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大象電影影劇情

大象電影影劇情

發布時間:2024-06-22 07:44:27

① 微電影《大象》觀後感

在毫無背景的情況下觀賞這部電影,肯定會對《大象》的名字產生疑問。明明講述的是校園槍擊事件,為什麼會冠上這樣一個讓人不解的片名?除了影片海報上出現的大象身影,以及主人公A和E房間牆壁上出現的大象素描,好像整部片子中再無大象的身影。關於片名的一種說法是導演參考了1989年BBC攝制的描寫愛爾蘭政治暴力的電影《大象》,認為這兩部影片在故事和風格上有相像之處。另一種說法則是從大象這種動物的天性出發。而我則更傾向於後者。大象作為一種比喻,它代表著集溫順和暴躁於一身。青春期的大象是最危險的,它有可能就靜卧在哪裡甚至讓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可是一旦爆發就具有毀滅性的力量。青春期的大象,乍一想來好像特指的是兩個殺手A和E——他們在校園里只是眾多學生中的普通二人,卻製造了這場悲劇性的震驚世人的案件,就像突然間爆發的大象。使他們爆發的原因,可能是同學對他們的欺負,可能是他們對於納粹的形象和暴力電子游戲的沉迷,也可能叛逆的心理甚至是同性戀情。但是細細想來,難道同樣的悲劇就沒有可能出自於其他人之手嗎?逃課未果,被父親逼著回到學校上學,面臨拘留管制的J;由於外形而受到嘲笑和冷落的M;為了友情和愛情分配不公問題而爭執不休,採用極端方式催吐減肥的三個女生;在露營時有過性行為並有可能導致懷孕的C和她的男朋友N;以及未被明確說明的其他一些人,難道就不會成為悲劇的製造者么?我們習慣於忽視,就像大象出現在起居室,人們要麼假裝它不可能在那兒,要麼以為它不是真的大象。其實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有毀滅美好的能力,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都可能成為他們毀滅美好的理由——大象無處不在。

② 求電影《大象》的故事梗概

影片根據1999年震驚世界的美國哥倫拜恩中學校園槍擊案改編,講述了在美國一所普通中學發生的一場惡性槍擊案的過程以及前幾個小時的事情。約翰逃課未果,被父親逼著回到學校上學;艾利亞喜歡攝影,在校園內外拍一些人物和風景照片回到學校自己洗印,米雪兒受人冷落,心情低落,到校圖書館幫助做工;喬丹剛剛交了一個新女朋友凱麗,被尼科爾等女孩子議論紛紛;而此時的埃里克和阿萊克斯由於經常受到別人欺負,無意間通過互聯網買到了槍,他倆在家裡午睡之後,決定到校園里大開殺戒,他們經過簡單策劃之後,身穿美軍野戰裝走進了教學樓,孩子們的命運被改變了,慘劇在這個陰雲密布的下午發生了。

③ 求助:關於電影<大象>,槍殺案背後的心理知識 !!! 急啊 ...

