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慕尼黑的劇情簡介
1972年8月26日,第20屆奧運會在西德慕尼黑舉行。這是當時奧運史·上規模最大、耗資最多的盛會,參加的運動員及其代表的國家,超過以往任何一屆。以色列也派了一個到當年為止最大的代表團——盡管有些人身上還有在德國納粹集中營留下的肉體和精神的傷痕,但他們對參加這屆奧運會顯得興致勃勃。
運動會開始一周里,運動員的成績驕人,人們都沉浸在奧運盛會的祥和與歡樂之中。然而,1972年9月5號凌晨,幾聲槍響打破了這份表面的寧靜——8名巴勒斯坦「黑九月」組織成員,闖入慕尼黑奧運村的以色列代表團駐地,兩名以色列運動員被打死,其餘9人被劫為人質。最終,營救人質行動失敗,11名以色列運動員死亡。
由以色列情報機關摩薩德的特工艾弗納(艾瑞克·巴納飾)領導,成員包括史蒂夫(丹尼爾·克雷格飾)、羅伯特(馬修·卡索維茨飾)、卡爾(塞倫·希德飾)、漢斯(漢斯·齊施勒飾)等5人組成的暗殺小組,開始了「一命抵一命」的復仇式追殺,目標是與運動員被害事件有關的11名巴勒斯坦人。他們不用理解他們暗殺目標的選定方式,也不用明白名單上的人從何來的,他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殺掉目標。隨著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殺手們開始懷疑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正確。
❷ 慕尼黑慘案是講什麼東西的啊
1972年慕尼黑慘案
2004-08-11 22:15:00 體總網綜合
--------------------------------------------------------------------------------
1972年8月26日,第20屆奧運會在西德慕尼黑召開。在運動會召開的前一周里,人們多次從媒體上看到關於這次大會的熱烈評論:這是一次「和平歡樂的盛會」。誠然,這是當時奧運史上規模最大、耗資最多的盛會,參加的運動員及其代表的國家,超過以往任何一屆。以色列也派了一個到當年為止最大的代表團——— 盡管有些人身上還有在德國納粹集中營 留下的肉體和精神的傷痕,但他們對參加這屆奧運會顯得興致勃勃。
運動會開始一周里,運動員的成績驕人,人們都沉浸在奧運盛會的祥和與歡樂之中。然而,在這場和平盛會的背後,卻有巨大的隱憂:有關決策官員為滿足購買先進體育器材的巨大投資需要,縮減了警衛人員和安全設施的開支。對於嘔心瀝血主辦這屆奧運會的西德官員來說,他們希望這次運動會能讓世人相信,西德已恢復了一個文明國家的形象,人們應抹去二戰和希特勒時代1936年柏林奧運會所留下的陰影。西德的邊防人員和重要的運輸站口都普遍放鬆了對進出人員的檢查,這給了恐怖分子一個可乘之機。
「黑九月」發起恐怖行動
1972年9月4日,以色列隊沒有賽事,大多數運動員在奧運村休息,晚上出去看電影。電影看完了,以色列選手陸續回到了奧運村。5日凌晨約4時,他們還在沉睡,奧運村外面忽然出現了8個模糊的身影,他們拎著沉重的運動包,悄然走向25A門旁邊的一段柵欄。
這8個人是一個名叫「黑九月」的恐怖組織的成員。他們帶著沖鋒槍、手榴彈,越過柵欄,直奔既定目標———奧運村中以色列選手居住的31號建築物。他們選擇從這里進去,是因為他們先前察看過,而且知道,一些運動員在外面喝醉了,回來時常常攀越這段2米高的柵欄,保安根本不會阻攔。這8名恐怖分子穿上田徑服作為偽裝。拿今天的標准看,慕尼黑奧運會的安全工作實在是一個笑話:整個奧運村僅用一層薄薄的鐵絲網攔住,當運動員回來晚了,他們都願意翻越鐵絲網,抄近路回家。此外,奧運村內沒有攝像機、探測器,也沒有路障,門口有幾個保安,但居然沒配武器!這些恐怖分子事前也做了周密准備:一名恐怖分子曾在建設奧運村時當過建築工,對奧運村了如指掌,另一人事發前一天還潛入了奧運村,詳細偵察了以色列運動員居住的樓層。
