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大堯看電影

大堯看電影

發布時間:2025-02-11 21:37:50

A. 我國五大名山是

「五嶽」是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他們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徵。
論景觀,五嶽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華山險,恆山奇,嵩山奧。

東岳泰山
自漢代我國確立「五嶽」以來,泰山就居於「五嶽獨尊」的地位。
泰山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始稱「泰山」。「山以岳遵,岳為東最」。自漢代我國確立「五嶽」以來,泰山就居於「五嶽獨尊」的地位。我國歷代的封建帝王在這里舉行隆重的封禪典禮,文人墨客在這里流連觀賞,吟詠贊嘆。到泰山,既可以飽覽歷史文化的精品,又可以領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異峰突起在華北平原大地上的泰山,山勢突兀挺拔,氣勢磅礴,頗有「擎天捧日」之勢,通常被人們看做是崇高、偉大的象徵,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泰山位於山東省的中部。泰山從東平湖東岸向東北延伸至淄博市南和魯山相接,它的主要山峰都在泰安境內,外圍的低山丘陵一直延伸到歷城、長清、肥城和濟南等地,起伏綿延達200多公里,總面積為426平方公里。人們通常把泰安境內的泰山主峰及其鄰近的山地稱為「泰山」,而把泰山及其外圍的低山丘陵總稱為「泰山山區」,它是魯中山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按地質構造分類來看,泰山屬於「斷塊山」,它是在中生代,由地殼斷裂上升作用形成的。從紅門宮以南的一天門起,泰山拔地而起,在水平方向僅5000米的距離,垂直升高竟達1300多米;其間形成了三個明顯的階梯,一個在一天門,一個在中天門,另一個在南天門。泰山是我國古老的變質岩系出露的標准地區之一。它的古老岩系包括泰山群的混合變質沉積岩層,以及各種成因類型的花崗岩類,基性侵入岩體和岩脈等,它們統稱為「泰山雜岩」。泰山雜岩是太古代的古老岩石,根據同位素測定,泰山群的年齡在25億年以上,雜岩中的岩體的年齡也在22億年至17億年之間。

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名為「玉皇頂」,又稱「天柱峰」,其相對高度為1391米,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帶大陸口的第一高山。它山勢峻拔高挺,素有「泰山天下雄」之譽。泰山有「麗、幽、妙、奧、曠」五大游覽區,即山麓的「麗區」、山頂的「妙區」、登山東路為「幽區」、西路為「曠區」,以及分布在山後的「奧區」。

岱廟坐落在泰山腳下,為泰山的正廟,創建年代久遠,有「泰即作畤」、「漢亦起宮」的記載,唐、宋、元、明、清歷代都有擴建和重修,從而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在規模設計上,岱廟仿照古代帝王皇宮建造,雄偉庄嚴、金碧輝煌。天觀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築,它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共稱我國三大宮殿式建築。我國歷代有72個皇帝在這里舉行過隆重的典禮,給「東岳泰山之神」加冕封號。殿內現在還存在巨幅壁畫《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它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東岳大帝出巡和回鑾的情景,其場面陣勢浩大,人物形態逼真,是稀見的藝術珍品。岱廟中古碑刻石如林,書法遺跡密布,其中最為珍貴的要數秦李斯小篆《泰山刻召》,它是秦二世於公元前209年下的詔書,現僅殘存10個字。

