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毛流浪記講的是什麼
講述了孤兒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
為了生存,他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黃包車,但總是受人欺侮,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只有與他命運相同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
(1)三毛流浪記電影簡介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三毛流浪記》創作於1947年,當年在《大公報》上連載。作者憑著一隻筆,幾張畫,無需一個文字甚至符號,把這個流浪兒童在舊社會被奴役、被欺負、被凌辱、被殘踏的悲慘遭遇表現得淋漓盡致。它不但揭露了人間的冷酷、殘忍、丑惡,詐欺與不平。
《三毛流浪記》介紹:
《三毛流浪記》所描述的三毛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但是了解過去,了解歷史,卻是每個人都必須完成的一份答卷。因為了解過去,了解歷史可以讓成長的腳步更沉著、更堅實,可以讓視野更寬廣,心胸更博大。
漫畫家張樂平創作的連續性漫畫《三毛》。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漫畫,早在1935年就問世了。盡管是博人一粲,但還是受到了讀者的歡迎。抗戰勝利後,三毛漫畫又在上海的《大公報》連載,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戶曉,並成為了當時多數中國窮苦兒童命運的象徵。
有較強的社會諷喻和批判意義。張樂平以機智的筆觸,精心地結構了一組一組的笑中帶淚的畫幅,描寫了瘦削矮小的三毛怎樣做報販、擦皮鞋、當學徒……總之,三毛聰明機靈、樂觀幽默而又不畏強暴的性格躍然紙上。三毛漫畫,受到了當時廣大讀者,特別是許多小朋友的熱烈喜愛。
陽翰笙創作的《三毛流浪記》的電影劇本,盡管運用了三毛漫畫提供的許多情節,但還是一個嚴肅的正劇。後經過編導委員會討論、研究,大家認為這部影片應該搞成喜劇形式,盡可能與漫畫風格相接近。但此時陽翰笙已經離開上海,便由陳白塵代為修改。
『貳』 推薦《三毛流浪記》的推理由
答:《三毛流浪記》這本書 講述了孤兒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為了生存,他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黃包車,但總是受人欺侮,雖然如此,但總是保留心裡的良善,永遠純真,永遠善良。
他幫助別人,他熱心助人,他保持著一顆童心,盡管衣食不暖,但從未放棄過生存的希望,從未放棄過對人的真誠。
反觀現在的我們,物質橫流的社會下,人與人間多了層隔膜,越積越厚,我們都忘了,都未曾記起,未曾聆聽心底真正的聲音。
『叄』 三毛流浪記主要內容50字
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
為了生存,他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黃包車,但總是受人欺侮,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只有與他命運相同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
三毛流浪記根據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通過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展現了舊社會廣大城市流浪兒童的不幸命運。
影片於1949年4月1日開拍,攝制進入尾聲時正是上海解放前夕,社會局勢不穩,攝制組決定停機,保存好全部膠片,全體人員分散隱蔽准備迎接解放。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三毛流浪記》恢復拍攝。
創作人員日夜加班,昆侖公司動員多位導演幫助他們進行後期製作。為了抒發歡慶解放的歡樂心情,劇組補拍了三毛參加慶祝解放大遊行的結局 。這也使得該片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部跨越了兩個時代、擁有兩個結尾的影片。
『肆』 三毛流浪記主要內容
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
為了生存,他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黃包車,但總是受人欺侮,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只有與他命運相同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
三毛流浪記根據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通過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展現了舊社會廣大城市流浪兒童的不幸命運。
(4)三毛流浪記電影簡介擴展閱讀:
影片於1949年4月1日開拍,攝制進入尾聲時正是上海解放前夕,社會局勢不穩,攝制組決定停機,保存好全部膠片,全體人員分散隱蔽准備迎接解放。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三毛流浪記》恢復拍攝。
創作人員日夜加班,昆侖公司動員多位導演幫助他們進行後期製作。為了抒發歡慶解放的歡樂心情,劇組補拍了三毛參加慶祝解放大遊行的結局 。這也使得該片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部跨越了兩個時代、擁有兩個結尾的影片。
