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麥哲倫的簡介
一、斐迪南·麥哲倫(1480年春天-1521年4月27日),探險家、航海家、殖民者 ,葡萄牙人,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1496年,他被編入國家航海事務所,1505年參加了葡萄牙第一任駐印度總督阿爾梅達的遠征隊。先後跟隨遠征隊到過東部非洲、印度和馬六甲等地探險和進行殖民活動。這段經歷使他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
二、1518年3月,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接見了麥哲倫,答應了他航海的請求。1519年9月20日,在國王的指令下,麥哲倫組織了一支五艘船組成的船隊,1519年8月10日出航,11月29日到達巴西海岸,第二年1月10日到達拉普拉塔河口,1520年8月底,船隊駛出聖胡利安港,並找到了一條通往"南海"的峽道,即後人所稱的麥哲倫海峽。
三、在太平洋上經歷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沒有遭遇到狂風大浪,他就給"南海"起了個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1521年3月,船隊終於到達馬里亞納群島,船隊再往西行,來到現今的菲律賓群島。此時,麥哲倫和他的同伴們終於首次完成橫渡太平洋的壯舉,證實了美洲與亞洲之間存在著一片遼闊的水域。
四、為了推行殖民主義的統治,他插手附近小島首領之間的內訌。1521年4月27日夜間麥哲倫就在一場侵略土著人的戰斗中被砍死。麥哲倫死後,他的同伴們繼續航行。1522年5月20日"維多利亞"號船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522年9月6日,"維多利亞"號返抵西班牙,終於完成了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
(1)麥哲倫號電影簡介擴展閱讀
一、麥哲倫海峽(Strait of Magellan)位於南美洲大陸最南端,由火地島等島嶼圍合而成。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首次通過該海峽進入太平洋,故得名。麥哲倫海峽蜿蜒曲折,長563千米,最窄處僅有3.3千米,最寬處卻有32千米左右,緯度為71°W,54°S。但由於長期惡劣的天氣,加上海峽狹窄,所以船隻很難航行。
二、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自信在此終有一條通往"南海"(太平洋的航道)。他於1519年9月20日率領一支探險船隊開始航行。在第二年10月21日進入他要尋找的海峽。經過一個多月的艱難航程終於在11月28日駛出海峽,進入風平浪靜的太平洋,為第一次環球航行開辟了勝利的航道。後人為了紀念麥哲倫對航海事業作出的貢獻,把這段海峽稱為麥哲倫海峽。
㈡ 誰有麥哲倫的簡介
斐迪南·麥哲倫(全名費迪南德·麥哲倫,葡萄牙語:Fernã;ode Magalhã;es;西班牙語Fernando de Magallanes,1480年春天—1521年4月27日),葡萄牙人,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1519年—1521年率領船隊首次環航地球,死於菲律賓的部族沖突中。雖然他沒有親自環球,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後繼續向西航行,回到歐洲。480年——麥哲倫在葡萄牙出生
1505年~1512年——在東印度服兵役
1513年——在非洲服兵役
1515年——西航計劃被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拒絕,被葡萄牙軍隊解僱
1517年10月20日——放棄葡萄牙國籍,抵達西班牙塞維利亞
1518年3月22日——與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簽訂協議
1519年8月10日——船隊離開塞維利亞,開赴聖盧卡爾
1519年12月13日——抵達巴西里約熱內盧
1520年1月10日——抵達拉普拉塔河,初以為發現海峽
1520年3月31日——抵達聖胡利安灣
1520年4月7日——聖胡利安灣叛變,麥哲倫平亂
