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雁南飛是什麼電影
《雁南飛》是蘇聯二戰後戰爭題材影片第二代的重要代表作品。作為戰爭題材,影片在表現戰爭與人的悲劇命運的重大命題上,導演選取了一個全新的表現對象,獨特的視角和抒情詩式的表現手法。因而受到廣大觀眾的熱情歡迎和各國影評家的高度贊揚。
⑵ 蘇聯電影雁南飛專業分析
《雁南飛》是50年代蘇聯衛國戰爭電影的一次空前的成功,它的感染力首先來自劇中人物形象和生活描繪的真實性。影片改編自劇作家維克多.羅佐夫的舞台劇《永生的人》,作品塑造了鮑里斯這樣的心靈純潔勇敢無畏的戰士,但更多的筆墨則用於描寫薇羅尼卡這樣一個有著性格弱點的平凡的的姑娘,她在苦難中成長,在悲痛中理解生活的意義,她從個人的悲劇和痛苦中看到國家、民族的苦難,從而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人民的命運聯結在一起。影片的主旋律是悲壯的,但結尾卻是光明而燦爛的:薇羅尼卡與迎接前方戰士的人們融在一起,一起走向未來的新的生活。
影片的感染力還在於那燦爛奪目的表現形式:《雁南飛》是蘇聯詩電影的最卓越的代表作之一。卡拉托佐夫是50年代詩電影的積極倡導者,他宣稱「真正的電影必須是詩電影」,但他所理解的詩電影藝術精神完全融匯在流暢的散文敘事段落之中。詩情畫意在影片中突出地表現在攝影技巧上--這就是當時蘇聯電影中出現的「情緒攝影」理論,亦即電影攝影不應是客觀記錄而應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攝影師烏魯謝夫斯基在「車站送行」、「鮑里斯犧牲」等段落中創造了情緒攝影的典範,「鮑里斯犧牲」這一段落更是成為電影史上最著名的經典段落之一。
《雁南飛》的藝術感染力也離不開演員們的精彩表演。扮演薇羅尼卡的塔吉揚娜.薩莫伊洛娃(後來出演《安娜.卡列尼那》)、扮演鮑里斯的阿列克謝. 巴塔洛夫(後來出演《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以及扮演鮑里斯父親的瓦西里.梅尓庫里耶夫(1954年曾出演卡拉托佐夫的另一作品《忠實的朋友》),這些蘇聯表演藝術家的完美演出為《雁南飛》這部影片增色不少。
⑶ 求這部前蘇聯電影的名字
雁南飛
影片拍攝於50年代末蘇聯文藝環境寬松期間,片中沒有絲毫政治說教色彩。在拍攝中採用大量升降鏡頭,遠鏡極為高超,黎明前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男女主角的戀愛戲極為回腸盪氣。影片獲戛納影展金棕櫚獎。
導 演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上映時間
1958年
Veronika
(as
T.
Samojlova)塔吉婭娜·薩莫依洛娃Boris阿勒克塞·巴塔洛夫Fyodor
Ivanovich
(as
V.
Merkuryev)Vasili
Merkuryev
薇羅尼卡和鮑里斯是一對處於熱戀中的年輕人。他們幸福而甜蜜地約會著。可是有一天戰爭爆發了。鮑里斯
主動參軍要到前線作戰。臨行之前,兩個人也沒能見上最後一面。在一次次敵機的狂轟爛炸中,薇羅尼卡的家被炮彈夷為平地,父母雙亡。她只有寄宿在鮑里斯父親的家中。一下子失去了所有至親的她悲痛欲絕,終於抵擋不住鮑里斯的表弟馬爾克的誘騙,失身於他。這樣一來,人們都指責她的行為。對生活已經失去熱忱的薇羅尼卡一下子從開朗活潑的女孩變成了一個整天鬱郁寡歡的少婦。但她還依然執著地等待著鮑里斯的平安歸來。但是,鮑里斯在戰爭剛開始就不幸遇難了。終於戰爭結束了,當所有人都在慶祝勝利的時候,薇羅尼卡也雙手捧著鮮花來到廣場上。此時,天空中一行大雁飛過,薇羅尼卡不禁想起了從前和鮑里斯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屬於蘇聯的浪漫經典
其實單從電影的藍本來看,拍攝於1957年的《雁南飛》在今日看來並沒有太多的驚艷之處,但不得不說詩意的鏡頭賦予了這部前蘇聯時期的愛情電影以唯美的浪漫,而蒙太奇的手法更是在導演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之手被運用的出神入畫,於此中這部作品並沒有同很多的前蘇聯時期的作品那樣去營造戰爭,而是透過細膩入微的情感刻畫將「大雁南飛」巧妙的形成了電影的雙重隱喻,將這場哀婉動人的愛情悲劇化作了一把反戰最好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