登泰山原有東、中、西三條路。自隋唐以來東路逐漸廢棄,僅剩中、西兩路,於是原來的中路就成了現在的東路。到泰山的遊客大多習慣從東路開始登山,沿此線路自山麓的岱宗坊溯中溪至玉皇頂,行程近10公里,有約7000級石階可登。岱宗坊是東路登山的門戶,其餘文物古跡多集中在道路兩旁,主要景點有景色如畫的王母池、富麗堂皇的紅門宮,以及萬仙樓、斗母官、三宮廟等;過了三宮廟,向東北拾階而行,可達經石峪,這里有刻在大片天然石坪上的北齊石刻佛教《金剛經》,全文隸書,字大約50厘米,字體遒勁,被譽為「榜書之宗」、「大字鼻祖」,雖經1400多年的風雨侵蝕,現在仍存留著1000多字。從經石峪折回正路,過柏洞後,山勢漸陡,在群峰對峙、峭壁矗立之處有懸崖欲墜的壺天閣,經「回馬嶺」、「峰迴路轉」石坊,邁過步天橋,越十二連盤就是中天門。中天門也叫二天門,海拔847米,正好為旅程的一半,它處在山腰間,仰觀泰山陡立,雲梯高懸,南天門遙遙在望;俯瞰奇峰幽谷,松柏蒼翠,汶河流水似一條玉帶;東西中溪山群峰對峙,西面鳳凰嶺蜿蜒起伏,令人心曠神怡。從中天門起山勢越來越陡,過造型古樸的雲步橋,經古樹幽雅的五松亭,走如石如窟的朝陽洞,這里既能看到「斬雲劍」、「飛來石」等奇異山石,觀賞「迎客松」、「五大夫松」等景緻,又能品味歷代題字刻石。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乃遂上泰山,……下,風雨暴至,休於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人們就稱它為「五大夫松」。據說原樹已在明乙歷年間毀於山洪,現在的松樹是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補植的。後人因將五大夫松誤認為五棵松樹,就補栽了五棵,還修一個亭子,名「五松亭」。現在這五棵松樹也只剩下了三棵。在五松亭上面的山崖上,有一株古松,傳說它是秦始皇封「五大夫松」的見證,它有「俯望」、「迎人」之態,因名「望人松」,也就是泰山迎客松。五松亭北的朝陽洞,因其朝陽而得名,再往前就是對松山,也叫「萬松山」,這里雙峰對峙,萬松疊翠,下臨千仞深淵,上蔽千年古松,亂雲飛渡,觀松聽濤,景味異常,乾隆曾稱之為:「岱嶽最佳處。」從對松山到南天門,行程不過1000米,卻要攀登石階1954級,相對高度達400米,幾乎垂直上下,這就是登泰山的最艱險之處——十八盤,三個「十八盤」稱之為「慢十八,緊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十八盤始懸梯直立,令人望而生畏,當地有一名俗語:「到了十八盤,遊人心裡寒。」

屹立在十八盤之首的就是南天門,是岱頂第一名勝,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曰:「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回首俯視,「天梯」高懸,雲濤洶涌,涼風徐徐,遊人似覺悠悠欲飄,進入「仙界」。岱頂景色雄奇壯麗,有碧霞祠、唐摩崖石刻、玉皇廟、日觀峰、瞻魯台、探海石和月觀峰名勝古跡。登泰山極頂,可盡賞「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四大奇觀。當年孔子游泰山時,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贊譽。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著名詩句更是膾炙人口。

岱頂以北的岱陰,有幽徑清溪,怪石突立的後石塢,挺拔奇秀的天燭峰,尤以「石塢松濤」最佳。這里幽深雅靜,人跡罕至,素有泰山「奧區」之稱。

黑龍潭是泰山西部的重要名勝,三道瀑布飛瀉直下,瀑以潭名,叫龍潭瀑布。潭上的長壽橋宛若長虹橫跨西溪,橋下懸岩百丈,溪水奔騰,像傾倒萬斛珍珠,水花四濺,如雨似霧,水聲如擊鼓撞鍾,山鳴谷應。清光緒年間,泰安知縣毛蜀雲書一幅楹聯雲:「龍躍九霄雲騰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揚波。」

普照寺位於環山路以北古柏蔽日、寧靜幽雅的青山懷抱之中,是泰山現存最好的佛教寺廟。位於泰山西北麓玉符峰的靈岩寺,始建於晉,興於北魏,盛於唐宋。現在的靈岩寺是唐貞觀中至大寶初,高僧慧崇所建。千佛殿是寺內的主體建築,殿內有尊宋代大型彩色羅漢泥塑,它無一般佛教造像的固定程式,每尊塑像的姿態不同,性格各異,膚色、表情、動作、衣著均不雷同,神態逼真,氣質刻畫入微,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寺周有「一線天」、「對松橋」、「五步三泉」、「鏡池春曉」、「方山積翠」、「明孔雪」等勝景,難怪明代學者王世楨稱「靈岩為泰山背最幽處,游泰山不游靈岩,不成其游」。

