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台灣電影老莫的第二個春天下載
很高興見到親的提問,網路團隊積極為您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你生活愉快,有益望採納
建議去網路網盤,迅雷看看gougou,還有愛奇藝看看,這幾個地方的都是比較清晰的
謝謝親,望採納,親的採納是對大雁最大的支持,是大雁不懈的動力!
『貳』 《動物兇猛》和《陽光燦爛的日子》,哪個比較好看
動物兇猛
這部片子是根據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而改編的~
王朔在裡面友情出演了「小壞蛋」,就是他們在盧溝橋下打架時,都找了同一幫人--小壞蛋,這場架也就被他化解了~之後還在西直門的「老莫」吃了一頓~之間他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四海之內皆兄弟、五洲振盪合為貴~」後來大家把他託了起來~~他就是王朔~!
『叄』 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的劇情
影片敘述台灣退伍老兵老莫不願過老邁孤寂的生活,學好友常若松退伍後的方法,賣掉存了半輩子的金飾,娶來一個叫玉梅的山地少女為妻。一對年齡上有若父女的夫妻,在生活上難免有誤解、差距和苦樂。玉梅卻認命且勤儉。常若松買來的山地少女瑪娜不能適應老夫少妻的差距,整日在外鬼混,身染梅毒而自殺。常若松因炸魚不慎雙目失明,老莫不辭辛苦多予照顧。玉梅與瓦斯工人金樹相識。老莫覺得兩個年輕人在一起比自己和玉梅更相稱,有心退讓。玉梅卻堅貞不已,感動了金樹和老莫。玉梅已懷有老莫的孩子,老莫欣喜地盼望帶妻兒回山東老家。影片因大膽地揭示了台灣退伍軍人的晚景生涯及老兵與山地少女的買賣婚姻而令人矚目。影片於1984年獲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和最佳原著劇本獎。
『肆』 賽車總動員3老莫是誰
克斯未來幾年的新作曝光了~ 《汽車總動員3》資料顯示會在2015年上映!你現在設想還不如等到那個時候好好的看一看過把癮呢! 巨愛拖線! 2014年5月30日會在美國上映一部叫做《恐龍總動員》的動漫電影~ 這是另一部總動員系列的片子~ 總動員系列只要是票房高的差不多都有續集!而且一出就出不完!!不過這一切資料你在網上查不到的!!
『伍』 有哪些亞洲電影是你想要大力推薦的
亞洲電影當然最推薦韓國電影啊!
韓國的文化輸出最出名的好像是韓劇和青春偶像,不過我覺得最值得稱道的則是韓國電影,它們和韓劇完全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風格。不同於韓劇極力想要營造的無腦浪漫氛圍,韓國電影更多的是在反映社會問題,而且最熱衷於諷刺韓國政府,哈哈。韓國電影其實題材是很廣泛的,但是以懸疑,犯罪和動作片為主,而這幾個類型也是韓國電影最出眾的。
先說說我最喜歡的導演羅宏鎮。他比較出名的電影有《追擊者》,《黃海》以及最近的《哭聲》。他先後憑借這些電影獲得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類,韓國電影大鍾獎,第5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等。《哭聲》則入圍了戛納電影節。三部電影均為懸疑驚悚類,在觀影體驗上非常好,情節緊湊流暢扣人心弦。其中黃海的切入點也值得一說,它反映的是延邊朝鮮族在夾縫中的生活。而哭聲作為一個類型片,非常有自己的特色,也帶有非常多的隱喻,在沒有犧牲觀影體驗的同時表達了導演對宗教和人性的很多思考。
