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你看過的電影中,最讓你難忘的是哪部
最難忘的還屬《泰坦尼克號》吧,記得那時我正上初二,我們的英語老師是我們眾多老師中最年經 時尚 的一位,正是她 在我們的自習課上給我們放了這部電影。之前我是根本沒接觸過這類歐美電影的,第一次看過後的感覺只有震撼,只可惜那時我們鎮上還沒網吧,直到兩年後我來到縣城才再次重溫了一遍。當時對劇情倒是沒啥特別的感覺,主要還是華麗的畫面和優美的音樂吸引了我,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才越來越感受到劇中的感情。《泰坦尼克號》本身就是一部十分經典的凄美愛情片,加上又是懵懂年紀的心靈印記,所有一直念念不忘。
電影有很多,但是難忘的電影也是有很多,你要說最難忘的電影,我想了很久,也沒有想出個所以然來。
但是真的讓我要出一個比較難忘的,我就是還是英叔的《僵屍先生》。相信很多人都有看到這部片子,當然除了那些不喜歡看這種片子的人來說,可能印象不是很深刻。
但是對於90後來說,這部片子應該是很熟悉,也是英叔的經典之作。我記得那時候還是很小的時候看這部片子,那時候一個人根本不敢看,就算是一個人看,總是開著燈看,看完之後還不敢關燈睡覺,這正是所謂的「犯賤」。
但是自從英叔走了之後,很少有很好看的茅山術士電影,當然也有幾部很不錯的,但是真的不如英叔的那麼經典。
現在有時候我都會用當貝在斗魚上看看英叔以前的片子,還是很值得回憶的。
看過很多電影,也有很多都很喜歡,這個問題真的挺難回答的,只說一部讓我最難忘的電影,我想了很久,終於有了答案,我相信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做出的答案最有說服力,那就是《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電影也許現在的90後年輕人都不知道,但對於70,80後的我們來說可能幾乎所有人都看過,我記得那時我還上小學,這部電影是學校組織的必看,現在過去30年我依然對這部電影記憶猶新,而電影中的主題曲的歌詞更是廣為人知,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想塊寶……記得那時看電影整個影院全是哭聲,所有人都被這部電影感動到痛哭流涕,我想一方面以那時的電影水平來比較確實拍的好演的好,更重要的是它的主題好,將人間最偉大的母愛展現的淋漓盡致。我覺得能有一部電影讓人30年後還深刻的記著,已經說明了這部電影的價值了吧,而且我敢斷言,如果今天再次播放這部電影,依然會有30年前那整個影院哭聲一片的情景。真的是一部值得記憶的電影
那必須是復仇者聯盟4啊,去年看復仇者聯盟3的時候就留下了很多的彩蛋,網上有很多人的都在推演接下來的劇情,當復仇者聯盟3播出後,感覺打戲特別精彩,特別炫酷,當復仇者聯盟4出來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的去看了,電影一開始我就特別激動,慢慢的驚奇隊長的登場,在網上傳的很火的小辣椒的MK520藍色的,和蟻人帶來的量子領域空間計劃,還有變胖的雷神,不禁笑點多,特效十分絢麗,最後的劇情也讓我們感動,陪伴我們90後童年的鋼鐵俠不在了,美國隊長老了。也為復仇者聯盟畫上了一個句號。
2018年最令我難忘的就是這部《遺傳厄運》,看完一身冷汗,仔細回想細節又是一身冷汗,以為自己對恐怖片百毒不侵了,但這類大篇幅鋪墊心理戲、推土機式緩緩侵蝕意識的無聲疹人,著實令人毛骨悚然,聲效很贊,放大音量聽,恐怖會滲透你每一寸肌膚。前半段非但不覺緩慢冗長,反而覺得是全片亮點精彩所在,以近乎沉靜的方式刻畫一個家庭的分崩離析,這種不動聲色的毀滅遠比血漿和幽靈更可怖,與魔鬼簽訂的不倫條約,從此成為契入基因與血液的魔咒符碼,「厄運」 並非是命運,卻是人為的選擇,血親聯結的親密性在冷漠疏遠中消磨。懸疑性在後半段反而逐步削弱,勾連宗教隱喻不算新奇,製作娃娃屋視角實屬妙筆。這部片子應該是我近兩年來看過最好的恐怖片了,給跪了。。。