西嶽華山

華山位於華陰縣境內,為五嶽中的西嶽。華山之險居五嶽之首,有「華山自古一條路」的說法。
華山名字的來源說法很多,一般來說,同華山山峰像一朵蓮是分不開的,古時候「華」與「花」通用,正如《水經注》所說:遠而望之若花狀」,故名。
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東峰是華山的奇峰之一,因峰頂有朝台可以觀看日出、美景,故又名朝陽峰。北峰也叫雲台峰,山勢崢嶸,三面絕壁,只有一條山道通往南面山嶺,電影 《智取華山》即取材於此西峰叫蓮花峰, 峰頂有一塊「斧劈石」,相傳神話傳說故事《寶蓮燈》中的沉香劈山救母就發生在這里。南峰即落雁峰,是華山主峰,海拔2083米,也是華山最險峰,峰上蒼松翠柏,林木蔥郁,峰東有凌空飛架的長空棧道,中峰亦名玉女峰,依附於東峰西壁,是通往東、西、南三峰的咽喉。
華山山路奇險,景色秀麗,沿山路從玉泉院到蒼龍嶺可以看到許多勝景,從華山腳下到青坷坪,一路上風光幽靜,山谷青翠,鳥語花香,流泉垂掛,令人心曠神怡。青柯坪以東才是真正爬山的開始,這里有一巨大的回心石,站在石上往上一看是危崖峭壁、突兀凌空的「千尺幢」,膽小的人就在此停住,准備往回走了,只有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人才有機會領略到華山險峰上更美的風光。千尺幢窄陡的石梯容納一人上下,370多個石級,非鐵索牽挽,難以攀登。過千尺幢經百尺峽就到了「老君犁溝」,這是夾於陡絕石壁之間的一條溝狀道路,有570多個石級,其盡頭是「猢猻愁」,顧名思義,連猴子都發愁,說明崖壁是多麼陡峭了。過了猢猻愁就到了華山北峰。

B. 苗族的傳統故事百靈鳥視頻

① 跪求一部電影!主要講的是苗族的故事,影片開頭就是就是一個人生吃蛇那些東西!後面就是蠱毒害人的情節!

蛇山蠱女

② 苗族有獨特的民族風情,那關於苗族 的民間故事有哪些呢

苗族有獨特的民族風格。苗族的民間故事,民間風俗吧,就比如。過年踩花山山歌對唱。還有過年到別人家做客。必須喝兩杯酒。但是杯子里的酒不能喝完,多少都留一點底。他就越喝越有。

③ 關於百靈鳥的傳說

有個美麗的傳說故事。據說很久以前,七指嶺地區遇到罕見的大旱,人們度日如內年。一天清早,一個容名叫亞銀的年青人告訴大家,說他夢見一隻百靈鳥,要想擺脫這場災難,必須爬上五指山的頂峰,吹起鼻簫誘捕它。亞銀自告奮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頂峰,他在山頂上吹起他心愛的鼻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隻百靈鳥才從幽谷中飛來,亞銀趕忙追捕,他追過一座山崗,最後亞銀定神一看,百靈鳥變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應跟亞銀到人間解救災難。旱災解除後,未想到卻觸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靈姑娘捉去,這時亞銀趕來,他倆躲進一個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燒到山洞時忽然烏雲滾滾、雷聲大作、石裂山崩,把萬惡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壓死了。亞銀和百靈姑娘變成一對鳥兒,飛上天空,鄉親們聞訊趕來,目送他們,激動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們美滿幸福。這一天正是農歷三月初三,從此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個傳統節日。

④ 老變婆苗族的故事電影

我要看老邊跑的苗,家族的故事電影。

⑤ 百靈鳥傳說與故事

有個美麗的傳說故事。據說很久以前,七指嶺地區遇到罕見的大旱,人回們度日如年。一天清早,答一個名叫亞銀的年青人告訴大家,說他夢見一隻百靈鳥,要想擺脫這場災難,必須爬上五指山的頂峰,吹起鼻簫誘捕它。亞銀自告奮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頂峰,他在山頂上吹起他心愛的鼻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隻百靈鳥才從幽谷中飛來,亞銀趕忙追捕,他追過一座山崗,最後亞銀定神一看,百靈鳥變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應跟亞銀到人間解救災難。旱災解除後,未想到卻觸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靈姑娘捉去,這時亞銀趕來,他倆躲進一個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燒到山洞時忽然烏雲滾滾、雷聲大作、石裂山崩,把萬惡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壓死了。亞銀和百靈姑娘變成一對鳥兒,飛上天空,鄉親們聞訊趕來,目送他們,激動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們美滿幸福。這一天正是農歷三月初三,從此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個傳統節日。

⑥ 苗族文化比較經典的故事

這個我來告訴你,至今仍口口相傳,無論雲貴川,江西,湖南等地的苗族,抑回或越南,緬甸,寮國答的苗族。不管有沒接受過文化教育,老人,年輕人,有那麼幾個故事是共知的:
洪水潮天(女媧兄妹戀傳說)
人虎情未了(一段人,妖情感傳說!主角諾丫,彩奏,虎)
戰神傳說(取材於蚩尤戰炎皇,直接影響苗族人風俗習慣)
至於蛙精取親,孤兒淚等,知道的人少些。
望採納

