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陽光燦爛的日子。觀後感。
樓上說的對 我就費神幫你找幾篇精彩點的吧
往事總在忘卻時被人提起
——觀《陽光燦爛的日子》想到的
在「金王紛爭」四起的時候,我第一次讀王朔的作品。
自從因買了一本矯情的《廊橋遺夢》(——當時的暢銷書),後悔不迭後,我就長了記性很少買暢銷的文化食品。我知道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感覺絕對不好受——不管那人是帶你去吃屎還是糖。
在將別人的紛爭當作風景匆匆略過的時候,我讀到《動物兇猛》。一次滯後的閱讀,感覺不錯。它還使我回想起一些以前的事,譬如, 一天我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因發育發生變化時,死活都不肯去公共浴室洗澡,我為自己的變化萌生羞恥感。當我掩著下體蹩進浴室,透過迷濛水汽,我發現自己和大人已經很像了。水從高處降落,打在天靈蓋上,我漸漸適應了變化。
我向朋友推薦這部中篇。有一些朋友以為我是保「王」派,幾欲與我反目成仇。當然也有一些朋友並不愛湊熱鬧,他們認真地告訴我姜文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比原著更出色。
我記得羅伯·格里耶說過「改編而成的影片總是可笑的」。我帶著懷疑的目光進入《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那片蔚藍的天空。最後的字幕打起,我要說影片拍得很棒,和小說是兩個獨立的事物。小說更強調以成人的目光回首往事,影片關注成長,將你推入過去的年代,與那個叫馬小軍的男孩一塊兒長大。
七十年代中期,人們已被各類運動折騰得疲憊不堪,不過人們的覺悟普遍較高,工作、革命還是按部就班。除了十五、六歲的孩子——心理的稚嫩與生理的成熟在一具具肉體中產生矛盾沖突。馬小軍即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他執迷於虛無的英雄主義:戴著老爸的軍功章、軍銜,在鏡子前耀武揚威;冒著生命危險爬上煙囪頂端,從高台縱身一躍,只是為了引起米蘭的注意。他懷有虛幻的感情:我們從他在米蘭的床上撿起一根長發時專注而幸福的表情,從他將米蘭懸掛在床邊的照片想像成穿著泳裝等細節,可見一斑。他的生活方式極其虛浮,整日游手好閑,時不時地聚眾滋事,以配萬能鑰匙開百家鎖為樂事。當時,馬小軍們的夢想像升上高空的氣球,瀕臨破滅的危險;他們的行為像瘋狂旋轉的陀螺,瘋狂之後是什麼?盎然生活還是悄然死去?他們的信仰如同熱鐵皮上的貓,無法停留,無處駐足,難免產生絕望之情。片中有一個鏡頭深深地嵌入我的腦袋。馬小軍想從水中爬到岸上,每每接近岸邊,就有一條腿將他踹回水裡,優雅的音樂「配合」下,一次次徒勞的努力……這才是現實生活的象徵。
姜文給我們講述了一則有點憂傷又不失快樂的青春故事。我的情緒為影片左右(——我無法擺脫),作為男性,我理解馬小軍的所作所為,有一些我們十五歲的時候不正是這樣做的嗎?——放學扎破惡言相向的老師的氣胎;課間議論女生半成熟的性特徵;暗戀葡萄的同時,不忘狐狸一般卑鄙地貶低葡萄的質量。也許不能說我們卑鄙,這樣不客觀,只能說我們渺小,渺小得彷彿一抹陽光,唯有被陰影證明了,才能被別人意識到。
我非常喜歡影片運用黃綠色為光影主基調,符合人物的心境,也符合青春毛茸茸的質感,頗賦唯美的傾向。顧長衛的攝影始終帶著人性化的力度(比如一系列的跟拍)。還有經典老歌(音樂)的巧妙穿插,也是影片可圈可點之處。值得一提的是姜文脫離王朔的文本創造了許多新人物(比如受氣的老師,王朔扮演的小壞蛋,具有點睛功效的傻子古倫木等等)使主要人物愈發飽滿,使影片的主題愈發鮮明。
影片快結束前我差點失望。因為敘述者馬小軍長大了,他和他的朋友有的成了大款有成了英雄,大多名利雙收。他們的俗化是否意味著我將來的俗化?這時古倫木騎著他的棍子出現在畫面中,「古倫木、古倫木」昔日的夥伴趴在豪華的超長車車窗上,大聲地沖他喊。傻子古倫木也變了,他不再像過去口齒不清的回答「歐吧、歐吧」了,他狠狠地罵道「傻丨B!」我被意料之外的結尾逗樂了,笑過之後,心頭有一絲慘痛,黑色的幽默撕碎了詩意的完美。他嘲笑的是我嗎?我越發清楚,青春於我已是一首八十年代的朦朧詩了,如果我認為詩越美好,那麼就證明我現在的心情越蒼老。
謹以此文祭奠英年早逝的演員姚二嘎先生!
