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凡四訓的介紹
國語電影版《了凡四訓》,本片由陳曉旭女士創立的世邦公司2001年所投資拍攝, 根據明代袁了凡先生的真實傳奇故事改編,並邀請著名導演黃蜀芹的兒子鄭大聖執導,由著名演員達式常擔當主演,是一部帶有佛教性質的中華傳統道德教典。
2. 名著《了凡四訓》好看嗎
《了凡四訓》很好看,也很值得看,並且值得常常看。
但是有一個概念需要糾正,《了凡四訓》這部書並不能稱為名著,它是一部訓子書。是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身經歷、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是傳統文化領域的經典著作,類似於語錄型的。
而名著的概念是,首先要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且包含永恆主題和經典的人物形象,有故事情節等等。《了凡四訓》明顯不在藝術價值范圍內,它是文學價值范圍內的,也並不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沒有主線劇情,最突出的是不具有明顯的主角人物形象。
所以,《了凡四訓》不是名著,而是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為什麼說《了》這部書很好看,也值得讀呢?因為這部書不單單勸人向善,更是直接揭示了命運轉折的本質真相,用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指出明辨是非的標准,並提出修身養性改變困境的具體辦法。讀懂之後會有豁然開朗的明明白白,會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命運觀,不在渾渾噩噩怨天尤人過一生。
最後用兩句話來結束回答:
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
心不通者,法(辦法、方法)不通;志不強者,智不達。
3. 看了了凡四訓,我都不了善事了。請指教!
我也是剛看完《了凡四訓》,我看的是書。。下面我說一下自己的感悟吧。
我覺得最最重要的是心志。
1.像你說的這種狀態,我覺得你很有必要先靜下來,讓心靜下來;如果無法靜下來,你可以試著這樣做:在早上/晚上,自己一個人站在戶外的陽台邊,然後閉上眼睛,深呼吸,而這時候最重要的是,你要聽聽你的心,這種感覺很難形容的,只能靠你自己感悟,在靜靜地感受你的心。使你的心平靜下來、平和下來。外界太浮躁了,所以必須先讓自己的心靜下來,這樣,你才可以真正地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才能跳出來,站上高處看看自己所做的一切。
2.至於做善事,其實不要太刻意,有一個詞講得好,叫「心誠則靈」,當你真是出於心地而去做的每件事,不管這件事最後是好是壞(當然這個結果不包括損害別人),都不重要,你都可以求得心安。因為你的本意是好的。
你也不要被《了凡四訓》中所有的話束縛住,那是很久以前的書和處事哲學了,有些不一定適用於現在這個世界。
但是有一點,你要相信,你要有一顆仁慈之心、正直之心、精進之心,你要對別人好,對周圍的人好;當別人需要幫助時,你應該毫不猶豫地伸出你的手,(不要想著了凡先生說的善報,因為我覺得這是每一個人所應該做的,是不應該出於某種目的的。)你幫助別人,於是你與周圍的人的緣就變得較為友善,這樣長期下來,你的外緣(即人際關系)就自然會變得好,而外緣一變得好,溝通就會「通」(即我們說的順暢),那麼以後,自然你做任何事情都如魚得水了,因為當你想做某事的時候,身邊的人就會相信你、支持你; 當你有困難時,他們就會幫助你……呵呵,這樣,你肯定會成功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緣」。
3.最後,我要總結一下:
做人,你要堅信這個社會永遠是承認正面的東西的。所以,你要做一個儒將,做一個有情有義的好人,做一個正派人物。
做事,你不要迷惑於「做了好事就有好報;有時做了好事卻沒得好報,那到底是如何分別,做好呢,還是不做好呢」,這些東西,我覺得沒有一個人可以分辨得了的,唯一相信的就是自己的「心」,如果是出於心意去做的,你就勇敢地做,因為是你的心引導你的——你是真心想幫助他的,是不求回報的。心誠則靈。做人,功利心不應該那麼強。
