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法國經典電影觀後感

法國經典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4-01-19 10:09:39

『壹』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1

這周,我們在音樂廳觀看了一部風靡全球的溫馨而感人的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所講述的是著名的指揮家,因為母親的葬禮,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遇到了童年的同學,一本特別的日記,打開了一段塵封了五十年的記憶,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泛黃的扉頁,依稀可以看見1949年1月15日的字樣,那是克雷芒馬修先生來到「池塘畔底」寄宿學校當老師的日子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樂格科設置的陷阱將馬桑大叔的眼睛刺傷後,馬修並沒有讓他去關禁閉,而是讓他每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為止;當莫康志因為辱罵院長而被關禁閉,釋放出來後罰做清潔工作,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學們合唱,每天放學後獨自一人偷偷在教室里練習唱歌,馬修發現後並沒有責怪他,而是給他「開小灶」……馬修用它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可憐的孩子們。

在為公爵夫人演唱時,無論是合唱部分整齊甜蜜的歌聲,還是領唱莫康志那清亮的天籟之聲,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最後,雖然馬修被迫辭職,但是馬桑大叔,孩子們以及另一個教師聯合起來,告發了院長濫用懲罰,院長被驅逐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十分敬佩馬修那博大的胸懷。他不但因為他的孩子們編寫歌曲來罵他,便厭惡他們。他是從中發現出孩子們與眾不同的特點,來組建合唱團。

他還積極與那喜歡懲罰學生的院長做斗爭,讓院長無地自容,只好按照馬修的話來行事。

通過這部影片,我們知道,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有一顆熾熱的心。馬修,就是點燃這顆熾熱的心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2

每一個夢都會有一片天堂,每一個孩子都會是一個天使。而馬修便是這群孩子的造夢者,為他們插上夢想的翅膀,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

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池塘底教養院」,池塘底是沉寂的。可馬修的到來意外地打破了這片沉寂,濺起層層漣漪。「池塘底」聚集著來自各個學校的問題少年,校長採用高壓體罰的方式來管制這些看似無可救葯的孩子們。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變得乖巧懂事,反而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而馬修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孩子們的命運,他用對音樂的熱情來感化孩子,用純凈的音樂喚回孩子們冰冷已久的心,讓野男孩個個成為發光的天使。

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畫面,沒有痛苦悲情的劇情。《放牛班的春天》以溫情扣心弦,以簡約為主調,從頭至尾都讓人保持微笑。用汩汩清泉慢慢浸潤我們乾涸已久的心田,如久旱逢甘霖。就在馬修無奈被辭的那天,寫有臨別贈言的紙飛機從窗口紛紛落下,他的為師之道得到了肯定,同時音樂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覽無遺的肯定。「放牛班」的孩子們因為馬修迎來明媚的春天,因為馬修重拾自信並露出微笑。

我想,面對一群不同個性,不同資質的學生,選擇一位好的老師至關重要。馬修就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小牛,迎來放牛班的春天。一位好的老師 往往能用一句溫柔的鼓勵讓壞孩子破繭成蝶,也能用一個肯定的眼神讓壞學生振翅高飛。當然,好老師固然重要,但一顆強大的心亦可貴。我們的起點或許千差萬別,但無論是雲巔之上還是池塘之底,總會有一個夢在涯邊等著我們去造。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再苦再累再痛再難熬,只有也只能自己獨自撐過。而那個夢是我們窮極一生的追求,我們還可以在斜陽下疲倦地微笑說著"有夢真好"。 我們需要造夢的勇氣,也需要追夢的毅力。即使我們有時像放牛班的孩子們最初那般不堪,也要相信上帝不會讓有夢的孩子永遠活在地獄,因為我們用最純真的故事詮釋著春天的絢麗多彩。寒風會帶走冬天,北歸的燕子也會給我們帶來生機勃勃的春天——一個新的開始。

而那個夢關於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3

新的學期,讓我們回想起曾經的往事;新的老師,讓我們回想起曾經的老師,前個學期趙老師伴我們度過美好的半年,如今新來的班主任老師讓我們好陌生。

趙老師對我們多好啊!我們班那時對音樂的感悟特別差,因為我們不喜歡唱歌。趙老師為了讓我們喜歡上音樂,還親自讓自己的兒子去上音樂輔導班。而每次在學習時,也順便聽課學習,每節數學課,總要抽出十分鍾,把她自己學到的音樂重點傳授給我們。她教我們發准每個音名,教我們練習視唱、教我們識譜,我們漸漸地喜歡上了音樂。在趙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班的音樂表現突飛猛進,就連音樂老師也不得不贊嘆我們的進步。

每當想到趙老師,我就會想起那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電影中,馬修老師進入這所寄宿學校教音樂。當他看見那些調皮的學生對老師惡作劇時,就下決心用音樂改變他們。當他看到校長對學生們懲罰殘酷時,又對學生感到痛惜。在這地獄般的學校里,馬修老師用音樂感化學生們,想把他們從地獄拉出來。終於,在馬修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從黑暗中和陰影中走了出來,而自私自利的校長,卻想依靠他們優美的合唱歌聲為自己臉上貼金,最終沒有成功。

啊!黑夜,讓我從黑夜中逃出來的馬修老師啊,他是黎明中的希望,他是給我們光明的太陽,是他給我們溫暖,最美的「風箏」,你多久回來啊!讓我們沐浴陽光的是老師,讓我們幸福成長的,也是老師!

音樂是我們心靈的啟迪,是夢想,的港灣,是音樂感化了我們,是音樂讓我們茁壯成長,要是我做了一名老師,我一定要讓我的學生生活在快樂中、美好的音樂聲中!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4

這個救贖心靈、充滿愛的故事發生在法國一個名叫「池塘底教養院」的地方。

這個教養院中有一位心胸寬大的老大爺。他在開門時被一位同學的惡心作劇弄傷了眼睛。還有一位電影中不可缺少的主角馬修老師,他是失敗的音樂家,了不起的代課老師。他以愛和音樂拯救了這群無葯可救的「問題少年」。

當然有學院就會有院長,這個院長自私、冷酷,他相信讓學生嘗到皮肉之苦就會讓他們的心靈變得更加反抗。

在馬修老師剛剛入院的時候,門口站著一位小男孩,他的名字叫佩皮諾。一個可憐的孩子,他堅信每個星期六父親會接他回去。但人們早已告訴他,父母在二戰時就已經雙亡。

馬修老師聽到許多老師在他面前說這些孩子的.壞話,馬修老師不信,便用寬容的心和音樂來馴服這些桀驁不訓的孩子。我的心中忍不住地感嘆道:「一個多好的老師啊,用心愛他們。不管孩子如何不禮貌地對待他,他也不生氣。」

有一次,院長想盡辦法拿音樂天才皮埃爾撒氣,都被這位善良的馬修老師阻止。他不畏懼一切危險,保護自己的夢想。

還有一個片段,讓我難忘馬修老師不顧校長的威脅,偷偷地在地下搞了一個合唱團。並在裡面發現了一個天才皮埃爾。可以說這個馬修老師真是慈祥和善火眼金睛呀!一群差生中都能被練出如此多的精英,誰能不服呢?

在最後一段學校發生火災時,一件和馬修老師不相關的事卻怪在了他的頭上。冷酷的校長,把一位好老師逼到無處可逃,被開除。當校長把他開除時,他多想擁抱自己的學生啊!他默不作聲地去大門口。這時,小小的窗口飛出60架紙飛機。「這漫天飛舞的紙飛機,是我們對你的敬意。」看到這里,我的心不由地顫抖起來。

這是一個用愛和音樂救贖心靈的故事。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5

這是一部講述師生關系的法國影片,片頭以兩位滄桑的老人,也就是主角長大後的樣子,翻看了兒時一位重要老師的日記,而引出了這么一段回憶。

整部影片語氣都很平淡,看似沒什麼高潮,但是就是這種平平淡淡的氣氛帶給人無法言喻的感動。學校的名字為池塘之底,顧名思義,那裡面的學生都是些令老師頭痛畏懼的壞學生。而這一切全都因為一位名叫克萊蒙·馬修的代課老師而改變了。他很特別,對這些孩子抱有希望,他不止看到了這些學生邪惡的一面,更發現了他們的天賦——唱歌。從而建立起了一支合唱隊,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莫翰奇,一個很有音樂天賦的學生,沒有過多的語言,全靠眼神在演戲,從一開始的怨恨到最後被寬恕的感激與喜悅,不得不佩服這位代課老師,與院長形成巨大反差,正直、仁愛、保護幼小心靈,正因他如此,才感化了這一群「放牛班「的孩子,就像個奇跡。

這個世界也許有卑微的人,但卻沒有卑微的情感,全篇讓人感覺非常真實,感情的流露很自然,或許不一定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這樣的事,但是如果能遇上一個像馬修這樣的老師,真的很幸福。馬修是真的愛這些學生,而這些學生也被他所感化。馬修除了教他們唱歌,更重要的是把他們帶入正軌,教他們如何做人如何尊重他人。

「你一直在做與你本性相反的事。」這是馬修一直對莫翰奇說的話。每個人誕生時都不會是這樣的,他們就像冰封的冬天,缺少的是融化冰雪的春天,馬修到來時正好是春天,而他對於這群孩子的人生來說,就是一場美麗而難得的春天。

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都應該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價值的。即使是「放牛班的孩子」,春天也會到來的。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6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無比感人的好電影。1949年,一個名叫克萊蒙·馬修的音樂老師走進了一所管教寄宿學校擔任代課老師。在他上任的那一天,他親眼目睹了學生們可怕的惡作劇和學校對他們的嚴厲懲罰。後來馬修老師發現了孩子們愛唱歌,就用這能凈化心靈的音樂把學生們純凈的心從地獄深處拉了回來。

面對這一群行為和思想極端惡劣的學生,馬修老師並沒有恨之入骨,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懲罰,也沒有把他們交給窮凶極惡的拉齊校長,而是不斷的包容、寬容,給予他們無私無限的愛,這種愛,就是音樂。這音樂把學生們感動,把他們拯救。

這部由音樂貫穿始終的電影,採用倒敘手法,生動地講述了一個好老師用音樂感化一群學生的故事。看著這部電影,曾經對著能凈化人類心靈的音樂嗤之以鼻的我羞愧得恨不能從地縫鑽下去,可轉念一想,這事就只有我一個人知道,怕什麼?現在,我就要把它說出來。

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媽媽總覺的要學一門藝術才好。學什麼呢?不如就學唱歌吧!在我4歲那年,我和我的發小在媽媽的要求下無奈地去學習唱歌。