1520年5月22日——「聖地亞哥」號沉沒,船員獲救
1520年10月21日——抵達海峽入口(發現麥哲倫海峽)
1520年11月——「聖安東尼奧」號逃跑回西班牙
1520年11月28日——進入太平洋
1521年1月24日——經過聖保羅島
1521年2月4日——經過提布龍島
1521年3月6日——抵達強盜島,屠殺村民
1521年3月16日——無意中「發現」菲律賓群島,在蘇祿群島登陸
1521年3月28日——抵達馬薩瓦群島。馬來奴隸恩里克聽見家鄉話,終於證實地球是一個圓球體
1521年4月7日——抵達宿霧島
1521年4月27日——麥哲倫介入部落間的戰斗,在馬克坦喪生
1522年9月8日——「維多利亞」號獨自返回西班牙塞維利亞港處
㈢ 麥哲倫的故事概括
1520年8月底,麥哲倫船隊駛出聖胡利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繼續南航,准備尋找通往「南海」的海峽。經過三天的航行,在南緯52°的地方,發現了一個海灣。麥哲倫派兩艘船隻前去探察,希望查明通向「南海」的水道。
當夜遇到了一場風暴,狂飆呼嘯,巨浪滔天,派往的船隻隨時都會有撞上懸崖峭壁和沉沒的危險,如此緊急情況,竟持續了兩天。說來也巧,就在這風雲突變的時刻,他們找到了一條通往「南海」的峽道,即後人所稱的麥哲倫海峽。
(3)麥哲倫號電影簡介擴展閱讀:
人物影響
哥倫布首次橫渡大西洋只用了兩個月零幾天的時間,而麥哲倫在天氣晴和、一路順風的情況下,橫渡太平洋卻用了一百多天。
麥哲倫首次橫渡太平洋,在地理學和航海史上產生了一場革命。證明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區不是陸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離的,而是一個統一的完整水域。這樣為後人的航海事業起到了開路先鋒的作用。
故事結尾
1522年9月6日,「維多利亞」號返抵西班牙,終於完成了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當「維多利亞」號船返回聖羅卡時,船上只剩下18人了。他們已經極度疲勞衰弱,就是原來認識他們的人也分辨不出來了。
他們運回來數量十分可觀的香料,一把新鮮的丁香可以換取一把金幣,把香料換取金錢,不僅能彌補探險隊的全部耗費,而且還掙得一大筆利潤。
㈣ 麥哲倫英文簡介
Magellan,
the
famous
Portuguese
navigator
and
explorer,
has
to
Portugal
and
Spain
for
sailing
adventure.
Starting
from
Spain,
bypassing
South
America,
found
that
Magellan
Strait,
and
then
crossing
the
Pacific.
Although
the
Philippines
was
killed,
his
ship
to
return
to
the
West
flights
Spain,
completed
the
first
global
voyage.
Is
considered
the
first
world
cruise
people.
麥哲倫,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先後為葡萄牙和西班牙作航海探險。從西班牙出發,繞過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然後橫渡太平洋。雖在菲律賓被殺,他的船隻繼續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被認為是第一個環球航行的人。
㈤ 「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的簡介
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
名稱型號:「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