他們在幾個以色列人住的一號公寓套房外站好位置,然後用事先准備好的鑰匙打開門。他們的行動被屋內一名以色列運動員察覺。隨後,恐怖分子與以色列運動員們展開搏鬥。25分鍾後,兩名以色列運動員被打死,其餘9人被劫為人質。
在雙方搏鬥中,奧運村治安當局接到過一些路人打來的電話,但沒引起足夠的重視。搏鬥時斷時續,幾聲槍響和撕心裂肺的呼叫過後,一切又重歸平靜。剛從睡夢中醒來的人,也鬧不清出了什麼亂子,因為在奧運村,幾乎夜夜都有各種慶祝活動,經常有人放爆竹焰火,喧鬧取樂。
4時55分左右,一名沒帶武器的西德治安警察來察看情況。他打開步話機,朝站在康那利大街31號前纏著頭巾的一名恐怖分子咕噥了一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那人沒吱聲,從公寓門後溜了。
拯救人質行動失敗
凌晨5點,慕尼黑警察局長曼弗雷德-施賴伯在睡夢中被報警電話驚醒,於是慌忙組織人力處理危情。
5時10分,西德當局開始了拯救人質的行動。在雙方對峙當中,「黑九月」下達了最後通牒,他們要求釋放被關押在以色列的234名囚徒和西德監獄中的兩名囚犯;最後期限為5日上午9時,過時開始殺人。不過隨後,「黑九月」分子一再修改了最後期限的時間。
9時,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和本屆奧運會組委會主席道默發表聯合公告,宣布從9月5日下午起暫停全部比賽。
西德政府對「最後通牒」作出了反應,表示可以同意他們的要求,但必須就細節問題作進一步談判。西德警方欲爭取時間,為沖進31號大樓營救人質做好准備。
晚上18時35分,雙方進行了第一次直接接觸。西德內政部長、慕尼黑警察總監和奧運村村長進入31號樓,親眼目睹了劫持者孤注一擲的決心,於是決定改變原定沖入大樓營救人質的計劃。
警方於是答應歹徒提出的要求,用飛機把他們和人質轉送到埃及,並決定在慕尼黑機場實施營救行動。
20時30分—21時,西德方面派出3架直升機。
當「黑九月」分子走過柏油碎石鋪成的停機坪時,負責這次行動的指揮官下令開火。兩名狙擊手射出兩發子彈,監視直升機駕駛員的兩名歹徒應聲倒地。機場霎時間亂作一團。隨後雙方展開激戰。
槍戰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才結束。警察在清點屍體時,有5名歹徒被擊斃,西德警官1人死亡,幾名警察受傷。9名以色列人質則全部被恐怖分子殺害。
9月6日,奧林匹克運動場里,一片肅穆。當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第二樂章奏響時,許多運動員禁不住放聲痛哭。
為了悼念11名死難者,11個座位被空著。倖存的以色列人在這個追悼儀式上,幾乎控制不住自己。
9月7日,奧運會恢復比賽。
營救行動失敗後,世界輿論為之嘩然,紛紛指責西德警察無能,抨擊西德政府「視人質生命如兒戲」。這次恐怖事件,讓西德蒙受了奇恥大辱,也使西德政府對日益增加的國際恐怖活動產生了危機感。
從此以後,賽事安全問題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盡管恐怖襲擊事件中也有5名恐怖分子被打死,但是,沒有人會懷疑,慕尼黑事件是恐怖分子的一次「成功」,而且會誘使其他恐怖組織把奧運會作為襲擊目標。
另一方面,慕尼黑奧運會的血腥一幕也喚醒了主辦者的安全保衛意識,使他們看到反對恐怖主義也是舉辦奧運會舉足輕重的一環。在隨後的歷屆奧運會和其他重大賽事中,組織者都提高了安全措施的投資力度。
❸ 請介紹電影《慕尼黑》的詳細情節
1972年在原聯邦德國城市慕尼黑舉行的第20屆奧運會過程中,一夥來自巴勒斯坦極端恐怖組織「黑色九月」的恐怖分子闖入保安系統漏洞百出的奧運村,將11名參加奧運會的以色列運動員劫持為人質,要求以色列官方釋放此前被拘押的巴勒斯坦人。然而,德國警方卻將一場武裝解救行動變成了血腥的槍戰。激戰過後,除了略有傷亡的德國警察以及全部被擊斃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外,11名以色列人質也全部遇難。
