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中的轉場運用手法有幾種
轉場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特技的手段作轉場,另一種是用鏡頭的自然過渡作轉場,前者也叫技巧轉場,後者又叫無技巧轉場。
技巧轉場的方法
技巧轉場的方法一般用於電視片情節段落之間的轉換,它強調的是心理的隔斷性,目的是使觀眾有較明確的段落感覺。由於電子特技機、非線性編輯系統的發展,特技轉換的手法也很多。
無技巧轉場的方法
無技巧轉場是用鏡頭的自然過渡來連接上下兩段內容的,主要適用於蒙太奇鏡頭段落之間的轉換和鏡頭之間的轉換。
與情節段落轉換時強調的心理的隔斷性不同,無技巧轉換強調的是視覺的連續性。並不是任何兩個鏡頭之間都可應用無技巧轉場方法,運用無技巧轉場方法需要注意尋找合理的轉換因素和適當的造型因素。
(1)淡入淡出轉場電影經典案例擴展閱讀:
無技巧轉場的表現手法:
所謂遮擋是指鏡頭被畫面內某形象暫時擋住,依據遮擋方式不同,大致可分為兩類情形:一是主體迎面而來擋黑攝像機鏡頭,形成暫時黑畫面;二是畫面內前景暫時擋住畫面內其他形象,成為覆蓋畫面的唯一形象,比如,在大街上的鏡頭,前景閃過的汽車可能會在某一片刻擋住其他形象。
當畫面形象被擋黑或完全遮擋時,一般也都是鏡頭切換點,它通常表示時間地點的變化。主體擋黑通常在視覺上能給人以較強的沖擊,同時製造視覺懸念,而且,由於省略了過場戲,加快了畫面的敘述節奏。
典型例子是:前一段落在甲地點的主體迎面而來擋黑鏡頭,下一段落主體背朝鏡頭而去,已到達了乙處。
在影視片中,尤其是電視中,前景遮擋轉場的運用較為普遍。在電影《有話好好說》中,有這么一段內容:男主人公在大街上等待女朋友,開始鏡頭在百無聊賴地東張西望,下一鏡頭,前景中汽車駛過,他在吃西瓜。
汽車再駛過,他在吃盒飯,最後一個鏡頭汽車駛過,畫面轉接到女朋友的家中。
利用攝像機的運動來完成地點的轉換或者利用前後鏡頭中人物、交通工具等的動勢的可銜接性及動作的相似性,作為場景或時空轉換的手段。
❷ 影視後期的剪輯和轉場原則
使用一些剪輯技巧可以使生硬的地方變得流暢,進行鏡頭轉換,甚至可以使那些看起來派不上用場的鏡頭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些特技既包括通常的剪輯技巧也包括非常規的剪輯方法。
下面是一些剪輯和轉場原則:
當你想要表現普通的二人對話情景的時候,一種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將說話人的聲音與他的畫面相交叉。這種技巧需要使用反應鏡頭,即我們聽到說話者聲音的同時看到的是他對話的另一方。這樣我們就可以在聽到說話者對話內容的同時看到另一方的反應。
有些剪輯師喜歡從整個剪輯過程的一開始就剪兩個對白聲軌。然而,大多數剪輯師會等到所有的畫面都確定了以後才開始將不同的聲軌分開。雖然,一開始就剪兩個聲軌會耗費更多的時間,但這樣做,剪輯師可以在剪輯的早期就發現鏡頭的自然節奏。如果採用這種方式,對白的組接,甚至是兩個人物同時說話,例如像他們互相打斷對方,都可以在剪輯的早期就順利完成。
有時利用鏡頭中某些運動的相似性來組接鏡頭時,直切手法會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例如組接人物坐下這個動作時,直切可以使鏡頭的轉換很平滑。甚至一些沒有任何邏輯關系(和沒有時空連續性)的鏡頭之間,也可以利用鏡頭間的相似運動因素剪輯在一起而顯得不露痕跡。例如,月亮穿過雲層的鏡頭和剃刀割破人的眼球的鏡頭相匹配剪輯在一起。
切出鏡頭和反映鏡頭可以用來掩蓋鏡頭間的不連續性或用來壓縮運動。插入鏡頭也可以達到這一目的。
不要被連續性所牽制。如果在一個片段中你不能為關鍵的戲劇瞬間找一個恰當的反應鏡頭,那麼就看看在其他部分的鏡頭中你能不能「偷」一個來。它可能不具有連續性,但是只要它能發揮作用,為什麼不用它呢?甚至還可以從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場景中「偷」鏡頭,只要它是被攝於相似的位置,有相似的布光。如果你在找一個靜態的反應鏡頭。試著從場記板被撤走,導演喊「開始」的瞬間的那些演員特寫鏡頭中尋找。
「疊化」(dissolve)指的是把兩個鏡頭依據戲劇或情感的因素重疊在一起。疊化可以是短的(8到16畫格)叫做「軟切」(softcuts),也可以是長的(24、32、4864或96畫格)叫做淡入淡出」(lap dissolves)。疊化長度在洗印製作中決定。
漸隱「漸隱」(fade)是指一個正常畫面逐漸轉為黑場。漸隱可以使得鏡頭間的轉換很平緩,並且產生一種時間流逝的幻覺。它可以暗示--個段落結束了,另一個段落開始了。
在剪輯畫外對話時要找到最好的台詞念白段落進行組接。可以把來自同一台詞的不同念白結合在一起,只要它們來自同樣的聽覺渠道,即背景音是一致的。將小段聲音進行位置移動就可以解決一些剪輯問題。
增加新的台詞或語段可以使劇本中原本不清楚的意思變得清晰。當演員漸漸出畫或完全出畫時,台詞可以被加在一段語言段落的開頭或結尾。例如,假設人物說「在我的生命中,我從沒有犯過錯誤」導演可以增加台詞「……除了與你相愛」。如果這個收尾語是由同一個演員錄制的,並被用於他背對鏡頭之時,導演就可以大大地改變場景的意義。
在你鎖定畫面之前盡可能多地去熟悉各種聲音。如果某個特殊的音效將被作為一場中一個重要的張力點使用,轉錄這個聲音,並在剪畫面的時候使用它。
一個具體的聲音或許會與你當初在錄制的時候聽上去的不同。可能一個原始的場景在當初設計時並沒有一個電話的鈴聲,而你在編輯機房裡突然覺得有必要這么做,這時你完全可以加上這一段聲效,哪怕片中的角色沒有接電話或甚至沒有意識到有電話打來。聲音效果可能會改變某一場景甚至整個故事的意義。例如,剪輯師可以通過強調電話鈴聲來加長鏡頭,這時觀眾就會自己問自己,為什麼片中角色不接電話?