冷戰期間,美蘇展開太空競賽,各自發射探測器對金星探測。此時美國先後發射了10個水手號金星探測器。1962年7月22日發射的第一個水手1號重202千克,帶兩塊太陽能電池板,但因火箭偏離軌道,發射失敗。一個月後的8月27日,水手2號發射成功,到12月14日從距金星34800千米處飛過,探測了金星的大氣溫度,從而揭開了人類探測金星的序幕。1967的6月14日起飛的水手5號,飛到離金星的距離只有4000千米的地方。最後一個水手10號探測器,是1973年11月3日發射的,它重503千克,攜帶有紫外線分光儀,磁力計,粒子計數器,電視攝像機等。1974年2月5日飛經距金星5760千米的地方,拍攝了幾千張金星雲層照片。美國水手號系列探測器飛越金星只能算作「走馬觀花」的考察。直到1989年5月5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將一個以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命名的探測器帶上太空,並在5月6日把它送上飛向金星的旅途。這個麥哲倫號探測器重3365千克,裝有一套先進的電視攝像雷達系統,能透過厚實的雲層測繪出金星上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物體圖象。它經過462天的太空飛行,於1990年8月10日,飛臨離地球2.54億千米的地方對金星考察,「麥哲倫」號探測器進入繞金星飛行的軌道,利用先進的成像雷達系統對金星全球進 行了詳細的拍攝,還對金星95%的地區進行了高解析度的重力測量。整個拍攝和測量過程歷時4年,取得了豐碩的科學成果。1994年10月12日,「麥哲倫」號探測器 進入金星稠密大氣層,以試驗一種新穎的空氣制動技術,並獲取金星稠密大氣的數據。探測器在進入金星大氣後燒毀。這是第一次利用一個行星際探測器進行這種破壞性試驗。
㈥ 麥哲倫簡介
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領五條船和270名水手的船隊出發了。船隊在大西洋中航行了70天,11月29日到達巴西海岸。由於這里是葡萄牙的領地,所以麥哲倫告訴船員們一定要小心,不要被葡萄牙人發現,因為根據1494年雙方簽定的《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規定誰也不得進入和佔領對方分的領土。第二年1月10日,船隊來到了一個無邊無際的大海灣。船員們以為到了美洲的盡頭,可以順利進入新的大洋,但是經過實地調查,那隻不過是一個河口,即現在烏拉圭的拉普拉塔河。 3月底,南美進入隆冬季節,於是麥哲倫率船隊駛入聖胡安港准備過冬。由於天氣寒凍,糧食短缺,船員情緒十分頹喪。船員內部發生叛亂,三個船長聯合反對麥哲倫,不服從麥哲倫的指揮,責令麥哲倫去談判。麥哲倫便派人假意去送一封同意談判的信,並趁機刺殺了叛亂的船長官員。 不久,麥哲倫在聖胡安港發現了大量的海鳥、魚類還有淡水,飲食問題終於得到解決。麥哲倫還發現附近還有當地的原住居民,這些人體格高大,身披獸皮;他們的鞋子也很特別,他們把濕潤的獸皮套在腳上,上至膝蓋。雨雪天 就在外面再套一雙大皮靴。麥哲倫把他們稱為「大腳人」,並以欺騙的方法逮捕了兩個「大腳人」,並戴上腳鐐手銬關在船艙里,作為獻給西班牙國王的禮物。 陽春8月,麥哲倫率領船隊繼續出發。 穿越美洲 1520年8月底,船隊駛出聖胡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繼續南航,准備尋找通往「南海」的海峽。經過三天的航行,在南緯52°的地方,發現了一個海灣。麥哲倫派兩艘船隻前去探察,希望查明通向「南海」的水道。當夜遇到了一場風暴,狂飆呼嘯,巨浪滔天,派往的船隻隨時都會有撞上懸崖峭壁和沉沒的危險,如此緊急情況,竟持續了兩天。說來也巧,就在這風雲突變的時刻,他們找到了一條通往「南海」的峽道,即後人所稱的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率領船隊沿麥哲倫海峽航行。峽道彎彎曲曲,時寬時窄,兩岸山峰聳立,奇幻莫測。海峽兩岸的土著居民,歡喜燃燒篝火,白日藍煙縷縷,夜晚一片通明,好像專門為麥哲倫的到來而安排的儀仗隊。麥哲倫高興極了,他在夜裡見到陸地上火光點點,便把海峽南岸的這塊陸地命名為「火地」,這就是今日智利的火地島。 經過20多天艱苦迂迴的航行,終於到達海峽的西口,走出了麥哲倫海峽,眼前頓時呈現出一片風平浪靜、浩瀚無際的「南海」。後來,在兩個月在他們兵分五路四處巡邏尋找小島或陸地時,裝載糧食最多的「聖安東尼奧號」逃走並返回西班牙。 進入太平洋 歷經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沒有遭遇到狂風大浪,麥哲倫的心情從來沒有這樣輕松過,好像上帝幫了他大忙。