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孔子電影的敘述,和對電影中的孔子和顏回的評價
萬世師表,一片仁心
——中國電影影響世界,從《孔子》開始……
鼓瑟蒼涼的《幽蘭操》餘音繞梁,字幕伴隨著王菲的千古悲愴漸漸隱去,有人離去,更多靜靜等待著歷史一點一滴的遠去,所有的感動和溫情、以及那禮義廉恥、聖賢猶在的春秋中國,經典遠逝,斯文不存久矣……
鄙人沒有先入為主的習慣,對於網上已毀片為己任的眾多「不明真相」的影評家或者「憤青」網友的眾多邏輯清晰、文采斐然的文章點評,鄙人還是習慣先行放下,讓自己的眼睛決定自己的心靈,於是,我在昨日觀看了譽滿天下、同時也是謗滿天下的《孔子》……觀影結束後,我給自己兩個結論,第一、2010年最偉大的電影換屆了,只有一部,就是《孔子》;第二、這是迄今以來近35年人生最接近自己歷史學印象和理想境界的影視劇人物,沒有之一……
胡玫導演做的很成功,鄙人以觀影千部的體會來看,孔子也足以進前十,古裝片可以進入三甲,足以和《賓虛》、《埃及艷後》、《斯巴達克斯》等歐美古代經典一決高下,文戲粲然、武戲雄渾、既不失千古絕唱之璀璨風流,又講究細節之美精雕細琢,從每一個陶瓷酒碗到每一尊青銅器物,再到每一款服飾華章、每一乘兵車戰馬,一磚一瓦彰顯用心,一顰一笑張持有道……
周潤發,中國電影百年難遇的演技之神,終於憑藉此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足以與馬龍白蘭度的《教父》一競風流,如果說《英雄本色》和《喋血雙雄》可以說是周氏電影中本色演出的殿堂之作的話,那麼《孔子》就是屬於「忘記周潤發」的涅盤之作,說實在的,這是幾乎唯一一部我完全沉浸其中,忘乎所以的華語歷史大片,我的腦海中始終回盪著「仁者愛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朝聞道,夕死可矣……」
2010-1-25 13:49 回復
發絲一名
1位粉絲
4樓
電影中再現春秋史詩般的九大華章
關於仁愛——「祭壇救生」,這一段極為精彩大氣,關於孔子的「人文主義情懷」曾經有一則流傳甚廣的小故事,故事是這樣的:「關於中英兩國對於生命的看待角度,話說英國女王的馬車撞了人,女王會先問:「咱的馬兒有沒有受傷啊」,而孔子的馬車如果發生了交通事故,老爺子會先問:「傷人乎」這就是境界,高下立判!!!」因此這段大殿廷辯的思想意義就極為深遠,而且切合當前中國的實際,孔子在這出戲中的智慧與反應,足以傲視很多經典法庭辯論橋段,而透視出來的對於社會弱勢群體的同情與關愛,更具現實意義……
精彩指數:★★★★★
關於禮儀——「齊魯會盟」,這一段孔門大弟子顏回的表現亦是可圈可點,從外交禮儀的主客再談到雙方主君的封爵高低,不卑不亢,暖硬兼施,終於迫使驕橫的齊侯下台階迎接魯公,交鋒中閃爍出的智慧充分詮釋了什麼叫「名師出高徒」
精彩指數:★★★
關於韜略——「空城退敵」,這一段上演了一場真實版的「空城計」,但是相對於《三國演義》那一出的險中求勝的小概率事件,這一出可以說更為真實可信,因為司馬懿那次是兩軍交戰、大兵壓境,完全可以派一部分軍隊殺進城去一探虛實,這次是外交為主,軍事為輔,相對更多體現在一種心理上的壓制,在現實中也更為真實可信……
精彩指數:★★★★
關於武功——「百步穿楊」,歷史記載,孔子繼承了父親叔梁紇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臂力過人,遠非後世某些人認為的文弱書生的形象。並且,孔子酒量超凡,據說從來沒有喝醉過。但孔子從不以武勇和酒量等為豪,這段表現某些腦殘觀眾以為是戲說,只能說不讀書讓許多弱智習慣於「無知者無畏」。
精彩指數:★★★★
關於軍事——「火攻平叛」,這一段場面之恢宏、攻防之慘烈,竊以為已經遠超《赤壁》,更加真實驚艷的再現了古代戰爭畫面,在火器尚未發明之前,火油和火箭基本上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了,這也更好的詮釋了鄙人「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這一修身觀點並非近人才有,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他老人家就很彪悍了,文武雙全其實是古代士人一個重要修身要求,很多漢唐的文人才子都具備「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本事,只有現在,才會產生眾多隻會馬甲罵人,不敢上場打架的「網路腐儒」,呵呵,不展開,要和諧……
