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真正令人恐懼的恐怖片——《沃倫》
今天聊聊波蘭電影《沃倫》。故事從1939年戰爭之前的一場婚禮開始,波蘭女孩佐西亞參加姐姐的婚禮,她愛上了鄰居家的烏克蘭男孩。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一系列超出人們想像的暴行連番登場,沃倫這片土地成了人間地獄,曾經的鄰居變成了行走的惡魔。
影片中每一處暴行都是基於特定的歷史記載。佐西亞被迫嫁給了一個年齡可以做她爸爸的鰥夫,而這只是她不幸一生的開始。二戰爆發後,多民族混居地點成了沖突集中地,局勢變得異常緊張混亂。不斷蹂躪這片土地的惡魔讓佐西亞變得徹底麻木,德國人、蘇聯人、猶太人、波蘭人、烏克蘭人,你方唱罷我登場,超出人們認知的暴行持續肆虐,倖存者們飽受磨難。
影片的主題是「仇恨」,波蘭人、烏克蘭人和猶太人混居在沃倫。波蘭人仗著人數眾多,擠壓烏克蘭人和猶太人的生存空間,將烏克蘭人視作低等公民,限制購買,即便購買也需要花費兩倍的高價。烏克蘭人沒錢沒工作,還要再用如此高昂的價格來購買物資,在學校里也是備受欺壓。兩方矛盾越積越深,1922年到1930年期間,沃倫地區就有近11萬烏克蘭人被強行送入集中營,被無辜流放、行刑,導致該地區烏克蘭人口巨減。
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後,沃倫地區的烏克蘭人看到了報仇機會,大量加入德軍。猶太人夾在波蘭人和烏克蘭人之間,波蘭人看到德軍大肆屠殺猶太人,於是藏匿了一些猶太人,烏克蘭人利用這一點向德軍舉報,開始狠狠地報復波蘭人,處決並侵佔財產。1943年德軍入侵蘇聯失敗,德軍開始戰略轉移,烏克蘭人乘機成立起義軍,控制了沃倫地區,開始對波蘭人進行大清洗。在1943年至1945年期間,估計有10萬名波蘭人被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殺害。
《沃倫》是一部戰爭片,但反映的內容卻是戰爭引發的民族矛盾、地域矛盾。影片所表現的殘忍暴虐程度遠超一般的戰爭片。恐懼源於未知,當所有後果就擺在你面前還能讓你感到害怕,那才是真的恐懼。這根本不是什麼戰爭片,分明是個恐怖片。沃倫這個地區的歷史相當復雜,歷史上一直由波蘭統治。1919年俄國革命期間,它再次成為波蘭的一部分。1929年烏克蘭民族主義者(OUN)成立,信奉恐怖主義,旨在抵抗波蘭人的統治。立陶宛—波蘭人約瑟夫·畢蘇斯基試圖採取寬容的多民族政策,但收效甚微,他於1935年去世,他的繼任者開始改變寬容的政策。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OUN站在德國人一邊,希望德國幫助他們建立一個自由的烏克蘭民族國家。UPA就是影片中需要對波蘭種族滅絕負責的罪魁禍首。2010年,烏克蘭總統維克多·尤先科追授UPA領導人斯捷潘·班德拉「烏克蘭英雄」勛章,引起波蘭的強烈抗議。2011年,烏克蘭總統維克多·亞努科維奇撤銷了這個頭銜。2015年,總統彼得羅·波羅申科再次授予他榮譽。波蘭第一個承認烏克蘭獨立,在近年的戰爭中,旗幟鮮明地支持烏克蘭。或許這是波蘭的借刀殺人之法,波蘭將本片當做與烏克蘭和解的橋梁,強調影片並不是反對烏克蘭,而是反對民族主義。烏克蘭在片中被描繪成血腥的法西斯分子,這部波蘭電影在烏克蘭被禁,而俄羅斯對這部片子很感興趣。這不由得讓人懷疑,誰會在看過這樣血腥恐怖的電影之後原諒敵人。不堪回首的過往,充滿邪惡的罪行。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公眾號:妙看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