他就給「南海」起了個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在這遼闊的太平洋上,看不見陸地,遇不到島嶼,食品成為最關鍵的難題,10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們沒有吃到一點新鮮食物,酒早已被喝光,只有麵包干充飢,後來連麵包干也吃完了,只能吃點生了蟲的餅干碎屑,這種食物散發出像老鼠屎一樣的臭氣。船艙里的淡水也越來越淺,最後只能喝帶有臭味的變質黃水。為了活命,連蓋在船桁上的牛皮也被充作食物,由於日曬、風吹、雨淋,牛皮硬得像石頭一樣,要放在海水裡浸泡四五天,再放在炭火上烤好久才能食用。有時,他們還吃了木頭的鋸末粉。 1521年3月,船隊終於到達三個有居民的海島,這些小島是馬里亞納群島中的一些島嶼,島上土著人皮膚黝黑,身材高大,他們赤身露體,然而卻戴著棕櫚葉編成的帽子。熱心的島民們給他們送來了糧食、水果和蔬菜。在驚奇之餘,船員們對居民們的熱情,無不感到由衷的感激。但由於土人們從未見到過如此壯觀的船隊,對船上的任何東西都表現出新奇感,於是從船上搬走了一些物品,船員們發覺後,便大聲叫嚷起來,把他們當做強盜,還把這個島嶼改名為「強盜島」。當這些島民偷走系在船尾的一隻救生小艇後,麥哲倫生氣極了,他帶領一隊武裝人員登上海岸,開槍打死了7個土著人,放火燒毀了幾十間茅屋和幾十條小船。於是在麥哲倫的航行日記上留下很不光彩的一頁。 船隊再往西行,來到現今的菲律賓群島。此時,麥哲倫和他的同伴們終於首麥哲倫航海路線圖次完成橫渡太平洋的壯舉,證實了美洲與亞洲之間存在著一片遼闊的水域。這個水域要比大西洋寬闊得多。哥倫布首次橫渡大西洋只用了一個月零幾天的時間,而麥哲倫在天氣晴和、一路順風的情況下,橫渡太平洋卻用了一百多天。 麥哲倫首次橫渡太平洋,在地理學和航海史上產生了一場革命。證明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區不是陸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離的,而是一個統一的完整水域。這樣為後人的航海事業起到了開路先鋒的作用。 麥哲倫的死 一天,麥哲倫船隊來到薩馬島附近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島上,以便在那裡補充一些淡水,並讓海員們休整一下。鄰近小島上的居民前來觀看西班牙人,用椰子、棕櫚酒等換取西班牙人的紅帽子和一些小玩物。幾天以後,船隊向西南航行,在棉蘭老島北面的小島停泊下來。當地土著人的一隻小船向「特立尼達」號船駛來,麥哲倫的一個奴僕恩里克用馬來西亞語向小船的槳手們喊話,他們立刻聽懂了恩里克的意思。恩里克生在蘇門答臘島,是12年前麥哲倫從馬六甲帶到歐洲去的。兩個小時後,駛來了兩只大船,船上坐滿了人,當地的頭人也來了。恩里克與他們自由地交談。這時,麥哲倫才恍然大悟,現在又來到了說馬來語的人們中間,離「香料群島」已經不遠了,他們快要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了。 島上的頭人來到麥哲倫的指揮船上,把船隊帶到菲律賓中部的宿霧大港口。麥哲倫表示願意與宿霧島的首領和好,如果他們承認自己是西班牙國王的屬臣,還准備向他們提供軍事援助。為了使首領信服西班牙人,麥哲倫在附近進行了一次軍事演習。宿霧島的首領接受了這個建議,一星期後,他攜帶全家大小和數百名臣民作了洗禮,在短時期內,這個島和附近島上的一些居民也都接受了洗禮。 麥哲倫成了這些新基督徒的靠山。為了推行殖民主義的統治,他插手附近小島首領之間的內訌。夜間,他帶領60多人乘三隻小船前往小島,由於水中多礁石,船隻不能靠岸,麥哲倫和船員50多人便涉水登陸。不料,反抗的島民們早已嚴陣以待,麥哲倫命令火炮手和弓箭手向他們開火,可是攻不進去。接著,島民向他們猛撲過來,船員們抵擋不住,邊打邊退,島民們緊緊追趕。麥哲倫急於解圍,下令燒毀這個村莊,以擾亂人心。島民們見到自己的房子被燒,更加憤怒地追擊他們,射來了密集的箭矢,擲來了無數的標槍和石塊。當他們得知麥哲倫是船隊司令時,攻擊更加猛烈,許多人奮不顧身,紛紛向他投來了標槍,或用大斧砍來,麥哲倫就在這場戰斗撤退中先被土島民投來的標槍刺中腿部跌倒在地,爬起來繼續跑但還是落在了隊伍的後面,又被追上來的島民們砍死,由於他的同伴們撤退緊急,連島民們後來怎麼處理的麥哲倫屍體都不知道。 接續遺志 麥哲倫死後,他的同伴們繼續航行。1521年11月8日,他們在馬魯古群島的蒂多雷小島一個香料市場拋錨停泊。在那裡他們以廉價的物品換取了大批香料,如丁香、豆蔻、肉桂等堆滿了船倉。由於一艘船出現漏水的情況,在被迫留下來修理時,和上面的船員一起被捕獲,1527年,僅有4人逃回西班牙,在東帝汶,他們在補充淡水時,有四個土著自願隨他們返回西班牙。 