一開始,我根本不想唱,只是草草應付了事。第四周時,老師讓我去預習一首歌,可到第五周時,我完全把此事拋到九霄雲外去了。老師叫我唱,可我唱得五音不全,被老師批評了一頓:「你不學就算了,還胡唱一氣,音樂這么美妙的東西就被你破壞了。」我頓時無地自容。

後來,我認真地學起音樂來,才發現音樂原來是這么美妙——音樂陶冶了我的情操,凈化了我的心靈。

如果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麼音樂就是當之無愧的凈化人類靈魂的清潔劑。無論是馬修老師,還是我的音樂老師,他們用音樂凈化了我的心靈。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7

電影中,合唱團的演出非常成功。正當校長哈珊假借馬修的功勞向公爵夫人邀功請賞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蒙丹為了報復哈珊點燃了學校,此時馬修與馬桑大叔卻帶著孩子們上山野餐,哈珊憤怒之下解僱了馬修,並且勒令所有孩子不得再與他見面。可是真情是任何事物所無法阻隔的,孩子們反鎖上門,從窗戶上扔下一架架寫有姓名的紙飛機,送給馬修作留念。隨著一架架紙飛機盤旋而下,孩子們將手臂伸出窗外,奮力揮動,向馬修告別……

一直等待父母在星期六來接自己的孤兒佩皮諾,終於等來了馬修帶他離開這個監獄般的地方。佩皮諾的執著是正確的,他的等待最終迎來了圓滿的結局。馬修被解僱的這一天剛好是星期六。

"池塘之底"的沙貝、朗古盧瓦和馬桑大叔聯合起來揭發了哈珊虐待學生的事實,最終哈珊被辭退,而其他孩子們各奔東西。馬修繼續給別人上音樂課,這份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一直持續到他去世。

結局是美好的,心底充溢著暖暖的感動,默默地為馬修,為這些孩子們祈禱、祝福,希望他們獲得幸福。他們的歌聲總是在耳畔久久回盪,震撼著心靈。只要你仔細去聆聽,就會發現歌聲中充斥著滿滿的愛……

看完電影,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老師深深的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就像影片里那個最不被看好的孩子也是班裡最調皮的孩子,最後成了一名偉大的指揮家,就是因為有了老師的鼓勵和無盡的愛,才成就了這名指揮家。就是他這種無私的愛深深的打動了我。只要你用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他們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8

今天的教研改了一種新的形式,觀看教育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這個電影初次聽說還是在一個娛樂節目上,印象中只有那群歌聲如天籟般的孩子們,這次藉助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欣賞了這部電影。

在片初是以回憶倒序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群頑劣的孩子各種惡作劇的戲弄老師,同時老師們也在用嚴厲的方式懲罰者他們,「犯規—懲罰」是校長及老師的口頭禪,孩子們的舉動就像彈簧一樣被壓制再反彈。

終於,主人公馬修老師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希望。他沒有偉岸的身軀,沒有滿腹的才華,僅僅是一個落魄的音樂老師,可他的到來就像一汪清泉注入了沙漠,讓我們瞬間就發現了這群孩子的優點,他用音樂拯救了這群無人問津孩子。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簡單,干凈的音樂貫穿著整部影片,使觀眾在天籟般的童聲中欣賞著電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雖然馬修不是聖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但他盡自己所能做著一切。最讓我感動的是合唱團表演的那一刻,那個最具有音樂天賦的男孩因為過錯被晾在一邊,心情沮喪,神情顯得格外落寞。而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帶著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一位老師可以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像馬修老師,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但願普天下所有的老師都能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都能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讓我們堅持著最初的夢想,把愛帶給每一個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9

短短九十多分鍾的片長,卻蘊藏著一個社會。

池塘之底是一個小社會,等級分明,制度森嚴。院長哈森是剝削階層的代表,冷酷無情,貪得無厭。他殘忍地對待那些犯錯的孩子們,濫用私刑,為了他的仕途他不惜毀掉孩子們的前途,但沒有孩子有能力反抗,直到馬修的到來。

是馬修改變了這個社會。

面對被摧殘了心靈的孩子們,他循循善誘,面對孩子們過火的惡作劇,他用一顆仁愛之心去包容。他用音樂之光照亮了孩子們長期陰暗的心靈。

馬修是一個落魄的音樂家,仕途上的失意使他偶然來到這個被鐵門緊鎖的院落——這個塵封心靈的地方。一道鐵門,囚禁的不只是軀體,還有心靈。

院長根本不懂孩子們的心,他只知道「一犯錯,就處罰」,在他眼中,孩子們只是他追名逐利的工具。對,孩子們是桀驁不馴,可這是誰造成的?人之初,性本善,他們因後天教育者的不負責任已經沾染惡習,院長還要把他們推入叛逆的深淵。他只管用暴力使孩子們屈服,卻不曾想過馴服烈馬要用溫情照料而不是兇狠的馬鞭。

可恨的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偏有這種人,騎在學生、家長頭上作威作福,卻少有馬修這樣的好老師。為什麼哈森這種無能又喪盡天良的人能在社會上興風作浪,馬修這種善良負責任的人卻不得重用,鬱郁而終?這不只是電影,更是現實。

是馬修給放牛班帶來了春天,試想如果池塘之底沒有馬修,將會葬送那裡所有孩子們的未來。那麼,現實生活中沒有心靈引導者,又會怎樣?我們不能強求每個老師都成為馬修那樣的好老師,那是不現實的,但根本原因在哪兒?

每一個家長和老師啊,如果你們對孩子們少一分不聞不問,多一分仁愛和關懷,就沒有池塘之底。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10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一名正處於人生低谷的法國音樂家馬修,從一個個「壞孩子」身上,領悟到這樣一個真理。

法國的一個冬天,馬修,曾經的大音樂家,此時正站在「池塘之底」學校的大門前,即將成為一名代課老師。在這里,馬修隊校長處罰式的教育極為不滿,通過對孩子的觀察,馬修決定成為一名「佈道者」,用音樂救贖孩子。晚上作曲,白天教唱歌,成立了一個合唱團。與此同時,他還發現一個很有音樂天賦的男孩皮埃爾,一邊努力教導,一邊與家長溝通。然而,馬修也並非一切順利――蒙丹,一個心理變態、有暴力傾向的男孩,就不止一次的製造麻煩。最後,因孟丹縱火,馬修最終丟掉了工作。

這部電影有兩個情節引人思索,一是蒙丹被帶走的情節。那時蒙丹私自逃學,又恰好學校的經費不翼而飛於是他便認為是作案者。在即將被警察帶走的那一刻,他轉過身來,對著默送他離開的馬修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笑,然後才一邊掙扎,一邊被警察帶走,馬修也喃喃說道:「再見了,男中音……」這一段中,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或許就是蒙丹的笑容吧,那笑容或許是對馬修的肯定,也許是對馬修的猜疑,也許是在告訴馬修:「我還會回來的。」

最讓我深思的是結尾那時馬修正欲登車離開,最小的孩子,佩皮諾小跑著叫住了馬修,央求著馬修帶著他一同離開。佩皮諾從小就沒有父母,可他總是堅信父親會在星期六帶他離開,馬修與他離開的那天,正是星期六。沒錯,馬修並沒有兒女,可對於「放牛班」,他就是「放牛班」60個孩子真正的父親。

曾經,六十個孩子也許是池底的污泥,而馬修卻如一束陽光,把池塘之底變成最純潔的流雲。

『貳』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的譯名很有意思,「放牛班」中的「放牛」二字容易讓我們想起日常的一個詞「放羊」。同樣是帶有「放」字,「放羊」多指的是不加管理,任其自由行動。而電影中「放牛班」里的這群孩子,如打傷馬桑大叔的樂格克,頑皮搗蛋的佩皮諾,古怪固執的莫杭治以及其他無心讀書整日胡鬧的孩子卻沒這么空閑,他們每天都面臨著體罰、緊閉、禁食等形式的「嚴厲管教」。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有多少人能相信,他們也有春天?一個名叫馬修的音樂教師,以其獨特的教育方法和對學生永不放棄的執著,給被貼上為壞標簽的孩子們一個春天。

影片中的一個片段留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馬修老師在組建合唱團的時候。他發現莫杭治極具音樂天賦,於是採用激將法,甚至「開小灶」的方式讓他投入音樂。不單單是有音樂天賦的莫杭治,他也很顧全班上的每一位學生。

合唱團要一個又小又可憐的孩子幹嘛呢?

馬修老師讓他當指揮助理;

要一個怎麼教導五音都不全的成員幹嘛呢?

馬修老師讓他擔當在任何演出場合都很重要的「樂譜架」;

要一個完全被團隊孤立和否定的成員幹嘛呢?

馬修老師的一句「他是我唯一的男中音」便讓他在團隊中地位上升。

這些被認為「無惡不作」的學生,此時此刻卻成了合唱團中獨一無二,無可替代,潛力無限的「大人物」,他們每個人心裡都很清楚:老師的合唱團需要「我」,一首歌的演繹需要「我」,「我」是有價值的,「我」是被需要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其實我很喜歡看電影,但是總有些把電影當作故事會看的感覺,或哭或笑地跟著鏡頭進入別人的生活,關機後又繼續自己無聊的日子,並沒有想過去寫下那些電影帶給我的思考。今天,老師給我們觀看《放牛班的春天》,讓我們寫觀後感,我剛開始並不知道怎麼動筆,可是細細品味一下那些美麗的畫面留給自己的感動。不為什麼,或許為了自己重新嘗試有大腦的感覺,筆這才落下。

我並不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以前同學也推薦我看過,很多人都喜歡善良的馬修老師,喜歡莫翰奇天使般的面孔,喜歡他如天籟的聲音,而我駁斥,卻是那個永遠等待星期六的孩子——貝比諾。

貝比諾有什麼?他沒有強悍的身體保護自己,也沒有莫翰奇那樣的天賦,連吃飯還得用珠子去的盤子,睡覺還要付錢,智商很低,無法明白馬修冒險提醒的手勢,以為被槍決的元帥是打錯死的,故作聰明,套近乎得來的「5+3=53」的答案讓他喜笑顏開。但他有愛,他知道他的爸爸已死,但他依然趴在鐵門上等待,春天來了,馬修老師會在他睡覺的時候替他掖被角,會警告孟丹不要靠近他,會從他這個助手裡接過觸手可及的東西。春天真的來了,所以他才會帶著傻笑當著眾人的面向馬修告莫翰奇的秘,是愛給了他勇氣,依然是愛,給他勇氣與馬修老師坐上通往幸福的班車。