關於這一部電影《大象》,我認為主要體現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心理現象:集體無意識、自我同一性與同一性混亂、反社會人格。這三個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聯系的。 首先,是集體無意識。所謂集體無意識,簡單地說,就是一種代代相傳的無數同類經驗在某一種族全體成員心理上的沉澱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傳,正因為有著相應的社會結構作為這種集體無意識的支柱。「集體無意識」作為一種典型的群體心理現象無處不在,並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為,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就是「封建社會」下所形成集體無意識的犧牲品。集體無意識的內容里包括本能和原型。本能是行為的推動力,原型是領會和構築經驗的方式。 我認為,《大象》中,表現的是一種美國高中校園中的集體無意識——孤立、約束、冷漠。就像一些影評對這部電影主題的描述「當一隻大象出現在起居室里,人們要麼假裝沒看見,要麼就假裝它不是真的大象」。電影中人物給我的感覺是他們只關注於自己的事情,對身邊的人和事不聞不問、不關心,我看到的是心孤僻、目光狹窄、思想僵固、情感冷漠,甚至聽到槍聲也無動於衷。這種美國校園中的集體無意識狀態,在電影中體現出來的就是:校長的無能管理、父母的不合理管教(例如偷看日記)。 第二個方面,是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混亂。青少年時期是從兒童走向成人的過渡期。這個時期由於身體的急劇生長和知識活動領域的擴大,青少年經常遇到感情困惑和概念沖突,因此在兒童時期對父母的無意識認同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的核心問題。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標、價值觀等特質整合為統一的人格框架,即青少年經常在思索「我是誰」、「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等等,同一性和同一性混亂的危機在這一階段達到頂峰,這就是青少年問題大量產生的心理社會因素。同一性混亂的問題綜合症,它包括自我意象的分裂、不能建立親密感、或者是通過隨意的性接觸來尋找親密、時間緊迫感、不能集中精力做必須做的事,以及反抗家庭和社會准則。《大象》中的Eric和Alex正處於青年時期,由於家庭的教養與學校教育的缺失,加之暴力電子游戲的影響,出現了自我的同一性混亂,他們的是非觀、世界觀與道德觀都出現了偏差,甚至認為武裝襲擊只不過是一個游戲……而這種同一性混亂,很大程度上是上文提到的集體無意識導致的。 最後,同一性的混亂,造成了Eric和Alex的反社會人格。有這種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個體的突出點是行為具有悖離社會規范的傾向,且在損害社會和他人之後沒有愧疚之心,不能從挫折與懲罰中吸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的報復社會。一般認為,家庭破裂、兒童被父母拋棄和受到忽視、從小缺乏父母親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顧和愛護,是反社會型人格形成和發展的主要社會因素。反社會型人格的情緒不穩定、不負責任、撒謊欺騙,但又泰然而無動於哀的行為,都與家庭、社會環境有重要的關系。摘自 陳德欣的BLOG

④ 從視聽語言的角度分析一下《大象》這部影片

也許特雷澤變成了愛麗絲只是個意外的誤譯。但Alex和Eric的行為似乎是難以避免的。

貝多芬在1810年4月27日創作了一首曲子,同年,這首曲子被他送給他的學生特雷澤·馬爾法蒂。1876年,曲子在經歷了馬爾法蒂的轉送和另一位德國音樂家之手後公布於眾。名字叫《致愛麗絲》。據考證,曲名是誤譯。

今天,人們已經無法知道這首曲子原來的名字。就像人們無法知道Alex和Eric原來的樣子。

電影的開始的是天空,固定畫框下時間以超過平日數倍的速度進行著,卻依然波瀾不驚。大片的雲朵彷彿水一樣的淌過去。不著痕跡。只是太陽沉了下去。

電影中手持機器的跟拍讓人絲毫感覺不到攝影機的存在。電影的中心就是人。除了人還是人。

這一天。John開車載著酒醉的父親到學校等他的哥哥。Elias找到了一對模特准備他的攝影作品集。Michlle在幫老師整理閱覽室的圖書。這一天。醉酒的父親在車里等待兒子。年輕的情侶在一起等待報道。這一天。三個女孩在一起沒完沒了的抱怨。黑白毛色的小狗在金發少年面前高高躍起。這一天。有更多的學生在學校里過著平靜的生活。

