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旅遊衛視有介紹一部電影,是日本的。一個男人和一個小女孩之間發生的事,很感人,跪求
白兔糖?
27歲依舊單身的上班族河地大吉(松山研一飾)回鄉參加
白兔糖海報(2張)
外公的葬禮,卻意外見到了外公的6歲私生女鹿賀凜(蘆田愛菜飾)。對於親戚們希望將凜送往收養所的意見,大吉表示了反對,並提出要收養她。於是兩人開始了同一屋檐下的生活。
第二天一早,被凜搖喚起床的大吉展開了全新的生活,他們一起吃早飯,手牽手外出購物,四處詢問合適的幼兒園。從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起,大吉和凜便在奔跑中度過,他不僅要帶著女孩乘坐時時爆滿的電車,還要應付公司中繁重的工作。僅僅三日後,大吉便已疲憊不堪,可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凜,他最終決定申請調往完全不用加班的倉庫。
此後不久,凜進入一家新的幼兒園,並且與小男孩二谷幸樹(佐藤瑠生亮飾)成為好朋友,大吉則喜歡上了年輕尚且單身的媽媽由加里(香里奈 飾)。久違的笑容重新回到凜的臉上,她也慢慢向大吉敞開封閉已久的心扉。彼此的牽絆逐漸加深,日子也在平淡的幸福中緩緩流過。直到某一天,大吉接到幼兒園的電話,告訴他凜失蹤的消息……
㈡ 《鹿女》
下午閑來無事,打開電視隨便瀏覽,偶然發現一部93年的水墨動畫《鹿女》,驚異於人物線條的行雲流水、動作的優美細膩,以及故事的大膽誇張,便上網搜尋相關信息沖攜。及查閱後,才發現「鹿女」的故事本源自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以及佛經典故。
根據上海電影志,為了改好劇本,編劇曹麗華曾3次去甘肅省敦煌壁畫舊址收集資料。「鹿女」事見《雜寶藏經·鹿女夫人緣》:「有國名婆羅柰,國中有山,名曰仙山。時有梵志,在彼山住,大小便利恆於石上。後有精氣,墮小行處,雌鹿來舐,即便有娠。日月滿足,來至仙人所,生一女子,端正殊妙,唯腳似鹿,梵志取之養育長成……此女足跡,皆生蓮華。」在改編的動畫中,鹿女嫁炎王,生一蓮花,依據經文《鹿女夫人緣第九》「爾時鹿女,日月滿足,便生千葉蓮華。」即生千子,動畫中改編為十子。
炎王受人讒言拋棄蓮花,蓮花為與炎王不睦的夏王所得,蓮花化十子,夏王撫養十子,稱為十太子。夏王帶領十太子攻打炎王,鹿女露出胸脯,「即時兩手撀乳,一乳之中,有五百歧,入千子口中,其餘軍眾,無有得者。千子降伏,向父母懺悔。」(《鹿女夫人緣第九》)十太子最終認出親生父母,鹿女以大義感化夏王、炎王,兩國從此交好。寬耐
原文中鹿女生千子散巧伏,如實畫下來定是有難度的。因此在動畫中已經作了適當的改編。但鹿女撒乳感化兒子,其實也是突出鹿母夫人崇高聖潔的母愛形象的重要情節,因此動畫還是保留了下來。而在鹿女的形象設計上,也更像我們所認識的敦煌壁畫中的「飛天」,上半身裸露其實就是「飛天」的主要特徵,是對藝術美感的最純粹的還原。
同樣從敦煌藝術中取材的還有1981年和1985 年的《九色鹿》、《夾子救鹿》,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將敦煌元素以影視進行展示的過程中,形成了豐富的敦煌文化影視產物,這於文化傳播亦是有莫大益處的。期待更多優秀的中國動畫影視作品呈現給廣大觀眾。
㈢ 有一部大山女神化身為鹿被一個國王射殺而國王被森林之神降下天罰的電影是什麼呀找了好久了謝謝拜託拜託拜
我覺得可能是幽靈公主,但是那隻鹿不是「女」神,射殺它的也不是國王,射殺它的人拿著它的頭跑了,剩下的屍體發怒降下神罰,後來把頭還給神才結束。
你可以看看《幽靈公主》,看是不是的。
㈣ 求電影,女主角是只鹿,後來變成人,認識了男主角
麋鹿王 (2009)
導演: 郭崴嬌
編劇: 張之益 / 王生唯
主演: 李揚 / 葛優
類型: 動畫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普通話/國語
上映日期: 2009-09-29
片長: 95分鍾
劇情簡介:
在《麋鹿王》的世界中,故事發生在人類、怪獸、麋鹿三大種族中。而相比憨態可掬的貪吃熊貓阿寶,影片主角麋鹿公主呦呦走的是溫柔天真路線,因為吃下不知名的仙草而變成少女,並因此擁有「迷蹤腿」絕招,在尋找麋鹿王的過程中,和人類王子開始了一段浪漫的愛情。
㈤ 80後看過的一部國產動畫電影
1922~1945年是萌芽和探索時期。1918年《從墨水瓶里跳出來》等美國動畫片陸續在上海登陸,使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人對神奇的動畫片著迷。抱著創造中國人自己的動畫片的信念,以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動畫人應運而生,成為中國動畫片的開山祖。經過他們艱苦的探索與研製,1922年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廣告動畫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之後,1924年中華影片公司攝制了動畫片《狗請客》、上海煙草公司攝制了動畫片《過年》。這兩部影片是中國最早的動畫片。但它們都沒有產生影響,產生影響的是萬氏兄弟於1926年繪制的《大鬧畫室》。1935年,萬氏兄弟推出了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1941年又推出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鐵扇公主》。