不要埋怨你周圍的東西,真的。當不幸或不公平在你周圍發生時,你要修心,你要心平靜和地把這一切完全接受下來,不要抱怨,而要欣然接受。你把這些不平,看作是上帝是對你的一種考驗就行了,然後用一顆上進的心,精進的心來做。你會發現,你的心態對了,你所做的一切都不會是白費的。。同時,這些磨礪還是你以後回憶起來覺得是最珍貴的,而且也是最為自豪的,因為你可以做到常人所無法做的。
做人,做事,做學問,都需要有一顆平靜、平和的心,才能真是修成一個「儒將」。
4. 了凡四訓是什麼是電影還是書還是什麼東西我從朋友圈看到別人打出這四個字。誰能講講它的來龍去脈
明代袁了凡所著的《了凡四訓》,是在社會上廣泛流行的一本勸善書。該書一經問世,便受到人們的喜愛,成為人們修身立命的理論指導。該書主要闡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講述「趨吉避凶」的方法;強調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積善累德,謙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夠求福得福,善報無盡。該書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學說,運用因果報應、福善禍淫之理,闡明忠孝仁義、諸善奉行以及立身處世之學。通過對此書的閱讀,我們可以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感性的認識,從而一窺儒佛道三家之學的梗概;同時也對我們個人品格的修養大有助益。
5. 了凡的故事講的什麼故事啊
了凡四訓講的是明朝一個叫袁了凡的人,被一個算命師算到了其一生的命運,因而他認為人的一生是註定的,所以沒什麼動力,後來遇到了雲谷法師,知道了命運原來是可以改變的,因此他努力精進根據法則改運,最終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寫了這部《了凡四訓》
這部書真的很好,感觸很深,這部書使無數的人也因此改變了命運,建議仔細讀讀,實踐過就知道那真的是真理。
6. 簡述《了凡四訓》的主要內容
袁了凡因幼年喪父,母親讓他尊祖訓放棄學業而從醫,但是他不太甘心,後來,一個姓孔的江湖道士,說他有仕途之運,他的母親才同意讓他繼續讀書。
於是,袁了凡自秀才而逐級往上考,但是直到中年,都沒有達到孔某算的命數,陷入了宿命論的桎梏,精神非常壓抑,這時,遇到了一個世外高人,明白了人的命運是由自己掌握的,開始重振精神,並通過一件件為大眾造福的行動,在改正自身缺點和修正自己行為的過程中,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6)了凡四訓電影劇情介紹擴展閱讀
本劇還塑造了一些唯利是圖,損人利己的反面人物,有的人物得到了教訓改正了錯誤走上了正路,有的人執迷不悟也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了凡四訓》是由台灣了凡弘法學會出品的一部電影,黃能新導演。李解,楊明娜,劉芸,游本昌等主演。
7. 了凡的故事的劇情簡介
《了凡四訓》是袁了凡先生為教育子孫後代所寫的四篇家訓,雖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內涵深刻,兼融儒釋道三家思想,和真善美中華文化,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章,論證「種瓜得瓜」、「善有善報」、「積極進取」、「有願皆成」之理。相信人的命運非由天註定,人們可以掌握自己的未來,改造自己的命運。通篇平實而無虛華,深奧而不迷信。所以數百年歷久不衰,為各界人士欣然傳誦,時至今日,仍然是膾炙人口、滋育身心的傑作。
8. 了凡四訓 具體情節
《了凡四訓》是一本以德立命、修身治世累教育書籍。全冊分為四篇,包括以下:第一篇 立命之學-說明人的命運靠自己創造,而不是被命運所束縛。第二篇 改過之法-從小的過失起改過,那自然便不會犯下大的過錯。第三篇 積善之方-多做善事幫助別人,善事積多了,命運自然也有所改變。第四篇 謙德之效-與人相處,待人要謙虛,從中學習,自然便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