范桑特在電影里陳列了數量多到讓人發指的運動長鏡頭。他似乎並不害怕觀眾在影片前半段時睡著。

影片前面的一大部分都讓人覺得如同電影開始的那個空鏡頭般波瀾不驚。影片的敘事結構復雜精巧同時充滿張力,不同人物的視角不斷重復敘述槍殺開始前的那段時間,絲毫不顯冗長的展示了一所普通高中和平常的一天。先是John,然後是Elias。人物一個一個的換,時間卻始終是一個時間。手持機器特寫人物頭部跟拍運動長鏡頭在這段時間中所佔的比例達到了無比巨大的程度。觀眾只能看清演員的臉甚至後腦勺。周圍的空間全是虛的。范桑特用這種極端的拍攝方法告訴大家。主體是人。是人。是人!人!人!每一個人的名字在屏幕上被打出。如果這是電影主角的待遇的話,那麼槍殺開始前觀眾已經記住了不下五個主角。范桑特也是用這種方式來告訴人們每一個人的重要性。他們有親人,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而范桑特也特意渲染了「每一個個體」和「每一個個體」在生活中相遇甚至僅僅是擦肩時的瞬間。John在碰到Alex和Eric前逗狗的時候,Jordan和三個女孩擦肩而過的時候,攝影機的升格拍攝刻意個強調了人和人的相遇。而Elias給John拍照,同時Michlle從兩人身邊跑過的鏡頭,導演更是分別用三個人的視角拍攝三遍。這也是整個電影最讓人贊嘆的地方,這段過程中,影片敘事結構組合的復雜和巧妙讓人興奮不已。John,Elias,Michell是三條相交的線。也是敘事結構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一個是學習糟糕的金發少年。一個是熱愛攝影的英俊小伙。一個是不默默無聞惹人注意的普通女生。如果讓我打個牽強的比喻。我想我們可以說成績糟糕關心家人在房間里哭泣的John代表了少許的叛逆,內心的脆弱和對親情的渴望。為了攝影集放棄音樂會的Elias代表了對理想的追求。稍帶抱怨最終接受且熱心幫助老師的Michell代表了最普通和默默無聞的人們。這三個人曾經相遇。叛逆和理想是好朋友。理想為叛逆少年照出他的樣子,普通人低著頭從他們身邊默默跑過。默默無聞的人第一個死在槍下時,追求理想的人雖然同樣喪生卻在死前拍到了自己想要的照片。而看清了自己的少年,走出了學校。走向了安全且更加寬廣的天地。我們可以說整部電影里所有人物,其實都是指向這三個人。三個不停抱怨的女孩和陷入甜蜜愛情的情侶本質上和灰頭土臉的Michell是一樣的。自以為是的叛逆或者甜蜜下,其實依然是默默無聞的人。而校長則是他們的一個成年人的版本。那個黑人和Elias一樣,他想拯救大家,可是卻因此壯烈的死在了槍下。被黑人救出的那個吻過John其實和John一樣,他們給予別人愛,自己卻同樣無助脆弱,甚至不知道自己從就在邊上的窗子里逃出。在說清了這些人同時,范桑特告訴了我們愛的意義。也正是這些人一次次的擦身,支撐起了影片前半段繁復龐大的骨架。三次拍攝在拍照時的三人相遇。兩次拍攝在閱覽室時的兩人相遇。兩次拍攝三個女孩和那個男孩在過道里的相遇。這些人的一次次錯身讓整個影片的結構異常的讓人興奮。
這個過程中,范桑特一直在強調,你生活中的每一個不起眼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影片的主題是校園槍殺,但是槍殺直到最後小半部分才初現端倪。人們在Alex被同學用奶油砸了以後大多隻會認為這是個可憐的軟柿子。更不會知道,他在食堂里用小本記錄的,其實是一套詳細的殺人計劃。

影片前半部分掩飾的太好,這平靜的日子實在不像會出什麼事。人們可能在John走出校園,碰到兩個「裝束奇怪」的人時才開始疑惑。而Michell抬頭時聽到的那一聲槍械上膛的聲音。又被范桑特的閃回用一個鎖門的聲音成功的掩飾了。Alex在房間彈琴,《致愛麗絲》的音樂響起。鏡頭三次掠過牆上的鮮紅的塗鴉。琴聲一直沒有間斷,可以聽的出彈的並不嫻熟,但卻沒有停下的意思,尤其當鏡頭對准了床上玩電腦游戲的Eric縱深推近的時候,鋼琴在一旁響的異常堅決。而當鏡頭切到屏幕時,音樂又回到舒緩優美。而他們所玩的電腦游戲似乎也和我們平日里接觸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不同,你的敵人是一群完全沒有反抗能力的人。Eric就在這樣在音樂下,殺死一個又一個手無寸鐵甚至不會逃命的人。

然後電影的主題開始顯露。希特勒的頭像,手舉納粹旗幟的人們,送來的包裹里拿出的不是一把玩具。充足的彈葯,周密的計劃。大家終於明白了槍殺即將開始。大家還知道兩個人是GAY。如果回顧之前學校討論時大家對同性戀問題的不理解。不知道算不算為兩人的行為找的一個牽強的理由。

和父親道別時Alex臉上閃過不易察覺的失落,但是這沒能阻止什麼。

「我們在學校一點也不開心」「最重要的是開心」Alex這樣說。「對」Eric這樣說。

Eric頭上的頭巾和電腦游戲中左下角的那個如此相似。而Alex反帶的鴨舌帽讓我想到了《麥田裡的守望者》里的霍爾頓·考爾菲德。叛逆的霍爾頓變成了走向極端的Alex。帽子也從紅色變成了黑色。