1522年5月20日「維多利亞」號船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在這段航程中,船員減少到只剩35人。後來到了非洲西海岸外面的維德角群島,他們把一包丁香帶上岸去換取食物,被准備再次去印度的葡萄牙人發現,又捉去13人,只留下22人。後來他們的船回國後,通過查理五世的談判,那13人很快就被釋放回國了。 1522年9月6日,「維多利亞」號返抵西班牙,終於完成了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當「維多利亞」號船返回聖羅卡時,船上只剩下18人了,五艘船隻帶回來了維多利亞號。他們已經極度疲勞衰弱,就是原來認識他們的人也分辨不出來了。他們運回來數量十分可觀的香料,一把新鮮的丁香可以換取一把金幣,把香料換取金錢,不僅能彌補探險隊的全部耗費,而且還掙得一大筆利潤。 1480年——麥哲倫在葡萄牙出生 1490-1496 年——進王宮服役 1496--1505進入國家航海事務廳 1505年-1512年——在東印度服兵役 1513年——在非洲服兵役。 1515年——西航計劃被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兒一世拒絕,被葡萄牙軍隊解僱。 1517年10月20日——放棄葡萄牙國籍,抵達西班牙塞維利亞。 1518年3月22日——與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簽訂協議。 1519年9月20日——船隊離開塞維利亞,開赴聖盧卡爾,開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的壯舉。 1519年12月13日——抵達巴西里約熱內盧。 1520年1月10日——抵達拉普拉塔河,初以為發現海峽。 1520年3月31日——抵達聖胡利安灣。 1520年4月7日——聖胡利安灣叛變,麥哲倫平亂。 1520年5月22日——「聖地亞哥」號沉沒,船員獲救。 1520年10月21日——抵達海峽入口(發現麥哲倫海峽)。 1520年11月——「聖安東尼奧」號逃跑回西班牙。 1520年11月28日——進入太平洋。 1521年1月24日——經過聖保羅島。 1521年2月4日——經過提布龍島。 1521年3月6日——抵達強盜島,和島民進行以物換物交易後發生斗爭,並殺了幾個島民和搶了不少東西。 1521年3月16日——無意中「發現」菲律賓群島,在蘇祿群島登陸。 1521年3月28日——抵達馬薩瓦群島。馬來奴隸恩里克聽見家鄉話,終於證實地球是一個圓球體。 1521年4月7日——抵達宿霧島。 1521年4月27日——麥哲倫介入部落間的戰斗,在馬克坦犧牲。 1522年9月6日,船隊返回西班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編輯本段]影響
麥哲倫的突出貢獻不在於環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膽的信念和對這一事業的出色指揮,以及他頑強拼搏的精神。他是第一個從東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年多的航行,改變了當時流行的觀念:從新大陸乘船向西只需幾天便可到達東印度。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大致的球體,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毫無疑問,都可以環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這在人類歷史上,是永遠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㈦ 麥哲倫星流的簡介
1965年就已經知道在這個區域內有速度異常的氣體雲存在,但是並未描繪出圖形,也不知道與麥哲倫雲的關系。這些氣體看起來很長 (至少跨越天空180度 - 在5,500秒差距的距離上相當於180,000秒差距的長度)、很直,並且高度偏極化(與銀河系比較)。相對於本星系群靜止標準的速度變化非常大 (從-400公里/秒至 +400公里/秒) ,與星系中其他的速度模式都不一樣 - 現在稱為高速雲。
階層式叢集告訴我們星系是由由更小的星系經過撞擊逐漸建立起來的。這些撞擊迄今仍在進行中,銀河系也仍在吞噬著它較小的鄰居。這些合並中,最著名與被研究得最透徹的就是麥哲倫星流.