『伍』 三毛流浪記內容評價
《三毛流浪記》電影內容評價該片是時代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它的成就是在尖銳的社會矛盾中刻畫出一個活靈活現的浪兒藝術典型,無情地鞭撻了舊社會的冷酷殘忍、欺詐和不平,頌揚了在極度凄苦困境中依然意志堅強、善良的「三毛精神」。
具且鮮明的時代特色,貫穿了左翼作家常有的社會責任意識。同時,該片又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性,三毛的造型保留了漫畫風格,創造了假定情境,增強了影片觀賞效果。
劇情簡介
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他做過各種各樣的事情;賣報、揀拉圾、幫別人推三輪車,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
(5)三毛流浪記電影簡介擴展閱讀:
《三毛流浪記》是上海昆侖影業公司攝制的喜劇片,由趙明、嚴恭執導,陽翰笙編劇,王龍基主演,於1949年12月上映,2019年6月18日,該片的4K修復版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光影記憶·時代經典: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影展」首次展映 。
該片根據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通過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展現了舊社會廣大城市流浪兒童的不幸命運。
『陸』 三毛流浪記的故事簡介
故事簡介
初秋的早晨,清道夫拉著垃圾車在里弄里清掃垃圾。突然,車里鑽出一個孩子,他就是被清道夫攪醒了的三毛。三毛是個流浪兒,為了生存,他賣過報紙,撿過煙頭,還給人推過三輪車。
茫茫人海的都市街頭,三毛不知道自己要到何處去,蔥油大餅和鹵菜臘味的香味,使他咕咕作響的飢腸更加難受。無奈之中,他只得以別人用來貼廣告的糨糊充飢。
到了正午的時候,他跟著一個送飯擔子,准備與其他流浪兒一起分一點殘羹剩飯來勉強解決自己難以忍耐的飢餓,但卻因不是這個地盤上的,遭到拒絕和排擠。不服氣的三毛與他們打了起來。流氓爺叔見他是個「好樣的」,要收留他。
三毛見到爺叔身上刺的花紋,心中感到非常害怕。他在爺叔的手臂上咬了一口,趁他還沒有反應過來,趕緊逃跑。夜晚,他在小巷子里用簡單的破席片裹住身體,又度過了一個寒冷的漫漫長夜。
「四四」兒童節到了,童子軍的遊行隊伍氣宇軒昂地走過街道,流浪兒們只能在旁邊觀看。三毛情不自禁地走進遊行隊伍,陶醉在孩子們的歡樂中,正玩得高興,就被趕了出來。
他連忙召集了許多流浪兒,用破麻袋做旗幟,洋鐵罐當銅鼓,學著遊行隊伍的樣子,敲打著列隊前進。結果,又被警察打散,三毛因此被捕,被警察痛打後放掉。
又是初冬季節,三毛撿到一個皮包,好心交給失主,反又遭到痛打,被人拉開後,他跟流氓爺叔走開。流氓爺叔用大魚大肉款待三毛,教他偷東西,三毛知道他們都是壞人,想再一次逃跑,卻怎麼也躲不掉流氓爺叔的視線。
流氓夫婦將他打扮成小少爺,帶到百貨商店行竊,夫婦倆偷了百貨商店裡的綢緞,讓三毛藏在衣服里,三毛不幹,終於被趕走。
為了生活,三毛掛起了標價牌出賣自己,被一個有錢的貴夫人收養。貴夫人十分喜歡三毛,決定為他舉辦一次雞尾酒會慶祝自己有了這樣一個兒子。
在酒會上,三毛像一件物品一樣被人來回擺弄。他實在忍受不了虛偽禮節的束縛,糾集了曾經和他一起流浪的孩子們,大吃大玩了一把,然後脫下身上華麗的衣衫,披上了破麻袋片,奪路而出,迎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回到了流浪兒童的行列……
影片真實地反應了舊社會流浪兒童的苦難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流浪兒童「三毛」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廣大觀眾特別是小朋友觀眾的喜愛。
這部影片是趙明和嚴恭從事電影導演的處女作,他們對影片的處理,既發揮了劇本的特點和長處,著重刻畫三毛倔強、機靈的性格和他質朴純潔的心靈,又採取誇張風趣的諷刺喜劇形式,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6)三毛流浪記電影簡介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漫畫家張樂平創作的連續性漫畫《三毛》。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漫畫,早在1935年就問世了。盡管是博人一粲,但還是受到了讀者的歡迎。抗戰勝利後,三毛漫畫又在上海的《大公報》連載,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戶曉,並成為了當時多數中國窮苦兒童命運的象徵,有較強的社會諷喻和批判意義。
三毛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許多人都說:「我是看著三毛的故事長大的。」 漫畫家張樂平先生筆下的三毛漫畫,早在1935年就問世了。抗戰勝利後,三毛漫畫又在上海的《大公報》連載,三毛形象在上海乃至全中國家喻戶曉,並成為了當時多數中國窮苦兒童命運的象徵。
張樂平以機智的筆觸,精心地構造了一組組笑中帶淚的畫幅,描寫了瘦削矮小的三毛怎樣做報販、擦皮鞋、當學徒……三毛面對困境的樂觀的態度,不屈的精神,身處亂世卻始終善良純真,對有困難的人無私關懷,對壓迫者的無畏反抗,時而令人捧腹大笑,時而又令人潸然淚下。
如果將三毛的故事搬上舞台,無疑可以引起無數觀眾的共鳴。三毛已經永遠地沉澱在無數人成長的記憶中,相信在未來的歲月里,三毛依然會帶給我們許多寶貴的東西,讓我們體驗苦難和不幸,也學會關懷和珍愛。
『柒』 為什麼喜歡三毛流浪記的原因是什麼
一、原因:
