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看電影的時候拍攝電影畫面,是違法行為嗎
目前,國內電影市場再度火熱。每到大檔期,反拍屏、反盜攝話題就被重提,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看電影的時候就想要拍照,然後發個朋友圈分享一下。
網友咨詢:
看電影的時候拍攝電影畫面,是違法行為嗎?
律師解答:
1、在觀影過程中不管是拍照還是攝像,都是一種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有人用手舉著相機或其他電子設備對著大熒幕拍攝,會擋住後面觀眾的視線,影響他人正常觀影,手機拍攝時自動啟動的閃光燈同樣會對其他觀眾形成干擾。
2、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侵犯與電影有關的知識產權的行為將會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如果是基於商業目的使用拍攝的照片或者錄音、錄像,則構成侵犯著作權。侵權行為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由主管著作權的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予以警告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一般情況下,影院為了維護片方利益及觀影秩序,往往會在「觀影須知」中明確觀眾不得有拍攝、錄音、錄像等行為,如果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存在拍照行為,則構成違約,影院工作人員有權制止觀眾的拍照行為,若對影院造成損失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律師補充:
電影院應當遵守治安、消防、公共場所衛生等法律、行政法規,維護放映場所的公共秩序和環境衛生,保障觀眾的安全與健康。任何人不得攜帶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進入電影院等放映場所,不得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器具進入電影院等放映場所;發現非法攜帶上述物品的,有關工作人員應當拒絕其進入,並向有關部門報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
第三十一條 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發現進行錄音錄像的,電影院工作人員有權予以制止,並要求其刪除;對拒不聽從的,有權要求其離場。
② 看電影拍照片犯法嗎
不構成違法。
一、拍攝照片的個人行為
在看電影時,觀眾可能會出於個人興趣或記錄目的拍攝一些照片。如果這些照片只是用於個人回憶或分享,並沒有涉及到商業利益或侵犯他人隱私,那麼通常不會被視為違法行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電影院內拍攝照片可能會干擾到其他觀眾的觀影體驗,因此應該盡量避免在觀影過程中進行拍攝。
二、拍攝照片的法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未經許可拍攝並傳播電影畫面可能構成對電影版權的侵犯。此外,如果拍攝的照片涉及到他人的隱私,如未經允許拍攝他人的肖像或泄露他人的個人信息,也可能構成侵犯他人隱私權的違法行為。此外,如果拍攝行為干擾了影院的正常運營秩序,也可能面臨相應的法律責任。
三、合法拍攝與違法行為的界限
要區分合法拍攝與違法行為的界限,關鍵在於拍攝者的行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或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在電影院內,一般會有明確的提示或規定禁止拍攝,觀眾應該遵守這些規定。同時,拍攝者也應該尊重他人的隱私權和版權,避免進行不當的拍攝和傳播行為。
綜上所述:
看電影拍照片是否犯法取決於拍攝者的具體行為和拍攝內容是否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在電影院內拍攝照片時,觀眾應遵守影院規定,尊重他人的隱私權和版權,避免進行不當的拍攝和傳播行為。如果拍攝行為涉及到侵犯他人隱私、泄露商業機密或破壞影院秩序等違法行為,就可能面臨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十條規定: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規定: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
(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
(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③ 在電影院看電影時對著屏幕拍照算盜攝嗎 - 知乎
在電影院內,觀眾拍攝屏幕照片是否構成盜攝?這一問題需從法律與道德兩個層面進行考量。首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第三十一條,未經權利人許可,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的行為被禁止,這一規定旨在保護著作權人的相關權利。
從侵犯著作權的角度分析,電影作為視聽作品,涉及著作權人的復制權、發行權和信息網路傳播權。一般情況下,觀眾在電影院內對精彩畫面或經典台詞進行拍照,並在社交平台分享,這種行為確實涉及復制。然而,這樣的復制行為出於個人欣賞或介紹影片的目的,且未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但若認為屬於合理使用,通常不需要承擔侵權責任。信息網路傳播權也適用類似原則,合理使用情況下無需承擔侵權責任。
關於發行權的爭議,發行權通常涉及提供作品的原件或復製件給公眾。在電影院內拍攝屏幕照片並上傳至社交媒體的情形,上傳的並非物理載體,因此,構成侵犯發行權的可能性較小。
總結而言,法律與道德共同約束人的社會行為,法律對人設定了最低道德標准。在電影院內拍攝屏幕照片是否構成盜攝,還需具體分析行為目的、是否未經許可、是否合理使用等因素。如有理解偏差,歡迎指正。
④ 看電影的時候拍照犯法嗎
法律分析:不是違法行為,如果只是拍照但是不傳播不以此為盈利目的,不是違法的行為,但是是不文明的行為。並且,如果大量攝屏並傳播是會有涉及版權侵權問題。如果進行屏攝是違法行為,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發現進行錄音錄像的,電影院工作人員有權予以制止,並要求其刪除;對拒不聽從的,有權要求其離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 第三十一條 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發現進行錄音錄像的,電影院工作人員有權予以制止,並要求其刪除;對拒不聽從的,有權要求其離場。
⑤ 在電影院看電影,錄視頻違法嗎
在電影院看電影時拍照、錄視頻的觀眾們,可能從來沒想過,自己的行為有一天會被電影圈熱議、甚至抵制。那麼在電影院看電影,錄視頻違法嗎?
網友咨詢:
在電影院看電影,錄視頻違法嗎?
北京志霖(天津)律師事務所熊剛律師解答:
一般情況下,電影院都會有禁止拍照的提示。如果是偷攝錄像的話,那將會觸犯法律,侵犯電影版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與電影有關的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第七條,與電影有關的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知識產權執法的部門應當採取措施,保護與電影有關的知識產權,依法查處侵犯與電影有關的知識產權的行為。
從事電影活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增強知識產權意識,提高運用、保護和管理知識產權的能力。
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開發電影形象產品等衍生產品。
北京志霖(天津)律師事務所熊剛律師解析:
現在影院所播放的影片都會有特定的密鑰編碼和機器代碼,先進的「電影數碼水印」技術可幫助片方精確追查到盜版來源,完全可以精確定位到發生盜錄盜播的影院、影廳以及精準的時間點。
所謂「數碼水印」技術,就是在視頻圖像或是音頻軌跡中嵌入了一些特定信息,這一微妙的變化對於人體的感官而言是感覺不到的,但是對於軟體而言,是可以檢測到的。這種水印在多媒體內容中難以察覺,甚至是在模擬數字音視頻被壓縮到不同格式時同樣不易被察覺。水印可作為同一段內容不同拷貝的序列號,相當於是一種打擊盜版和司法鑒定的分析工具。
換句話說,如果你在影院里盜錄一部影片,即使在偷拍過程中躲過了影院的巡場人員,但一旦傳播出去,片方完全有可能通過泄露的片段,追查到你到底是在何時何地,甚至具體哪家影廳盜錄的這部電影。加上現在每家影城都有監控錄像,追查盜錄觀眾可謂是易如反掌,之後的法律後果就要您自己承擔了。所以友情提醒各位觀眾,請大家文明觀影,拒絕非法盜錄。
本人從事法律工作10餘年,擁有法、工雙背景,專利代理人資格。已代理了多起知識產權、民商事、損害賠償以及公司法務案件。本著「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的原則,誠實、耐心、認真地為當事人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