題記: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毛丨澤東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不得不錯過一些人和一些事,我們無法回歸往昔,所以我們必須面對和擔當所有的發生,珍惜每一個存在的今天,理性地埋葬昨天,坦然迎接明天,就像《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馬小軍縱身一躍,割裂了和過去的關系,那些阻攔的手腳,成為長大的動力,在孤單和無助中,這個孩子將不再軟弱,在自我拯救和反思中,他默默長大成人,為了生存,為了一個人的活著的世界。
水中的浮沉,是一個生命自不可測的未來,那一回一回從水底浮起,讓馬小軍不再對世界有著任何幻想,在成人世界永遠只是你死我活的苦鬥!這是社會的生存法則,這是社會套在你脖子上的無形枷鎖!
《陽光燦爛的日子》有著濃濃的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情結,片子以 「文革」為題材卻用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樣一個片名,耐人尋味!這是一個部隊大院孩子對「文革」的個人記憶,夾雜著王朔的記憶和姜文的個人經歷。那是一份對「公有制」和「純潔無暇」 的澀苦回望,在當下,沉渣四浮、理想和良知缺失的年代有著譏諷和警世的意義。
我們離開了那個特定的「罪孽深重」的年代,任何人似乎都有權「啐」上一口,說三道四,但是,我們應該公正看到:那個為史書評價為「十年內亂」的年代,對於普羅大眾而言除了背誦毛主席語錄外,他們感知中有的是勞保、**教育和「當家作主」 的自豪感。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築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意義不甚重大。至少,那個年代,吸毒、「半公開」的賣淫和公開的賭博是沒有的!
而今,我們也成了父輩,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在時代的大潮中搏擊,在生存的借口下,埋葬了童年所有對未來的理想主義,在殘酷的世界中,逐浪隨波。
我們早已失去了純真的年代,有的只是世故和偽善。 我們之間隔著厚厚的一堵牆,雖然,網路拉近了時空的距離,但是,它卻拉開了心靈的距離,人們不再如兄弟,有的只是一種「關系」!
影片是一份寶貴的回憶,影片開始,笛子緩緩吹奏出一個時代的輓歌,在記憶中,那個年代,人的精神面貌(指普羅大眾,我們應該明白一個政黨是應該為眾多的普羅階層謀福的,他們的幸福和生存才是一個執政黨應該考慮的。)是積極向上的,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單純、善良和大公無私的。
想想馬小軍在片子意味深長的話吧:我也可以作證,那時候除了一些政治品質可疑的幹部,貪官污吏,鳳毛麟角!
那個年代的人有著一種正氣,在毛丨澤東高瞻遠矚的巨手指引下,他們義無反顧奔向祖國需要的地方,單純是種力量,是一個一窮二白國家必要的凝聚力。而思想的「凈化」是一個散砂式的民族必要的代價,面面俱到是烏托邦,在階級社會中根本不可能實現,我們跨越時代來指責復雜的中國歷史有失公允。在那特定的年代,人民單純而質朴、知足而向上。
「三支兩軍」【注二】的軍人們在雄壯的革命歌曲中踏上了征程,一個藍天白雲的鏡頭想必是姜文的大院對的記憶,純潔是稍縱即逝的東西啊!
