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覺得電影應當是一種藝術還是一種娛樂
我認為電影應當是一種藝術。去看電影,是要讓自己的心情和。身心得到舒緩。所以說看一些有意義的電影會對你也有所幫助,讓你的心胸變得開闊起來。
❷ 為什麼看電影
一、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理解,加工和提煉
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感受到了美對於人類生活的重要價值和現實意義。於是,人們在享受現實美的同時,開始追求藝術的美,於是有了戲劇、音樂、繪畫、雕塑、電影等。
可以說,電影是人類藝術殿堂中最年輕的一門藝術,距今僅僅一百多年,相比繪畫、詩歌、雕塑等,它要年輕的多。
同時,它也是一門綜合的藝術,融合了多種藝術的精華,並對其進行了改造,它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在觀看電影的同時,既是欣賞電影,也是欣賞這些包含各種類別的綜合藝術。
比如我們在講述美術的電影里,可以欣賞到美術;在講述音樂的電影里,可以欣賞到音樂;在講述雕塑的電影里,可以欣賞到雕塑等。
黑格爾認為,藝術的對象就是自由的具體的心靈生活,它應該作為心靈生活向心靈的內在世界顯現出來。
同樣,電影也是如此。它以影片的形式,藉助視聽語言,把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經歷、人生感悟、情感閱歷等,通過電影藝術的方式恰當地表達出來。
它具有視聽的優勢,因此,能夠更好地表現出人們復雜而敏感的心靈生活,這是它比繪畫、雕塑等,更有優勢的地方。
二、電影中有三美,即「鏡頭美、音樂美、意向美」
電影的美,包括鏡頭美,音樂美,意向美。鏡頭是記錄運動的過程,它裡面的動與靜,平靜如水和跌宕起伏,都能夠產生一種強大的視覺震撼力和情感沖擊力。
在黑澤明導演的電影《羅生門》中,能夠感受到這種鏡頭的美,無論是橫拍,豎拍,仰拍,俯拍,跟拍等,都展示出了攝影機的自由性,多變性,帶給觀眾一種美的享受。
這種美,既來源於鏡頭,也來源於它對心靈的沖擊感。比如電影中用晃動的樹葉來表現風,用武士的寶劍來表現他的慾望等,這些細節都處理得特別好。
在吉賽貝·托納多雷導演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里,能夠感受到這種音樂的美,藝術的美。
影片採用浪漫主義的唯美風格,展現了鋼琴的魅力,音樂的魅力,藝術的魅力。1900在船艙中彈奏音樂的時候,無論是大人,小孩,都被琴聲所吸引,沉醉於優美的音樂中,產生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的震撼效果。
在姜文導演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通過光線的多層次運用,獨特的人物旁白,以及舒緩的音樂,營造出青春的意向,燦爛明亮,卻又有一種淡淡的憂傷,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❸ 聊聊看,電影表達的是藝術要如何理解
時空藝術,它兼有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性質,能將各種形式的時空組合直接訴諸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再現物質世界的時間、空間關系。銀幕上的世界是一個特殊的時空復合體。電影是各類藝術人員集體智慧的結晶,導演是影片攝制的中心,他必須以電影文學劇本為基礎,進行全面設計、總體構思,充分調動各個藝術和技術門類的創造性,共同完成影片創作。
❹ 如何評價一部電影的藝術性
鏡頭畫面的藝術形態,是衡量一部藝術片的重要環節。因為,我們看電影的時候最直觀的是電影畫面,但我們看完整場電影的時候,我們才能從這些畫面當中體會出整部影片所包含的整體藝術感受。
❺ 為什麼說電影是一門綜合的藝術
因為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看電影的藝術擴展閱讀
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
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❻ 電影的藝術價值是什麼
電影的藝術價值是讓觀眾得到共鳴,從而激起我們身上真、善、美的感情。
電影的出現最初就是一種藝術的存在,一般只有在娛樂場所才能看見的一門藝術(後來被定義為第七藝術),電影的藝術價值追求的是影片的藝術內涵,以行業認可為目標。