1946-1956年是中國動畫片的穩定發展時期。在毛澤東的領導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之前,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電影製片廠生產力木偶片《皇帝夢》(1947)、動畫片《瓮中捉鱉》(1948),為建國後的生產奠定了基礎。1950至1956年這一時期,中國動畫片的創作和生產呈現以下特點:在題材上,用童話的故事服務於少年兒童,拍攝了《小貓釣魚》(1952)等;風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製作了木偶片《神筆》(1955)、動畫片《驕傲的將軍》(1956);技術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轉化,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第一部彩色傳統動畫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1955)。
1957-1965年是中國動畫片第一個繁榮時期。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建立,使中國有了第一家獨立攝制美術片的專業廠。在毛澤東關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指引下,藝術家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使中國動畫片生產進入繁榮昌盛的發展時期。產量上升,在藝術上和技術質量上都達到了空前的平,不少影片在國際電影節獲獎,形成了被世界公認的中國動畫學派。這一時期,生產出享譽世界的經典大片《大鬧天宮》(上下集,1961、1964)。新片種不斷問世:1958年,第一部中國風格的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試製成功;1960年,創作出第一部折紙片《聰明的鴨子》;1961年,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誕生,為世界動畫影壇增添了最能代表華夏風范的新片種;1963年,又拍出水墨動畫片《牧笛》,用水墨表現人物、家畜和山水,擴大了水墨動畫片的表現領域。此外,題材多樣化,也是這一時期動畫片生產的一大特點。
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時期。1967年、1969年和1970、1971年這4年時間全國的動畫片生產廠家都「停產鬧革命」。1972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率先恢復生產,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為止,共攝制動畫片17部。這一時期的動畫片,如《小號手》(1973)、《小八路》(1973)、《東海小哨兵》(1973)等,都以描寫建國前的革命戰爭,描寫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路線斗爭和思想斗爭,歌頌工農兵為內容。在表現手法上,遵循寫實主義。1976年攝制的水墨剪紙片《長在屋裡的竹筍》,將中國的水墨畫與民間剪紙巧妙結合,為世界動畫片的百花園地又增添了一棵新苗。 1976~1989年是中國動畫片第二個繁榮時期。
從1978年底開始,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年代。這一時期,是20世紀中國動畫片最繁榮的年代。