畫外音任何在劇本中提示到或在剪輯過程中需要添加的畫外音都需要被錄制(哪怕它是一條全新的音軌)。這些畫外音在畫面剪輯的過程中需要被不斷修剪和完善,直到最終音軌的確定。
·問一問自己,這樣剪有效果嗎?這是你要在畫面中保留某一鏡頭的唯一標准。即使某些鏡頭運用了小手段來完成也未嘗不可。
·動手去剪!鏡頭不會自己剪出來,你如果不動手,就不會知道到底有沒有效果。
·要盡可能地剪得緊湊一些,沒有理由讓場景過於鬆弛,拿出來的還可以再放回去,越早發現某一片段的潛力越好。
❸ 求經典的有關說服、態度改變的電影片段或故事!
《人在囧途》:春節將近,玩具集團老闆李成功(徐崢飾)回長沙過年,同時在情人 《人在囧途》漫畫版海報曼妮(李曼飾)的逼迫下,准備過年後跟老婆(左小青)離婚。結果,在機場遇到前往長沙討債的「資深」擠奶工牛耿(王寶強飾)後,霉運不斷。命運的捉弄,牛耿一路都與李成功不期而遇。兩人路途中囧事不斷,也遭遇了各式各樣的人和千奇百怪好笑的事情,弄得李成功狼狽不堪,高貴形象盪然無存。牛耿(王寶強飾)卻不以為然樂觀積極。為了能夠回家,二人結伴而行,他們換了各種交通方式奔波在回家的路上,飛機,火車,大巴,輪渡,搭貨車,甚至拖拉機…… 但是兩人還是在荒郊野外度過了大年三十,回首這一路的艱辛,與他們路途中遇到人或事,對兩人人生有了很大觸動…… 最終,在經歷了兩人從敵對到成為朋友,牛耿的真誠也改變了李成功冷漠的性格,喚起李成功對真情的回歸。 當疲憊的李成功回到家,卻不料曼妮比他還早到一步,甚至見到了李成功的妻子,李成功懵了,滿懷忐忑的李成功回到家看到停留在牆上未撕去的日歷,看到其樂融融的妻女與老人,李成功也明白了他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鞭炮響起,李成功與妻子深情相擁,我們知道這一年,李成功回家了,不光是身體,還有心靈…… 本片劇情與1987年美片《一路順瘋》頗為相似,但反應中國社會方面,值得肯定。
❹ 電影裡面的淡入淡出和化入化出都分別是什麼概念
1-淡入淡出:就是前面的鏡頭以逐漸淡化的方式隱去——這就是淡出(fade-out),而後面的鏡頭逐漸的出現--就是淡入(fade-in),如果兩個鏡頭都在沒有完全淡出和淡入就會出現2個畫面重疊的情況,而2個畫面的重疊---這種方式在電影上叫做--疊化;
另有---[淡入淡出]
也稱「漸顯漸隱」。電影中表現時間、空間轉換的技巧之一。後一個畫面逐漸顯現,最後完全清晰,這個鏡頭的開端稱「淡入」,表示一個段落的開始;前一個畫面漸漸隱去直至完全消失,稱「淡出」,表示一個段落的結束。淡入、淡出節奏舒緩,具有抒情意味,並能給觀眾以視覺上的間歇,產生一種完整的段落感。隨著電影節奏的加快,今已較少採用。
2-化入化出(dissolve 漸隱):也稱「溶出溶入」、「溶變」,或簡稱「化」、「溶」。電影中表示時間和空間轉換的技巧之一。指前一個電影畫面漸漸消失(化出)的同時後一個畫面漸漸顯現(化入)。兩者隱顯的時間相等,並且在銀幕上呈現一個短時間的重疊,即經過「溶」的狀態實現交替。也常用以表現現實與夢幻、回憶、聯想場面的銜接。「化」的方法,比較含蓄、委婉,並往往有某種寓意。根據內容、節奏的需要,「化」的時間可長可短,一般在1-3秒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