精彩指數:★★★★
2010-1-25 13:50 回復
發絲一名
1位粉絲
5樓
關於親情——「柴門炊煙」,好的電影是沒有配角主角之分的,孔子並非不食人間煙火,張凱麗飾演的孔妻為他繫上腰帶和倚門目送先生遠行那幾段極為溫情細膩,夫妻之間的恩愛就通過這一細節不經意間感動了每一個人,此時,他只是一個操持柴米油鹽、事業不順的丈夫……
精彩指數:★★★★
關於出奔——「暴雨車陷」,一個被官場排擠的落魄文人,一個要追尋理想的執拗老人,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傍晚,獨自一人上路了,此時的孔子,有著和我們每一個在功利社會中敗下陣來的讀書人一樣的痛苦,不一樣的是他會從痛苦中領悟出更多的「道」,所以在煎熬糾結之後,他仰天長嘯,終於徹悟了關於「道」的更高境界,指導後世的讀書人至少在絕望中還有《論語》這樣的經典可以讀,考慮到受教育程度的差異,能讀成「心靈雞湯」也未必是壞事……
精彩指數:★★★★★
關於艷遇——「子見南子」,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邂逅一位名滿天下的大師,如果換成弱智惡俗的好萊塢導演,不知道會不會拍成又一部的《莎翁情史》來,但是萬幸的是,胡導並沒有「胡導」,她很虔誠,所以我們就看到了本片最為驚艷的演技對決,「別人都看到了夫子的痛苦,卻無法理解夫子經歷痛苦所領悟的境界」和「吾未見有人好德如好色者也」已然成就新的台詞經典,「坐懷不亂」和「伯牙子期」,便成為鄙人形容這兩位當世奇男子與絕代佳人的千秋幸會,周迅的演技很好,這次成功的扮演了一代美女(遺憾的是,其實鄙人一直都沒有覺得周迅適合扮演南子,因為,她的容貌太現代了,但是遺憾的是那些古典的美女往往又缺乏演技,現在太缺乏當年潘虹和林青霞那樣才貌雙全的影後了,插一句,其實更適合這個角色還有一位美女演技派,那就是陳數,遺憾的是這位美眉的票房號召力遠不如迅姐,所以也就成就了《孔子》最大的美中不足……)
精彩指數:★★★★★
關於德性——「陳蔡絕糧」,人性首先源自獸性,所以往往在困頓時,就以生存為名做惡,「窮山惡水出刁民」,海地目前的災後騷亂就是最好的證明,在富裕時「飽暖思淫慾」,目前中國絕對數量驚人、相對數量「不詳」的財富階層,所以說從古至今,大家更願意將聖人貼在牆上、供在廟里,然後自己該幹嘛還幹嘛,「時窮節乃見」斷糧是檢驗一個人道德自律修為最為有效的殘忍方式,因為關於我們這個地少人多的泱泱大國,幾千年來都不斷流傳著「災荒吃人」的優良傳統,看了孔子,我們在理解為什麼他老人家有資格被稱為「聖人」,是因為他真正做到了「克己復禮」、真正做到了「推己及人」真正做到了「大愛無疆」,「無我」才是真正的「大我」,然而,在今日之中國,唉……
精彩指數:★★★★★
關於回家——「孔子歸魯」,樹高千尺,落葉歸根,68歲高齡的孔子,在經歷了十多年的顛沛流離、風餐露宿之後,在弟子冉求等學生的活動下,終於回歸了故國,「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孔子面對祖國滄桑斑駁的古城牆,行大拜叩首之禮、蒼然皓首、淚流滿面……在影片和歷史之中,一生漂泊輾轉、屢屢被逐的孔夫子,終於在近古稀之年,回到了故鄉,為後世子孫,完成了千古不朽的《春秋》,同時用他一生的追尋,探求「仁義治國」、「禮樂興邦」的偉大理想,盡管直到如此「先進」 、「和諧」 和房價暴漲、蟻民遍地的今天,夫子的理想依然還是理想,但是有了理想,就總有實現的一天,期待「仁愛禮儀」回歸中國……有夢,就有光榮……
精彩指數:★★★★★
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顧哥看完《孔子》,心境平靜如斯,說:中國電影如能影響世界,當從《孔子》開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曾子
② 求高手推薦一些不好看的電影,爛片,謝謝了