演員河正宇 (好像王大錘哈哈哈哈)
『陸』 電影《美國往事》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1933年的紐約。漆黑的夜,伊芙回到家。她是個妓女,和一個叫面條的黑社會人物同居。她摸索著打開台燈,發現房間里有點不對勁。掀開被子一看,床上有一個槍眼組成的人形。伊芙剛要叫喊,一聲槍響,牆上的鏡框被打得粉碎,幾個匪徒用槍指著照片惡狠狠地吼道:「他上哪兒去了?」「不知道。」又一聲槍響,伊芙倒在血泊中了。
匪徒們來到樓下抓住面條的好友、酒吧老闆胖子老莫,他熬不住酷刑拷問,說出了面條的去處。
此刻,面條正躺在唐人街上一家華人開的大煙館里吞雲吐霧。他手上拿著一張當天的報紙,報紙頭版赫然刊登因拒捕而被警方擊斃的三名青年男子的照片。這三個人都是面條親如手足、生死與共的童年朋友。昨天是面條打電話報了警,因此他對三個兄弟的死懷有深深的內疚。煙館伙計通報了匪徒來搜查的消息,面條趕緊從後門脫身了。
面條摸回酒吧,手腳利落地結果了守在那兒的匪徒?救下了老莫。他從門後抄起一把鑰匙要上樓去接伊芙,老莫告訴他伊芙已經死在匪徒手下。面條思忖片刻,轉身朝門外走去。身後響起老莫的聲音:「你需要什麼?錢?」面條邊走邊答:「不必了,我已經拿到鑰匙,我能拿到更多。」
火車站附近,面條打開了私人儲物櫃,再打開皮箱後卻滿面狐疑。他想取走的錢沒有了,箱子里只有一堆舊報紙。火車汽笛響了,面條懷著負疚而又迷茫的心情,帶著錢箱之謎離開了紐約。
35年後的1968年,兩鬢染霜的面條又回到紐約。午夜時分他在莫胖子酒吧找到了這位舊日老友。面條拿出一封寄給羅伯特·文森的信,問老莫這信是不是他寄出的,莫胖子感到茫然。那封信上說,面條的三個亡友已遷葬,讓他回來辦理手續,信末沒有署名。知道面條的他們這伙人里活著的只有老莫,而且他35年來隱姓埋名,與世隔絕,既然不是老莫所為,那麼信究竟是誰發出的,又出於什麼動機呢?面條拿出鑰匙還給老莫,「我當時想,拿到那筆錢後就分給你100萬。」老莫驚呼:「我還以為你獨吞了呢!」「沒有,那箱子是空的。」「這些年你都幹了些什麼?」「改邪歸正,用羅伯特·文森的名字,老老實實地活著。」
更深夜靜,面條毫無倦意。他彷彿又回到童年時代,往事歷歷在目。
還是這個酒吧,他常常從廁所的牆洞里偷看一個美麗的女孩在庫房裡練習舞蹈,她是胖子小莫的妹妹,叫黛布拉。面條喜歡她,可黛布拉對他的態度十分傲慢。
布魯克林區的一條街上有三個窮孩子,是面條的好朋友,面條最講義氣,又會出點子,三個窮夥伴跟著他經常干點惡作劇騙錢花。不久他們又結識了一個叫邁克斯的男孩。當時正值美國禁酒時期,邁克斯和面條一夥就干起了販運私酒的勾當,用胖子的酒店賣黑酒,賺了不少錢。邁克斯自恃年長,主張賺的錢歸大家共有,存到火車站儲物櫃里,規定兄弟五人都在場方可開箱取錢,鑰匙放在酒吧里由胖子保管。五兄弟發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警察買通巴格西為首的另一夥流氓跟他們作對,巴格西無端打死了他們的小兄弟,面條盛怒之下用刀捅死了巴格西,被判12年徒刑。
1933年面條刑滿出獄。12年後的邁克斯一夥已今非昔比。他們為販賣私酒開了公司,在酒吧地下室開設妓院,巧取豪奪,無惡不作。面條回來後自然入伙。一次他們搶了一家珠寶店,拿到鑽石後邁克斯殺了珠寶商不算,還幹掉了他們的合夥人。面條雖然也參與其事,但認為這種手段過於毒辣,再說他也不願意受制於人,內心裡與邁克斯產生了分歧。
此時黛布拉已實現童年理想當上了舞蹈演員。她對面條歸來表示歡迎。一天晚上,面條為黛布拉包了整整一座豪華的飯店,請她吃飯,並藉此機會表明心跡。黛布拉看到面條如此真誠,不禁為之動情,可她表示,不能為了面條貽誤前途,第二天她就要去好萊塢繼續謀求發展。看著12年來朝思暮想奉為女神的心上人如此輕易地拒絕了自己苦苦追求的愛情,面條十分灰心,一怒之下強奸了她。事後懊悔不已,從此又結識了漂亮而溫順的妓女伊芙。