出於對音樂的喜愛,曾看過一部電影至今銘記,影片中的主角叫『1900』不知道說到這里你在不看附圖的前提下會不會想起這部電影叫什麼,或者有沒有看過。
如果您有時間或機會,不論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我都建議您再看一遍,因為每次看都會比前一次多一次理解和深一層的感悟。
影片中主要講述一個名為『1900』的棄嬰被收養在船上度過一生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的原因除了故事本身的魅力外,還有影片中人物的演技和表達中的細膩,似乎每一秒都想要映射什麼東西,也許這就是一部偉大的電影所該有的內涵吧。
影片中有這么一幕經典鏡頭,『1900』無意間看到一個女孩,被其深深吸引,在目不轉睛看著女孩的同時手指在琴鍵上舞動,也許此刻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只是隨心表達即興發揮,什麼所謂的動聽與刻意描述都被拋在腦後,就這樣隨性的彈奏著,等到女孩離去,鋼琴聲也漸漸停止,幸運的是這首飽含深情與初戀的作品被錄制下來,『1900』後來發現自己的音樂被資本家記錄下來,那一刻所表達的憤怒和喜悅兩者交加的情緒一擁而上。這一刻,我才真正看懂『1900』,他所表現出來的這兩種情緒已經遠超常人所理解的層面。或許正常看來,被錄制的憤怒源自於感覺自己的作品被剽竊,而喜悅則是源自於也許再也沒有這種感覺而有幸得以保留的驚喜。但1900不是這樣,也許是出於對藝術和個人的尊重,他在這一刻不經意間表達出來的人格魅力與偉大博得了無數人的崇拜,當然我也是這無數人當中的其中之一。在我的理解,他的憤怒是因為自己的深情被物質化即將變成無數人把玩取興的工具,他的喜悅是源自於發現自己為這位愛的人留下了一些東西。
當然,那種單純與美好也許是無數人所嚮往的,雖然並不多見,至少我一直相信還有。
後來『1900』做了一件如今看來十分瘋狂甚至猥瑣的事。他偷偷潛入女孩的宿舍,在她睡夢中親吻了對方。是的這並不道德,也許在現在很多正面角色的影視中不會讓主角去做這樣的事情,但這部『1900』所做的這一幕似乎在大部分人看來並沒有不妥甚至會嚮往,我相信這裡面大部分是女孩……
在女孩下船准備離開的那一刻,『1900』找到那個女孩,想把這張作品送給她,因為在他看來,這只屬於這個女孩,是一個情竇初開又孤獨的男人最真摯的愛情。結果未能達成所願,人群中擠來擠去,他沒能碰到女孩只能遠遠地看著女孩被人潮淹沒最後離開,從此沒有再見到過。
也許您會說最經典的莫過於『1900』與另一位音樂家在船上鋼琴對弈的場景,也許您也會覺得他在離開船從甲板到地面之間停留在那裡望著前方大陸上煙火繚繞和城市烏雲遍布的場景而反悔又回到船上,又或者他自信又冷靜的即興發揮讓大廳中的那些達官顯貴情緒隨著他的音樂而情緒舞動的場景,等等。
我想說的是,就像我剛開始說的,有機會您再看一遍,會發現又有新的感悟。在這里我的感悟可能是無數人口中所謂俗套的人生之類:我看到的是一個遭人遺棄的嬰兒被一名船艙苦力甚至最底層的看似下賤的工作者收養,世間哪有比撫養與給予生命更值得感恩的事情呢?!我看到了這個棄嬰出身的人就因為無意間觸碰到鋼琴而堅定信念後來被世人歌頌與敬仰的勵志故事!同時棄嬰出身的他雖身處在金錢,美酒和慾望的核心地帶卻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甚至一生快樂與單純!無數人嚮往他的那種自我,對誘惑天生就擁有的拒絕,和難能可貴的堅守與執著,或許細膩中還有謙虛,和善,友好,正義等品質,但電影往往就是這樣,所表達的似乎就只是人們所嚮往的和生活該有的樣子,可悲的是只能沉迷於這短短的一兩小時內,電影結束就像去掉耳機一樣,一切又回歸現實,周圍重新回歸燥雜。
似乎大部分人嚮往而做不到,但至少還有所嚮往,至少追求的東西是對的,想起一句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話:你這一生或許會放棄很多,當然也會得到很多,不過請記住,無論放棄還是獲得,都不要忘記善良。