⑦ 苗族的民間故事100

洪水滔天(苗族)

很古老的時候,有兩位老人,養得兩個兒子,一個姑娘。沒過多久,兩位老人先後去世,就流下三個孩子。兩個兒子經常與天賭氣,天氣很冷下著大雨的時候,他們說太熱了,就用扇子扇著上山;天氣很熱的時候,他們又要到河邊去燒大火烤。後來天幹了七年,草根吃完了。天冷了七年,牛馬牲口都殺吃完了,接著洪水又淹沒了整個大地。老大老二就做了兩個鼓,准備在上面任其去飄。老大做的只夠一個人坐的鐵鼓,老二做的是一個大木鼓,他喊妹妹與他坐在裡面。

洪水越漲越高,老大的鼓沒有多一陣子就不見了,老二和他妹妹坐的木鼓隨著水位越升越高,一直升到天上頂著天,發出冬冬的響聲,天老爺聽到響聲就派天兵天將察看,這時知道洪水已經滿到天上來了。於是命天兵天將放出龍豬到地上來拱,拱出許多大溝大凹大洞讓水漏走。老二和妹妹的木鼓也落下了地。地上的人全部都死光了,就剩下他們兄妹二人。

在這種情況下,老二向妹妹說:逗妹妹,地上的人都死光了,看來只有我們兩個成親了。地妹妹說:逗成親到可以,怕天地不容。地老二說:逗老天會答應的,天底下的人都沒有了,還有什麼辦法。地妹妹說:逗既然是這樣,我們就用面前這盤磨來試試。你背著上邊那片從對面山上滾下來。我背著下邊那片從這邊山上滾下來。如果磨心插在磨眼上就成親。地哥哥背著上邊那片從對面山上滾下來,妹妹背著下邊這片從這面山上滾下來,結果磨心恰恰插在摸眼上。妹妹還是不放心,又對哥哥說:逗我拿著一顆針從這邊扔下來,你拿著線從那邊扔過來,如果線穿在針眼上就可以成親了。地他們一個拿著針,一個拿著線,各從一邊扔下來,一找,果然線也就穿在針眼上,他們就成親做人家了。

兄妹倆成親後,三年先後生了三個兒子都不會說話,很想知道要如何辦才好,有一天晚上,妹妹在睡夢中遇到一個天神,她把情況告訴了天神,天神告訴他,你們兩個多拾一些柴燒一塊大石頭,要燒得燙燙的,你就把三個娃娃從大到小的抱來燙他的 *** ,看是哪樣原因。
第二天,妹妹把自己做的夢告訴哥哥,兩人就照著去做,把一塊大石頭燒燙後,首先把大的那個抱來燙, *** 一落在石頭上就喊逗哎喲吶地,兄妹聽到喊聲才知道這個是苗族;接著又抱第二個來燙, *** 一落在石頭上就喊逗哎喲咧地,兄妹聽到喊聲又知道這個是彝族;最後抱第三個來燙,喊逗哎喲嫫地,兄妹才知道這個是漢族。 第四年,他們又生了一個不像人的東西,沒有腳也沒有頭,是個肉球。放在地上會來回滾動。有一天晚上,妹妹做夢又看見天神,又教他們方法。第二天一早,老二找來一把大刀在磨石上左磨右磨,大刀磨得很鋒利,於是把那個大肉球剁成細細的一大盆,兩人拿去撒到漫山遍野。落在桃樹上的就姓(陶),落在李子樹上的就姓(李),落在什麼東西上的就姓什麼,最後一點撒完了就姓(王),過了兩天,凡是撒到的地方都有人家,到處都是房子,都在生火煮飯吃。