誰說我們一定要聰明?我們或許不會用嗓音去吟唱動人美麗的歌曲,但我們可以用愛去感受生命中美好的時光。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不只是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校長,很多的家長為了減少麻煩,教育孩子往往採用最直接的「竹筍炒肉」形式。根據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人格就是在觀察榜樣、模仿榜樣的過程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樣,如果採用打罵式教育,不但不會解決根本問題,反而會形成一種打罵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心理,無法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形成易怒人格,甚至可能走向犯罪。

與校長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的是新學監馬修。他可以說是一個人本主義者。他看到這片「池塘之底」的光明之處,也相信孩子們充滿希望,甚至引領他們找到自己身上的光亮,給予自己肯定。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師要尊重兒童,使兒童的人格得到充分的發展,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鼓勵他們發展自我,真正把兒童當做活生生的人去看待,並拋棄自我本位和專制的態度。馬修尊重每一個孩子,沒有因為一些孩子在背地裡唱歌取笑他,或是用墨水球扔他而氣急敗壞,反而運用及其聰慧幽默的方式換來了孩子們對他的信任。他相信孩子的潛能,讓孤僻的皮埃爾發現了自己優美的嗓音。他認可每一個孩子,不會因為某個孩子不會唱歌而取笑他,而是讓他當「琴架」,讓每一位孩子融入這個合唱團,運用這個集體環境,激發了孩子們自身的優點與創造力。

蒙台梭利說:「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時,也決定他的一生。」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需要給予每一個孩子積極關注,並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就像影片中的馬修,他用他的教育方式改變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的命運。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這周,我們在音樂廳觀看了一部風靡全球的溫馨而感人的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所講述的是著名的指揮家,因為母親的葬禮,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遇到了童年的同學,一本特別的日記,打開了一段塵封了五十年的記憶,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泛黃的扉頁,依稀可以看見19XX年1月15日的字樣,那是克雷芒馬修先生來到「池塘畔底」寄宿學校當老師的日子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樂格科設置的陷阱將馬桑大叔的眼睛刺傷後,馬修並沒有讓他去關禁閉,而是讓他每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為止;當莫康志因為辱罵院長而被關禁閉,釋放出來後罰做清潔工作,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學們合唱,每天放學後獨自一人偷偷在教室里練習唱歌,馬修發現後並沒有責怪他,而是給他「開小灶」……馬修用它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可憐的孩子們。

在為公爵夫人演唱時,無論是合唱部分整齊甜蜜的歌聲,還是領唱莫康志那清亮的.天籟之聲,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最後,雖然馬修被迫辭職,但是馬桑大叔,孩子們以及另一個教師聯合起來,告發了院長濫用懲罰,院長被驅逐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十分敬佩馬修那博大的胸懷。他不但因為他的孩子們編寫歌曲來罵他,便厭惡他們。他是從中發現出孩子們與眾不同的特點,來組建合唱團。

他還積極與那喜歡懲罰學生的院長做斗爭,讓院長無地自容,只好按照馬修的話來行事。

通過這部影片,我們知道,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有一顆熾熱的心。馬修,就是點燃這顆熾熱的心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一直覺得,老師應該是個有情懷的職業,它離不開道義也離不開愛的傳遞。正如《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馬修一樣,在一個看不到光明,到處都是問題學生的池塘之底仍選擇用真心面對孩子,用真誠感化他們。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也許問題小孩只是沒有遇到愛和陽光的普照,沒有遇到一個可以理解他們的人。在馬修眼裡,每個小孩都有他們的優勢,唱歌跑調的小男孩可以當指揮家,不會唱歌的小皮皮諾可以做指揮官助理看大家唱歌,連「無葯可救」的蒙丹都是他眼中唯一的男中音。他給予每個人肯定,不給家長告狀,教會小朋友合作,成為他們的朋友,用音樂點燃了孩子們的希望。

同為教育者,校長放棄音樂夢想卻依舊嘲諷踐踏別人的音樂夢想,把自己的人生不滿發泄到孩子身上,一直覺得在這里的小孩都是有問題的。對於「慣犯」蒙丹,給他強加偷錢的罪名。對於名利場無比追逐,面對失火的學校,他不是慶幸孩子安然無恙,而是在意自己的獎金和勛章打了水漂。

也許我們處在池塘之底,也許我們是問題小孩,也許我們並不完美,也許我們五音不全,也許我們成績很爛,功課差勁。但是,只要我們願意相信,堅持熱愛,一直等待,就會有希望出現。

「黑暗中的方向,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枕,榮耀之巷。童年的歡樂,童年的歡樂,轉瞬消逝被遺忘,一道絢爛金光,在小道盡頭閃亮。」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沒有看過影片的內容介紹帶著疑問開始了觀看……

影片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翁馬修老師(一位落魄的音樂家)來到了一所問題孩子的學校(孩子都是被家人放棄管教,被老師貼上問題孩子標簽的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教育方式關注、激勵、賞識、平等、尊重每一個孩子,孩子們在這位善良老師的言傳身教下都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變得沒有那麼叛逆、沒有那麼無可救葯!相反每個孩子神上都有閃光點,如:馬修老師讓每個孩子試唱低、高音的分配,就連最叛逆的孩子蒙丹也被發現是最好的中音。

讓每個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讓每個孩子都知道自己存在這個集體的意義讓他們都參與音樂表演中,孩子們得到賞識都很開心也很配合一起合唱。

他也非常關心孩子的生活,比如孩子們有很長時間沒有洗熱水澡了,他就去找校長反映,校長冷漠他就和別的老師一起想辦法解決了,這更像是一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

在和唱團就要在伯爵夫人面前演出時,他故意冷落皮耶爾讓他承受一下挫折教育,合唱團不是離開他不行的,正式演出又給你孩子閃亮的機會,讓孩子校學會的感恩和珍惜!

反思我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是否也這么用心,用情,用愛在教我們的孩子,去了解我們的每一個孩子?說教不如做給孩子們看,繁星閃閃顆顆璀璨!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做為老師要給孩子犯錯改正的機會,並做正確的引導。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我們學校在周五開展了一次電影課,看的是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這是部非常感人的電影,講的是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朗琦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休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畔底",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犯過罪的、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調皮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同時他也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這部電影很感人,因為馬修來了以後,他給了孩子們父親的愛。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部影片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教育。

48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老師、嚴厲的制度構成。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了,最後的結果是音樂凈化了孩子們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序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行治後來成了指揮家,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他的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錄了這感人了一切。佩爾諾當時是一個孤兒,總在周六時等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後來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走時,佩爾諾一路奔跑起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的執著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後,我為哈刪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在馬修走出學校大門時,收到的是曾不聽說教的學生在片上寫滿祝福和思念的話,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情節深深地感動了我。

感動之餘我彷彿也看到了我們的老師看到了他管教我們的情景,看到了他悉心教導我們的情景,彷彿看到我們犯錯時輕言細說教我們的情景,彷彿看到了老師與我們嬉戲時的情景,我彷彿也看到我們的老師問我們調解糾紛時的情景……此時此刻,我浮想聯翩,想起了我們親愛的老師,讓我們一起向我們的老師致敬吧!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的電影,講述了一位名叫馬修的老師用自己的真心感化了塘底的問題少年,傾情付出幫助每一位少年發掘了自己的特長,改變了他們的一生。《放牛班班的春天》中的馬修老師讓我聯想到了《死亡詩社》的基丁老師。馬修老師和基丁老師是多麼的相似,他們都是社會底層的普通教師,過著普通平淡的生活,但他們都相同地用自己的愛去教導學生。

馬修老師的出現好比一縷曙光,給學生們原本昏暗無光的生活帶來了光明和溫暖,融化了學生們冰封的心靈。其實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有著夢想,成為航天員、消防員,都是年輕的孩子們常常幻想的,只不過由於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壓力被埋藏在了心底,馬修老師為了喚醒學生們的夢想可謂煞費苦心,甚至重新做起了自己曾立下誓言不再接觸的音樂。居中校長那一句責怪馬修自大,一直做不喜歡的事深深觸動了我,我不知道這需要多大的決心,但我感受到了馬修老師的真誠,就是這樣一份真誠的心才能夠走進學生們的心房。

其實從這部電影中我們也能藉此反思當今社會對老師的態度,其實一位用心用愛去教學的老師他所流露出來的影響生命的地方往往不能被世人所理解,就像馬修老師和基丁老師最後都被校長開除的結局一樣,正因此許多優秀的老師可能就這樣泯然於眾人中,一生都不為人所知,但他們可能是學生們人生路上的指明燈。

從另一個角度我們或許也需要反省當今的教育制度,當然我們無法否認這樣的制度是最為全面的制度,但這樣也可能掩埋一些有天賦的人,這或許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看到這個影片名,我就想:為什麼叫「放牛班」呢?他們度過的是一個怎樣的「春天」呢?帶著重重疑問,我走進了這部電影。

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叫馬修的老師,他來到了一所寄宿制的男子學校,那裡的學生有很多的壞毛病,好像放養的牛群沒有紀律,不求上進。但馬修老師沒有放棄他們,而是用善良、寬容,用音樂努力改變著他們。

學校里有一位叫麥父神的老師,因為眼睛受傷而不能上音樂課,所以馬修老師成他們音樂課的代課老師。馬修老師通過自己的耐心溝通交流,發現這些學生各有特長。於是他組織了一個音樂合唱團,其中有一個叫特朗奇的孩子,他有著很高的音樂天賦,他成了音樂合唱團的主唱,後來還成了出色的音樂家。一步步的,慢慢的,他幫助孩子們找回了自信。

學校里還有一位粗暴的校長,總是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們。種種原因,馬修老師被壞校長解僱了。在他離開學校的那一刻,他的學生們用紙飛機寫下了一段段和馬修老師告別的話語,表達出對馬修老師的敬愛和不舍,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原來馬修老師就是孩子們的春天。是他的善良,他的寬容,他的堅持不懈,幫大家找到了自己的春天。春天,就是同學們的夢想;春天,就是同學們的新生。

願我們都能擁有自己心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放牛班的春天》所講述的是著名的指揮家,因為母親的葬禮,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遇到了童年的同學,一本異常的日記,打開了一段塵封了五十年的記憶,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泛黃的扉頁,依稀能夠看見1949年1月15日的字樣,那是克雷芒馬修先生來到「池塘畔底」寄宿學校當教師的日子。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樂格科設置的陷阱將馬桑大叔的眼睛刺傷後,馬修並沒有讓他去關禁閉,而是讓他每一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為止;當莫康志因為辱罵院長而被關禁閉,釋放出來後罰做清潔工作,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學們合唱,每一天放學後獨自一人偷偷在教室里練習唱歌,馬修發現後並沒有責怪他,而是給他「開小灶」……馬修用它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可憐的孩子們。