最後要說的是,『1900』表達出的對音樂的熱愛和追求似乎極為少見,但就他對熱愛這件事,也許這一生沒人會做到完美無瑕,也很少有人能像達•芬奇那樣可以樣樣精通,但至少這部電影給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一生很長,抉擇雖多但大可只選一個,然後付出一生,甚至用一切捍衛包括生命。
這部電影叫《海上鋼琴師》
看過的的電影很多,難忘的也很多,我就說說這兩年看過的最難忘的一部電影吧。
第一部就是吳京的《戰狼2》,軍人的使命就是在國家和人民有危險的時候,無論身處何方,做什麼都能把國家和人民放在第一位,這部電影真的熱血澎湃,尤其是電影中的那句台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真的是說的太好了,這幾天看到尾救火犧牲27名消防員和4名當地人,我就覺得軍人真的是一個偉大的職業,從來就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他們為國家,為人民的那種犧牲精神真的是看的人淚目。
《戰狼2》中軍人也是把機會留給普通百姓,最後才是自己,現在帶著百姓逃亡的時候,重載前面的是軍人,奮斗在前線的軍人,犧牲生命的是軍人,拚命戰斗是也是軍人,軍人真的是我們的保護神,國家是我們的後盾。
《戰狼2》在最後五星紅旗飄起來的時候,真的可以看出國家的強大對於人民是多麼的重要,至少我們有強大的軍隊和國家為我們撐腰。我們可以享受今天的生活,是他們在背後默默無聞的付出。
這幾天從涼山火災的新聞,真的覺得他們的不容易,也是父母的眼中最好的兒女,現在卻成為英魂歸故里,也讓我對《戰狼2》這部電影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
看到這個提問 我不由得在腦海中深思了一會 我看過很多電影 但是到底那部電影才是最讓我難忘且又是最打動我的電影呢? 一會就有了 我心中答案 讓我難忘且有打動我的電影作品是2017年上映的一部吳京導演 的《戰狼2 》
心中的觸感很多 該篇講述了 主人公遭遇人生滑落 被開除軍籍、但是卻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 讓他捲入利潤 非洲國家的混亂中 ,本是可以安全的撤離的他 因無法忘記軍人身份,軍人的使命 ,帶領著受難的同胞生死逃亡,生死奮戰為了祖國的同胞開辟回國的道路。
經過生死的奮戰最終成功 最後的後半段 吳京帶著工廠員工撤離過程當中手舉紅旗穿越交戰區 。我看著留下了淚水,也許很多人覺得這個太過誇張 但是在動亂的地區 一面國旗 在武裝分子的眼中 他們看到的事背後強大的中國。當時在影院的人我看到了很多留下淚水的人們 因為我們看到了 我們的祖國真正的強大起來了。祖國不斷的強大 那麼我們全國人民身後的靠山就越大,由此看了這部電影讓我衷心感發 身為中國人 我感到很驕傲!
那就是《我不是葯神》了,看這個電影對我影響很大,最主要的是對當下的國家有了影響,故事講述很多人得了一種病,無葯可救的病,只能維持,而能維持的這個葯簡直就是天價,而且很多人都是賣房子,傾家盪產的去買這個葯,為的就是活下來,然後這個男主不惜一切為了救老百姓從國外偷渡一些高仿的葯,效果是一樣的,但是是犯法的,而且每瓶葯只賣500,虧錢賣,不為別的為的就是自己的良心不會收到譴責,如果是我,我肯定會做,最後雖然被抓了,但是老百姓的影響力感染了國家,而這款葯在國內也降了很多很多……
《我不是葯神》是一部不會讓你失望的電影。
讓人看到了國產電影難得的不可思議,這也算是國產電影公映 歷史 中,口碑接近滿分,票房接近滿分!看這個電影對我影響頗深,故事講述很多白血病人必須吃天價國產正規葯,而且很多人都是賣房子,傾家盪產的去買這個葯,為的就是活下來,然後這個男主不惜一切為了救老百姓從國外偷渡一些高仿的葯,效果是一樣的,但是這是觸犯法律的,以每瓶葯賣500,虧錢賣給全國病人,不為別的為的就是自己的良心不會收到譴責,如果是我,我肯定也會做,最後雖然被抓了,但是間接促成了國家對新葯的規范,並納入社保造福廣大病人
② 懸疑電影總是能引人思考,還有哪些燒腦懸疑電影是值得觀看的
一、《看不見的客人》