從此,人數才慢慢地發展起來。

⑧ 苗族神話故事有哪些

水滔天(苗族)
很古老的時候,有兩位老人,養得兩個兒子,一個姑娘。沒過多久,兩位老人先後去世,就流下三個孩子。兩個兒子經常與天賭氣,天氣很冷下著大雨的時候,他們說太熱了,就用扇子扇著上山;天氣很熱的時候,他們又要到河邊去燒大火烤。後來天幹了七年,草根吃完了。天冷了七年,牛馬牲口都殺吃完了,接著洪水又淹沒了整個大地。老大老二就做了兩個鼓,准備在上面任其去飄。老大做的只夠一個人坐的鐵鼓,老二做的是一個大木鼓,他喊妹妹與他坐在裡面。
洪水越漲越高,老大的鼓沒有多一陣子就不見了,老二和他妹妹坐的木鼓隨著水位越升越高,一直升到天上頂著天,發出冬冬的響聲,天老爺聽到響聲就派天兵天將察看,這時知道洪水已經滿到天上來了。於是命天兵天將放出龍豬到地上來拱,拱出許多大溝大凹大洞讓水漏走。老二和妹妹的木鼓也落下了地。地上的人全部都死光了,就剩下他們兄妹二人。
在這種情況下,老二向妹妹說:「妹妹,地上的人都死光了,看來只有我們兩個成親了。」妹妹說:「成親到可以,怕天地不容。」老二說:「老天會答應的,天底下的人都沒有了,還有什麼辦法。」妹妹說:「既然是這樣,我們就用面前這盤磨來試試。你背著上邊那片從對面山上滾下來。我背著下邊那片從這邊山上滾下來。如果磨心插在磨眼上就成親。」哥哥背著上邊那片從對面山上滾下來,妹妹背著下邊這片從這面山上滾下來,結果磨心恰恰插在摸眼上。妹妹還是不放心,又對哥哥說:「我拿著一顆針從這邊扔下來,你拿著線從那邊扔過來,如果線穿在針眼上就可以成親了。」他們一個拿著針,一個拿著線,各從一邊扔下來,一找,果然線也就穿在針眼上,他們就成親做人家了。
兄妹倆成親後,三年先後生了三個兒子都不會說話,很想知道要如何辦才好,有一天晚上,妹妹在睡夢中遇到一個天神,她把情況告訴了天神,天神告訴他,你們兩個多拾一些柴燒一塊大石頭,要燒得燙燙的,你就把三個娃娃從大到小的抱來燙他的 *** ,看是哪樣原因。
第二天,妹妹把自己做的夢告訴哥哥,兩人就照著去做,把一塊大石頭燒燙後,首先把大的那個抱來燙, *** 一落在石頭上就喊「哎喲吶」,兄妹聽到喊聲才知道這個是苗族;接著又抱第二個來燙, *** 一落在石頭上就喊「哎喲咧」,兄妹聽到喊聲又知道這個是彝族;最後抱第三個來燙,喊「哎喲嫫」,兄妹才知道這個是漢族。
第四年,他們又生了一個不像人的東西,沒有腳也沒有頭,是個肉球。放在地上會來回滾動。有一天晚上,妹妹做夢又看見天神,又教他們方法。第二天一早,老二找來一把大刀在磨石上左磨右磨,大刀磨得很鋒利,於是把那個大肉球剁成細細的一大盆,兩人拿去撒到漫山遍野。落在桃樹上的就姓(陶),落在李子樹上的就姓(李),落在什麼東西上的就姓什麼,最後一點撒完了就姓(王),過了兩天,凡是撒到的地方都有人家,到處都是房子,都在生火煮飯吃。
從此,人數才慢慢地發展起來

