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蘇聯二戰經典電影妹妹

蘇聯二戰經典電影妹妹

發布時間:2025-02-21 13:55:03

『壹』 索菲亞馬切伊是哪部電影的男女主人公

是電影《沃倫》的男女主人公。
故事講二戰期間東歐沃倫地區的一段歷史,借用豆瓣網友@飯團的短評:
「真正的恐怖片」
沃倫地區在烏克蘭西北部,現在接壤波蘭、白俄羅斯,地理位置就註定是紛爭之地。
1939年到1944年,沃倫地區的政權更迭頻繁,影片的時間線就按這種變化分成三段:蘇維埃政權流放富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烏克蘭人屠殺波蘭人,
所以《沃倫》還有另一英文名,Hatred,仇恨。但影片一開始並沒有仇恨,反而是喜慶祥和的氣氛。
沃倫地區一個波蘭家庭在為大女兒舉辦婚禮,女婿是烏克蘭人。
妹妹索菲亞,也就是女主角,在姐姐的婚禮上帶著女性親友團唱著歌擋著門。
但喜慶之下,卻遍布裂痕和陰謀。

烏克蘭人說找不到好工作,蘇聯政府還拆毀東正教堂,強迫他們改信天主教。

有人開著「波蘭人是貴族,烏克蘭人是無賴」的玩笑。

有人為波蘭人住在烏克蘭的土地上而憤憤不平。

索菲亞的父親為了土地,把她許給了一個波蘭富農——鰥夫馬切伊。

婚禮上的村民都不知道,他們的美好家園,將會變成人間地獄。

1939年,蘇聯進攻波蘭,馬切伊參加了這場被稱為「1939年保衛戰」的戰役。

波蘭戰敗之後,他和其他波蘭人士兵一起返回沃倫,在路上目睹了烏克蘭民族主義分子活活割下戰友的皮。

馬切伊假裝烏克蘭人,一路提心吊膽地逃回了家。

剛剛嫁給馬切伊的索菲亞雖然不是甘心情願,但仍然盡心盡力地撫養著繼女繼子,管著馬切伊的農場。

而對索菲亞來說,苦難才剛剛開始。

蘇聯政府鎮壓地主,要流放富農馬切伊和已經懷孕的索菲亞。

愛著索菲亞的烏克蘭青年賄賂了看守,救出了她和繼女繼子,

隨後卻被蘇聯軍人一槍爆頭。

到這里,才是地獄的第一層。

第二層從1941年6月開始,被蘇聯流放的馬切伊還沒回來,沃倫就被德軍佔領了。

但作惡的不僅是德軍,有些村民指認猶太鄰居的孩子,也毫不內疚手軟。

這樣的情況下,索菲亞的善良沒有一點用,她幫助過的猶太夫婦後來被鄰居殺了,她剛剛回家的丈夫馬切伊也被殺了。

把馬切伊割皮砍頭的,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烏克蘭起義軍。起義軍打著民族復興的旗幟,要把烏克蘭土地上的波蘭人趕盡殺絕。

起義軍同時又要對抗蘇聯,於是權衡之下,他們就變成了德軍的狗腿子。

不僅幫納粹屠殺猶太人,還私下裡屠殺波蘭人,

最初殺的是波蘭青壯年男人,但1943年到1944年德軍撤退之後,這支極端主義軍隊佔領了沃倫,就開始喪盡天良地屠殺婦孺。

東正教教堂也宣傳烏克蘭民族主義,讓烏克蘭農民拿起鐮刀斧頭。

他們把沃倫變成了真正的地獄。

『貳』 故園風雨後妹妹為什麼忽然不走了

\《故園風雨後》

晚上我在電腦上看了英國電影《故園風雨後》。

彷彿記得曾在滬上的碟市看過此片,之所以當時沒買,主要是因為對它的背景資料一無所知。現在看來,某些時候「一無所知」正是我們所缺乏的,這當然不是指無知,而是對於真正好作品,我們需要用一種「素麵朝天」的態度去走近它。

今晚我仍然不知道《故園風雨後》的導演是誰,演員是誰,這個故事是誰寫的……但,我是如此喜歡這部電影,喜歡它的畫面,它的音樂,它的那種英國式的清明開闊,深沉含蓄,每當看到這樣的電影,我就會在心中感念:在當代世界,我們畢竟還擁有電影這樣一種能給人帶來安慰,歡喜,悲傷的視聽藝術。