姜文刻意濾去了「文革」中的「殘酷」,以孩子的眼睛關注著成人世界以外的東西,對三個女孩跳《翻身農奴》的那個場景,用一束窗外射入的陽光增加了詩情畫意的感覺,在少年的記憶中,舞者是天使一般的純真無暇。
軍號嘹亮,孩子們在奔跑、干仗和嬉鬧中長大,他們純粹,即便是暴力也是純粹的;他們單純,即便男女的愛慕也是單純的。這一切留存在我們的意念中,我們的學生時代也像他們一樣,頑皮而單純!我們也在「工宣隊」師父們的訓斥中懂事明理,我們的記憶中一切乾乾凈凈的!
在馬斯卡尼的間奏【注三】中,米蘭的照片出現在我們眼前,那是完完全全和《動物兇猛》合拍的,那青春、健康、單純微笑著的形象久久縈繞在我的心中,這是中國銀幕上少見的健康的女性形象,讓人怦然心動,米蘭只屬於一個沒有邪念的年代,在我們的青春歲月。
長大的我們不再羞怯,我們已經像動物般兇猛,那麼,在馬斯卡尼憂郁而纏綿的音樂中回想一下初戀的歲月,回想一下,那一見鍾情的直感…
然,一晃已是二丨十年,已經沒有了那種醉人的感覺,有的只是侯先生《三十以後》的告白!
讓長大的我們再一次在心念中像馬小軍一樣行走在屋脊上,在煽情的音樂里重溫已逝的純潔。
而根據中國國情。在我們影院的公演版本中刪除了兩個段落,增加了一個段落:
影片刪除了他們打鬥後在浴室和於蓓蕾遭遇一場中,羊鎬直了的一場,其實那是青春期的本原,是每個年輕人的必然,但是它註定為我們的檢查制度所不容,我們在貌似純凈的故土上一次次被「閹割」,即便聽了《國際歌》也是無動於衷的!
青春應該是張揚的、無畏和勇敢的,青春應該是激丨情、無私和熱情的,馬小軍他們幾乎和我同齡,他們經歷也有著我們的影子,我們的世界裡也有著那份激丨情和友誼的回憶。
片中馬小軍之父教育馬小軍的戲,有著父子的真情實意,他們曾經也發生在我們的身上。
影片記憶著那個特定年代,馬斯卡尼的旋律貫串了整部電影,一次次在這樣的旋律中,我們回憶,我們憧憬!
米蘭在片中是馬小軍他們青春年代裡的一個背影,也是我們純凈在自我之境中目睹和創造的一個背影。米蘭的凝視存在在馬小軍和我們的青春記憶中。幻象和真實攪雜在一起,米蘭率真和青春的健美有著藍天般的純凈。而那些年代的孩子是沒有多少邪念的。我們所嚮往的往往不是肉體,我們期待的是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一種異性的隱約和禁止之美,這是純真的年代,這是我們的昨天。在這樣凄婉的旋律不禁淚眼婆娑,可是,這一切已經是被我們記憶一次次重疊和洗刷過遺痕,宛如隔世!
孩子們在真實中生活,卻在精神世界創造著一個超越自己年齡的虛幻的、神奇的天地,猶如姜文在公演版那個「夢幻」鏡頭,但是,這組鏡頭確實有畫蛇添足之嫌,所以在dvd中被全部刪除了。
但在公演版中還是因為 「中國國情」刪去了寧靜一個半裸的鏡頭,其實這一幕表現了一種慾望的宣洩和馬小軍和青少年時代的割裂,而寧靜高聳挺拔的乳丨房充滿了健康的、單純的美麗。這是一種不忍褻瀆的純潔。在我們跨入成人世界的一霎,當我們回望的一刻,是否也有過那青春的扣人心弦的瞬間!?
影片是以暖色調拍攝的,在明媚的陽光下有種溫暖的感覺,這是姜文心中的顏色,這是一種純凈的顏色,孩子和孩子之間友誼的顏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馬小軍在雨中呼喚米蘭的那場戲,傾盆大雨澆濕了他們倆,米蘭:「你怎麼啦?」的呼喚,有著女性全部的角色意味。就像母親需要陣痛才能生下嬰兒一樣,孩子需要在另一種陣痛和挫折中長大,同樣,馬小軍「我喜歡你」的表白,也宣告了他的長大…
擁抱吧!在這樣的雨夜,讓你起伏的胸膛溫暖我的心房,讓你的心感應著我的狂放,你的體溫和誘人味道讓我在雨中回歸我們赤裸相對的伊甸,青春就是全部!