一部無限反轉、令人腦洞大開的燒腦懸疑片。
這是一部猜中結局但是猜不到過程的懸疑推理片。為什麼這么說呢?電影開頭沒多久,很多人就料到男主是真正的殺人兇手,他想脫罪。但是這部電影的魅力在於,即使觀眾知道結局,也會被劇情吸引,一直看下去,因為看這部電影就像在看一個逐步揭開的謎題,不知不覺跟著導演和編劇的思路,一起推理。
故事也可以看成一場愛的救贖。母親為了孩子不得已殺人是愛,男主為了可憐的母親犯罪也是源於愛。在觀看全片的過程中,男主的孤獨感透過屏幕傳遞到每個觀眾的心中,影片中的母親的確是他人生的光,男主最後被抓捕對他自己才是最好的解脫。所以這部電影給觀眾最大的感受往往不是精心嚴密的犯罪布局(雖然案件布局邏輯縝密),更多的是男主對於愛所付出的一切,他的行為不值得被提倡,但是他那份愛的初心,還是值得被尊重。
③ 電影《故事中的故事》 到底講了什麼為什麼看不懂
這是我看過的最奇怪的電影之一,《故事中的故事》雖然荒誕離奇 但絕對震撼心靈 。這不是一個完整流暢的故事,而是用三個故事混剪了一個主題:人性的荒謬與誇張。每個故事又各自帶有豐富的闡釋空間。這個電影講的是一種慾望與代價之間的平衡關系。但是在慾望失衡的背後,卻是關於愛的悲劇。
第一個故事:有一個王國的皇後無法生育。巫師告訴她,只要吃下海怪的心臟,就能懷孕。國王為了殺海怪,不幸遇難。但是,皇後還是如願地吃掉了海怪的心臟,且懷上了孩子。與此同時,幫皇後烹飪心臟的女僕,也懷孕了。她們同時生下孩子,兩個孩子長得十分相似,且都患有白化病。王子在單親家庭中長大,非但沒有戀母情結,反而要逃脫皇後的控制。這讓她恐慌和不安,決定分開兩個孩子。這是母子之愛的悲劇。
第二個故事:故事發生在另一個國家,國王荒淫縱欲。他因為歌聲,愛上了一個女人。然而,這個女人卻是一個醜陋的老太婆,和她的雙胞胎妹妹一起住在城堡外。當國王發現她的真面目時,便下令將她從高處拋下。結果,她意外遇到了一個「術士」,把她變成了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重新俘獲了國王的愛。人性中的虛榮、嫉妒與貪婪在故事裡展露無疑。血濃於水的姐妹情,在虛榮心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他的宮殿中有一排排女人的畫像,卻未獲得過真正的愛情。即使萬花叢中過,也依然填補不了他內心的空虛。這是國王愛情的悲劇。
第三個故事:又是一個國家的國王,他愛上了一隻跳蚤。在他的精心照顧下,跳蚤長得和野獸一般大。後來,跳蚤死了。國王命人剝下它的皮,並讓眾人猜測這是什麼動物的皮歷慎。答對的人可以迎娶公主。最終野人娶到了公主。他只是丑,卻不是惡人,甚至對公主還挺溫柔。壞就壞在他的外表。公主為了重獲自由,卻只能以犧牲他為代價。但不般配的婚姻,終成悲劇。
每一個故事,都是肢李敬一段因為慾望而失衡的關系,是愛的悲劇。在電影里充滿了各種隱喻,比如怪獸、跳蚤、野人都是極端私慾的象徵。它們以極誇張的形式出現,荒謬、突兀,卻加深了電影的戲劇性的效果。而它們的最終死亡,也讓這一悲劇更加深刻。只要人類還有慾望,這種悲劇就不會停止。故事的結尾擾型,公主浴血歸來,加冕成了女王。有人說,這是女權主義象徵。在我看來,公主的上位,的確是對命運的把控,卻也暗示了另一種慾望的誕生。新的輪回要開始了。所以,片尾才出現了高空走鋼絲的情景。這是一個隱喻,既與開頭的巫師所言的平衡呼應,也暗示了新一輪的平衡游戲的開始。
拓展資料
《故事中的故事》是由Archimede、Le Pacte等公司聯合出品的一部奇幻片,該片由馬提歐·加洛尼執導,薩爾瑪·海耶克、文森特·卡索等人主演。該片改編自17世紀由吉姆巴地斯達·巴西耳創作出版的那不勒斯語童話故事集《五日談》(Pentamerone)。影片講述了住在三個相鄰王國的皇室成員的故事,他們分別是一個戀子情結的王後,一個沉迷於女色生性放盪的國王,一個為一隻奇異跳蚤所痴迷的君王。
④ 觀眾看了幾遍都看不懂的電影,是導演的問題,還是觀眾的問題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搞清楚一個命題:
對於一名普通觀眾來說, 到底怎樣才稱得上是看懂了一部影片?