但是,在觀看《故園風雨後》的過程中,積習卻又一次發生作用,沒有辦法,這是我的問題,我禁不住一邊看,一邊在想這個故事的意義所指。

故事主要人物,查爾斯,一個出身中產階級的年輕畫家,虛搭御在牛津認識了富有的公子哥塞巴斯蒂安,並由此結識了塞巴斯蒂安的一家,在交往過程中,塞巴斯蒂安和妹妹茱莉亞同時愛上了查爾斯,但由於所屬階級背景不同,而且塞巴斯蒂安的家庭信仰羅馬天主教,而查爾斯是無神論者,所以導致查爾斯和這個家庭的情感糾葛,最終不了了之……

以不同社會階層成員之間的戀愛,婚姻,凸顯社會階層之間的矛盾,宗教信仰和情慾(包含理性和感性)的矛盾,這樣的主題讓我想到E.M.福斯特的小說《霍華德庄園》,這部電影會不會是按福斯特原著小說改編的呢,據說福斯特的最後一部小說《莫里斯》是有同性戀色彩的,而電影中的塞巴斯蒂安就是個同性戀者。

我們知道天主教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是相當嚴厲的,影片中塞巴斯蒂安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信徒,因而這種情慾和宗教訓誡的矛盾直接體現在塞巴斯蒂安身上,尤其是這個角色形象是非常的柔弱、敏感、英俊,所以就更顯其悲劇色彩,塞巴斯蒂安之所以成為酒鬼,後來寧願在摩洛哥一個骯臟的角落裡了此殘生,就是想逃避他自己身上這種幾乎是命定的罪與罰。

影片開頭塞巴斯蒂安和查爾斯初識時那些鏡頭,的確拍得非常非常美,想想看,在牛津那樣一個處處是古典建築但卻充滿了一種開明開闊的人文氛圍中,幾個美少年聚在一起玩鬧,閑談,而且在接下來查爾斯一年級暑假時,塞巴斯蒂安邀請他去自己家的布萊德赫茲庄園,那是一個庄嚴宏大的城堡式古典建築,並且擁有自己的小教堂,室內充滿了珍貴的藝術品,室外是如畫的美景,鬱郁的樹林,盈盈的青草,陽光下綠色的柔波,查爾斯和塞巴斯蒂安就在這樣的氛圍裡面寫生、游泳、品各種各樣的陳年佳釀……這樣的場景,讓我們與塞巴斯蒂安有同樣的感嘆:如果總能這樣,總是夏天,總是單獨相處,總有水果……。

布萊德赫茲庄園是影片裡面的一個重要的故事發生地,當然也是影片所寄喻的主要象徵所在,所以那樣美的一個氛圍,卻是塞巴斯蒂安想逃離的,但也是查爾斯想接近的,後來查爾斯和塞巴斯蒂安、茱莉亞同時發生感情糾葛的時候,幾乎除塞巴斯蒂安以外的所有人都懷疑查爾斯是想藉此進入這個貴族家庭,然後得到布萊德赫茲庄園。甚至包括茱莉亞本人最後都懷疑他別有用心,這是貴族和下層階級之間的根本隔閡。

查爾斯對於茱莉亞的愛確實是真愛,對於塞巴斯蒂安也充滿了真誠的感情,他對於這個家庭,對於布萊德赫茲庄園的好感並不是世俗意義上的,而是作為一個藝術家對於貴族階層所代表的那種古典美的嚮往,但是他的這種嚮往難免被誤解,也難免會落空,真情不能攻破所有的堅冰,首先是意識形態的差異最難以打破,塞巴斯蒂安一家對於宗教的執著,實際上固守他們這個階級的最後堡壘,而查爾斯歸根結底不屬於這個階級,也沒有那樣的思想情感,所以他只能惆悵地離開這個其實已經敗落的貴族之家。

而塞巴斯蒂安兄妹對於查爾斯的愛,也有所寓意,尤其是查爾斯沒有家庭背景,卻是一個儒雅而有抱負的青年藝術家,這意味著沒落貴族的下一代(塞巴斯蒂安兄妹),也崇尚那種現代性的個人式奮斗,但他們畢竟擺脫不了自己的家族,祖先,於是塞巴斯蒂安選擇徹底沉淪,而茱莉亞最後卻仍然皈依了家族,皈依了信仰。而且,從塞巴斯蒂安家族的這種理性和感性時時發生劇烈沖突的個性來看,也包含英國民族所共有的一種性格矛盾,比如塞巴斯蒂安父親和母親,就是形象化的兩個極端,一個感性,一個理性,所以塞巴斯蒂安父親會一枝念直住在義大利威尼斯,說到這里,又讓我想起福斯特,在其小說《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裡面,英國淑女露西也就是因為義大利之旅而打開了自己的心扉,這樣看來,義大利那種強烈的陽光和差岩豪放不羈的民風,可能是英國紳士淑女個性缺憾的一種補充吧。

