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魯迅先生以怎樣的心情寫下看電影事件
看電影事件——是我與藤野先生分別的原因。在《藤野先生》一文中,看電影事件表現了:
我看到同學們帶有諷刺意味的歡呼,感到自己作為「弱國子民」的悲哀與無助。通過電影鏡頭,我認識了當時國人精神的麻木與愚昧遠比肉體上的營養不良要可怕,從而產生了「棄醫從文」的念頭。
Ⅱ 藤野先生中的看電影事件概括
《藤野先生》回憶作者在仙台留學時期的生活,記敘了作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魯迅初到東京時,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在飽含中國人的恥辱的上野公園的櫻花樹下的身影,聽到的是留學生們傍晚學跳舞的喧鬧。這讓魯迅甚為厭惡,也正是這樣,去了仙台,在那與藤野先生相識。藤野先生的衣著模糊,為魯迅添改講義,就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了解中國女人裹腳。
在這一個個片斷中,看到了那個對學生要求嚴格的藤野先生,那個對魯迅關愛有加,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那個對科學嚴謹求實的藤野先生。
(2)魯迅一起看電影的文章擴展閱讀:
作者通過懷念藤野先生,贊揚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偉大性格和正直、熱忱、高尚的品質,回顧了自己在日本求學時期探索救國道路和思想轉變的過程。
為了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毅然地放棄了跟隨生平最敬愛的老師一一藤野先生學習醫學,擯棄了科學救國的改良主義道路,改為從事文藝運動以喚醒人民群眾起來革命;從而激勵自己要永遠不忘革命的初衷,決心同封建及帝國主義勢力斗爭到底。
在描寫人物方面,作者運用了白描手法。如寫藤野先生時,無論寫他聲調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自我介紹、耐心細致改正魯迅的聽課筆記和解剖圖、看到魯迅成功地進行了解剖實習的高興狀況以及魯迅要離開仙台時的依依惜別之情,都只是簡練的幾筆,沒有粉飾,沒有渲染,但寫得栩栩如生,顯示出人物鮮明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