在為公爵夫人演唱時,無論是合唱部分整齊甜蜜的歌聲,還是領唱莫康志那清亮的天籟之聲,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最終,雖然馬修被迫辭職,可是馬桑大叔,孩子們以及另一個教師聯合起來,告發了院長濫用懲罰,院長被驅逐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十分敬佩馬修那博大的胸懷。他不但因為他的孩子們編寫歌曲來罵他,便厭惡他們。他是從中發現出孩子們與眾不一樣的特點,來組建合唱團。

他還進取與那喜歡懲罰學生的院長做斗爭,讓院長無地自容,只好按照馬修的話來行事。

經過這部影片,我們明白,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有一顆熾熱的心。馬修,就是點燃這顆熾熱的心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這部電影是講述一名代課老師教一群學生唱歌的故事,原來的老師喜歡只要學生一犯錯,就要體罰。而這名老師很有耐心,他會慢慢帶著學生們引入音樂的世界,這些學生中,有一位叫皮埃爾的小男孩,他是一個十分有音樂天賦的人,可因為他的性格有一些羞澀,所以沒有發揮出來。不過,在馬休老師的引導下,慢慢地發揮出了自己的音樂潛能,並成為了這個合唱團的領唱。

這部電影的結局很感人,一個小男孩的父母雙亡,可他還是堅信他們一定會來接的,於是他每個星期六都等著他父母來接。不過,最終馬體老師帶著他走了,那天也正好是星期六。這個結局讓我感覺到這名男孩很想得到父母的愛,馬體老師幫他完成了他的心願。

這部電影里還有一位重要的人物:院長。他是一個很自私自利的人,一位女伯爵夫人來教養院參觀,院長讓音樂班的同學表演合唱,女伯爵夫人聽得很入迷也很深受感動,於是並問馬休老師是誰要組建這個合唱團的,結果院長搶答了馬體老師的話說是他自己組團的!院長雖然受到女爵士很高的贊賞得到了很大的榮譽,卻在學生們心中的位置一落千丈。所以,我們不能自私,如果得了榮譽應該和在大家一起分享,而不是獨自享用。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給我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們應該多多欣賞這種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開學的前一天,感謝學校安排了我們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使我再一次認識自己,更清楚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這部電影主要講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音樂凈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周校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愛學生不單要建立在思想上,還要建立在行為上,觀念行動要保持一致。我覺得這句話非常正確,關愛每一個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我相信每一位做老師的都會想,但盡力地做了嗎?用心地做了嗎?方法正確了嗎?這都是我們每一位做老師的需要思考的?馬修老師接手一個這樣惡虐的班級,都能把整個班的班風、學風教好,與此比較,我們的學生是多麼的可愛,多麼的優秀,在班級中會存在那麼一兩個較頑皮的學生,但我們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是教師的行為方法是否得當。觀念行動保持一致,我們的學生會很好的成長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最近,我看了一部片名為《放牛班的春天》的電影,讓我的內心深受感慨。

這個片子採用了倒敘的方法,世界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莫朗奇,因為要參加母親的葬禮而回到法國,,當年的舊友派皮諾冒著大雨送來一本書,是他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的日記。馬修當年到池塘之地,一所專為困難兒童設計的學校當學監,他發現這里的孩子特別喜歡捉弄老師,但馬修試著用音樂,使這些孩子善良的本性顯露出來,孩子們漸漸變得善解人意,馬修發現莫朗奇很有音樂天賦,他不顧校長的反對,組建了合唱團,是孩子們慢慢走上正道,前途變的光明,可結局卻十分傷感,馬修因私自帶學生出校而被開除,可馬修沒放棄,一生從事音樂事業,莫朗奇也離開了池塘之地,到了里昂音樂學院。

片中莫朗奇似乎十分幸運,馬修把他從池塘之地的深淵解救出來,是他從原來註定一事無成變的前途無量,而他也沒有辜負馬修的期望,成了一名世界著名的指揮家。

在池塘之底發生的事,在現在的生活中也並不少見,先是學生搗蛋,老師教育後依然如此,老師繼續教育,學生屢教不改,老師便失去了耐心,如此便惡性循環。其實現實中這樣的老師並不少,雖然方式和馬修有一定的差異,做的也未必有馬修好,可孩子們並沒有領情,依然我行我素,為此我覺得未必是現實中的孩子沒有影片中的差,而是前者所有人多對他很好,誇他,沒有心理上的壓力,而後者一直被壓迫,兩者一比,前者除了一些特別的是不會受感化,對老師的批評也無所謂,後者只要一有人善待,便如釋重負,難道不是這個原因嗎?

這個片子讓我感慨萬千,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它。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作為一名真正的教師,再次重溫這部電影,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音樂凈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杭治後來成了指揮家(當然,他的成就是因為當年馬修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佩爾諾當時是個孤兒,總在周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後來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佩爾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帶走了。佩爾諾的執著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著的手訴說著留戀與不舍,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挖掘,怎麼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這部法國影片中馬修的行為,杭莫治的成材,佩爾諾的成長,有力地印證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因此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味。

『叄』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

1、《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

電影中對於莫翰奇的描述有「天使般的面孔」、「魔鬼的心靈」、「天籟之音」,可見他是個不一般的孩子。他心中對母親的依賴卻不願表露,想唱歌卻又故意逃避。「池塘之底」的壓抑氣氛,讓他把自己緊緊的保護起來,以桀驁做外衣。一切的叛逆只是想獲得母親更多的愛和關注。

莫翰奇發現自己的母親和馬修老師在一起的時候,把墨水潑灑到了馬修的臉上。

馬修老師取消了他在合唱團中的獨唱部分,把他撂在了一邊。當最後的真正的表演時,公爵夫人看到站在一角的孤立的莫翰奇時,馬修告訴她,「他是個特例。」回答沒有多一個字,輕描淡寫中,彷彿莫翰奇壓根就是一個不起眼的角色,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這對於莫翰奇來說,懲罰已經很重,而他那一貫無所謂的神情所掩飾的內心,其實是後悔的,怨恨的。他身體斜靠在柱子上,雙手插在褲子的口袋裡,微低著頭,看與不看之間,希望被諒解的內心,一直在掙扎著。

而這些,馬修是了解的,他比任何人,甚至比莫翰奇的媽媽都更了解他。這種了解是從馬修發現沒有參加合唱團的莫翰奇,獨自一人在教室里盡情歌唱的那一刻開始的,表面上平靜的馬修,依然難以抑制內心的狂喜,他斷定,自己發現了一個天才,一個在音樂方面絕對有天賦的孩子。這個發現之後,馬修一直在幫助莫翰奇,幫助這個孩子改掉不好的習慣,幫助他往這條光明的路上引。他的努力,即便在莫翰奇把墨水潑灑到他的臉上也沒有停止。所以在這里,在回答公爵夫人「他是個特例」時,馬修這只是說給莫翰奇聽的,他已經原諒這孩子了,或者說從一開始,馬修就壓根沒責怪過他。馬修只是想讓莫翰奇知道,自負驕傲,都是沒有意義的。所以當馬修轉過身來,准備開始之前,對著「樂譜架」郭邦擠了擠右眼時,我知道他是輕松的,快樂的,因為馬修知道,莫翰奇已經在求得諒解,這足以說明他的進步。

在前段演唱完之後,馬修讓孩子們安靜下來,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過一樣對莫翰奇發出了邀請,提示他,下面該是最最出彩的男聲獨唱。莫翰奇從驚訝,到直起身,手從褲袋裡拿出來,到滿是疑惑,再到確認輪到自己獨唱時的那種驚喜,投入,進而微笑感激。正如馬修的畫外音所說的那樣,「我突然讀到了很多東西,自豪、被諒解後的快樂、還有,對於他是第一次的,懂得去感激。」

這一生動的情節為我們做了一次學生過激行為處理的示範,我們教學中也可能會遇到做出過激行為的學生。我們應該學學馬修老師的處理方法,不發火,不批評;先進行冷處理,讓學生有自己悔悟的時間;然後充分了解過激行為發生的深層原因和學生心理上的問題;最後選擇合適的情境,表現出你的寬容與期待。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所以,要用寬容的心去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用愛讓閉塞灰心的孩子們看到了美好和希望。

2、《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大多數人,因為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

事業失意落魄的禿頭音樂老師馬修來到「池塘底畔教育輔助院」任教,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融入行為差池的孩子之間,給他們父親般的愛。組建合唱團,用音樂喚醒這些孩子們冷漠已久的心,也喚醒了他們對生活的渴望和熱愛。在表演等活動中找到自我,找回自信。馬修的理念是:「體育和音樂可使國家團結。」音樂和愛能使人得到教化,集體活動可以增強責任和使命感。歌聲滋潤了同學們的心田,讓善良與愛得到復甦,班級秩序得到恢復,調皮的孩子成為「學生」。該片將諸多理念,如「愛與尊重」、「贊美與期望」等都融入其中裡面有幾個鏡頭令人難忘:

鏡頭一:笫一堂課調皮的莫翰奇在黑板上畫禿頭的馬修,被馬修發現後,並沒有大發雷霆,而是拽住學生莫翰奇說:「看我比你畫的更象」,在黑板上誇張式的幾筆就把莫翰奇的肖像勾出,一下就把學生們給鎮住了。

鏡頭二:在課堂上馬修蹲在第一排與沉默寡言的小貝比諾交流,這樣更能打開孩子的心扉。

鏡頭三:多次孩子調皮,而校長要懲罰學生時,馬修都當面護著他們,超乎一般教師的對學生過錯的寬容。為了使傷害校工的學生免於被關禁閉,他「包庇」了該生,並把它作為教育的契機,讓其去醫務室服侍校工直到痊癒,讓這位孩子在內疚中悔悟。

鏡頭四:每個孩子都感受倒自己的價值。最調皮的(後來成為指揮名家的莫翰奇嗓音非常好,擔任了合唱中的獨唱部分,孤獨不肯唱的小貝比諾擔任指揮助理,五音不全的一個男孩當「樂譜架」——讓每個人都有位置。

鏡頭五:無惡不作的插班生馬丹,被校長冤枉偷了學校巨款,遭到校長毆打,該生從警察局逃出來跑到學校放火,差點釀成大禍,充分說明冤屈會使人走極端,何況還是個無賴。

影片結尾最感人的鏡頭是,當馬修被自私的校長開除離校時,盡管校長禁止孩子們送馬修老師,但當馬修從教室樓下走過時,從樓上教室窗口雪花般飛出一個個「飛機」——一封封感恩的紙條,在一陣悠揚的和唱聲中,只見教室窗口伸出了一排排天使班的小手在飛舞…看到這一幕,我不由得被震撼了,這不就是教師所能體會到的最高境界嗎?