影片的故事便發生在這場慘案結束之後。對此事件,以色列「摩薩德」的高層們自然不會置之不理,很快一組訓練有素的以色列殺手便出現在世界各地巴勒斯坦要人以及與「慕尼黑慘案」有關聯的巴勒斯坦人周圍,手持黑名單欲依次除掉上面的人。一場血腥事件剛剛結束,另一場殺戮已悄悄開始。隨著故事的發展,本應是簡單的尋仇報復卻呈現出越來越復雜的局面。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如往日一樣耀眼迷人,附近的貝哈肯大橋也同樣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駐足,而此時依然波光鱗鱗的塞納河將親眼目睹一次暗殺的發生。以色列特工在預先准備的情況下在這暗殺了一名「黑色九月」恐怖組織的骨幹,以對「慕尼黑慘案」的還以顏色;在南歐島國塞普勒斯,以色列特工們更是精心策劃了一起轟天的大爆炸,將「黑色九月」的頭目被送上西天;緊接著,在遠隔重洋的美國紐約,成功完成暗殺任務的以色列特工亞弗納(艾瑞克·巴納)則與家人一同遭遇來自巴勒斯坦激進分子的反撲。一時間,街頭槍戰、沖天的火焰、傷者的哀嚎、層層的政治謎團……將故事上升到另一個高度。
而此時的殺手們也開始懷疑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正確。雙手沾滿了鮮血的他們在此時也經歷著人性的莫大洗禮。是聽從上級的命令,國家的召喚,繼續這不歸的屠殺之路,還是逃脫金錢的致命誘惑而完成自我的人性救贖.
❹ 關於電影《慕尼黑》中那位荷蘭女殺手引發的一些困惑。
你的感情很豐富。沒錯,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家、自己的信仰、自己的愛、自己的利益而奮斗。問題是,什麼叫自己的?哪些又是別人的?沒有所謂「別人的土地」「自己的土地」,只有自己眼中自己的土地和別人眼中別人的土地。你可以查查巴以沖突的歷史,裡面會有回答。
❺ 《慕尼黑慘案》沒看明白誰能幫我講講
那片子盡管被評為斯皮爾伯格繼 《AI》 以來最好的電影,不過我看一般,故事也很陳舊,而且不怎麼真實。從法國任務之後,復仇小組竟然只從路易斯那裡獲取情報甚至是武器。而且全片敘事拖泥帶水,兩個多小時搞得人昏昏欲睡。
❻ 如何評價電影《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的真實事件是什麼
《絕殺慕尼黑》是改編自歷史上的真實事件: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決賽上,前蘇聯隊在最後的三秒鍾憑借一記投籃絕殺,以51:50戰勝36年未嘗敗績的美國隊,是一部表達堅忍不拔精神的劇作。
(6)電影慕尼黑劇情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絕殺慕尼黑》(Движение вверх)是由安東·梅格迪契夫執導,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約翰·沙維奇、馬拉特·巴沙羅夫、謝爾蓋·加爾邁什、伊萬·科列斯尼科夫主演的傳記類劇情電影。於2017年12月28日在俄羅斯上映,於2019年6月13日在中國上映。
1972年在慕尼黑奧運會籃球錦標賽的決賽中,在比賽結束前三秒鍾,美國隊以一分優勢領先,已經開始提前慶祝比賽的勝利了,因為他們相信比賽結果已成定局。然而,蘇聯國家隊在最後的三秒里拼盡全力,最終使比賽結果發生逆轉。
❼ 電影《慕尼黑》結尾沒看懂。
「與我分食麵包」這是猶太人的聖經里的一句話(我後面在給你解釋),整個結尾,就是在講
A(男主)問B,你特么到底是不是猶太人?