影片的故事背景發生在二戰前夕,後來查爾斯參戰成為軍官,又回到布萊德赫茲庄園,但此時庄園已經成為臨時的軍事基地,大多數家當也都被運走了,油畫和雕塑被灰布蒙上,庄園的主人也已大多過世,這意味著一個階級的徹底敗落,以兩次世界大戰為界限,戰後的故園,已經不是原來的故園了,當代世界沒有了貴族,只有那種在戰爭中僥倖存活下來的平民,在這樣一個平民時代裡面,就連查爾斯那種人也是沒有什麼可以期待的。

所以《故園風雨後》豈不也是一個現代世界的寓言呢,它那種肖邦式的優雅旋律,是站在廢墟里的人對於過往的憂傷的一瞥,這一瞥中,愛與欲,信與疑,貴族與平民,所有這些矛盾都悄然而逝了,而我們面對的,只有一個即將毀滅的叢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展開剩餘內容
打開APP閱讀全文並永久保存
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叄』 二戰題材的經典電影有哪些能不能介紹幾部

二戰經典電影,在我心目中的前15分別是:1、《美麗人生》;2、《辛德勒的名單》;3、《西西里的美麗傳說》;4、《兵臨城下》;5、《敦刻爾克》;6、《拯救大兵瑞恩》;7、《鬼子來了》;8、《朗讀者》;9、《鋼琴家》;10、《至暗時刻》;11、《英國病人》;12、《珍珠港》;13、《血戰鋼鋸嶺》、14、《再見螢火蟲》;15、《我們的父輩》(電視電影)。

我看回答中有小夥伴已經列舉過《美麗人生》的好,這部由著名導演羅伯托·貝尼尼於1997年執導上映的一部二戰題材影片,一改傳統反戰題材的固話模式,藉由美好的父子視角告訴我們普通人:即使生活在悲慘世界,也要勇敢而又驕傲地笑著,這部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毫無疑問是經典中經典,溢美之詞已經有諸多評論大家誇贊。今日我只想聊聊以上15部中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5部。

故事本身並無太多新鮮感,交錯的人生,改寫的命運,我最喜歡《我們的父輩》的原因在於,這部片子極好地將戰爭背景下小人物生存的那種無力感展現出來了。對普通人而言,戰爭無輸贏,只有悲傷與苦痛。另外,我很喜歡片中的男二演員湯姆希林,最近他參演的《無主之作》同樣與二戰有關,也是一部優秀作品,推薦給大家。

以上。

『肆』 有哪些電影的結局直接升華了整個電影

《贖罪》是我非常喜歡的電影之一。它講述了一個關於贖罪與原諒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35年,一個富裕的英國家庭,有兩個女兒,美麗動人的大女兒塞西莉亞(凱特奈特莉 飾)和才華橫溢小女兒布里奧尼(斯奧力茲羅南 飾),還有管家的兒子羅比(詹姆斯邁克羅伊 飾)。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結局都是妹妹自己一人想像出來的。事實其實是,羅比在戰斗中受傷,最終因為感染死在了法國,距離他回英國只差了短短一天。而妹妹也沒有成功地鼓起勇氣去尋找姐姐,姐姐也因為在地下鐵路躲藏時被破裂的水管所引發的水難而喪命。結局令人唏噓,也似乎昭示了一個道理,不是每個錯誤都可以被彌補的。

『伍』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關於孿生姐妹

孿生姐妹

烽火孿生淚De Tweeling-Twin Sisters荷語/中英法西字幕

改編自荷蘭作家Tessa de Loo的同名暢銷小說
片 名:De Tweeling
英 文 名:Twin Sisters
漢文譯名:孿生姐妹 烽火孿生淚
類 別:劇情片
編 劇:Marieke van der Pol
Tessa de Loo

