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岡仁波齊》如何在平凡中見真知
朋友推薦我去看《岡仁波齊》,說我們這種紅塵里打滾的人,需要放空自己,洗滌心靈。
我推掉了KTV,冒雨趕了夜場,還沒洗滌心靈,先洗滌了肉體,去赴這場與藏民的約會。
朴樹吟唱過《平凡之路》,又為《岡仁波齊》唱了《no fear in my heart》。我無法揣摩這位曾經為了看夕陽,背著吉他在路邊下車,自己走了很遠回家的音樂人,是不是在影片里,在朝聖路上,明心見性,得見真我,但我知道,這個曾發現平凡是唯一答案的他,戛然而起的聲音,就是一種催化劑,把這一路點燃。
在通往內心岡仁波齊的路上,大概有我們,也許我們真的就像曾經的祝福那樣,永遠青春不老、永遠熱淚盈眶。因為,他們終於抵達神山,而我們終獲俗世圓滿。
B. 電影《岡仁波齊》主要講了什麼
近日,一個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過的電影,在中國大陸地區正式上映——電影《岡仁波齊》,一部關於「朝聖之路」的電影。
C. 如何評價張揚導演的電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是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也是很多宗教中的聖山。2017年,這部張揚導演,以朝聖為主題的公路電影上映了。
然而與大部分電影不同的是,它採用了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是活生生的,這個事情也是真實發生的。
電影的劇情極為簡單卻又不簡單。步行兩千於公里,耗時一年,從芒康走到岡仁波齊,這期間克服了無數困難。我沒有去過西藏,但我去過佛教四大名山中的峨眉。徒步11個小時登上了金頂,是對體力、耐力和信念的考量。然而,在登山的過程中我看到佛教徒一台階一跪拜,這種毅力和信念,領我自愧不如。
普通人可能覺得他們又蠢又笨,為什麼不坐車去呢?我們不能用常人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行為,也沒有理由去責備他們。對於他們來說世間金錢名利並不重要,只求心裡的安寧。藏民們的善良在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給過路者喝茶、留宿,盡可能不發生爭端。這種善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顯得尤為可貴。
影片同時暗含了對現在和未來的思考。機械化的推進,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正逐步改變這個世界,哪怕是高原上的村落也不能倖免。是堅守傳統還是趕上潮流,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劇里的老人沒有答案,每個人都沒有答案,但卻在不知不覺間做出了選擇。
影片沒有出現配樂,對話實際也少的可憐,運用大量的空鏡,中遠鏡頭來展現。這么做確實能最大程度的保留真實性,心路無聲,任何的添加都是對純潔和志誠的褻瀆。
影片的最後,楊培在岡仁波齊山腳下長眠,人們或許會感傷,但更多的是欣慰。一個人終其一生走完了他最想走的路,將自己的靈魂永遠的寄留在這山川之中。朝聖之路,不僅是一種儀式;心誠則靈,不僅是一句口號。在這條路上有的是對自己的審視和對人生的思考。
生與死,輪回不止;愛與恨,何時分離?
願你我在這路途中都能求得那心田的寧靜。
D. 岡仁波齊裡面叔叔最後真死了嗎
沒有
用朴實無華詮釋的美
文/夢里詩書
《岡仁波齊》偽紀錄片式的手法,對藏族匍匐叩拜朝聖之路的聚焦,在導演張揚的鏡頭下,所為人感受到的是一種淳樸的美,電影這種美的締結,卻又並不是單依靠西藏壯麗的景色,而是對朝聖者們一言一行的細膩捕捉,使這種美在不經意間便得以躍然光影。
「岡仁波齊」是一座山的名字,在普通人眼中他或許就是一座壯麗的山峰,但在無數藏傳佛教信徒眼中,它的意義卻遠不止於是一座山那麼簡單,在藏傳佛教里他們認為岡仁波齊是神的住所,代表了無量的幸福,而在神山岡仁波齊的本命年前去朝拜,更是會獲得乘倍的功德,由此電影也拉開了序幕,一群包含了孩子、孕婦、屠夫等男女老少的藏民出於不動的期望,不遠千里的朝拜之路,構築了電影劇情的脈路。
磕頭前行,風餐露宿,甚至不惜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只為前往神山朝拜,或許很多人都不解這種行為,會認為它是一種落後的愚昧,所以張揚在《岡仁波齊》的故事上選角其實非常巧妙,他並沒有糾結於宗教本身,而是讓所有觀眾都能在這樣一部作品中,看到了一種被電影藝術所提煉的魂魄,這魂魄既源於一群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實,也更源於深植於這群信徒身上對信仰的虔誠。