B如果我不是的話,我讓你做這種事為什麼?
A我不知道,也許你們是有什麼政治意圖
B可笑,你為了自己的國家,為了你父母、妻子過上舒適的生活,付出一點怎麼了?
A這代價有點大,而且毫無用處(指越殺越多),我想放棄了,而且我認為我是個地道的猶太人(遵從聖經的教誨)
B哈哈,這娃娃腦子壞了
A別說這些(又說一大堆廢話,暗示他已經混亂了),與我分食麵包吧(在這里引用的走出埃及的摩西帶領族人進食的畫面之一,之後刻在石板上的名言,意思是指,你與我同食,便是我的兄弟)
這里我要解釋一下,男主這么說的目的是什麼:1是男主心智臨近崩潰,想證明自己是個猶太人,不是劊子手,2是想看看B是不是「猶太人」到底還有沒有一點良知,求B放過自己。
結果B回答是,不必了。言外之意就是。。。很諷刺,這根本不是宗教問題,就是一幫人在追著一幫畜生,趕盡殺絕,而且這個身份每時每刻都會互換,今天我是人,明天也許就變成了畜生。
斯皮爾伯格是美國猶太人,他怎麼敢放大這種歷史?他在片尾加的這段已經非常明確的表明態度了,猶太人不是畜生,他們就是普普通通的人,你欺負我頭上,我會報復,我會嫉惡如仇,我甚至會嗜血如命,這跟宗教無關!樓上這個人的回答有點偏
❽ 電影慕尼黑的結局是什麼謝謝 我只看到CD2的90%處就斷了
《慕尼黑》結尾,艾夫納在紐約,背景里可見藍天下的世貿中心雙塔。大概斯比爾伯格要告訴觀眾:暴力只是帶來更多的暴力,慕尼黑慘案三十年後,從中東蔓延開來的恐怖暴力,摧毀了雙塔。艾夫納避開中東的暴力到紐約,但是紐約本身避不開中東的暴力。斯比爾伯格有三十年歷史提供的景深,而在慘案發生的當時,以色列的選擇實在有限。「黑九月」也確實是在以色列的打擊下土崩瓦解;三十年後,也是遭遇了沙隆「定點清除」其領導人的反擊,哈馬斯的自殺炸彈行動才有所收斂。
❾ 慕尼黑慘案完整版電影
《慕尼黑慘案》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LuiO91NQJDWUp5GlRL1FWw
作品簡介:
該片講述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以色列運動員被恐怖組織虐殺事件過後,以色列暗殺小組開始一命抵一命的復仇式追殺的故事。
❿ 關於電影《慕尼黑》
這部《慕尼黑》則是在講述殘酷殺戮故事和冷酷的殺手生涯的故事下,包裹著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有關歷史的反省和人性的解讀。就像早年間的《辛德勒名單》一樣。電影的主旨其實還是人性的自我救贖。在「救人即救世界,救人即救自己。」的信條下,斯皮爾伯格想 要化解的,已經不單是特工們心中的痛苦,更多的是兩個民族之間長達半個世紀的恩怨。或許在某些極端分子眼中。斯皮爾伯格只不過是一種單純的大銀幕自戀狂想症或是一次蓄謀以久的嘩眾取寵的文藝游戲罷了。但想想當前巴以雙方矛盾的逐漸緩和,猶太人定居點的不斷 拆除,巴勒斯坦恐怖事件的日漸稀少……我們是不是該埋怨那些所謂的有識之士,這樣的電影似乎來的太晚。
《慕尼黑》首映在即,有《9·11》的前車之鑒,有《新瑞納》這個「同門兄弟」,有無數熱愛和平人世的美好期望以及無數喜愛斯皮爾伯格影片的熱心影迷。相信《慕尼黑》的路會很長很寬很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