電影的演變中,本身就有著對藝術價值的天然訴求,而這種價值是目前中國電影所缺乏的。電影歸根結底是一門藝術,不管多商業它或多或少都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藝術性。
電影作用
用思有限者,不能得其神,欣賞的過程是嚴肅的,是需要細心品味的。
托爾斯泰曾說:「感受者和藝術家那樣融洽的結合在一起,以至於感受者覺得那個藝術品不是其他什麼人所創造的,而是他自己創造的。」
真正的藝術作品能夠做到這一點,在感覺者的意識中,消除了他和藝術家的區別。
這雖然是對作品達到的境界的一種界定,但也道出了電影藝術欣賞的內在要求:求得觀眾與藝術家之間一種心靈的溝通和思想的交流。
藝術家用電影作品來傳達他對社會的認識以及內心的種種感受,而觀眾通過欣賞充分地感受並力圖走進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加以理解以達於某種程度的同一。
❼ 從藝術學角度看電影和電視有什麼不同
畫面圖像層面 電影與電視的差異,在於技術層面上不僅僅是一個用膠片,一個用錄像帶的不同,也不僅是膠片一次性使用,而錄像帶可以反復去拍的差別。膠片和錄像帶在技術上的差異,常常會影響到藝術形式與風格上的不同,如膠片那種顆粒的細膩性、對色彩的還原度、聲音的高保真,以及畫面的巨大,都使得電影在對現實世界的還原與重構上具有了極大的幻真性。但是相反的,電視錄像帶的顆粒就要粗糙得多,所以其無論是在色彩的還原度上,還是在聲音的保真方面,都遠遠不如電影。而電視畫面的縮小,嚴重地影響到了其視覺沖擊力。
現實層面;電影和人們的現實生活是一種疏離的關系,而電視和現實生活有一種親和力。在電影院完全是一個封閉的空間,燈光全部暗了,在黑暗中通過一塊銀幕觀看,因此對於觀眾而言,電影有一種疏離化的藝術效果,在觀看電影的時候電影院把每個觀眾從現實生活中拉出來,然後和現實生活產生一定的距離。而電視恰恰相反,電視是擺在家裡客廳、卧室或其他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看,而且在看的過程中可以干各種事,電視講求的實效性,報導的新聞就是你現實生活中時時處處所發生的事情,所以電視和現實生活有一種親和作用,,電視成為了人們現實生活的有機組成某種意義部分
意識形態層面 但電視對意識形態的依賴性就非常大,電影具有相對創作的自由空間,具有相當大的自由,比如說被稱作紀錄片之父的英國人格里爾遜所處的時代,當時所有拍攝電影的機構都是政府設立的,拍電影的資金也是政府投資的,他在拍電影的時候有相
當的自由度,因為是電影,因此它和意識形態的關系相對遠一些,但是電視就不可以,電視一經誕生,就與政府的意識形態方面的政治和官方結合得很緊密的,特別是在戰爭年代,這種控制會變得更加嚴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眾傳媒和政府的操作在控制新聞傳播和形象構建方面被賦予了多種角色。……
題材內容層面: 電影在選材上可以說無所不包,特別是一些另類的題材,比如吸毒、濫交、暴力、色情、虐待、恐怖、兇殺等,都可以成為電影的重要題材。盡管電影在不同的政治體制與不同的意識形態下,有著嚴格的題材限制,甚至在許多國家還對其進行了嚴格的分級制度,然而相對於電視而言,電影在題材內容上的限制要少得多。
畫面圖像層面 麥克盧漢認為,電影是一種清晰度比較高的「熱媒介」,而電視則是一種清晰度比較低的「冷媒介」,「為了對比電視圖像和電影鏡頭,許多導演把電視圖像稱為『低清晰度』,意思是說它提供的信息很少、信息度很低,很像是漫畫一樣。一個電視特寫所提供的信息,只相當於電影一個長焦距鏡頭所提供信息的一小部 分。如果說電影側重於全景式的、大場面的,那麼電視則側重於近景式和特寫這種形式,電視鏡頭的特點是擅長表現近景和特寫,特別是善於表現人物面部的豐富表情或內心復雜感受。電影相比,電視展
示的視覺效果比較零碎。
審美心理層面 從人類的社會心理層面看,電影是對人類窺視心理的滿足與自虐傾向的宣洩。 電視以實現對人們信息需求的滿足為其首要目的,因此與電影的滿足於人們「窺視」的心理需求不同,電視首先以滿足人們消費的現實需要為目的,所以如果說電影的主要功能是「造夢」,那麼電視的主要功能則是「解夢」。
最後自己來個總結,電影是八大藝術之一,而電視是很俗套的。
❽ 看電影的藝術 和 電影藝術 哪個好
電影藝術好
❾ 如何理解電影作為一種藝術
電影究竟是藝術還是技術
本來在我的腦海里理所當然地就認為電影是一門藝術。但現在我看到了一個新的觀點。「電影本身不是藝術,但它可以成為藝術,就像文字不是文學但它可以組成文學。」
迷惑性很大的一句話。文字的確不是文學但文學作品是由文字組成的。那麼是否電影也不是藝術但電影可以成為藝術呢?