個人認為: 「懂」亦或是「不懂」,因人而異、因影片而異。
如果只是看一部「爆米花電影」,那麼,影片本身的 娛樂 性更加重要一些。至於說故事蘊含了什麼哲理,或者說看完影片之後對人有什麼啟發?樂哥只能說:管它呢,看電影不就是圖個開心么!看完之後開心不?開心了就是看懂了!
如果觀看的是一部現實主義類的影片,那麼,越真實越好,代入感越強越好。假設在觀影的過程中,你自覺不自覺的將生活中的經驗與 情感 代入到了影片中去,多半是「懂了」!
如果你欣賞的是一部形式主義類型的影片,那麼,觀影過程中,主觀性的認知可能會占據上風。假設你看完影片之後,思緒久久不能平復,就意味著這部影片從某個方面比較「懂你」,觸動了你心靈深處的某個柔軟的地方。當然,這只是影片比較「懂你」,不一定是你懂影片。很可能你和小夥伴們交流之後,發現對於該影片同一情節的認知竟然天差地別。這不奇怪,因為前面說過了——大多數人的「懂」,都是主觀性的、沒有定論的「懂」!
結語
啰哩啰嗦了這么多,其實呢,只想表達一個觀點: 對於同一部影片來說,有不同層次的「懂」;對於不同的觀眾來說,有屬於自己的「懂」!
分片。
藝術片,或者說,作者電影,它的導演個人風格化,一定很強。影片把握上,導演趣味優先,觀眾理解靠後。看不懂的話,誰都不怪,想法不同,交流有礙,正常。
但如果是純商業片,圖的就是票房,要的就是觀眾,那麼首先你講的故事要讓人懂,別故弄玄虛。
因此,是藝術片,還是商業片,是小眾,還是主流,在影片包裝上,明白告訴別人,給觀眾造成反預期,從影廳出來,觀眾要罵街的。
在這點上,做的非常不好的,就是姜文的《一步之遙》。明明私貨滿滿,全片自說自話,作者電影屬性嚴重。但在前期宣傳上,在上映宣發上,還按照主流商業片宣傳,由此造成口碑滑鐵盧,評論兩級化。這,就坑了。
確實有這么一種電影,觀眾看過之後接連吐槽,而導演卻說他們看不懂。就拿95年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來說,當年投放市場之後,罵聲不斷,沒有幾個人叫好,甚至連合作方西安電影製片廠都一度搖頭懷疑!大話西遊的兩部曲《月光寶盒》、《大聖娶親》接連票房撲街,都以慘淡的2000多萬收場,之後導演劉鎮偉又強拉星爺拍攝了《回魂夜》,反響也是一般,最後劉鎮偉導演也是確實心灰意冷,只落的遠赴加拿大陪老婆孩子去了。此後直到97年影片進入中國內地高校,被內地學生群體又給帶動起來,影片才逐步進入廣大人民群眾的視野,被其所接納,反響才慢慢步入高潮!劇中不少的經典片段和台詞做為相關影視行業錄取人才的尺碼!直到現在仍被人們奉為星爺的經典之作!
當初人們看不懂,等到人們都看懂了,現實則已是物是人非!好的作品就跟好的白酒一樣,不怕你當時品著辣,就怕你從此以後都聞都不聞。好酒萬年紅,好的影視作品到什麼時候都是經典!好電影,不是你看不懂,而是你還沒到能看懂的時候!