1.《三笑之才子佳人》片最醒目之處,在於奉獻了一個極具顛覆性的、最為雷人唐伯虎形象,雖然歷史上唐伯虎的真面貌已難以考證,但就觀眾的接受度而言,無疑是傾向於風流才子而非肥頭才子的。影片開場,就用一場吵吵嚷嚷的山寨歌舞演唱會表達了不雷人不罷休的誠意,台上肥頭大耳的偶像,台下無法自拔的粉絲,向觀眾展示了古裝「雷人偶像」和「腦殘粉絲」的風采。劇情方面,《三笑》堅持用弱智搞笑來演繹無厘頭的原則,華安的流浪歌,秋香的逃脫術,唐伯虎機智才能的低層次展現全部都收到了勉為其難的笑果。另外,演員不在狀態的表演也為該片加分不少,姚迪總是太用力地在讓大家笑,郭德綱台詞念得跟抖包袱似的,只是沒抖響,還有,群眾演員的不入戲簡直到了他們不是在拍電影而是在看拍電影的地步。
2.《未來警察》特效幼稚,想像貧乏。該片的特效據說花了不少錢,請來頂級特效團隊雲雲,而結果讓我們看到的是堪比《恐龍特急克賽號》的特效水準,恐怖分子的出現,居然採用的是老土的先爆炸再現身的方式,尤其劉德華和同事們騎著舒克和貝塔的小飛船時,我們充滿童真地笑了。至於表演,就不用說了,從來沒有見過誰這么面部僵硬地在抒情或者搞笑。
3.《花田喜事2010》喜劇爛片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討好觀眾,只要能讓你笑,不管是冷笑還是嘲笑,可以讓情節人物智商低至無心與之理論的地步;一種是自我感覺良好,彷彿抱定金字招牌還怕別人不買賬?該片兼而有之,93年的《花田喜事》也是吳君如和黃百鳴打頭陣,加上一眾美女帥哥捧場,用一出陰差陽錯最後圓滿收場的鬧劇來娛樂觀眾。這么多年過去了,黃百鳴如法炮製了一個拙劣的山寨版,讓穿古裝的人說現代台詞,讓皇帝和剩女搞地下情,讓美女不是野蠻就是撒嬌,男演員搏命出醜盡情弱智。情節更是巧合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說重逢就可以相遇,說分離就拆散,翻雲覆雨之間疑似該片不是來娛樂觀眾反而是在愚弄觀眾。
4.《越光寶盒》導演完全置觀眾的接受程度於不顧,盛情將炮製好的無數笑料像炮彈一樣齊飛過來,讓張飛變成gay、關羽看黃書、曹操異裝癖,諸葛亮連說十幾個「略懂」••••••愉快的笑是需要一點情緒醞釀的,這些和劇情沒有任何關聯的橋段突然涌現在面前,盛情難卻之下,只好乾笑幾聲。惡搞也同樣如此,片名惡搞《月光寶盒》,放美女風箏是惡搞《無極》,穿越到三國是惡搞《赤壁》,船頭的飛翔惡搞誰,那更是地球人都知道了。這些已經被很多人惡搞過很多遍的橋段在這部電影里層出不窮,難道導演不知道?還是覺得觀眾的笑點太低了?
5.《東風雨》關於文藝,穿風衣在燈光昏黃的梧桐雨中漫步是文藝,但如果在擁擠不堪的公交車上的對白也要像朗誦詩歌那就只能說是肉麻了。片中安明和歡顏的每一個眼神都愁腸百轉,對白不是深情款款就是飛禽走獸的比喻,好的,關鍵時刻發自肺腑我們會感動,但連一杯水不夠熱了都要深情地表白,除了起雞皮疙瘩之外,真的沒有感想了。
6.《孔子》大家的不滿首先體現在人物的塑造,作為一部重要歷史人物傳記片,基本史實是應該遵循的,而《孔子》該說的不說,說不清的卻故意要說。孔子一生中傾注心血最多的事——帶領弟子周遊列國的經歷,這最能體現人物精神境界的地方,我們看到的只是幾組鏡頭的蒼白剪切;關於孔子和南子的「緋聞」,歷史學家都沒弄明白的事,《孔子》自作主張地就將其定位為紅顏知己,有嘩眾取寵之嫌。我們理解拍這樣的歷史文化名人之不易,但是導演也應該考慮一下觀眾看這部片子的難處。大段原封不動的《論語》念白,並沒有對塑造孔子的高大形象有所幫助,聽得懂的觀眾想必是書中曾經看過的,而聽不懂的臨時去看書也來不及了,本想去感受一下聖賢的人格魅力,結果受到一頓文言的說教洗禮,郁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7.《精舞門2》編劇大概是在用一種老套到該作古的思維寫故事,首先用最不屑的眼神將跳街舞的鄙視到地下三層,然後通過一系列事件來證明街舞的尊嚴和靈魂之類。還有橫刀奪愛的狗血情節,這種欲蓋彌彰的偏見對得起在片中賣力跳舞的孩子么?至少真的舞者是將街舞當一種生活樂趣、感情寄託來熱愛的,而所謂的「不入流」「難登大雅之堂」或者「生活混亂」恰好是編劇為了顯示自己的道德上那一廂情願的高度。該片的舞蹈水平一般觀眾難以判斷,但是表演的糟糕卻是有目共睹,既然是電影,請正兒八經地找幾個會演戲的演員行不?哪怕舞蹈戲用替身,也好過劇情戲場場都像是群眾演員演的好吧?