在這部影片中寧靜的青春、健康豐滿,王學圻嚴肅和正氣的軍人形象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客串的馮小剛演的胡老師在如廁的形象堪稱一絕,還有著名的反派老演員方化演了一個高級軍隊幹部的形象,這是老人家最後的銀幕形象,在離開攝制組不久,就因病去世了!「鬼子王」至此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還有那因為沾染毒品,已經棄我們遠去的姚二嘎,在片子中釋演的傻子已經成為中國電影中一個經典的銀幕形象,讓貌似「聰明」的你我在自我鏡中審視我們的自己!
才旦珠瑪嘹亮、高亢的聲音隨著雪佛萊房車穿行在新時代的都城,四個玩伴二丨十年後已經面目全非,聽吧,那個依舊騎著掃把的傻子在最後的出現中發出了時代的強音:
「傻丨b!」
2003年10月31日 星期五 於20時48分
獨立影評人:osama kavkalu 於 寒鴉精舍 浦東,萬聖節之夜
後記: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他留存著太多往昔和青春的記憶,電影,可以一次次的看,但是,關於昨天,它只能深深埋在心底,學會忘記是人長大的代價!
今天是萬聖節,家中依舊是我一個人,yoko跟著他的上司在西郊賓館應酬,人生是自動和被動的選擇,每一天個體都以自己的言行面對未來和自我。今夜,在西方的鬼節,每一個人都在路上!
請相信我,太陽明天依舊是新的,願所有的生命快樂,安詳!
【注一】《陽光燦爛的日子》
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1994年出品
導演:姜文
原作:王朔
攝影:顧長衛
美術:陳浩忠、李勇新
錄音:顧長寧
主演:夏雨、寧靜、王學圻、斯琴高娃
獎項: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獎: 本片獲第5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沃爾皮杯最佳男演員獎(銀獅獎),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獎,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美國《時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評選「國際十大佳片第一名」。
【注二】三支兩軍:1967年1月,毛丨澤東指示軍隊要「支左、支工、支農、軍管、軍訓」
【注三】馬斯卡尼間奏:選自馬斯卡尼的歌劇《鄉村騎士》間奏曲,這是迄今為止我聽過的最扣人心弦和美妙動聽的間奏曲,同樣這首曲子也被不斷引用,我們在《憤怒的公牛》、《教父3》等片中都可以聽到。
⑵ 多謝不演之恩,原定主角因故辭演,這7位演員臨時救場卻成就經典
娛樂 圈是一個比哪個圈子都更為現實的地方,很多人努力拍了一輩子戲,到老依舊默默無聞,有的人卻出道即巔峰。
而紅與不紅,往往就在一部作品之間。
都說走紅是一門玄學,確實沒錯,有的演員親手推掉了原本屬於自己的戲份,反手就被別人給演爆了。
下面,我們一起聊一聊因為種種原因辭演後,讓別人演成經典的演員,看看是不是要感謝他們的不演之恩?