就在政府取消禁酒令的時候,邁克斯又在策劃搶劫聯邦儲備銀行的行動。面條認為這無異於把兄弟們推向絕路,極力反對。邁克斯不聽勸告,一意孤行。那個珠寶商的女秘書卡蘿爾這時已成了邁克斯的姘婦,她對邁克斯的決定也大不以為然,就請求面條想個辦法。面條不忍拿兄弟們的性命去換錢,就搶在行動之前向警方告發了他們販賣私酒的事,以便警方以較輕的罪名拘捕他們,使搶劫銀行不能成為事實。不料事與願違,他的一番好心反而讓兄弟們命喪黃泉。
面條從往事回憶中又回到了1968年。他依信中所囑來到河畔公墓,面對死者亡靈,不禁感慨人世滄桑。使他大惑不解的是,三位亡友的墓碑和紀念堂不僅修建得十分考究,而且上面刻著的修建人姓名竟是面條自己!牆上掛著一把儲物櫃的鑰匙,鑰匙還在晃動,像是什麼人剛剛送到這兒來的。面條來到火車站,打開儲物櫃里的皮箱,裡面整整齊齊放著一箱鈔票,上面附了一張字條:「下次行動的預付款。」
當天晚上,面條無意中看到一條電視新聞:參議員貝利因接受運輸工會頭子奧唐奈的賄賂受到指控,即將出庭受審。看到記者采訪奧唐奈的鏡頭,面條不由得又想起一段往事。面條出獄的那一年,邁克斯一夥曾保護過當時的工會積極分子奧唐奈,邁克斯和面條他們在醫院里給鎮壓工會罷工的警長艾洛剛剛出世的獨生兒子來了個「調包計」,迫使警長作了妥協,此後他們就成了奧唐奈的保鏢。
面條回到紐約一一拜訪故人,他去老人院看望卡蘿爾時得知,當年在面條報警之前,邁克斯已與警方串通一氣。他早有獨吞五人財產之意,所謂搶劫銀行不過是借警方之手除掉兄弟們的手段。此後他更名換姓,不僅經商,而且成了紅得發紫的政壇人物。
黛布拉如今已成了大明星,聲名顯赫,正在主演《埃及艷後》。在黛布拉的化妝室里,面條見到了她。面條告訴黛布拉:「我來看你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看看你拒絕我是不是正確,看來你是對的。第二是問你,我是否應該參加明天參議員貝利的晚會。」黛布拉明白,面條已接近了事實的真相,她不無痛苦地說:「我們都老了,但我們畢竟還有美好的回憶。如果你去赴會,這美好的回憶也將消失,我求你別去赴會,從後門出去,一直走,別回頭。」
面條沒有聽她的話,在舞台出口處,他見到一個少年,面貌酷似當年的邁克斯。黛布拉告訴他:「這是參議員貝利的兒子,他的名字和你的一樣。」淚水模糊了面條的視線,他沒想到,黛布拉沒有嫁給他,卻和邁克斯生了兒子。
參議員貝利豪華的別墅,盛大的晚會正在進行。面條如約來到主人的會客室。一個聲音響起:「還不動手,等什麼呢?」主人轉過身來,眼前的參議員貝利正是當年的邁克斯,依然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他以近乎命令的口吻說:「我已是死人,我想在死之前把我欠你的債還清。他們想處死我,可我只能接受你一個人的處決。我奪了你的錢,你的心上人,我留給你的是35年的折磨。都是錢搗的鬼……你應該報復。」
面條緩緩地說:「我也有一個故事,很多年以前我有一個朋友,很親密的朋友,為了救他我報了警,結果把他殺了。那是我們之間一段非常偉大的友誼……我希望對你的調查最終能證明你是清白的,否則他的一生真的是白白浪費了。」邁克斯手裡攥著那塊如同刻著往事的舊懷表,若有所思。
面條走出了別墅,邁克斯跟了出來。停在門口的一輛巨大的垃圾車正在起動,垃圾車的粉碎機驟然響起,垃圾車過後,面條看到粉碎機里攪動著邁克斯衣服的碎片。
垃圾車的尾燈變成了1933年的車燈,車上滿載慶祝解除禁酒令的青年男女。
唐人街大煙館里,舞台上晃動著皮影人,年青的面條躺在煙榻上吞雲吐霧……他笑了,往事如煙如夢……
『柒』 問個愛情電影 角色有 銷售經理...悅悅...老莫...他女友...