電影是浪漫的,是理想化的,但是卻是受歡迎的。因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盡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

「池塘之底」里的每一個孩子,他們擁有太多同齡人不曾體會的冰冷和無助。他們中有人每個星期六都會倚靠在鐵柵欄前,企盼著已去的父親來接他回家;有人害怕被拒絕,習慣性地用毫無奢求的眼神,不屑地看著這個世界;也有人點燃一支煙,把自己的希望和渴求全部燃盡,再用一切暴力和憤怒反抗冷酷和不公平。他們的父母在戰爭中死亡,他們的母親是未婚媽媽。壓抑在心靈最柔軟的地方的,是一種渴望被接納、被理解、被關懷的像薄霧一樣飄忽不定,轉瞬即逝的東西吧。只是長久的失望甚至絕望讓他們明白,這些,沒有可能光顧他們。

不幸中的萬幸,「池塘之底」也光臨了馬修老師這樣一位太難得的光明使者。他用音樂催開了他們心中的花。我想這些孩子這么小,即使有惡,又能夠壞到哪去?只是因為從來沒有人告訴他們怎樣才是正確的行為,沒有人願意用一點點的耐心教導他們所以才一錯再錯罷了。他們缺少的正是愛,就像佩皮諾是個孤兒,而莫杭治也只有殘缺不全的母愛,只需要一點點愛就足以點燃他們的心火,讓他們明白,自己原來不是活在地獄中,原來自己也是天使。

當馬修老師把這些孩子組建成為一個合唱團,聽著他們那宛如空谷黃鶯般的甜美清亮的童聲合唱,看著他們那因為受到肯定鼓勵而分外專注的清澈的眼神,我的感受只剩下了心靈的沉醉:悠揚的歌聲中,放飛的童心、夢想、感激、懷念……這一切無不美得令人動容。

馬修老師的寬厚仁慈,善良耐心,就像一縷縷春天的陽光,撫慰照耀孩子們殘缺受傷的心靈,還給他們了一個明媚溫暖的未來與世界。

3、《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

野百合的確迎來了春天,可它並非亘古不變;我們也幸運地聆聽到夜鶯美麗的歌喉,可音樂畢竟不是萬能。馬修的出現,給「池塘之底」帶來了一束光芒,轉瞬即逝。

就在哈桑校長為經費解決而振奮時,一個電話讓這一切灰飛煙滅。因誤解而被蒙羞的蒙丹,縱火燒了給自己帶去無盡痛苦記憶的學校,留下一個詭秘的笑容,轉身遠去。幸運的是,其時馬修恰好帶領六十多個孩子去野外遊玩,倖免一死。然而,馬修的擅離職守而造成的損失,也是無法推諉的。終於,這個可憐的失敗的音樂家,失業的學監再次沉如池塘之底。他被解僱,並要求立即離開,不得與孩子們再見。

也許,我們在唏噓之餘,為之扼腕痛惜,甚至憤憤不平。然而,我以為馬修的確需要全面地檢省自我。在校長採取「連坐」制而讓他任意選擇名字時,他委曲求全了;在皮埃爾因為漫畫辱罵校長而被禁閉,馬修支持了,空留一個無助而又充滿期待的眼神;在他的課堂上,屢屢充斥著以送到校長室來恐嚇學生;面臨蒙丹的到來,由於所謂的心理專家的測試近乎白痴,以及邪惡傾向,馬修企圖樹立絕對權威,結果造成自身的膽怯與班級的混亂;在佩比諾遭到蒙丹的強勢威脅時,馬修再失良好的教育機會,而是以不向校長告發食堂用餐為交換條件,警告他「不允許再看佩比諾一眼,即使是一眼,也會讓他的生活變成噩夢」;在蒙丹因為偷竊沙貝的手錶而被禁閉時,他也只是埋怨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更無法諒解的是,在學校資金丟失而誤解為蒙丹所偷,被校長拷打半小時,強行送往警察局時候,沙貝向他投去求助的一眼,他竟然無動於衷,只留下蒙丹意味深長的一笑……

然而,法國人畢竟浪漫而溫情。當馬修再次拎起飽經滄桑的皮箱遠去,而嘆惋這些孩子的謹慎看起來更像是冷漠的時候,我們看到一隻只飛機從窗口飛降下來,折疊的飛機上寫滿充滿個性而深情款款的語句;也看到一隻只尚且幼小的小手在空中飛舞,似是告別,又似是追索未來。在那一刻,馬修感覺自己的每寸肌膚都透出了愉悅和樂觀。作為教師,其存在的意義與享受的幸福得以呈現。

池塘之底固然有其值得諷刺的意味,是對人格的褻瀆,也是對自我的否定。但對於優秀的教師而言,這同時也意味著「冰山效應」,我們可以將更多的視角轉移到學生的潛在的待開發的領地,將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被忽視的群體或個體中來。

教師的意義在於開發學生潛能,拓展心智發展的疆域的同時,培養可持續性發展的自覺性。從這個角度去審度馬修,他只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帶領學生飛翔。因此,莫杭治是幸運的,他因頑皮過度而遮蓋了的音樂天分,被馬修敏銳地洞察到,並得到很好的培育,至少得到了肯定與張揚。這為後來跨上更高的平台夯實了基礎並提供了無限的可能。他終於成為聲名遠鐸的指揮大師。

然而,我們要追問的是,作為學科教師,他除卻合唱教學外,本身的學科素養培育呢?還要追問的是,作為教育工作者,他將班級分散的心聚焦於音樂,這無可厚非。然而,教育到底要給予學生怎樣的影響?莫杭治終於前往裡昂音樂學院進修,追隨他而去的佩比諾呢?縱火洗校的丹東呢?為買熱氣球而偷竊的郭邦呢?

我們在倡導教育理念多元,形式開放的春天,是否會被繁華與喧鬧迷失了教育的本色?無論是本片中的馬修,還是《搖滾校園》中的奈德,我以為都只能作為另類的教育方式,或者作為教育的參考與補充,警醒與鞭策。設若以之為模板,甚至為之振臂高呼,搖旗吶喊,我以為是另種形式的迷茫!永不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

4、《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

很有幸,借著繼續教育的機會我能和老師們一起欣賞了這部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著一個學監和一群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是我第一次看,看完之後真的讓我好感動!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簡單,干凈的音樂貫穿著整部影片,使觀眾在天籟般的童聲中欣賞著電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很多人,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為電影裡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很難得到甚至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為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馬修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盡自己所能為孩子干點事情。他喜歡音樂,於是他便開始用音樂來教化那些問題少年們,藝術的確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課堂上他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的那一鏡頭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一小小的舉動包涵著對學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師生關系,而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呢?而馬修老師以其溫和的作風改變著什麼,讓整座學校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除了那個刻板的校長,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嘗沒有松動過呢?這就是尊重的魅力、溫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愛的魅力!用愛心可以試著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馬修不是聖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著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讓我很受感動的是合唱團表演的那一刻,那個最具有音樂天賦的男孩因為過錯被晾在一邊,心情沮喪,神情顯得格外落寞。而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帶著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一位老師可以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但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是偉大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樂的,可雖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著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盡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而做這種教師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像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但願普天下所有的老師都能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都能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在三尺講台前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5、《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

憂傷的音樂、憂傷的背景和憂傷的情節組成了開頭,影片中他們正在舉行葬禮。這天晚上,派皮諾來到他的小學同學家,派皮諾拿出一本日記,他們風塵已久的童年時光頓時從腦海中歷歷再現。

一天,克萊門特。馬修來到一所學校任教。這所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它由問題學生、嚴厲的制度、苛刻的校長構成。馬修確信自己走到了人生的低谷,這時,他看見了兒時的派皮諾,派皮諾的父母被二戰奪去了生命,派皮諾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為此,他常在周六的時候等候在學校門口,希望父母能來接他回家。此時馬修想用愛來溫暖派皮諾……

馬修以真愛換來了孩子們的信任。孩子熱愛音樂,馬修也是,他迎合了孩子們的興趣,創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的歌曲。他對哈森校長制定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覺,對校長的教育思想也有些反感,他便用愛感化了校長,校長也在他的感召下,接受了他的教育方法。有了校長的支持,馬修組建了一個合唱團。其中最有音樂天賦的是莫朗奇,他有一副好嗓子和內向的性格。後來,在一次表演中,莫朗奇因過錯而被晾在一邊,他一臉的無奈與孤獨。在第一輪演唱之後,馬修忽然轉身示意他唱歌,這位孤獨的歌手先是一愣,然後他帶著驚喜的心情成功的完成了演唱。馬修的這個「圈套」,也使孩子們唱這支歌曲時有了幾分開心、幸福的感覺。

後來學校進來一個插班生,他是心理學家放在這里做實驗的,他叫蒙東,有暴利傾向。蒙東簡直無葯可救,他在校內吸煙、打架、罵人,最後被校長指控偷了10萬法郎。但就因為校長用種種極端的辦法來懲治蒙東,最終導致蒙東也以極端的行為回贈給了學校——他放了火,燒了幾間房子。然而,真正偷錢的並不是蒙東,是蒙東唆使別人。後來,馬修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而他並不想將真凶交給校長或是警局處理,他「包庇」了蒙東。但他自己最後卻被無能而殘暴的校長趕走。

馬修與學生的情誼之深是不可以用語言描述的,不信,請看片段:馬修在即將離開學校之際,孩子們站在教室的窗口,探出腦袋、伸出小手揮揮,與 馬修 老師告別。並做了紙飛機,把對 馬修 老師說的話寫在紙飛機上,從窗口飛出來。那一隻只充滿真摯祝福的紙飛機為馬修送行,那一雙雙揮動的小手與馬修告別,那一雙雙充滿留戀不舍的眼睛目送馬修離開。藍天為證,大地為憑,誰能說學生們不喜歡馬修呢?紙飛機雖然普通,但此時卻是最珍貴的禮物。馬修彎腰撿起地上的紙飛機,看著上面的字跡微笑了,因為他知道這是孩子們送給他的禮物。馬修帶著孩子們的禮物,幸福地離開了。看到這一幕情景,我也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被孩子們與 馬修 老師的深厚情誼和真摯的愛深深感動了!

