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何以為家》引發哪些深思
電影《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慘的生活經歷,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從而引發了許多有關於生命的深思,具體如下:
1、僅僅是給孩子生命這件事情,並不偉大:
在劇中,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對節目主持人說:關於童年,我日後能記住的只有暴力、辱罵、毆打——鏈子、水管、皮帶打在身上的感覺。在家庭中,父母常常會將負面情緒強加給孩子,而孩子照單全收。劇中的父母認為生下了孩子,孩子就應該感謝父母,但比起生下孩子之外,給孩子營造的環境和對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要。
2、生存不易,也能給孩子最大的愛:
《何以為家》中,收留贊恩的單親媽媽沒有合法身份,還是拼盡全力帶著孩子爭取生存的機會,上班時候把他藏在廁所,趁著休息的功夫偷偷去餵奶,沒錢買,就撿來別人剩下的大塊生日蛋糕給孩子慶生,也歡迎贊恩加入他們的生活,最走投無路的時候,孩子也是她的底線。
3、唯一能做的是,讓悲劇從這里終止:
贊恩是悲劇家庭的受害者,可贊恩的父母,又何嘗不是,他們飽受中東戰亂,流離失所。他們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在戰火紛飛的時局裡,不懂如何去愛。
在贊恩的視角里,父母是惡人,房東也是惡人。但其實他們都沒想作惡,他們只是按照社會教給他們的方式生活。如果說,這個故事裡全是受害者,那悲劇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誰,追究這些已經毫無意義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悲劇在贊恩這里終止。
(1)12歲孩子看電影看哭了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黎巴嫩一個小城鎮里的法庭,12歲的男孩扎因因為持刀傷人被判入獄,不過在律師的支持下,扎因起訴自己的父母,是因為父母不能為他提供保護和安全感。
扎因的父母很窮,負擔不起撫養孩子們的費用,這意味著扎因不能獲得身份證,所以扎因是一個沒有資格獲得護照的黑戶,無法去學校上學,甚至在緊急情況下也無法在醫院獲得救助。
扎因是家裡的長子,為了養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為當地的雜貨商送貨,雜貨商老闆對扎因的妹妹有一種邪惡的興趣。當扎因的父母把妹妹賣給雜貨商時,扎因無比傷心跑到了一個海濱小鎮,在那裡,扎因遇到了衣索比亞移民的拉希爾;
是一個善良的人,她的生活比扎因稍稍好一點點,拉希爾隱瞞了她有個一歲的兒子約拿斯,為了逃避僱主和政府部門的監視,她在工作時一直把孩子放在購物車上,她住在一間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攢錢試圖買一張偽造的身份證。
Ⅱ 電影重生適合12歲的孩子看嗎
電影《重生》不適合12歲的孩子觀看。
電影《重生》作為一部犯罪動作片,其主題涉及毒品、暴力、復仇等較為成人化的內容。這些元素對於12歲的孩子來說可能過於沉重和刺激,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影片通過生動的畫面和緊張的劇情展現了毒品的危害和販毒集團的黑暗面,這些內容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恐懼感和不安全感,甚至引發他們對現實世界的誤解。
此外,電影中的暴力場面和復仇情節也可能對孩子的價值觀產生不良影響。孩子們正處於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過多接觸這類內容可能會讓他們誤以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從而忽視和平、理解和溝通的重要性。這種誤解不僅不利於孩子的個人成長,也可能對社會和諧穩定造成潛在威脅。
再者,電影《重生》的敘事手法和情節設計較為復雜,對於12歲的孩子來說可能難以理解。影片通過多次反轉和復雜的人物關系來推動劇情發展,這些元素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和迷茫,無法充分體驗到電影的魅力和價值。
綜上所述,考慮到電影《重生》的主題、內容和敘事手法等因素,不建議12歲的孩子觀看這部電影。家長在為孩子選擇觀看的電影時,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選擇適合孩子觀看的優秀電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