一本道
『捌』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影評
傻子的囈語——評《陽光燦爛的日子》
來源:電影夜航船 作者:陸鏡 2005-01-17 16:12:02
《陽光燦爛的日子》無疑是九十年代中國影界的意外之喜。王朔的黑色幽默,夏雨寧靜等演員略顯稚拙但決不生澀的演繹,還有導演姜文初次執導的靈氣與創勁兒綜合之後,講述的那段新中國初期一群北京孩子的成長歷程,給觀眾的,決不僅僅是一種無所事事的閑聊調侃,也不僅僅是對特殊年代的追憶與諷譏。當觀眾深深的為影片打動時,就會發現,這部影片所展現的竟是一個意象豐富、意味深長的「社會—個人」、「文化—心理」圖景。
這種圖景當然具有它的時代性。作為時代的文化代言人,編劇王朔曾經風光無限,然而九十年代以來,他似乎漸漸地老去了。一群網路時代、新新人類的文化英雄正在崛起並取代他的位置。——如果可以這么說的話,那麼《陽光燦爛的日子》幾乎可以作為王朔,這位具有獨特時代感的文化代言人離開時代文化中心位置時的告別演說,因此它似乎也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現在距離影片公映已經有些年頭了,因此當我們對這部影片進行再審視的時候,藝術元素已經退居次席,而更應該把它作為一個歷史文化的特殊文本來分析。
一、 傻子:敘述的核心
無論哪位影評家都不會把「傻子」這個總共只有三句台詞「歐巴、古倫木、傻B」道具型角色作為《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片的中心。馬猴、米蘭甚至是劉憶苦的戲份都比他多的多。然而當我們對這部影片進行文本解構與理清的時候,就會發現:「傻子」是這部影片的敘述核心。
在影片中傻子幾乎無處不在。他終日在有警衛站崗的部隊大院門口傻笑,他呆滯可笑的臉上永遠帶著一些污垢,他總騎在一根木棍上面高叫。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角色,馬猴在大院門口等米蘭時有他;米蘭約馬猴晚上一起玩的時候也有他;而更多的時候,傻子是在畫面中閃過或作為一個遠景樣的道具。——這種無處不在的蘊涵向我們暗示著,傻子這個人物與馬猴這群孩子有著密切的,但文本本身並未直接表現的關系。果然,我們看到,馬猴等人因為外院的孩子欺辱傻子而去打群架。這個細節固然是要推動劇情發展以表現馬猴的某種心理,但事實上它卻沒有那麼簡單。
聯繫到傻子經常出現的位置:部隊大院(馬猴等人住在裡面)的門口,聯繫到影片結尾處,已經成人的馬猴們路遇傻子時的興奮甚至是親切,就不得不使人相信,馬猴等人認為:傻子就象其他的哥兒們一樣伴隨著自己的成長,是自己隊伍中的一員。盡管在大多數時候這個成員並不與其他成員一起活動,只是作為一個事件的旁觀者,但這種群體的認同感卻是不能抹殺的。
然而,馬猴們卻不知道,傻子其實就是自己的抽象。用更直接的語詞表達就是:馬猴們就是傻子,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是傻子的分身。因此,整部影片的敘述核心是傻子,從根本意義上來講,這是一部表現一群傻子的生活歷程的影片。當然,並不是因為同伴中有一位傻子的存在,其他人就也成了傻子。是影片的敘事含蓄委婉地向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證明:馬猴們其實就是一群傻子——這一發現乍一看是荒謬的,但恰恰就是王朔等《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片的製作人的靈氣所在,他們用電影畫面把現實包裝,用畫外音的強行插入把現實淆混,然後再返銷給現實,從而完成了對現實的嘲弄與解構。
二、 傻子的話語變向
傻子是對馬猴們的抽象,甚至是對時代的抽象,它最重要的抽象點在於話語的變向。
雖然傻子總共只有三句台詞「歐巴、古倫木和傻B」,但這三個短語卻意味深長,幾乎可以作為時代的話語凝練。由它們的變化我們又可以反觀時代的意味和人的價值的變化。