8.《美麗密令》說王晶是商人也許比導演更合適,東西隨便換個包裝就當新款,而且,王老闆的新產品功能還很多,比山寨手機還多,《新紮師妹》大家喜歡,那麼《美麗密令》就把楊千嬅換成蔡卓妍;要拉攏內地觀眾,那麼就調侃曾軼可、李宇春還有芙蓉姐姐;要搞笑,這里有易裝硬漢、娘娘腔帥哥和不瘋魔不成活的女人;要感動,看通緝犯和選美佳麗是多麼父女情深;要諷刺,選美黑幕、娛樂圈窩里斗等八卦這里都有;要熱辣,那麼多美女穿齊刷刷穿泳裝亮相還不夠刺激?面對要求再高一點的看客,你看我連老式港片小空間里打鬥的經典場景都上演了好幾回。如此費心地炒冷一盤冷飯,也許能夠喚起一些影迷的感情,但也就是回想起王晶的輝煌過去,才更覺得這盤冷飯實在乏味。
9.《A面B面》該片有一個想當然的導演,以為關注精神病人就要讓電影變得神經兮兮,所以用荒謬之極的劇情,再加上旁觀者的心態,讓鏡頭拚命展示精神病人的瘋狂和丑態。這樣的手法,不管立意如何,只會讓人感覺到不是滋味,連導演都在看精神病人的笑話,那觀眾呢?然後有一個更想當然的編劇。磁帶放了A面放B面,木瓜和茄子敲頭哪個更痛?鼓掌鼓得好大家都有粽子吃,這些耳熟能詳的網路笑話居然在這部電影中正兒八經地被當做精神病人症狀來演繹,要知道,編笑話的人不可能是瘋子,編劇您怎麼就那麼天真地以為這些橋段是從精神病院里傳出的新聞報道呢?
10.《大胃王》喜劇片熱衷扮丑,既然莫文蔚作為女生都敢在《食神》里自毀形象,反正又不帥的潘長江就能再過去幾條街。開場亮相的衣衫襤褸和首如飛蓬還可以用落魄感來讓人同情,後面的吃飯比賽場面直接挑戰觀眾的心理底線,連塞滿食物的牙縫都要赤裸裸地呈現!本來是一個要煽情的情節,但是太火爆的吃相讓觀眾只顧著惡心沒空感動了。總體感覺,大概是錢少的緣故,整個片子的製作一切都走廉價路線,從道具到美術到表演都很粗糙。不過這也算了,廉價又不犯法,可是公然復制《老爸夏令營2》的海報,也是因為省錢么?