⑨ 苗族的故事

編輯本段[民族簡介]
史料載,為蚩尤部族後,蚩尤者,炎帝屬也,於炎黃一統後背而南下,入百越進入今天的湖南、廣西、雲南一帶居住。
苗族(Miao nationality ),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總人口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區)。 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玉米、穀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除此,還蘊藏著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便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國」,從事農業稻作。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貴州)、至滇(雲南)。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原先無民族文字,2 0 世紀5 0 年代後期創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苗年」、「四月八」、「龍船」節等。
苗族曾經自稱「牡」、「蒙」、「摸」、「毛」,有的地區自稱「嘎腦」、「果雄」、「帶叟」、「答幾」等。他稱「長裙苗」、「短裙苗」、「紅苗」、「白苗」、「青苗」、「花苗」等。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苗族。
苗族的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沒有文字,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帶,以農業為主,農作物有旱稻。包穀,蕎子,薯類和豆類,經濟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種麻,自己紡織.苗族人民有豐富的民間口頭文學,如古歌,詩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蘆笙舞最為流行。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1956年後,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
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剪紙、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蘆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
編輯本段[宗教習俗]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於農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視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社會迷信鬼神、盛行巫術。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極少。
傳統地講,苗族對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認為是一種靈性的體現,因而對其頂禮膜拜,酒肉祭供。其中比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岩洞、大樹、山林等。此外,苗族認為一些自然現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語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兩詞並用。多數情況下,鬼被認為是被遺棄或受委屈的靈魂和工具所變成的,常給人類帶來災難、病痛、瘟疫或其他不幸,比如所謂東方鬼、西方鬼、母豬鬼、弔死鬼、老虎鬼等,被稱為惡鬼。而有靈性的自然現象常被認為是善鬼,具有一定的神性,如山神、谷魂、棉神、風神、雷神、雨神、太陽神、月亮神等。對於善鬼、惡鬼,苗族人的祭祀之法亦不同。對善鬼有送有迎,祭祀較真誠,對惡鬼則須賄賂哄騙直至驅趕使之遠離。
在許多地區,苗族還認為自然界存在許多精怪。比如牛在廄內以糞便蓋身或在廄內打轉、將糞踩成圓圈,豬吃豬仔或躺在食槽里,鴨吃鴨蛋,老虎進田,遇到兩蛇交尾,母雞發出公雞的鳴叫等均屬出現了相應的精怪。
在一些苗族地區,人造物崇拜有土地菩薩、土地奶、家神、祭橋、水井等。土地菩薩苗語叫土地鬼,一般由幾塊石頭壘成,土地屋多為木製或用三塊石板搭成,極為簡陋,設於寨旁路口處或大路邊行人休息處。家神信仰存在於川黔滇方言的部分苗族中,即在家中設立「家神」偶像。祭橋流行於黔東南大部分地區。龍也是各地苗族的崇拜和祭祀對象。
圖騰崇拜方面。東部地區許多苗族與瑤族共同崇拜盤瓠(一種神犬)。他們世代傳說著「神母犬父」的故事,把盤瓠視為自己的始祖。中部地區一些苗族認為他們的始祖姜央起源於楓木樹心,因而把楓樹視為圖騰。另有一些地區的苗族以水牛、竹子等為自己的圖騰崇拜對象。
普遍地,祖先崇拜在苗族社會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們認為祖先雖然死去,其靈魂卻永遠與子孫同在,逢年過節必以酒肉供奉,甚至日常飲食也要隨時敬奉祖先。許多地區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祭祖盛典,在湘西有「敲棒棒豬」、「椎牛祭祖」,黔東南有「吃牯臟」,黔中地區叫「敲巴郎」,黔西北、滇東北有打老牛習俗。其中,黔東南的吃牯臟至今盛行不衰,最為典型。吃牯臟亦稱祭鼓節、鼓社節、鼓藏(牯臟)節,以宗族(鼓社)為單位,每七年或十三年舉行一次。他們認為祖先的靈魂寄居中在木鼓裡,祭鼓就是敲擊木鼓召喚祖先的靈魂來享用兒孫的供品。主祭者稱為牯臟頭,祭品牯臟牛是專門為此而飼養的。每屆祭祀活動前後延續三年之久。
大多數苗族人虔信巫術。主要的巫術活動有過陰、占卜、神明裁判、祭鬼等,此外還有蠱術等。巫術活動由巫師主持。巫師大多是非職業化的。他們在前述各種原生性崇拜和巫術活動中起著主持者的角色,有的地方巫師還兼任寨老。巫師除了熟悉祭祀方法外,大多還能講述本宗支的譜系、本民族重大歷史事件和遷徙來源的路線,熟悉各種神話傳說、古歌古詞和民間故事,有的巫師還兼有歌師和舞師的職能。所以說,巫師是苗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的傳承人,在苗族社會中充任知識分子的角色。此外,巫師還掌握一定的醫術,懂得一些草葯,在為人驅鬼的同時,輔以科學的醫葯手段。
除了這些傳統信仰之外,自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傳教士深入我國內地傳教,在滇黔川交界地區、貴州凱里、湖南沅陵等地區有一些苗族群眾皈依了基督教,在滇東南有少數苗族信仰天主教。尤其是滇東北、黔西北一帶的基督教信仰曾經勢頭強盛,影響極大。外國傳教使團或者傳教士們在苗族地區開設了許多的中小學校、醫療機構、甚至實施了一些經濟發展項目,對於苗族社會的進步、政治地位的改善起到了不可抹滅的作用。著名的牧師有安順的黨居仁、柏格理、張道慧、王樹德等,前二者均殉職苗區。
新中國建立之後,基督教、天主教的影響一度衰微,近年有一定的復甦的趨勢。但是,現在基督教、天主教實行「三自」,與1950年以前的基督教信仰在社會組織、社會影響甚至信仰內容方面都有許多的不同。
國外的苗族,在越南、寮國有少數苗族信仰天主教。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的苗族也有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寮國、泰國的苗族也受佛教文化的影響。盡管如此,在他們的社會中,傳統的祖先崇拜、靈魂觀念等仍在很大程度上的保留。
編輯本段[民族歷法]