如果一部影片上映之後,有看不懂的觀眾,建議可以多看幾遍。我想引用「導演畢贛回應關於《地球最後的夜晚》觀眾看不懂這個問題,他說:「想懂是不可能不懂的。
畢贛在媒體采訪中表示:「一部電影想懂是不可能不懂的,大部分是因為我們的閱讀障礙、習慣造成了我們閱讀起來說不懂。哪不懂嗎,一個男人找女人你看不懂嗎?他失去了她你看不懂嗎?不會不懂,大家願不願意懂這是一個問題」。
一部電影不一定適合所有人看,也不是所有人的都很看得懂。導演畢贛也說:要理解他的作品就必須反復的觀影,找出所有暗藏的線索,深入的思考,沒有簡單看懂的可能。如果實在看不懂,那麼看幾遍也看不懂。
燒腦片其實比那些商業大片好看的多,他們往往成本不高,人物也少,如果觀影周圍環境很亂,根本看不下去,需要一個人認真看才可以。可是無論你如何努力,很多還是看不明白,然後問題來了,是你智商不夠?還是導演過於賣弄?那些看一遍看不懂的電影,是優點嗎?是成功嗎?我覺得不是,我覺得完全是導演拍攝手法,敘事手法的問題,因為很多燒腦電影故事其實非常復雜,但是你看一遍只要認真看,肯定能懂,比如非常非常好看的《恐怖游輪》《源代碼》《月球》《致命id》《萬能鑰匙》《蝴蝶效應1》《時空罪惡》《前目的地》《忌日快樂》等,這些電影非常好看,而且非常燒腦,只不過導演厲害,編劇厲害,這么復雜的劇情設定,拍攝的故事清晰,懸疑設計的謹慎,只要認真看,都能看懂。我覺得,這是成功的燒腦片,別說看懂了,就不算燒腦了,這么說,好像是一個廚師把一個復雜的菜做好吃了,你說太低端,不愛吃。另一個出品把同樣的菜做的非常復雜看起來好高大上的樣子,其實非常難吃。然後你愛吃這些的,是吧。
還有一些電影《穆赫蘭道》《生死停留》《死亡幻覺》《記憶碎片》等這些電影,說實話,他們的故事其實根本沒有我上面說的電影復雜,只是導演拍攝的雲里霧里,故意賣弄,導致大家看不懂,我說句最實在的話,我估計連導演自己都看不懂。也看不明白他自己在拍攝什麼,可惜導演肯定是知道原劇本的,如果不知道,我相信他自己也一定看不明白,所以,根本不是我們智商低,而且導演根本就沒拍攝完全,表達完全。
最後說一下我心中的幾個好看電影,當然不全是燒腦啊,保證比那些肖申克的救贖。七宗罪,霸王別姬。這個殺手不太冷,那些別的我推薦的好看,那些電影更是裝x用的,我是都看過,都是強迫症讓我為了看,而看的,說實話,一點享受都沒有,也都看懂了,也知道他們的意義,不過又有什麼呢?你把這些推薦給你朋友,我估計你朋友一個都看不進去,然後之後再也不會相信你的品味了。再提一嘴《彗星來的那一夜》這個電影導演拍攝的沒問題,但是我還是看不懂,雖然知道個大概,但是這個電影,才是導演不賣弄的高智商電影。
瀉葯
一部電影看了幾遍都還看不懂的話,那差不離就是觀眾的問題,導演沒啥問題
這么說吧,一部電影看不懂都還看了幾遍,導演很厲害啊。
一部電影看不懂
我是個門外漢,但是電影,我幾乎沒有因為看不懂而去看第二遍的,當然不是我很牛13第一遍就看透了,就算導演本人看一遍,也怕有一些巧合出現的劇情沒搞懂吧?我不看第二遍是因為我看完第一遍,覺得這部電影不錯的話,就會去搜羅影評,於是乎,我就發現這部電影原來是這個樣子,這個劇情安排原來是這個意思…
我講一個故事吧。
大約在10年前,我是一個欣欣向榮唯我獨尊的大學生,不思進取不求上進,自以為看了很多書,走了很多路,見識了很多事兒,思考了很多問題。
我看余華聊他的魔幻現實主義,侃他的宿命論,感嘆人生的渺小;看馬爾克斯聊他的象徵意義,思考他的生命輪回;看卡夫卡體會他的憂郁,歸納他文字里的荒誕。我認為我看懂了文學,參透了人生。我跟朋友說拉丁美洲是文學的魔法沼澤,中國卻喪失了文學應有的尊嚴,阿彌陀佛哈利路亞,悲天憫人。
我開始看電影,蹲坐在椅子上摳著腳丫抽著煙,觀影量蹭蹭往上漲,我有找到了看書那種淋漓盡致的感覺,於是,我又覺得,我看懂了電影。我和朋友聊《再見列寧》的意識形態,聊《肖申克救贖》的自由,聊《豚鼠》的實驗性,聊《七宗罪》的哲學。滿嘴全是電影,放屁都是情懷。
後來我畢業,依然保持每天看書不間斷看電影的習慣,於是我更加牛逼閃閃。