網友評選的2010上半年十大爛片。。。
③ 電影孔子觀後感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
我帶著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眾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著一個時代。
電影中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於晚年返鄉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於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獻祭的戲,十分精彩。朝堂之上發哥舌戰群儒,圓形的會場,不知道當時是不是這樣的,整個場景很像古羅馬元老院或者現在英國議會,呵呵,對待公山狃這種小人,最經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個話啊」,展現了孔子的從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對話,也可在歷史上找到印證,史書中有關於孔子向老子請教學問的記載,而電影中編劇為了劇情的需要,讓孔子去回憶他和老子的對話,此情節並無不妥,反而可以從他們的對話中表現了儒道兩家思想的同異。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復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眾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著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
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顏回之死,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顏回為了搶救夫子的書簡,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點讓我很感動,在顏回的眼中,孔子的書簡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細想想,正因為後來有著無數個顏回,我們現在才可以領悟到孔子的精神。當我看到孔子抱著顏回的屍體大哭,弟子們勸他:已經三個時辰了,已經緩不過來了。可是夫子依舊抱著,那個場面真的和悲慘。還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實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但是他始終記著夫子的教誨,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記著夫子說過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後,喪徒如喪子,但是夫子沒有讓淚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雖然沒有如償所願,但已得為仁。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為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孔子電影觀後感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
我帶著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眾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著一個時代。
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定淡定的眼神,禮義娓娓道來的神韻,彷彿孔子轉世。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復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眾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著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韻,她天生就是一個好演員,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裡。南子這個角色也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覺得可有可無,它一旦不存在,你會覺得缺了很大一塊。孔子其實是驚艷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截斷了即將升華為曖昧的一種情愫。南子讓世人看到了孔子並非神,孔子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南子雖然簡單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但巧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實為一個看點耐人尋味,又怎麼會是可有可無呢。
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為—《魯。春秋》
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裡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
但不可否認,胡玫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症結點,表現起來就不會像看歷史書一樣晦澀難懂和索然無味。這部影片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好的,故事情節和表現手法都沒有打水漂。
媒體的擔憂,在現在看來有驚無險,《孔子》並不會因為阿凡達遭到票房威脅。中國的歷史深得人心,孔子的禮義仁和備受推崇,胡玫的實力也得到見證。
子》上映已經幾天,觀眾的反應截然分為兩派,以專家學者為首的一派力挺之,而普通的觀影者則力拍之,他們感到這部影片平平無奇,之前看到發哥又是下跪又是掉淚,以為會很好,結果看完之後發現自己被發哥忽悠了。這個結果讓我既有些意外,又覺得是在情理之中。
說是意外,是因為《孔子》這個電影就類似於丹、易中天的講座,都是想把傳統文化的知識以一種輕松的形式傳遞給大家。但於丹和易中天收到的是普通觀眾的熱烈追捧和學術界的陣陣鄙視。具有同樣性質的《孔子》卻得到了相反的待遇。說是情理之中,則是因為我也算是半個專業人士,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在幾個地方流下了眼淚,我可以說,我確實是被這部影片感動了。
一處是孔子厄於陳蔡,影片設計了一個師徒眾人分一碗馬肉湯的情節,這一情節屬於電影的常用橋段,感人度並不高。但當我看到師徒眾人在寒風中高歌起舞時,我突然想到了那句「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又想到了孔子對顏回的那句評價「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聯想及此,我才恍然,原來這馬肉湯和師徒狂舞的情節正是從這句話中來的。
第二處是子路結纓而死,影片在背景旁白那裡出了個小紕漏,不太符合《史記》的記載。電影里說的是,子路是為了保護衛出公出奔才死的,其實在子路趕到之前衛出公早就已經流-亡到魯國了,子路是去討說法的。但我並沒有在意這一點小紕漏,因為電影中的這一幕勾起了我對子路之死的愴痛之情。孔子曾經說過:「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君子死義,這一句評語足以告慰子路的亡魂,使我們看到儒家士人的剛烈一面。
第三處是顏回英年早逝,古籍中沒有說清楚顏回的死因,只是說他英年早逝。於是,電影就利用了這樣的史實空白,為顏回找到了一個死因,就是為搶救聖人竹書而凍死於冰河之中。在電影中,顏回死後,孔子一直緊緊地抱住他的屍體,我以為,此時應當出現那句著名的「天喪予!天喪予!」了,但並沒有,孔子始終一語不發,呆坐在那裡,茫然如求,若有所思。這一場景使我想起了《詩經·黍離》中的那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毛詩說《黍離》是閔宗周之衰,三家詩卻說是悼亡詩。)孔子愛顏回甚至比愛他的兒子還要多一些,因為兒子只能傳承血脈,顏回卻可以傳他的大道。而在影片中,顏回愛孔子的大道多過愛自己的生命,現代人可能不能理解,一個人為什麼要為幾捆竹簡死去活來。文獻專業出身的人卻能夠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傳承是多麼不易,有時就是靠那幾捆竹簡來存亡繼絕。顏回一死,孔子便覺得是天將喪我。但孔子還說過一句名言:「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其實就和他傳道於天下的精神多少有點違背。真的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嗎?其實,在孔子看來,應該是「生無所息」,君子傳道,死而不已。
第四處是子見南子,這是本片中最大的噱頭,也是最受人爭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