苗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國最早定居的民族之一。
遠古時期,苗族文化科技十分發達,從近期發掘的苗族古歷足見一般。苗族古歷,豐富了中國與世界歷法體系。
據中國著名天文學專家陳久金教授考證:苗族有古歷體系。迄今為止,還沒有他人能夠推算、編寫出苗族古歷,筆者欲予嘗試。
據筆者考證:中國苗族古歷體系屬陰陽歷,以太陽歷為主。
苗族古歷以十二生肖記時、日、月、歲,一歲365.25日,陽歷平歲365日,閏歲366日。
每歲分為動月、偏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其中1、3、5、7、9月5個月為月長日,每月31日;動月、偏月、2、4、6、8、10月等7個月為月短日,每月30日。
以「冬至」為歲首、年首、節首、氣首,屬中國歷法「子正人統」。
一歲分「冬至」(陽旦)、「夏至」(陰旦)兩個年節,「冬至」前一日為苗歷大年。
一歲分冷季、溫季、熱季三季,分上半歲和下半歲,每半歲中冷季、溫季、熱季各占兩個月,一歲中冷季、溫季、熱季各佔4個月。
上半歲由「冷漸熱」,下半歲由「熱漸冷」,歲歲循環往復。4歲1閏,附加值為1日,閏在動月,亦即歲首,閏月31日。
苗歷10月的最後一日為除夕夜(「冬至」前一日)。
動月的第一個子日、丑日、寅日分別為天歲節、地歲節、人歲節。因此,有「歲首初日不出門」的苗習。
苗歷除使用十二生肖記時、日、月歲外,還用1、2、3、4、5、6、7、8、9、10、自然數相輔助記時、日、月、歲,為老人祝壽:「祝120歲高壽」。
十二生肖來源,與中國遠古十二個氏族有關。用十二生肖記時、日、月、歲,一歲分12個月,一日分12個時辰,歲、月、日、時固定不變,日按十二生肖相記,循環使用。建制以「建」作日首,固定循環使用。
二十七宿與苗族九卦有關。
苗族先民還用所住房屋的相應方位與十二生肖輔助記時、日、月、歲,將一日分為夜、晨、晝、昏4個時段,與十二生肖相配記為「大門口、堂屋、左屋、屋後、右屋、屋頂」,觀測日出日落。陰歷從月圓到下一輪月圓為1 個月,每月分27宿。陰歷平歲358日,閏歲387日。動月、偏月為月短日;1—10月為月長日。月長日30日,月短日29日,閏月29日。苗族古歷不論陽歷或陰歷均在歲鼠、歲辰、歲申置閏,每4歲一閏,閏動月。苗族古歷體現了「一分為三、三位一體」的苗族生成哲學觀和「九卦」立體思維觀(即前後、左右、上下、表裡、中或東、南、西、北、中、東南、西南、西北、東北)。
苗族先民崇拜「日、月、星」,視三光為純潔之至。
苗族先民認為組成宇宙萬物的原生物質為雷、龍、夔三種(意譯為水、火、氣),記為「三專」;「五行」分別依次為光、氣、水、土、石。大堯(亦稱鬼谷先生)歸順黃帝(自稱天子),大夔妹嫘祖(雷祖)嫁給黃帝為妻後,大堯為討黃帝之好改九卦為八卦(漢書稱伏羲制八卦,有誤),改一分為三(陽、陰、不陽不陰)為一分為二(陽、陰),改立體思維為平面思維。將十干支與十二生肖結合創天干、地支、六十甲子(漢書有此記載)。改27宿為二十八宿。將五行按平面方位及所產之物改為金、水、木、火、土(西、北、東、南、中),同時與金、水、木、火、土星、日、月相配創七曜歷。《七曜歷日》乃我國現存最早的歷書。
中國苗族古歷與古埃及歷同屬太陽歷,但比距今6200年的埃及歷還要早3800多年,每歲365日,4年一閏;不同的是古埃及歷閏年的附加日為6天,苗族古歷閏歲的附加值為1日。苗族古歷與太陽回歸年長度365.25日一致,天狗周期為1460歲,准確率高。
中國苗族古歷對遠古苗民從事農業生產(主要是水稻生產)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民間亦曾應用於擇吉。(詳見石啟貴的《湘西苗族實地考察報告》)。
中國苗族古歷的使用時限,上溯至少可達一萬年,下限是光緒三十三年(即公元1907年)。據《永綏直隸志》記載:「父子遞傳,以鼠牛虎馬記年月,暗與歷書合。」(清•楊瑞珍撰,同治七年刻本)清•董鴻勛撰,光緒三十三年鉛印本《古丈坪廳志》也有同樣的記載。根據珍藏於北京博物館《乾隆六十年苗匪檔》內的原始奏摺和被捕苗族首領的「供單」以及當年參予鎮壓起義的人士編著的史書或地方誌記載:商定鳳凰、乾州、永綏、松桃四廳起義日期為乾隆六十年二月初六(農歷)。據吳添半在「供單」中解釋說,這一日是苗年的正月初一(苗歷陰歷年),把起義日子定為這一日,取去舊還新之意。後因泄密,提前於正月十八日(農歷)起義。這是史書記載與苗族古歷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
中國苗族古歷與聯合國公布的「未來日歷方案」(詳見於《資料卡片》1988年第二期《未來的日歷》,新華社內蒙古分社主辦)有異曲同工之妙合。苗族古歷比現行公歷、陰歷每月的日數單一,且閏法簡單,易於掌握和運用。
中國苗族古歷體系表明十二生肖、七曜歷和二十七、二十八宿均產生於中國,後傳入巴比侖、印度等國。由此可見:中國苗族古歷是中國歷法之母,也是世界歷法之母。
苗歷的月份與節氣對應見下表:
苗歷十二月與二十四節氣表月份
生肖 建制 節氣 季節 11月
鼠 子 冬至、小寒 冷季 12月
牛 丑 大寒、立春 冷季 1月
虎 寅 雨水、驚蟄 溫季 2月
兔 卯 春分、清明 溫季 3月
龍 辰 穀雨、立夏 熱季 4月
蛇 巳 小滿、芒種 熱季 5月
馬 午 夏至、小暑 熱季 6月
羊 未 大暑、立秋 熱季 7月
猴 申 處暑、白露 溫季 8月
雞 酉 秋分、寒露 溫季 9月
狗 戌 霜降、立冬 冷季 10月
編輯本段[民族節日]