導 演:Ben Sombogaart 本·桑伯加特
主要演員:Thekla Reuten 斯科拉·魯特 .... Young Lotte
Nadja Uhl 娜佳·鄔爾 納嘉·烏爾 .... Young Anna
Ellen Vogel 艾倫·弗戈 .... Old Lotte
Gudrun Okras 谷德倫·奧卡斯 .... Old Anna
Jeroen Spitzenberger .... David
Roman Knizka .... Martin
Julia Koopmans .... Lotte Bamberg, childhood
Sina Richardt .... Anna Bamberg, childhood
制 片:
出品公司:RCV Film Distribution 荷蘭
出品年代:2002
首映日期:2002年10月12日
片 長:119分鍾
語 言:日爾曼語(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大陸亞支/低地次支/荷蘭語)
字 幕:外掛 中文(簡體漢字)、英文、法文、西班牙文
格 式:DVDRip.XviD.AC3
文件大小:1.37GB

得獎記錄:

代表荷蘭角逐200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榮獲2003年荷蘭電影節「金犢獎」最佳劇情片
入圍2003年荷蘭電影節最佳攝影、最佳配樂

2004 奧斯卡入圍
最佳年度外語片

:::影片簡介:::

首先,我想,因為文件較大,又是一部需要用思想去看的影片,所以,如果你覺得《The English Patient(英國病人)》和《Cold Mountain(冷山)》之類是不錯的小說或影片的話,也許你在費時下載後,不會因為看了覺得沒意思而罵我。

孿生姐妹

1926年的德國科隆,一對6歲的孿生姐妹的父母過世了,在葬禮還未結束時她們就被帶走了。因為身體健康,活潑的姐姐安娜(娜佳·烏赫)被德國鄉下的叔叔帶走,妹妹蘿特因為不停咳嗽,反而逃過叔叔的「青睞」,有幸被荷蘭的阿姨和姨丈收養。於是,一對心有靈犀的雙胞胎姊妹,被活生生拆散,一個住在德國,一個住在荷蘭,從此天各一方,開始走上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
在德國鄉下的安娜因叔叔家庭生活窘迫而淪為農場童工,每天一大早起床就要干很多活,還要幫嬸嬸按摩腿腳,連讀書的權利都被剝奪;
而在荷蘭的中產階級阿姨對蘿特寵愛有加,不但細心照顧,且讓她學習鋼琴、接受最好的教育。

她們的養父母懷有私心,用盡辦法阻絕這對雙胞胎姊妹的溝通聯系。時光荏冉,一轉眼,她們都已長大,變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各自談著豆蔻年華的浪漫戀情。環境的差異和生活的艱難,雖然讓她們產生不同的想法和觀點,然而她們的內心深處,始終不曾忘卻還有另一個「自己」存在。
轉眼間,二戰爆發了,兩姐妹命運又再一次發生巨變。奧地利、捷克、波蘭……,一一被納粹德國入侵。1939年蘿特趕來德國見安娜一面,這是她們多年來第一次相見,卻也留下日後難以冰釋的誤會。尤其在隨後的德軍進占荷蘭,在安娜和黨衛軍軍官馬丁走進教堂時,妹妹的猶太人未婚夫大衛卻被德軍關進集中營後,另一段悲劇在她倆間展開。
二次大戰結束,妹妹始終無法原諒「德國人」的姐姐,不願意聽和說德語(有些搞笑,標准德語(標准化的高地德語)和荷蘭語是同族同支同亞支,科隆靠近低地,弄不好科隆方言還是低地德語呢,那就是同次支了,那就不但比北京話和粵語差別小,可能比北京話和四川話(同屬北方方言)的差別還要小,可能只是先工業化的、更文明的荷蘭人覺得德國人是下里巴人、土匪?連方言都土。哈哈,有的廣州人聽見說普通話的就變臉,也有仇?)但姐姐卻無法忘懷她世上唯一的親人。人生的宿命和一段段的波折,讓觀眾看得不勝唏噓。

時光如流水,命運之手一次次地捉弄這對姐妹,倒敘的情節回到了現在的時光,白發蒼蒼的雙胞胎姊妹,終於在命運之神的帶領下,於一處觀光勝地的溫泉療養地重逢。昔日情感的傷疤,如今歷歷在目。誤會該要如何澄清?這對年邁的姊妹是否還有時間,踏上和解的歸途,去撫平心靈創傷、重拾笑顏?