影片本身並沒有明示「歐巴和古倫木」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話語。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影片並沒有敘述。然而通過時代的分析,我們可以對它們作出某種也許極為接近事實的假設。而一旦我們聯系「歐巴和古倫木」的外來語特點和故事的發生時間——建國初期,我們幾乎就可以肯定,傻子的話語來自蘇聯或者南斯拉夫或者別的什麼共產主義主義意識形態統治下的國家。這是和歷史極為接近的,因為建國初期我們國家外來語的主要進口地只有那些和我國稱兄道弟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歐巴和古倫木」本身就蘊涵著極強的時代特色。這種特色和建國初期的社會氣氛應該是相吻合的。
而當影片結尾,長大成人的馬猴們開著豪華轎車在八十年代北京才有的立交橋上路遇傻子而沖傻子高呼「歐巴、古倫木」以尋求一種親切感時,傻子脫口而出的「傻B」則又是一種新的話語時代表徵。這是怎樣一種話語呢?「傻B」這句典型的京罵在影片的末尾出現到底能說明什麼呢?——這要和「歐巴、古倫木」相聯系。
一個傻子僅有的幾句語言由神聖的高度意識形態化的集體語詞轉變為一句市井人物的公眾「罵語」,這種意味展現的也許就是我們這個社會和社會中個人的歷史文化變遷。而由《陽光燦爛的日子》優美情調所表現的略帶滑稽的話語變向無疑就是一種由神聖到世俗,由集體到個人的摧毀與瓦解的過程。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推論:「歐巴、古倫木就是傻B。」
另外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話語的主體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傻子。建國初期他就在有戰士站崗的軍隊大院門口傻笑著高呼「歐巴、古倫木」;幾十年過去,他又穿著西裝、騎著木棍在北京的現代化立交橋上不屑的大罵「傻B」。天才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創作者不但用傻子的囈語 摧毀了我們幾十年的社會歷史,而且也用這一形象主體和敘述中心在譏諷中解構了這幾十年歷史的集體性主體。
當然這一摧毀過程並不是僅有話語變向就能完成的了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片幾乎嘲笑了被它視作「傻子」的歷史本身和歷史主體的一切要素。如果對這些要素作一種概觀,可以將之分為兩個部分:個體的性與集體的神聖。
三、 性的徹底完結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毫無疑問,原本屬於個體行為的對性的追求成了一種集體行為。而這一追求的集體對象只有兩個:一個是劉北蓓,另一個是米蘭。
當劉北蓓在其他夥伴的嬉笑聲中強吻馬猴,馬猴極力拒絕,最終馬猴臉上紅紅一片而劉北蓓氣急敗壞的時候,《陽光燦爛的日子》對性進行了第一次嘲諷和瓦解。——對於馬猴這個對性略覺神聖與神秘的半大孩子來說,性竟然成了一種強迫進行的集體游戲。當劉北蓓在男孩子們洗澡時闖入而使其中一位性慾勃發下體勃起,引得其他夥伴大罵「你丫怎麼這么流氓」時,性不過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慾望。它沒有絲毫的美麗可言,盡管他們試圖用「流氓」一詞來拒絕性的不美麗。
於是這個據米蘭介紹「認識很多人」,但又不知道自己名字正確念法的劉北蓓成了一個毫無神秘性因而毫不美麗的單調的性的對象。在她那裡,馬猴找不到他所渴望的那點兒美麗的東西。那麼,馬猴自認為很合己意的對象米蘭出場了。
米蘭「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出場給馬猴以極大的神秘感,於是在他眼中米蘭也就成了他自視是由自己獨自尋找到的美麗高貴的暗戀對象。然而最初的神秘並沒有給馬猴以長久的可以守侯的美麗體驗。