這句話的類比其實偷換了概念。電影和文字在這里不具有可比性。我們只能這樣說,「由攝像機記錄下來的影像不是藝術,但這些影像可以組成藝術」。因為電影並非只是單純的由攝像機紀錄下來的影像。影像必須經過一系列的人為的有目的的加工處理(包括剪輯,包括對畫面聲音的處理)才能成為電影。就像文字必須經過人為的有目的的組合才能成為文學作品一樣。
推翻了這句話。我們單獨來看電影本身。個人認為,電影本身絕對是一門藝術。而並非技術。我很奇怪「電影不是藝術而是技術」這種觀點是怎麼出現的。電影這門藝術確實需要建立在技術的基礎上。就像如果沒有文字,那文學作品也是無從談起的一樣。但並不能因此就說一部小說是文字而不是文學。其實說白了還是精神與物質的關系。精神是需要依附於物質存在的,但不能說精神不是精神而是物質。不能因為精神看不見摸不著就否定精神的存在。技術的作用跟文字是一樣的,提供基礎元素,然後人再對這些基礎元素進行人為的有目的的加工,才能成為我們稱之為的藝術(或者文學)作品。說得再極端一點。文字不是藝術,但把文字人為的用奇怪的扭曲的手法表現出來成為一種叫做「書法作品」的東西時,它就是個藝術了。
好了關於電影是藝術還是技術這個問題至少到現在為止我已經說服我自己了,電影是一門藝術。
然後再看看那一場爭論中的另一個焦點:電影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具有文學性,美術性,音樂性。
在那場爭論中,焦點的焦點是電影究竟是否具有文學性。一方認為電影綜合論是荒謬的,電影不具有文學性(美術性音樂性)。另一方則反對。
這3個性其實並不是絕對獨立的。否定一個就等於否定所有,同樣支持一個就等於支持所有。至少在我看來電影是具有文學性的。有人說那你倒是把「充滿愛心的手」給我拍出來看看。電影具有文學性並不是說電影等於文學。就比如電影的台詞如何設置,或者整個故事如何敘述,是順敘是倒敘是插敘是隨便亂敘~~~這些很明顯都是屬於文學范疇的問題。當然了運用到電影本身上面還要結合視覺聽覺最後形成的效果來決定,不能完全拋棄畫面聲音純粹地用文學創作的方法來進行實施。但絕不能因此就否定它的文學性。
再說一說繪畫性。電影是個很特殊的東西,將一個三維的空間用二維德畫面反映出來。於是有人說美術是個二維的東西,因此電影不具有美術性,不存在什麼構圖問題。
美術確實是一門平面的藝術,但是繪制出來的東西往往並不是二維。人像也好,景物也好,風景也好。這些其實都是三維的東西。繪圖時光與影的運用都使得繪制的作品更有立體感。所以繪畫和電影只是正好顛倒了一下。電影是將三維投射成為二維,而美術是用二維還原三維。其最終效果是一樣的。所以電影當然存在美術性。當然需要對畫面的構成進行研究。因為最終觀眾看到的是二維的畫面。如何讓三維的東西在投射成二維時更具有美感,我想這應該也是電影最基本的功課之一。就像塔科夫斯基電影畫面的極端對稱,包括畫面的視覺焦點等等諸如此類的概念,都是繪圖性范疇的問題。
至少我覺得到現在為止我已經把我自己給說服了,電影具有文學性美術性音樂性,電影是一門綜合的藝術,電影是一門綜合了文學性音樂性美術性還有其他更多性的獨立的藝術。
❿ 為什麼電影單從視覺上看起來比電視劇有藝術氣息
一般電影工作者,即使用上了充足的光源,感光度極高的底片(或是數碼機器),他們仍然習慣把光圈開大,逼迫景深變短變淺,以營造出電影視覺的質感。早期的電視,因為數碼技術較差,機器和鏡頭的匹配性,也偏重於新聞性。
在創作電影故事的過程中,通過觀看、分析、再回到生活本身的過程,我們能夠增強自己的分析能力、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我們將成為更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