整部電影讓人對「命運的捉弄」有著深刻感觸,對身處大時代洪流下的無奈與無助,也多所感慨,但最讓人震憾的還是親情的珍貴,那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

改編自暢銷小說的「孿生姐妹/烽火孿生淚」,集合了荷蘭與德國的一流演員演出,其中飾演青年時代姐姐一角的娜佳·鄔爾 Nadja Uhl,曾在2000年以《打開心門向藍天》《麗塔的傳說》(The Legend of Rita)贏得柏林影後,她在這部電影中也有令人動容的生動演出。片中的女主角娜佳·烏赫(Nadja Uhl),曾以贏得過柏林影後,現在民族意識強烈的德國民眾,更報以熱烈的寄望,期盼他們心目中的最佳女主角,能藉此成功登陸好萊塢。

:::電影影評:::

::::::::::陳酒新裝 《烽火孿生淚》 公叔叔 發表於電影101工作室論壇-新影響論壇

《烽火孿生淚》"De Tweeling" 落敗於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似乎未感意外。在二戰題材影片日漸式微的今天,或者說在二戰題材影片強者依然林立的情況下,《烽火孿生淚》想要贏得一些目光的特別眷顧,確實不易。不過這部影片的整體製作水準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兩位德國演員的精湛表演讓人折服。

孿生姐妹Anna和Lotte幼年時被迫分離。Anna被在德國的叔叔撫養長大,而Lotte則在荷蘭過著優越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已經成年的Lotte終於在德國找到她日夜思念的親生姐妹Anna時,她發現相聚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美好。接著,戰爭開始了,德國在5天之內征服了荷蘭。在Anna和黨衛軍軍官Martin走進教堂時,Lotte的猶太未婚夫David卻被抓入了集中營。兩姐妹恩怨再起。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戰爭處境讓孿生姐妹彼此不敢相認……

相信這樣的一個故事,對一個中國人來說並無多大新意。猶太,德國人,軍官,親姐妹,分離,我們在太多的影片可以發現這些名詞。《辛德勒名單》,《鋼琴師》,《美麗人生》…… 這么多實力導演都來重溫二戰的痛楚,讓全世界人民都對德國兵「審美疲勞」。

在台灣此電影的上映宣傳單上,以感人落淚為賣點。有點《媽媽再愛我一次》的味道。
但我相信,有必要了解一些歷史文化背景才能完全解讀這樣的電影。比如片中Lotte父親私藏反抗組織的救濟券,不顧家人獨享香腸三明治一幕,觀影者有必要知道44年的戰爭飢荒和荷蘭人自私吝嗇的「傳統性格」。

不知道該怎樣形容Anna扮演者Nadja Uhl的表現,只覺得那個長著深藍色眼睛,臉龐瘦削的30歲德國女演員全身散發著特別的味道。她的眼睛能告訴你什麼是大悲大喜,什麼叫做絕望什麼又是幸福。當Anna知道再也不能生育孩子的時候,你又從她的眼睛裡看到了那麼一絲神經質。喜歡德國演員的敬業,你看到的永遠是一個人百分之百的努力,這樣的努力很難讓人忘記。

《烽火孿生淚》在2003年的荷蘭電影節 (Nederlands Film Festival)上獲得了一尊金犢(Gouden Kalf)——「最佳劇情片」。而最佳女演員那尊卻給了去年最瘋狂的電影《永不道歉的費萊娜》(Phileine Zegt Sorry),也許是荷蘭本土演員的關系吧。不過那個瘋顛顛的費萊娜還真難讓評委敢說個不字,因為她總是做那麼多痴狂的事情而從不道歉……

閱讀全文

與蘇聯二戰經典電影妹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你好李煥英電影插曲有哪些 瀏覽:899
三家巷電影的演員 瀏覽:56
僵電電影粵語 瀏覽:81
暖春電影哪個app有 瀏覽:105
哪個網站可以免費下載看電影 瀏覽:966
十月風雲高清電影 瀏覽:404
電影素材沒有字幕怎麼辦 瀏覽:85
幼兒園畢業微電影第一屆學生 瀏覽:146
瞳靈人電影劇情解析 瀏覽:677
阿妹老電影 瀏覽:128
好炸糕就得啥都好來自哪個電影 瀏覽:527
剪輯電影用哪個播放器 瀏覽:174
順德哪裡有汽車電影院 瀏覽:352
2017最新中文字幕電影 瀏覽:624
香港電影里的混血男演員 瀏覽:53
僵屍大時代高清粵語電影 瀏覽:658
H版泰山一樣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4
汪永芳台灣電影演員 瀏覽:916
黃渤乞丐是哪個電影 瀏覽:905
韓國倫理電影圖解ie 瀏覽: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