一、《大漢天子》:陸毅辭演,黃曉明接棒
2001年《大漢天子》開播後收視率爆表,剛從北電畢業不久的黃曉明憑借該劇一炮而紅。
吃到了紅利之後,製片方快馬加鞭地拍攝了第二部、第三部。
至今它仍被不少人奉為經典,第一部的豆瓣評分穩定在7.8分,被認為是黃曉明拍得最好、最不油膩的一部作品。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該劇原定出演男主角劉徹的不是黃曉明,而是陸毅。
當時,陸毅已經憑借趙寶剛執導的海岩劇《永不瞑目》紅遍大江南北,所有好的劇本都砸上了門。但他畢竟分身乏術,做不到每一個好劇本都抓到手心裡,《大漢天子》向他發出邀請時他行程已滿,只好辭演。
而後這個角色幾經輾轉落到了黃曉明頭上。
臨時吃到大餅的黃曉明當時非常忐忑,因為該劇在當時算是一個大項目,投資1800萬元,請到了陳道明、賈靜雯、陳莎莉等兩岸三地的大腕配戲,而他還只是一個新人。
不過他發揮得非常穩定,既演出了帝王霸氣的一面,也演出了夫君「蘇」的一面,劇一播出就受到了一致的好評,所以也才有了後面的兩部續集。
陸毅和黃曉明都曾是外表俊朗的人氣小生,不過陸毅挑劇本的眼光堪憂。在推掉《大漢天子》之前,他還推過一部讓周傑紅透半邊天的《少年包青天》。
《少年包青天》第一部,導演接洽的男主角就是陸毅,但他當時正在拍其他的戲無暇分身。
後來導演又去找了吳奇隆,吳奇隆一聽說要把自己整成個黑煤球,連連拒絕。
導演無奈又把目光鎖定了彼時已經憑借《還珠格格》「爾康」一角小有名氣的周傑,但周傑也遇到了不少阻礙,顏控瓊瑤一聽自己捧紅的玉面小生要去演包黑炭非常反對,周傑再三堅持時,她丟了一句「後果自負」就沒管了。
之後周傑力排眾議接下了該劇,沒有想到播出後效果巨好 ,至此該片成了他最有名的代表作。
眼見周傑拍火了第一部,陸毅著手接拍了續集,但收視率和口碑都不可同日而語。
再看看陸毅推掉這兩部作品的時期接的劇,無非是《夏日戀語錄》《一網情深》《壯志雄心》等,影響力都一般。
缺一個好的挑劇本的審美,大概也是他高開低走的重要原因吧。
二、《炊事班的故事》:沙溢接替胡亞捷成為「帥胡」
沙溢剛出道的時候被換過角,也撿過漏。
2000年,還在軍藝上大學的沙溢被天上掉下來的一個大餅砸中,張子恩找到他演《上錯花轎嫁對郎》的男一號,讓他回去減肥。
他興高采烈地用一個月減了二十斤,卻接到導演的一個晴天霹靂電話:內啥,男一號有了更適合的人選,要不你演男三沙平威吧。
他很沮喪,但作為一個新人,有戲演總比沒有來得好,所以他還是去了。
雖然瘦到撐不起來那套厚重的盔甲,但唇紅齒白的小生形象還是讓觀眾對他有了印象。
一年之後他從軍藝畢業,進了空軍政治部話劇團,這個時候他又撿了一個漏。
當時,空政正在籌備一部叫《炊事班的故事》的情景劇,由尚敬執導,擬定出演人員是洪劍濤、周小斌、高亞麟、胡亞捷等6個空政演員,劇本編寫的時候也完全是為他們量身打造的,目的是讓觀眾覺得人物更真實。
然而,劇本完成之後,「帥胡」的原定演員胡亞捷卻因為檔期問題無法按時出演,剛進空政的沙溢正好補了這個空缺。
更有意思的是,臨開機前高亞麟跟尚敬一起去捏腳,尚敬突然發現這六個人除了毛孩像個兵,其他的都是肥頭大耳的,於是勸說高亞麟別演了。
高亞麟非常爽快地答應了,還幫他張羅了那會兒正在南京的范明,後來便由范明出演了「老高」一角。
由於劇本已經全部列印出來了,後來「帥胡」和「老高」也就沒有再更名。
這部情景喜劇播出取得了不俗的反響,沙溢憑借該劇獲得了「金星獎」最佳男演員獎,也從此跟導演尚敬「鎖定」了。
之後的幾年裡他出演了尚敬執導的《都市男女》《 健康 快車》《武林外傳》等多部劇,並憑借《武林外傳》里的白展堂一舉成名。
三、《大宅門》:蔣雯麗死活不演楊九紅,換成了何賽飛
2001年《大宅門》在央視首播,以17.74的收視率奪得當年的收視冠軍。
至今提到年代劇的天花板,很多人仍會第一時間想到它。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豆瓣14.9萬網友給它送出了9.4分的高分評價。
該劇聚集了上百位大咖,連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姜文、李雪健這些大咖都來打了一瓶醬油。
但該劇幕後創作之難,是很多人無法想像的。故事是根據該劇導演和編劇郭寶昌自己親歷的真人真事改編,他從16歲就開始構思,前後共寫了四版,前三版都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被銷毀了,等第四版完稿時他已經年過半百了。
當他著手將其影視化時,又經歷了拉不到贊助等重重困難,好在央視及時出了資。到選角時同樣很艱難,前來助陣的演員雖然多,但誰演誰卻一直難以敲定,其中經歷變數最多的當屬楊九紅一角。
郭寶昌最初想讓蔣雯麗飾演楊九紅,但是蔣雯麗死活不幹,她就咬死要演白玉婷。
郭導說楊九紅的戲份和白玉婷的戲份差這么多,你為啥啊?