馬修從未想過成名,後來一直向他人傳授音樂技術,直到去世……

『肆』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這個救贖心靈、充滿愛的故事發生在法國一個名叫「池塘底教養院」的地方。

這個教養院中有一位心胸寬大的老大爺。他在開門時被一位同學的惡心作劇弄傷了眼睛。還有一位電影中不可缺少的主角馬修老師,他是失敗的音樂家,了不起的代課老師。他以愛和音樂拯救了這群無葯可救的「問題少年」。

當然有學院就會有院長,這個院長自私、冷酷,他相信讓學生嘗到皮肉之苦就會讓他們的心靈變得更加反抗。

在馬修老師剛剛入院的時候,門口站著一位小男孩,他的名字叫佩皮諾。一個可憐的孩子,他堅信每個星期六父親會接他回去。但人們早已告訴他,父母在二戰時就已經雙亡。

馬修老師聽到許多老師在他面前說這些孩子的壞話,馬修老師不信,便用寬容的心和音樂來馴服這些桀驁不訓的孩子。我的心中忍不住地感嘆道:「一個多好的老師啊,用心愛他們。不管孩子如何不禮貌地對待他,他也不生氣。」

有一次,院長想盡辦法拿音樂天才皮埃爾撒氣,都被這位善良的馬修老師阻止。他不畏懼一切危險,保護自己的夢想。

還有一個片段,讓我難忘馬修老師不顧校長的威脅,偷偷地在地下搞了一個合唱團。並在裡面發現了一個天才皮埃爾。可以說這個馬修老師真是慈祥和善火眼金睛呀!一群差生中都能被練出如此多的精英,誰能不服呢?

在最後一段學校發生火災時,一件和馬修老師不相關的事卻怪在了他的頭上。冷酷的校長,把一位好老師逼到無處可逃,被開除。當校長把他開除時,他多想擁抱自己的學生啊!他默不作聲地去大門口。這時,小小的窗口飛出60架紙飛機。「這漫天飛舞的紙飛機,是我們對你的敬意。」看到這里,我的心不由地顫抖起來。

這是一個用愛和音樂救贖心靈的故事。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今天下午的二、三節課,老師決定讓我們看一部電影子——《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主要講的是池塘底教養院的學生和代理老師馬修之間發生的事,這個教養院里的學生個個都十分不聽話,而院長則是一個老古板,一犯錯誤就處罰關禁閉,這使馬修十分反感。為了讓這樣一個班級的學生聽話,馬修成立了合唱團,其中一個叫皮埃爾的學生進了里昂音樂學院,長大後成了世界著名的音樂家。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由得感慨,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啊!用自己全身心的愛來關心自己的學生,要做到這一點,難道不值得眾人所佩服嗎?這時,一個問題竄入我的腦海——老師是什麼?放學路上我思索著,台燈下我皺著眉頭沉思著。

啊!我懂了,老師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中給學生帶來快樂的馬修,他便是春天,這個放牛班的春天;老師就是黑暗中的蠟燭,在我們茫然無措時,燃燒自己,為我們指明方向;老師就是人生路上的導航標,一生默默無聞的站在路邊,指引了多少人不再誤入歧途;老師是茫茫人海中的指路人;老師是永遠亮在每一個學生心中的一盞明燈!

台燈下,我刷刷地寫著,在這一刻我懂了許多,老師就是如此偉大、無私,奉獻了自己,成就了他人,這一刻,老師這個詞猛地變得生動鮮活,啊!是就是老師!無法用語言說得清,道得明。此刻,我的心變得澄澈,老師,這盞明燈,在我心中照亮,讓我去分分辨世間的善惡美醜,大愛真情。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篇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我在某本書里看到過這部影片名,但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所以我滿懷期待的看了電影。

這部影片主要講的是,曾經是一位音樂家的馬修老師,來到一所教養院當代課老師。這所教養院的學生很頑皮,而這里的老師和院長都很冷酷、冷血、古板,只要學生犯一點錯,就要受到懲罰,而且是全體懲罰。馬修老師想改變現在的狀況,於是創建了合唱團,老師,發現了一個叫莫翰奇的男生對音樂很有天賦,讓他當了獨唱。這時,來了個轉學生叫蒙丹,剛入學沒幾天就被當作小偷抓去了警察局,再次回到學校沒幾分鍾就又被抓到警察局。在影片的最後,他把教養院給燒了。當院長看到教養院被火燒的一幕時,就吐露出了心中所有的想法。雖然這時所有的學生都平安無事,但最後院長把馬修老師開除了,還不讓學生們和馬修老師進行道別,但他們用紙飛機送別了馬修老師。馬修走的時候,一個叫貝爾諾的男孩跟著他一起走了。

看了這個影片,我一直有個問題,為什麼取名為《放牛班的春天》?後來我明白了:春天指的是馬修老師,放牛班指的是合唱團,是馬修老師感染了教養院里的所有人,所以他是學生們的春天。

在這部影片中我認識了很多人,比如:寬容、關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的馬修老師,一心想著陞官發財的院長和調皮的學生們。

這個影片沒有太華麗的背景,但是很讓人感到溫暖,也很感動,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寬容如習習春風,讓人心中湧上股股暖流……

看完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我才明白「放牛班」原來是指一群沒有希望,放盪不羈的「野孩子」,而不是「放牛」。電影主要講述了法國輔育院里的一幫問題少年經常調皮搗蛋,暴戾的校長和冷漠的老師的只會用武力嚴厲地懲罰他們,久而久之,他們習以為常。這樣無休止的惡性循環隨著一個新老師的馬修的到來被打破了,馬修獨特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們帶來了希望。在馬修的循循善誘下,每個孩子都找回了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春天。

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收獲是讓我懂得了「寬容」。

一個學生用計打傷了麥神父的眼睛,校長無視孩子們的驚恐,竟然用輪流禁閉長達6小時的方法逼他們供出真凶,最終卻一無所獲。當馬修確定誰是真凶後並沒有體罰這個小孩,而是幫著他隱瞞真相,然後讓他日夜照顧受傷的麥神父,直至傷好。馬修用他寬廣的胸懷和真誠善良的心包容著這些叛逆的孩子們。讓人頭疼的問題孩子第一次知道了做錯事還可以用負責任的方式彌補。

馬修是一位失意的音樂家,他因材施教,挖掘孩子們的天賦,給他們匹配好適合自己的音調,然後成立的一個合唱團,頑劣的孩子們編了一首歌曲羞辱他,歌詞不堪入耳,然而馬修聽後卻氣定神閑地誇他們唱得不錯。孩子們並沒有因此受到懲罰,反而還得到了稱贊,這讓他們感到意外和欣喜,漸漸地,他們不再惹是生非。馬修費盡心思地用音樂凈化了孩子們的心靈,用寬容驅趕了孩子們內心的灰暗。最終,昔日的問題少年變得善良、謙遜、甚至懂得感恩。

寬容就是真誠的付出和善良的感化,值得我們擁有。我將努力去找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今天,學校照例又上了一節電影課,這節電影課我們看的電影是《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400字。這部電影內容很奇妙而且又很感人,可以給人永久的回味。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吧!

它的主要內容是這樣:一個指揮家在他母親的葬禮中無意發現了馬修的日記。原來馬修是一名老師,一次馬修來到一個凶惡的校長、嚴厲的老師、頑皮的學生和嚴格的教學制度組成教養院進行代課。他偶然發現了孩子們的音樂天賦,於是他成立了一個樂隊。可是他最終還是被教養院開除了。但電影的結局是美好的,馬修和他的孩子們都找到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幸福,觀後感《《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400字》。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是使用了倒敘的方法來描述的。雖然這一部電影沒有華麗的道具,也沒有美麗的背景,可是,它依舊是深深的感動了我。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中的馬修,我喜歡他的仁慈,更喜歡他的寬容。

馬修的行為舉動,讓我想到一直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的幫助和鼓勵我們的老師。雖然,有時老師是很嚴厲,對我們要求很嚴格,可是老師們肯定像馬修對他的學生一樣喜歡我們、愛我們。

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故事情節不僅使我們十分感動,從中也獲得了很多的收獲。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馬修老師以前也當過老師,我們不得而知他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優秀學生,我想一定是有的。但是他來到了這里就是一種恰好,是一種遇見,如果沒有這樣的一群孩子,那麼電影開演五分鍾就該結束了。

他對教育實際上並不是很在行,以前的碰壁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然而就是來到了這里,他遇見了他生命中的「孩子」。他是一個音樂家,也只有這樣一個身份才可以改變他們,這恰恰是音樂的真諦,也是教育的真諦。音樂的真諦是什麼呢,是愛、平等、自由。一個音樂家所具有的優秀品質改變了孩子們的前途,也堅定了自己對音樂的執著。

如同我們的教育,嚴格也罷,寬容也罷,有時並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我們熟知的西點軍校以嚴格著稱,正是因為嚴格才培養出了世界一流的軍人。但是哈佛的環境卻是非常的寬容自由,也同樣培養出了世界頂尖的商界和政界奇才。

我們的教育有時候不是我們的一廂情願,並不是說老師勤奮刻苦就一定會培養出頂尖的人才和大師,有時候我們更多地是培植一種土壤,在這種土壤里,優秀的種子才能生根發芽,而不是被埋沒封存。教育不單單是培養出了優秀的學生,更多的時候是讓我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遇見了成長的美麗,能夠培養出讓我們佩服的學生是我們最大的幸運。

馬修老師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在學生失敗時說的那一句句鼓勵的話語,在學生對前途感到迷惘的時候伸出的援助之手,還有很多很多……這是我們教育者所需要學習的,很多時候學生並不是真的需要我們,需要我們的而是當他們迷茫和無助的時候。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近期我校舉行了觀影活動,學生與老師共同觀看了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同學們用晚自習的時間寫下了自己的觀後感,在全班同學上交的觀後感中,助教老師們精心挑選出十篇較為優秀的文章,由學生本人在全班同學前作朗讀展示,再由全班同學評選出較為優秀的三篇文章,獲得豐厚的.獎勵。其中,同學們有對老師,教育以及意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韓愈曾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馬雲曾說:「老師都有一個共同點,甘願當綠葉,永遠希望學生比自己優秀,永遠希望學生超越自己。」正如片中的馬修老師,因材施教,曉以道理,動以真心,以真心感化學生,讓學生找到自我的價值。在這個日益重視知識的時代,影片也在告訴我們,是時候追尋尊師重道之古風。

教育是國家的百年根基,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說法。同學們感慨電影中「犯錯——懲罰」的殘忍教育,使電影中的孩子們心靈蒙上霜塵,認為家長老師與孩子們應該構造一種相互理解的關系,在成長過程中更應重視孩子們錯誤的糾正而不是過度的體罰,這才是教育的目的。

生活中並非一帆風順,少不了他人的偏見與別人的不理解。片中的馬修的老師受到校長的冷眼與嘲諷,依然本著初心,讓孩子們在塘底發出最美的童音。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重要的是我們要具備抵禦他人偏見的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今天我們校區團隊用特別的方式在一起感受著一個學監和一群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常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是我第一次看放牛班的春天,結束之後內心久久的澎湃!