如我一開始的猜測,Michell第一個被殺死。然後一個一個的繼續。鏡頭依然是手持機器特寫頭部,周圍的一切包括那些被槍殺的人全部虛掉。那些之前還是「主角」的人,成了模糊的遠處一個個倒下的身影。

那個黑人是個奇怪的角色,甚至讓我一度產生了他的名字叫「大象」這樣的想法。

Eric最後被Alex殺死,特寫中的臉轟然倒下。Alex走進空洞的鏡頭。

電影最後的留白充滿張力。我開始以為那隻是一個調整節奏的空鏡頭。一直在等待一個最後的交代。而看到打出的字幕時。我悵然若失。

整部影片交代了的人物里。范桑特終於沒有全部殺死,他讓其中的兩個倖免於難。就是一頭金發的John和曾經在John哭泣時吻了他的那個女孩。這兩個人也出現在電影的海報上。這也許就是范桑特的態度,愛帶來的力量。我在想,如果也有人給Alex一個吻。那麼是不是大家都能活下來?
故事脫胎於1994年震驚全美的科倫拜恩校園槍案。兩名學生帶著一身的自動武器沖進學校,在殺死十二名學生和一名老師後兩名學生飲彈自盡。電影的很多細節還原了當時的新聞。比如其中一名學生喝下死去同學喝剩的飲料這一畫面就曾被學校監視器拍下。在這個基礎上導演添加了很多元素。同性戀,校園暴力,槍支泛濫,毒品。這部平靜的電影里包含了太多不能讓人平靜的元素。
而本片的片名也由此而來,「大象」一詞來自愛爾蘭作家Bernard MacLaverty關於「問題出現但是不去解決」的一個比喻,他說,「這就彷彿你屋裡有頭大象,它是如此巨大,以至於你不可能無視它的存在,但是,大家卻都默契的從不談論它,一起漠視它,很快就習慣了它的這種存在。」而這樣的漠視甚至是歧視終究會讓問題激化,哪怕是溫順如大象一般,暴怒後也會產生無法想像的巨大威力。
同性戀,校園暴力,槍支泛濫,毒品。這部平靜的電影里包含了太多不能讓人平靜的元素。而范桑特一如當年的貝多芬,將這樣一部電影,獻給他的學生。獻給所有的人們。







⑤ 電影elephant

《大象》Elephant

導演:格斯·范·桑特Gus Van Sant
主演:艾力克·德蘭Eric Deulen
艾力克斯·弗羅斯特Alex Frost
馬特·馬洛伊Matt Malloy
國別:美國
片長:81分鍾
第56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最佳導演獎
[劇情簡介]

影片揭開了美國一所高中里的平凡一日。像往常一樣,這個平淡的日子裡被家庭作業、足球、流言等等所填滿。對於每位學生來說,高中生活都是一種獨特的體驗:刺激的,友好的,痛苦的,孤獨的,或艱難的。

[好萊塢浪子格斯·范·桑特]

格斯·范·桑特在非常規的獨立電影與主流製片廠製作之間來回自如的能力使他成功地在好萊塢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小生境。

作為一名旅行推銷員的兒子,范·桑特在四處遷徙的漂泊生活中渡過了他的童年。而繪畫和超8毫米電影很早就成為他的持久興趣所在。他對藝術的熱情促使他進入一所設計學院學習,也是在那裡他接觸到了安迪·沃霍爾等一批美國實驗電影人的作品,使他最終放棄了繪畫的志願,投身電影業。

1976年,從歐洲歸來的范·桑特來到洛杉磯,當上了導演肯·夏皮羅的助理,正式進入影壇。和無數懷抱夢想踏進好萊塢的青年一樣,他的最初幾年十分難捱。一個又一個的計劃夭折,好不容易拍出一部《艾麗絲在好萊塢》也無人問津,至今還從未在電影院放映過。但也是在這段鬱郁不得志的日子裡,他在不斷的觀察中漸漸找到了自己的創作方向。身邊那同樣帶著滿腔希望來到洛城的邊緣青年吸引了他的目光,這些人的激情與活力,頹廢與茫然給了他靈感。1985年,拿著在廣告公司打工積攢下來的25000美元,范·桑特終於拍出了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個人作品《Mala Noche》,雖然改編自小說,卻融入了他多年來切身的所見所聞,他的風格也初見雛形。終究無法獲致滿足的浪漫主義與對同性戀拒絕加以評判的態度都是范·桑特前期作品的典型標志。值得一提的是,范·桑特很早就公開了自己的同志傾向,但他卻不喜歡在電影中通過同性戀來表達性政治觀點。