蔣雯麗說煙花女子這樣的角色她還能再遇到,但像白玉婷這種能跟一張照片結婚的「情種」可遇不可求,她說什麼也不能錯過。
郭導沒轍,去找了顧長衛,讓顧長衛說服他老婆。顧長衛勸蔣雯麗聽郭導的話演楊九紅,蔣雯麗依舊不鬆口:不,我就要演白玉婷。
就這樣,蔣雯麗跟白玉婷對上了座,楊九紅卻到臨開機時都開著天窗,急得郭導直跺腳。
到楊州拍攝前一天,央視給他「空降」了一個楊九紅,那就是後來出任該角的何賽飛。
郭導之前看過何賽飛的戲,覺得她缺少點剛烈的勁兒,與他心中的楊九紅不太一樣。
但火燒眉毛了,也只能讓她試一試了。沒有想到這一試還真是那麼回事,她將楊九紅演活了,傲氣又帶點刻薄,風情萬種又有些被世俗逼出來的神經質,讓人又愛又恨,又氣又憫。
有一個有趣的事情是,拍攝過程中何賽飛知道導演一開始不滿意她,有一天聚餐時她喝多了,跳到椅子上指著導演的鼻子開始「耍酒瘋」,她說:你始終就沒看中我是不是,我是誰?我是何賽飛,只有我能演楊九紅!
弄得郭導哭笑不得。
四、《新白娘子傳奇》:趙雅芝換成潘迎紫,又換回趙雅芝
1991年,台劇《新白娘子傳奇》在當地首播後收視率很漂亮,次年內地引進,在央視三套播出後成為年度收視冠軍。
此後的多年,它成了陪伴孩子們度過寒暑假的最好的電視劇之一。
而這部劇當年關於白娘子的選角,也是一波三折。
最初台視選的白娘子扮演者是趙雅芝,但這部劇是在內地取景,趙雅芝的小兒子當時正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升學考試,她不想離開香港,於是回絕了製片人。
後來製片人找到了潘迎紫來接替她出演白新娘子,可幾個折騰,許仙的扮演葉童的檔期又出了問題。
按下葫蘆浮起瓢,幾個主演還沒有湊齊時,潘迎紫的臉部平疣復發又拍不了了。
演員方面一再出狀況,讓原本籌備年初開拍的方案連連擱淺,無奈製片人又反過頭去說服趙雅芝。
製片人答應趙雅芝把拍攝日期往後推遲,最終由原定的四月一日在內地開機改到了她兒子考試結束。
不過,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最終趙雅芝和葉童把這個IP拍成了一個大熱門,多年來熱度一直經久不衰。
當然,由潘迎紫出演應該也不錯吧,看過粉絲的P圖,也還挺有白娘子的味道的。
五、《大明宮詞》:宋丹丹辭演太平公主,由陳紅一並擔綱
李少紅執導的《紅樓夢》《大宋宮詞》都遭到了全網吐槽,但她也曾執導過至今評分9.1分的《大明宮詞》。
年近40的劉濤出演《大宋宮詞》被網友抨擊得最多的是強行扮嫩演少女很違和,而在《大明宮詞》中,導演是完全沒有讓扮嫩這個事情發生,韋皇後、太平公主這些角色都用了多個演員來演少女時期、青年時期。
其中太平公主由周迅和陳紅兩人扮演,周迅扮演的古靈精怪的少女太平公主至今還被觀眾津津樂道。
陳紅飾演的成年太平公主,集美麗和哀傷於一身,美得驚心動魄,成為無數人的童年女神。至今提起該劇,她的美貌仍在腦海里揮之不去。
拍攝這部劇前,導演考慮到陳紅是偶像型演員,給她安排了青年時期的太平公主,老年時期則由宋丹丹出演。
但臨開機前,宋丹丹請辭了該角色,一方面,她覺得自己沒怎麼演過 歷史 劇,怕駕馭不了,另一方面她要對接的是大美人陳紅,她十分惶恐。
李少紅一想,如果同一個角色演員換多了觀眾們的印象也就分散了,宋丹丹一辭演,她便也就同意了。
後來老年的太平公主便由陳紅一並代勞,不過原定14集的戲份縮到了5集。
現在想想宋丹丹這個棄演是明智的,真讓她演了老年太平公主,形象應該與之前的青年、中年時期有一些割裂吧?