我看《牛津西方哲學史》,《羅馬帝國衰亡史》,我翻出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重讀渡邊淳一的《失樂園》。
我開始研究電影敘事,學會了自己拉片,我對著原版劇本反復觀看《唐人街》,我把畫面定格為了研究《教父》的場面調度,我在淘寶找黑白電影,無聲無息度過一個周末下午。
但是,我發現樂趣好像喪失了很多,無論是看書還是觀影,以前我認為自己什麼都懂,現在卻總是卡殼。之前一次愉快的看書,觀影經歷就像是造愛,過後回味綿綿,心滿意足,現在卻像是擼管,一發過後只剩下迷茫和空虛。
我思考,使勁兒思考,走路想,睡覺夢,連拉屎都要研究《夢的解析》妄圖參透,為什麼我不懂了,為什麼我開始空虛了。我是塵世中一個迷途的小書童。
思考了那麼多,想得那麼復雜,我依然在看書,看電影,終於有一天,抽完一支煙,從被窩里爬出來,站在陽台窗簾後面,我任督二脈打開,大徹大悟:要什麼懂不懂,有些事情,其實只要享受就行。
當你過於糾結於所謂「看懂」,就會陷入不可自拔,你給了觀影太強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整個過程大概就很難快樂。其實對於電影的理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你看的越多,就會理解更多的電影語言,也更能獲得電影傳遞的信息。當然,跟所有知識一樣,你也可能走進一個看的越多反而越覺得自己無知階段,反而更不感輕言自己「看得懂」一部電影,因為一部電影包括敘事、表演、場面、鏡頭、調度、燈光、音響等各個方面,每一個專業都需要多年的浸淫才可能達到融會貫通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我也不敢說看不懂一部電影是導演的責任。
電影,是大眾 娛樂 項目,也是所謂的「第七藝術」,對於一種藝術,不要妄言去「懂」,更多的是去理解,用一種尊重的心態去欣賞電影,在我看來才是對的。
我也曾經不可一世,也有迷惘,讓我想明白的,恰恰也是知乎。當我第一次在知乎看到我尊重的影評人
@張小北
的時候,我發現他的簽名不是什麼「知名影評人」,而是「電影愛好者」,這給了我相當的觸動,直接導致我腦殘到將自己的簽名也寫作「電影愛好者」。連張小北老師都自稱電影愛好者,這更讓我對電影這門藝術有了敬畏之心,也更願意去接觸電影,理解電影。
另外,就像題主問的問題,根本就沒有答案。
我自認為看了很多電影,對光影藝術略通一二,但我至今都看不懂《天線寶寶》,我一直覺得看一堆畸形大腦袋毫無理由動來動去很恐怖。你說是《天線寶寶》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所以,不要糾結於看懂,如果有興趣,就多看幾遍,既然一部電影讓你願意花很多時間反復地看,相信它一定會帶給你一些東西。
祝好!
這個可能每個人回答都不一樣
我認為 可能是故事情節的問題
1、故事情節適合小眾 特定群眾能看懂
2、故事脫離現實生活 高於生活太多 內在含義太多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
3、導演想表達的 觀眾看不懂 或者不想看懂 觀眾想看的 導演覺得千篇一律
4、個人覺得這種類型也是可以促進電影行業發展 可能換一個角度也不是壞事!
總之支持中國電影
⑤ 《消失的愛人》劇情很是撲朔迷離,到底怎樣才能看懂這部電影
《消失的愛人》由曾經導演過《搏擊俱樂部》《七宗罪》《十二宮》等懸疑電影的著名導演大衛芬奇執導。大衛芬奇特別擅長拍攝懸疑片,一流的營造氛圍大師。1995年的《七宗罪》讓他名聲大噪。2014年,芬奇將吉莉安·弗琳同名小說改編成電影搬上大銀幕,裴春華的冷血式表演至今讓觀眾過目不忘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