㈧ 請推薦關於麥哲倫的紀實電影。
你好,麥哲倫出生1480年春天,死於1521年4月27日菲律賓。
全世界公認攝影是法國L·達蓋爾1839年8月19日發明的;世界最早的一部電影攝影機是由法國生理學家居勒.馬萊伊在1880年10月發明的。
總之,要是有紀實電影,那就是穿越了!!!
除非,你說的是《海賊王》里的麥哲倫???
㈨ 「麥哲倫」號是什麼時候發射的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正集中全力進行探月計劃。但看到前蘇聯已捷足先登,對金星進行了空前的探測活動,格外焦急,政府當局立即決定兵分兩路,拿出一小部分力量來開展探測金星的活動計劃。
1978年,美國星際探測活動的重點轉移到探測金星。當年5月20日和8月8日,分別發射了「先驅者金星」1號和2號。其中1號在同年12月4日順利到達金星軌道,並成為金星的人造衛星,對金星上層大氣進行了244天的仔細觀測,還用其船載雷達測繪了金星表面地形圖,幾乎探測到了金星的外觀全貌,先後向地球發回了10億比特的大量科學數據。2號飛船帶有4個著陸艙,一起進入金星大氣層,其中一個著陸艙著陸後連續工作了67分鍾,發回了一些圖片和數據。
美國為了在探測金星上爭取獲得更大成就,確定要利用它在雷達探測技術方面的先進設備,透過金星濃厚的雲層,詳細探測金星的全貌和地質細部,於80年代後期決定進行發射飛往金星的「麥哲倫」號探測器。
1989年5月4日,美國「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近地軌道上把「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順利地釋放出來後,一路順風,經過15個月的航行,於1990年8月10日點燃制動火箭,使其速度由每小時3.96萬公里減至2.79萬公里,進入繞金星軌道後,立即開始全面細致地對金星進行探測。8月16日首先用合成孔徑雷達對金星表面進行試驗性測繪,發回了第一批照片。9月15日開始正式測繪。雷達的測繪圖像非常清晰,可以清楚地辨認出火山熔岩流、火山口、高山、地殼斷層、峽谷和隕石坑。它比過去的探測器拍攝的金星照片要清晰10倍。
8月16日首次試拍的第一張照片是金星的熔岩平原。它的覆蓋面積為40乘以80公里,解析度為120米,圖片上可見到橫跨平原的斷裂帶、像是火山口的復合環圓形結構等。
「麥哲倫」號探測器的雷達探測裝置拍了金星的許多地域地貌圖片。它拍攝的金星「戈盧布基納」隕石坑雷達圖像十分清晰,其圖面上亮度變化表明了金星的隕坑具有地球、月球和火星上的大撞擊坑的典型特徵:階地式的內壁和一個中央峰。它的直徑為34公里,位於金星北緯60.5度、東經287.2度的位置。
「麥哲倫」號探測器已經拍攝了金星大部分地區的雷達圖像照片,它的許多照片與前蘇聯的「金星-15」號、「金星-16」號探測器所拍攝的雷達照片,經常可以重合拼接起來,使判讀專家們得以互相印證,從而使人們對金星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按當初的計劃,「麥哲倫」號對金星的90%表面進行觀測後,已於1991年4月中旬完成任務。但由於到那時燃料還有剩餘,它仍可繼續對金星進行探測。
不過,令人擔心的是,1992年1月4日,這艘探測飛船在發送回95%的金星表面照片後,其主發射機的調制器發生了故障,使其無法正常傳送圖像信號。
後來,專家們啟動它的備用發射機,但發現工作25分鍾後出現過熱現象,耗能也過多,就好像1991年3月啟用它時曾發生過的那種故障現象一樣,只好又用主發射機繼續工作。現在看來,「麥哲倫」號只能退出現役了。
㈩ 求一個電影!!!
咪咕視頻 你搜索《麥哲倫》2017科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