由最初不敢看米蘭熟睡中無意暴露出來的身體;到看著身穿大塊暴露的泳衣的米蘭,說她「肥」的象剛生過孩子的婦女而朝她豐腴的屁股踹上一腳;再到他最終去強暴米蘭而使米蘭女性特徵暴露無疑;馬猴一步一步陷入對性的迷惑與失落之中。性的美麗的外衣一層層的被剝落,性不過就是慾望。
米蘭不過是馬猴虛假的性幻想的對象。起初,馬猴還可以為在夥伴面前證明自己並不膽怯以向米蘭顯示自己男人的魅力而爬上高高的煙囪,摔落下來也興高采烈;可當「彪哥」這個黑社會大哥也是米蘭的昔日情人出現時,盡管馬猴仍舊毫不猶豫的拿起刀子想保衛她些什麼,但米蘭的美麗與神秘已經開始破碎了,因為米蘭竟然根本就不是純潔的;當劉思甜公然以帶米蘭為女友自居時,馬猴終於明白,米蘭從來沒有和他好過,她不過是他的暗戀甚至是意淫對象。於是,「強暴」這種最拙劣最無能的滿足性慾的手段被他使用,可用這種手法去獲得實際上摧毀了他心理上最後那點殘留的美麗:當情況變成米蘭大叫「這樣有什麼意思」而主動滿足他時,馬猴提起褲子落荒而逃。性,美麗的性甚至是骯臟的性都離他遠去了。
性不過就是那隻充滿了氣的、在空中象炮彈一樣飛來飛去的避孕套。它那麼的直接與無所謂,可以在空中盪來盪去而顯出莫大的自由;它那麼的不可遏抑,可以由一隻小小的橡皮套子膨脹成一枚橫掃千軍的炮彈。然而,它又是那麼的無意義,因為僅僅竟是一個小眼兒導致了原本覺得很寶貴很神聖的生命的誕生。
當馬猴穿著米蘭送給他的生日禮物一條鮮紅的游泳褲站在高台上的時候,與其說他是要再次向米蘭證明自己以求最後的美麗,不如說他是要徹底摧毀自己的美麗的幻想。他絕望的從高台跌落入水,在池中游浮,那一刻馬猴再也沒有什麼美麗的念頭了。——他再次游向了米蘭、劉思甜,劉北蓓這些他曾經拒絕過的人,他渴望再次融入他們,然而結果卻又是摧毀:千萬只腳一次次踏下來向他宣告他徹底的孤寂。他,甚至沒有能力去獲得庸俗大眾的認同。人,成了孤零零的人。當馬猴絕望的仰躺在水池中央時,我們彷彿看見了「傻子」那無處不在的身影。
就這樣,對性的瓦解完成了。馬猴由拒絕庸俗的性到追求美麗的性再到美麗破滅再到拒絕庸俗最終徹底絕望——這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對性的摧毀全過程。
四、集體神聖的完結
如上所述,《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片無處不在的消解「性」的同時,也無處不在的消解著集體的神聖性。
《陽光燦爛的日子》在刻畫米蘭的時候,對她作了細致的解剖剝去了她的性的美麗外衣,而最終米蘭如佛家語成了「一個臭皮囊」。這個過程也完全可以理解是為對集體神聖的消解。米蘭對於這幫孩子來說是集體的性的對象,而在馬猴心裡則又具有神聖的意味,當米蘭暴露出她的虛假時,一種集體虛無的意象就產生了,而當馬猴急噪的試圖強暴她時,我們甚至可以說,馬猴是在自己完結由自己構造起來的神聖。
劉思甜因為年紀較長又剛從部隊退伍回來而在馬猴這幫孩子中具有了特殊的地位,他似乎成了他們的領袖。他可以隨便命令別的孩子去門口等人,買冰棍甚至是「到一邊蹲著」。打群架的時候他說了算,和彪子對峙時由他作頭。然而,在馬猴的假想中,劉思甜被無數次的猛刺——集體的領袖也完結了。他雖然不象那個心狠手辣的流氓頭子「小混蛋」最終被幾個十六七歲想取代他地位的孩子刺死,但他的結果同樣具有象徵意義:他成了真正的生理傻子。
前面已經講到,以劉思甜為頭的這個小集體中的每個成員都是傻子的分身。這是一個傻子的集體。這個集體最終的命運是各奔東西,很長時間里彼此音信全無。為什麼呢?是他們大了,不需要再在一起胡亂玩耍了嗎?這只是一個極普通的因素。更重要的,是馬猴的被拒絕。馬猴一次次的被他昔日的夥伴踏進水裡,那無數雙腳輪次踏下,標示著集體的隔膜。腳是要踏向自己的夥伴的,但同時卻也是踏向自己,踏向這個昔日的集體。直到有一天他們覺得這個集體無聊了而各奔東西時,那無數次的「踏」才顯出真正的力量來。集體從內部瓦解了,原因卻只是一個成員和另一個成員之間在性事上的爭執。
