?「

「兒子的房間「算不算Nanni Moretti對命運的「返身張目「「看看臉色「?

閱讀全文

與佐拉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貓眼電影票不可售是什麼意思 瀏覽:871
誅仙電影百度百科演員表 瀏覽:391
韓國電影海盜什麼的 瀏覽:561
電影九連環演員 瀏覽:920
高中生怎麼自己拍電影 瀏覽:27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集團 瀏覽:722
中國血腥暴力的電影 瀏覽:183
台灣的電影紅樓夢 瀏覽:403
電影太空旅客簡介 瀏覽:794
講女孩子蛻變的電影 瀏覽:438
英語配音微電影劇本 瀏覽:707
電影院全是英文怎麼說 瀏覽:895
小鎮什麼電影 瀏覽:492
電影行動粵語 瀏覽:943
渴望孩子的夫妻台灣電影 瀏覽:305
手機倫理電影倫理聚合 瀏覽:250
低俗電影粵語 瀏覽:575
一起長大校園足球電影演員報名官網 瀏覽:920
多年以後歌曲電影叫什麼 瀏覽:696
漫威電影中國首映禮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