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井電影的影片評價
初看《老井》兩字,想到了昏黃的背景畫面,想到了是一個圍繞的一口老井展開的故事。但當觀看過《老井》,融入情節之後,發現壓抑灰色的背景畫面映射出的是以地處太行山巔的素有「老井無井渴死牛,十年九旱貴如油」之說的老井村村民在無水艱難的生活中繼續頑強的同自然作著不屈的斗爭,對水的渴求使老井人在生活的重壓下向著既定目標前進,堅韌不拔的奮斗追尋著水源為主線,並穿插純朴凄美的山村愛情故事及生勇激烈震撼人心的械鬥場面。多側面、多角度、多視點地的反映了老井村的現實生活,在不斷轉化的時空和形形色色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中給觀眾全景化的印象。
提到井,可以想起很多:想到老井村那幾十口很深很深卻無一滴水的干窟窿;想到旺泉的父親在深井下被啞炮炸死的傷感震撼心靈的場面;想到石門村與老井村的那場械鬥;想到旺泉二爺因年輕時挖井的意外而變得失常,自然也會想到他說的那句話「風水先生不行,龍王老爺也不行,不行不行,誰來也不行…」;想到旺泉巧英在高不見頂深不見底的懸崖峭壁上精心勘測,想到一群年輕人在井下辛苦的作業,也想到那井塌方之後旺才的不行遇難,旺泉巧英在井下生死未卜之際的真情流露;想到萬水爺的剛勇,為集資挖井而慷慨捐棺的無畏;想到電影結尾從明清到民國又從民國到共和國一代代一輩輩同自然做著徒勞的斗爭,在那塊「千古流芳」的碑上刻上老井村幾百年來為打井而死去的一長串祖輩的名字……
太行山高聳,青色河凝重。整部影片從老井人與自然的對立受制於自然,再經過千辛萬苦去征服自然,重與自然形成和諧關系的過程。當然我們也就不難想像得到曾經老井人與自然擁有一個與自然和諧的歷史。那麼這個從和諧又走向和諧的過程,表面上是一個悲劇性的歷史循環,但這一循環表明歷史的螺旋式的前進,這種帶有濃重悲劇色彩的歷史延伸透出一種深邃的社會學與生態學的哲理性。從量上深化了影片的主題,凝重出一種蒼莽粗獷崇高的美感。
《老井》傳達出社會歷史的行程,人物命運的沉浮,現實生活的變遷,從此折射了一個偉大民族在千萬辛苦中的世代拼搏。給觀眾展示出嚴峻、殘酷、鮮血淋淋的事實,滲透著舊時代農民的命運感,而成為上千年來太行山區農民生活的縮影。這種時空跨度大,事件高容量的濃縮,以充滿歷史縱深感的「量」的崇高,表現了一種深邃、古樸、進取的民族精神美。
《老井》又不難思索到老井村,老井村的村民,這些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從宋元明清窮到民國,又從民國窮到共和國,沒有任何傢具的擺設,殘舊的棉被,零亂的稻草,搖搖欲墜的房門…窮的關鍵在於水,但是為什麼縱然萬般缺水,但老井人絕不背井離鄉,原因在於漫長的與大自然搏鬥的歷史是留在老井人心中的歷史積淀,已鑄成一種精神支柱——那就是理想。影片從歷史縱深方面完整的呈現出老井人千百年來的歷史道路,開掘了藝術的高尚美。
放棄自己深愛的人,娶一個自己毫無愛可言的人生活是痛苦的。當《老井》中旺泉因家庭的貧困,兄長的責任,被迫
離開志同道合的巧英而選擇寡婦喜鳳作倒插門,為愛私奔不成,拗不過命運的安排得時候,似乎聽到了他們心碎的聲音。旺泉,一個猶如太行山上的石頭般淳樸善良有志向有抱負的男子漢,為了弟弟,為了家庭,只有接受「嫁一個娶一個」的安排,只有接受家庭為他選擇的喜鳳,而放棄那個與他舉案齊眉,共同嚮往著山外的世界,思想進步,直爽大方的姑娘小英子。這無疑是一場愛情悲劇。