流氓的領袖最終被更年輕的流氓所殺,混混的領袖最終被炮彈震成了傻子。威風八面的老將軍和年輕貌美的小老婆坐在集體的最前列與大眾「集體偷看」黃色電影卻又冠以道貌岸然的名目。為人師表的老師在神聖的講台上卻是那麼的飛揚跋扈和滑稽委瑣。著裝齊整的某國大使竟然是用破爛裝扮的騙子。開著軍車打架斗毆的流氓們集體喝酒放盪的地方竟是掛著領袖像的共產主義飯店(老莫)。少年們在迎接「貴賓」可他們的形象和舞蹈卻宛如拙劣的小丑。軍隊大院的大門竟然由一個傻子和一個戰士一起守衛。——《陽光燦爛的日子》殘忍的把世界萬物的原生態赤裸裸的展現給觀眾看:沒有什麼原本神聖,崇高,偉大的集體行為是真正如其所是的。
對也許是世界上最溫馨的集體「家」的解構,徹底完結了集體的一切神聖性和完滿性。家是什麼呢?人們可以象馬猴的父親一樣不要升遷的機會去創造它,也可以象馬猴的母親一樣不要教師的工作去追求它,然而「家庭」這個溫暖小集體結成之後呢?以前不要升遷的開始不回家而試圖重新獲得機會,原本不要工作的開始牢騷百出氣憤異常。這是怎樣一個家庭呢?昏暗的光線,陰暗的角落,離散的心靈,孤寂的孩子——「家」虛空了。
就這樣,在一種細心經營地打亂時空與模糊現實的優美敘事中,《陽光燦爛的日子》以一種「傻子囈語」的方式,完結了對集體、對神聖的解構。
五、 傻子向傻子的回歸
當一切都完結的時候,我們應該回過頭來重新審視「傻子」這個角色並對《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片進行整體的總結。
歷史不過是混亂模糊的,而歷史的主體不過是「罵自己傻B的傻子」,
盡管有些時候他們的身旁還有強權(解放軍)的守衛——這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所力圖展現給觀眾的,對歷史以及個人的摧毀性概括。
年輕的時候,這些傻子們就生活在「無」里。沒有學習,沒有父母,沒有性,沒有工作,沒有勇氣。長大了他們依舊是生活在「無」中。當多年以後,馬猴們在豪華轎車上因為一句傻子的「傻B」而快樂地呵呵大笑時,一切意義都消逝了 :轎車,洋酒,西裝革履,美麗,神聖,價值,性,集體——通通隱退於「傻B」之後。
他們初時是生活在「無」中的傻子,終了仍舊是生活在「無」中的傻子。人的一生不過是一個從「傻子向傻子回歸」的過程。起點與終點唯一不同的也許只是對「無」的態度:在成年的傻子看來,「無」已經不成為一個問題,「無」就是習以為常的生活,因為面對「無」他們已經能夠放聲大笑。
2000年12月4日
注釋:
1、「敘事既是真的,又是假的。」——詹姆遜,《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56頁。
2、 人在現代社會里「受到威脅的不只是人的一個方向或對世界的一定關系,而是人的整個存在連同他對世界的全部關系都從根本上成為可疑的了,人失去了一切支撐點,一切理性的知識和信仰都崩潰了,所熟悉的親近之物也移向飄渺的地方,留下的只是陷於絕對的孤獨和絕望之中的自我。」 ——施太格繆勒,《當代西方哲學主潮》中譯本,上卷,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182頁。
參考資料: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501170023.htm
『玖』 誰有象海上鋼琴師那種類型的經典電影啊
一生必須要看的25部經典電影
1.西線無戰事
奧斯卡授獎以來第一部具有強烈思想性的作品
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戰電影」之一
揭示了慘絕人寰的戰爭實況,擊潰了所謂的「愛國」迷夢
2.馬路天使
中國早期社會問題片的集大成者
海派城市市井生活的經典寫照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的壓軸之作
3.亂世佳人
好萊塢「第一巨片」
展現著曠世愛情的絕世佳作
奧斯卡史上一個不可逾越的「至高點」
4.魂斷藍橋
鏡花水月痴人淚,藍橋愁斷離人腸
戰爭時期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
電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
5.公民凱恩
世界電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實驗