在長達一年的朝聖之路上,這個由不同的年齡身份的人組成的隊伍,沒有人會去偷懶,在這條充滿了苦難和危險的道路上,也沒有人會去遲疑,影片中朝聖者們對信仰的虔誠無是讓人嘆服的,而電影本身更多的只是在原生態的去展現這種虔誠,沒有刻意的升華,也沒有對信仰的質疑,甚至沒有對西藏的景緻給予太多的鏡頭,在這個角度上,電影是如此的朴實,而劇情的植入,在讓這個故事變的更為飽滿充沛的同時,更還讓那信仰中善的光芒變的如此奪目。
關於信仰的宗教電影其實並不少,但卻鮮有一部國產電影能這樣真正客觀的去展現信仰,去在虔誠的信仰中朴實無華的詮釋真善之美,而《岡仁波齊》正是這樣的一部佳作。
E. 電影《岡仁波齊》告訴我們什麼
張楊導演及整個拍攝團隊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跟隨這支朝聖隊伍,真實記錄下了千百年來,藏人們如何用「磕長頭」的方式去聖地朝聖的全過程。整個影片全部由非專業演員出身的當地人本色素人出演,影片中的人物沒有腳本,拍攝環境極其惡劣,張楊將《岡仁波齊》定義為真實電影。從電影里加強性的幾個敘述重點上看,導演已經非常明白「朝聖」背後的真正意義了。他用電影這個媒體,讓更多不明所以的人去搞明白,為什麼千百年來藏人要用這種「特殊」、「奇怪」、「虔誠至極」的方式去「布達拉宮」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意義,看來不是那麼簡單了,導演相當於用點化的方式開啟大家對佛法的了解和普及。我們知道,佛菩薩都發有很多大願,最基本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數誓願斷,法門無盡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他們和佛菩薩有什麼區別?他們藏民一代代在教育和傳承,要為眾生祈求平安幸福。我們何以為安?我們憑什麼獲得如此福祉?我們天天為了自己。
F. 誰看過《岡仁波齊》好看嗎
信徒的朝聖是和佛祖做的一場交易嗎?
能被塞人這個苛刻的影評人給6分的電影一年能有幾部嗎?今年貌似就有個《八月》和《岡仁波齊》,然而《八月》這篇散文還未看的筆者,下定決心把《岡仁波齊》看完了。有人說本片是在消費藏民的信仰,有人說本片是在滿足觀眾的獵奇心,不管怎麼說,它都是一部成功的反類型片。
從古至今,人類的發展一直是走出的思想,從古代的難以出省,到昨天的出國,如今的走出地球,邁入太陽系,將來文明更先進,會走出太陽系,但是人類仍會保留精髓的傳統文化。關於朝聖,筆者既不認同也不反對,我們本就不該對別人的生活指點江山,但是我們有權不去選擇別人的生活。
G. 熱門電影《岡仁波齊》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尼瑪扎堆飾)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里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5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H. 怎麼評價電影《岡仁波齊》
評價電影《岡仁波齊》
I. 如何評價張揚導演的電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看上去像一部紀錄片,這一場「朝聖」也是精心策劃過的一場旅行;然而雖然是演員在表演,表演者卻不是職業演員,他們的確是真正的素人,也想要去一趟岡仁波齊和拉薩朝聖,因此這場電影的拍攝既完成了拍攝,又完成了一群人的朝聖心願,聽上去像是一場行為藝術,這也是為什麼張楊拒絕將之稱為「公路電影」而叫做「真實電影」。(搜狐娛樂評)
《岡仁波齊》中還有一個女人懷孕在身還去朝聖,途中生完孩子繼續上路,影片沒有把真正殘酷的一面扒開給觀眾看,至少在醫學上很難不為這個女人的健康感到擔憂 。(騰訊娛樂評)
J. 電影《七十七天》結尾,男主到底活下來沒
電影《七十七天》結尾,男主活下來了。
男主楊:一位徒步穿越羌塘無人區的探險者,在拉薩認識了高位截癱的女攝影師藍天,在與藍天的相處過程中,被她的勇敢所吸引。
在楊深陷絕境,一度陷入恍惚迷離,而藍天堅毅的微笑無疑是他一路堅持的原動力。歷經沙塵暴、龍卷風、野獸出沒各種危機情況,憑借堅定的意志和對極地探險的一腔熱血戰勝了困難。
(10)岡仁波齊電影結局擴展閱讀:
《七十七天》影片根據楊柳松真實經歷和由他撰寫的《北方的空地》小說改編,講述了在都市中迷失自我的老楊與一名高位截癱但積極樂觀的女攝影師,他們共同攜手用了七十七天走出羌塘無人區的故事。
楊因為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徘徊往復的他決定獨闖雪域高原,完成在世人眼裡無法完成的奇幻無人區探險之旅。
出發前楊在西藏遇見了藍天,藍天是一位倔強勇敢的姑娘,曾經在岡仁波齊為了拍攝星空摔倒胸椎受損,以致高位截癱,雖然全身三分之二的肢體已無知覺,,但藍天依然樂觀積極地生活著。楊也受到藍天生活態度的激勵,歷經77天後,他們頑強地走出了無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