在慨嘆於這場愛情悲劇的同時,又不得不感慨於喜鳳賢楚溫存的內心世界,這同樣激盪著動人心弦的人性品格的崇高美。械鬥,在我看來應該是影片的一段精彩畫面。暫且不論石門村與老井村的孰是孰非,單就兩村村民抄起傢伙為撼己村利益齊上陣的場面,就足以讓人贊嘆。萬水爺的一句「怕死的還不做鬼了」的豪勇之呼,村民們奮勇廝打,孫旺全不顧一切縱身投井的英雄主義精神……使人感受到了一種激越,一種雄壯,一種沉鬱,更是一種希望!或許魯莽的械鬥很粗魯無知,不值得去宣揚與嘉賞,但是2000年代的中國人需要這種精神。《老井》壓抑昏黃的背景畫面下呈現出了,太行山區一個偏僻村落的歷史,把人們的苦樂悲喜愛情榮辱交織在一起,把他們的昨天今天的圖景濃墨重彩的交叉繪制在一幅充滿地方特色的風景畫卷中,從歷史的縱剖面展現了一個歷史流程,作為一種歷史積淀給人們的心靈刻下痕跡。透過《老井》,折射出中國幾代人的苦難史,也許只有曾經經歷過的或者被哪個時代深深觸及過的人會體會最深。即使無法體會其中的全部深意,但不影響這部作品帶來的感染力,或許這就是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
《老井》是一部富有深刻哲理性的影片,同時也是著名導演吳天明繼<沒有航標的河流>和<人生>之後的一部巔峰之作。影片的故事和它的片名一樣,平淡卻充滿沉重的力量,雖然沒有曲折動人的情節和扣人心弦的戲劇矛盾,卻捕捉到古老民族最深刻的矛盾沖突:關於愛情、關於人與自然的搏鬥、關於幾代人的溝通、關於傳統與現代的對峙,關於倫理觀、土地觀、關於個人價值與集體價值的取捨等等,是多重意識的統一,處理得深沉豐富、雄渾大氣。
影片有兩條最主要的敘事線索,其一是人和環境的搏鬥,其二是男女愛情的掙扎。兩條線索不是簡單的交匯,而是從內涵上相互關聯和支撐。觀眾在兩條線索當中深刻體會到導演對具有悲劇意味的古老民族的關注。在這里,兩個主要人物成了悲劇的主要載體。孫旺泉內心承載的歷史責任感和個人情感上的矛盾沖突,現實的壓力和性格上的軟弱使他放棄自己的愛情,委曲求全入贅到寡婦段喜鳳的家裡。在全村人歡慶老井村終於有了自己的井的時候,有誰可以體會到旺泉的痛苦呢?巧英更是一個悲劇性人物,她有知識,嚮往美好的愛情生活,嚮往外面廣闊的天地。但她在感情上徹底地失敗了,不僅失去自己摯愛的對象,連對於愛情的追求也化為泡影。她心愛的人旺泉在老井村打出了水,也安家落戶在這里,她惟一的路就是被迫逃遁。
為影片做出悲劇詮釋的還有攝影、美術等多個方面。在色彩處理上,導演曾設想過拍成黑白片以體現強烈的陳舊感和木刻般的嚴峻,但最終遵從現實選擇了具有強烈對比的極鮮艷的色彩,追求農民畫的風格。正像吳天明說的那樣,「表現一出燦爛陽光下的壯美的悲劇」。攝影方面,全片近700個鏡頭,幾乎都使用水平機位,一點沒有花哨的表現方式,攝影機始終扮演以冷峻目光觀察沉重生活的角色。
《老井》當中演員的表演真實、准確、細膩。在開拍之前,主創人員在太行山體驗了兩個多月的生活。男主角孫旺泉的扮演者張藝謀在此片之前一直做攝影,對表演沒有經驗,但導演看中他的形象氣質,對生活和人物也有比較透徹的理解。雖然他的表演不夠細膩,但能夠准確地把握住旺泉的感覺,將他的朴實勁兒體現出來,這是一般專業演員也很難做到的。
影片圍繞幾代農民打井的故事,反映了當代農村戰勝自然、戰勝自我的斗爭,贊頌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偉大凝聚力,反映了民族文化意識的不同方面。影片以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了當代農村青年的獻身精神,並由此歌頌了中華民族的頑強毅力。該片在上映後引起較大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