苗族是一個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苗族傳統節慶按功能含義分為:⒈農事活動節慶;⒉物質交流節慶;⒊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⒋祭祀性節慶;⒌紀念性、慶賀性節慶。按時序分,一歲分十二個月,每月都有一個以上的節慶日。動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個子日至第二個寅日)為玩年節,其中第1個子日為天歲節,苗人不出門(遠門);第1個丑日是地歲節,第1個丑日至第2個丑日(2—14日)期間,人們紛紛走親訪友、互賀新歲、男女對歌、玩龍燈、獅子等;第2個寅日(15日)為尾巴年(燒龍燈)。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個丑日為社日,亦稱龍頭節,苗人祭土地神,接龍、安龍(苗語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個寅日為物質交流、男女社交節(漢籍稱為三月三街節)。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個未日為牛王節(漢籍稱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櫻桃會、佛生日。3月(龍月或辰月)的第一個辰日、第二個寅日分別為小端午節和大端午節,其中小端午節後來為紀念苗族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羋姓),亦稱屈原節、歌師節。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個巳日為降龍節(漢籍稱為六月六、六月場)、吃新節(大麥熟)。5月(馬月或午月)的第1個子日是小年節(夏至日,陰旦? 冢

閱讀全文

與大堯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死亡游戲1978電影英文版 瀏覽:418
如何用vr看電影的應用 瀏覽:421
年輕的大陸男電影演員上海籍的 瀏覽:199
催淚的電影有哪些推薦 瀏覽:5
從哪裡下載好萊塢電影mp4 瀏覽:92
愛情感人電影外國 瀏覽:406
香港霓海大廈電影 瀏覽:905
花栗鼠3中文版電影完整版 瀏覽:466
一個香港騙局的電影讓人賺利 瀏覽:640
英文電影有哪些兒童版 瀏覽:489
什麼視頻看電影最好 瀏覽:167
單身女人莫名懷孕的電影 瀏覽:395
有哪些搞笑的免費電影 瀏覽:481
外國老頭電影 瀏覽:165
電影敢死隊二陰陽是哪位演員 瀏覽:634
米色的青春2012電影在線 瀏覽:25
台灣古裝電影鏡花水月 瀏覽:19
阿嬰電影劇情解析 瀏覽:744
2o7年電影倫理片 瀏覽:141
有一部老人與熊的外國電影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