這部電影故事情節非常簡單,音樂也非常的好聽。電影里馬修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為人樂觀真誠。面對問題少年們,他並不畏懼更用心的挖掘孩子們的閃光點,通過他熱愛的音樂,來教化那些問題少年們,課堂上生活中對學生的尊重,真正讓我看到了愛與平等的師生關系對於教育的改變有多大!馬修老師很執著,充滿了愛,他表揚、鼓勵的作風慢慢地改變著孩子,老師,學校。讓整座學校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讓我很受感動的是合唱團表演的那一刻,那個最具有音樂天賦的男孩因為過錯被晾在一邊,以為老師放棄他了,心情沮喪非常失望。而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讓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帶著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一位老師可以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作為同樣是老師的我們呢?平等,信任,尊重,賞識,激勵,關注也一定要時刻放在心中,用心用情去對待每位學生,我們也一定更能得到學生的喜歡和真情回饋!

願大家共攜手,腳下起,成為孩子們心中的伯樂!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謝這次電影周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郎奇後來成了指揮家(當然,他的成就是因為當年馬修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派皮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派皮諾當時是個孤兒,總在周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後來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派皮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回來把派皮諾帶走了。派皮諾的執著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莫郎奇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派皮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挖掘,怎麼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這部法國影片中馬修的行為,莫郎奇的成材,派皮諾的成長,有力地印證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因此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味。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剛看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很老套的劇情,看到開始就猜到結局了,不過導演很成功,他用了一些小細節讓整部影片都充盈著一種溫馨感動的氣氛。

馬修是個好老師,不重名利,對學生有愛心、有耐心,感化了那群無惡不作的混世魔王,用音樂讓他們找到了生命的曙光。

這部片子的定義是文藝片,之前我一直沒有清晰的定位過文藝片到底是什麼,不過看了這部片子以後好像有那麼點感覺了。

最感動的應該是馬修被校長開除後離開的那場戲吧。沒有孩子來送他,他在心裡想:孩子們的懂事在我看來更像冷漠。可是當他走到教學樓下時,看到地上成片的紙飛機,撿起來看,每一片上都是孩子們稚嫩的筆跡,每一片上都是他的學生對他的祝福。孩子們反鎖上教室門為他唱歌送行,在窗口伸出小手向他告別。這一切的一切都讓馬修感動不已。

最最讓我欣慰的是最後一個情節的設計——那個最小最可愛的貝比諾被馬修帶走了,而那天剛好是星期六。在二戰中失去父母的貝比諾一直不肯接受這個事實,幼小的他堅信自己的父親會在星期六來接走他,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最後被善良有愛心的馬修老師帶走,會是最好的結果吧。

影片始終充滿著人性的光輝,最後還貫徹了那個壞人終將不會有好下場的定理,勢利狡猾的校長被舉報被下崗了,讓人不得不感到痛快。

總之,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啦,中文譯名也很文藝很契合主題。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名叫馬修的老師來到一所學校擔任學監並與孩子們交往的故事。這所學校的孩子調皮搗蛋,校長殘忍冷酷,老師淡漠無情。嚴厲的體制讓這里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到冰冷。主人公馬修到來後,他用寬容溫暖孩子們的靈魂,用尊重、理解與相信治癒孩子心底的傷痛,用音樂照亮孩子們的前路,用他的行為為千千萬萬個教育者做出了榜樣。

池塘之底,一群被拋棄的孩子等待著他的救贖。被不幸選中的孩子們,迷失了自我但是卻沒有磨滅掉靈魂的善良。當合唱團被建立,音樂打開了孩子們的另一個世界,那是如此新奇又令人迷戀!純凈的歌聲在空中飄盪,我看到陽光下的花兒在歡快地舞蹈,空氣中的塵埃在恬靜地微笑。孩子們內心的保護膜在漸漸脫落,這是一場愛的救贖,也是一場心與心的交流。

縱觀當下,在社會的快速發展、網路的不當引導和社會風氣的不良蔓延下,又有多少孩子成為他們的犧牲品?沒有良好的教育更是導致孩子們無法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在我看來,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富強靠的不是經濟發展的有多麼迅速,製造了多少炮彈,靠的是我們一代又一代青年。因為青年是我們的希望,傳遞著我們民族的信念和發展。讓每一個孩子充分成長向善,受到正確的教育,心中有國家並為之自豪且努力,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每天的晚飯時間是我一天中最享受的時刻,可口的晚飯再加一部可觀的電影無疑是讓人愜意的。聽同事的推薦,看了《放牛班的春天》-一部溫暖的法國電影。懷舊的色調,不緊不慢的劇情,給人心靈極大的滋潤。

再我眼裡的男主角xx。外國人的名字總是很容易然讓人忘記,對了,叫馬修老師,矮胖的身材,禿頂,笑起來,眼睛和嘴巴頗有漫畫效果,特別和藹的樣子。他算不得志吧,音樂才華不能得以施展,來到了「水池的底部」這個問題學生就學的學校,做了一個學監。也許在他看來每一個學生都有著他們背後的故事,他對沒一個學生都充滿耐心,即使頂撞粗暴的校長他也要維護他們。

一個意外的機會讓他想到了組建合唱團,是的,顯然只有音樂能將這些叛逆的學生暫時消停下來,孩子們發現了自己的價值,不如說是馬修發現的他們的價值,這個發現點燃了孩子們得溫情和善良,讓他們小小得夢想得發芽生長,馬修老師讓這夢想照進現實。

中間插了一小段馬修的情感段落,當然那並不是電影的主題,但是卻讓電影更加真實飽滿。

電影的結局讓我不禁莞兒,當xx提著他的小小行禮袋那個陰森的小院追出來,要求馬修將他帶走的時候,那可愛的模樣實在不能讓人拒絕。當我失望的以為馬修就這樣離開的時候,公交車停了下來,是的,「x的期待是有道理的」,結局在情理之中,他不能改變的是整個大局,但他能作出自己的小小貢獻,起碼不能丟下孤兒xx,然他幼小的心靈再被摧殘。

這樣的電影讓人看後心裡暖暖的,好像馬修老師就是身邊曾經的某個人,那麼近~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黑夜,任然籠罩著大地,你那神奇隱秘的寧靜的魔力,簇擁著的影子多麼溫柔甜蜜……」

哈杉,塘底的校長。而塘底學校,正如它的名字「塘底」——即池塘底部包含的黑暗、污泥般骯臟——潛伏著人性的醜陋。

哈杉也是個自私自利之人,在故事的開始,馬修老師剛來到學校時,一位教師因為學生的惡作劇而受傷,當即這位校長的反應是:你知道去診所有多貴嗎?快去敲鍾,讓大家集合!

呵,在教師受傷後,他不擔心老師的安危,讓大家集合,找出元兇。可若找出元兇又如何?懲罰學生嗎?可只要懲罰了學生,教師所受的傷就會自動癒合嗎?學生們就不會再次「惡作劇」了嗎?自然是否定的。

「你給與別人什麼,別人都會還回來的。」無論是善還是惡。顯然「犯錯—懲罰」這一規矩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還會使學生內心產生陰影,變得黑暗,有報復心。所以從這點看來,哈杉很可笑。

但他也是可憐之人,在馬修老師被開除的時候,馬修說你瘋了,哈杉說「我累了」。看到這里,很感慨,在故事開始時,提到哈杉是吹喇叭的好手,中間他與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游戲,這至少說明了他心中還有善良與純真。也許是為生活所迫,為社會所迫,也許是因為面對那些數不盡的挫折,一腔熱血殘溫褪盡後,他失去所有耐心與信心,發現犯錯—懲罰才是最好的辦法,最後變成了一個墮落的瘋子。

在這電影中,只有一個哈杉校長,一個塘底學校,可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哈杉校長和塘底學校吧,很悲哀很無奈。或許他也曾意氣風發,熱血澎湃,到後來卻心灰意冷。人心有三重,熱—冷—熱,幸運的是馬修老師成功地再次用自己的善良與熱心,感化了那群頑皮的孩子。

池塘之底,終有懷夢的蓮花,在等待破泥而出,迎著世間所有的善與惡——招展純與朴,善與真。即使不可長,但可存,吾心往。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一直覺得,老師應該是個有情懷的職業,它離不開道義也離不開愛的傳遞。正如《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馬修一樣,在一個看不到光明,到處都是問題學生的池塘之底仍選擇用真心面對孩子,用真誠感化他們。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也許問題小孩只是沒有遇到愛和陽光的普照,沒有遇到一個可以理解他們的人。在馬修眼裡,每個小孩都有他們的優勢,唱歌跑調的小男孩可以當指揮家,不會唱歌的小皮皮諾可以做指揮官助理看大家唱歌,連「無葯可救」的蒙丹都是他眼中唯一的男中音。他給予每個人肯定,不給家長告狀,教會小朋友合作,成為他們的朋友,用音樂點燃了孩子們的希望。

同為教育者,校長放棄音樂夢想卻依舊嘲諷踐踏別人的音樂夢想,把自己的人生不滿發泄到孩子身上,一直覺得在這里的小孩都是有問題的。對於「慣犯」蒙丹,給他強加偷錢的罪名。對於名利場無比追逐,面對失火的學校,他不是慶幸孩子安然無恙,而是在意自己的獎金和勛章打了水漂。

也許我們處在池塘之底,也許我們是問題小孩,也許我們並不完美,也許我們五音不全,也許我們成績很爛,功課差勁。但是,只要我們願意相信,堅持熱愛,一直等待,就會有希望出現。