這10年間,涌現出多家新的動畫片生產部門,改變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一枝獨秀的局面;全國共生產電影動畫片219部,產生了批代表中國動畫片最高水平的優秀影片,如 《哪吒鬧海》 (1979)、 《天書奇譚》 (1983)、《鹿鈴》(1982)、《山水情》 ( 1988),以及《狐狸打獵人》(1978)、 《我的朋友小海豚》(1980)、《雪孩子》 (1980)、《猴子撈月》(1981)、《南郭先生》(1981)、《鷸蚌相爭》(1983)、蝴蝶泉》(1983)、《火童》(1984)、《金猴降妖》(1984—1985)、《草人》(1985)、 《夾子救鹿》 (1985)、 《女媧補天》 (1985)、《魚盤》(1988)、《不射之射》 (1988)等;首次生產電視動畫片;首次生產動畫系列片,也產生了一批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的優秀的作品,如《葫蘆兄弟》(1987)、《邋遢大王歷險記》 (1987)、 《黑貓警長》 (1984~1987)、《阿凡提的故事》(1981~ 1988)等;題材更為廣闊,出現多部內容深刻、諷喻尖銳、針砭時弊的藝術動畫片,如《三個和尚》(1980)、《超級肥皂》《新裝的門鈴》(1986)、《牛冤》(1989)等,對糾正「動畫片即兒童片」的偏見,擴大動畫片的受眾群體,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中國動畫片的社會影響和國際聲譽也大幅度躍升,贏得了廣泛的贊譽。1990~2002年是中國動畫業陸續擴大規模的時期。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動畫片開始走上有別於傳統的道路。與國外動畫片生產廠家的經驗交流,數字生產手段的大量介入,各種體制的製作單位的多元發展,一專多能動畫人才的不斷成長,等等,這些都使中國動畫片的生產在數量和質量上出現了飛躍。尤其是從1995年起,中國電影放映公司對動畫片不再實行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政策,將動畫業推向市場,改變了動畫片生產狀態和經營方式,逐步確立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觀念。90年代國產動畫片的一大特點是大型動畫連續片系列片盛行。中國從影院動畫藝術短片唱主角,轉入電視動畫片大型化、連續化、系列化的國際潮流。在製作方面,國內電腦動畫技術實力也明顯增強,電腦繪制背景技術已較為普及。三維和二維電腦動畫發展迅猛,形成了從策劃、創作、傳播到系列產品開發的「大動畫體系」新概念,從而推動了動畫業的騰飛。
20世紀90年代成為中國動畫片生產的轉折時期。這一時期生產的優秀動畫長片有:《寶蓮燈》 (1999)、 《熊貓小貝》(1999)、《馬可波羅回香都》(2000);優秀動畫短片有: 《鹿與牛》 (1990)、 《雁陣》 (1991)、 《醫生與皇帝》 (1991)、《抬驢》 (1991)、《眉間尺》 (1991)、《十二隻蚊子和五個人》 (1992)、《麻雀選大王》(1992)、《鹿女》(1993)、《音樂船》(2000)等;優秀系列動畫片有:《大盜賊》 (1990)、 《舒克和貝塔》 (1989~1992)、《葫蘆小金剛》(1993)、《藍皮鼠與大臉貓》(1993~1994)、《哭鼻子大王》(1994)、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95—1996)、《l的旅程》(1997)、《傻鴨子歐巴兒》 (1997)、 《學問貓教漢字》(1998)、《海爾兄弟》(1998)、《怎麼來的》(1998)、《西遊記》(1999)、《霹靂貝貝》(1999)、《的篤小和尚》(1999)、《中華傳統美德故事》(2000)等。
進入2l世紀,中國的動畫公司、生產企業和動畫片產量持續增長。至2002年全國動畫製作公司(包括相關企業)已有120多家,比上世紀80年代末的20多家,增加了5倍。2001年中國共生產動畫短片7部,系列動畫片42部,總產量約18000分鍾,比2000年增長5000分鍾;2002年共生產53部動畫系列片及短片,總產量共約17300分鍾,接近2001年的水平。多年被忽視的藝術性動畫電影短片,2001—2002年有一批作品問世。如: 《回想》《誰的丈夫離得最遠》《誠信漂流記》《大夢敦煌》《黑貓》《射線》《塘》等。電腦動畫和網路媒體動畫飛速發展。電視系列片《藍貓淘氣3000問》全部通過電腦完成製作,2001年推出的《小虎斑斑》是中國第一部全三維製作的動畫片。各種動漫網站十分活躍,尤其Flash動畫,已在青年學生和動畫愛好者中流行開來。動漫創作和展播活動十分踴躍。動畫教育發展迅猛,到2002年底,開辦動畫專業的高等院校已超過70所,在校學生共約5000餘人。動畫理論研究方興未艾,文章著作層見疊出。這一時期,動畫片生產仍以系列片為大宗。主要有:《小虎還鄉》《可可、可心一家人》《千千問》《我們的家園》《西西瓜瓜歷險記》《白鴿島》《小將狄青》《我為歌狂》《城市野戰排》《中華上下五千年》,等等。
據統計,從1922年萬氏兄弟生產第一部廣告動畫片起,至2002年,中國共生產動畫片1168部.
不過從我個人來看,90年代往後的片子是一部不如一部了,雖然在設備啊,製作技巧什麼的有那麼一些進步,但是遠不如以前的那種認真了,片子越來越低齡和幼稚,我國的動畫片已經沒有初期的那種富有思想和情感激情的創作感,有種純粹為了做出東西而在大量炮製劣質商品的感覺。
㈥ 找一部歐美恐怖電影,講一個鹿女誘惑男人,然後吃了他們
恐怖大師之鹿女"Masters of Horror"-Deer Woman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