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
據說玉米爆成爆米花的這種吃法是印第安人發明的,玉米是美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爆米花有哪些優點呢?(不談營養價值)玉米價格比較便宜,又隨處可見,加工方便,攜帶輕便,吃起來聲音又不大,也不會產生很多垃圾,這么多優點聚集一身最後發展到看電影必不可少的零食之一也不難理解了。由於這種零食價格低廉,從20世紀初開始,人們在看體育比賽、雜耍類節目、去游樂場玩的時候也都開始吃爆米花了。
電影是在20世紀(1889年)的美國由愛迪生發明的。看電影吃爆米花的這種習慣也是起源於美國,據說吃爆米花不是起源於電影,而是歐美的肥皂劇,這些電視劇的特點就是,搞笑,沒什麼深度,有的又很無聊。如果在看這種片子的時候能有零食為伴,那簡直就是一種享受了。
在美國的40年代,好萊塢電影的發展達到了一個巔峰時期,同時爆米花產業也到達了一個高峰。
❷ 看電影為什麼要吃爆米花
哈哈,大半夜的,問這個問題。
首先,吃不吃爆米花沒人強迫,吃和不吃都很正常
比如,吃飯,為什麼要喝粥?沒人說一定要喝粥啊?你喝水也是可以的! 只是大家說習慣了而已,
至於看電影為什麼吃爆米花?
1,爆米花好吃
2,有些人吃沒有理由
3,如果看的電影比較恐怖,那這個時候你的潛意識裡面會選擇做點什麼來轉移注意力,那爆米花就是最好的選擇
4,爆米花製作的時候糖分很高,糖分會對線上激素提高起到增益的效果,讓你不會犯困,而且異常興奮
嗯~大概就是這樣!
❸ 看電影時為什麼要配爆米花
對於用戶來說,僅憑好吃,還不足以說明爆米花是看電影多麼完美的搭配。對消費者來說:爆米花佔地小,重量輕,便攜易拿。不會把手弄臟,聲響小,更不會發出任何氣味,且高熱量甜食能讓人感到愉悅。對電影院和銷售方來說:成本低,利潤高,這是根本原因。相比於薯片等成熟產品,爆米花的價格並沒有統一標准,給影院巨大的盈利空間。製作方便也不會產生垃圾。
❹ 每對情侶去約會看電影為什麼喜歡買爆米花呢!
1、因為爆米花香,意味著倆人甜蜜的愛情;2、爆米花含有糖素,可以改善女性心情,給電影約會增加情調;3、看電影時間長,女孩子喜歡吃零食,爆米花脆脆的,象徵二人愛情有滋有味!
親,滿意的話請採納哦!
❺ 為什麼看電影必備爆米花
上世紀30年代,美國進入大蕭條時期,當時的人生活困難,但仍保持著看電影的熱情,爆米花價格低廉,成了看電影時的最佳選擇。看電影吃爆米花的習慣逐漸成了標配。
1905年鎳幣劇院興起,使得看電影成為一種空前流行的娛樂活動,同時使各種真人綜藝雜耍邊緣化。在這個時候,賣爆米花還只是鎳幣劇院周邊一些攤販的自發行為。
從上世紀初期開始,豪華電影宮取代鎳幣劇院,成為電影消費的主流場所。當時電影從業人員的心理是盡可能提升電影的地位,使之高尚化、上流化,從而和底層民眾的娛樂形式區別開來。在這種情形下,看電影與聽歌劇一樣,是上流社會的高檔消費,爆米花這種平民食品自然就擺不上檯面。
那時有聲電影還沒有問世,無聲電影早期用的字母也從另一方面限制了觀眾的文化水平,電影院也都致力保持這種上流的品味,擔心爆米花會弄臟地毯,也不希望那些修養好的顧客受到吃爆米花時發出的聲音干擾,因此幾乎所有的電影院老闆都是極力禁止在影院內食用爆米花的。
1927年,電影進入有聲時代,那些文化並不高的人也能來觀看了。到1930年,美國每周去看電影的人達到了9千萬之多,電影的聲音已經可以蓋過吃零食的聲音了,但是開放觀眾帶零食進來還處於考慮階段。
上世紀30年代,美國進入了大蕭條時期,反而給電影業和爆米花帶來了一次很好的合作機會。為了找到二個便宜的地方消遣,人們都湧向電影院。當時的街頭小販把握了這個商機,開始在電影院外面擺攤售賣成本低廉的爆米花,因為買的人多,早期的電影院在劇場外邊還專門掛著標識,要求觀眾寄存衣帽和爆米花,爆米花就這樣成為了最早的影院中偷偷摸摸攜帶的食物。
盡管仍然想維持影院的外觀,也沒有建造合適的通風設備。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攜爆米花入場,電影院老闆終於覺得這個商機不可忽視,他們開始把大廳租借給小販,允許他們售賣爆米花。此時電影院由於經濟問題也面臨著經營困難,開源增收壓力很大等現狀,於是一些劇院經理乾脆自己直接出售爆米花,獲得更多利潤。
很多影院因此開始自設爆米花機,但也有影院仍然拒絕引入,覺得爆米花機會降低他們的檔次。20世紀30年代中葉,電影院生意開始走下坡,很多影院開始虧損。一些非從屬於五大片廠(派拉蒙、米高梅、華納兄弟、福斯、雷電華)的獨立影院開始賣些簡單的糖果。在嘗到甜頭之後,這種做法被迅速推廣開來,使得很多影院轉變了態度,開始自己販賣零食。
再後來,大多數的零食都被淘汰掉,爆米花成為大蕭條時期難得保持便宜的小食品,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喜愛。當時的人們,在大蕭條時期生活非常困難,但仍然保持著看電影的熱情,爆米花作為當時唯一吃得起的小零食,就成了看電影時的最佳選擇。
二戰使爆米花和電影院的關系進入了蜜月期。糖類出口國菲律賓等切斷了對美國的貨源,糖原料開始短缺,實行定額配給。這使得存在競爭關系的零食糖果和碳酸飲料也跟著短缺。
爆米花自此開始獨秀一枝,到1945年時,它和電影的關系已經非常牢固,美國消費的半數以上爆米花是在電影院中。在電影開場前或放映中,電影院為他們的特許經營商店大做廣告,吸引觀眾去大廳買零食。“二戰”結束後,食糖管制解除,可樂等軟飲料也開始進入電影院。
然而,外界對爆米花進入電影院並非沒有批評的聲音,四十年代的報紙上,常常出現批評看電影吃零食等不良習慣的文章,還有人出台“觀影禮節”之類的指南,勸說觀眾放棄吃爆米花。
爆米花甚至還影響了電影的觀看習慣。在“二戰”結束後的幾年,即使不太長的電影也有中場休息,原因不過是給電影院提供二次販賣零食的機會。
隨著電影文化越來越多地影響全球,“看電影吃爆米花”的習慣也成了標配被打包出口。發展到今天,幾乎在全球的每一家影院門口,都必不可少的會看見販賣爆米花的櫃台,甚至成了一些影院的支柱收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