「黑暗中的方向,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枕,榮耀之巷。童年的歡樂,童年的歡樂,轉瞬消逝被遺忘,一道絢爛金光,在小道盡頭閃亮。」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這是一部法國勵志教育片,這部片子的起因是來自於一個寄宿學校,裡面到處都是問題孩子,體罰在這里是司空見慣,校長為了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其中一個學監(老師)就是因為收了一個孩子的香煙,胳膊上就被剪刀戳了許多個疤,他受不了這幫孩子們,於是就離開了這所學校。

新的學監也就是這部電影的主人公,來到了這所學校,他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他和一個老校工走進學校,突然發現醫療室的門鎖上了,於是就想辦法把門打開,結果玻璃碎了,他的眼睛被刺一下,流出了鮮血,並被趕緊送去治療了。那個學監後來知道是誰乾的事了,但是他並沒有把他揭發給校長,讓他受罰,而是讓他去照顧老校工。

經過了這件事情以後,每天晚上在宿舍的時候,他甚至害怕他們沖進隔間要了他的命。後來他聽到孩子們在唱歌罵他,他認為這些孩子只是沒有經過訓練,他甚至還聽到了幾個好嗓音。於是他就組成了一個合唱團,教這些孩子唱歌。他們的歌聲把他們自己改變了,還改變了這里的老師和校長,這里的氣氛不再像以前的那樣凝重,而是歡快活潑的聲音。

後來有一個壞男孩,他趁校長不在,老師同學都去森林裡玩的時候,他放火燒了學校的宿舍,校長認為是老師的失責,於是就將這個失敗的音樂家給開除了,並且不許任何一個孩子見了他最後一面,當他走過教學樓的時候,他看見了許多個紙飛機,上面都是孩子們寫的告別的話。

就這樣,這個老師用音樂,改變了所有調皮的男孩,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伍』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在高中的時候,我曾經是貝塔斯曼書友會的一名會員,那時我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免費收到書友會一些免費介紹新書的資料,也就是在那時,我第一次接觸到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當時它是作為為數不多的影視製品向會員推薦的,從其中的簡介中,我隱隱感到這是一部充滿溫情,感動的電影。雖然我對《放牛班的春天》也很感興趣,不過自己一直沒有機會看到它。

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也漸漸淡化了對這部電影的印象,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再次與這部電影不期而遇,一下子喚起了昔日我對它的期待,也讓我在心底暗暗慶幸,自己幾乎錯過了一部電影。

電影的開始很平淡,兩個老人的相遇,對曾經年代的懷念,電影採取了倒敘的手法,有點像《泰坦尼克號》。情節也很簡單,講的是一個老師與一群學生的故事。

當麥神父在電影剛剛開始就因學生的調皮而受傷時,讓我們沒有見到那一群學生便感受到了他們是多麼不容易被管教,所以當馬修老師首次進入教室便被捉弄也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了,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當教室亂作一團,院長進來維持秩序並大聲質問時,馬修老師對孩子們袒護的態度。也許這正是他試著走入孩子們之間的第一步。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是理解,交流與寬容。孩子們的調皮搗蛋也許只是天性使然,也許是缺少傾訴的對象,但並非不可救葯。尤其像孩子與大人們之間這樣的情況更容易出現代溝和隔膜,院長簡單粗暴的體罰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相反,可能只會引起同學們更強烈的叛逆,也只會在孩子們的童年裡留下一片陰影。而馬修老師則試著走入他們的內心,於是在第一堂課上,他就讓每個人寫下他們的將來想要從事的職業,盡管結果五花八門,但這樣的方式卻讓孩子們認真的思考了自己的未來。同學們也由此感到了新老師的與眾不同之處。

馬修老師與院長不同,他不會隨便的體罰學生,那怕學生們真的讓他很生氣。相反他往往在不同場合維護著孩子們。然而即使要懲罰學生,他也會採用不同的方式,就好像他讓樂格克去照顧麥神父而不是將他送到校長室去接受體罰一樣,所以當我們看到樂格克因自己的錯誤做法而流淚時,我們也就感到了馬修老師的做法的真正目的。

面對一群桀驁不馴的學生,馬修老師也明白簡單的體罰並不能在孩子們中間樹立起真正的權威,所以在他與孩子們的較量中,他也針鋒相對,讓孩子們心服口服。就好像他給莫杭治畫畫像一樣。馬修老師的做法讓他感到無奈,同樣增加的還有心中對老師的服氣。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非常開心,因為這部電影非常好看!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代課老師,這個學校被成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暴力行為制度大為不滿。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用心鼓勵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音樂感動了那些同學們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翰奇後來成了指揮家(當然,他的成就是因為當年馬修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比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比爾諾當時是個孤兒,總在周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後來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比爾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回來把比爾諾帶走了。比爾諾的執著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莫翰奇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比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傷心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惡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從窗戶裡面揮舞著的手訴說著留戀與不舍,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電影的經典部分自然是馬修老師將孩子們組建成一隻合唱團,充分的給與他們才能發揮的空間,讓他們在音樂中建立自信,贏得尊重。也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不再迷茫。莫杭治也在後來進入到音樂學院學習,使他的將來也逐漸清晰。不可否認,馬修確實是一位好老師,他總是想法設法的幫助孩子們,沒有私心,有的對工作的熱情。記得一位企業家說過:「一個人最難辦到的就是沒有私心。」但在馬修老師身上,我們看到了這種精神。與之相對比的是院長的行為,院長想得最多的'隻有自己的升遷與仕途。尤其是最後院長在回答是自己創建的合唱團時,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院長的卑鄙,而馬修老師的不與辯解也讓我們感到了他人格的偉大,因為他們是兩種不同的人:一個是熱衷官職,一個淡泊名利,關心的只是孩子們得學習與生活。

任何事情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馬修老師因得罪院長最後得到的是被解僱的命運,這也讓我們不由想起了電影開始時馬修老師的自敘:當自己在一系列領域受挫之後才來到的這所學校——。也許以前也正因為馬修老師的正直行為才不斷被人排擠。這也無疑是對社會某種現象的的諷刺!雖然馬修老師走了,但他卻成功的走入到了孩子們中間。於是在最後的電影畫面中,

在馬修老師站在樓下面,頭頂不斷有紙飛機飄落,在身邊慢慢盤旋。馬修老師的臉上不再有被解僱的失落,帶有的是會心的笑容。

在最後馬修老師蹬車離去時,佩皮諾主動要求與他一起走,當我們聽到電影中的一個聲音告訴大家那一天是周六時,我們也豁然想到在電影開始時的哪一個小小的伏筆,告訴我們佩皮諾每周六就會到校門口等待父親來接他。同時我們心中也湧起了一陣感動,馬修老師被解僱這個看似不完美的結局也在這時變得圓滿。

這部電影其實告訴了我們很多東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與寬容,同樣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讓人與人之間平等,理解與寬容則能讓人與人之間交流與共鳴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老師很喜歡合唱,他就來到一所寄宿學校。

這所學校的校長很兇,也很濫用體罰。學生一做不好什麼,他就讓學生關禁閉、擦地板,甚至是舔腳趾。這位老師看到了,就到了他的教室。剛開始,學生們都喜歡惡作劇,比如在人體骨骼上讓它叼支煙,在他的鞋底上塗上玻璃膠……

有一次,他進宿舍的時候,聽見學生們在唱侮辱他的歌。但是,他並沒有生氣,而是耐心的教他們。最後,老師找到了他們的愛好,他叫學生們唱一句歌,二分出他們的高、中、低聲部。

從此,他們班成立了一個合唱團。

不過好景不長,他們班轉來了一個很不好的學生,他嗜酒,抽煙,打算教壞老師的學生。不過老師沒有受干擾,反而發現了一個唱歌的天才。

幾個月後,一群聽課的女教師來到了學校。聽到了他們的表演,覺得棒極了。

最後,老師與校長發生了糾紛,說不應該用提發來教育學生。他們吵了起來,最後,校長打算解僱他。他的學生們為他唱了最後一次歌,然後,他就離開了這所學校。

最後,校長辭職了。因為他濫用體罰。

我看完了這部電影,覺得:只要自己做自己的事,就會等到希望,雖然善人有時會倒霉,但結局總是善良的人獲勝。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這周,我們在音樂廳觀看了一部風靡全球的溫馨而感人的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所講述的是著名的指揮家,因為母親的葬禮,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遇到了童年的同學,一本特別的日記,打開了一段塵封了五十年的記憶,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泛黃的扉頁,依稀可以看見1949年1月15日的字樣,那是克雷芒馬修先生來到「池塘畔底」寄宿學校當老師的日子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樂格科設置的陷阱將馬桑大叔的眼睛刺傷後,馬修並沒有讓他去關禁閉,而是讓他每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為止;當莫康志因為辱罵院長而被關禁閉,釋放出來後罰做清潔工作,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學們合唱,每天放學後獨自一人偷偷在教室里練習唱歌,馬修發現後並沒有責怪他,而是給他「開小灶」……馬修用它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可憐的孩子們。

在為公爵夫人演唱時,無論是合唱部分整齊甜蜜的歌聲,還是領唱莫康志那清亮的天籟之聲,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最後,雖然馬修被迫辭職,但是馬桑大叔,孩子們以及另一個教師聯合起來,告發了院長濫用懲罰,院長被驅逐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十分敬佩馬修那博大的胸懷。他不但因為他的孩子們編寫歌曲來罵他,便厭惡他們。他是從中發現出孩子們與眾不同的特點,來組建合唱團。

他還積極與那喜歡懲罰學生的院長做斗爭,讓院長無地自容,只好按照馬修的話來行事。

通過這部影片,我們知道,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有一顆熾熱的心。馬修,就是點燃這顆熾熱的心的人!

閱讀全文

與法國經典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電影如何引進 瀏覽:707
配音的英文電影 瀏覽:940
黃霑不文電影全集粵語 瀏覽:307
80年代香港電影女神 瀏覽:500
14歲兒童喊我看電影 瀏覽:141
關於高中畢業的中國電影 瀏覽:406
有一個美國電影罪犯當老師 瀏覽:832
經典大山電影 瀏覽:672
英語電影三人台詞 瀏覽:58
秋霞在線看電影 瀏覽:627
貝爺經典電影片段 瀏覽:575
孤香港電影 瀏覽:313
愛奇藝電影投屏怎麼弄粵語 瀏覽:778
女人比男人帥的電影 瀏覽:921
電影地獄劇情解析 瀏覽:750
動漫和電影哪個燒錢 瀏覽:38
哪個平台能發布電影解說 瀏覽:406
沈騰哪個電影過百億 瀏覽:612
一一是什麼類型的電影 瀏覽:114
香港電影集體 瀏覽: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