《Mala Noche》被《洛杉磯時報》譽為當年最佳獨立電影。范·桑特的一鳴驚人當然逃不過好萊塢大公司的網羅,環球公司很快向他發出了邀請。但他提出的拍攝計劃一個個地遭到否決--其中包括後來大獲成功的《葯房牛仔》和《我自己的愛達荷》--因為環球的老闆們認為這些影片拍出來根本沒有前途。失望的范·桑特只好離開好萊塢,在波特蘭悶聲不響地埋頭苦幹,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拍電影。

1989年,《葯房牛仔》贏得一致好評,不僅確立了他本人青年導演近衛軍的地位,也使主演馬特·狄龍咸魚翻身。影片所反映的社會邊緣青年的生活在《我自己的愛達荷》中得到淋漓盡致的書寫。浪跡天涯的游牧生活,涉世青年異化與蛻變的創傷體驗,孤獨落寞、沒有回報的愛戀,分崩離析的現代家庭,幾乎所有范·桑特關心的問題都在這部影片中進行了探討,里弗·菲尼克斯的不羈演出更使他在人們心中樹立起永恆的浪子形象。

范·桑特轉向大製作的首部電影《藍調牛仔妹》雖然會聚了大堆明星,但這部重拍、補拍多次的影片幾經修改還是成了他的一場噩夢。直到1995年,黑色喜劇《不顧一切》才令他第一次取得了主流電影的成功,也再一次證明了他改造明星的有趣能力,這一次被改造成功的是妮科·基德曼。

1997年《心靈捕手》更把范·桑特推向了一個事業的高峰,從此他有了大量可供挑選的劇本,可他似乎也在蜂擁而至的邀約面前有些昏頭昏腦了,重拍《驚魂記》罵聲一片,典型的濫情溫馨片《尋找弗雷斯特》也絲毫不見當年的才氣所在。范·桑特這才醒悟過來,趕緊回到獨立製作中找回才華。去年的《蓋瑞》明顯沒有市場野心,卻可見其嚴肅用心。今年的這部《大象》更是拍得無聲無息,直到完成也在媒體上全然不見蹤影。

[關於影片]

這部電影聚焦校園暴力,風格上繼承范·桑特的前作《蓋瑞》。製作上比之還要低調,沒有馬特·達蒙這樣的大明星,拍攝時也沒有劇本,只使用一台攝影機。演員大部分是波特蘭當地的高中生。向來喜歡欣賞美國獨立電影的法國人當然不會錯過,MK2公司已經買下其法國的發行權。

⑥ 你認為電影《大象》表達了什麼

片名<大象>的涵義感覺是出自一句英文諺語"elephant in room",即意指過於明顯的事情會被故意忽視,就像房間里站著一頭大象,大象很大,房間很小,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大象的存在,可是我們每個人都忽略掉它。更具體來說,意指所有那些觸目驚心地存在卻被明目張膽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實或者感受。

閱讀全文

與大象電影影劇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意難平外國電影 瀏覽:535
電影新電影天堂2021在線觀看 瀏覽:725
7歲恐怖電影 瀏覽:267
愛奇藝vr哪個電影3d效果最好 瀏覽:511
電影第九區國語版 瀏覽:523
外國電影可愛動物動態壁紙 瀏覽:656
中文友情動畫電影排行榜感人 瀏覽:128
電影師傅打架好搞笑視頻 瀏覽:993
好看的古代殺手電筒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245
薩克斯回家是哪個電影 瀏覽:572
一部科幻電影沙漠怪物 瀏覽:454
4月5日電影頻道采訪哪個明星 瀏覽:779
野人女人懷孕電影大全 瀏覽:630
電影娜扎歌曲 瀏覽:131
天龍功放電影聲效選哪個 瀏覽:389
加速高清電影播放器 瀏覽:311
朋友味味電影高清 瀏覽:629
女人和女人啪啪電影 瀏覽:715
frozen電影人物 瀏覽:616
中國電影越來越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