反映一個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質世界中的生存狀態
一部純粹的「電影的詩」
6.卡薩布蘭卡
世界電影殿堂中的經典之作
以愛情故事貫穿起來的驚險偵探片
蘊涵著愛國主義的主題和反法西斯激情
7.小城之春
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
世界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開創了中國電影史上詩化電影的先河
8.羅生門
挖掘人性丑惡的巔峰之作
在國際影壇上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標志著日本的電影藝術進入一個新紀元
9.羅馬假日
流芳百世的浪漫經典
電影史上愛情文藝片的典範
溫馨浪漫中充滿了藝術的美感
10.後窗
「永遠的驚悚大師」的傑出代表作
一則「看電影」的寓言
一首直指陰暗人心的詩
11.賓虛
一部名垂影史的史詩巨片
奧斯卡歷史上一個突破性的記錄
滿含著對神的謙恭之感和敬畏之情
12.西區故事
百年經典的主題與現代藝術的融會貫通
美國「街頭歌舞片」的經典之作
一幕「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現代都市愛情悲劇
13.音樂之聲
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
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
14.教父
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詩氣魄的揭露黑社會明爭暗鬥內幕的影片
一幅氣勢恢弘的「社會圖卷」
15.星球大戰
20世紀最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科幻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作品
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16.人證
一部探討人性、人情、人倫的傑作
世界偵探推理片中的精品
開拓了懸疑片的社會深度
17.城南舊事
滿含人間煙火味,卻無半分名利心
近乎一幅寧靜、淡泊、簡約的中國水墨畫
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18.莫扎特
展現一位「並非完人的樂聖」的坎坷人生
反映人生道路上善與惡的沖突
深刻洞悉人性的經典之作
19.芙蓉鎮
「電影泰斗」謝晉的扛鼎之作
表現了各式人物在歷史面前的真實面目
發出對人性的呼喚和對美好感情的謳歌
20.紅高粱
中國新時期電影創作的新篇章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新開始
猶如一聲霹靂,驚醒了西方人對中國電影所持的蔑視與迷幻
21.十誡
歐洲「道德焦慮電影」的代表作
以探討當代人的道德困惑為主旨的鴻篇巨制
透過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生契約引出滿含悲憫和質疑的精神命題
22.悲情城市
當代台灣社會的灰色寓言
都會浮世風景中喑啞的安魂曲
一部時代轉換與個人命運緊緊相扣的台灣史詩
23.人鬼情未了
好萊塢道德復興運動的代表作
一幕傑出的愛情悲劇
體現了超越生死的浪漫柔情
24.與狼共舞
多元化文化觀在電影史上的成功折射
對美國西進運動的深刻反思
好萊塢歷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傳奇
25.情人
一段讓人痛徹心扉的異國之戀
一段大膽、熾烈、郁悶而又無奈的叛逆戀情
一堵無法逾越的經典嘆息之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