因為這部片不錯,反應了在吃人的舊社會,一個孩子堅強活下來的勇氣。三毛擁有很多優秀品格,特別是最後一集讓小夥伴父子團聚,更顯得難能可貴。
二、作品簡介:
《三毛流浪記》是1980年虞戡平執導的香港電影,講述了孤兒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為了生存,他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黃包車,但總是受人欺侮,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
三、劇情簡介:
講述了孤兒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無家可三毛流浪記 1949 大陸版三毛流浪記 1949 大陸版歸,衣食無著。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為了生存,他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黃包車,但總是受人欺侮,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只有與他命運相同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三毛流浪記動畫版》:講述三十年代上海灘成為了各階層人物實現淘金夢的搖籃,三毛——一個瘦弱可憐、四處流浪的苦孩子就生活在這樣一座燈紅酒綠的大都市裡。一天以撿煙頭換錢充飢的三毛與同伴小癩子一同來到大娛樂場七重天附近,卻意外得到了糧油大亨吳子福的慷慨施捨;隨後吳子福於當晚神秘墜樓昏迷不醒,而吳子福與三毛的關系以及三毛的身世引起了新光日報記者侯逸文不擇手段的追蹤調查。為了聲張正義而幫助了三毛。
『捌』 由趙明和嚴恭執導的電影是什麼
由趙明和嚴恭執導的電影是《三毛流浪記》。
《三毛流浪記》是上海昆侖影業公司攝制的喜劇片,由趙明、嚴恭執導,陽翰笙編劇,王龍基主演,於1949年10月在全國公映,2019年6月18日,該片的4K修復版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光影記憶·時代經典: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影展」首次展映。
該片根據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通過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展現了舊社會廣大城市流浪兒童的不幸命運。
趙明簡介:
趙明原名趙炳章,1915年1月20日—1999年9月4日,生於江蘇揚州江都大橋鎮。中國電影導演,電影教育家。
嚴恭簡介:
嚴恭(1914年1月—2010年7月4日),原名陳寶潤,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1949年,與趙明聯合執導個人首部電影《三毛流浪記》,該片獲得葡萄牙第12屆菲格拉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義大利第14屆索福尼國際青少年電影節榮譽獎。
『玖』 三毛流浪記的影片評價
《三毛流浪記》評價該片是諸多系列「三毛」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它不僅僅描寫了三毛的受苦受難,同時賦予了三毛不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和聰明機靈的不畏強暴的頑強性格,始終沒有喪失生活的勇氣,使人們有理由相信,三毛和小夥伴們是有前途的。(新浪娛樂評)
他們必將可以等到勝利的那一天 。影片的風格並非一味的凄苦,而是保持了諷刺和幽默的漫畫特色。三毛和他的流浪夥伴在"四四兒童節"的遭遇堪稱其中點睛之筆。小演員王龍基活靈活現的表演,值得贊賞。
《三毛流浪記》是時代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它的成就是在尖銳的社會矛盾中刻畫出一個活靈活現的浪兒藝術典型,無情地鞭撻了舊社會的冷酷殘忍、欺詐和不平,頌揚了在極度凄苦困境中依然意志堅強、善良的「三毛精神」,具且鮮明的時代特色。
貫穿了左翼作家常有的社會責任意識。同時,該片又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性,三毛的造型保留了漫畫風格,創造了假定情境,增強了影片觀賞效果。
《三毛流浪記》是上海昆侖影業公司攝制的喜劇片,由趙明、嚴恭執導,陽翰笙編劇,王龍基主演,於1949年12月上映,2019年6月18日,該片的4K修復版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光影記憶·時代經典: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影展」首次展映 。
該片根據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通過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展現了舊社會廣大城市流浪兒童的不幸命運 。
(9)三毛流浪記電影簡介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他做過各種各樣的事情,賣報、揀拉圾、幫別人推三輪車,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個錢夾,好心的三毛把它交還了失主,而失主反誣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頓。流氓爺叔見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壞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爺叔利用時,寧可餓肚子,也不再乾爺叔教他的壞事。