六、《喜劇之王》:女主角由徐懷鈺換成了張柏芝
1998年,18歲的張柏芝從澳大利亞高中畢業後回到香港,憑借一張360度無死角的臉,她成功通過廣告的形式進了 娛樂 圈。
這一年,周星馳和李力持正在籌備他們的新電影《喜劇之王》,鎖定的女主角是徐懷鈺。
此時的徐懷鈺剛剛出道就憑借個人首張同名專輯《徐懷鈺》,成為繼張惠妹之後又一位銷量破百萬的歌手,可謂出道就封後。
走紅之後徐懷鈺各種通告不斷,根本沒有檔期接演柳飄飄這個角色,哪怕當時周星馳誠意滿滿,連續邀請了她三次。
徐懷鈺拒絕後,周星馳找了同樣是一張白紙、沒有任何錶演經驗的張柏芝出演該片,電影上映後獲得香港票房年度冠軍,張柏芝不僅一炮而紅,還提名了金像新人獎。
「不上班你養我啊」這段戲份,至今被認為是不可超越的經典,看著看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可惜出道即王炸的張柏芝後來從一個天才演員變成了「緋聞女王」,而徐懷鈺同樣經歷了短短幾年的高光之後就光速flop。
前兩年,她來內地參演《蒙面唱將》,說自己是「時代的眼淚」,不禁讓人心頭一酸。
她在這檔節目中透露,她當時不僅無緣《喜劇之王》,幾乎同一時間,成龍也邀請她出演《玻璃樽》的女主角,她同樣因為沒有檔期無法參演,最後舒淇頂上了。
她半開玩笑半帶遺憾地說:如果自己當時去了,就少了兩個影後了。
七、《過把癮》:王瀾放了趙寶剛鴿子,江珊救場
90年代初,江珊因為《過把癮》成為家喻戶曉的女明星。次年她發布了一張音樂專輯,把《夢里水鄉》唱響全國各地,成為了多棲發展的女明星。
但「杜梅」這個角色,是她撿漏撿到的。
趙寶剛執導《編劇部的故事》時,因為大學生「劉小紅」這個角色捧紅了陳建斌、李亞鵬的同班同學王瀾 。
趙導見王瀾長得漂亮,會演戲,跟她口頭約定讓她短時間內不要接戲,等他開新劇《過把癮》定她演女一號。
王瀾嘴上答應著,可轉身就接了黃建新執導的電影《五魁》女一號。
那個年代,西北黃土高原為背景的電影很吃香,張藝謀的《紅高粱》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熱門題材的大屏幕之作,又是著名導演執導,和還沒有拿到劇本的電視劇對比,王瀾很自然地就傾向了大屏幕。
趙寶剛得知後非常生氣,一邊寫文章內涵王瀾,一邊找到了外形和氣質與她相似的江珊接棒演《過把癮》。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過把癮》成為爆款電視劇,滿大街都在唱它的主題曲《糊塗的愛》,杜梅的爆炸頭更是成了 時尚 標桿。
而王瀾主演的那部電影卻啞炮了。
年齡相仿,美貌不相上下的兩個女演員,事業從此有了分水嶺。
以上這7部劇,都是主角由於各種原因辭演導致換角了,雖然不知道原定演員出演會是什麼效果,但後來替補的演員都沒有讓觀眾失望,個個都把角色演成了經典。
其實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三十而已》童瑤大爆的那個角色原定是佟麗婭,被她的粉絲以脫粉威脅攪黃了才換童瑤,而她後來接的幾部作品,幾乎每一部都是全網嘲。
有人說有時候選擇大於努力,看來在 娛樂 圈這句話真的非常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